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4-05-02

改良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精选6篇)

篇1:改良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学术资源

改良PBL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李成仁

李红丽

刘运来

秦茂林

姚忠祥

刘建军

肖岚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重庆

400038 [摘要]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新颖医学教育模式,但在我国和我校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中,我们对PBL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改良,让其适合我国国情和学校校情的方式,实践显示改良的PBL教学法锻炼了学生们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们对基础医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PBL,教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对大学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在医学教育中如何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医药卫生人才,是新世纪赋予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医学基础,良好的科学和创新素养,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1]。传统以“教师板书、多媒体、口授,学生耳听、笔记”为特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厚基础、强能力、高品格、善创新”人才的要求,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缺乏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2]。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实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并调整培养目标,借鉴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教学[3]。一.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开始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此法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欧洲都获得较快和较好地发展,2000年后我国许多医学院校也陆续采用[4,5]。我们科室自2005年开始在我校部分临床医学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采用了PBL教学方式,获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其中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能力限制:在进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时,学生以前只学习了细胞生物学和解剖学等少量与医学相关的或医学基础课程,尤其是最近两年来,我们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后面进

学术资源

行,这样一来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就更少了,在教学时很难理解一些临床知识,因此PBL教学的开展十分受限,只能在部分章节内容的教学中进行,例如在结缔组织章节的教学中应用花粉过敏这个常见易懂的疾病来设置问题教学,让学生将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多种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的功能相结合进行讨论,解决问题和总结。

2.应用范围局限: 由于在我校PBL教学尚处于一个初步尝试阶段,采用PBL教学往往局限在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学科领域,这样不利于各个学科的交融,没有真正体现PBL教学的优势,难以系统评价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其远期影响。

3.缺乏统一的PBL教材:PBL教学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不再依赖某本教科书,医学基础学科知识应该整合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知识,而临床学科知识应该整合内科、外科和各个专科的相关知识,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围绕临床问题编制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的结构、功能与发育等问题的综合教材。目前尚缺乏由多学科教师尤其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教师共同编写的与之匹配的统一教材。

4.PBL教学师资短缺:PBL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贯彻教育理念,熟悉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教师,其思维的转变需要教育和时间。由于PBL教学采用小组教学法,对师资的数量要求大大多于传统教学。目前,PBL教学的师资短缺现象非常普遍,明显影响PBL 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和水平提高。

5.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PBL教学理念和形式与传统教学不同,采用传统的、单一的书面测验来评价学生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发展有效可行的学生成绩评价手段和方法, 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系统,也是当前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改良PBL教学法的实践:

针对以上PBL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近二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实施中对PBL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让其适合我国国情和我校校情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学,之后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最后以问

学术资源

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改良P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1.自学准备阶段:在讲授课程之前,通过课前师生见面会给学生提供整个课程授课的计划,让学生知道每次上课的具体内容。在每次上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素材或临床案例,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预习相关知识点,并结合网络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文献,然后让学生进行自学总结,准备讨论提纲。自学既是一种古老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最值得提倡和推行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提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以前我国学生缺乏自学精神和意愿,追根求源还是跟我国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压抑了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结果。

2.讨论阶段:在每次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在小组内结合教师提供的素材或临床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将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相关结构掌握住。讨论也是很早就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早在19 世纪,德国的大学里就开始使用课堂讨论方法,美国哈佛大学也在1904年把课堂讨论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作为一种补充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教师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和总体的知识准备程度和认识状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不足,随时调节教学进程和内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总结阶段:讨论结束后,每组学生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发言,教师在了解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后进行总结。教师在总结时,不必对学生各种各样的观点或见解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只需指出学生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或结构理解错误,然后做进一步引申,并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或换个角色看问题,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接纳的、宽容的、支持性的课堂气氛,引导和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4.探索阶段:在上课的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教师以各种各样的启发方法,如以问题“你对这堂课的内容有什么新发现?”等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不固守书本已有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发言或课后以书面作业的形式

学术资源

上交。“探索”阶段是立足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热情和动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改良PBL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进行了改良PBL教学法的尝试,不但锻炼了学生们阅读、综合归纳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们语言表达、应变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基础医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1.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改良PBL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准备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

2.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PBL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前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再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临床案例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和文献,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特别是在讨论和争论中遇到的问题是事先预想不到的,学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实质,组织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论证,从而得出结论,这种高密度的思维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立性。

