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2024-04-15

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共12篇)

篇1: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湾寨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计划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全面提升我乡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培训先行”的原则。为切实做好我乡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特制定本计划。

一、任务和目标

通过培训使我乡中小学教师了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初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掌握设备设施使用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教师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中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使用系统和应用资源上课的能力。

二、培训管理

培训工作在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三、培训方式

目前我乡农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要求,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轮训。

(二)多种培训形式

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计算机和远程教育设备的基本操作。

2.重点指导

注重资源的应用。围绕如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学这个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专题研究,召开专题研究会,研究利用资源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探索资源应用的新方法新途径。

3.个别指导

有些学校教师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有必要进行个别指导,做到有求必应,上门服务,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四、培训时间、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一)培训时间

2005年12月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分为七个部分,总学时数60学时,其中教学58学时,考核2学时。

1.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简介(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树立起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发展。(1)现代教育技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3)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技术及发展

2.计算机基础知识(10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用途和多媒体技术,能正确使用计算机。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用途,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

3.Windows 操作系统(10学时)

教学目的:能够使用、维护Windows,熟练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防病毒软件和压缩软件。

教学内容:Windows XP的功能及特点,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防病毒软件和压缩软件等常用软件的使用,系统恢复和维护,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Windows Server 2003的功能及特点,Windows Server 2003的基本操作。

4.Office 2003(10学时)教学目的:能够熟练使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熟练使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教案,了解Excel的使用。教学内容: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排版、表格、综合实例; PowerPoint:制作、设计和排版电子教案,电子教案的处理与播放;Excel:建立、编辑、格式化工作表,简单图表处理。

5.Internet网络(6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因特网基本知识,熟练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资源查询、收发电子邮件,学会拨号上网的基本方法,了解网页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因特网基础知识、浏览器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收发电子邮件、拨号上网的配置和连接。6.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原理和应用(10学时)(1)卫星通信应用简介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教育卫星宽带网的组成、传输方式和节目构成。

教学内容:卫星通信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2)Ku波段卫星接收系统原理与安装调试

教学目的:了解Ku波段卫星接收系统基本原理,能够独立安装、调试和维护卫星接收系统。教学内容:Ku波段卫星接收系统基本原理、接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防雷。(3)卫星数据广播(IP)节目的接收与应用

教学目的:能够独立地安装卫星接收卡及其软件,熟练使用接收软件接收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IP接收原理简介,DVB数据接收卡(包括驱动程序、接收程序)的安装与调试、设置参数配置,IP接收软件的注册与使用,IP接收中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的排除方法。

7.资源管理和利用(10学时)教学目的:能够对所接收的资源进行简单管理和应用,树立对知识产权的正确态度。

教学内容:湖北教育网台资源、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中国教育电视台远程教育扶贫资源简介、接收资源的分类存储、管理和应用、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系统软硬件的使用、知识产权保护。

四、教学方法与教材

教学主要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内进行,保证二人一机。教学活动应采用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的方式。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讲义》

五、考核办法

考核包括考勤、笔试、实践。笔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60分以上为合格),时间为2学时。其它部分成绩采用合格不合格,三项成绩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总成绩不合格。

龙里县湾寨乡中心学校

2005年11月30日

篇2: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抓住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机遇,树立农村教育主要为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切实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资源,紧紧围绕实施远程教育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培训和教育为农服务活动,大面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3、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工作任务

1、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为农服务活动,努力把项目学校建成初级人才培养中心、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和科技示范推广中心。

2、依托农村小学二类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优势,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有计划、灵活多样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

3、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术管理,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观念。利用自身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种为农服务活动。

三、保障措施

1、明确责任,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共同做好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工作。

2、逐步建立农业技术信息资源库,下载整理网上实用信息,不断充实农业、科技、工商信息资源内容,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使用管理制度。

篇3: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农远项目发展应用至今,在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反馈?这都是值得我们仔细调研分析评估的问题,厘清这几个问题将为下一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依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远项目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分析。

一、从管理者角度进行评估分析

1.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

“农远工程”的实施,从2002年试点示范开始,到2007年底全面部署完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人力、设备、技术、资金、教学实践、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西部农村地区又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特点,“农远工程”的实施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推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2004年,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根据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工程总体实施进度计划表,确保2007年底“农远工程”的全面实施完成。2002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2003年,“农远工程”试点,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中部6省、山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2004年至2007年“农远工程”实施,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中部11省、东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福建5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

