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2022-07-05

第一篇: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现代小学生缺乏感恩的心,情感淡漠,难感动。这句话经常在报道中看到。其实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的起码品德,也是处世哲学,也是人和人性的高贵所在。可为什么现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会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作为小学生又该如何学会感恩呢?我曾经也想过很多方法:如用歌声来感化孩子的心灵;用阅读来净化孩子的心灵;用网络来亲近孩子的心灵。但都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孩子总是是懂非懂,云里雾里,很难明白什么是感恩。直到去年“德基金”的出现让我醍醐灌顶,一下找到了开展感恩教育的要领,那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延续。

一、找准入口,懂得感恩

那是在2013年6月3日,“德基金”乡村文艺支教活动在流口小学拉开帷幕,十多名志愿者加入“德基金”支教行列,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画家、音乐人、媒体的工作者(大家都称他们为“德先生”)在流口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艺术支教活动,“德先生”带来了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摄影、服装等艺术课程。这些课程,打开了乡村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知道更多的人生方向。这不是很好的感恩教育教材吗?

我班是最幸运的,分来的是一位武术老师(王文粉老师)。她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她的尽职,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班的全体师生。她每天顶着烈日在操场上一招一式认真地教着孩子们,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德基金”的真心实意,是实实在在为乡村孩子服务的宗旨,确确实实是“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一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操——英雄少年。在一个星期内,孩子们都学会了,可想而知王老师是花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打消了许多不知情人的顾虑;他们的工作热情,消除了学校的当心;他们的一心为山区孩子的作为,打动了教师们的心房。当短暂的一周即将结束时,孩子已经和他们难舍难分了。离别的场面更是让人的动容,泪眼模糊了大家的双眼。这一幕幕无不让我震撼。同时,我也非常明白,这只是短暂的留恋,时间是会冲淡一切的。如何留住这份感动,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永久记住这份恩情呢?那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们是有一颗感恩的心的。

二、运用行动,升华感恩

之后,我和王老师商量把这套操拷贝到我的电脑中,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每天早上我班都坚持做这套武术操,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因为我知道只有口令响起,孩子就会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点点滴滴,心灵的震撼远比我们的任何教育都来得深刻,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会让孩子们发至内心的领会。每当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那样的幸福和甜美,瞧着他们那股认真做操的劲,我体会到“感恩教育”,甚至是一切德育教育——实践才是硬道理,离开了实践的体验是不完美的也是没有实效的教育。前不久,有几个孩子说想王老师了,我拨通了她的电话,让孩子们与她交流谈心,双方都特别感动,,一句句发自内心的问候,一行行发自感恩的泪水,一声声真切的呼唤,一遍遍细心的叮咛。我听着,想着,看着,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我深深地知道,我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感恩了。这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三、唤起意识,激发感恩

是啊!感恩就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产生力量,只有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其实我只是捕捉了这份瞬间的场面,却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收获了如此大的力量,改变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想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我们呼吁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多一些实践教育的基地。我想:只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只要家长与教师齐心协力,让感恩教育成为孩子的必修课,我们身边将不会出现冷漠、自私的孩子,我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个有情有义、懂得感恩的孩子。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善于运用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例作为契机,对孩子进行心灵的洗涤,孩子们都会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第二篇:教师如何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宗家埠小学 史祖寿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江西心理学会会员邹艳认为,当前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缺乏感恩心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根源,就是感恩教育在他们接受的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已经被边缘化。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却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回报的问题,何来感恩之心呢?所以,如何教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二、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与孩子们可谓是朝夕相处,很多时候就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必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要活出感恩的生活来。(1) 腿勤:教室、学生餐厅、宿舍多跑跑,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加学

习。(2) 手勤: 劳动以及班级的杂务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记得那一次,在午后我一个人对教室进行突击检查,发现教室里面又脏又乱,当时很生气,想让值日生重新打扫,但是理智阻止了我,心里想孩子们年龄小,学习也不容易。于是我就拿起了扫帚、拖把自己打扫,顺便又整理了讲桌,图书角。没想到同学们都跟着打扫起来,后来班级卫生评比次次都是先进。(3) 脑勤: 把学生装在心中,时时、事事有学生,班级管理中潜在的不良因素要及早发现,及时解决 。(4)嘴勤: 我从不刻意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反我的心一直是敞开的。我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学习和思想情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2、凡事感恩!

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从而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感谢大自然

用《唐山大地震》等灾难性影片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鼓励孩子们将目光投向大自然:无论是一花一草,还是斜风细雨,都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想想那些在自然灾害中丧生的人们,如果我们对大自然还不心存感恩的话,那么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海啸、泥石流、台风、沙尘暴„„吧!

