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2024-04-13

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通用10篇)

篇1: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1996年5月24日东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噪声的管理,减少和控制噪声污染,创造安静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环境噪声,是指生产经营活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规定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东莞市行政区域范围。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检查监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噪声质量。

市环境保护部门是对全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并负责对生产经营活动噪声污染防治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协助市环境保护部门对生产经营活动噪声污染防治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部门负责对机动车辆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火车,船舶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工业产品噪声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有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各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应设立投诉电话,当接到检举、控告后,应派员到现场对责任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进行处理。

直接受到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减轻,排除噪声污染的危害。

第六条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派员进入造成噪声污染的单位和场所依法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有义务为其保守技术和业务的秘密。

第七条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各类适用区域,具体划定各类环境功能区,并做好经常性的环境噪声监测工作。

第八条对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维护安静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二章生产经营活动噪声污染防治

第九条本规定所称生产经营活动噪声,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声音。

第十条禁止在住宅区、居民集中区和机关、学校、医院、疗养地的周围以及其他特殊区域设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生产经营项目。对上述区域内原有的生产经营设施排放环境噪声超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应限期治理或搬迁。

第十一条凡新建、扩建、改建和迁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生产经营项目以及新增加噪声源,建设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报经市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二条建设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生产经营项目和设施,必须采取配套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经市环境保护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或使用。

第十三条向周围环境排放生产经营活动噪声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按规定向市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排放噪声的设施及其噪声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并提供防治噪声污染的有关资料。噪声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强度有重大改变的,必须自改变之日起五日内申报。

第十四条建成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保持性能良好,未经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闭置。

第十五条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不符合国家或地方噪声质量标准的工业产品。

第十六条生产者和经营者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厂(场)界排放标准。没有明显厂(场)界标志的,以规划用地红线或两个厂房(场所)之间的中心线为厂(场)界。

第十七条用于招徕顾客的音响不得超过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不得使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市区和各镇规划区内生产者和经营者使用的小型发电机、冷却塔、水泵、鼓风机和其他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应设置在适当位置,并有防止噪声污染措施,产生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所在功能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

凡在舞厅、音乐茶座、卡拉OK厅和带音响的餐厅、大排档以及其他服务场所,安装排放噪声设备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排放噪声符合所在功能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

第十八条对排放噪声超过规定标准,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由市环境保护部门作出限期治理或限制作业时间的决定。

第十九条进行产生强烈偶发生性噪声活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公告四十八小时后,方可进行。

第三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条本规定所称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建筑施工作业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声音。

第二十一条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期间,应使用噪声低、振动小的设备。向周围环境排放的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国家标准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凡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打桩机、搅拌机、电锯、电刨、震动泵、风动机具、推土机、切割机等产生强烈噪声的设备,其排放噪声可能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的,应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前向市环境保护部门申报,说明建筑施工场所、施工期限及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外的环境噪声强度和所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第二十三条在住宅区、居民集中区和机关、学校、医院、疗养地的周围以及其他特殊区域,禁止在十二时至十四时和二十二时至翌日六时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除外。生产工艺必须连续作业的或者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领取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特许证后,方可进行。

第四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所称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火车、船舶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声音。

第二十五条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安装有效的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机动车辆噪声应当符合《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国家标准的规定。

市公安部门应当把噪声检验列入机动车辆年检项目。

机动车在二十二时至翌日六时进入住宅区、居民集中区时,不得鸣喇叭。

进入市区和各镇规划区的车辆,禁鸣高音喇叭。

警备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上述车辆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第二十六条运输车辆装卸货物时,应文明装卸,减轻噪声,所产生的噪声不得超过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

第二十七条各类机动船只必须装置有效的消声器。在市区和各镇规划区的码头靠岸停泊的船只,禁止使用高音喇叭,不得乱鸣声号。确需鸣号时,应使用电笛;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使用汽笛。

第二十八条根据控制交通运输噪声的需要,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规定禁止高噪声机动车辆、船舶行驶的时间和地区。禁鸣喇叭路段和机动车辆的行驶路线方向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

第五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所称社会生活噪声,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声音。

第三十条在市区和各镇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室外安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不得使用广播宣传车,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经市、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批准的集会、游行活动;

(二)抢险、救灾、防洪、急救等紧急情况;

(三)经市、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批准使用的;

(四)在市区和各镇规划区内的汽车站、学校必需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的。

允许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的,应控制音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三十一条居民使用家用电器、娱乐器材或进行娱乐及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他人的声音,应符合所在功能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二十二时至翌日六时,禁止在住宅区、居民集中区使用电钻、电锯、电刨、铁锤等工具作业。