到2007年底,“农远工程”硬件、软件建设全面实施完成,各个项目学校都根据规划安装了”农远工程”配备的远程教育设备,全面提升了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农远工程”实施初期的预期目标。到目前为止,”农远工程”经过了近6年的应用,真正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环境,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但由于某些原因,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支持不够,经费得不到保障;(2)领导不够重视,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3)维修体系不健全,有些设备的分包商都不存在了,设备没有办法进行维修。

2.学校管理者

“农远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享受共同的教育资源。“农远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要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学校校长。“农远工程”又叫“一把手”工程,从工程的实施之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在“农远工程”的资源网站上有专门的校长培训栏目,对学校校长进行培训,使校长真正重视“农远工程”的实施及应用,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在我们对学校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只要学校校长对“农远工程”重视,学校里面设备建设及应用方面都比较好;反之,即使设备安装完成后,也一直闲置,没有人管理维护。

学校建设应用比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完善的设备验收,保证所有设备都安装合格;(2) 学校针对农远工程各个功能教室的使用及人员的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制定了激励措施,促使教室正确使用项目设备,同时也调动了教师使用设备进行学科教学的激情;(3) 学校围绕农远工程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二、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估分析

教师是“农远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施者,他是让设备发挥效益的中坚力量,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远工程”能否发挥效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但相同的设备,各个学校取得的效果却各不相同。

我们通过调查学校教师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发现,虽然项目学校已经配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但还是有59.6%的教师没有转变,81%的教师还是认为网络教室就是上计算机课,35.5%的教师没有引领学生通过卫星频道收看空中课堂节目的习惯,87%的教师认为光盘播放教室就是用来播放课堂实录的。同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存在学历偏低、教育技术能力不足等因素,直接导致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设备的程度不同,带来的效果也就出现了差异。

1.从提升教学质量方面

我们看“农远工程”是否发挥了效益,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一项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看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以后教学的效率是否得到了提高。“农远工程”实施以后,教师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原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知识的传播与接收。通过调研发现,80%左右的学校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后,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是有接近20%的教师,由于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偏低,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改变,学校的设备及资源成了摆设。

“农远工程”的实施,从整体上来说改变了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单一、教学设备落后的现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先进的设备及资源可用,但出现的问题如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对知识点的把握、对教育技术理念的理解、对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把握困难仍有待解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农远工程”设备效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2.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方面

“农远工程”除了通过教师发挥设备的效益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完成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农远工程”提供的资源平台里面有大量的教师发展及相关的培训视频材料,教师可以自己通过平台观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扩展自己的教学思路。学校还可以通过平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的困惑,促使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得以提高。通过对“农远工程”学校教师使用后自身情况的调研发现,教师通过“农远工程”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在课前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备课,把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在课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地传授给学生,易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在课后,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因此,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的帮助,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及手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估分析

“农远工程”效益的发挥、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都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目前,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还是成绩方面的评价,学校通过“农远工程”的实施,学校的整体成绩有所提升,我们就可以说“农远工程”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改变,发挥了其效益。但是,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也与成绩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农村中小学学生素质普遍偏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甚至有些学生还不能操作计算机,因此,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操作培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学生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东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58%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对学习兴趣有较大提升,41%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对学习兴趣有所提升,1%的学生认为没有改变。

“农远工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了教师、学生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协同学习,共同探索,激发了学生个体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思维更加开阔。

“农远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学生通过收看“星空放送”、“绿网军事”等科普栏目,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调研显示,农远工程”实施后,学校的特长生及因兴趣爱好获奖的学生明显增多。

四、反思

“农远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的办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但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后续资金没有保障等因素,导致“农远工程”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部分项目学校的设备因为管理缺失而导致闲置。因此,在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农远工程”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转变思想,加强管理,确保经费,这样才能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3-9-20.

[2]谢艳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陈志龙.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努力提升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努力和水平[C].全国电化教育馆长会议,2008-1-13.

[4]陈志龙.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C].全国电化教育馆长会议,2008-12-6.

[5]陈志龙.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做出新贡献[C].全国电化教育馆长会议,2010-3-20.

