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2024-04-24

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通用8篇)

篇1: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如何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邢台市沙河桥西学区张敏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发现学生作文有不少错误;有的中心不明确,不突出;有的没把内容写具体,空洞无物;有的用词造句不准确,词不达意……负责任的教师往往费尽心机,用红笔圈圈点点、划划批批。但作文本发还学生后,学生只是好奇地看看分数而己,至多也就漫不经心地看看老现的批语便塞进书包罢了。于此,老师花费的辛勤汗水及用心良苦便付之东流。老师的精心批改,学生马虎地看,甚至不看。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生作文能力岂能提高?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有待拓宽、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待丰富等因素外,学生自我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和加强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让学生认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

有人说,一篇发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反复琢磨改出来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便是我们的典范。大家所熟知的北宋王安石写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据有关资料记载,作者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最初作“到”,后改作“过”、“进”,又改作“入”,再改作“满”,最后才选定“绿”字。“到”、“过”、“入”、“进”都是动词,只表示一个具体的动作行为,而“满”只能说明 1

春天到,江南充满春色,“绿”虽是形容词,但在诗里可作动词用,包含有春风又一次染绿了江南的意思。“绿”在诗里,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使全诗更富于色彩美、形象美,更易引起读者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江南春天的种种美好联想,真可谓一字传神,作者用心良苦。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长篇小说《复活》,初稿时对主人公卡秋莎的肖像描写,竟修改了二十多次才最后定稿。鲁迅先生民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三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足惜”。著名作家和诗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刚开始习作的小学生不该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吗?

二、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要求

学生认识 修改习作的生要性后,我们便可向学生提出修改要求。总的要求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的:“修改就是在原稿上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节全部考虑到,目的在尽可能做到充分确切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具体的要求是:作文所选的材料是否与中心有关;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是否把重点的内容写具体了;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开头、结尾是否扣题、自然;文章是否表达出真性实感等等。

三、让学生掌握修改方法

这是至关生要的。叶圣陶先生认为:读,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他还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在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

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如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和不紧密、词跟词搭配照应不对头、句子的修饰语多点或少点等,诸如此类的毛病均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所在。面对刚步入习作的小学生,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小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总体上着眼——大改。要使学生懂得修改作文时,首先应统观全篇,总体上考虑,自己写的作文中心是什么?符合题意吗?所写材料是否表现中心,是否把突出中心的地方(重点的地方)写具体了等等,然后对症下药。如一位同学写《我的老师》时,把“我”发现同桌上课玩玩具后,“我”怎样想、怎样教育同桌、又怎样做、后来怎样吵架、进老量的办公室等写得很具体、生动,而写老师则轻描淡写,我们被叫到办公室,老师先批评我,接着又批评我的同桌,我不服气,老师又耐心跟我谈了半个多钟头,我服气了。看了这样的习作,我就问这位学生:“根据题目,这篇文章重点应写谁?写他什么?”他说:“应重点写老师怎样教育我们。”我又问:“那么,老师怎样教育的?”这位同学经这一点拔,知道自己写的文章是把次要的不能突出中心的地方——吵架过程写得太具体了,而把主要的与中心密切相关的人容,老师采用什么方法教育学生,写和太简单了。这样轻重倒置、不合题意的文章我让学生自己去作改,教给他修改方法。结果,这位学生把前面吵架的过架略写,而把老师教育学生时的方法以及神态、语言、动作等写和具体实在,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通过这次实践,学生尝到了修改自己作文的甜头。

(二)细微处用心改。一篇习作,倘若立意明确,所写材料符合立意的话,还必须想想前后连续否、层次清楚否、结构完整否等问题,也就是说要在细微处改,如看看段与段之产过渡是否自然、事前的前因后果叙述是否清楚,有无不合逻辑、不合条理的地方。下面是学生习作中的两个片断:

①除夕的晚上,一轮明月冉冉地从山头升起,我和邻居小朋友高兴地在院子里放鞭炮。

②我家的阳台上种有各种各样的花,我是爱花人,每天下午放学后,我总喜欢在阳台上看那些花,而最令我陶醉的是爬到竹竿上的大朵大朵的牵牛花。

片断①说除夕的晚上有一轮明月升起,其实除夕晚上是看不到月亮的,错把中秋节月亮当除夕写。片断②说的时间是下午,而牵牛花是在早晨开改,不到中午就谢了,下午怎能看到大朵大朵的牵牛花呢?这两外委会片断写的都不符合事实,是小作者主观臆想的。小作者虽然费了一番工夫,句子写得很美,但不真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学时,我不直接改,而是提示学生自己去改,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词句上推敲——小改。学生习作后,如果自认为立意和选材没问题了,结构民完整了。这时应提示学生要在用词、造句上进行推敲,努力使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看看句子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词、错字、错标点。比如有位同学写自己家满院子的花开了,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香味。我提示他能否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他马上想到用“花开满园,行飘十里”来形容,通过夸张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又如一位学生写自己知道错了后说:“心情繁重”。我便让其去理解“繁重”的意思,比较“繁重”与“沉重”的异同,说明应注意词语搭配。后来他自然明白自己常犯张冠李戴、用词不当的毛病。

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据修改文间的常用符号,以便节省时间,提高修改效率。

事实证明: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除了可减轻老师修改作文的工作量外,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写作实践说明,会写的人不一定会改;会改的人一般会写。作文教学,灵活多样、方法良多,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它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许昌县灵井镇灵井一中 郑淑娟

我们辛勤耕耘在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发展主要靠改革。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教育者承担着庄严的职责.教育的基础是基础教育,小学语言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作文教学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长远看,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需要下功夫的训练,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对文章进行修改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让学生学会并运用修改作文的方法,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章的修改首要的是思想内容的修改,学生的习作是学生写作时自己对事物、对问题是怎么认识的,是怎么想的,唯有自己最清楚。写出来的文章跟原来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表达出了几分,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自己的文章自己改,这是顺理成章的。过去学生作文老师改,由于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的思想都了解得非常透彻,改上去的也还是老师的思想,老师的认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就不一定对学生有多少切实的帮助。而且这样一做,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上去的也还是老师的思想,老师的认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就不一定对学生有多少切实的帮助。而且这样一做,学生

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文水平是极为不利的。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既要教会学生的写作文水平是极为不利的。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既要教会学生写文章,又要教会学生修改文章。作文批改要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上。

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呢?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探讨的教研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尝试出一套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经验,即“带、导、放”的教学方法。

一带、即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带动学生修改作文。老师从学生的作文中挑选一到二篇带有共性问题的文章,用大家抄出张贴在教室墙壁上或抄写在教室内的学习园地上,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反复阅读,评讲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共同修改。哪儿该改,该怎么改,让学生各抒己见,自己动手利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文章上进行修改。学生对老师的此举颇感新鲜,兴致勃勃,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然后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改准确;把写得不够通顺的句子改得通顺连贯,删去罗嗦的词和句;在有的地方加上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人人动手,个个献策,半小时过后作文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简直像一个刚从战场上抬下来缠满了绷带浸透了鲜血淋漓的重伤员。修改后的文章让每一个学生重抄下来,体会修改后文章的妙处与乐趣。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作文的不足之处如何

补救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同时又开发了智力,同学之间做到了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导、即教师利用现行教材中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九册读写例话《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明确指出,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好,而且能够养成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课本中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详细写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学过这篇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女孩比童年,乘机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如此诱导,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再通过修改文章去实践,由段到篇,循序渐进。一方面是修改文章有据可依,有法可行;另一方面是学有所用,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

另外,还可采取老师在学生的作文上标上符号,让学生自己改。具体做法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仔细看一遍,标上各种修改符号,发给学生自己修改,然后教师再收上来检查修改的情况。因为学生已学过并掌握了常用的修改符号,学生拿到作文后看到老师所示符号,很快地就能领会老师标号的意图,作出正确的修改。

三放、即教师放手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具体做法有三,其一是不打草稿。作文前请学生认真思考,列出简单的提纲,然后就直接写到作文本上,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就改在作文本上。教师看学生的作文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原来是怎么写的,还可以看到他后来是怎么改的,从中可以分析学生的思想是怎样逐步严密起来的,在遣词造句上是怎样斟酌推敲的。

