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2024-04-29

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通用11篇)

篇1: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实践性认识

——评析2016年高考文综政治38(2)题

双峰七中 龙端辉

所谓学科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学科课题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智力与能力的统一,它是学科教育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学科能力依学科知识为转移,要发展学科能力,就要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学科能力又不能归结为学科知识,它是学生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内化、概括化或类化等智力活动形成起来的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来说,赋予学生应有的学科能力,对于我们更有效地推进新课程实施、更好地展示政治学科的形象和影响力、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按照《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高考政治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从教育教学评价角度分析,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这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能力。取代之前沿用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能力要求,它更能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客观评价,是学生运用一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科能力与学科特性、课程价值紧密相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从理论的高度确立了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是高考试题的灵魂,同时也是选拔高考学生学科素养的具体标准。今年我省高考文综政治第38题(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部颁答案:(2)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扩大产品市场;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从我对这道题的组织阅卷来看,全省12.7万多份文科试卷,没有两份完全相同的答案(除零分卷外)。本题平均分为3.75分,难度系数0.27,是政治非选择题得分最低的。而且阅卷出现的3评和仲裁卷比往年高出几倍,这种情形与我们平时的期待相距甚远。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主观探究题,命题人的出题意图非常明显,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中的国际产能合作分析对沿线国家和中国的积极影响,看似小问题,实则大文章。

本题的选材立足于国际和国内时空的交汇点,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高度,着力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将知识、能力的考查寓于情境的解读、分析和推理中,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效载体。同时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要求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做到‚精、准、全、活‛。本题考查的核心考点,既要有微观上的深入把握,还要有中观上知识体系的构建。对高考生政治学科能力确是实实在在的检验。

首先从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层次看,考查考生对试题提问和案例的阅读理解水平,‚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这一提问中的‚材料‛不如往常具体到材料一或材料二,考生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分别从‚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 ‛ 和‚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两小节文字快速、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1)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年销售额……,年纳税……,为当地创造……工作岗位。(2)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传统优势产业,以……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事还带动了……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考生获取和解读到上述信息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也是考生最基本的能力,是解答问题的起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

其次从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层次看,考生要根据从试题案例中获取和解读到的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与相关的经济生活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考生所展现出的是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考生作答本小题可运用生活语言或经济学知识;主体‚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客体分别从对沿线国家和中国两方面;内容从宏观的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到微观的进出口、产业结构、就业和税收等具体内容。符合要求的作答包括部颁答案的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扩大进口;促进国内外发展等);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或科技创新能力)。中国:扩大产品市场(扩大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优势互补;促进对外投资办厂,或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占据有利地位;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或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而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太拘泥受制于书本知识、平时的模拟卷甚至作答38(1)‚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的影响,只见道理而忽视了材料二中获取和解读到的有效信息,同时考生调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的能力欠缺,出现知识与具体措施没有对接的状况。

然后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层次看,表现为考生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经济学学科术语予以叙述。从‚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传统优势产业,以……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事还带动了……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可以简明概括为这些关键词:中国开展跨国产能合作、中国产业、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而沿线国家则以埃及为例,提取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年销售额、年纳税、创造了……工作岗位。这个层次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过程,才能达到提升考生运用政治学科术语揭示和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后从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层次看,论证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两个方面,探究能力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要求考生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优秀答案的确言简意赅,具有科学的理性思维并且切实可行,如中国方面的要点:扩大产品市场,考生能够内化为①扩大出口;②拓展国际市场;③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则表述为①提高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占据有利地位;②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等等。考生这样的答案看似简单,实则是教和学实践过程中理性思维能力的高水平表现。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能力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各种能力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前提,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是基础,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是保证,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是核心。

高考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学生来看,包括知识结构的完善,应试技能的成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注意力的保持集中、自信心的培养、情绪的平和稳定和责任感的强化等,要让这些因素合理优化配置,关键在于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的核心能力,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在复习过程中一定处理好‚学‛与‚思‛、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通过研究高考真题、典型模拟试题,引导学生有效地‚看‛——获取和解读信息;准确地‚联‛——调动和运用知识;精确地‚说‛——描述和阐释事物;科学地‚拓‛——论证和探究问题,树立‚对于一个问题,我可以不会答案,但不能不会思考‛的理念,养成从教材、新情境、生活中探寻思路的习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角度训练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遵循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国际国内关注度高、长效且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站在国家、历史的高度,提升学生政治学科思维的品质才是真的硬道理。

2016-7-10

‚心想事成‛的哲学价值思考

双峰七中 龙端辉

‚祝你心想事成‛。‚谢谢你的祝福‛。

在生活中,我们说到‚心想事成‛时,仅把它看作一种美好的祝福,不当真的。哲学也告诉我们,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不科学的。但为何长期以来,能凭着怎样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使用和遇见它呢?

