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发展工作汇报提纲

2024-04-12

创新与发展工作汇报提纲(精选6篇)

篇1:创新与发展工作汇报提纲

南靖高新区创新与发展工作总结

一、园区概况

南靖高新区成立于2000年3月,2005年12月被列为省级开发区,是漳州市唯一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我省建设海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重点园区。建区以来,按照“高层次规划,城市化布局、高品位建设”的要求,完成核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电子信息园、光伏产业园、机械制造园、台商创业园、海峡印刷包装工业园等五个工业功能区。几年来,园区共完成1.3万亩土地开发,引进企业110家,总投资128亿元。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2亿元,规模工业产值84亿元,上缴税收2.8亿元。形成以万利达、万利太阳能为龙头,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先后被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批准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福建省政府列为“海西台湾精密机械(南靖)投资示范区”。

二、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高新区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 以开展提升工程为载体,突出创新与发展同步推进这一工作主线,按照总量做大、企业做强、形象做美、项目提速、服务提效、产业提升的要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致力发展高新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竟争力,全力推进高新区新一轮创新创业。五年来,园区土地开发面积由整合前的1000亩扩大到目前的近1.3万亩,扩大13倍;落户企业数由7家增加到目前的110家,增长16倍;地方级财税收入(不含万利达,以下同)由22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750万元,增长17倍;工业总产值由28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12亿元,增长近4倍,提前1年产值超“百亿”的奋斗目标,形成以万利达、万利太阳能为龙头,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漳州市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海西“高新产业园区、和谐人文社区、生态科技新区”。

从总体来看,主要经济运行呈现“三个二”的特点:

1、两个亮点:即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财政实现每年翻一番。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截止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110家,总投资138亿元,总占地面积近11000亩。特别是今年来招商形势喜人,首月份就签约5个项目,总用地面积800多亩,总投资近13亿元,上亿元项目2个。其中引进总投资1.6亿美元、占地面积600亩、注册资金5688万美元的台湾亚电科技能源,这是该县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台资、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高效能新型CIGS薄膜和HCPV追日高聚光太阳能发电设备,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屋顶、窗户、墙体等配合光伏建筑一体化、低碳屋、绿建筑的应用,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CIGS模块100兆瓦和HCPV模块30兆瓦,年创产值35亿元,年创税利6000万元以上。五年来,引进项目总数94家,是高新区整合前项目数(2007年引进项目数16家)的6倍,投资总额达121亿元,是整合前的6.8倍。其中,投资上10亿元的项目5个,即万利(中国)太阳能,用地1111亩,总投资28亿元;中达光电,用地250亩,总投资11亿元;海西门都,面积1500亩,总投资15亿元;武夷通太阳能电池,面积200亩,总投资10亿元和刚引进的亚电科技能源;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6个,投资上5000万元的项目40个。

财政基本实现每年翻一番。2007年地方级财政收入(不含万利达)223万元,2008年财政收入512万元,2009年财政收入1041万元,2010年财政收入2128万元,2011年财 1

政收入3750万元。五年来,园区财政收入增长17倍,基本实现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

2、两个有力:即项目支撑有力、资金保障有力

项目支撑有力。五年来全区共实施项目142个,累计投资达125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5个,市重点项目19个,县重点项目118个。特别是去年来,园区通过开展打好五大战役等活动为载体,重点攻坚40个在建项目、33个已签约未动工项目和20个基建工程的落实,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这些项目的投建,不仅拉动了园区路、水、电、通讯等一大批民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创业投资环境,还带动加快园区的开发建设步伐,使园区开发面积扩容了13倍,从单一以电子产业为支柱的万利达工业园到多产业支撑的“一区多园”转变,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集中区,为高新区建设“海西高新城”、推动靖城组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金保障有力。五年来,园区加大土地款的清收力度,全区共收回土地款1.7亿元,其中盘活商住用地260亩7374万元;加大融资力度,共向商业银行融资贷款3.15亿元,其中向农发行贷款2.65亿元,国债1500万元;通过做好土地运作这篇文章,实行土地挂牌上市,共运作商住用地260亩,融资7374万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700多万元。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3、两个推进:园区基建扎实推进、升级升格扎实推进

园区基建扎实推进。累计投入10.8亿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园区8000亩土地的征地报批工作;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长25公里的“五横五纵”路网;完成紫园线、凤龙线高压输电线改造;完成利达110KV变电站建设;建成一座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和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铺设自来水管网25公里、污水、雨水管道各23.8公里;按“二级乙”标准,建成南靖人民医院和占地40亩的高新区中心小学。建成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建设一座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和一座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按“二级甲”标准建设南靖人民医院;房地产开发蓬勃兴起,已建设开盘的有占地60亩的汇和新城、占地30亩的兰陵商业广场和占地205亩的晟发房地产。加快绿色开发区建设,319国道精品街工程、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等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区内绿化总面积500多亩,总长超过22公里,覆盖园区所有主次干道和投建企业。

升级和升格扎实推进。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成功的希望巨大。目前,申报材料已呈报省科技厅并由国务院转批科技部;升格工作已经过市政府同意,并上报到省编办。同时,通过“以升促建”,园区加大推动力度,切实加快发展步伐,在新区规划、扩区环评、产业升级、基建配套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新进展,具备了升级升格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升级升格进入最后关键的冲刺阶段。

三、主要措施

重点突出做好“五个抓”。

(一)抓配套,提升园区形象

1、加快推进扩区升级。目前高新区已完成扩区30平方公里的规划环评,核心区拓展性规划已编制完成,总规划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展到90平方公里,新扩展的靖城新区达70平方公里。靖城新区“五区一走廊”的总体规划、9个专项规划及部分控制性详规已基本完成,靖城新大桥将于3月通车,靖城大道已开工建设,并将于2013年6月投入使用。按照“配套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逐步将靖城新区、丰田项目区、环县城项目区纳入高新区核心区拓展范围,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

