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2024-04-24

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十坝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009年秋学期)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校广泛运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信息手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形成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现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以来我校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组织管理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校长亲自主抓全面负责。按照《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领导小组,组 长:王刚 副组长:杨丽婷 成 员:全体教师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实际的五年规划,每个学期信息技术组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健康开展。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一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详实计划。使学校远程教育形成用制度管理,用制度约束,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的系统工作。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部分制度上墙。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机制,成立了主任任组长,信息技术组成员为组员的检查评价小组,针对学校组织的电子备课评优、教学反思评比、教学软件评优、教研研讨等活动和教育资源建设、使用与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断积累、反思,建有较为详实的现代教育技术档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宝贵财富。这些资料对教师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环境建设

校园网宽带接入,使学校每台电脑从行政管理、教学应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方面一体化。实现了校园网络与地区网络、国际互联网络相连,通过互联网络建立学校或地区性的教育资源交流网络。我校充分利用我县实施的农远工程的有利契机,加快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我校在农远工程这项工作上可以说是投入巨大的,首先,硬件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各班安装了电视;架设网线;建设了校园网,教师可以电子备课,在网络上下载资源,再在教室将课件播放,真正实现了电子备课、办公自动化。总之,学校在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1、加大培训力度

为迅速提高教师们的信息素养,我们精心确定培训内容,逐步扩大培训的范围,对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学科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学校每学年都制定出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培训中采取了校内外结合的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可以说,我们对教师的培训是严格的,也是有效果的,我们所做的这些目的只有一个,使每名教师都会应用远程教育设备,使远程教育设备应用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部分。

我们根据教师需要设立了系列培训内容。在理论方面,学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相关理论。在技能方面,学校提出了“五会”培训标准,即会文字处理,贮存信息;会发送电子邮件;会自制课件并运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会制作网页。全校适龄教师均参加了计算机初级、中级、高级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经过校内外立体的全方位的培训,教师们的信息化素养得到了快速提升。目前,80 %以上的任课教师能够准确、熟练地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80%以上的任课教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课件;80%以上的任课教师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校级公开课,并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2、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上的公开课、观摩课受到广泛好评。并且组织学校教师培训应用。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技能的老师,不断尝试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写出多篇教学论文。本校教师经常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使用率较高。平均每天每个教室的设备都能使用4节以上,全校任课教师90%以上经常使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三、注重资源开发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一年来,学校注重软硬件共建,追求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目前,硬件建设相对完备,信息化教育建设的侧重点更加趋向于软件建设。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积累,并投放于学校资源库,自从建立了电子备课制度之后,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再加上学校每学期都投资购买一些资源,使资源库的资源基本能满足和方便教师使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使用的软件开发不够,造成学生使用的资源尚有些欠缺,也就带来了使用的不便。

2、提高自制软件水平,讲求使用效果

我校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70%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并制做课件。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优和一次教师自制教育教学软件评优,并将获奖课和教学软件在学校设为共享,供大家学习、参考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自制软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及各项评优活动中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制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取得了可喜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成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教学、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篇2: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2009年春学期)

远程教育工作已经从一个新鲜事物转变成了教师手中理想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长期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我校远程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扎实有效,现将我校本学期的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在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在计划中具体安排了本学期的工作内容。

一、贯彻现代远程教育方针和政策,决策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及发展规划。

二、认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作用,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

三、校长、教务处亲自督促检查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员具体落实项目的实施,本校的项目工作得到了有条不紊的开展和施行。

四、认真完成了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设备的维护工作。

1.管理员必须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资源,认真做好资源数据的保存、整理工作。本学期共成功地下载远程资源十六期,对教学案例、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刻录保存,刻录远程资源教师利用远程资源上课节数大幅度上升,达到953节,在学期末对全校教师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情况予以考核量化。

2.管理维护好仪器、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严格执行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熟悉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会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3、重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证多媒体教室内不发生任何责任事故。每次使用都认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完毕正确关机,切断电源,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

4、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的优势、重要意义,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5、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

篇3: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题记

工作至今, 已有26个年头, 26年来一直从事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从最初的钻研教材、解读学生、探讨教法, 到之后的反思课堂、研究学法、思考教学, 始终沿着探寻小学数学教育真谛之路碎步前行。期间有快乐, 也有苦恼;有成功, 也有失落。无论怎样, 只要看到学生有了新变化, 教学又有新思路, 所有的烦恼与失意瞬间都化成了工作上的充实与感动。

每每重新梳理那些感动的瞬间, 发现自己更喜欢从“小事”中、“细节”处研究课堂,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

从“常态”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内涵

日常教学工作中, 那些每天都要做的常规, 往往最容易被我们忽视, 而这些又恰恰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们不仅是数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板书问题, 就是一个经常被大家忽视的“小事”, 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事”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结合板书设计的内容, 谈谈怎样丰富数学教育的内涵。

【教学案例】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精炼地展示知识结构, 有效地引领学生的思维,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 传统课堂中的板书过分强调预设的内容, 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从而造成板书与课堂教学实际相脱节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预设式的板书, 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的惰性,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处理好板书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非常重要。

1.在研读教材中梳理思路

要想设计出既符合实情又能发挥实效的板书, 首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 把握了教材的重心, 才能够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这是构建板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在“小数的性质”一课中, 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了小数性质的教学起点与地位, 制定了以“探索性质——归纳性质——应用性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力求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经历“认识——内化——运用”, 最终形成完整的小数性质知识结构。