[6]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办公室.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龚道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篇4: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策略

目前,在中央“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和“三通两平台”精神指导下,农村学校班班通、网络、机房、网络等硬件逐步配备齐全,如何开展现代化教育,汇集优秀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开展现代化教育最大的瓶颈。组织开展基于教研平台,将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建立混合式培训模式,可有效、迅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切实有效的行政推进、机构推进机制。

我区教育局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运行保障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行保障经费的通知》,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补贴学校信息化培训,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培训资金困难的问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举行和校本培训工作配套的校本资源库建设、资源评比等活动,为鼓励农村学校,将农村中小学单拉出来进行评比。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极大调动了全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参与信息化培训、资源建设、应用的积极性。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目标和督导评估考核体系,制订了《校本培训管理方案》,每月采取定期检查,多种方法抽查的方式对校本培训进行检查。对在信息化建设上态度积极、成绩突出的学校,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优先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

二、基于教研平台、开展多模式、多样式、多途径培训。

区教育局搭建专门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考研平台,它将备课工具、博客系统、网络硬盘、即时通讯系统和其他大量网络应用工具进行了平台统一和功能集成,为我区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及培训、成果展示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为教师群体提供了跨学校、跨学科交流途径。

以教研平台为基础平台,通过面授和远程培训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平台的多种功能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在时间跨度上,每月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给农村教师以足够的时间理解课程、利用网络平台集中教师共同讨论,完成作业,同时为城区学校和农村学习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达到帮带效果。在面授上,梳理整个培训的结构,让整个培训内容有连续性,并确定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远程学习做准备。远程学习上,初期主要进行利用平台学习、进行交流、提交作业等基本操作,并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由学校总结本期培训不足之处,保持教师学习热情度,避免在每期学习结束后学员因对课程没有学会或懈怠而产生的不良结果。

利用教研平台中的录播系统,进行课堂实录,收集优秀课例,制作微课,交互课堂,通过网络学习、交流以达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及资源利用上升一个新的层次。开展省、市、区、校级多方位、多级别信息技术及教育理念培训、比赛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与课程整合能力,做好了“农远工程”和“三通两平台”工程之间的衔接,缩小了城乡学校硬件、师资方面的差距。在培训方法、培训理念、培训模式、硬件建设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总结符合自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

对农村专业性强的教师开展培训,通过网络教研平台的培训旨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将培训和应用有机结合,将培训融于平时教学应用中。

三、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打造培训队伍,以点带面,提高农村学校质量。

提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建立山阳区信息技术教师QQ群、微信群。以赛代练,平时加强联系,并进行信息技术教师技能大赛,开展了装机、安装系统等大赛,通过比赛提高农村学校的技术力量,并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提高、进步,同时,方便解决一些薄弱学校出现技术问题时互相帮助。

打造优秀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两支培训队伍,对于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各种比赛和教育局统一培训,增强信息技术教师能力,为开展培训奠定技术基础。在校本培训中开展电脑、展台、触摸电视、投影等硬件的基本操作及电脑基本知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网络等基本应用培训。

结合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对培训实施引领。教研室、师训科、装备中心等科室相互结合,开展不同培训、活动,加强对农村学校培训工作的推动作用。

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内容单调重复、针对性不强,培训任务没有明确目标,培训评价滞后,培训内容缺乏目标性和连续性,先进性、持续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兆明,黄洋.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J].中国农村教育,2005.

篇5: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2010年3月4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参加了甘肃省实施XX年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的培训学习。我们在学习中得到了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和照顾,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由于我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因而对计算机比较生疏,对计算机的各种程序的安装更是摸门不着。听老师说,学完要考核,感觉就很紧张,感到压力很大,并下定决心认真学。在学习中,老师认真地,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叫我们多提问,多练习。开始总觉得不好意思提问,害怕老师说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就自己坐在那儿摸索,鼠标点去点来,还是不听使唤,只好向老师开口了,没想到老师是那样亲切和蔼,以后就再也不害怕了。在学习中过程中,我一步一步地懂得了该怎样去操作,并逐渐增强了信心。