米、可容纳孵化30家企业的移民创业园年内投用,形成漳州市高新技术孵化中心。重点推进园区升级工作,指定一名领导专职跟踪对接,力争今年获批国家级高新区。

2、打好征地攻坚战。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重点攻克从九龙江北岸、牛崎头至院东片区园区内所有能征下的土地,确保在已开发8000亩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再新征5000亩以上,力争总量达到1.5万亩。二是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力制止违章抢建行为,妥善化解对湖林村115亩的遗留问题,推进依法征迁、和谐征迁、阳光征迁。三是突破国道箱涵、鑫威铝业、素霸等6个征迁扫尾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完整的地块。

3、加大土地报批力度。研读国有土地办理的相关政策,改变思维方式,对照申报要求,力争在上半年完成银行收储的800亩和已签约土地的报批,全年完成新征1200亩以上的土地报批工作,并办理30家企业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提升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为项目的引进落地留足空间。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计划投入2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涉及道路、电力、水利排洪等13个基础配套工程的建设,完成6700亩土地的整理工作,加快“六通一平”,为项目引进落地提供充足熟地。二是抓好院坂大道、月岭大道、自来水、污水处理管网、院东片变电站等配套建设。三是做好全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规划、修复和改造,完成高排渠、国道箱涵、土堀社排洪沟等险要地段修复整改,确保全区排涝系统安全顺畅。

5、做美园区景观工程。按照“园区道路建到哪里,道路绿化就要配套到哪里”的要求,开展新一轮环境亮化、美化、净化等“三化”景观整治工作,重点实施利达大道、科技路、兰陵路、工业路、创业路和新建的石靖快速路等道路“三化”整治工作,提升园区道路景观。

6、改善园区商住环境。做好新办公大楼装修,确保年底投入使用。运作200亩商住用地,新建一家占地面积30亩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或宾馆,规划建设一条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精品街,完善医疗、教育、休闲等配套设施,着力建成商住环境良好、功能配套齐的省级工业城镇和宜居宜业国家级高新园区。

(二)抓招商,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于调优产业结构,进一步更新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法,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做到“三个创新”。

1、创新招商理念。变原来“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把入驻企业的质量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承接更多的好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从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重点引进具有产业带动强的“种子企业”,优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印刷包装、光电信息技术、精密机械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引办。

2、创新招商方法。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采用近邻招商、情感招商、以商引商、资源招商等策略,通过创新对项目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突出采取中介、网络、异地商会等工作方法,积极对接央企和上市企业集团,多途径开展闲置厂房的二次招商工作,主动承接厦门、晋江等地的产业转移,实施新一轮“回归工程”,吸引、鼓励在外创业的南靖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力争今年新引进项目家,投资上10亿元5家,其中确保有2至3家央企、世界500强或上市企业集团在园区落户,总投资超过75亿元。

3、创新招商机制。一是制定严格奖罚机制,逐项分解任务,对有功之臣给以提拔重用,对未完成任务的干部严厉问责。二是优化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和互动,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社会促进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实行目标考核机制,完善招商责任体系,把招商引资成果作为年终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不仅要考核内资、外资数量,还要考核项目开工率、投产率。

(三)抓服务,力促项目增效

1、做大做强企业。(1)抓好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重点扶持万利达、万利太阳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扶持真达食品、精良金属制品等4家产值临界上规模,力争今年新培育产值上2000万元规模企业12家,新培育产值上10亿元企业2家(万利、同盛达),总数达3家;上亿元企业7家(鸿华工贸、三得利、三炬、优胜达、鑫锐印铁、双胜钢圈、万利达能源科技),总数达16家;纳税上千万元企业4家(万利、同盛达、中福、万佳华),总数达6家。(2)抓好企业上市筹备工作。重点跟踪扶持万利达、优科能源、中达集团、国绿太阳能等4家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的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3)持续深化“两帮”活动。一是抓紧处理遗留问题,现有喜之源、兴龙钢缆、泰源塑胶等3个半拉子工程、22个因征迁原因进展缓慢项目,通过帮扶嫁接,实现新效益。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对已授信的项目,尽快督促信贷资金下柜落地。召开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争取信贷规模。三是推行各部门联动帮扶,确保在服务企业中敞开大门,一路绿灯,杜绝一切“中梗阻”现象。

2、力促在建项目投产。明确时间节点,倒排任务工期,及时帮助解决33个在建项目的建设难题,促其早日投产,形成产值,力争确保7个以上(伟昌机床、中达光电、欧仕达、陆立电子、移发创业园、鑫威铝业、豪盛工贸)投资上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支持万利太阳能陶瓷博物馆建设,争取今年6月见雏形,国庆节建成使用。

3、整合提升项目。全面摸排、筛选恒塑实业等46个已签约未动工项目,通过加快征地步伐、加快供地速度保留好项目,力促项目早开工;全力帮助嫁接产值少、税收低或环评差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能源、精密机械、光电等产业;扶持万利达、万利、优科、中达光电、武夷通、海西门都、维德科技、陆立电子等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工业区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

(四)抓财税,壮大经济总量

1、创新融资方式。继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主动与农发行、开发行等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运用BT、BOT融资形式与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破解园区建设资金难题。今年,园区将以院东片区500亩土地作为运作试点,采用BOT融资形式进行开发,力争全年完成融资2亿元。

2、挖掘税源潜力。努力培育新增税源,加强与国地税、工商等职能部门沟通企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业主沟通联系,主动靠前服务,重点对万利、东兴建筑、漳发展、万佳华等十多家企业进行回访,培育园区企业新增产能,帮扶企业扩大规模,多创税收。

3、向上争取资金。认真研读上级关于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对照发改委、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通过捆绑或嫁接的形式,努力将项目挤进政策盘子,力争在防洪、水利、自来水、污水、垃圾处理配套等项目建设方面,向上争取更多资金。全力做好海峡包装印刷工业园项目的包装运作,力争向上争取项目配套资金2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壮大园区财政实力。

4、清收土地款项。通过领导约谈,分组分户,责任挂钩到人,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催促,力争全年完成清收土地款3000万元。

(五)抓队伍,提升管理水平

提升管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推动园区机构升格。加快推进高新区机构规格由目前的科级单位提升到处级单位。推行镇区整合,采用“以区带镇”的模式,理顺镇区管理体制,配齐配强人员,为高新区的有效提升提供有力的机制和队伍保障。