2.在酝酿预案中构建雏形

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并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 构建板书雏形。如在酝酿中的“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考虑到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的起始, 经反复思考, 制定了一明一暗两条教学路线。围绕着一明一暗两条线交替发展的教学预案, 初步设计出了相应的板书内容:

这样设计的初衷是想在学生验证小数性质的过程中, 及时整理他们的思考流程。同时, 也想借此引导学生对“小数的性质”的认识由形象向抽象发展。

3.在组织教学中实施设想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 只有预设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把预设好的板书设计转化为现实, 还需要借助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构建板书的意识。本课教学中, 当教师把海尔兄弟测量结果“0.20米、0.2米”板书出来时, 学生一定会有质疑, 此时, 引导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工具,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讨与验证。通过验证, 让学生发现0.20米与0.2米是相等的, 从而补上“等号”的板书“0.20米=0.2米”。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量的特点, 学生会发现, 左边的小数比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一个零。根据学生的反馈, 板书并画上箭头。

接着,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末尾去掉零或添上零, 大小会怎么样呢?”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此时, 对学生来说, 他们只感受到0.20米、0.2米两个数量之间是相等的, 并没有认识到0.20与0.2两个小数之间也是相等的。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擦去两个数量后的单位, 问此时的0.20与0.2还相等吗?随着学生不同验证方法的证明, 逐步发现不仅0.20米与0.2米相等, 0.20与0.2之间也是相等的, 进而升华对小数性质的认识。

4.在处理细节中完善结构

板书设计的内容也应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完成“小数的性质”验证后, 就有必要开始思考“应用”这一环节了。在预设的板书设计中, 没有小数性质的应用这一环节。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出乎意料的思考与讨论, 延伸了这一内容。

生:老师, 我发现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就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 (学生边说边用手画线比划着)

师:是吗?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 看是不是这样?

生 (观察后) :真是这样的。

相机对板书进行了补充:

通过这样的补充, 就很直观地把“小数的性质”的内涵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了, 不仅看得清楚, 而且便于学生掌握。同时, 学生根据这样的思路, 还发现改写小数时也可以整理成类似化简小数的样子。经过几番讨论与争议, 最终确定了改写小数的方法, 一种是在原小数的末尾添上0, 另一种是运用类似化简的方法根据需要去掉小数末尾一部分零。为了与其他箭头有区别, 有学生建议两者之间画曲形的虚线箭头。

经过学生的补充, “小数的性质”板书内容, 比预设饱满了许多, 不仅把小数性质的内涵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还把它的具体运用也清晰地展示出来, 同时, 还把定义与运用之间的联系也表现出来了。

从以上的案例中不难看出, 板书设计这样的“常态”工作, 不仅要精心预设板书内容, 更要积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因势利导地予以调整, 让板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学习、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成长的“指南针”。同时, 其思考的过程, 也有效地丰富了数学教育的内涵。

从“整合”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数学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手段给原本生硬、抽象、静态的数学定义、概念、原理等, 赋予生动、形象、可视化的外壳, 让很多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数学知识, 通过多媒体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仅通俗易懂, 而且形象生动。下面就“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 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案例】

“圆的面积”是小学六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此之前, 多边形面积学习的思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来的, 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 然而, 之前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图形之间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 而圆却是由曲线围成的, 怎样把一个曲线图形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多边形后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就需要通过“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 而这又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因为这一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表述清楚, 如果用教具的话, 等分圆就是一个难点, 更别说展示等分的过程。然而, 如果采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圆面积公式推导动画, 就能很清晰地展现等分圆的过程及组合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化圆为方”的过程,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更适时渗透了极限思想。

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动画如下。

第一次变换:设置t1为6, 即把圆等分成6份, 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圆为方”的可能。

通过等分、变形后, 圆已被重新组合成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图形, 但此时与长方形的特征不是很吻合, 学生还是难以认同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

第二次变换, 设置t1为12, 即把圆等分成12份, 让学生感受到“化曲为直”的变化过程。

当把圆等分成12份后, 发现组合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了, 通过动画展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 分的份数越多, 组合成长方形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次变换, 设置t1为36, 即把圆等分成36份, 让学生体会到“化圆为方”的方法确实可以把圆转化成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当把圆等分为36份后, 再组合成的图形与长方形几乎没有区别, 此时, 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化圆为方”的力量, 也体会到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几何画板中的动画功能, 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过程展示, 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 体会到转化的可行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价值, 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无法言说的抽象性问题。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给数学教育, 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活力。

从“细节”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张力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数学教学上更是如此, 往往一个平时不注意, 或很少关注到的细节, 却成为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所在。因而,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 要从学生的学情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反思问题的原因所在, 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下面结合课例谈谈如何拓展数学教育的张力。

【教学案例】

A老师

师: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围的过程, 之后又出现三组数据) 如果小棒的长是4cm、5cm、9cm,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 (不假思索地说) 能围成。

师:能吗?赶紧用课件演示。

生2:我觉得能围成, (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每个角是180°, 我用小棒试过的。

生3:行的, 就是扁一点。 (边说边比划)

师: (指着课件上的图, 赶紧说明) 两条边与第三条边都重合, 怎么行呢?