1、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提供的是“与一些新的思想、新的学习材料、共同体成员进行智力、交际和情感方面的碰撞”。教育方面的改革体现为新的学习理念,也就是将学习看做是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建立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从这一思路出发,最好的专业发展,是体现探究、合作和对话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教师需要通过活动,通过与共同体成员的深入的交互,通过这些机会建构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需要尝试,可能还会冒一定的风险;我们需要在一个能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尊重和支持的环境当中从事我们的学习。通过探究,通过尝试不断地寻求知识,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专业发展不可能是将“发展”手把手地交给教师,而是鼓励教师“发现并阐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专业发展中,利用技术,并在技术的支持下,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构建理论、进行阐明。专业发展不是一种知识的消费过程,而是知识的生产过程,是支持教师生成自己的个性化的实践知识的过程,并对共同体成员所生成的知识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专业发展,教师需要得到的最重要的能力或许是:技术导致各种关系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情况,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以及日常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做出明智的回应?如何利用技术支持提高课堂学习?如何利用更有效的评价方法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教学怎样才能调和多样的学习需要,包括智力发展、文化、性别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怎样调和?这些都是当前学校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此问题的思考,也能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分析、阐明。

2、对任何学科领域都是如此,如果自己能成为学科的积极的学习者,我们就能够对自己教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也能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我们能够了解到哪些内容是能吸引学生的。同样,通过参与合作,教师也能够体会合作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到每个参与合作的人员都能为集体的智慧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与同事之间的相互的交流,共同的研究,我开始认识到对话对于理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认识到一个倾听者对于帮助别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对共同体集体智慧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机会,这个机会来自于专业发展所蕴含的学习精神-------一种探究的精神,对教学实践的探究,对学习的探究,对更广泛的领域的知识和理解的探究。有了这种探究的精神,学习必然能够是终其一生的。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切地感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计算机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方便性。学习时间是短暂的,转眼间我们就要离开,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一定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中,让它充分发挥效益,为学校师生服务。我认为这种培训很有必要,因为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通过模式二这种培训,使教师能够自如的操作电脑,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国家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为了让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也能乘上信息高速路上的列车,教育部提出了以“互联网教育”为辅,“远程教育”为主的教育手段。

篇6: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楚雄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拟推荐表

楚雄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楚雄市八角镇民族中学毛玉兰

毛玉兰,女,云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中学二级教师,在楚雄市八角镇民族中学任教,负责学校的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深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辛勤的耕耘,无私的奉献。自从2011年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满怀着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忠诚与热爱,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最快最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学校得到广泛应用。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思想上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教育事业,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平时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勇于承担重担,做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二、教学工作方面

工作两年来,时刻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积累教学经验,更新专业知识,完善教育技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在2013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优生率和及格率分别居同类学校第2名。

三、默默耕耘,任劳任怨

在完成七、八年级共9个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按时对远程资源进行接收、整理、发布和共享,对各种重要资源进行备份,做好系统设备的维护工作,督促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并完善各种记录。充分利用多媒体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方便其他教师上多媒体课,提高了多媒体利用率,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建设局域网、资源库、校园网,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借鉴的平台。同时,做好学校其他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甘为人梯,奉献电教

为了能在教师们中间更好地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我积极搜集、整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材料,每学期进行4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平时利用大量的时间,耐心地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师进行讲解,为他们排忧解难,树立他们使用现代技术设备的信心,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为大家付出着,看到老师满意的微笑,感觉了自身的价值所在。有教师要参加课赛,我会帮助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因而课余时间加班是经常的事,但我毫无怨言,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其修改,还耐心地辅导老师们进行课件操作,从而使他们都很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我毫不松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还购买了很多书籍和光盘自学,不但办公软件得心应手,而且Flash、Photoshop、Dreamerver等制作软件使用技术日益精进。目前我正在加强学习影视制作软件和摄影技术,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突出的表现。

篇7: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关于实施“三爱”教育征文活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绵阳市教体局转发的《关于开展四川省中小学生“三爱”教育征文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绵教体函〔2014〕148号)文件要求,学习“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以下简称“三爱”教育)的精神,我校将开展“三爱”教育主题征文活动。此次活动是以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为此,在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劳动和为人民服务教育。通过“三爱”教育征文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砥砺品德、陶冶情操,鼓励他们用文字真实记录成长足迹、心灵感动、身边变化、梦想追求,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情怀。

二、活动要求

(一)征文主题: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二)作文要求:书写亲身体验、真实感受、深刻感悟等。标题自拟,题材、体裁不限,写人、写事、写物,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童话、日记、书信、散文、诗歌、小说和科幻等与“三爱”教育内容相关的作品均可参选。

(三)书写要求:需统一使用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稿纸,要求认真书写、字迹工整、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作品完成后可自行插图、装饰、美化。