2、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加大支持园区建设力度,抽调一批技术精干、征地能手充实到园区的建设队伍中来,进一步完善园区抽调干部年终考核机制,建议将考核工作挂靠高新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统一干部思想。把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提升园区工作上来,把干部的力量凝聚到推动园区建设上来,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提振干部精气神。二是转变干部作风。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严厉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效率。三是提升干部素质。强化业务培训,创造发展平台,把干部投到一线锻炼,在招商引资、征地拆迁、服务项目、维护稳定等疑难工作中下紧任务、压重担子,努力打造一支会招商、能征迁、善服务、懂管理、精业务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四、主要启示

1、坚持以明确的思路指导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产业,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在项目引进上,明确提出“紧扣高端、紧扣产业、紧扣规模、紧扣园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彩印包装为主导的产业。在新区建设上,明确提出按漳州次中心城市规划的标准开发建设,提升品位,拓展空间;在科技创新上,明确提出以建设海西“高新产业园区、和谐人文社区、生态科技新区”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确的思路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为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2、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近年来,高新区持续开展项目攻坚战,把项目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动区域发展。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大干150天”和“再干150天”等项目攻坚战为载体,提速提效,攻坚克难,有效破解项目投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配套建设上,以被列入省小城镇综合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快镇区合一步伐,加快路、水、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引进漳发展、汇和、闽星集团等一批有实力地产商来开发置业,加快提升城区建设品位,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突出抓好项目攻坚,才加快促进镇区融合,为靖城组团列入“大漳州”规划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坚持以抓规范促提升推进工作。按照“规范有序,服务到位,提高效率”的要求,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为重点,认真做好各科室的规范管理,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办事环境,健全督办检查机制,重点对办公室规范化管理、财政科的财经纪律、招商科的服务水平、建设科的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完善提升,形成一整套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制度,确保政令畅通。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融资贷款等方面形成了反应快速、科学有效的协调推进机制。

4、坚持以有效的运作保障工作落实。加快发展重在运作,运作体现能力和水平。近年来,高新区之所以高速发展,很重要一点就是运作得当,成效明显。一是突出项目运作。万利、中福木业、中达光电等一批大项目之所以能进展迅速,就是得益于进入省市重点项目行列,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二是加大资金运作。一方面主动帮助企业跑合作、跑贷款、跑担保,与多家商业银行开展银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做好土地运作这篇文章,实行土地挂牌上市,运作商住用地,有效解决融资难题,同时为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扶持。三是重视环境运作。改善政策环境,对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上市、设立重点试验室等从多个方面予以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全程代办,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不断改善人文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

篇2:创新与发展工作汇报提纲

一、以提高发展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

根据新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旗委紧紧围绕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有力措施,合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

(一)、优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属于首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把领导班子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选配领导班子的首要问题来对待。一是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与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校等培训机构和阵地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和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大规模地培训干部。近年来,共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14期,培训860余人次。二是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始终高度重视和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及思想作风。特别是对处在领导班子中核心地位的党政“一把手”的选任,则更加重视选拔那些政治上强、思想素质好的同志担任。三是强化干部的实践锻炼,加快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近年来,我们以培养立体、复合型领导干部为目标,大胆选拔一批年轻干部担任部门的主要领导,给他们挑重担,压担子。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到相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今年从农牧业局、环保局选派2名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挂任副职锻炼,效果很好,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优化领导班子的配置。

旗委在选配领导班子时,始终站在全局、战略和长远的高度,通盘考虑领导班子的优化配备,围绕全旗发展的需要、班子结构要求、个人成长要求三者的最佳结合配备班子,既考虑本单位本班子的人选,又综合考虑外单位的人选,既考虑现有班子中的人选,又考虑年轻干部的成长,既重视培养使用党员干部,又重视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既重视班子建设的目前需要,更着眼班子的长远建设。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排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思想障碍,大胆地把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二是按照中央关于民族地区要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机构中的比例精神,在选拔任用干部、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时,注意民族结构。三是抓住各单位部门班子调整时机,切实解决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党外干部比例较低的问题,及时把有事业心、责任感,德才兼备,群众信任的优秀女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科学配备领导班子,逐步实现领导班子梯次的年龄结构、互补的知识结构、配套的专业结构、相济的智能结构、相容的个性结构、协调的类别结构,强化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整体功能和合力。近年来,全旗共提拔科级干部87人,其中少数民族68人,占78.2%;妇女13人,占14.9%;非党干部6人,占6.9%;年龄在40岁以下的31人,占38.3%。通过大力选拔那些实绩突出、潜能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以及高知识层次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合力,尤其是配优配强党政“一把手”,促进了领导班子效能优化。

(三)、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一是加快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步伐。目前,全旗年轻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特别是科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所占的比例有了较大提高,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11.7%。

二是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全旗少数民族干部247人,占干部总数的76%,其中蒙古族干部240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97.1%。第一、完善措施,不断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力度。组织部门紧紧围绕全旗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规划,使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健康发展。第二、强化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旗委党校和基层党校的培训主渠道作用,2000年以来共培训少数民族干部2982人,占培训总数的70%。第三、注重培养,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 队伍建设。制定了《xxx旗2004—2008年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纳入全旗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并结合民主推荐、干部考察工作,注重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缺啥补啥”的办法,进行重点培养。目前,全旗228名科级后备干部中少数民族176名,占77.2%。

三是重视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年初,旗委出台了《关于做好2005—2009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女干部、党外干部工作研讨会。第一、加大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几年来,共举办妇女干部各类培训班12期,参加人数达718人,组织赴外地考察学习5次,参加人数205人,有21人获全国妇干校岗位培训证书。自2002年以来,旗委先后举办了7期包括工商联骨干,党外知识分子和基层统战干部在内的统战理论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近410人次,党外领导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的参训率达90%以上;第二、加大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下派交流实践锻炼力度。2002年以来,交流妇女干部、党外干部25人,下派任职2人。第三、加大备用结合的力度。近两年来,为保证落实全旗领导班子建设五年规划提出的配备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目标要求,旗委采取公开推荐、公开选拔的方式使一批妇女干部、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提拔任用副科级妇女干部13名,占全旗妇女干部总数的24.5%。提拔任用副科级党外干部6名,占全旗党外干部总数的37.5%。

