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

2024-04-12

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精选4篇)

篇1: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

教钢琴要教会学生用“心”聆听 来源:歌词大全 http://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中部分学生对钢琴课不太重视,学习劲头不足。作为职业学校的钢琴教师,笔者深感担忧。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富有热情和效率,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兴趣的培养,是很难学好钢琴的。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根据要欣赏的钢琴曲来制作与音乐的内容和形象相符的画面,通过电脑的制作和幻灯投影来展示,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再如,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定期举办学生钢琴独奏音乐会,让学生去感受钢琴,热爱钢琴。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让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才可能使心灵迸发创造性的音乐,这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多听各种风格、特色的乐曲。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在钢琴教育上要“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来调节演奏效果。因此,培养学生聆听音乐,一定要帮助他们发掘和注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内心的音乐先于技巧,先于手指动作产生,并生动地记在心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利用钢琴进行律动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在演奏钢琴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跑、走、跳跃、摇摆等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的特点;让学生运用动作幅度的大小,来表现音值的长短变化;让学生运用手势或形体动作来体现钢琴音乐旋律线的起

伏、音调的变化与节奏;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带领学生打节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多声部节奏。

培养学生正确的弹奏姿势、弹奏手形、手指的支撑、手指的基本弹奏动作和放松弹奏的能力

教师要按照拟订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讲授弹奏理论和技巧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谱习惯及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意义上讲,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学习视谱和读谱也是这个道理。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试想,如果学一首曲子,错音连篇、节奏不对、指法混乱、奏法不讲究,如何谈得上正确表达音乐的意思呢?因此,读谱一定要力求准确。要求学生要以严格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远比学上一两首乐曲重要得多。

培养学生良好的练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是辅导学生练习时应放在首位的课题。大家知道,某一次练习或某几次练习的好坏,仅仅涉及到一次或几次的练习效果,而某种习惯的好坏则会影响整个学习进程,甚至关系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乐于学习和练习;精力集中;有目的性,不盲目;善于运用方法;有针对性地练习。

培养学生的演奏技术

钢琴演奏技术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音乐表现是钢琴演奏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目的。技术学习得越全面,掌握得越自如,就越能得心应手地表现音乐内容,技术必须和音乐表现结合在一起。音乐表现靠全面的文化修养、艺术功力和广泛渊博的知识。我们应帮助学生对构成作品的一系列手段如:调性、旋律、节奏、速度、风格层次、句法等分析研究,理解得越透彻越合理,对作曲家的意图就会表现得更充分,就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挖掘乐曲中的真实含义,弹奏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另外,教师如果能将唱歌、视唱练耳、乐理、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史

等知识融合起来教给学生,那么,钢琴将会起到把各种音乐知识进行整合的作用,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音乐知识和学习能力也随之得到加强,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成功演奏作品。

篇2:教育,要教会学生什么?

在人生最灿烂的季节,我们度过了两年美好而快乐的时光。或许,我最后的高考成绩不太令人满意。但我觉得,对于教育而言,思想生成的意义远大于知识传授的意义。您开阔的视野、恢弘的气度、深厚的修养,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感谢高中的两年时光,一路有您相伴!

这则短信我一直保存在手机里,这样做的原因,是想让它时时警惕我:教育,最需要什么?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

我想,教师需让学生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学习上,应该是越学越灵活,越学越聪明,而不是越学越迟钝,越学越愚蠢。

一是让学生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让思维变得宽广些。每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经常问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了吗?人的脑子如砍刀,越用越锋利,越用越好使,脑子活泛了,多方求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是思维的原点意识,每遇到一个问题,我们要多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出题者的原意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解决什么道理?起点高了,解决问题方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三是要处理好“寻常路”与“另辟蹊径”的关系。一般说来,我们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可以找到捷径的,有时候,路往往只有一条。即使有时候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但与其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所谓的“蹊径”,还不如直接走“寻常路”来得便捷。

四是要学会逆向推理。在“顺走”找不到路的时候,从反向走,由终点走向起点,有时候反而会找到一条康庄大道。

第二句:做人上,应该是越活越坚强,而不是越活越脆弱。

从出生起,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换言之,我们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活,还有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待,同学朋友的关注。我们还有责任。不能只为求得自己的快意而辜负了他们的爱。