第三十二条在市区和各镇规划区内居民饲养家禽,不得影响四邻。

第三十三条在十二时至十四时和二十二时至翌日六时,禁止在住宅区、居民集中区从事建筑装修和家具加工及其他产生噪声污染的活动。

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东莞市禁止在市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在工作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他人的声音,不得超过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定,除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外,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不同情节,给予以下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六条,拒绝、阻挠、延误环境噪声监督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或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情况,弄虚作假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六条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限期治理后仍未达到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市环境保护部门除按国家规定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责令其关闭或迁移噪声源,并可依照《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建设项目未经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而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依照《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未经市环境保护部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关闭或迁移噪声源,并依照《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五)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逾期未报、拒报或谎报噪声污染情况的,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未经市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造成排放噪声超过标准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重新安装使用,并依照《广东省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七)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或地方噪声质量标准的工业产品的,由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处罚。

(八)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其停止使用排放噪声的设备,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该设备。

(九)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限制施工作业时间;对拒不执行市环境保护部门限制施工作业时间决定的,责令其停止施工,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十)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十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十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的,由市公安部门限期拆除高音广播喇叭,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十三)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市公安部门可以没收产生噪声污染的工具和设备,并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十四)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的,由市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十五)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的,由市公安部门依照《东莞市禁止在市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环境噪声监督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有关的执法证件。

环境噪声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规定由东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过去由市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低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篇2: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4年11月16日发布)

[1994」后营字第70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治军队环境噪声污染,保障全体官兵和人民群众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环境噪声是指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在训练、实验、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声音,经上级批准的军事演习、打靶训练、飞行和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的除外。

本规定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限值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 凡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军队单位、部门和个人,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和标准。

第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

各单位、各部门对各自的机动车辆、船舶、航空器、工程机械等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全军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环境噪声监测报告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站有权对管辖地区的军队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对具有强噪声源的单位进行重点监测,定期提出环境噪声现状、发展趋势的报告及保护、改善环境的技术对策及措施。被监测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二章 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六条 军队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必须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上报建设项目时,应当同时向项目审批单位环境保护部门上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应当作出评价,制定防治措施。

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 建筑施工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凡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超出国家规定的限值标准,影响周围环境,不能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作业时间等措施,减轻噪声污染程度。夜间进行建筑施工作业的,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八条 军队的企业等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厂界噪声标准。对超过国家规定的厂界噪声标准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第九条 军用机动车辆应当装有符合规定的消声器和喇叭,并保持技术性能良好。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

机动车辆在禁止使用喇叭的地段,不得鸣喇叭;在允许使用喇叭的地段应当少鸣喇叭。

消防车、救护车、警备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准使用警报器。

第十条 各类机动舰船必须按规定使用声响信号。

第十一条 军用飞机在城市上空应按规定的航线和高度飞行。

第十二条 军队文娱、体育场所及个人使用广播、音响、乐器等,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

第十三条 噪声污染治理经费由产生污染的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解决;军办企业的噪声污染治理费从其生产收益中解决;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治理费由施工单位从工程费中解决。

第三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四条 对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推荐,报领导机关批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除责令其纠正外,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罚款,情节严重的,报请有关部门按照军队《纪律条令》的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

(二)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拒绝或阻碍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其他监督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四)无正当理由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

(五)未经批准,夜间进行严重影响居民休息的施工作业的;

(六)使用车辆排放噪声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

(七)违反规定安装或者使用特种车辆警报器的;

(八)未按规定使用舰船声响信号的;

(九)从室内或者公共区域发出严重干扰他人噪声的。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和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环境噪声防治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1.1 区域环境噪声

近年来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监测的统计结果 (见表1~3) 显示, 三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56~57d B之间, 总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从2011年监测数据统计情况来看, 市区仅有36.9%的网格覆盖面积达到环境噪声二类区标准 (55d B) , 声环境质量较好;其余63.1%的覆盖面积属于不同程度污染, 声环境质量较差。从影响城市环境噪声的声源构成比例看, 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这两大噪声源共占86.0%, 其中, 交通噪声对市区环境的污染较为突出, 其影响的平均等效声级达60.2d B, 不仅影响范围较广, 而且噪声污染强度大;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最大, 其影响范围最广。

1.2 道路交通噪声

三明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居高不下。表4~5列出近年来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统计结果。监测数据表明, 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值每年都超过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标准 (70d B) ,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1年噪声级分布情况看, 市区有86.4%的交通路段超标, 有一半以上的路段交通噪声属于中度、重度污染。

1.3 功能区噪声

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 三明市区各类功能区噪声超标现象较普遍, 尤其是夜间超标情况更加严重。交通道路两侧区域由于声源强度大, 夜间等效声级常超过相应标准值十几分贝。

1.4 噪声污染投诉

三明市区噪声污染扰民问题突出, 纠纷时有发生。据统计, 2011年市区反映噪声污染的投诉 (1202件) 占所有环境污染投诉 (2076件) 的比例高达57.9%, 高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首位, 市民投诉最多的是娱乐场所的噪声污染, 其次是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2 三明市区环境噪声污染成因分析