生: (似懂非懂地看着大屏幕) 。

教师赶紧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

B老师

师:这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试了起来。很快有小组举手了。)

生1:我们组认为能围成。

生2:我觉得不能围成, 因为4+6=10cm, 10cm等于10cm, 重合了。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指生2的)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还有不少学生) 能!我们试过的。

C老师

师:如果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等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能围成。 (指着自己摆的说)

生2:不能。 (却说不出理由)

师:能吗?课件演示。

师:大家看后, 你们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一部分学生赶紧说) 不能。

师:所以, 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才能围成三角形。

……

【现象分析】

无论是A老师, 还是B老师, 抑或是C老师, 教学中, 均采用了小棒作为围成三角形的操作工具。三位教师提供的小棒为两类, 一类是圆柱形的, 另一类是长方体形的, 无论是哪一类的小棒,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小棒不仅有“长度”, 还有一定的“厚度”。

数学意义上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而这三条线段是没有“宽度”和“厚度”的, 是抽象线段。小棒表面上是有一定距离的线段, 实际上, 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线段, 因为它不仅有“长度”, 还有“厚度”, 与其说这些小棒是线段, 还不如说它们是一个个“长方体”或“圆柱”。

当操作“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小棒时, 有人能搭建起三角形, 有人不能,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准确地把小棒摆到相应的位置上, 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 让本不能摆成的图形, 摆成了;二是思维定势的影响, 学生刚摆过“任意两条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 此时再摆“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思维定势影响他认为可以摆成;三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操作。

左图在操作过程中, 没有注意到小棒与小棒连接之处必须是相同的端点对应相同的端点, 只有这样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 才能真实的反映问题。

右图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小棒上。我们搭建三角形时, 常识中都是使用小棒的某一个面, 且使用的面是统一的。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小棒有一定的“厚度”, 当出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往往无意识中会用到“长方体”内部的“斜边”, 而两条短边内部的“斜边”长之和是大于第三条边的。造成有些学生认为“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能搭成三角形的错误现象。

【应对策略】

教学中如何避免出现以上三位教师课堂上的尴尬局面呢?

1.“读懂”学生的心理是有效操作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想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课堂学习, 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以上三节课中学生摆小棒出现的问题, 从某一个角度折射出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 不了解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更不知道这些学生的操作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面对不熟悉的学生群体组织的操作, 自然很难达成课前的预设效果。因而, 教师要在课前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 根据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 设置有效的操作方案。

2.“读懂”学具的性能是有效操作的条件

从以上三节课中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忽视了对小棒的“厚度”这一不起眼的细节的解读, 酿成了无法说服学生认同“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败笔。因而, 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同时, 也应认真分析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具、学具的特点, 有效地整合教具、学具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尽可能避免教具、学具对教学产生的负作用。

3.“读懂”使用规则是有效操作的保证

学生在使用小棒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与规范, 往往都是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这样做的后果是, 一部分动手能力强一些的学生, 通过模仿等活动, 无意识中形成规范的操作方式;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 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活动中, 很难达成操作效果。因而, 教师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 应对操作步骤、学具情况、注意事项等有一个清晰交待, 学生在规范、有序地操作要求下的活动, 针对性强, 效率高, 负迁移少。

4.“读懂”课堂变化是有效操作的根本

教学中的机智, 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水平。面对学生操作小棒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应回避它, 而应冷静地分析, 迅速地找出原因, 快速拿出应对策略。这样做可能暂时偏离了教学的预设, 花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真正帮助学生从操作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现, 在发现中提升。

课堂上“小棒”之类学具操作“小”问题, 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教学、教育的认识水平, 更体现出教师在学具运用上的智慧。因而, 教师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次类似“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学具才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隐含的数学规律与思想, 发挥出数学教育应有的张力。

从“现象”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策略

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由于种种原因, 孩子们在学习相同内容时, 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因此会有不同的学习群体, 一部分数学能力强的孩子, 在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下, 会越来越出色;而少数暂时学习能力弱的孩子, 在失败面前会愈战愈败, 信心与兴趣也逐步地丧失殆尽。下面结合具体案例, 谈谈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

【教学案例】

片断一:

……

师:大家赶紧做刚布置的作业, 看哪位同学做得又对又好。

师:怎么样, 都完成了吗?

众生: (陆续回答) 完成了。

师: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做一做, 下面的同学当裁判, 仔细观察他们做的过程, 好吗?

(由于很多孩子都想上讲台演示, 在选学生上来的过程中, 我有意挑选了小鑫。上来的学生大约几分钟就把题目做完了。)

师:我们大家都仔细看过了, 你们认为他们三人做得怎么样?

生1:小鑫竖式写得有点不对齐。

生2:他是对的。

师:可能是在黑板上不好写, 大家想一想小鑫整个计算过程有问题吗?

众生:没有。

师:大家感觉小鑫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

生3:今天小鑫一定认真听讲了。

生4:小鑫学会了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生5:老师, 小鑫这几天上课都在认真听讲呢。 (他坐在小鑫边上)

师:小鑫, 真不错。看来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你说是吗?

(小鑫小脸激动的通红, 兴奋不已地点点头。)

师:还想挑战更难一些的问题吗?

小鑫:嗯!

片断二:

……

师:小凡, 你怎么搞的, 昨天作业又没有交。

小凡: (茫然地看着我, 有点不知所措)

生1: (小组长) 老师, 他的口算题卡上许多错题都不订正。

生2:他还喜欢打人。

……

师:好了, 好了, 你先站着, 等会老师再找你。

(下课后我把小凡喊到办公室里, 对他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并且要求他今天上午一定要把昨天的作业补上。小凡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好像我不是与他说话。到了中午放学时, 小组长跑来报告说, 小凡逃跑了。)