3.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供的素材和临床案例一般都有难度,学生必须把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密切结合,才能解决。这样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即时反馈能力和评价能力。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讨论和总结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参考文献

1.陈洁,周增桓,曾志嵘。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3:174-175,284 2.张楠楠,朱昌蕙。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学术资源

2008;35(8):1480-1481 3.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5 4.周激波,桑爱民。浅谈PBL教学法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4):65-66 5.王树树,陈钧,桑爱民。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18-119

Practice of Improved Problems Basic Learning i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Li Chengren,Li Hongli,Liu Yunlai,Qin Maolin,Yao Zhongxiang,Liu Jianjun,Xiao Lan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人体发育与功能组织学》综合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09-2-066);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 李成仁(1970-),男,博士,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电话:023-68752229;Email:lichengren@sohu.com 通讯作者:肖岚,电话:023-68752230

篇2:改良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点繁杂、抽象等特点,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介绍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PBL;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160-02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细胞活动规律,揭示生命本质的科学[1]。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生物学科,分子生物学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难点。与其他生物类课程相比,分子生物学的课程内容繁杂、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记忆,普遍存在“难教”与“难学”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是本门课任课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家Barrow首创并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高等医学教育中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倡导学生通过自学、分组讨论协作解决问题[2]。自PBL教学法提出后,在我国许多高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认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5]。笔者结合近两年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实施对象

实施对象为2014、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秋季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生物学基础课程,对于DNA、RNA、蛋白质等要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要学习的对象并不陌生,但是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新知识的渴求程度也不等。

二、实施过程

1.教学安排。在《分子生物学》48个学时的理论课程中,PBL教学模式占10学时,其中8个学时为学生汇报PPT时间,2个学时为总结讨论时间。考虑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一般把这10个学时分散安排在课程的中、后部,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避免过于集中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2.教学过程实施。PBL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是问题的提出,问题既要兼顾到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而不是以应付差事的心态草草了事。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自问自答”:(1)提出问题:首先由教师划定一定的知识领域范围,由学生自由选题拟题,然后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确定题目,题目既不宜过大过难,以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又不能过于简单,以免削弱学生的积极性。(2)解决问题:题目确定后学生以4―5人自由结合成一个小组,然后通过课堂外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形成一篇小型综述。(3)成果汇报:由每一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为代表以PPT演讲或者poster展示的形式向所有同学进行汇报展示所在小组的成果,组内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别组同学和指导教师可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提问交流。(4)成绩评定:由学生自评(本组成员自我评价,占40%)、学生互评(其他同学评价,占30%)、教师评分(指导教师评价,占30%)三部分构成。指导教师需在课外对学生定期?M行指导督促,参与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而不能一布置完任务就撒手不管了。比如说为学生集中讲解文献检索方法及技巧、外文文献的阅读、学科前沿的追踪等共性问题,每个小组的问题则通过与小组成员进行不定期沟通完成。以2015级学生为例,下表是分子生物学讨论课题中学生选择的部分题目。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经过“头脑风暴”提出来的,其中既有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这样“高大上”的学术前沿问题,也有像“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的经典理论问题,学生们愿意抽出时间花费精力去查阅文献、总结归纳,在完成这项工作的同时不仅掌握了课程要求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也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效果评价

在连续两届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很多同学反映这种教学方式很好,比以前布置作业、抄抄写写应付老师有意义多了。通过本门课程PBL教学模式的锻炼,学生在查阅文献、总结归纳、团结协作等方面能力有不同程度提升,在后续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进行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时不再束手无策,而是得心应手。同时,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和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连续2年本门课程考试无挂科现象,连续2年都有考取国内“211”、“985”等国内知名院校生物类专业硕士的学生,其中2017届毕业生卞显玲同学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张俊同学考取暨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这两位同学均为分子生物学PBL课程小组组长,她们在分子生物学PBL教学过程中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带领各自小组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四、结语

虽然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PBL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传统式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的学时分配问题,任课教师课外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指导学生,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完善等。今后本课程组要多向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例如翻转课堂、双语教学等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合格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3:改良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形态学范畴,学好该门课程,对以后其他医学课程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病理基础以及临床课程的掌握都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06年在形态学实验中心建立了2个Motic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山东易创),与此同时开展了开放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使用,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对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学生对此认识的不足,教学方式的不完善,开放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实验室开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1.1 开放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教室,提供自主学习环境