人活着需要一股精神,需要一股“气”。在我们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尽管我们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尖端技术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尽管文化市场一片繁荣,但我们还缺少大师级的人物……

所有这些,都要求青年学子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胸存大气,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做到百折不回。

我们坚信,人生路途上的所有困难与挫折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是在为我们的人生打上坚实的底色。树木的伤口流得汁水越多,它结的疤就越结实。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挫折,方能变得坚韧。要知道,无声的世界里孕育了天才音乐家贝多芬,摇动的轮椅上支撑着伟大的总统罗斯福,太平世界里,培养不出像圣地亚哥那样的硬汉。

我们需要在豁达中保持前进的态势。生活在诱惑无限,烦恼无数的花花世界,对待一些非本质的事物,我们要学会恬淡,要如佛家那样“去我执”,须知,参天大树易被狂风折断,柔弱的小草却能在摇曳的风中,舞出出一片自我的天地。

第三句:处世上,要学会正确待人,学会自我调适。

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由于出身、经历、学识的差异,个性也截然不同。人与人在一起难免有时互相排斥,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

我们还需要养成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互相合作,在合作中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需要有宽阔的胸襟,学会求同存异,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有人赞叹这个世界太精彩,也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太无奈。精彩也好,无奈也罢,我们都需要融入这个社会。

我们所能做的,一要学会避开无奈,毕竟,有些事情不是单凭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既然无法化解,我们何妨学学山间的流水,从石头底下钻过去,从石头旁边绕过去,它们从不会因有阻挡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要学会给心灵放假。在苦闷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清理行囊,检讨思想,让自己的心灵更纯净,更阳光。我们需要坚信———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快乐的生活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坚守,要知道,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夺走一支蜡烛的光辉!

篇3:激发兴趣,让学生用心去聆听英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兴趣教学;课堂改革

一、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前交际

(1)每堂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短小的故事或一个小笑话,要求学生能够回答教师给的几个小问题。然后,能够简要复述故事或笑话。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复述一遍。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们锻炼了口语和听力,又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每堂课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故事。操作如下:教师要求第一个学生讲一句话,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然后要求学生每人说一个句子来继续故事的发展。故事讲完后,教师应该简要复述一下故事,让学生了解自己编造的故事。最后,教师要夸奖学生们的大胆和创新,鼓励他们敢于开口说英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课前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至四人,进行课前表演。当然,这个表演内容是上次课教师布置的作业。表演完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们评出最佳表演组,然后宣布给获奖小组加分。学生对分数和成绩相当重视,如果把表演同平时成绩挂钩,可想而知,他们肯定会争先恐后的参与进来。这种方式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在问题讨论中激发表达观点的兴趣

对现实问题的讨论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策略,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用英语思维,锻炼即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和对话题的展开,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兴趣范围,强化发散性思维的效果,使学生更愿意用英语去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突出自身个性。

记得在新世纪八年级教材中,有一篇课文For or Against Keeping Pets?为了丰富主题,笔者适当补充了教学内容与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讨论,将Pets的范畴由他们熟悉的dog,cat,拓展到了parrot,spider,goldfish等。这些内容的拓展,不单单是要引起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为接下来对课程深度的挖掘做前期铺垫,回归到对主题进行讨论的层面上来。在新旧知识整合以后,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了一段关于各种宠物的视频录像,使学生对宠物的范畴有一种直观上的认识,在潜意识中确定自己对养宠物的立场。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了对主题的探讨。经过激烈讨论后,双方进行了观点陈述,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锻炼了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尊重了学生个性。

思考才会自由。在尊重个性的今天,应该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和思考,结合他们自身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要选择学生所关注的话题,运用图片、实物等多媒体设备,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寓教于乐,化解难点,突出重点。课堂上的讨论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用英语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导人新课时

唱英文歌曲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授课内容。把确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的单词、句子配入学生熟悉的曲调,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有些新鲜,在轻轻松松中掌握了新知识。教句型“Whos the boy/girl”,先将 其套人“Hello!Who are you”的曲子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演唱中感知,直到熟练。这样在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氛围中把学生带人英语知识的殿堂。直至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情绪仍然是那么兴奋、激昂,嘴里哼唱不止,体验到了学英语的快乐。