(2)感恩父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在母亲

节前夕,我们号召同学们每人写一篇感恩母亲作文、亲手制作手抄报、母亲节贺卡,并准备节目。母亲节到了,我们邀请每一位母亲家长到校与孩子们共同欢度节日。当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为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时,无不感到欣慰;当孩子们喊出“妈妈,我爱您!”时,在座领导、老师及家长无不热泪盈眶......,孩子们的心灵进一步升华。

(3)感谢老师

很多时候家长老师为孩子们付出多少,孩子们并不明了,这就需要沟通,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会做任课老师与孩子们之间心里沟通的纽带。期中考试前夕,数学老师的小儿子生病住院,她没有请假回家,而是陪伴着孩子们一起复习数学,考试成绩下来了,数学成绩是喜人的。孩子们知道数学老师生病住院后,自发捐钱买水果送给数学老师。公开课上,他们放下胆怯,拼命地为老师“捧场”......我知道,孩子们的心里已经种下一颗颗感恩之心!

(4)感谢生活

一个舞蹈,成为永恒,那便是《千手观音》。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来帮助别人„„, 现实生活中《2003,中国之痛》、《2004,感动中国》、《2005,感悟瞬间》《背后的故事——走进千手观音》„„这些节目能够告诉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可爱、美丽的人,我们鼓励孩子们也去做一个感动小组、感动班级、感动学校„„的人!在这样的感染之下,我们班级涌现了不少好人好事.由琴婧同学读五年级,每天骑自行车接送邻居家上一年级的小孩,一年如一日,被评为我校的"感恩小明

星",他的事迹感动了全校,感动了全乡„„

3、让爱驻我家,营造感恩的氛围

有家才有爱,对于那些留守儿童而言,班级就是家,所以在班级营造家的氛围很重要。

(1)生日祝福:建立学生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那天有值日班长主持,大家一起给他唱生日歌,让他感受来自同学的祝福;让自然的美带给大家好的心情;选择一个班级学生过生日最多的月份,由孩子们定一个日子开集体生日晚会,在活动中孩子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2)图书角:由每个学生志愿捐书,集中起来构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现在已有藏书一百余本。图书角大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使同学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了。

(3)写日记 :我鼓励学生每天写感恩日记,时时刻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从而产生感恩之心。

(4)我的地盘我做主:黑板报、壁报、校广播室成了学生们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同学们自己布置、设计,以比赛形式展开。这一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尤其难得的是合作的过程大大的培养了孩子们对“家”的浓浓深情。

4、化感恩之心为感恩行动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在学校举行的“母亲节”歌咏比赛中一曲《感恩的心》,深情的前奏朗诵、虔诚的手语表演、深情并茂的和唱,独特的两颗相交心形队伍„„让现场的师生多次为之鼓掌、赞叹,为我们

赢得了校一等奖的好成绩。成绩的背后是我们辛勤的汗水:距离学校举行“母亲节”歌咏比赛还有一周时间,我们决定选唱《感恩的心》,为此我们一起与时间赛跑,为了凸显队伍中的两颗心形,周末我与几个学生走遍惠民的大街小巷终于买齐20套白衬衣配20根红丝带和20套红衬衣配20根白丝带(我们班级正好40人),每天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与孩子们跟着碟片学唱《感恩的心》、写前奏朗诵词,最难的是我们这些门外汉一起学习里面所有的手语!这些事情在一周之内的课余时间完成真的很难、很累,但是我们做到了、成功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彼此增进了了解、一起学习、一起吃苦、一起体验充实、一起体验成功、一起收获超越在我的快乐„„.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同学们看到草坪、会场上有很多表演时留下的彩纸,就主动要求留下来捡,全班同学都自觉的参加了这次活动,受到了大会的表扬。我想这就是心存感恩最好的证明吧!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 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当耳旁不再喧嚣,当眼睛不再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

愿我们的学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三篇:教会孩子感恩父母

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丝毫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也读不懂父母的辛劳,但对孩子掏心挖肺的父母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却依然心存“欣慰”,因为“孩子读书还挺争气的”,但孩子得寸进尺的无理取闹,以及前所未有的冷漠和自私,还是深深刺伤了父母的心。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为我做这些很正常。”在孩子看来,同学交往贵在礼尚往来,“做东的同学都出手阔绰,轮到他,自然不能坏了规矩。”对于父母的艰辛和付出,孩子单纯地以为“父母投资,我给他们回报,大家不吃亏”,只要自己能考进大学,只要能够出人头地,就是最好的回报。