其二是一题多做。在写作课上教师对此次作文的写作进行针对性的讲评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较大的修改,修改后作为第二次作文。课堂上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此次作文的目的不明确,立意,选材等方面欠佳,那么可让他们弃掉原作,重新再写。如果是个别学生在写作时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笔,就启发他们从实际出发,在原作的基础上,还想告诉读者什么,所想、所写的哪些地方没有说清楚,进行再补充,再更正、再抄写。经过数次的写作,反复的修改,虽然是一篇作文写了多遍,但是学生在反复中受益非浅。

其三是举行集体讲评课。作文的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已尼完成的作文是一个小结,对一次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作文又是一个指导,尤其是讲评课对学生的作文同样起到修改的用途。讲评课上老师有目的抽出三分之一的同学,当众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再从他们中间选出优、中、差三种不同程度的作文,接着让全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对三篇习作评头论足。好作文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可取之处;中等作文该怎样修改完善;差的表现在哪里,如何修改。最后让全班同学针对三类作文,检查自己的作文有什么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如此由点到面地开展讲评,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起到了取长补短,锦上添花之功效。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辛勤劳动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最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学方法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更新,乃至达到完美的境界。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和刻苦学习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着力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无数部杰作的诞生,无不是渗透文学家辛勤的汗水,千辛万苦的笔耕,才结出的丰硕成果。

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可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培养学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上。当然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不管不问,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加强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材。在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学生因势利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教师都应该有要求,有检查,不能流于形式。对每一次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要求,要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相应地逐步提高,这样才能一步一个台阶,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篇3:如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修改文章,具体措施

对于修改文章前人就有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等说法。鲁迅在谈到他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讲:“写完后至少改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许多文章就是经过修改而成的。《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多达一百六十七处,《坟的题记》全文只有一千多处,改动也足有百余处之多。他既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其实,何止鲁迅,古往今来,又有哪位成功的作者不曾在修改文章上呕心沥血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经过十多次的改动才定下来。欧阳修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就是做过认真的修改,如文章开头的地方,原稿说滁州四面有山……共有几十个字,但定稿时,只说“环滁皆山也”。这样一来,文章便精炼多了。据说欧阳修直到晚年还坚持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妻子跟他开玩笑,问他:“汝畏先生嗔目?”欧阳修回答说:“非畏先生嗔,畏后生耳。”突出地反映了他对于修改文章精益求精的严肃态度。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修改的想法”。他的著作《复活》开头部分,就修改了二十多遍,有二十多种稿本。他的《战争与和平》,据说就改过七遍。契科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他一生写过几百篇小说和一些剧本,他死后,人们发现的手稿竟有一皮箱。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对自己文章的修改是非常认真的,其中的每句话,都是精雕细刻,反复斟酌的。

无疑,教会学生修改文章是十分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叶老的话,也就是要我们改变作文教学中的包办代替,教给学生一把金钥匙,使学生逐步学会修改作文,从认识自己文章的得失中去认识写作规律,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让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知识,懂得文章修改的顺序。修改文章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不仅在教学当中,就在写作理论的研究领域,也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我这儿只能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写文章是从小到大,也就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往下写;修改文章则是从大到小,先主题观点,篇章结构,最后是语言标点,一环一环改下来。为了让学生便于掌握,我归纳以下的顺序:

1.看主题能不能再深化;

2.看观点有没有错误或不妥之处;

3.看材料要不要增删;

4.看结构上需不需要做些调整;

5.看描写能不能再形象一点;

6.看用词能不能更准确,更生动一些;

7.看有没有多余的字、词、句、段应当删除;

8.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需要改得顺口一些;

9.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需要改正;

10.看有没有丢字要补上。

当然,这个顺序并不是绝对的,往往因人而异,仅供学生修改文章时参考。

其次,仅以语言文字的表达方面来讲,修改好一篇文章,要照顾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语法方面。检查句子是否通顺。也就是细心推敲文章的每一句话,是否符合语法,否则,便不通。凡是不通的句子都要按语法要求改正过来。例如:《游xxx》为题的作文中,有个学生写道:“我坐在各种盛开的花朵中,在散发着馨香的气味,看着蜜蜂飞舞。”我就在病句下划了横线,旁边写着“句式杂糅”的批语,让学生自己修改。学生按照以前学过的语法知识,经过细致分析,弄清了不是坐在花朵中,而是坐在花园里;我不能散发香气,是鲜花散发着香气,吸引着蜜蜂往来飞舞。因为把几层意思杂糅在一起,出现了语病。后经反复推敲,改为“我坐在花园中,鲜花散发着香气,蜜蜂往来飞舞”。