(四)、优化选人用人制度。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研究制定《2004--200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旗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投票表决制》、《任用苏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制》、《干部管理暂行规定》、《干部选任工作实施细则》、《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干部工作“五卡”制》、《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绩考核9项配套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文件,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落实群众对干部选任“四权”,严把推荐关。结合考核,在旗直部门、苏木乡镇召开的大会上,由群众推荐优秀干部。同时,制定和完善了《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制度》,使推荐工作更加规范,程序更加严谨。在旗委全委会议和全委扩大会议上对政府部门正职人选和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公开推荐。采取本人自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在全旗范围内公开推荐优秀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严格审查和考察,符合条件的干部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去年,提拔任用的6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是从后备干部中推荐产生的。

三是引入竞争择优机制,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的制度化。在科级领导副职和环节干部中实行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实施过程中,严把公开竞争职位、条件、程序、方法,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讨论任职,公示试用等六个关键环节。2004年以来,在教体系统符合条件的129名被选人员中,经公开选拔有8名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公、检、法机关,有226人次通过竞争上岗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今年,结合机构改革,教育系统35名教师通过竞争上岗,有5人走上校长岗位,486名教师参加385个岗位的竞争上岗。卫生系统对部分基层院、所长也实行竞争上岗,在26名参加竞争上岗人员中,有6人走上基层卫生院(所)长岗位。

四是强化考核监督,探索干部“能下”新途径。研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制定《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和《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把思想政治素质与政绩的考核挂钩,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集中与平时考核结合的办法,既尊重民意,又注重综合分析和横向比较,增加了考核的公正性、准确性与权威性。同时,积极实行《领导干部试用期制度》,对在试用期内工作表现差,有违纪违法问题的进行了降免职处理。近年来,xxx旗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26人,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下”机制。

五是加强交流与培训,提高党政干部的综合能力。对180余名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有14名干部经交流锻炼走上“一把手”岗位。同时,还有针对性地对部分管钱、管物、管人、管项目的关键岗位中层干部实施了交流,有效防止了不正之风的发生。先后下派65名旗直机关年轻干部,深入农村牧区生产一线,发挥自身优势,接受实践锻炼,迅速成为领导班子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近年来,旗委党校共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各类干部4260人次。组织45名党政“一把手”到苏州农干院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全旗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目前,旗直科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4.1岁,比2002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其中,35岁以下的占8.1%,36--45岁的占47.6%,46岁以上的占44.1%。苏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8岁,比2002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其中,35岁以下的占15.6%,36--45岁的占63.3%,46岁以上的占20.9%。中青年干部已成为全旗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主体,基本实现了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二是科级领导班子中的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在旗直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66.3%;在苏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分别占86.9%、9.8%、1.3%。三是科级领导班子的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1.8%。专业搭配日趋合理,农牧林水、经济管理、法律等专业领导干部所占比例由32.1%提高到43.7%.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实现备用结合新突破

(一)、创新选拔方式,扩大“公推公选”。

旗委打破地域、部门和身份界限,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三种方式,把公选工作完全置于“阳光操作”之下。旗委组织部在公开推荐工作中,采取电话通知、张榜公布、电视公告、下发文件等方式使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尽量做到家喻户晓,扩大民主监督;在全旗有代表性会议上,如召开人代会、党代会、旗委(扩大)会议上都将后备干部公开推荐列入其中一项议程。去年,旗委组织部在全旗范围内公开选拔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工作,对报名符合条件的130名科级干部按程序通过笔试、面试、考核,有24名科级干部被确定为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同时,在广泛公开推荐和考核的基础上,确定正科级后备干部98人,副科级后备干部130人。其中,30岁以下42人,31--35岁62人,36--40岁78人,41--45岁45人,45岁以上1人;中共党员203人;科级后备干部中,少数民族176人,其中蒙古族173;大学本科学历75 人,大学专科学历120人,中专、中师(高中)33人;其中,妇女后备干部62人,党外后备干部25人。

(二)、创新制度建设,强化动态管理。

1、建立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按照全旗《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养、选拔工作暂行办法》,研究确定近中远期后备干部名单。原则上每二至三年要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补充一次,使其保持一定的常数和合理的结构,有时也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2、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考察制度。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和考察结果反馈制度,注重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年轻后备干部,不仅全面了解其工作情况,而且了解其思想政治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不仅了解在单位内的表现,而且了解在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的表现。

3、实行后备干部理论测试制度。定期组织对后备干部进行理论测试,凡理论测试不合格的,不再列入科级后备干部名单。

4、实行后备干部谈话制度。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定期不定期地同后备干部谈话。与后备干部谈工作、谈思想、谈学习、提要求等。对有群众反映的,在谈话中应要求本人如实作出说明,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落实责任做到“三坚持”。一是坚持随时跟踪考核,经常了解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状况;二是坚持定期汇报。采取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创造相互学习机会。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对近期拟进班子的后备干部,采取交任务、压胆子、轮岗工作等办法,促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对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经验的干部,有计划地放到急、难、险的岗位去锻炼,以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实行“因人而异”,创新培养方法。一是给年轻干部创造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不断扩大选人视野,广开渠道,好中选优,把各方面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加强培训教育。采取“走出去看、请进来教、派出去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后备干部培训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党校及其他培训机构的集中培训;选派到高等院校深造;派往经济发达地区接受培训或考察;组织开展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年轻干部采取选派到旗直党政机关、苏木乡镇、企事业单位任职或挂职;选派到经济发达地区或贫困艰苦地区锻炼;岗位轮换和跨乡镇、跨部门交流;担任领导助理或在其他重要岗位上任职;参与全旗中心工作;负责承担急、难、险、重等专项工作任务等方式,为年轻干部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几年来,共选派16名基层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党政机关、部门和单位挂靠学习,下派36名后备干部担任薄弱村党支部书记职务,选派11名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工作。

(四)、强化“立体监督”,创新管理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后备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队伍的健康成长。一是推行民主监督制度。旗委组织部将审定的后备干部名单通知所在单位党组织,并在本单位一定范围内公开,充分听取家属、亲属、经常交往朋友、基层干群的意见,实施广泛的民主监督。二是推行动态管理制度。在旗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双重考核的基础上,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全方位调整充实,优胜劣汰,保持这支队伍整体结构优化及先进性。一是结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机关内部竞争上岗,把那些经过考试、考核进入前列,但因职数限制未能入选或未能上岗的22名优秀年轻干部,纳入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注意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那些群众公认的政治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动态掌握起来。三是推行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后备干部管理档案,规范申报、审批和登记材料,同时,将考核材料和个人述职报告(工作总结)一并装入档案,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微机化动态管理。