日常教学中这类问题是常态现象,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大都受情绪与经验影响, 随意性很大。仔细比较以上两个片断中处理问题的细节, 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措施, 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对小鑫作业的处理上, 我没有简单地个别表扬他, 而是把他放在学生之中, 让他细细地品尝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 这些成果是活生生的, 是得到全体学生认可的。它就像在夜空中划亮的火星, 一下子就点燃起了小鑫的信心, 照亮了他前进的路。我想如果今后的每节课中都对与他相同的孩子多一些这样的“照顾”, 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处理小凡的问题上, 我过于武断与草率了。小凡不仅学习不好, 而且品行上也有些问题, 这些可能都先入为主, 左右着我对他的看法, 使我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方法简单, 态度自然也不好。如此一来, 小凡当然会与我对着干了, 采用拖、不理睬、不服从等方式抵抗, 其结果是越教育, 孩子反而越差。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今后在处理与此相似的问题时,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 多了解一些学生的实情, 多与学生商量, 这样你提出的解决方案孩子才有可能自觉地去执行。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中不难发现, 有效的数学教育策略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更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层次与水平, 如果我们能用一颗包容的心, 平等关注每一个孩子, 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即使在某处短暂的“短路”, 一旦我们巧妙地“链接”上, 他们瞬间会跳动起明亮的火花。

此外, 我还从“研究”中, 探寻数学教育的厚度。数学给我的印象好像是抽象、理性、形式化, 怎样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 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为此,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研究学生, 特别应对教学素材要做深入的研究, 力争做到高屋建瓴地审视、解读教学素材, 夯实数学教育的基础。

篇4: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关键词】校本教研 均衡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2-02

新课改要求下,小学校本教研观点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小学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现在教育发展不均衡,所以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改革和制约。必须要探究新的教研活动来改变现在面临的现状,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以达到教育均衡发展为新课改的目标。

一、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表现

过去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灌输式教学,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校本教研属于从未涉及的行列,使得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课程。校本教研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教学事物,有些人认为校本教研理论主要来源于课本,其实是来源于实践。如果理论过多来源于课本,使得理论变得抽象化,不利于老师们的运用。老师如何利用校本教研活动运用到实践,这正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可以让小学老师多去参加专家讲学、观摩教学等教研活动,有利于对老师形成直接指导和教育。学校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通道,创新教研活动有利于解决小学校本教研的理论匮乏问题。更好地激发小学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很重要,有利于改变当今的教学面貌,发展新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进行小学校本教研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性。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首先有关部门要协助学校建立有关小学校本教研的有效机制,建立这样的组织,有利于把全体老师联合到一起,方便了老师们进行互帮互助,遇到问题进行及时的探讨和解决。由于各个小学的发展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教师教学的研究意识,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研究教学新课题是小学校本教研的关键,这样做有利于改变过去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的局面。老师们通过不断改变教学课题,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可以起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应该安排老师多进行听课,有利于老师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把课堂转换为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老师教研的地方。依照每个年级把老师们进行有效的分组,五六个老师为一组,有助于相互谈论问题,并让老师觉得这种集体式教学模式让老师们非常受益。

三、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使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推动校本教研活动。倡导老师深入教育第一线进行理论学习,针对当前小学课程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挖掘小学的优势资源进行校本教研,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好地发展。发挥好多媒体教学,学校形成一定的教研网络管理,有利于发挥教学的全方位功能。进行围绕中心主题进行校本教研有利于突出核心思想和重点教学。课堂是主阵地,老师要发挥其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推动校本教研带动教育的发展。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教学合作,这就需要学科老师和班主任一同创建聚集课堂共同去参与教学,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为了校本教研更好地发展,以上策略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配合完成,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学科联合式教研

课题联动式教研带动学科联合式教研,有利于形成主题式校本教研。新课改形势下,共同寻找教学中的弊端。有利于提升教师群体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学校产生新的理念,更大的促进了学校全方面的发展,改变了学校过去的风气和面貌。

进行学科联合式教研,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组进行校本教研活动,首先选出一个小组带头人,由小组带头人带领其他数学老师进行课题教研,综合校的实际情况,可以请外来主要讲师进行课题讲座,有利于更多的老师参加讲座进行学习,讲座后老师们注意总结讲师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的探讨。这样的策略也实现了学科联合式教学的目的,为教育均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老师更全面为学校服务。

小学进行校本教研不仅可以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具体要求,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很重要。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地从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达到推动教育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戚业国.校本研修的制度性困惑与机制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13(05)

[2]苏红.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新审视:成人学习的视域[J].当代教育科学.2013(03)

篇5:十坝小学特色活动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生才艺培养的有关工作,下面将本学期开展的各项工作予以总结。

一、四大工程的实施。

1.资源整合方面。我校自从上学年实施班班通工程以来,本 学期抓使用,抓检查,落实各项制度,定期对教师的使用情况做检查汇总,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反馈,表扬先进,促进后进,以达到共同使用、共同提高的目的。

2.教师专业化方面。教师专业化建设作为教体局“四大工程”之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本学期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建设工作中一是学校建立教师专业化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分为校本培训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及测试,教师根据学习做好专业化笔记。学校把每周二下午办公时间作为教师专业化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课程标准学习、班主任工作培训、教学研讨等方面的学习和研讨。二是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袋,里面涉及的内容有教师基本信息,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表、参与课题研究记录、发表论文、公开课、示范课、课件获奖记录,学习培训情况记录登记,教学研究反思,教学评价等内容,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平时学习、工作等方面对成长档案进行补充,学校期中和期末各检查通报一次。

3.快乐校园建设。

建设快乐校园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在开校初,制定了《十坝小学快乐校园建设实施计划》,并在教师会上学习,使教师明确建设快乐校园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实施的措施和办法。教师在学习后写出了《快乐校园之我见》等心得体会。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落实。