(1) 三明地处福建省中部, 是沿沙溪河两岸建成的, 两头窄中间较宽的狭长形城市, 宽约1~3km, 长达11km。沙溪河由南偏西方向流入城区, 经城区中心向北偏东方向流去, 河两岸市区周围群山环抱, 山峦谷地蜿蜒起伏。市内不少机关、学校、居民住宅、工厂等, 就在山凹中或依山而建, 城市向四周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受地形条件限制, 三明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交通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市区内的主要交通干道, 如沙溪河东岸的新市路、江滨路, 西岸的工业路、鹰厦铁路等, 都与沙溪河走向相同, 穿过市中心地带并贯穿整座城市。205国道、212省道等的过境车辆, 都从这些公路干道通过, 车流量大, 车型复杂, 车速快, 产生很高的交通噪声, 对城市环境影响很大。另外, 鹰厦线的铁路噪声不仅传播区域宽广, 而且伴随低频振动, 对环境干扰也很严重。

(2) 除了过境车辆外, 市内的不少机动车辆, 如燃柴油公交车、企业的货物运输车等, 不但车辆本身噪声大, 而且尾气排放超标, 加上市区不少交通路段路面窄、路况差, 噪声污染严重。而市区禁鸣喇叭的管理规定, 由于种种原因, 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车辆随意鸣喇叭的现象很普遍, 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程度。近年来, 市民出行用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家庭拥有的自行车数量的大幅减少, 摩托车数量的大幅增加,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3) 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拥有以冶金、机械、化肥、农药、医药、建材、纺织、塑料、林产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多家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原因, 早期的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 导致三明市的工业多分布在沙溪河两岸的城市建成区内。这不但产生大量的工业噪声污染源, 同时也使本来面积就不大的城市土地被大量企业挤占, 人们生活社会活动空间更加狭小, 人口更趋于集中。市区内建筑布局较密集, 交通道路普遍较狭窄, 居民住宅与工厂、商业经营场所、娱乐场所等互相交错, 有的仅一墙之隔, 造成较高的噪声干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噪声日益严重。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城市生活的多样化, 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噪声, 近年来日益成为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社交娱乐活动、商业经营活动、各类家用电器和器具、一些大型的制冷设备、空气交换设备等, 产生的噪声常给市民带来烦恼和不安。尤其是商住楼内歌舞娱乐厅噪声, 以及占道经营的喧闹声, 由于营业时间长 (有的甚至通宵达旦) , 声级起伏大, 居民反映强烈。

(5) 市政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带来的建筑施工噪声, 虽是临时性的, 但因施工机械多为大功率设备, 噪声普遍高, 如打桩机、气锤、混凝土搅拌等, 对邻近环境的干扰颇为严重。

3 三明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1) 合理的城市防噪布局是控制城市环境噪声的有效措施。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应与三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相结合,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根据市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对混建于居民住宅区附近的污染大、布局不合理企业, 采取淘汰、搬迁等措施, 给城市改造腾出空间。在城市建筑、路网的改造规划中, 采取闹静分开的方法降低噪声, 既要使道路、商场和娱乐场所等和居民区间有较短的服务半径, 又要防止其噪声干扰。

(2) 交通噪声是影响本市环境的最主要声源之一, 因而控制交通噪声应作为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 首先是降低车辆本身的噪声。按我国机动车辆噪声标准, 加强市内机动车辆的管理, 对污染严重的燃柴油公交车进行更新换代。

(2) 分流车辆, 减少穿过居民文教区的交通流量。由于三明地形条件的限制, 在城市外围建设用于分流车辆的环行道路较为困难, 根据三明市噪声功能区划分, 沙溪河东岸以居民文教区、混合区为主, 西岸以工业区为主, 因而把位于西岸的工业路作为过境公路较合适。通过在城市的两端, 即西南端和东北端建跨河大桥, 并加强交通疏导管理, 将过境车辆分流到工业路, 同时在工业路、鹰厦铁路这两条主要过境道路旁建立隔声屏障。

(3) 结合城市建筑布局调整和交通道路改造, 拓宽市内道路, 大力修建降噪效果好的新型大空隙沥青混凝土低噪路面, 减少车轮与路面的接触噪声。

(4) 改善交通管理, 搞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分隔措施, 在车流人流量大, 交通拥挤的路段, 通过建设过街天桥、实行单行道、设置交通信号联锁装置等措施, 保证道路交通畅通无阻, 车辆匀速前进。同时, 也为市区禁鸣喇叭的规定得以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5) 从交通噪声的预测模式可知, 交通噪声受行车速度的影响很大, 通常情况下, 车速提高1倍时, 交通噪声级约增加9d B。因此, 市内限制行车速度对降噪很有帮助。可在一些主要路段设置雷达测速装置及监控摄录装置, 严格管理, 加大处罚力度, 彻底杜绝营运车辆因抢生意而飙车, 以及其它超速行车等现象。