(五)、抓好“备用结合”,创新使用途径。

及时合理使用是后备干部工作的最终目的。旗委建立健全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促使后备干部早日走上领导岗位。

在后备干部备用结合上我们坚持“四优先”制度:一是凡提拔任用干部,要优先从后备干部中选拔;二是履行民主程序时,向群众讲明,原则上应优先从后备干部中推荐;三是组织部门向旗委推荐干部时,优先从后备干部中考虑;四是旗委在拟定选拔任用干部时,优先听取相关部门后备干部管理部门的情况汇报。通过实行“四优先”制度,为干部成长搭建了科学平台,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公平的选人用人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未来三年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对班子的结构状况进行了分析梳理,明确了各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数量以及非党、女干部的比例和文化专业结构等,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最大限度地使用后备干部,不断壮大年轻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工作

近年来,xxx旗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加快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在扩大民主、竞争择优、严格监督、能上能下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了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

 一是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在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职责规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评价标准、考核方法、政绩认定和结果运用在内的政绩考评机制。在考评标准上,把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农牧民收入增幅等指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考评方法上,通过任前考察、届中考察、换届考察、试用期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政绩;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全旗共有67名年轻干部因考核优秀得到提拔重用,26名政绩平平、无所作为的干部被降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初步形成了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用人机制。

二是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一是加大民主推荐力度,严格把好民主推荐关。采取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推荐职位、推荐标准、任职资格三公开。2003年以来,共对全旗53个部门的135个(名)空缺职位和领导干部进行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参与干部群众达1643人(次)。严格实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去年以来,共有27位县处级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科级领导干部人选56人。二是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今年以来对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中层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并以此为辐射,推进全旗各级各部门、苏木乡镇普遍在股级职位中开展竞争上岗,加快了全旗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四是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研究制定了《民主推荐领导干部制度》,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公开选拔、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全旗范围内首次公推科级后备干部310名。在旗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对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进行了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24名。五是实行差额考察和考察预告制,每一职位确定不少于2名考察对象,实行差额考察。把考察工作的目的、要求、条件、程序、纪律及与考察工作相关的信息向群众公布,实行开放式考察,增加考察工作透明度。

三是全面实行干部任免票决制。为推进干部选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旗委制定了《常委会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任用苏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投票表决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2004年以来,对拟任用的238名副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了常委会票决,对拟任的34名苏木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了全委会票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民主,规范了干部任免程序。

四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完善任前公示制,制定《拟提拔任职的党政领导干部电视演讲公示制》,拟任科级干部人选都要通过电视演讲方式进行任前公示。严格执行任职试用期制,2004以来,共对87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对54名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了试用期制。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任前理论测试制度》《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试行)》、《干部例行考察办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加强试用期干部教育管理的意见》、、《党政领导干部离任职交接制度》、《科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科级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干部试用期满公示暂行办法》等制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使干部进退留转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章可循。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形成了组织部门强化监督、人大依法监督、纪检监察廉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及社会舆论监督的格局,拓宽了监督干部的渠道。

四、认真贯彻落实《选举法》

我旗辖23个苏木乡镇。总人口39万人。有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282685人,占总人口的72%;其他少数民族7026人,占总人口的1.8%。全旗十八周岁以上人口257606人,其中男122549人,女125057人;选民人数257451人,无法行使选举权的155人。(以上数字均为2004年底止)。我旗共有区、市、旗、苏木乡镇四级人大代表1071名,其中自治区人大代表4名,通辽市人大代表40名(含市里下派代表5名),旗人大代表207名,23个苏木乡镇人大代表820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颁布实施以来,旗委、人大高度重视,历次换届选举工作,旗里都成立换届选举领导小组,成立旗人大换届选举委员会和换届选举工作办事机构,各苏木乡镇都及时组建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从组织上保证换届选举的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保证《选举法》的贯彻落实。落实好《选举法》对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了历次换届选举工作的圆满完成。

坚持依法安排选举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我旗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大体上都按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成立选举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确定选举工作方案,划分选区,分配代表名额,培训选举工作人员。依法划分选区,选区是组织选举的基本单位。旗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一是每一选区要按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一个选区应选代表超过三名的,选举无效。二是各个选区每一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在城镇和农村牧区大体相等,不能有太大悬殊。三是农村牧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第二阶段,广泛宣传动员,依法做好选民登记。保证选民名单不漏、不重、不错;第三阶段,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反复酝酿、民主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在直接选举中,旗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产生,需要提名、确定、介绍三个步骤。按照《选举法》的规定,代表候选人的提出,有两种方式,一是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位推荐代表候选人;二是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每种提名方式都不得超过本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坚持差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一项选举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在换届选举中必须认真贯彻实施的一条重要原则;第四阶段,依法投票选举,按照法律规定,选民投票可以采用召开选举大会,投票站和流动票箱三种方式。各选区一般设立中心会场,并使用若干投票站和流动票箱。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不得重复投票。另一个原则是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不得采用举手表决形式;第五阶段,召开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在历次的换届选举工作和补选代表工作时,都是依法进行的,没出现违法现象。全旗也没出现破坏选举案件。通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选举法》,各级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有所加强,推进了我旗的政治文明建设。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虽然我们在以上工作中收到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领导班子老中青梯次结构还要进一步改善,班子成员中经济管理型人才短缺。二是在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培训教育、监督管理机制方面还要做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三是后备干部队伍门类欠齐全,专业技术人员和懂经济、会管理的后备干部短缺。四是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所占比例不高,党外正职后备干部数量更少。五是全社会对《选举法》的学习有待加强。

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设想及建议

(一)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新理念。领导班子结构优化要体现时代性,能够充分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要体现科学性,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入系统论等科学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重新审视和研究领导班子结构优化问题,树立更为科学的领导班子配置理念;要体现规律性,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赋予领导班子的新功能,不断研究在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