(四)稿件严禁抄袭,如发现抄袭,将取消参加征文活动资格。

(五)活动参与对象:四年级——六年级

三、活动步骤

阶段一(写作):2014年5月28日(周三作文课,此阶段不使用大赛专用稿纸)。

阶段二(上交):2014年5月30日(周五前),各班上交5份优秀作品至学校。

阶段三(学校初评):2014月6月5日,评选出校级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阶段四(寄出稿件):2014年6月13日(周五)前,将所有上交稿件及初评结果寄往省中小学生“三爱”教育征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由组委会办公室颁发获奖者荣誉证书。

阶段五(复赛):2014年7-8月,由各市(州)组委会组织初选成绩优秀学生在本地举行现场复选,现场颁发获奖证书并将获奖名单报省组委会。

阶段六(决赛):2014年10月,省组委会组织复选成绩优秀学生在成都举行现场总决选。

四、备注

县教体局要求:原区所在地学校和直属学校原则上要组织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参加此项活动,故请各位负责老师重视本次活动,并认真落实开展。

八角小学

篇8: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深远意义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 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 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 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该工程的实施, 让农村师生扩大了视野, 不仅能收看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播出的优质课程节目, 还能接收中央电教馆免费播放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 并且可以聆听全国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教学。

二、 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现状

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重点支持并加快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 建成一批网络学校。”2004年教育部又提出, 要用5到10年的时间, 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普及, 使中小学的师生能够共享卫星接收的教育资源。

在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中, 可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模式来实施。模式一:建立教学光盘的播放点。每套配置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模式二:建立卫星教学的收视点, 它的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 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模式三:建立计算机教室, 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

我区农村学校相对较多, 教学条件和设施较城区落后。自2005年底开始, 我区实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 其中9所农村中学申报陕西省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 我校是其中一所。区上专门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与“校校通”工程相结合, 发挥两者优势, 优化教学手段, 使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 让其达到最大的配置效益。全区于2005年12月底前全部到位各种设备, 并在次年开学前安装调试完工。2006年初, 区上组织各校相关人员参加了安装公司的有关技术培训。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 我区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情况, 围绕“让项目学校的师生最大限度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一主题, 制定了《开展“未央区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 要求各校开展校本培训和全员培训。推动本区现代化远程教育发展。

工程实施两年来,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级部门在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教学应用上作了大量的工作, 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 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当地及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 但在应用中也发现许多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在接触了其他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通过和他们交流沟通, 结合本人实践, 发现许多学校在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认为远程教育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师资配备不足, 配备的教师身兼数职、课时多、任务重, 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没有更好地使用设备、运用资源。

二是资金的不足。导致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及时维修,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远程教育的开展, 教育资源的运用。

三是远程教育师资缺乏。学校只有一位管理教师会使用, 大部分教师不会用、不想用远程教育设备, 教学水平低, 教学方式陈旧, 不能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

四是教学资源浪费、教学应用效果不明显。目前, 项目中学都具有卫星接收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 有的学校开通了因特网。每个项目学校配备了中央电教馆资源库, 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但由于教师的应用水平和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备, 这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没有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 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解决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存在问题的思路

1.加强领导培训, 落实责任

举办学校领导计算机培训班, 让学校主要行政领导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和对计算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发展计算机教育的紧迫感。让他们认识到用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应用水平, 可以说是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最关键环节。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 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 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实际, 大胆探索在三种模式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3.以点带面, 积累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试点学校的各个中学几乎都上了互联网, 可以要求每个学校建立本校的网站, 让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的地区实现资源共享, 抓好一批三种模式应用的先进学校, 总结经验, 以点带面。注重开展经验交流, 重视先进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全面带动三种模式的普及应用。

4.抓好管理制度建设,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要把实施远程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计划。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 带头应用;要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制度, 数字资源接收、使用、存贮和共享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设备和资源的保管和维护, 合理安排设备和资源使用的时间表、做好使用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努力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之, 在近两年多来的教学管理实践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设备的运用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 才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真正含义。虽然, 这项工程在应用初期,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待改进之处, 但这些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将得到全面的、协调的、持续的发展。

摘要: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利用各种方式与CERNET联网, 建立现代化教育环境,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在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7, 12.

[2]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 07.

[3]西安市开展“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年”活动实施方案.2006, 2.