我们首先用ABC图示来阐释‚心想事成‛或‚心想事不成‛:

从上图可以看出,A是主观的范畴,是人们内心的需求、愿景或思想;B是客观中立的,指的是纷繁世界的人、事和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若A与B符合,则C如水到渠成,反之A只能与B擦肩而过,可望而不可及。那么如何做到A符合B呢?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为,哲学价值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是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属客观范畴。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心想事成‛成立的理论依据。

佛陀说:‚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 从追寻我们内心的思想和感觉开始,‚心想‛首先是真的,精诚之至。一方面打心眼里具有强烈的渴望和期盼,另一方面,要遵循臣服客观事物固有的本质规律,在‚真心想‛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寻求与外界的契合,吸引与振动频率相似的人、事、物,集合在周围,达成‚天时地利人和‛。涓涓小溪,锲而不舍,一定会拥抱大海;一只雏鹰,心存高远,终会翺翔蓝天;每一个武将的最终梦想,都是解甲归田;毛泽东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缔造了新中国。但如果是三心二意,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既不明确又不坚定,或是胡思乱想,内心脆弱,那释放出来的信号微弱到外界还没有接收到就中断了。我们只要拥有梦想,脚踏实地执着前行,理想才能见证未来。

‚心想‛其次是善的。不仅要‚真心想‛还要‚好心想‛,顺乎人心,法乎自然。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充满了喜悦和爱,那么同样正面的人、事物就会和他引起共鸣。你真心向往的东西,就会毫不费力地来到你的身边。我认识的一个邻居老太太,她有三个儿子,平时婆媳之间都没有多少人情味,凡事斤斤计较,到手的丝毫不放手。她每天万分虔诚地信佛斋戒,年纪大了也每年必去南岳烧香许愿,祈求神明赐予财富名望,但她们家族始终没有求到发达之福。在老太太和家人的生活中只是抱怨尚不尽如意的日子,自我感觉或带给别人的感觉只是哀怨、幸灾乐祸。所以修正思想,加强自身的道义修行,时时心怀感恩,长执愧疚,让善良的心愿正向前行,这样外界巨大的正能量才会助你事事如意,真正美好的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第三‚心想‛是美的,美在和谐,所谓成事之美,成人之美。这是我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所表达的社会美,是我们在客观世界中获得的精神享受。试想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春雨本来有情物,润物终去细无声‛的和谐自然美景中,升华为我们生活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念,那些温暖、美德和高尚恰是一道道穿透忧伤的阳光,悄无声息地温暖着你我,我们的生活会因此更加朗润。每个人从小心中的兴趣梦想,通过努力变成志趣,在志趣的基础上再向前发展,拥有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志向。这些追求和谐自然和和谐社会的统一,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最高最美的境界。当我们送出‚心想事成‛祝福的时候,只有是真的、善的和美的,才会事随意愿。祝福你——事事胜意、人人如意!

2016-7

篇2: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子课题《在初中政治学科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题阶段性报告

政治组陈国平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2006年10月我们政治组申报了《在初中政治学科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题开展研究。

二、研究意义:

1、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信息时代的特征日益明显。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都非常重视。我国如不在这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所以国家教育部发出通知,要在今后的5-10年内,在全国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此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对教育的影响,从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到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都是全方位的。