第二,逻辑方面。合乎语法,句子通了,还要进一步检查这句话是否合乎事理。例如:有个学生在文章的末尾抒发感情时写道:“假如我是一棵小树,我愿引来水源,灌溉农田。”后来学生经过反复的琢磨之后终于弄清了树木不能引来水源,更谈不上灌溉农田了。

第三,修辞方面。修辞是管语言美不美的,也就是说通过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可以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天山景物记》后,让学生们写了一篇题为《兰州景物记》的文章,有个学生这样写金秋的树叶:“秋天的树叶,好像天上的彩霞,一阵秋风吹来,它们又像飘动着的一匹匹锦缎。”批改时我在“树叶”“彩霞”“锦缎”三处划了红线,在旁边批道:“注意:(一)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二)博喻的统一性。”鉴于这段话的修改难度较大,为了普遍地提高学生识别病句的能力,我在作文讲评时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大家兴致很高,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学生说:“秋天树叶变黄了但天上的彩霞是一种弧形的彩带,由外圈至内圈,出现了七种颜色,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点……”有的学生说:“锦缎既软又长,而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无论从颜色,质地,形状上看,都不能相比。”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用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

第四,标点方面。文章的眉目清不清,语气顺不顺,往往与标点有很大的关系。同一句话,标点不同,意思就会不同,甚至相反。例如,有个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只有一张电影票,是你去?还是我去?”这个句子显然是标点上有错误。经过反复启发后,我让学生自己去找毛病,到底是哪个标点用错了。经过仔细推敲,他们终于找到了毛病的所在,原句子中:“是你去”后应该用逗号,不能用问号。为什么呢?他们却说不清楚道理,我又顺着他们的思路,分析了用逗号的理由。这是一句话,表示选择关系,非此即彼的关系,也就是从中选择一种。因此,是一种,而不是两种。另外还有些学生在作文中不重视标点符号的运用,乱用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

篇4: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策略

一、一次作文一个主题

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较多,要帮助其修改的范围较广。一次作文一个主题,有效帮助到每个学生。比如叙事不具体的问题,所以在作文讲评中,教师就设定了 “叙事需具体”这个话题进行讲评,同时引导学生也从这方面去修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比如主题不突出的问题,设定的讲评主题便是“写作一定要明确中心”,带领学生们去找作文中美丽的词句。有,则做到了切合主题;没有,则没有做到。再比如 “条理不清晰”,设定的主题便是“一点一点讲清楚”。有针对性地突破各种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能实实在在掌握的技巧就多了,才能做到修改起来游刃有余。与其看到教师批改后华而不实的作文,还不如做一些真真实实的作文指导,任何一种学习的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自己作文自己改,改上一遍又一遍

每一次的习作都成了学生一项痛苦的任务,一边是急于完成,一边是写不出来。好不容易出来的作文也好不到哪去。教师们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揣摩时间,修改时间,培养学生耐心修改习作的习惯。在起步作文阶段就开始有意地训练,这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先把自己写的作文完完整整地读一遍,看看是不是字通句顺了,这是习作最起码的要求,尤其是对中年级学生而言。往往造成习作语句不通的原因是多字或漏字,学生们要悉心地改。这里教师不应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学生能改则改,改不了的地方还有同学、教师会改。在自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自己的习作算是完美了,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笔者经常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寄到各类报社,杂志社等地方,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印时,别提多高兴了,写作兴趣自然而然地也高了。

三、互改作文找问题

受写作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很难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错误,给他人批改,让他人帮自己找问题,既有了交流,也多了思考。再者,小学生都很喜欢做小老师,批改他人的作文,是他们很乐于去做的一件事。习作完成后,可进行同桌之间互改,小组合作互改,组内成员共同批改一篇作文等办法。当然,学生间的互改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笔者发现,教师不做任何修改方向的指导,学生互改就像无头苍蝇,尤其是起步习作阶段的学生,从哪下笔,怎样改,都是困难。学生之间互改作文,教师既要放,也要不完全放。首先,要求学生整体读上一两遍,不急于修改;接着,按照给出的要求进行修改,如这一期主题是“杜绝错字别字”,那这次的修改就去找同学作文中的错字别字,帮同学找出来,圈起来;最后,学生本人对错别字进行修正。指导讲评、学生互改了三期后,教师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错字别字明显少了许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适时地重新讲评一两次这个主题,再次警醒学生不应犯这个错误。久而久之,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更加乐于去接触一些生字新词,把生字新词有效地积累起来。