篇9: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一、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的基本阶段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以美国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1980~1997)—— 硬件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配备计算机)

第二阶段(1995~2001)—— 网络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接入互联网)

第三阶段(1999~)—— 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整合)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都遇到并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理念和认识;

数字鸿沟;

教师培训;

优质资源开发;

保证经费投入和合理配置;

重视企业投资和参与;

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参与;

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

在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过各类问题,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1.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在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大多容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设备和硬件建设,轻视或忽视软件建设。这里,软件建设不仅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工具软件,还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系统、教师智能备课系统、教学智能答疑和评价系统、教育教学软件(从各门课程的课件到学科资源库、素材库、电子图书馆等)等。

2.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教师培训

在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等人员培训方面,无论在投资比例,还是协调发展上都出现过严重失衡。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内地都有这方面的教训。即使是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实践也一再表明: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瓶颈“。教师等人员培训跟不上,不仅使基础设施中的设备和硬件用不上,而且也会使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跟不上,无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发挥。

3.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不足

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表明: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用来强化“应试教育”,带来消极和负面影响。教育信息化同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对待。既不可将课堂面授教学和传统教材简单复制到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中去,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校园课堂面授教学。困难的是在课堂文化和数字文化的冲突中实现新的整合,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种挑战。

4.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评价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非信息技术本身。教育信息化应该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教育信息化要突破将信息技术教育局限于键盘操作技能训练、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学习或网络搜索等狭隘的内容,而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来认识和实践。同时,要突破简单地以每所学校“校校通”投资水平、每个教师是否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应用课件讲课、每个学生的上机学时等为评价指标,而应综合评价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5.数字鸿沟问题

教育信息化可能缩小或扩大国家之间和同一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应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为推动边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现代化,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组织实施第二代和第三代互联网计划,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强调地网(计算机地面网络)、天网(卫星通信网)和人网(学习支助服务组织网络)的结合。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是在解决将互联网接入每所学校、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的同时,也接入每个学生家庭。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发展社区学习中心,使之成为社区人群共享资源和交互通信的数字信息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类便于中小学生携带、应用的个人终端设备也将得到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更大发展和应用。在互联网之外,各类通用的和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学习、管理平台将有更大发展。各种学科教育资源库及电子图书馆的开发和应用将加速。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智能翻译软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逐步取得成效,逐渐深入人心。

二、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在国务院、教育部的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加快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传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学校间以及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在办学和教学中实现更多的协作和合作,促进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并组建面向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实现终身学习的网络教育联盟。加快我国中西部,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并实现全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传播的机制。抓住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机,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进程,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工程目标

加快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通过地网或天网接入互联网的最低配置。

对已经达到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平台系统,推出各类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技术设计方案,并推广应用。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配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行新课程标准,设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材料,实现共建共享。

通过天、地、人三网结合,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分布式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体系,开设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电子课堂(开放课堂、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示范课堂、实验课堂等)、各类网站(学科网站、主题网站、专题网站、科普网站、院士网站等)和联网数字图书馆,以及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备课室、特级教师工作室、课件展示台、教学改革与实验交流站等,尤其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传播。

实现教师培训先行和经费保证的原则。在达到“校校通”最低标准的同时,实施为每所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免费重点培训一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计划。同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包括校长)校本全员培训以及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计划。

工程的重点是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新课程标准,实现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推进综合性、研究性课程的探索以及教学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本工程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价。

(三)技术方案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

地面计算机网络(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适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投影厅

局域网(局域联网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局域联网的电子图书馆等)

校园网(包括校园联网的数字图书馆)

校园网群

教育城域网

广域网

互联网

互联网互联

中国教育科研网

各类公众互联网(中国电信网等)

互联网接入方式

电话线拨号上网

各类专线上网。

卫星通信网(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适用)

卫星传输模拟电视广播(C波段)

卫星传输压缩数字电视广播(Ku波段)

卫星传输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平台

卫星传输互联网接入服务

卫星传输语音广播、VBI广播等

(辅助电话线拨号接入互联网)

社区有线电视网(全国各地城乡建有有线电视网的社区适用)

社区有线电视网传输各类模拟和数字电视节目

社区有线电视网实现电视节目点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转播卫星传输的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改造成宽带计算机互联网

视频会议系统(全国各地教育行政单位、中心学校适用)

教室或会场视频会议系统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地面电子通信专线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计算机互联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卫星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一对一、一对多视频会议系统

单向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一路视频和两路音频、两路视频和两路音频视频会议系统

光盘发送+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全国各地学校、教学点及家庭适用)