由于实验课堂时间较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学生下课后无法看到切片,一般在周末面向广大学生开放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教室,并安排专门的老师辅导,使学生有机会及时对本周实验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有老师的辅导和解答,使学生可以将本周实验的难点和疑点向辅导老师提问。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由数码显微镜、图像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语音问答系统构成。数码显微镜与计算机连接,图像系统能够提供高清晰画面,能够将显微镜下的图像显示到计算机显示器上。给学生开放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教室,让他们结合显微镜下的图像,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眼见为实”,实验室开放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物尽其用,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的提高,强化学生学习质量。

1.2 开展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认为,组织学与胚胎学这门课程就是形态学内容,看切片就可以了,相当一部分老师不重视对实验操作技术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在临床实习时,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工作以后不能很好胜任临床工作,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现代化教育要求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此,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了2个便于学生动手的综合性实验:活体精子观察实验和血涂片的制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体精子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对精液的液化,涂片,镜下观察精子的形态、数量、游动情况,使学生对精子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形象直观化,并结合一些不孕不育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增加部分临床知识,扩大学生视野,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在血涂片的制作实验中,学生自己静脉采血,制作血涂片进行Wright染色,并镜下观察,通过对自身血液中血细胞的认识辨别,使学生很容易对血液这部分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因素,血涂片的效果因学生涂片的准确熟练程度及染色的时间把握不同而不同,对学生的意志进行考验,培养学生能面对挑战和考验,使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3 开放学院实验中心,提供科研条件

充分利用学院实验中心的设备和资源,开放实验中心,让部分学生利用假期或者课余时间,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从实验试剂的称量,如电子天平、量筒、吸量管、烧杯等器具的正确使用,到简单实验试剂的配备,如不同浓的酒精、磷酸盐缓冲液、饱和氯化钾、10%甲醛等溶液的配备,学生自己操作。比如教师在做人胎儿生长发育相关因子的研究实验中,让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从胎儿各器官的取材,到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最后切片的HE染色,均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操作,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组织切片的制作有了进一步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学习了胎儿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变化,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真正把组织学的内容与胚胎的发生发育相结合。学院近几年对大学生开展科技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所以,在此同时也为学生实施自己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有利的科研条件,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2 实验室开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意义

2.1 有利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我院2006年提供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以来,我们教研室就开始实行实验室开放。从这几年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成绩均较2006年以前提高了。通过对2005级、2006级、2007级本科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和实验考试成绩分析,2006级、2007级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分别为71.9、72.3,实验平均成绩分别为14.8、15.6,均较2005级理论和实验平均成绩68.4、13.2提高了约3分左右。学生充分利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观察切片,更容易掌握组织学形态结构,同时学习组织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理论的学习更加形象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达到了教学效率的高效化。

2.2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医学生最终要进行临床实践,考虑到高校教学的实际,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导致压缩学时,使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现代组织学研究的主要仪器设备。通过实验室开放,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仪器的使用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比如我们开展的血涂片的制作及染色,组织学切片的制备,胚胎标本的固定等,同时教师尝试以学生自己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授课方式,学生比平时有更多的实践观察机会,使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在观察切片时遇到的有关问题,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尽量缩短从一个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一名合格职业医生的差距,真正把实验室的资源设备优势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素质优势,这是开放实验室要不懈研究探索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1]。

2.3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医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3]。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与探索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训练,部分学生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实验室开放,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从而达到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把实验体系的完善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中去考虑,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4]。

总之,实验室开放对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师资力量的配备等,不断探索与创新,改进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形式,保证通过实验室开放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实验室开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通过开放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室、开放实验中心等形式来进行实验室开放,提高了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教学质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萍,马剑峰,徐红岩等.开放式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2-64.

[2]王莉,郭斌,李青.如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96-398.

[3]鲁选文,姚乐,杨飞.浅谈医学生科技创新[J].医学教育,2009,47(25):115-116.