(3) 对于三明市这样土地面积狭小, 发展空间有限的工业城市,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 降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表明, 城市噪声随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将使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国外曾采用发展卫星城的办法来降低城市噪声, 收到一定效果, 值得我们借鉴。从三明的实际出发, 在所属的几个乡镇中, 陈大镇离市区最近, “福银”高速公路三明段经过该镇, 使其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可考虑将陈大镇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首选, 其次可选择莘口镇。

(4) 加强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 对声级大、扰民严重的歌舞厅、娱乐城、迪吧等实行限期整改, 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则责令关闭停业。对新建的娱乐项目应严格审批, 居民文教区附近以及商住楼内禁止批准, 其余的则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商业经营活动中, 特别是早市、夜市中占道经营任意摆滩现象应严禁。

(5) 利用绿化控制噪声。由于市区人口多, 建筑密度大, 除了种植绿化林带外, 还可大力发展垂直绿化, 种植一些攀缘植物, 如爬山虎、牵牛花、紫藤、地绵、葡萄等。这些植物生长快, 繁殖容易, 抗污染能力较强, 适应城市环境;它们基本上不占地, 适合在房基下、围墙边或凉台等处种植。如果房屋墙壁被攀缘植物覆盖, 那么与砖墙比较其吸声能力增加4~5倍。因而这种形式的绿化对减噪有一定作用, 尤其是对在交通道路两侧的建筑, 高层建筑等。

(6) 对于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 除了规定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把施工作业噪声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改用预拌混凝土, 禁止采用气打桩或人工打桩, 改用静压桩等, 还应对施工作业时间有严格的限制。确需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外 (如夜间) 施工的, 必须提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与受其噪声污染的居民组织和有关单位协商, 达成一致后, 经审核批准, 方可施工。

(7)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摩托车牌照的发放, 应采取适当限制措施, 以缓解市内摩托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耀中.噪声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篇4:初探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居民生活治理;城市交通

目前,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在我国已日益突出,在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汽车人均拥有量逐渐增加使交通噪声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兴起从而建筑噪声也越来越多,治理城市噪声染污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针对交通产生的噪声、工业产生的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方面提出尽可能避免和治疗建议。

1.什么是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化生产中、建筑行业建筑施工中、交通运输业在运输中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干影响我们周围环境的一种环境噪声。声音污染与空气污染等化学污染有着不同本质,简单的来说噪声污染是在一定情况下形成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局部性等特点。

2.环境噪声的来源

对于城市环境噪声来说,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为交通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生活噪声和施工噪声等。

2.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的大小与开车速度有必然关系,随着车速而增加,低频率噪声的增加幅度低高频率噪声。在同样的速度下,变速器处于抵挡的时候,交通噪声就会越大,因为低挡位发动机的转速高噪声大。城市道路车速通常情况下来说不会太快,在同样的条件下,交通拥挤时候变速器处于挡位低,并且间断要加速运动,所以车辆拥挤时比车辆流畅时交通噪声要高一点。

2.2工业噪声来自于生产车间、建筑实施地等场所,他们产生的噪声更高,对车间的工人及周围的人带来较大的影响。

2.3社区生活的噪声。随着经济发展,群众业余活动也丰富起来。我们社区活动逐渐丰富也带来了很多噪声,把原本安静的社区变成了热闹的广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住人群的居住水平。

2.4 施工产生的噪声。对于部分建筑工地因尚未取得有关部门的环保审批的情况下,在不允许开展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浇灌水泥,锻造钻孔、打地基、扬沙及装卸东西或者持有某部分的的审批手续而进行其他部分的施工作业,这些施工所带来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周围人民的生活

3.噪声污染的危害

3.1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3.1.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刺激性污染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危害,能够造成大脑表层的协调失控,条件反射出现不正常情况有的会头晕目眩、心慌意乱、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经常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3.1.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知道噪声可以损害听力,实际上噪声也会对人们的视力有所损害。研究试验表明:当噪声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敏感性度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相对会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人瞳孔会放大,视力变模糊;而噪声达到115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由此可见,在噪声中生活的人们很容易眼睛疲劳、眼睛酸痛痛、眼花等眼损伤现象。同样,噪声还造成色觉、视觉发生异常变化。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色、蓝色、白色三色视野缩小了80%左右。

3.2噪声对动植物产生的影响。噪声也能对植物产生影响,使植物过早枯萎,使动物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强烈噪声能够促使动物死亡。鸟类在受到噪声污染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繁衍后代等。