VCD发送和收视

DVD发送和收视

CD-ROM发送和运行,基于计算机的学习

我国已经组织实施多项(基础教育扶贫工程、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多项我国西部基础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包括我国西部12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的VSAT接收站点建设。这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站点建设包括卫星接收天线及其安装费、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及相应接收卡、软件工具组合、稳压电源、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平均每个投资不超过1.5万元,加上人员培训费共计2万元。这些教学示范点的VSAT站和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如果能与学校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局域网或校园网,或者同当地社区的有线电视网等联通,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难点是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资源建设(开发与共享)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中心不断开发并及时更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同步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天、地、人网源源不断地将它们传输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所以,在规划网络传输中心、各地主要节点以及全国基层终端(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的同时,需要同步规划教育资源开发制作设备、传输通信设备、接收存储显示设备以及进行二次辐射传输的设备。在规划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务必要重视对教育资源开发制作和传输中心的建设,重视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加工建设及其相应设备的投资。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均已经配备现有教育资源数字化转换加工设备。

2.教师培训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实施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为此,既要解决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更要从组织上确保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主要是依靠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先行接受过培训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其他有信息技术专长的教师对本校各科教师的在职业余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要将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校本教研活动与学区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是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的一种创新。这对推进本工程的实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应该及早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3.经费投入和配置

如前所述,我国建设校园网的中小学已经达到2.6万所,总投资在600亿以上。但其中仅有10%~15%的学校实际应用较多、效果较好。问题主要出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配置不合理上:大部分经费投入了硬件和设备,很少部分的经费投入在软件和教育资源建设,至于用于人员培训和后期管理、更新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的经费更少。就是说,没有整体地解决好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路”、“车”、“货”和“驾驶员”的合理投资比例关系。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初期投资的重点在硬件和设备(计算机和网络)上,即修路;中后期应该重点投资开发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即车和货;而从一开始,就应该将总投资的30%左右应用于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上,即培训驾驶员。没有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校长、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支持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只是一句空话。没有师生的最大限量的使用,就没有教学成果的产出,过不了多年,这些硬件和设备就会过时,造成极大浪费。具体而言,应依据不同的技术模式和应用环境进行具体的核算和论证。

4.运行管理

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国家投资(又应该考虑中央和地方政府多级投资)体制,市场竞争体制,国家投资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体制。美国政府在组织实施其教育信息化计划时都动员了企业参与。

具体建议:整个项目的国家投资可以采用基金会的管理方式,组织由国家控股的中介公司来管理资金的应用。整个工程可实行项目管理制。比如,可以将整个工程分解成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教育资源开发及传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等项目来规划并组织实施。

篇10: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培训方案

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培训方案

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推进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是全面提升我校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应用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了切实做好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和任务

通过培训,使项目学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了解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了解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具备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基本技能,以及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骨干教师能够承担本校教师的培训和示范教学任务。

二、培训的组织管理

培训由县、校两级负责,县级培训由县电教馆组织安排;校级的培训,在校项目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学校将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并报县局电教馆审查备案,同时,要按照培训计划和方案,认真组织,全面完成教师的培训任务。

三、培训对象

县级培训对象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校级培训对象为项目组教师与学校其它任课教师。

四、培训方式

学校将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建立一支能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者队伍。学校要精心编辑培训教材,采取理论讲授、观摩学习、合作交流、技术实践等形式抓好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正确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培训工作的评估验收

学校将对教师进行统一的评测,同时也将接受县局电教馆的不定期抽查,并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素养作为职称竞聘的重要依据。

篇11:八角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

1、校长切实负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党员干部及群众培训。

2、做好资源下载、光盘刻录、流媒体电视节目收视播放等工作。

3、按“5+2”模式,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保证农村党员,农民的集中学习。

4、做好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农民学习资料准备工作,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农民能学好、用好,取得学用实效。

5、分类建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登记表,装订面册,按学期进行装档。

篇1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实施责任书(模式三)

甲方(县区教育局):

乙方(项目学校):

根据国家三部委规划和按照《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方案》要求和‚统一规划,分类实施;软硬协调,整体推进;‘天网地网’合一,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临沂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乙方被确立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计算机教室点,其实现功能为:通过卫星数据信号接收和计算机网络对师生进行培训和辅导,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乙方必须做到:

1、明确任务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我市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为保证基础建设按时到位,力争使中小学师生在接收上级远程教育信息的同时,积极向上级远程教育部门提供本地制作的教育软件,以使这项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实落实好各方面的问题

(1)、人员落实:从此项工程的规划、安装、培训、管理到维护,每校至少1人,这是保证监督、实施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

(2)、规划选址原则:天网地网合一,即卫星接收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有机结合,要合理安排卫星天线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位置。

(3)、安全问题:各种电教设施要注意使用安全(安全用电,作到防止静电、远离磁场,有危险性的设备要放置在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防盗(学校内防盗门、窗的安装及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要到位);防潮(严防电教室漏雨,保持室内通风、干燥);防火(各个电教室要备有灭火器,在电教室内禁止吸烟);防磁。

(4)、做好安装相关设施的提前准备工作:卫星接收天线底座的预制,34电视支架(橱)、服务器支架、微机桌椅的配套(大小、位置)。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和增强本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居安思安,严密防范,所做工作应该有文字记载并入档。

(5)、新设备安装和原有设备的配置升级问题,每个学校在安装施工之前,必须先到县区的样板工程参观;原有设备要充分利用,通过改造,配套升级(主要包括卫星接收卡(机)、服务器、学生用PC机、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等,以保证使用。

3、健全规章制度,要努力从本校实际出发,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落实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各项任务落实到岗、到位、到人。

(1)、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重要场所,有专职(兼职)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管理员要密切配合教师运用教室设备开展教学,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给设备除尘和清理液晶投影机进风口的灰尘,检查设备工作时的通风散热情况。霉雨季节和暑期要定时给设备通电驱潮。教师使用结束离开教室时要填写“使用情况记录册”。

(2)、校园网或网络教室要对师生全面开放,教师能通过网络编辑制作课件和上网查找本学科教育教学资源,上机前应认真填好“使用登记簿”,否则不得上机。上机教师要遵守INTERNET的国际惯例,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性的可视信息和商业广告,不得使用ICQ、OICQ、QQ等软件聊天、不得利用校园网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和淫秽黄色的信息,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开、关计算机,使用结束应关闭显示器电源,方能离室。

学生上网主要是应用网络环境查询资料和网上学习。应用时要注意爱护电教设备,操作中若计算机出现问题,请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使用校园网提供的服务时,应遵守INTERNET的国际惯例,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性的可视信息和商业广告,不得使用ICQ、OICQ、QQ等软件聊天、不得利用校园网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及淫秽黄色的信息。不得随意删改程序或乱按开关。

计算机机房内不得利用计算机玩游戏,不准私自将机房内的磁盘或光盘带出,也不准将其他软盘或光盘带入机房,严防计算机病毒传染。不准人为地设置障碍,妨碍他人的正常用机。保持机房清洁,进机房时要穿鞋套, 要爱护计算机及机房内所有设施,严格按照操作程

序开、关计算机,不随便插、拔计算机接插件,不得随便搬动机器,不摇晃计算机的桌子。离开机房应将使用物品原样放置,并认真填写记录单。

(3)、卫星接收系统是一套室外卫星信号接收系统,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卫星接收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及系统的维护保养技术,增强安全意识,自觉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使其能正常辅助教学。

①系统各设备要远离磁场,并防止静电影响信号接收。

②严格按照顺序开关各种设备(开机顺序为:监视器、显示器、卫星接收机、计算机主机。关机顺序为:计算机主机、卫星接收机、显示器、监视器)。刚关机的设备要间隔1-2分钟后再开机。计算机主机的关机必须按照显示器的提示操作,不得利用计算机主机的电源开关关机,系统各设备在开机后不得随意移动。

③设备之间各种接口卡不得随意插拔。

④设备之间的所有电缆和连线必须在关机的情况下连接和更换。(4)以上设备在教学过程中,若由于任课教师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按照有关规定,由当事人应部分或全部给予赔偿,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甲方应做到:

1、督促中标企业及时提供合格新产品,按照技术规范,按时施工,保证及时交付乙方使用。

2、督促中标企业及时培训校方管理人员。

3、县区教育局技术管理人员每月巡回指导使用一次。

4、县区教育局提供技术指导。

本责任书长期有效,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临沂市教育局执一份,即从签字日起执行。

项目学校校长签字:

项目学校盖章

上一篇:流行词语含义及近义词下一篇:观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