(四)积级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干部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牵涉面广,要发挥整体效应,不能单项推进,而要综合配套。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聘任制、任前公示、交流轮岗、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试用期、任期等制度同步推进,有效地避免单项改革容易带来的制约因素,从而增强改革效果,确保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要切实加强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换届选举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活动,法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旗人大常委会要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组织好换届选举工作,对本选区内换届选举工作的各个环节依法做出具体的、周密的安排。

篇3:浅谈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1 档案工作要实现全面创新

档案工作要发展, 必须实现档案管理意识、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的全面创新。

1.1 档案工作管理思路要创新

创新行为的实现, 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有强烈的创新欲望, 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创新动力。科技要创新, 体制要创新, 档案工作也要创新。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 使得许多档案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他们墨守陈规, 按传统办事, 视传统和经验为“至宝”, 日常档案工作也只是满足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案卷, 提供利用服务多少卷、多少人次, 而对于社会需要哪方面的档案材料, 最前沿学科发展情况如何, 档案工作是否适应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等等, 却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服务手段、方式和目标的落伍, 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发展的活力和市场。因此要改变档案工作既无动力, 又无目标的状况, 应努力使档案部门从被动应付变成主动服务, 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档案工作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 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利用者的满意, 才能充分发挥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

1.2 档案工作管理模式要创新

我国档案工作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对做好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创新。其中包括档案工作六个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 在工作手段上改进, 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 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 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 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 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 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立卷工作。就是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 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 多动脑筋, 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 这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 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 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 我们只要肯观察, 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 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如采用条形码来代替档号, 既安全可靠, 又方便快捷, 可大大提高借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 因为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 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 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 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1.3 档案工作管理机制要创新

长期以来, 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 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 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 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 更谈不上以创新的精神做好档案工作。应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改变在档案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 从源头上解决制约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 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 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能者上庸者下, 从而使档案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档案部门也无“皇粮”可吃, 也会有下岗、失业, 再也不能靠“铁板碗”混日子了, 每个人都有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感, 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 使档案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同时, 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 如鼓励创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 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进行考核, 并与劳动报酬、晋职严格挂钩, 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促进档案工作良性循环。

2 坚持档案工作特色, 重塑档案工作新形象

2.1 体现档案工作的服务特色

日常的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单位查阅利用本单位产生的档案方面, 而对本单位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 怎样利用外单位档案为本单位服务做得就很不够, 考虑得也很少。档案部门要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 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 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 与其它档案机构联网, 共享档案信息资源, 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 服务层次由“浅”变“深”。档案部门还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 充分开发所看管的档案财宝, 通过加工、处理, 使其变成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也可以根据老百姓休闲日益增多, 追求精神享受的特点, 建立一些对社会开放的档案阅览室, 使老百姓在优雅的环境中, 一边从档案中吸取知识、了解历史, 一边从中感受档案工作带给他们的便利, 拉近档案与百姓的距离。还可以利用档案资料作为出版的资源, 出版一些人物传记、历史知识读物、文学书籍等, 多方开辟档案服务的渠道。

2.2 体现档案工作的管理特色

档案工作管理手段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 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因此, 在档案工作管理的手段上, 要努力实现档案装备技术现代化, 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 来提高档案工作技术含量和水平, 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在档案工作管理的形式上, 为避免各档案馆大而全, 小而全, 可以把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放到基层, 实行分级保管, 总馆只需在网上保留基层档案信息。这样既方便基层部门利用档案的需要, 又可避免档案馆因馆藏数量庞大, 造成库房紧张, 同时还可保证档案馆人员有时间开发馆藏信息资源、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2.3 体现档案工作的宣传特色

宣传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先导。宣传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直接影响到下一步工作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 档案工作的宣传往往着重于相关法规条例的宣传解释上, 多强调重要意义、工作要求, 这些说教式的宣传, 既不直观形象, 也缺少“艺术”品味, 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 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如果能通过上网、制作成VCD等, 把馆藏开放的档案以动态的图表形式展现给社会, 介绍、宣传档案工作, 其效果会更形象、更直观, 更易于接受。因此我们在进行档案的宣传工作时, 要善于捕捉本单位档案工作的新亮点、新特点, 使档案宣传由“死”变“活”, 具有个性化, 在全社会重塑档案事业的新形象。

3 发挥档案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3.1 档案工作者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 加快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 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 工作量的增加, 档案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 专职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 改变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 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 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 多一些胆魄与果断, 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摒弃“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 主动找“婆家”、找市场, 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 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 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 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 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 发展档案事业。

3.2 以创新精神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 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专职档案人员, 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 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 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 给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专职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 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 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 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其次, 专职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 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 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 努力使专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 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3.3 坚持创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 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 这些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作为档案工作主体的专职档案人员, 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提出解决的办法, 工作中更谈不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因此, 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 专职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 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 努力学习, 不断“充电”, 拓宽视野, 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 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 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同时可以制订相应的制度, 提出具体要求, 以促进专职档案人员在其位、谋其事, 努力去多思考, 多研究, 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创新是动力, 创新是出路。只有不断地创新, 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 档案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 档案部门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 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 都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使档案工作常常变, 时时新, 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立于不衰之地。

参考文献

篇4:谈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档案工作;创新;发展

1.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意义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文字、图表、音像等多种文件管理。企业管理中档案管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好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会造成企业所有记录的混乱,严重时会造成企业经营的短期混乱。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档案工作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留在老的管理水平上,不能在原地踏步。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搞好档案管理对维护企业的权益、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历史面貌、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珍藏社会记忆,保护人类档案文化遗产、传播与弘扬人类社会文化”为目标的档案工作,肩负着档案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的使命,而这一使命的实现有赖于档案工作者的创造性工作。档案工作要发展,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

1.1档案工作创新是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在新世纪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强国梦”的根本保证。因此档案工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好服务工作。为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服务,就是要加强档案在经济工作上的管理和利用,开展档案创效益活动,将档案中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发展先进文化服务,就是要以档案史料为生动教材,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提供有效服务。档案工作只有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才能不断开拓新局面,求得新发展。