2.复习旧课

复习旧知识更是学生大唱英文歌曲的好时机。一曲曲优美、熟悉的旋律,把学生带人到以往的日日夜夜,引发他们美好的回忆,曾经学过的单词、句子如潺潺的溪水汩汩流出。在这种情境氛围中,那些先前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如在复习day,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the day hefore ye.qterrlay等相关词汇时,笔者就将事先准备好的歌词Yesterday Once More发给学生,先让学生寻找认识的单词,进行阅读,再听音辨音。而在比较浅显的歌曲中,如Big Big World,Lemon Trees.It is Raining等,将学生学习过的有关词语删除,再放歌曲,学生边听边进行完形填空并边跟唱,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在尝试中、笑声中使所学知识再次得到巩固。

3.调节情绪

每节课上课前或下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唱英文歌曲或用录音机播放英文歌曲。唱英文歌曲能将学生课上的动作变成音乐声中有规律的动作。这样,上课前唱能使学生从下课10分钟的活动中迅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中唱英文歌曲能消除学生的厌倦、疲惫心理,提高学习效率;下课前唱能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结束一节课的紧张学习,为转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4.调整注意力

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采用听、唱英文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音乐情境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们随着歌曲的旋律,耳中听、口中唱、脑中想,各种感官协调并用,既放松肢体,又舒缓脑力,从而精神振奋、兴味盎然,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卢梭曾经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在几年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会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并将教师的希望化为实际行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发挥学习潜能。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体现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更应是多种思想观念共存,多项交流的信息网络,这种交流的网络一旦建成,势必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更高的层次。

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信息来源的一个主要途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心理,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不应该是领导者。师生之间如果心理相容,学生的主动性便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五、结语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应该忽视,为了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因材施教来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使用不同方法,讲授不同深度的知识。比如:教师给英语系学生和艺术系学生用一样的方法上课,恐怕没有一个艺术系的学生感兴趣。很明显,就是教同一个班级,讲授的内容也要层次分明。如果一味地讲深奥晦涩的内容,那样就会有一批人失去兴趣了,因为每个学生学习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讲课时应难易结合,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来因势利导,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对英语产生兴趣并运用英语。

篇4:数学课堂要教会学生学习

新的教材, 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撑。我们知道, 没有全新的教材, 是不会有全新的教法的, 然而有了全新的教材, 也不一定就有全新的教法。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 没有新的教育观念做支撑, 再好的教材教起来也会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也正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 而不是“授之以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可见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 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指导学生学, 把“金钥匙”交给学生,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教”对于任何一个教师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但怎样通过这个“教”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使之具有强烈的主动感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这当中就涉及了许多教学艺术问题。

教师很容易给学生讲懂, 但却不容易给学生讲会。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体会到以下几点。

一、兴趣, 是学习的第一老师

1.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教学环节设疑

古人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我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教学环节设疑, 使学生产生解疑的期望和需要, 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探索, 体验探索的乐趣, 并最终以获取知识满足于期望与需要,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获取、主动发展

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对所学材料有了兴趣, 才由被动变为主动。如在教学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初步认识时,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 眼、耳、手、脑同时并用, 通过学习知识提高智能素养, 获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形成学习能力,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由肯学、乐学发展为善学,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异想天开”, 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思维和主动学习精神

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为了客观环境的需要, 而人的思维能力也正是在这种适应过程中逐渐养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巧匠鲁班, 因手指被齿叶草划破而启发灵感, 发明了锯。作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一些的创造机缘, 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源于实践, 根据素质教育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

1. 从“教什么”逐渐向“学什么”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 倡导和主张“教”是为了更好地“学”的理念。即要求教师不要在从成人主观的角度去考虑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 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 根据学生最需要什么, 学生最想要什么, 然后依据《课程标准》, 实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教给学生最需要的知识。而决不再是仅仅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应对考试的技能。

2. 从教会学生“学会”逐渐向教会学生“会学”转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考虑的最终教学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某种知识或技能, 实质上这种教育目的是极其狭隘的。 (1) 教师要弄清楚自己教学生学会的是什么知识, 即这种知识是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用;什么技能, 即是应试技能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会终身学习的技能。 (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从教学过程中掌握“会学”的本领, 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从教会学生“学会”转到教会学生“会学”过程中, 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首先“乐学”, 然后“爱学”, 最终“会学”。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主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 世界各国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因为如此,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与此同时, 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

上一篇:聋校语文句子数学策略范文下一篇:林和村改造工程(B区)防高处坠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