一场以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为代表和标志的知识经济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面对“信息爆炸”的波及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全方位渗透,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日益推广,势必推动基础教育整体的改革,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2、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理论较多,部份内容枯燥乏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距离较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度较大。在信息技术化的大潮下,思想政治课如何顺时代潮流、受学生喜爱、增学生知识、长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其实效,无疑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学掀起了一股网络教学热。许多学校的老师开始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他们从因特网上寻找教学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制作课件,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生动、活泼。原有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改变。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网络上查询、探讨与课本内容直接相关的数据、事实与论点,而这些数据、事实与论点完全可能比课本上引举的数据、事实与论点更新、更多、更深刻、更全面,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网络教学能使教学过程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变成“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模式也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模式”转变为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模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网络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探究社会问题的空间。因此,只要教师能够设计比较科学的课题,提出比较有吸引力的社会问题,学生就能够做到在网上探究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现状、对策及评价等系列问题。尽管学生的探讨中有许多非科学的东西,但可以通过这种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总之,网络教学为实现学生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态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更将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剧烈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只有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概念的界定: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四、理论假设: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觉通道来感知学习内容,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五、研究内容与目标:

内容:

探索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结构。利用这种结构来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教学结构。

(2)进一步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通过这种教学结构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问卷法和经验总结法。

七、研究途径:

学习理论文章,参加媒体培训,上好实验课,撰写论文小结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实验

法。通过一堂堂实验课来探索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很好整合,来观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研究怎样合理有效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八、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10月一2007年2月)

硬件建设:连通Internet,构建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培训

理论学习: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的方法等,并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性研究方案。

具体活动:1)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围绕自选课题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研组

内进行说课初赛。

2)推荐多名教师参加全市初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竞赛。并且组织政治组教师参加镇江市教研室举行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我校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从2006年6月构想、设计、边实践、边论证,到2007年开题,历时半年。在这半年里我们一边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等),确立研究总课题,一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观摩先进学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实录,请来市区电教馆的专家来校进行了多次指导,保证了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发展。

(2)实施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2月)

理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主要模式,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理论。

教师培训: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软件平台的熟练使用。Intel未来教育、网页制作等。

(3)总结评价阶段:(2008年3月—2009年3月)

实施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色活动。2006年10月至12月,我们向全组印发了两份学习材料,分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学习材料)》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座提纲

(学习材料)》。组织专题研究,提出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为切入口,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养,尽快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改科研的实施过程,也是培训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教改科研能力的过程。在校内组内开展各种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活动,将运用多媒体技术列入公开课、开放日交流课、说课和优质课竞赛的一个必要条件,选派人员参加各级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及电子教案比赛,并获得了好名次,使校内掀起了一股信息技术学习的高潮。期间,我们还协助学校承办暑期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工作,这次培训使我校近70%的教师深受新教育理念的感染,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培训了大量的预备人才。课题研究也开始渗入各个文化学科之中,比如开始与高中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使师生们受益匪浅。

九、已取得的成果

课题确立后的一年来,课题组精心设计,选取了不同年级的班级作为试验班,对研究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管理。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全程融合,有利于形成全新的学习模式,变接受学习为主为探索学习为主;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拓展了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拓展了政治学科的广度和深度,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大量活生生的案例,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生气和活力;政治学科教学与网络化学习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提供借鉴,加速了信息技术与各课程的整合,加快了信息技术的普及。

1)课件情况

课题组成员陈静制作的课件参加2007年镇江市优秀教学课件评比获奖;

2)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2006年12月,学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前提,开展 “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杨秋红、陈静和章印老师参加了比赛。章印老师获得二等奖,陈静老师获得一等奖。陈静老师还参加了镇江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二等奖。2006年章印老师、杨秋红老师、陈国平老师在学校开展了公开课,获得了一致好评。2008年,以上三位老师也在学校开了公开课,陈国平老师还在市属中学进行了初三政

治研讨观摩课。2009年3月陈国平老师还在学校举行的“一日公开活动课”中进行了教学展示。陈静老师还获得镇江市课件制作比赛获得二等奖。2007年陈静老师还代表学校进行了市属中学西片区政治学科优质课展示。杨秋红老师还在市属中学进行了展示课。

3)教学论文获奖、发表情况

课题组成员陈静、杨秋红、陈国平、杜小明和陈健和老师的论文在镇江市科研论文中多次获得三等奖,二等奖和一等奖。

八、存在的问题

1、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让人不放心

不时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甚至偶有大问题,影响课堂教学,也影响教师应用的积极性。