父母亲情不过是一场交易,孩子脱口而出的一段话语让人震惊,但这又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被父母深深溺爱着的孩子,淡漠甚至忘却了至纯至圣的父母之恩,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父母的付出不过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以为只要自己长大成材了,就算没有辜负父母,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荒唐的逻辑和思想,孩子自身当然不能逃脱道德的谴责,但父母的所作所为也难辞其咎。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重要,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孰不知物极必反,习惯成自然的孩子,长此以往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应当,丝毫没有内疚之感,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人怀疑,父母的爱是最博大、最无私的,他们把所有的真爱、所有的情感都灌注给了儿女,而丝毫不顾及自身的辛劳和艰辛。但有些爱本身却是一种伤害。现实生活中,为了筹集高昂的费用,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求学,为了使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猝死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有之,苟延残喘者更是不胜枚举。可是,即便如此,依然很少有孩子感动,懂得感恩者更是寥寥无几。孩子或许还小,不十分懂得知恩图报。但历经锻造的父母,应该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现如今,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孩子还小,不懂得如何感恩父母。那么懂事之后呢,我们能够期望他们感恩父母、怜悯天下吗?或许,他们同样没有这个习惯和意识。“啃老族”的层出不穷,留给我们的当不仅仅是凄凉和无奈,更需要深刻的反思。在这里,真爱与亲情已经错位,不再是高尚而崇高的,而是异化成了低限度的责任和义务。对此,我们是该震惊、反省,还是该充耳不闻、习以为常?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对孩子有最真挚、最无私的拳拳之心,做孩子的就不应当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常怀感恩之情吗!终有一天,父母会老去。我们应该知道,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一个不会爱父母的人,又怎么可能奢望爱事业、爱社会?而这无疑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

此时此刻,面对父母大爱无言的深情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你想到过如何去偿还吗?你尊重过你的父母吗?体谅过你的父母吗?难道忍心用冷漠去抵消亲情,用自私去回报大爱?难道忍心以追求奢靡透支金钱,用无限的贪欲将父母的脊背压弯?

第四篇:教会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我班有位同学平时成绩不错,学习也很用功,可从不愿帮助别人,老师有意安排他和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学习上能帮助后进生,可他总是敷衍了事,同学来问他题目,他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帮助同学,他回答很干脆,我为什么要帮他?我认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进步程,高度分工的时代不需要人们什么都亲自掌握,现代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必须学会与人相处,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学不愿帮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资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然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真希望他早点认识到关心他人的重要。

在现今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更看重实惠和物质利益,这种心态通过家长的和社会传媒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样的教育对自私利已之心颇有说服力。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于是拥有了感恩的心。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恩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我们应多组织学生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教会学生心存感恩之心,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五年级一班正期中考试,一位同学因感冒咳得厉害,他的同座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愤怒地说:“别咳了,你影响我了。”监考老师惊愕,谁愿意无缘无故的咳?于是问:“谁愿意和他同座?”一片寂静。孩子们的行为,让我们在气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哀。当今的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苦难,我们的孩子们都不能去感受它,关注它,那么当苦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又将如何去承受这一切呢?这一切源于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

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

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第五篇:《教会孩子感恩》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孙桥小学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这期间,我专心阅读了由唐骏波、祖霞著的《教会孩子感恩》这本书。该书内容丰富,列举了一个个较为生动、具体的案例,在家长的层面上,较为详尽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真让我受益匪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知恩图报才能成就美好人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诗句,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但是不容否认,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人却不懂得感恩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同学聚会,要设法把父母打发出去,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恤父母。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教学设备,却不知感恩社会。在课堂上,老师讲

一、和孩子一道赏析感恩美文。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认同,更是一种回报。这种认同应该是发自我们的心灵里的认同。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经常和孩子一起来阅读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试着帮助他们并理解那些感动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字,同时,注意收集有关亲情、感恩为主题的电影、电视,组织学生观看。慢慢地,让他们在名家名作中把握亲情的真正内涵,学会感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多方面的收获,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

学生已经知恩,接着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1)小练笔。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算一笔感恩账,即让孩子将自己一个的年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通过比较,体会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写一封感恩信,即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写成一封信寄给父母,同父母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利用节假日,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将感恩付诸行动。

(2)创设情境。感恩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孩子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他们心灵深处潜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行为的目的。(3)外出活动。组织孩子到孤老、孤儿院参观,用生动的现实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情感;通过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孩子结对交友、献爱心等活动,让孩子在差距中感知自己的幸福,并改变孩子的冷漠,培养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增加孩子的人情味。

三、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的感恩教育不能取得实效通常源于教育者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我们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者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上一篇:机构养老案例分析下一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