四、教师积累习作语病,让学生适时修改

笔者有一个习惯,就是将学生作文中的各种语病记下,课前展示出来,让学生修改。有一位学生,他的作文看上去很完整,但是通篇下来“我”字太多,这就是一个语言习惯的问题。于是,在一次修改语病的主题课上,笔者将他的作文用投影展示了出来。试举一句:今天是周末,我的家里非常热闹,我的妈妈做着饭,我的爸爸和我的姐姐在聊着天,我看到他们我真觉得幸福。在一句话里,一个字反复说到若不是强调作用,就是啰唆的体现。其实这位学生书面表达中“我”字使用过多的问题,私下里提醒过他,但作用不大,再拿出来班上一讲,学生们一看就发现了问题,笔者这么做就是想再提醒提醒他,今后的写作中记得回避这个字。当然语言习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但教师提醒和不提醒,效果肯定不一样。教师给出的病句是学生自己作文中常出现的病句,学生修改的也是自己常犯的错误,长期这样训练,学生既学会了修改语病,也助力了写作。

篇5:如何教会农村小学生写作文

团街中心校李维兰

农村小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使用的素材较多,但总体写作水平却总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起作文来,提笔难言、无话可写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写好作文,教师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那么,该如何走出农村小学的作文怪圈,针对农村实际,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打破作文字词积累环节薄弱状况

字词积累对语文各板块学习都起基础作用,写作尤甚。新课标规定:1—2年级学生应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000—1800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3—4年级学生应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5—6年级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但是本校学生的识字能力远远不够,学生习作中很多常用字会用错,原因主要有:、学生对汉字学习没有太大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新观念,转换教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教师可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尽量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动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把品德教育渗入到教学中,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是必要的间接性动机。但对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范围太大,须逐步接受;小学教师应力求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直接动机:教师讲解生动,教学内容新颖,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成功的愿望等都是切实可行的。

2、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工具书。农村学生学习资料较少,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少学或不学,字典作为“不会说话的老师”作用相当大,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字典、词典、课本副页的生字表都可以利用起来。

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不是独立的,它对后面句段篇章的学习有直接的作用,并和它们一起构成作文的因素。只有多积累,善于积累字词,才能为写好一篇文章打好基础。

二、口头交际的训练

课堂上和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必须使用普通话,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也能为书面写作提供帮助。学生习惯于用方言回答问题,在习作中不但错字多,俚俗语、口语的使用也较为频繁,很多时候不能成其为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说话,如何更好地说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正确使用普通话,做好榜样,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引导学生用字词造句,用句子说话,循序渐进;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多说会说。比如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成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自我介绍,其他学生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好词佳句。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写轻说,注意让学生多写多练却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造成学生不敢说、不会说。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求立刻作出反应,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基础。

因此,把说和写在作文中完全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拓宽写作思维能力

很多时候觉得山里写作素材不见得比城市少,学生却不会发现,发现了也不会组织语句。上《颐和园》的时候作者游览万寿山一段写得很好“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 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而我们的学生,不假思索的说“抬头看见天,低头看见土”,让人哭笑不得。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却让我找到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不会仔细观察,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写作只是老师要求的任务。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插入一些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后观察,认知。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即兴发挥,发挥想象,拓展思维,学生逐渐取得一些进步。写作不再是单一的模仿,而是有自己的见解,语言通顺流畅,写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师具人文关怀的评价

过去作业实行百分制,作文也不例外。新课改后要求使用“优”“良”“中”“合格”来评价,并要求写一定的评语。

作文评语,很多教师不注重,却最能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写作

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分数的心理需求不同,评“优良中差”要根据学生对其期待程度为参考。没有人会希望老师批评自己,再差的学生都有被关爱的需求,都有展示自己闪光点的心理。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评价,既要体现人文关怀,语言又不可过于深奥,应通俗明了,鼓励为主,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整体学科知识。