篇4:改良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PBL 对口单招 组织胚胎学教学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属于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但组织胚胎学概念抽象、内容复杂,学习难度较大。而对口单招的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是组织胚胎学教学一个亟待解決的问题。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从问题着手,要求学生主动去探索他们所要掌握的知识,并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级口腔医学10班、11班共120人,其中口腔医学10班60人为对照班,临床医学11班60人为实验班,两班在入学成绩、年龄结构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班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由同一位教师用同样的教材分别对实验班采用PBL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

1.2.1 实验班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

1.2.1.1 准备阶段 首先在实验班60人中,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10个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设小组长一名,在开始实施PBL教学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PBL的定义、实施过程、课程安排及需注意的事项等,让学生对PBL有比较全面和详尽的了解,使她们在心理上能预先做好准备[2]。

1.2.1.2 问题引入阶段 教师首先对组织胚胎学某些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讲解,并在课程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简短的病历,即提出问题。

1.2.1.3 问题分析、解决阶段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员根据问题自学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包括教材、参考书、互联网等,寻找答案。各小组组内组织讨论,小组成员将各自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修改、补充,学生自己进一步提出问题,再次寻找答案并写出书面分析报告。

1.2.1.4 集中讨论、归纳总结阶段 该阶段分两部分完成,首先进行集中讨论,由各小组长依次汇报各组的问题解答情况和病例分析情况,发现问题时进行全班讨论,各学员自由发言,由教师把握好讨论节奏,启发学生思维。然后由教师归纳、分析各种观点、论据,正确分析病例并回顾相关知识。

1.2.2 对照班的教学实施 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按照教材编写顺序进行讲解,所用课时数与实验班相同。

2.结果

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取统一试卷分别进行考试,并由同一老师进行阅卷。两班成绩见表1:

学期末,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的评价,结果见表2:

3.讨论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施行PBL教学法的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学生们普遍认为PBL教学法具有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的优势,PBL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3.1 PBL教学法的优势

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对知识的需要,而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内部动因。学习兴趣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小组讨论的形式活跃了学习氛围,加强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在讨论归纳阶段,首先由学生讨论再由老师统一讲解的形式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散,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

3.2 PBL教学法在我校面临的问题

少部分学生习惯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不适应PBL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因为医学生课程普遍比较紧张而缺乏足够的自学时间。图书馆的参考资料比较有限而网上资源冗杂,学生无法有效的提取所需资料。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还需不断探索完善。

对口单招的学生基础普遍薄弱,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学生正确定位,制定适宜对口单招学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组织胚胎学的实用性,注重组织胚胎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以实现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良红.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报,2007,9(4):369-371.

篇5: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总论-上皮组织-1„„„„„„„„„„„„„„„„„„„„„„„„„„„2 总论-结缔组织-1„„„„„„„„„„„„„„„„„„„„„„„„„„„3 总论-结缔组织-2„„„„„„„„„„„„„„„„„„„„„„„„„„„4 总论-肌组织-1„„„„„„„„„„„„„„„„„„„„„„„„„„„„5 总论-神经组织-1„„„„„„„„„„„„„„„„„„„„„„„„„„„6 总论-神经组织-2„„„„„„„„„„„„„„„„„„„„„„„„„„„7 各论-神经系统-1„„„„„„„„„„„„„„„„„„„„„„„„„„„8 各论-神经系统-2„„„„„„„„„„„„„„„„„„„„„„„„„„„9 各论-循环系统-1„„„„„„„„„„„„„„„„„„„„„„„„„„„10 各论-免疫系统-1„„„„„„„„„„„„„„„„„„„„„„„„„„„11 各论-内分泌系统-1„„„„„„„„„„„„„„„„„„„„„„„„„„12 各论-消化系统-1„„„„„„„„„„„„„„„„„„„„„„„„„„„13 各论-消化系统-2„„„„„„„„„„„„„„„„„„„„„„„„„„„14 各论-呼吸系统-1„„„„„„„„„„„„„„„„„„„„„„„„„„„15 各论-泌尿系统-1„„„„„„„„„„„„„„„„„„„„„„„„„„„16 各论-男女生殖系统-1„„„„„„„„„„„„„„„„„„„„„„„„„17 各论-男女生殖系统-2„„„„„„„„„„„„„„„„„„„„„„„„„18 各论-血液系统-1„„„„„„„„„„„„„„„„„„„„„„„„„„„19 胚胎学„„„„„„„„„„„„„„„„„„„„„„„„„„„„„„„„.20

我们组织胚胎学教研室PBL课题组,按照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编写了这本病例集。全书共收集19个病例,涉及的内容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章节。病例均为临床采集的真实病例,所有客观检查及诊断数据均为临床实际检查结果。这可以使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又可从发病机理联系组织胚胎学的理论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为临床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该书内病例附有多媒体课件,包括教师编写的课件和学生编写的课件)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天疱疮 》