4防止噪声污染额措施

4.1改善和控制交通噪声

4.1.1城区内的交通主次干线道路应合理,密度应适中。城区路边缘和相邻的建筑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距离,相距越小,噪声污染越大,对人们的伤害也就越大,与此同时禁止重型车、农用车出入市区与车辆喇叭的改良,也可以降低主干线交通噪声5分贝左右。

4.1.2对路边建筑物如居民区加装塑钢中空隔音玻璃或夹层玻璃。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玻璃外面的噪声污染,从而降低了室内的噪音。

4.1.3在公路两边种植花草,树木和植物形成绿化并带有吸收声音隔声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噪声。

4.1.4在普通的沥青公路上或者水泥路上铺建一层空隙率在20%-30%的沥青混和料,可以有效的吸收噪音相比之下,与普通路面相比,这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分贝 。

4.1.5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法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降声方法。声屏障降噪声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声。

4.2加强监察力度。对于防治工业噪声污染我们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在每年的预算资金中应有计划的集中一定的环保资金,再加上企业自筹资金,安排一批工业噪声治理项目并将一些噪声严重扰民的项目纳入噪声限期治理项目。与此同时监理部门实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和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对重点企业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可以使一些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逐不得到改善。

4.3对社会生活噪声的处理。结合“绿色社区”建设,鼓励相关部门和物业管理者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居民装修质量和居民区内跳广场舞等文化娱乐的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生活的噪声污染。加大对噪声扰民的管理,开展居民住宅公用配套设施低频噪声、固体声的管理。对汽车防盗报警器的音量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对居住区内居民室内装修的管理,防止居住区内噪声扰民。

4.4对于施工企业施工噪声的防治。对施工工地噪声进行严格管理。可以用封闭式的空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灌和锻造工作,建筑工地隔声和建筑声屏障等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对于产生的有关隔声降噪有关费用可以纳入工程预算。特别在中考、高考等非常时期,限制或禁止特定区域内的施工行为,把噪声降到最小化。加大规范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和条件,严格的控制夜间施工行为,加强夜间无证施工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分。在确保政府重点工程进度情况下,控制建设区域范围内夜间施工。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减少噪声污染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应大力加大措施采取经济、技术、行政的手段,以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为建设更好的城市生态绿色环境,加快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红红等.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38~40.

[3]魏蔚.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2012,1:43-47

[4]王丽萍,城市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J],2011年05期。

篇5:银川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发布日期】1993-12-17 【生效日期】1994-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银川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1993年9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17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1994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控制和消除噪声对环境的污染,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市区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部队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市区内各单位均不得架设、使用高音喇叭。确属临时需要使用高音喇叭的,须报经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市区禁止使用装有高音喇叭的宣传车。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须报经市公安局批准。

第四条 第四条 一切机动车辆进入市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线路、速度行驶,严禁使用高音、怪音或长鸣喇叭。在设有“禁止鸣号”标志的地段,严禁鸣喇叭。

禁止在居民区试验喇叭,不准用喇叭唤人、叫门。

夜间十时至次日六时在市区行车以灯光信号示意,禁止鸣喇叭。

消声器失效或者无消声器的机动车辆,不准在市区行驶。

机动车辆停止时,必须熄火(严寒季节可以间断发动)。

建筑施工单位的四轮翻斗柴油车,只允许在施工现场使用,禁止在市区街巷行驶。确属临时需要行驶的,须报经市公安局批准。

第五条 第五条 消防车、警备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除执行任务外,禁止使用警报器或警铃。

第六条 第六条 城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把控制交通噪声、净化环境作为对机动车加强人员的教育训练内容之一,审验机动车辆时,同时审验车辆的行车噪声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机动车辆噪声标准,对于超过国家标准的,不予办理合格证。

第七条 第七条 凡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交纳超标准排污费。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用于治理环境噪声污染。

第八条 第八条 禁止各类飞机在城市上空作超低空训练飞行和高度在五千米以下的超音速飞行。

火车进入市区,不准使用汽笛。

第九条 第九条 城市规划部门要合理布局城市各功能区,在居民区、风景区、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及党政机关等区域附近,不得再新建、改建、扩建噪声大和震动大的工厂或车间。

现有排放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工厂、车间,必须限期治理。确因技术条件所限,目前尚不能治理的,可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招集当地居民组织或被影响的单位与发出或产生噪声的单位协商,采取变通措施,维护受害人的权益。

第十条 第十条 大力推广区域供热,不准“见缝插针”式地修建锅炉房,以减少锅炉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所有单位的锅炉房,必须采取消声、减震措施,其噪声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作出评价,并按规定程序报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项目竣工后,其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市环境保护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在市区基建施工中使用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机构、设备,应当在工程开工十五天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登记。凡产生高大声响及强烈震动的作业。如使用打桩机、破碎机、推土机、挖掘机、打夯机、混凝土电动震捣等机械,不准在夜间十时到次日早六时作业。确因工程需要在此段时间内作业的,须提前报经市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在商业活动中,招徕顾客的声响必须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文体场所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者消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歌舞厅、卡拉OK和其它娱乐设备的经营和活动,其音量应当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夜间十一时至次日六时不准进行。