2、缺乏过硬的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

由于待遇跟不上等原因,学校缺乏技术过硬的网络管理人员,更要命的是还没有专职网络管理人员,只是由信息技术教师兼管而已。

3、资金不足,硬件条件有待改善

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学校没有充足的网络电脑可用,僧多粥少影响了实验也影响了发展。

4、观念尚待变革,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还有不少家长、部分主管人员和教师认为中学生学信息技术会影响高考,等考上大学后再学不迟。所以,相当学生的信息能力很差,影响了实验的顺利进展,也影响了网络教学的普及。

5.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正规课程,似乎并未真正受到公正的待遇,主要表现在课时少,其结果是:大部分师生只注重开头的选题与结尾的结题与答辩,而容易忽略研究学习的过程,这与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违;网络平台已经启动,却因时间安排不够而导致网上资源的浪费与网上交流难以快捷地进行,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研究学习的效率,与使用网络平台的初衷相背。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渗透整合之花必然越开越盛。

政治课题组成员:陈国平陈静 杨秋红章印杜小明

陈健和徐文军

篇3: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主要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主,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机械的重复。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旧体制下的课堂学习,不但与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相悖,也不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更与时代发展不相应。现今,大信息社会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视觉的、听觉的;有纸化的、有无纸化的。这些资源不再是教师独家拥有,教师有的,学生也会拥有;教师没有的,学生也可能占有。鉴于这些有利因素,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高中政治学科的学生自主性学习。

1 学校对学生政治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学校是学生家庭外的第二大生活环境,因此,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培养高中学生政治自主性学习来说,开展有效的政治课外活动意义十分重大。通过丰富的政治知识课外活动,培养高中学生政治自主性学习,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高中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学目标,增强求知欲。例如:海伦市第七中学每月举办的政治对话演讲竞赛活动。具体过程如下:学生先自愿报名,然后以年组为划分标准,把同一年组的人分成一组,从组中选出佼佼者,最后以年组为单位举行比赛。教师围绕政治教材选出拓展问题,并给出对话演讲正反问题推演范围,学生组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文献摘录、影像拷贝等方式进行搜集汇总,形成赛点纲要。演讲方式分两步,对话环节学生通过查阅储备的政治知识分组展示自学成果,再由推选学生围绕正反观点进行演讲,不但提高演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刺激台下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这是处于这一时期学生的特性所决定的。

2 教师对学生政治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也,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从依赖他人的学习,转为学生自己去学。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对一名政治教师来说,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教师不仅要掌握政治、经济、哲学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现代文学、近代历史、科技发展、文艺复兴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善于解读中国的历史和党的发展史,养成通过阅读党报党刊,观看新闻联播和时事要闻来了解基本国情的学习习惯,要善于查阅历史文献和重要的正史记载,学会用发展的角度理解政治经济生态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新举措、新要求和新发展。这样才能加快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思想政治课上会引用文言资料,会列举历史人物和事件,会介绍自然科学成就等等。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感到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从而在心中形成心理暗示,为要成为教师那样学识渊博的人而奋发图强,能自主学习政治知识。

其次,教师角色的转换。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角色需要转换,由过去的传输者变为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教法,由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变为现在的“循循善诱因势诱导式”教学。鼓励和启发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为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大多数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不懂得怎样去自学和养成学习习惯。因而,教师在课上的有意识培养是很重要的。如在处理自主探究课题时,老师可以以几个问题的形式贯穿全文,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然后师生一起回答。在学生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实现了自主性学习。

再次,合理的作业布置。教师作业布置的合理性是培养高中学生政治自主性学习的另一个方法。就高中学生来说,由于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还没有多大的转变,大多数学生都是以课堂作业为主。