1.病例编号:总论-上皮组织-1 2.采编作者:任大勇 3.名称:天疱疮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上皮细胞侧面的桥粒。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掌握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的组成及功能(2)了解桥粒是细胞间连接的重要结构。6.关键词:

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细胞间连接、桥粒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上皮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B:实验课:上皮组织电镜照片 8.讨论问题:

病例:

患者李某,女,24岁,因口腔溃疡2个月,全身起水疱10天于1997年4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舌及唇粘膜出现小的浅溃疡,曾在当地医院拟口疮行对症治疗(药名不详),但溃疡难以愈合。入院前10天于躯干、四肢正常皮肤上陆续出现米粒至绿豆大的小水疱,散在分布,疱壁紧张,不易破溃,伴瘙痒,抓破后形成较水疱稍大的糜烂面,不易愈合。发病前无服药史及外伤史,既往无血液病等系统疾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颈、胸背部及四肢可见散在米粒及绿豆大的小水疱及片状糜烂面,以前臂屈侧为多。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但紧张,尼氏征阳性,疱内容澄清。部分糜烂面有湿性浅黄色结痂,头面部、腋窝及腹股沟未见皮疹。舌及颊、唇粘膜可见小片状糜烂面。束臂试验阴性。

实验室检查: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沉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皮肤组织病理:右前臂新发水疱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基底层上方水疱、棘层松解,疱内可见浆液及少量棘层松解细胞,表皮未见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表皮细胞间IgG和C3呈网状沉积,基底膜带未见IgG及C3沉积;天疱疮抗体滴度1∶80(+);病理诊断:寻常型天疱疮。

问题:

(1)该患者的上皮组织中的哪种结构遭到破坏?这种结构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该患者皮肤出现水疱的原因是什么? 9.参考资料:皮肤性病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荨麻疹 》

1.2.3.4.病例编号:总论-结缔组织-1 采编作者:任大勇 名称:荨麻疹

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肥大细胞。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功能。(2)了解肥大细胞间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6.关键词:

疏松结缔组织、肥大细胞、组胺、白三烯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疏松结缔组织 B:实验课:结缔组织 8.讨论问题:

病例:

患者赵某,女,20岁,全身起红斑一天来诊。患者一天前起床后,把关了一晚上的窗户打开,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刚开窗,一阵凉风就迎面而来,打了个冷战。不久,洗漱时发现手臂上长了一块红色小疙瘩,有点痒,开始还以为被蚊子叮的,开始还只有手臂上有,但不一会,头上、身上、大腿上都出现这样的红色小块,全身就像鸡皮疙瘩一样,越长越多,而且刺痒无比。发病前无服药史及外伤史,既往无系统疾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颈、躯干部及四肢可见散发性大片红色疹块,高出皮肤,瘙痒。皮肤划痕症(搔刮或用力划皮肤后会出现一种风团和红晕反应)疹块消退后不留痕迹。

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诊断:寒冷性荨麻疹

问题:

(1)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哪几种成分?每种成分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该患者皮肤出现红色疹块的原因是什么?(3)导致以上疾病的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9.参考资料:皮肤性病学、诊断学 11.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蜂窝织炎 》

1.病例编号:总论-结缔组织-2 2.采编作者:任大勇 3.名称:蜂窝织炎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血液血细胞。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功能。(2)掌握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6.关键词:

疏松结缔组织、中性粒细胞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疏松结缔组织,血液 B:实验课:已完成结缔组织、血液实习8.讨论问题:

病例:

患者王某,男,34岁,上唇红肿伴剧痛2天。3天前患者上唇部不慎被笔尖划伤,2天前晨起时发现上唇部红肿伴剧痛,压痛,表面出现了几个小白点。局部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体温39℃。自服抗菌素未见好转,遂来诊。既往体健,无系统疾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体检:一般状态好,体温39℃,上唇隆起呈紫红色,红肿弥散,界限不清,有多个脓栓,中央破溃坏死。其他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9实验室检查:化验WBC:26×10/L,中性粒细胞0.90(90%)诊断:蜂窝织炎

问题:

(1)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哪几种成分?每种成分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该患者皮肤红肿弥散不局限的原因是什么?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机体感染时血液成份的变化?(4)机体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 9.参考资料:外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1.病例编号:总论-肌组织-1 2.采编作者:李花

3.题目名称: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4.所需章节专业内容:

(1)掌握骨骼肌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质网,三联体(2)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骨骼肌纤维的分型。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为例,深刻理解骨骼肌的结构,类型与功能。

6.关键词:骨骼肌,肌原纤维。7.相关内容与教学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骨骼肌纤维的结构与功能。B;实习课:骨骼肌纤维的光镜与电镜图片 8: 讨论问题: 病例: 患者权某,男性,13岁。8岁开始出现走路不稳,易摔跤,上楼困难等一系列肌肉无力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发展至行走困难,于2年前始已无力行走,只能卧床。查体:四肢肌肉萎缩,尤其是肢带肌萎缩明显,呈翼状肩,鸭形步态。自仰卧位爬起至直立位时,需先转为侧身,俯卧位,下肢撑起,两手往后腿,并逐步撑住胫骨,膝盖,大腿,然后逐步挺起身子起立。

化验:肌酸激酶624U/L(正常15~13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857 U/L(正常0~15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774U/L(正常60~14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304 U/L(正常8~40 U/L),α-羟丁酸脱氢酶89 U/L(正常65~165 U/L)。肌红蛋白阳性。诊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问题:

(1)该患者进行性四肢肌肉萎缩伴无力是哪种结构被破坏所产生的?这种结构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类型与功能? 9.参考资料:遗传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重症肌无力 》

1.病例编号:总论-神经组织-1 2.采编作者:李花

3.题目名称:重症肌无力 4.所需章节专业内容:

(1)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功能。(2)了解突触小泡内所含神经递质的分类。

(3)了解以乙酰胆硷为递质的突触小泡所在的部位。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以“重症肌无力”为例,深刻理解化学性突触结构与功能。6.关键词:化学性突触,乙酰胆硷受体。7.相关内容与教学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神经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B;实习课:化学性突触特别是运动终板的光镜与电镜图片 8: 讨论问题: 病例:

患者黄某,28岁,以周身软弱无力,吞咽不畅、呼吸困难于2004年6月25日入院。1995年曾患类风湿关节炎,之后出现四肢疲劳无力,下蹲站起困难,梳头穿衣费力,并伴有上眼睑下垂,1996年被诊断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近几年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复视16个月,于2月前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及轻微呼吸困难到我院就诊。

实验室检查:(1)血清中抗AchRab蛋白阳性(2)肌电图检查:动作电位明显减少,波幅降低。单纤维肌电图出现颤抖(Jitter)现象延长,延长超过50微秒。(3)胸部X线摄片和胸腺CT检查,示有胸腺肿瘤。(4)新斯的明试验示阳性。病理检查:骨骼肌的肌纤维间小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肌纤维有散在灶性坏死,并有多形核和巨噬细胞渗出与浸润。部分肌纤维萎缩、肌核密集,呈失神经支配性改变。诊断:重症肌无力危象

病理原因: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硷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电镜检查见终板的突触前神经末梢中的囊泡数目和直径均无改变,但突触间隙变宽,突触后膜的皱褶变浅变少,所以突触后膜的面积和乙酰胆硷受体数量减少。问题:(1)该患者的神经-肌联系的那种结构被破坏,这种结构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新斯的明能缓解症状的机理是什么? 9.参考资料:神经病学。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

1.病例编号:总论-神经组织-2 2.采编作者:李花

3.题目名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4.所需章节专业内容:

(1)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2)了解神经膜和髓鞘的形成

(3)了解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及周围神经的结构。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以“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为例,深刻理解神经纤维的结构,类型与功能。

6.关键词:有髓神经纤维,髓鞘,郎飞结。7.相关内容与教学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功能。B;实习课: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与电镜图片 8: 讨论问题: 病例: 患者张某,男性,33岁。因感冒后四肢麻木无力伴胸闷气促6天于1998年12月21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差。体温正常,血压120/75mmHg。呼吸浅快,40/min,口唇轻度紫绀声音细弱,咽反射消失。心率90/min,律齐,双肺少许细湿啰音。四肢肌张力低,双上肢肌力2级,双下肢0级。轻度肌肉压痛。双踝以下痛觉、触觉减退,因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

9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潘氏试验(+),白细胞 0.01×10/L,蛋白定量 0.70g/L。诊断: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病理原因:主要病变为神经根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脱髓鞘,有时也累及脊膜、脊髓及脑部。问题:(1)该患者的有髓神经纤维的那种结构被破坏,这种结构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治愈的时候这种结构是怎么修复的? 9.参考资料:神经病学。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癫痫 》