使用家用电器或在室内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影响四邻。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部门和其它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于执行本规定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应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公安、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警告及罚款处理。

一、违反本规定第三条,使用高音喇叭的,处10-100元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一次罚款5元,并在驾驶证上记违章一次,以后再犯的加一至十倍罚款。罚款由驾驶人员个人负担,不准报销。

三、违反本规定第七条,不按规定交纳排污费的,除追交排污费和超标准排污费及滞纳金外,可并处1000-10000元罚款。

四、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每次处200-2000元罚款。

五、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工厂、企事业单位发出的各种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发出限期治理通知,到期未能达到规定标准的,处以200-2000元罚款,以后每日处20-100元罚款,直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为止。

六、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0-20000元罚款。

七、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建筑施工单位未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擅自开工而产生噪声污染的,或不按限定时间施工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200-2000元罚款。

八、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给予批评或警告。对不听劝阻者,每次处50-2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没收音响设备。

九、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拒绝环境保护部门或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300-3000元罚款。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部门对社会生活噪声实施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噪声实施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执行本规定发生的技术性争执,由银川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鉴定,所需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规定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银川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施行,198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银川市噪声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篇6:东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

第一条 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是指以汽油、柴油等为燃料的一切机动车辆。

本规定所称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是指排气管、曲轴箱排放的污染物及油箱、燃油系统燃料蒸发的污染物。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对本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贯彻实施国家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标准和各项技术规范及本规定,负责机动车排气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推广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市交通管理部门对所维修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市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市环境保护部门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使用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的保养和维修,在用机动车的发动机排放装置应当保持正常的技术状态。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路行驶。

第六条 制造、改装、组装机动车及车用发动机的生产者,应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产品质量监督内容,配置必要的排气污染检测设备,产品经排气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厂。

销售机动车及车用发动机的经营者,应将排气污染防治要求列入订货合同,凡排气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得销售。

第七条 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部门对进口机动车及车用发动机排气污染进行检测,凡不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禁止进口。

第八条 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排气污染指标纳入机动车维修质量管理内容。

从事机动车大修、发动机总成维修的经营者,应将排气污染防治纳入机动车维修内容,配置必要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设备。车辆维修后的排气状况必须经过自检合格,方可出厂。

第九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排气污染检测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并会同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及车用发动机产品实行排气污染抽检;会同市交通管理部门对维修的机动车及车用发动机实施排气污染抽检。

市环境保护部门配合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在用机动车实行排气污染路检。具体检测工作,由市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机构负责。

第十条 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单位按规定收取检测工本费。

经检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向车主收取检测工本费;未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不得收取任何检测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交通管理部门提出方案,经市物价部门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排气污染防治纳入机动车新车入户、车辆过户和在用机动车年检内容,将排气污染检测报告作为办理有关手续的必备条件。

第十二条 市环境保护部门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排气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本市在用机动车,应责令使用者30日内维修。期限届满前,使用者应向市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排气污染复检;经复检不合格的,必须安装排气净化装置。

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严重,不能通过维修或安装净化装置消除污染的,市公安交通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运行。

第十三条 生产、销售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应当经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净化效果和产品质量进行测试,符合要求的,方可销售。

第十四条 任何人发现机动车辆在行驶中排放黑烟的,可以向市环境保护部门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投诉。市环境保护部门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在15日内向车辆使用者开出并送达《机动车排气检测通知书》,责令其在30日内到指定的排气检测点进行排气检测。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及发动机产品经抽检排气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由市技术监督部门对生产者、经营者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大修或总成维修出厂后的机动车,经抽检排气污染超标的,由市交通管理部门对维修经营者按超标机动车辆每台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市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具备污染防治能力和不具备必要检测条件的机动车大修或发动机总成维修经营者,应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机动车大修和发动机总成维修经营资格。

第十七条 在道路上行驶的非本市机动车,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路检发现其排气污染物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每次处以20元罚款或单处吊扣驾驶员驾驶证1个月。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生产、销售未经检测的机动车排气净化产品的,由市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逾期不到指定的机动车排气监测点接受排气监测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暂扣其车辆行驶证;对排气监测不合格的,处以20元罚款,并责令其维修或治理;该车辆使用者凭排气监测合格证到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领取其被扣的车辆行驶证。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出具虚假的机动车排气检测合格证明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追究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具体实施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联合发布。

篇7:厦门市防治机动车辆噪声污染规定

【颁布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6.09.24

【实施日期】1996.09.24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城建环保

【文号】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36号

【题注】《厦门市防治机动车辆噪声污染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防治机动车辆噪声污染,改善城市工作、生活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动车辆在厦门岛内禁止鸣喇叭,但消防、工程抢险、救护、警车等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时除外。