篇6: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作文”无疑是一项最为头痛的作业,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了二三百字的作文却干巴巴的,毫不生动。要是修改作文更是大难题,许多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只能把几个错别字找出来,对于语句通顺与否,内容的完整根本不知如何改,有的学生干脆不改,因为他压根不知道有什么不足,还欠缺些什么,该怎样改。为了让学生能学会修改作文,我想出了许多办法。例如,将一篇作文抄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一块儿修改,但是这样修改作文的结果是全班作文几乎一样,都是依照黑板上的作文依葫芦画瓢,丝毫看不到每个学生的特色,一点儿创新都没有,更无法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我又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修改作文,但由于小组成员本身的能力有所差别,造成四篇作文全由一或两人修改,其他的人坐享其成,只知道傻呆呆地在一旁看,根本起不到每个人都动手修改作文的目的,而且由一个人修改几篇作文,即增加了个别学生的工作量,容易使几篇作文一个样,又养成了其他学生偷懒的心理:反正有别人替我修改作文。使班上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少数学生埋头苦干,而大多数学生却在谈笑风生,这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结合小学生爱当老师,爱出风头的特点,采取了全班分工合作修改作文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在就谈谈我的做法以及这种修改作文的方法。

首先,用一点儿时间先讲一讲本次习作应注意的几点,例如人教版第六册积累运用六的习作,通过一件事写人这篇习作。将习作应注意的四点:抓住特点描写外貌,事情的经过是否具体,语句通顺与否,有无用错的标点及错别字分别列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修改的内容,认为自己能做好哪一点就选择那点修改。通过教学实践,一般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会选择“事情的经过是否具体”这一部分,因为他们喜欢向高难度挑战;成绩中等能力一般的学生有的会选择“抓住特点描写外貌”;有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语句通顺与否”来锻炼自己;而那些平时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拿着一本字典,选择“有无错别字及用错标点”一项。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就不会闲着没事,他们有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可做,也不会因为不会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压力。然后将选择这四部分的学生分别分成四个大组坐好。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分别向各组学生介绍如何修改作文。修改“抓住特点描写外貌”的学生在仔细读完作文后,在最后写上自己的修改建议,如“描写眼睛的句子应抓住特点来写”,“人物的神态描写用词不当”等等;修改“事情的经过是否具体”的学生读完作文后也写上自己的修改建议,如:“没有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人物的内心活动没有进行描写”等;修改“语句通顺与否”的学生则在不通顺的句子下划波浪线;修改“人无错别字及用错的标点”的学生把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用另一种颜色的`笔画上圈即可。每个人写完自己的修改建议后,签上名字,这样就可以避免个别学生乱修改的情况发生,因为一切有据可查,所有的人都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即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又让学生们有种做老师的感觉,因为他们不是帮你改,而是教你改作文,给作文写句评语,有了这种感觉,学生就更认真了,在提建议时反复斟酌。在修改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问题,还可以进行讨论,几个人一块商量,然后再做出修改建议,等修改建议完成后,就和其他大组成员交换,修改另一本作文。待所有人的作文全部经过四名同学的修改后,回到本人手中,根据作文后面的修改建议,自己进行修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根据签名找到提出建议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用这样的方法来修改建议修改作文,虽然所用的时间比过去多一些,但是修改作文的效果却比过去好许多,不会再出现乱改、不改作文的现象。

篇7:1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山东省沾化县古城镇中学李树华

摘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关键词:教师示范自改相互批改,取长补短

“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古到今,修改都是成就好文章的必备环节。王安石“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再三“推敲”,他们才造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千古名作。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七次。巴尔扎克对其每部作品都要修改十五六次才拿去发表。善用修改,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下面就谈几种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一、教师示范

学生初学修改作文,必须有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我快速浏览全班同学的作文,从中挑选出两份有代表性的作文(中游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同时展示修改目标,然后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做修改示范。边读边做眉批、旁批,把闪光点和不足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用法。最后在文末写上总评。

通过总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作文主要改什么,怎么改,使他们在今后的修改中有章可循。

二、自改

在教师做完示范后,把写完的作文下发给学生本人,让他们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同时通过查工具书、问同学和老师等方式,运用修改符号初步修改自己作文中各方面的错误。