1.2档案工作创新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档案工作是利用档案信息为社会提供服务。进入了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只有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处理与传输信息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信息共享面广等特点,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以纸张为档案载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还有大量电子文件的出现、归档和使用,都意味着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的观念、机制、手段、模式等必须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时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档案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涌现新的事物,档案内容日趋丰富,门类不断拓展,这些特性各异的档案管理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因此,社会发展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档案工作不断适应形式变化及时创新。

1.3档案工作创新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创新是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原动力。中国档案工作源远流长,在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更新,获得新的发展,从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档案,到秦汉竹简、帛,到以后的纸张档案的普遍出现,再到近代声像档案的出现,直到今天的磁盘、光盘等等,每次档案工作适应科技的重大发展,都带来了档案管理内容和手段上的巨大变革。

2.企业档案工作创新与发展

2.1档案工作观念创新与发展

企业档案工作要确立与新形势及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档案观。要转变以往档案工作中“重藏轻用”的观念,重点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要有积极的信息转化意识。二是要有强烈的信息推销意识,档案有巨大的信息量和需要市场,档案部门要把档案转化为“适销对路”的信息,就要搞好调整研究,了解市场,明确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态,确定信息转化的目标和内容。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档案的效益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档案工作充实了丰富的内涵,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使档案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必须改变过去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强化档案的效益意识。企业要有专门人员对信息进行筛选,择优而录,档案人员的职责也不再是固守资料,而是在档案资料中挖掘信息,为我所用。

2.2档案工作管理创新与发展

档案工作的管理创新,首先是要档案知识管理创新,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积累、组织、评价、传递和应用、创新,以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企业档案的价值:企业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载体,应该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记录;应该是企业展望未来的窗口,而不仅仅是回顾过去的镜子。二是档案工作者必须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专业人才。档案工作者要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运动现象探索档案形成规律、档案运动规律、档案管理活动规律及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发展规律。档案工作者还要有档案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成为时代成功的档案管理者。

2.3档案工作理论创新与发展

档案理论创新,就是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档案理论。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在选择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当前,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从档案管理研究向档案法制研究转变。随着《档案法》的颁布实施,以此为中心的档案法规体系正趋完善。以档案法制手段规范档案事业建设,给档案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二是从档案管理手工操作研究向档案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转变。随着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推进,原来人工组织下完成的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检索、利用、统计等诸环节,已由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来完成或辅助完成,还有电子档案的产生和管理等,都要求档案理论提供指导。三是从档案工作内在联系的研究向对外联系的研究转变。档案与文化,档案与经济,档案与信息,档案与社会、历史、人生的关系等,将为档案理论研究开辟新的领域,也为档案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2.4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全面提升

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档案干部教育培训要按照提高理论素养,充实业务知识,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进行。要使档案人员树立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精神理念来教育培训档案人员;提高档案人员的实际本领,适应岗位要求来贯穿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要培养知识面广的档案人员,使他们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企业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为了适应形势,更应重视外语的培训工作。企业还要积极鼓励档案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学习相关的知识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学习档案的专业知识与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文化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并适应时代要求,科学创新,推动发展。

3.结束语

篇5:创新与发展工作汇报提纲

蘑菇气镇位于扎兰屯市西南75公里处,是111国道和阿海省际通道的重要节点镇,辖区面积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辖19个村,2个居委会,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近年来,由于政策的支持和项目的引进,建设了全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先后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镇”、被自治区授予“环境优美乡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等称号。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我们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着力疏通干群联系渠道,营造服务社会管理的宽松环境,确保在干部问事中体察民情,在群众说事中解决民难,在定期评事中凝聚民心,形成了干部与群众经常沟通的密切联系机制,化解了社会矛盾,创新了社会管理新方式。

一、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我们围绕“抓党建、强管理;抓文化、促和谐;抓经济、促稳定”的工作思路,率先在全市将村居组织分类管理细化为村居干部分类管理,将社会管理纳入各村居、各单位目标考核体系中,强化了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大提升;结合干部下基层活动,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谈心交朋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正确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班子成员和站所负责人每人为群众打上一眼抗旱井,有效解决抗春旱、保春耕问题,全体干部主动深入农户为群众排忧解难,自己动手,搞环境卫生和绿化工程,解决群众自来水用水难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众关系;镇委、政府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建了服务于“三新”示范工程的兴安种业公司、热力公司、三新农业服务公司,为农民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服务能力,使群众对政府的信赖性和认可程度得到极大提升,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的同时,有效的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增进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1

二、大调解体系建设情况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同时建立健全了镇、村、组三级网络体系,配备调解员以及信息联络员,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做到“事事有人问,件件有人管”,有效地把矛盾纠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方平安稳定,社会和谐,有力地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大调解机制运行以来,共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673起,调解成功率96%。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在大调解机制的三级网络中得到解决,杜绝了越级上访和非访事件发生,群众表达诉求的方式也渐趋平和理性化。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情况

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维稳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作决策、上项目、办活动的必备条件。积极争取各类项目,每年1亿元的项目资金为群众发家致富带来了有效支撑,在项目实施所涉及的征地、占地工作中,首先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在取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与群众签定协议书,并对项目确定责任人,实行责任终身制,并通过电视面向全镇播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每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应进行评估的事项做到不评估不上会、不决策,出现问题的部门单位实行责任倒查制度,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了信访案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

本着在管理中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强化管理质量的原则,实行管理与服务并重机制。全镇设有综治工作中心2处,综治工作站19个。司法所、法庭、派出所、交警队、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局面,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高压态势,对违法犯罪行为给予从重从快打

击,有效的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目前,各相关单位联动机制已形成,针对出现的矛盾纠纷由综治办接待,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化解,对违法犯罪行为共同打击。全镇19个村和2个居委会均设有群防群治组织,充分发挥了治安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五、社会重点人员管理和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对重点人员和不安定因素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后,实施分类管控和社区矫正相结合制度。对重点人员落实专人管理,严密防范,严禁因管控不到位,引发新的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严格落实“谁的片、谁负责”的原则,确保管控效果的落实,确保重点人员时刻都在管控视线之内。要求每名干部分别包扶一户富裕户、一户困难户和一户矛盾隐患户(重点人员),对部分家庭困难、思想包袱重的重点人员,开展定期走访及谈心活动,通过富裕户的示范、干部的引导,时刻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帮助他们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经济促使重点人员尽快转化思想,转化到发家致富上来。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我镇根据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对社会的危害性实行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共接收社区矫正服刑人员24名,已有19名顺利解矫,走上致富创业道路,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无一人次重新违法犯罪。