第三条 在厦门岛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应保持车辆技术性能良好,部件紧固;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第四条 机动车辆整车噪声不符合《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的,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发放机动车辆行车证。

第五条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环保部门应对在行车辆进行噪声抽检。

第六条 车辆、行人应各行其道,非机动车或行人不得随意占道。禁止行人跨越、钻越交通护栏。

第七条 机动车辆违反本规定在厦门岛内鸣喇叭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以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 机动车辆整车噪声超过《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的,由市环保部门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以2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篇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与防治探讨

1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

社会生活噪声是指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设备、设施产生的噪声[1], 是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声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超过噪声排放标准, 并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叫做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社会生活环境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等都是通过形成令人烦躁的声音来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睡眠, 它危害人体健康;噪声使人听阈偏移、听觉疲劳, 长期下去使人患永久性噪声耳聋;噪声引起紧张反应, 导致心律改变和血压上升, 进而诱发心脏疾病;噪声使人疲劳、失眠、头痛头晕, 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噪声使人激动、烦恼、易怒, 引起心理疾病。

2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管上的难题

2.1 获取准确监测数据的难题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按照GB 22337-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的技术规范进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点应选在距法定边界外1m, 高于地面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而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实际监测中, 受场地及周边环境的限制, 可能无法找到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 从而使监测数据的偏差, 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

2.1.1 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位于交通干线旁边

如果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的场界位于交通干线的一侧, 那么背景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由于车流量的不稳定性, 使得在实际监测中可能会出现测量值低于背景值的情况, 即便是测量值高于背景值也不能确定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1.2 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位于高处

当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处位置较高时, 因为处于高处无障碍物阻隔, 声音传播范围会更广些, 所产生的噪声可能影响到的居民就更多。

2.1.3 低频噪声监测方面的问题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中的低频噪声在传导过程中衰减较慢、传导距离更远些, 使得低频噪声的治理难度更大;因而更容易跟人体固有的频率发生共振, 对人体的伤害更大。目前就城市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来说, 主要针对的是高频噪声和中频噪声, 低频噪声在监测方法、标准和政策约束层面上, 还存在很多盲点需要完善。

2.2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管理上的难题

2.2.1 审批与监管脱节, 执法管理部门不明确

过去开办文化娱乐场所只需通过公安、文化、卫生等3个部门审批, 而管理噪声污染的主体却是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未涉及环境保护部门, 导致审批与监管脱节。环境保护部门没有法律所赋予的取缔权限, 出现问题处理难度大,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2 监测数据与人的主观感觉相矛盾

由于监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 评价标准与实际感觉不相适应等问题的存在, 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比如, 监测结果数据虽未超标, 但受低频噪声的影响, 使人的主观感觉很不舒服。

3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3.1 做好场所规划

结合城市发展趋势进行规划, 可以将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与居住区分开, 单独规划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扰民问题。

3.2 把好审批关,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娱乐业和商业场所的监督管理应该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进行,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对那些在环境保护方面严重违规者, 环保部门可联合政府其他部门一起对其实施“警告、吊销行政许可或依法取缔”等手段,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3 从技术上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

环保部门应要求娱乐和商业场所业主对产生噪声的音响设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 减小噪声污染;并要求业主在娱乐业和商业场所装修时采用“隔声”或“吸声”材料, 阻隔噪声向室外传播。

3.4 提高监测数据的执法可行性, 灵活公正执法

一要考虑噪声监测数据与背景噪声叠加的问题;二要必须考虑低频噪声的因素;三要不以一次监测的数据为准;这样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执法可行性。在执法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灵活且公正的执法。

3.5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以法律和地方法规形式来明文规定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的鉴别手段、主管部门和处罚办法, 便于主管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比如, 以法规的形式禁止在商住楼中设立娱乐场所;严格限定娱乐场所营业时间;禁止在商业活动时使用音响设备招揽顾客;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市区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喇叭;限制居民房屋装修作业时间, 避免噪声扰民。

4 结论

在娱乐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扰民问题越来越成为投诉的热点。娱乐和商业场所在噪声监管上的漏洞和弊端, 使其与广大市民的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因此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 环保、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齐抓共管,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还居民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2008:1-6.[1]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2008:1-6.