3 家长对学生政治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家长是学生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之一,家长的自身知识结构,一言一行同教师教学工具用书等物质课程载体一样对教育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1966年美国教育总署办公厅发表的“柯尔门调查报告”指出家庭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比学校还要大。家长对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他们最亲近、影响最为深远的人,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家长政治意识的熏陶也非常重要,家长培养高中学生的政治意识是促进高中学生政治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之一。在这一环节中,家长主要是起一种引导作用,也就是让孩子领悟到政治学习的外延和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的外延息息相关。家长可以利用多种教育媒介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陪孩子看看中央新闻和经济观察类节目;可以抄录和剪辑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政策文章和评论;或者让学生遇到政治问题用网络查询时,知道哪个网站可以提供迅速快捷的查询,那个方面的尖端学者是谁,他有怎样的论述,以及怎样使用关键词查询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梅.高中政治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措施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篇4: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必然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与时俱进的改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其终身享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结合本人多年来的中学政治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政治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创造师生民主、平等、自由新型课堂氛围,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发挥。教师要转变角色,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丰富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尽情地灌输,发挥教师主体性的现象,依然存在。此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而沉闷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九年级政治课中,讲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内容时,可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收集材料,课下准备充分,课堂上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见解,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使知识观点更加清晰,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小组协作,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材料,然后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确立小组长负责,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如“河流污染的原因”、“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搜集政治材料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二、组织课堂小组合作互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具体操作分为两个环节,即小组讨论和交流。小组讨论就是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各种感兴趣的“热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围绕讨论题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人倾听,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畅所欲言,民主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讨论,让学生辨别是非,做出选择,得出结论,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地读书、思考;即解决应该怎样认识问题,更要学会如何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师在讨论中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及时引导,注意发现对立面,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时,要有人记录发言以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结论进行收集加工。然后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先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其他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小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发展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增长新知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乐学”。

1.教会学生会阅读

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会阅读、读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想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在阅读思考教材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2.教会学生会提问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合作互动的过程中,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媒体上的时事,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会回答

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话、图表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会阅读”获取有效信息后,抓住问题中关键字词,斟酌出题人的意图,再联系所学知识,就能准确答题。如:“针对上述问题,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向同龄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个题,前者要抓住关键词“政府”即“给政府提建议”,后者要抓住关键词“同龄人”即“给青少年提意见”,这样就很好地把握主了出题人的意图,回答问题有的放矢了。

篇5: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历史组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可归并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

一、阅读是获取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

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念;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分析、判断,提高阅读能力。

二、日常的教学活动应贯穿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

“善于提出问题,并能逐渐增加答案的复杂性和难度,这是最主要和极其必要的教学技巧之一”。首先,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营造课堂表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与练习; 其次,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且有一定的思维层次。最后,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作出评议。

三、整理归纳是历史学习中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

整理归类必须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完成,不使用现成答案,也不赞成抄袭资料,否则无益

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整理的类别由教师列出提纲,归类方法可按大专题进行,以便系统把握历史知识;整理归纳的最好形式是列提纲,或制图表。

四、分析与运用是能力体现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理迁移到新材料、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为此教师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并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寻找答题有关规律;认真审题,精选与题目有关的素材;深层次挖掘教材,充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增加这方面训练。

篇6: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四川省蓬安县实验小学

邓志明

(邮编637850 通联***)

江总书记曾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互补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体育学科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践性,它以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为主,是“寓教于动”的学科,主要通过身体实践活动;2.整体性,技能动作完美协调,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3.社会性,体育课程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性;4.差异性,是指个人身体条件、性别、地域、气候、场地设施条件、学校体育传统等;5.整合性,体育课程目标非单一性,体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针对体育学科的这些特征我以为应从如下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体育教材内容价值。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二是加强左侧肢体练习。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三是自行创编成套动作。教材是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因而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如前滚翻可变化为双手抱膝、手放胸前、两腿交叉、分腿、直腿、双人、鱼跃前滚等。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体操、武术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是学生自选技评项目。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成绩考核办法,规定技评项目必须三项,而其中一项可让学生任选有兴趣、有特长的体育项目进行技评考核。自选技评项目考核,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体身体素质,扬长避短、满足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教师也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因材施教,指导评价这种个体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篇7: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随着学科竞赛的深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学科竞赛活动凸显重要.