六、社区管理社会化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我们始终把关心群众特别是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当做社区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宗旨,充分利用培训中心、文化中心等社会资源广泛向群众开展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文化中心内设置了棋牌室、图书室、健身中心、排练厅,增添活动器材,免费向群众开发;组建群众秧歌队、广场舞蹈队,在每年春夏季节,以广场文化为载体,自编、自排、自演文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深受好评。重视对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军属、贫困户的慰问工作。每逢春节,镇党政领导及工作人员对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挨家挨户

走访慰问,并送上了慰问品;给贫困居民送去粮油、面粉等生活用品,特困群众享受低保待遇;对重病党员,支部一班人亲自上门探望并送去营养品;给去世党员送去了花圈等,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同志和困难群众的关心和温暖,使他们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收到良好社会影响。

七、治安巡防队伍建设情况

组建了治安巡防中队,成员由镇派出所协警和社会招聘人员担任。每个村成立由村干部、退伍军人组成的兼职治安巡逻队。派出所24小时有人值班,做到随时出警,巡防队伍,昼夜巡逻。健全了镇、村巡逻机制,镇村巡防队不定期的在镇村街道上巡防,极大震慑了犯罪分子,提高了防控能力。

篇6:创新与发展工作汇报提纲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后勤公司现有正式职工154人,承担着下沙校区、教工路校区和下沙3个生活园区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对象总人数除本校22056人外,还承担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理工大学的05级新生,总人数达30399人,比04年增长了33%。05年后勤公司工作量成倍增加,面对繁重的任务,我们积极倡导“精致、和谐”的管理理念,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在年终学校对服务窗口考评中,公寓管理一、四部分别名列所在组第一名,新兰苑食堂、校园管理部分获第二名;公司被全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评为2005全国高校后勤先进集体,本人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先进工作者。

一、主要工作

体现在“五个加强”和“三个抓好”:

1、加强队伍建设,创建高效团队。05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认真编制了“三定方案”,公司全部员工实行竞聘上岗,结果有三分之一中层干部进行了轮岗,普通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了转岗。公司上下对本次公平公开公正的竞聘上岗工作普遍感到有压力,但必要的压力成了我们的工作动力。

2、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管理。05年公司先后制定出台了《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物业管理运行方案》等7项规章制度,完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两册,强化了管理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3、加强食堂管理,全力满足需求。暑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下,突击组织安装了220万元厨房设备并提前一周开出了下沙高教园区目前规模最大的流水苑食堂,确保了05级新生及家长的膳食供应。推行了自选套餐供应方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和高校同行的肯定。加强所有食堂的统一采购配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了食堂原材料的安全和高质量。

4、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平安有序。为认真贯彻和落实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程,公司着力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公寓消防安全、水电运行安全、日常行车安全、文印试卷保密安全等。由于工作到位,在评估检查中,公寓、食堂、水电、高配等重点部位得到了评估组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05年,公司未发生影响校园平安的安全责任事故。

5、加强校园管理,营造优美环境。为创设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育人环境,05年公司完成校区卫生保洁面积43万平方米,绿化养护面积26.4万平方米;完成下沙校区70845平方米绿化工程的监理工作;完成学校工程监理项目13项,工程总额192.2万元;完成校内维修改造工程项目77项,工程总额376.2万元。

6、抓好品牌服务,提升服务档次。公司8899后勤服务专线全年365天坚持每天24小时服务不间断,深受师生好评。据统计,8899服务专线自开通以来共受理维修等求助服务电话6470余次。今年3月15日,借8899后勤服务专线开通五周年之际,公司集中组织开展了服务创优活动,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在公司主要服务窗口,组织了劳动竞赛,推行流动红旗,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准。

7、抓好迎新服务,力求舒适入住。05年分别共有6个批次即我校一二本、独立学院、成教、研究生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总计11400余名新生需要安排入住学生公寓,其入住新生数为建校以来之最,比04年增长了61%。为此,公司竭尽全力,确保了05年新生接待入住工作的顺利完成。

8、抓好搬迁服务,周全完成重任。今年共有7400余名学生需进行住宿调整,其中有1700余名学生需从下沙搬入老校区,整个住宿搬迁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公司组织干部和职工加班加点、连夜作战,终于圆满完成了学校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的学生住宿调整和搬迁工作。

二、工作创新

1、创建食堂安全品牌工程。公司专门聘请三位食品专家为食堂卫生安全和营养顾问,这种为学生食堂聘请食品安全和营养顾问为省内高校首创。通过严格认真的一系列强化食堂安全工作,我校下沙校区清风苑和明月苑两个食堂荣获杭州市食品卫生A级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下沙校区学生食堂被授予杭州市食品卫生安全示范单位,这是下沙高教园区中唯一一个列入杭州市食品卫生安全示范单位序列的学生食堂。

2、创新大楼物业管理模式。通过近一年的尝试和运作,已初见成效。尤其是在3.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首创了循环式保洁和维护的工作程序,得到使用部门高度评价。根据学校安排,公司于05年11月下旬开始接管4.8万平方米的行政综合大楼。包括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公司承担并实行24小时安保,这对后勤公司是个全新的工作,由于做到了思路创新,工作到位,接管大楼一个多月来管理运行平稳。

3、创设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今年下半年,公司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暂行办法》,为积聚人才资源作出了相应规划。引入柔性人才管理方式,邀请社会上专门从事能源、水电、景观环境、餐饮等行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公司进行相关的技术技能的咨询、培训和指导,达到了借用外脑、提高水准、节约成本的效果。

三、困难和不足

1、对外来务工人员,政府不断出台提高其待遇的政策,该如何应对,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2、在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后勤服务合作过程中,牵扯精力很大。由于各自存在着认识和利益上的差异,故在协调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后勤服务点多面广,人员众多,个别员工由于认识不到位,服务的层次与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最后,真诚地感谢各位老师、校领导、校内各部门一如既往地对后勤公司工作的大力支持!

谢谢!

后勤发展总公司

上一篇:药剂科质量安全总结下一篇:安全生产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