(1)认真落实计划,做好活动安排。一是学校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每周一、二、三课外活动定为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各兴趣小组根据计划带领学生进行活动。周四课外活动单周为少队活动,双周为专项教育。周五课外活动为读书活动时间。二是制定大课间活动安排表,由学校安排好课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安排班主任进行落实,做好记录,并把班主任对大课间组织活动的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量中进行考核。

(2)认真落实班级工作中的“四个一”,即每周一诗,每周一歌,每周一句(名言警句),每周一练。学校每周对班主任落实“四个一”的工作进行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反馈。

(3)认真落实“快乐星期三”活动。学校在开校安排课程时就认真执行教体局【2009】31号文件精神,对周三下午安排学生进行文娱活动。

三、素质教育特色校建设方面。

在学校特色建设方面,开校后,我校在同教师座谈、翻阅资料和调查学生的基础上,把学校发展特色定位为““凸显乡村校园文化,传统体育项目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农村特色学校”。具体实施的办法有:

1.“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校园无死角,处处皆育人”。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在现有的校园布局上,重点做好了校园活动场所的净化、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

2.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用“经典”净化师生心灵。分年级段编写校本通诵读教材,学校将建立“100首(篇、段)古今中外经典诗歌(词)库”。每周诵读一篇(首)经典文学作品中,每天在课间操结束时分年级集体诵读展示;经过小学六年,学生能熟背《传统和现代经典作品中的名篇、名段、名句。

3.通过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掷沙包、呼啦圈、球类、跑步、游戏、健身操(规定操)和队列练习等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的开展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师生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从而让师生拥有良好的体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讲理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打造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十坝小学师生群体

四、“一、二、三”工程的实施

1、将“123”活动中的一项才艺和两项运动健身技能,纳入少先队工作之中,结合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来开展实施。

2、建立完善了各种活动记录,严格监督检查措施。学校制定了学生“123”活动统计表、大课间活动记录表、课外活动记录表、兴

趣小组活动记录表和三项生活技能辅导登记表等。学生活动时,班主任老师或辅导老师必须一起参加活动,并做好辅导和安全监督。

3、三项生活技能采用家庭辅导和学校老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要求班主任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大型辅导活动,做好辅导记载。

五、存在的问题

1、快乐校园和123活动开展没有形成明显特色,有些活动受到教师自身才艺和学生能力的差异以及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活动效果总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2.教师的水平和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还制约着各项工程的实施,尤其是以前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的思想还在教师脑海中根深蒂固,学校也做过多方面的要求,“合格加特长”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转变。

3.学生家长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转变。

六、今后的措施和办法。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向本学区的各位校长学习,向外学区的优秀校长请教,充实自己的头脑。

2.增强学校教师的凝聚力,加强学习,使教体局实施的“四大工程”和学生“一、二、三”工程的理念进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头脑,转变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思想,使“合格加特长”的评价学生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3.加强各项活动的宣传,加大声势,采用广播宣传、发放资料、请学生家长参与活动等方式,转变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取得外因上的保证。

篇6: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积极探索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市教体局信息中心的领导下,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现有电教设备、实验设备和电教资源,紧紧围绕“配备好、维护好、培训好、使用好”的原则,使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更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及要求:

加强数学学科电教教材的研究,备好电教课。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备课时,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课题。

1)通过《小学教师基本功》的理论学习,能恰当的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正确的运用教学方法,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要在通读大纲的基础上,首先学习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系统的理解其内容、结构,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准确的把握教材的思想教育点、知识传授点、能力训练点、智力开发点。

3)在掌握新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将一节课需要观察、理解、欣赏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录像带、录音带准备好。

4)、加强电教媒体的使用研究,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需常抓不懈。

5)、加强电教教学实验的研究,提高电化教学课堂效益。

三、数学电教工作措施:

1、熟练操作使用多媒体全套设备,并学会制作简单实用的课件。

2、以课标理念指导教学,突出数学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点。

3、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数学水平的提高,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自学时间。

4、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5、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时间安排

9月:制订电教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电教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

10月:召开电教员会议,提出新学期的要求。

11/12月:撰写论文,做到分类,修订、完善各项电教记录。

篇7:小学数学组远程教育教学教研计划

为了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加强教师的学习和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及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设备的巨大作用,让我校教师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促进我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枣阳市教育局有关远程教育精神和我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为指导思想,以数学教研组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常规教学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有力的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新课程改革为主,以网络教研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核心,充分开发远程教育的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教师培训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正确操作和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三、具体措施。

1、为了进一步落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学校的安排,数学组每位教师务必每周在多媒体教室上3节课;每学期操作计算机不得少于20次;每学期每人自制课件不得少于两件。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登记,期末汇总纳入学校的德、勤、能、绩算奖惩。

2、重视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操作水平。努力学习网络维护和管理、整理、开发远教资源,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示范课和课堂实录。

3、把下载的教学资源积极推荐给教师,提高教师备课的利用率。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相关优质课堂实录。通过观看“实时课堂”、“同步课堂”激发孩子们对网络知识学习兴趣。

4、重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障教师、学生在正确使用设备时不发生任何事故。

5、积极向全组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宣传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促进麻痹大意的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组的现代技术教育。

6、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注重三机一幕的使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体现两个100%,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7、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我组教师的多媒教学和公开课提供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

四、加强培训:

1、培训内容及目标

⑴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应用培训。

⑵怎样用powerpoint、flash制作课件。

⑶如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培训目标:通过以上培训,数学组教师能够按照教研组统一安排的课时,分别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室的环境下,运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向网络教研之路发展。

2、培训形式 :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

车河小学数学组远程教育教研活动安排表

九月:

1、学习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五章。

2、教师学习本学期教研组远程教研工作计划。

十月:

1、学习远程教育概述,青年教师培训

2、数学课堂教学实录诊断性研讨活动

3、教研组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

十一月:

1、“优化教学设计达成课堂生成”主题式集体备课活动;

2、欣赏:《一次从关注教案到关注学生的“革命”——选自《中国教育报》

3、撰写教学论文、教案,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

十二月:

1、flash制作与powerpoint的制作的相关培训

2、校本培训与教研工作总结

二月:

1、教师学习本学期教研组远程教研工作计划。

2、检查教师个人远程教研工作计划,并作通报。

三月:

1、集中学习远程教育接收中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针对课改,组织收看教育网站节目

3、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手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与业务学习。

四月:

1、学习演示文稿(powerpoint)制作与教学;因特网(internet)及其应用

2、开展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活动

3、教研活动情况、课改实验工作小结

五月:

1、学习windowsxp操作系统和word基本操作;

2、教研组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

六月:

1、观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专题讲座

2、结合课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七月:

1、撰写教学论文、教案,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

2、教研活动情况、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八月:

1、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篇8:十坝小学远程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徐承芸:来到省教研室工作一晃已6年了, 想起自己的专业成长内心感触最多的就是感激:感激在我不同工作阶段指导、帮助、扶持过我的人;感激能让我甘之若饴愿意为之付出心血的教研工作;感激让我实现教育职业理想的教研平台。我从事过9年语文教学, 带过3届学生, 当过3年区教研员, 其中担任过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我是带着10多年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 怀着职业理想来到省教研员岗位上的。几年来, 我一直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认真地应对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 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在省教研室招聘考试面试环节, 考官问我“为什么要报考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这个职位”, 我说出了发自内心的话:“我在学校工作得很好, 那里有合作愉快的领导班子, 有爱护我的老教师, 有和我齐头并进的青年朋友, 有我心之所属的校园, 有我喜爱的孩子们。我报考省教研室, 放弃领导职位, 做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研员, 是因为我钟爱教科研工作, 愿意带着10余年教学教研的积淀, 投身这项充满阳光的事业。江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 使得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 享受美好教育的阳光。我有恒心做这项工作, 也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我就是这样怀着为广大农村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的理想, 开始了省教研员的跋涉之旅。

省教研室平台很大, 能够给热爱工作的人足够宽阔的空间。我在其中努力践行着一名教研员的工作职责, 很普通、很平凡、很辛苦, 但很开心。教研员的工作职责是研究、指导、服务。我认为, 研究, 即我们的工作内涵是需要不断深入的;指导, 即我们的工作内容是相对专业的;服务, 即我们的工作品质是需要奉献的。为此, 我首先要求自己善于学习, 工作中我总是抱着学习的态度, 积极主动地向老教研员学习, 向中老年教师学习, 向青年教师学习, 也向学生学习, 向社会学习;同时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将以往的教学体会、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结合起来, 形成教师能听懂、教学能用上的方法、策略。每年, 我听课近200节, 做讲座近50场, 下基层学校30余所, 撰写教研日志万字以上。平时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业余时间50%以上。

其次, 要乐于创新。创新不是别出心裁, 异想天开, 而是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基础上, 有所创新, 不故步自封, 不因循守旧。教研工作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很容易陷进循环往复的工作之中。工作既要有常规动作, 也要有自选动作, 两者都不能缺失。常规工作按规矩做, 可以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创新工作有计划地做, 能体现一名教研员教研素养中最重要的要素———创造力和思考力。一名有创意的劳动者, 不论从事什么工作, 他都有着不断改善、不断进取、不断革新的工作品质。我们在工作中要敢于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 敢于做别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事, 敢于向自己挑战, 挑战惰性, 挑战常态, 挑战一些不必坚持的习惯。每年按常规我都会组织一次全省大型的、有几百名教师参加的教学研讨盛会。为了使大会更好地体现群众性、交流性、导向性, 去年我对习作教学研讨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会内容主要由3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各市区推荐的选手进行习作教学竞赛, 有12节现场课以及课后评析;第二板块是名师教学、讲座, 邀请两位全国知名教师现场讲学;第三板块是教师习作教学经验交流。按以往的惯例, 第三板块进行习作教学经验交流的教师人选由各地市教研室推荐, 只有平时教学在地市有影响的教师才可能走上省里大会的讲台。我感到这样做不能广泛调动一线教师的教研热情, 不能将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推广, 于是改革了做法, 将要召开全省习作教学研讨会的通知挂到省教研室的网站上, 附上征稿通知, 并设定一个公共邮箱, 面向全省小学语文教师征集优秀的习作教学经验。两个月后, 在邮箱中收到的诸多投稿中选出10篇优秀文章纳入会议资料, 并邀请获选论文教师免费参加会议, 约请其中6名“有教学故事”的教师在大会上发言, 建议其发言要补充生动事例进行“我的习作教学方法”主题演讲。这样, 平日名不见经传的农村教师也走上了全省教学研究大会的讲台,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会议的质量。

再次, 要勤于总结。教研员的工作既能够成就一个人的理想也能够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因为没有恒定的工作任务, 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 很多教研员的时间是在错过、感叹中消磨的。这项没有太大工作压力的工作容易让我们懈怠。为了防止“温水煮青蛙”的悲剧发生, 我养成了及时总结的习惯。每3个月, 我会整理一次听课记录本, 及时把听课的所思所感整理出来, 或写成教研札记, 或作为撰写教学论文的素材, 这样才不会让教学研究过程中闪出的思想火花熄灭;每半年, 我会整理一次讲课稿, 修改补充一些新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使得一些教学难点话题不断得以补充;每年, 我会将各类教研素材进行归档整理, 便于刻录光盘进行长久保存。有了定期的整理、小结, 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发扬成绩, 巩固经验, 改进方法, 纠正错误, 才能不断积累物化的成果。6年来, 我在各类教育核心期刊刊登论文30余篇, 编写论著3本, 共计80余万字。

记者:“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可以说您的个人成长也带动了江西省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发展以及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能与我们分享一下近几年您在提升全省小学语文教研水平方面有哪些计划与举措吗?