作 者:姚喜贵 郑伟 张毅 韦小青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现代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MORDEN ENTERPRISE CULTUR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33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研究   思维意识  

篇8: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1.答题方向性错误, 即就是答非所问。例如, 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 学生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 把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把国家职能说是国家做事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 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 甚至表述错误。例如, 人民民主专政写成公民民主专政;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4.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主要表现有: (1) 答不出或答不全要点。例如, 2003年政治高考试题 (广东卷) 第36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很多考生答不出“矛盾是客观的, 人为制造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两点。 (2) 总担心答不全, 画蛇添足, 有用无用的写一大片, 让教师去找答案、结果, 或者由于出现了错误性的表述, 使原本正确的那部分答案也不能得分了。

二、学生答题不规范化的原因

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 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例如, 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由于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如, 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 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 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 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方面的原因。

总之, 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 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 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陈旧, 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

三、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1.要求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 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语, 如经济常识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等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变、质变认识、实践、人生价值等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主权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2.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例如,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写成意识的反作用, 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 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 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等。

3.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语言精练, 又要答全要点,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以2003年高考政治试题 (广东卷) 第36题为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本题的用意有二:一是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对该题的辨析, 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希望引导学生注重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掌握。此题要求考生紧紧抓住矛盾概念, 运用所学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对之进行层层分析。在辨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清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矛盾不同逻辑矛盾, 也不同于人为制造的矛盾, 人为制造的矛盾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考生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的话, 那就很少失分, 反之较易失分。

四、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 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 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 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 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 否则则是“巧妇难以无米之炊”, 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 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 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 (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 ;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 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 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 一定要认真审题, 逐字逐句看清楚, 提取一切有效信息, 挖掘一切隐含条件, 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 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 (1) 辨明试题的指向, 明确试题的设问点, 问什么, 答什么, 避免答非所问。 (2) 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3) 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 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 越要小心, 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 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 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篇9: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把书本上的知识点都背了,试卷写得满满的,可就是不得分”,这是为什么?

2012年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说明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依然是四个能力目标,每个目标有三个层级的要求。就政治学科而言,可以把这四种能力简化为审题(获取和解读信息)、立意(调动和运用知识)、表述(描述和阐释事物)和逻辑(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审题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政治课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有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材料难以读懂、审题不得要领、答题思维混乱,一句话,就是解读政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所以,高中政治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分析与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主观题得分率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综合能力呢?以高三年级期中练习2011年11题为例:

11.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通常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3500亿元左右,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近一年来,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多达155个项目,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在爆炸式的发展期。

(1)阅读材料,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其导致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学依据。(6分)

电子商务在给我俯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假冒网站、网络诈骗等不诚信行为,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5分)

分析:

一、思维过程引导

1.引导学生阅读题目要求,也就是审设问,让学生了解题目方向,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

(1)本题中要注意设问中的知识限定:“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2)本题共两问,分别是原因类和措施类试题,第一问要求阅读材料分析原因,属于演绎类试题,答案不能局限在所给材料;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回答措施,属于归纳类试题,就要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2.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划分材料内容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是:先把长材料分成几段,通过找出关键词句或归纳中心意思,从而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则分句找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就可以找到材料所包含的信息。

二、信息提取引导

发现和提取信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材料中出现的信息,是以前学习过程中未曾见过的,需经过缜密的思考、判断和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种是通过对信息的认识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不管属于哪种情况,材料与课本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只要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的观点原理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起来了,答案则呼之欲出。

本题中第一问要求阅读材料分析原因。一般思路是回答依据(理论和现实,即观点加材料)和意义。有时也要回答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这样做的危害性:①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说明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②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3500亿元左右,说明电子商务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说明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的导向作用,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③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近3万亿元,网络零售额3500亿元左右,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说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回答措施。措施类落实主体,从不同主体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经济生活的主体一般是国家或政府、企业、个人(劳动者和消费者)。

三、规范解答引导

规范解答,就是运用信息、组织答案。要求根据审题中得到的有效信息及加工后的信息,按照设问的要求适当地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做到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点中有据,据之有理,条理清楚、思维严密、表述准确。

据此,本题答案规范如下(仅供参考):

11.(1)网络技术的发展——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电子商务利润丰厚,投资增加——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交易成本低、方便快捷、消费市场潜力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收入是消费的前提。

(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相关市场规则,健全社会信用制度。(2分)企业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2分)消费者运用法律维护权益。(1分)

篇10:培养学生高考政治学科能力的

亲爱的同学:感谢你阅读这份问卷,请你仔细的阅读,给出你最真实的选择。在此,我们对你的支持表示真挚的感谢!此外,我们将对你的信息保密!