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张丽娜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功夫。现在,把作文给她发下来让其反复读,结果她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

“······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这样一改,使情节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三、相互批改,取长补短

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用的最多的一种修改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划分为作文水平相当的几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是本组开展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其他同学的作文下发给他们,让其人手一份,先由组员自己批阅手中的那份,边读边做批改,在适当的页面空白处随时于该作文的作者做交流。在批改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多发现同学作文中的优点,一方面可以激励该同学越做越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批阅者受益匪浅,把发现的优点潜移默化地用于自己的作文。对于作文中的不足,要用委婉地、易让同学接受的语言指出。最后在文末写上总评,写下自己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我鼓励学生写的字数越多越好,最少也不能少于100字,书写要规范工整,因为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样也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完总评后要署上批阅者的姓名,这样可以增加批阅者的责任感。

如读了我班孙国义同学的《车·茶·春花》后,张月同学是这样写总评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题目新颖生动,内容具体。正如文中所说,人生就是一列奔驰的列车,你我他都是其中小小的乘客,若不小心掉下去,就要努力跑用力追;人生就像一杯茶,‘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之逝去。’;人生也像春花,春永远属于这个世界。本文美中不足的是,书面不够整洁,有个别错字,望改正。”

读了吴晓月同学的《母爱如一杯香茶》后,孙国义同学的总评是:“我们如小草一般伴随着母爱生根,发芽。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

我们,由于我们的无知和任性,渐渐厌倦了妈妈。等我们长大后,回首往事,泪眼朦胧,不觉一丝辛酸和惆怅涌上心头。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好好活着,这无疑是给母亲最好的回报。文章中心明确,母爱浓浓,是一篇佳作。望再接再厉。”

读了李蒙雨同学的《灿烂的春天》,刘镇远同学的评语是:“从柳树到花草,从小河到农田,整个大地都变得春意盎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难得的‘春意图’,堪称佳作,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尤其是花草之间的对话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读了张丹的《残酷与美丽并存》后,乔晓雪的感受是:“你的文章,让我懂得现实并非都是美好的,有一种飞翔没有翅膀,有一种美丽不需要梳妆,让我们在残酷与美丽共存的世界里更加精彩的生活吧!”

在组员批阅完后,小组长组织组员间互评互赏。一方面评出本组最佳批阅者,一方面评出本组所批的最佳优秀作文。由本组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优秀作文,其他组员认真听,同时要求他们准备好纸和笔,把听到的好词好句和自己的感受快速记下来。之后,由本组成员来点评,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发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待每个小组都批阅完后,教师指导着再推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进行全班赏析。

这样通过同学间相互批改,让学生在同龄人中找到差异和共鸣,使他们共同促进、共同学习。学生汲取被评改习作的优点,又能负责地指出不足。学生的批语更易被接受。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既是“作者”

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开放的课堂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意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求和方法,会防碍表达,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在平时作文和作文检测中就会出现不应出现的错误,这样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因而学生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董杰 关于中学生作文修改的几点体会新课程·中学 2011(7)

【2】王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新课程·教师2011(10)

篇8:浅谈如何教会学生改作文

关键词:作文批改,授之以渔,提高写作水平

传统的作文教学把修改当作教师的事,学生只要写出文章就算是完成了整个的作文训练。这一作文评改方式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一厢情愿的精批细改,埋在作文堆里累得晕头转向,学生却“有矢无的”,稀里糊涂。面对老师呕心沥血的评改,往往视若无睹,导致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如此现状,谈何提高,谈何效率,因此,扭转这种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已势在必行。要扭转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越俎代庖的局面,改变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就应该把作文交给作文的人去改,“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认识到这点,通过探索实践,我琢磨出作文创新批改的一些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纵观大略,总体把握情况

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教师加以浏览,并以高考的评分标准60分为满分给予打分,但不加评语,同时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以便讲评时用。这一过程,教师花的时间会比每篇精批细改花的时间要少很多,但是都能做到纵观大略,把握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如本次作文的审题、内容、结构、语言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对本次作文的写作情况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之后的指导、讲评,而且选出的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可待讲评时示范批改用。这一评改过程,还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老师有看过,学生不会产生失落感,并为第二步学生自改提供了一个参考意见,指引了一个方向,特别是帮助薄弱生给作文一个定位,不至于在自改时出现过大的偏差。这一步骤可谓花不多的时间,却收到了多方面的效果。

