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技术创新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

摘要:生态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做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出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森林生态的特征决定了林业生态安全在维持国家或地区生态安全中处于首要的和基础性的独特地位,生态安全的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分不开。林业生态安全的理论体系及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是建立林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林业产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复合系统的基础。林业产业—生态协调发展(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安全),进一步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林业生态安全,是现阶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本文站在林业产业—生态复合系统的角度,从林业产业—生态共生关系的安全性出发,依据协同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来定量测量复合系统内部林业产业结构对林业生态安全的提升效率。对比分析经典数据包络各模型,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复合系统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存在的松弛改进问题后选取基于松弛变量的DEA模型(SBM)对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进行静态的测度分析。根据DEA模型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最终确定林业产业经济效益、林业产业高级化指数、营林投资占比和林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等4项投入指标和森林空气质量提升贡献、林产工业单位GDP废水排放量等2项产出指标进行静态的截面数据分析。计算数据采用2005年—2014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根据对SBM模型计算所得的效率值进行整体性分析、区域比较分析和综合效率值聚类分析,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被划归为效率安全区、技术效率主导的效率双高区、规模效率主导的低水平发展区和分解效率双低区。同时,基于Malmquist指数及分解计算公式从效率变化、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方面分析了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时序演进过程和区域差异。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Malmquist指数波动较大、地区差异明显;(2)我国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提升主要依赖于技术效率的提升;(3)技术进步指数偏低,技术进步不足成为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静态SBM模型和动态的Malmquist指数仅对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态安全复合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了效率测量,未考虑系统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文借助PSR模型,从复合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对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态安全复合系统所产生的经济发展的压力(P)、资源环境的质量与状态(S)和人类面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改进措施(R)等的角度出发选取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根据其值域限定在[0,1]之间的截尾数据特点选取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得后续分析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及林业生态安全提升对策时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考虑外部系统的影响与改进对策。最后,从林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林业生态安全水平提升两者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借助多维动态创新模型构建了涵盖目标驱动、影响要素和参与主体的多层对策体系。该体系从政府宏观调控、产业中观规范、企业微观参与提升的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待实现林业产业系统和林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1)促进林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林业产业技术效率提升实现林业生态资源消耗的持续减量化;(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集聚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效益;(3)推动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安全的区域协调发展能力;(4)加大森林资源建设资金投入和财税扶持政策以调节林业产业发展保护林业生态安全;(5)强化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建设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生态安全;DEA-Tobit模型;效率分析

学科专业:林业经济管理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生态安全研究

1.2.2 林业生态安全研究

1.2.3 产业经济研究

1.2.4 林业产业经济研究

1.2.5 林业生态安全—产业结构关联研究

1.2.6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1 协同发展理论

1.4.2 产业结构理论

1.4.3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

1.4.4 生态创新理论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我国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1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2 我国林业三次产业的变动与贡献分析

2.2 我国林业生态安全建设的现状分析

2.2.1 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分析

2.2.2 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分析

2.2.3 林业生态政策的现状分析

2.3 我国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问题分析

2.3.1 林业资源总量不足制约产业及生态发展

2.3.2 林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且技术水平落后

2.3.3 林业产业投资增长缓慢导致发展增长缓慢

2.3.4 粗放型规模扩张与产业集群度低并存

3 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系统结构与机理分析

3.1 相关系统的内涵界定

3.1.1 生态安全的内涵

3.1.2 林业生态安全的内涵

3.1.3 林业及其三次产业的内涵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关联总体框架

3.2.1 总体理论框架的构建

3.2.2 理论框架的运行机理分析

3.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直接关联框架分析

3.3.1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关联框架

3.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复合系统的内部协同分析

3.4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的间接关联框架分析

3.4.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系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3.4.2 基于产业结构理论的压力(P)子系统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3.4.3 基于生态健康理论的状态(S)子系统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3.4.4 基于生态创新理论的响应(R)子系统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

4 基于DEA-SBM模型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静态实证研究

4.1 SBM模型的构建与效率值分解

4.1.1 SBM模型的构建

4.1.2 SBM模型的效率值分解

4.2 指标选择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2.1 指标的选取

4.2.2 指标的含义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SBM模型的测度结果与分析

4.3.1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效率值整体分析

4.3.2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区域空间特性分析

4.3.3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及冗余率结果分析

4.3.4 静态聚类分析

5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动态实证研究

5.1 Malmquist模型的构建与测度结果

5.1.1 Malmquist模型的构建

5.1.2 Malmquist模型的测度结果

5.2 Malmquist模型测算结果的多角度分析

5.2.1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时序演进过程

5.2.2 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的省域比较

5.2.3 三大地区林业产业的生态安全效率比较

6 基于Tobit模型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因素的确定和描述性统计

6.1.1 影响因素选取的原则

6.1.2 影响因素的确定

6.1.3 影响因素的概要分析

6.1.4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6.2 计量模型

6.2.1 Tobit方法的研究综述

6.2.2 Tobit回归方程的构建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影响因素对效率值影响的Tobit回归归测度结果

6.3.2 压力子系统(P)对效率值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6.3.3 状态子系统(S)对效率值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6.3.4 响应子系统(R)对效率值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7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多层对策体系构建

7.1 多层对策体系的框架结构与机理分析

7.1.1 多层对策体系的框架结构

7.1.2 多层对策体系的运行分析

7.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宏观层面对策

7.2.1 推动林业产业的区域协调发展

7.2.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集聚

7.2.3 完善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财政保障

7.3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产业层面对策

7.3.1 合理规划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7.3.2 林业生态产业管理科学化

7.3.3 采取保护性的林业建设与经营

7.3.4 丰富林业生态文化提升公众参与

7.4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的微观层面对策

7.4.1 提升林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7.4.2 强化林业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7.4.3 加快林业生态与产业一体化发展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生态安全效率的静态分析结论

8.1.2 生态安全效率的动态分析结论

8.1.3 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8.2 创新之处

8.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年金市场关系论文提纲下一篇:青少年素质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