1.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

2.您的年级是()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3.我们经常提到创新性人才,而它主要指哪几方面的能力?()

A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B参加学科竞赛,有创新成果

C 知识储备丰富,能举一反三D 能看到知识的实质联系并合理利用

4.您认为什么样的考核方式能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多选

A 撰写论文或调研报告B 现场展演(口试、面试、口头汇报、答辩、辩论)

C 学科竞赛D 开卷考试F听讲座报告G参加科研项目训练

5.你认为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什么影响?()

A通过完成竞赛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B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促进了学科建设成果向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成长的转化

D 培养高水平人才,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

6.你曾经参加过几次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

A 从没参加过B 一次C 两次D超过两次以上

7.你认为一般高校都是出于什么考虑开展学科竞赛?()

A 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B加强学生间的交流,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C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D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8.你认为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从未参加学科竞赛的原因是()多选

A 学校对相关竞赛关注度不高,宣传不到位,学生缺乏合适机会

B学生自身对本专业知识不充分,没有信心应对比赛

C 老师的引导不足以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参与热情不高

D 缺乏健全的体制和规定,专业指导老师配备不充足

9.参加学科竞赛有哪些益处?()多选

A 赢得荣誉,获得满足B 提高专业素养,有利于以后工作

C 促进学风建设D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10.如果去参加学科竞赛,你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准备什么?()

A 全面准备专业知识B上网找题目C 放松的心态D其他人的帮助

11.你认为相关学科竞赛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 相关经费投入不足,竞赛规模较小B 教学体系存在较大缺陷,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模式有待改进,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竞赛的要求

C 竞赛的学术性专业性不强,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水平,收效甚微

D 领导不重视,师生参赛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E管理体系不健全,学科竞赛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完整的保障体制和必要的 激励机制F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待加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知识面较窄,学习意识不强,学生参与面有待提高

12.下列哪种方式能够激励学科竞赛的发展?()

A 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和辅助工作量B对获奖学院进行表彰和经费鼓励 C 对获奖学生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D建立学科竞赛专门网站E 不断进行学科竞赛的形式改革

13.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缺乏的是()

A良好的学术氛围B足够的物质支持C扎实的专业知识D实用的技能指导

14.参加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相关性你觉得有哪些?()

A 参加学科竞赛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的B 参加学科竞赛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团结协作意识

C 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学科竞赛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5.就如何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给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工科、经管文法、艺术类)专业类别请打勾 √

篇11:高考政治学科总结

一、把握命题方向

分析近近几年的高考,可以发现政治试题有以下特点:突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形式多样,常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漫画等为背景进行命题,重视思维考查;紧扣热点,注重知识运用。研究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为的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为此,政治复习时要依据《考试说明》自主梳理出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要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做到微观上记忆清晰,宏观上脉络清楚。同时,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联系,把握命题的切入点。

二、突出核心考点

政治复习特别是哲学复习,应对每个基本原理准确表述出来,使用术语要规范简练,侧重于方法论意义。对核心考点要按照专题进行重组,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做到融会贯通。应重点把握以下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洁表述。

唯物论(物质观):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的能动作用。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认识论(实践观):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②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辩证法:①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发展观。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③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④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的实质;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①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内涵、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关注现实生活

哲学复习时要关注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联系内的重大科研成就、重大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等,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并思考这些热点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实现热点与学科知识的结合。

比如: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节能减排等;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以来来,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时地调整方针政策;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价值观的标准等知识,分析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运用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事迹等。

政治:汇总社会热点,排出重大热点关键词

针对同学在复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时政。将前一年4月至第二年3月的社会热点进行汇总,排出重大热点的关键词句。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把成功的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10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同票同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抓住上海世博会契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阐释和说明,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2、回归教材。对照考点,将书本的主干知识再次梳理,尽量形成网络,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如《经济生活》围绕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四个部分,着重把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投资观、就业观、劳动观,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公平、财政作用、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政治生活》围绕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理清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内在联系;《文化生活》围绕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思想,知道文化对人的影响,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生活与哲学》围绕世界是什么,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意义,分清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科学的合理的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上一篇:中班保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建筑电气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