篇9: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关键词:结构噪声;噪声污染;环境监测

目前,低频噪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办公大楼里的电梯、中央空调、变压器和水泵等,这些设备都会产生低频噪声,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开展有效的低频噪声环境监测,以此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低频噪声的特性

所谓低频噪声,主要指的是频率不超过500Hz的声音。就目前生活中常见的低频噪声来看,主要源自于变压器、中央空调、水泵以及交通噪声。与高频噪声不同,低频噪声不仅具有声波长、递减速度慢等特点,而且能够轻易穿过障碍物,直入人耳。所以,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也远远超过了高频噪声。

就目前低频噪声的传播方式来看,大致包括三种,即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和驻波。其中,结构传声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中的声源,通过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来实现声音的传播;空气传声则主要是以空气为介质,以纵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噪声;而驻波则主要是噪声在经过多次反射之后形成的一种传播形式,与结构传声和空气传声相比,驻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更大。

二、结构噪声中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的前期准备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由于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对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全面系统。

1、确定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处的噪声功能区类别

就目前噪声功能区的类别来看,按照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可以详细分为5种类别,即0,1,2,3,4。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确保监测工作最后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价,在对噪声功能区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环境噪声等级和倍频带声压级排放限值进行充分考虑。

2、确定影响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噪声源

就目前能够对噪声敏感建筑物产生影响的噪声源来看,往往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多方面的,根据类别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移动噪声源、固定噪声源、稳态噪声源和非稳态噪声源几个方面。因此,在开展低频噪声环境监测的时候,必须对噪声源的类别进行充分明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监测方案,以此来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确定影响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主要噪声源的位置

能够对噪声敏感建筑物产生影响的噪声源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处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内部和处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外部。

三、结构噪声中低频噪声污染的环境监测

1、噪声源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内

目前,对于低频噪声的测量,相关标准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通过结构进行传播的低频噪声的监测,在对监测点位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确保其距离地面和距离外窗分别为1.2m和1m以上。同时,对于房间内的有可能对监测结果噪声影响的声源,例如:电脑、空调、电视、机械钟等,在监测过程中,应该将其关闭。其次,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测点进行科学选取,并在纸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在选取测点时应该充分考虑室内驻波的存在,测点的数量应控制在3个以上。最后就是要整理测量结果,填写测量记录,进行测量结果评价。

2、噪声源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

对于噪声源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的低频噪声测量,相关标准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要求。这种低频噪声往往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因此,对于监测点位的设置应该尽可能设在距离窗外1m,据地面1.2m的位置。如果存在一些因素导致无法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进行测量,则应该对监测点位调整到距离地面1.2m,距离窗户1.5m的距离,以此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应该采用比该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限制低10分贝的值作为评价依据。

3、确定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噪声本底值

本底值监测是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情况下,对于背景噪声的测量,其相关的修正要求为:测量环境不受被测声源影响且其他声环境与测量被测声源时保持一致。同时,要注意监测过程中,气候条件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此外,对于本底值的确定,还要对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此来对噪声的本底值进行进一步明确。

4、非营利性活动社会生活低频噪声的测量

目前,对于娱乐场所中设备所产生出来的低频噪声,相关标准中给予了明确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与控制。但是对于非营利性活动社会生活低频噪声的测量,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如果一定要对此类情况进行监测,那么就只能采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对敏感点的区域环境噪声进行测量,但是,这只是一个环境标准,与噪声的排放标准是两个概念,监测数据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却不可作为执法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低频噪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一个安静、健康的生活环境也成为了人们的追求目标。为了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加强对低频噪声污染的环境监测,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其有效解决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曹家新.結构噪声中低频噪声污染的环境监测[J].四川环境,2014(01).

[2]王毅,徐辉.学习三个新环境噪声标准的体会[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

[3]李军.浅谈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低频噪声监测[J].科技信息,2011(23). /o:p>

监控系统对尾矿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尾矿的实际浓度、流量以及筛选过程中电动机运行中电流的大小等等进行有效的采集,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实际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同时对故障的设备要及时发现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非常好的工作状态,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系统当中的自动化计控系统和通信电话系统等也可以有效的实现变频控制功能。

4、结语

新型尾矿处理系统经过铁矿试验应用,效果显著。投资减少60%,占地面积减少90%。项目中开发了尾矿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故障及时预警,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对振动筛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整机体积减小,运行费用降低;和传统的胶式带过滤机相比,制造成本降低50%;在处理尾矿量相同的情况下,节约电能80%;对浓密机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斜板技术工艺,增加泥浆沉淀面积,减小设备体积1倍多。

参考文献:

[1]赵龙录,杨玉华,贾承恩.铁矿尾矿干法排放工艺及设备[J].金属矿山.2009(12)

[2]刘正西.尾矿干式堆存在磷矿山选矿厂中的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7(09)

篇10:广州市环境噪声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音响。

第三条 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凡有噪声源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达到国家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超过标准的必须治理,并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是对环境噪声实施统一管理的主管机关,负责全市的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规划协调。

公安部门分管陆上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港务监督、航政部门分管水上交通噪声的监督管理;建筑施工主管部门分管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

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协助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本规定,管理好所属单位的环境噪声工作。

上一篇:带学生到企业实习报告下一篇:++培训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