徐承芸:近几年, 江西省小学语文教研发展势头好, 全省各项教学研究活动蓬勃开展, 优秀教师层出不穷, 课题研究喜结硕果。这不是我一个人能为、所为, 是江西教育大环境改善的成果, 是三级教研部门团结奋进的结果, 是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表现。

要取得好的工作效果, 仅仅靠工作热情是不够的, 还需要注重培植教学研究工作作风, 具体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 即和谐、求实、鼎新。和谐, 是有效开展教研工作的前提与保障。近几年来, 我积极发挥老一辈小学语文专家、教师的工作热情, 支持他们活跃在教学教研的舞台上, 同时调动中青年教师、教研员这批中坚力量的工作积极性, 借助各级教研员组织管理优势, 各项工作得到上下联动的支持, 因此工作氛围浓厚, 心情舒畅。求实, 是做好各项教研工作的基本要求。若没有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 任何工作只能走过场、无实效。因此, 我对待每项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 制订活动方案反复征求地市小语会意见, 工作尽量做到充分准备、精心安排, 因而各项工作均较好地完成。鼎新, 是体现工作品质的特点。我们的工作既倡导遵守教育规则, 保持好的教学研究传统, 也倡导打破因循守旧的框框, 工作立足基层, 体现创新。

记者:您作为一名省教研员, 我们很想知道您是如何为学校、教师以及推进课程改革服务的, 能具体谈谈吗?

徐承芸:为做好服务工作, 我努力做好三个角色:一是做好设计师, 整体构建订目标。作为省教研员, 其专业引领、整体构建的水平决定了工作的高度, 合理、富有前瞻性的目标与规划能为深入开展教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我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研成果, 并通过向老教研员了解、深入学校调研等途径, 掌握第一手资料, 从整体上制订出5年工作目标———保底、促均衡、创名片, 该目标既符合当前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具有时代性, 又符合我省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实际, 发挥我们的长处, 推广可行性教研成果, 切中存在的问题,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 通过一个阶段性的整体推进逐一击破, 切实实现我省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稳中出新、不断进步的目标。二是做好联络员, 吃透两头促课改。我认为, 省教研员联络的艺术不是简单的上传下达, 而是运用智慧, 协调关系, “吃透两头”。这里的“吃透两头”一头指了解“上情”, 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小语课改最新的理念以及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颁布的政策性文件精神, 认真学习、理解其精髓, 使工作思路更明晰, 更有深度;另一头指了解“下情”, 即了解江西省各地区、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我深入各地、县教研部门、小学教研组, 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情况, 思考哪些问题是基层遇到的棘手、共性的问题, 哪些教科研成果可以在何种范围推广, 哪种教研活动方式受到教师欢迎, 哪些帮助最显实效……做到心中有数,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参考。在“吃透两头”的前提下, 做好联络员, 以合作者的姿态参与校本教研, 与教师共同直面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共同分析、合作共创, 同时发挥角色优势, 为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之间搭建通畅的桥梁。三是做好铺路石, 搭建平台助交流。教研工作平凡却有意义, 平凡在日日月月的工作, 起点在小学课堂, 终点仍在小学课堂;有意义在呕心沥血的研究将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将为无数孩子的童年带来欢乐与收获。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同理, 作为省教研员, 绝不能唱“独角戏”。为此, 我甘当铺路石, 如有效运用网络优势, 以“江西教研网”为工作平台,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建20人的网研团队, 组织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在线学习交流;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竞赛等, 充分调动各市、区教研部门小学语文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平等对话, 倾听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全力支持、帮助、配合他们将本市、区的小语教研工作扎实开展, 且鼓励干出特色, 定期举行年度工作汇报、经验交流等活动, 体现全省小语界百花争鸣之态势。

记者:“保底、促均衡、创名片”是您教学研究工作的方略, 体现在哪几个层面?

徐承芸:第一个层面“保底”。江西是个农业大省, 虽然近年伴随着中部崛起改革开放的步伐有了一些进步, 但和发达省份相比经济仍然欠发达。通过调查研究, 我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意识比较薄弱, 教学研究热情不高, 教学研究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以下。为广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水平, 我重点做了两项基本工程:第一项是召开“文学与教学”研讨会, 倡导教师读书。2006年倡导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以阅读为生活, 鼓励他们坚持读书, 尝试组织“同读一本书”班级读书活动, 探究召开班级读书会的方法;2007年、2009年先后两次召开“文学与教学”研讨会, 为教师交流建立“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的经验。有近2000名教师参加了学习、研讨, 教师的阅读意识得到了加强。第二项是举办“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养比赛”, 要求教师练就教学技能。通过校、区 (县) 、市、省四个层面的竞赛, 推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锤炼。竞赛分为5个内容:朗读、粉笔字书写、才艺展示、知识问答、上课。广大教师通过亲身体验、观摩比赛过程, 受到深刻的教育, 增强了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意识。