二、定标准教方法,学生自评或互评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讲评,提醒学生们这次作文在审题、立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本次的作文训练重点,有侧重地定好评分标准,如高二在进行议论文训练的时候,我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审题、结构、论证等方面的写作训练,每次针对专题训练给出不同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再评改,有时让学生自改,有时让学生互改,这样变换着,学生会更有新鲜感,改起来会更有热情,学生评改以40分为满分,每次作文批改前教师都给出具体的评分细则,如高二的一次材料作文,我为同学们提供了这样的评分细则:

1.开头:引、析、结,强调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句。(5分)

2.分论点段落: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适当的词句来勾连,以接通文气,使观点和议论文材料在语言形式上畅通无阻。(5分)

3.事例论证:(20分)

①事例选择典型性、新颖性。(5分)

②对事例叙述准确、简洁、凝练,不描写、不对话等,抓住事例与中心的联系要点,进行叙述(5分)。

③例后要有议论分析说理(10分)。

4.结尾:简洁、有感召力、收束有力(5分)。

5.文面:字迹端正、文面整洁(5分)。

教师先投影选中的那一篇中等作文,然后对照评分细则,引导学生一起给这篇文章打分,并说出打分的理由。这种示范引路是有效的,能让学生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批改的方法,又为学生自改互改做出示范,使学生有例可仿。它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转换。这时再让学生自评或互评作文,让学生给自己的或他人的作文在每项上都打上分数,并写出打分的理由,然后再写上综合性的评语,最后要求学生把老师以60分为满分的给分加上学生自己以40分为满分的给分,得出学生这次作文的最后总分。

这样的作文评分,既有教师的评判,也有学生的参与,而且学生的参与是在教师的引导示范下的参与,往往不会流于形式,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会有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有比较正确的评判。而且这样的得分学生也不会瞄一眼便弃之一旁,因为,这里头有他们自己的参与,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也会更珍惜、更在乎。同时评价也会更客观、更科学。学生通过参与批改,会更明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益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审阅,反馈学生批改情况

这样批改后的习作,收上来后,教师逐一翻阅,了解批改情况,把批改不认真的,偷工减料,没有按要求完成的作文抽出,反馈要求学生完善,好的给予表扬。这样坚持几次后,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按要求较好地完成作文批改。这一审阅反馈的过程能鼓励认真批改的学生,同时也督促批改不认真的学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批改习惯,使学生批改这一环节,落到实处,让学生能较好完成作文批改。

四、学生自觉自省,自改作文

俗语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按老师给出的标准,进行自评、互评,这样学生的思维的视野开拓了,并且提高了发现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这种真实独特的感受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这时如果就此结束本次作文的评改,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感知还只是肤浅的,印象还不是很深刻,作文的一些技巧可能这次感受到了,下回作文又忘了,或者说没忘,但用不起来。通过探索实践,我认为这时教师在学生评过的作文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只有真正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扬长避短,写出更好的作文,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和自己都评过的作文进行一番自省,再回过头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学生因修改的方向明确,修改的难度降低,会以前所未有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作文修改中。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对自己的作文如何修改,教师还可在这时把选出的那篇中等学生的作文,拿到课堂上投影,师生共同探讨修改。每次作文的修改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针对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进行修改即可。这一环节,教师进行又一次的示范引路,学生改起自己的作文来应该不是很困难。一旦学生真正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我们的作文训练就达到目的了。

作文批改应按写作的规律办事,发挥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反馈、调控、完善作用,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在批改过程中是不是把全过程都交给学生呢?我认为教师的参与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学生的批改可能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领悟作文之法,不过教师的批改,必须是一种把控、引导、示范,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修改、提高修改能力,而非一个越俎代庖的过程。以上作文批改方法既有教师的把控又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把控、引导下,由自改、互改,到真正地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这种作文批改方法符合新课程理念。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的确,满纸红批的代批仅是给学生以“鱼”,而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才是教给学生“渔”的技巧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作文的修改中,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学生才会真正悟出写作之法,作文时才能扬长避短,写出更好的作文,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俊果.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3).

上一篇:网投过简历面试还要自带简历的公司可靠吗下一篇:公司报销费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