第二个层面“促均衡”。教学研究需要围绕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展开。近年, 我举全省之力研究的课题有3个:习作教学研讨、中小学衔接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围绕这3个课题, 召开了一系列活动, 取得一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相对城市, 农村学校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内容方法陈旧, 课业负担过重, 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基于江西是个农业大省的现状, 我着眼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蹲点农村学校, 帮助学校建设学科研究组, 完善校本研究制度, 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送教下乡教学帮扶月活动, 以名师送教、名师讲学、农村教学诊断、农村教师教学观摩为主要内容,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个层面“创名片”。近年来, 江西省选送参加全国阅读教学竞赛和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得佳绩, 彻底扭转了以往江西省难以获奖的尴尬局面。其中王玲湘、熊海滨、周明玉、汪智星、易艳丹、袁莉华等几位中青年教师在全国小语界享有一定的声誉, 他们的课为许多教师所称赞。他们作为江西小语界的“名片”, 成为省内教师学习的榜样, 成为省外教师了解江西教育改革发展的窗口, 为提升江西省小语教学在全国教育教学界的品质做出了贡献。

记者:刚才您提到的几位江西省小学语文界的“名片”, 在全国小语界的确有一定影响, 如一直在全国小语界活跃的王玲湘老师、熊海滨老师;江西省小语界近年来参加全国小语界比赛成绩突出, 如周明玉老师获得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竞赛特等奖, 袁莉华老师获得全国“七彩语文杯”语文教师教学素养大赛特等奖。那么,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您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吗?

徐承芸:首先说明一下, 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是我一人之功劳, 要感谢我的前两任小学语文教研员龙宅俊老师和万明华老师。因为, 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些成名的教师都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他们的教龄都在15年左右。教师的成长必须经过懵懂期、摸索期、成熟期、创新期这样一个过程, 虽然由于个人努力不同、资质不同、环境不同、机遇不同, 每个周期因人而异, 时间不尽相同, 但经过的历程大抵相似。成就一个优秀教师, 仅靠个人努力显然是不够的, 就如庄稼丰收, 除了需要种子品种优良, 还需要肥沃的土壤、风调雨顺的周边环境。说实话, 我自担任省小学语文教研员, 就一直迫切希望江西省教师能有在全国小语界叫得响的人物, 因此, 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 我做了很多努力。一名教学新星的崭露头角往往和教学竞赛紧密相关。推出一名好选手, 需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原则。我想, 作为教学竞赛的主办人员, 能做的就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再者, 获大奖的青年教师容易滋生骄、娇二气, 要注意促使他们形成帮贫扶弱的风尚, 进一步培养他们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我经常带领获奖教师下乡上课, 将优秀的教学成果进行传播、推广。在下乡送教的过程中, 也让这些条件优越的教师向农村教师学习, 珍惜难得的进步机会, 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向更高目标努力。“井无压力不出油, 人无压力轻飘飘。”为帮助这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实现更高的飞跃, 我带领优秀青年教师做课题, 鼓励他们写教学论文, 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教学研究技能, 和他们一道规划教学研究的层次。

记者:徐老师, 读过您主编的《追梦的岁月———65位教师诉说教育故事》以及您编著的《每天进步一点点———答小学语文青年教师100问》, 感受到您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份拳拳爱心, 您是出于什么考虑编著这两本书的呢?

徐承芸:我想一位教师之所以优秀, 必须具备两个素质, 一是思想素质, 二是业务素质。《追梦的岁月———65位教师诉说教育故事》的出版有效地提高了我省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素质, 书中收集了我省65位教师写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真实的、刻骨铭心的故事, 还将教师精彩的语录配上漫画插页其中。我主编这本集子, 意在通过引导教师回顾30年光阴流转, 将他们内心的一声声呼唤、一句句话语、一点点进步、一份份收获、一次次感动、一丝丝遗憾收藏, 以推荐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阅读, 并开展读后感演讲比赛。全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读书、演讲, 进一步提升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激发了他们爱教育、爱学生的情怀。《每天进步一点点———答小学语文青年教师100问》则是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编著的, 书中集结的一百多个问题, 来自于我担任省教研员这6年来通过基层调研从一线教师那儿得来的信息, 这一百个问题的回答或来自于近年来我的讲稿, 或来自于撰写发表的文章, 或来自于自己从教20年的教学体会, 或来自于我省一些优秀教师的笔谈。这本书较好地解决了青年教师工作中的燃眉之急, 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有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读后感叹:“书中提到的有些问题曾经困扰我很久, 读到书中精到的解答, 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根浮木, 我将她放在案头, 当做最亲密的朋友。”青年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育的未来是要靠他们创造的, 因此, 编著这两本书, 目的在于用蕴藏在故事里的爱感化他们;用解说于问答中的方法点拨他们。正如我在《每天进步一点点》书的封面上写的, “花骨朵虽还没有绽放那娇媚的笑, 但她蕴藏的美丽, 总是令人无限憧憬。等待花开, 如同等待青年教师的成长。积累在岁岁月月, 进步在点点滴滴”。

记者:教研员的工作被人称为阶梯式的工作, 让无数优秀教师踩着臂膀成长起来, 自己却总是默默无闻。听了您的介绍, 可以感受到您是一位很有思想很有热情的人, 而在这注定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您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呢?

徐承芸: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人活在世上, 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 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 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 例如为了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 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 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 他仅仅因为喜欢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 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 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 他心里非常踏实。”我能理解先生话中蕴涵的意思, 因为我对我的事业也有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愫。我的工作就是我最爱好的事情。

上一篇:游峨眉山作文800字下一篇:五五普法先进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