1.病例编号:各论-神经系统-1 2.采编作者:郑玮 3.名称:癫痫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传导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大脑的结构

(2)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6.关键词:

神经系统、灰质、神经元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神经系统 B:实验课:神经系统 8.讨论问题:

病例:王某某,女性,58岁

主诉:反复抽搐,昏迷2天。

现病史:近1年无明显诱因反复抽搐,抽时神志不清,双眼球向右侧凝视,头及颈向右侧转动。每次抽3-5分钟,抽后不明白约30分钟,有时伴舌咬伤及尿失禁。每月发作1-2次,有时2-3天发作一次,发作前无明显诱因与先兆。白天和睡眠中均有抽搐发作,昨天开始发作频繁,共抽10余次,一直不明白。今天开始发热,提温39.2℃。由120急救车送到我医院急诊科。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2年前患脑血栓,右侧肢体瘫痪,现已能行走。

体格检查: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痰多,口唇及面部轻度发绀,体温38.9℃,呼吸28次/分,脉搏120次/分,血压17.3/10.7kPa(130/80mmHg),双肺痰鸣音及细小水泡音。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查体过程中仍有抽搐发作。

神经系统检查:抽搐为发作时查,神志不清,压眶时可见痛苦表情及肢体运动。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压眶时双侧面部肌肉均收缩,未见口角偏斜。痛刺激后双侧肢体均有躲避运动。双上肢坠落试验检查,可见右侧上肢下落较左侧快,右足尖轻度外旋位。双侧二、三头肌反射及膝反射活跃,双侧Hoffmann征及Babinski征均阳性。颈强直银杏,克氏征双侧阴性。眼底未见视盘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及胸片未见异常,头颅CT见陈旧性梗死灶,脑电图见癫痫大发作改变。

诊断:脑梗死后癫痫发作。

9.问题:

1、癫痫的发作可能与神经元的什么功能相关?

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3、与神经元兴奋产生及传递有关的结构是什么?

4、兴奋在细胞之间传递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10.参考资料:神经病学、诊断学 11.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运动神经元疾病 》

1.病例编号:各论-神经系统-2 2.采编作者:郑玮

3.名称:运动神经元疾病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传导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1)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6.关键词:

神经系统、灰质、神经元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神经系统 B:实验课:神经系统 8.讨论问题: 病例:

 李某某,男性,56岁

 主诉:左侧肢体瘫痪半天。

 现病史 :晨起时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及麻木、头痛,无恶心、呕吐,能独立行走。但肢体无力逐渐加重,中午时左侧肢体完全不能动,头痛明显,轻度恶心但无呕吐而就诊。发病以来神志清楚,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无糖尿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7/13.1kPa(140/98mmHg)。五官无异常,心律齐,心率7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

 神经系统检查:言语、情绪及智能均无异常。视力、视野无异常,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2.5mm,光反应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较右侧浅,左侧口角下垂,示齿口角右牵。双侧听力无异常,发音无异常,伸舌居中。左侧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左侧偏身痛觉减退,深感觉无异常。左侧肢体腱反射均减弱,左侧腹壁反射消失,左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各反射均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异常。

诊断:脑血栓形成。

问题:

1、大脑皮质的分层

2、出现肢体瘫痪应为那一种神经元受损伤?

3、运动神经元多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哪些部位?

4、神经元的结构特征包括哪些?

9.参考资料:神经病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动脉粥样硬化症 》

1.病例编号:各论-循环系统-1 2.采编作者:郑玮

3.名称:动脉粥样硬化症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循环系统—血管壁的结构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血管壁的结构 6.关键词:

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循环系统 B:实验课:循环系统 8.讨论问题: 病例:

 汪某某,女性,60岁

 主诉:突然头痛、神志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

 现病史:1小时前,患者于会议发言中,突然头痛,神志不清,跌倒在地,送医院途中出现尿便失禁,呕吐1次,无抽搐发作,左侧肢体不动。 既往史:高血压病3年。

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0次/分,血压26.7/14.7kPa(200/110mmHg),呼吸16次/分,浅昏迷。面红赤,周身皮肤无出血点、瘀斑及血肿。两眼向右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颈有抵抗。心律齐,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双肺呼吸音清。左侧上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力0级,Babinski征左侧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 辅助检查:头颅CT见右侧壳核部位有4cm×5cm的、类圆形的、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

诊断:急性脑血管病,壳核出血。

问题:

1、中动脉的管壁结构具有哪些特征。

2、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包括血管的病变,常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查阅相关书籍,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时是动脉壁的那一层结构出现病变。

3、除了会造成脑血管疾病外,动脉粥样硬化还与哪些疾病的发生相关。

9.参考资料:内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艾滋病 》

1.病例编号:各论-免疫系统-1 2.采编作者:郑玮 3.名称:艾滋病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淋巴组织的结构及功能(3)掌握淋巴结、脾的结构及功能 6.关键词:

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免疫监视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免疫组织 B:实验课:免疫组织 8.讨论问题:

病例:

张献芝:女、39岁,农民,家住河南省上蔡县王楼村。

1995年前后由于生活窘迫,在血贩子处先后卖过3次血。1998年6月出现发热、乏力、肌肉痛、关节痛、咽痛、腹泻、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未予任何治疗。3周后,上述症状无改善,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流感,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2000年10月,又出现发热、乏力、周身肌肉、关节疼痛、伴严重腹泻。同时在颈部、腋下、枕部以及腹股沟出现肿大的淋巴结。1月后,症状加重,皮肤表面出现大面积皮疹,搔痒重,腋下和腹股沟出现脓疱疮,口腔粘膜溃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偶尔咳血。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减轻。家属反映患者经常头痛,近1年来变得寡言少语。

查体:一般检查:精神萎靡,表情呆板。体温38.6℃,心率90次/min。

体格检查:皮肤表面有紫红色丘疹;腋下和腹股沟区皮肤破溃;右足有足癣,趾甲全部脱落,足背可见多发性紫黑色隆起;颈部、腋下、枕部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无压痛;心律齐,左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水泡音,右肺呼吸音减低;肝肋下3cm,脾肋下5cm;移动浊音阴性。

实验室检查:1.抗HIV抗体阳性,并经确诊试验证实;2.CD4T淋巴细胞总数小于3503912个/mm ;3.CD4/CD8小于1;4.血常规:WBC2.5×10/L,RBC3.0×10/L,Hb7.0g/dL;5.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6.淋巴结组织活检发现淋巴结萎缩变小,淋巴细胞几乎完全消失;肺组织、足背皮肤组织病理回报为卡波济(kaposi)肉瘤改变。辅助检查:胸片显示右肺多发的结节状、边界不规则的病灶,纵膈增宽,可见胸腔积液;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内病损。

诊断:艾滋病 艾滋病前期

问题:(1)艾滋病最可能侵犯淋巴结和脾脏的哪一个部位?

(2)结合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试叙述HIV病毒是如何破坏这两个脏器,以及产生的后果。

9.参考资料:传染病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甲状腺机能亢进征 》

1.病例编号:各论-内分泌系统-1 2.采编作者:郑玮

3.名称:甲状腺机能亢进征(简称甲亢)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滤泡,甲状腺素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甲状腺的结构及功能。

(3)掌握垂体的结构,了解其下丘脑与垂体及甲状腺、肾上腺的关系。6.关键词: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素、甲亢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内分泌系统 B:实验课:内分泌系统 8.讨论问题:

病例:

贺某,女,48岁,1988年4月20日初诊。患者半年多来常感觉怕热、多汗、容易激动、烦躁易怒,进食增多,但体重明显下降,安静时也会出现心率过速。同时颈前喉结两旁有结块,微肿大。来诊时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精神状态佳,形体消瘦,呼吸急促,双目有轻微突出,目光矍铄。心率100次/min,未闻及杂音,心前区未触及震颤。甲状腺有轻微肿大,能触及震颤,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T3:180毫微克%,T4:20毫微克%,I131:24小时60%。

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征(简称甲亢)问题:

(1)甲状腺的结构及甲状腺素产生的过程。(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9.参考资料:内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肝硬化 》

1.病例编号:各论-消化系统-1 2.采编作者:杨蓓 3.名称:肝硬化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消化系统、消化腺、肝小叶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肝的结构及功能 6.关键词: 肝细胞、肝小叶、肝的再生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消化组织 B:实验课:消化组织

8.讨论问题:病例:患者梁某某、男、19岁,辽宁省本溪市人,某大学学生。

2002年11月13日以“间断性乏力、齿龈出血3年,加重1个月”为主诉来京咨询。该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19年,系垂直传播感染引起。3年前自觉无明确诱因出现全身无力,运动时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伴有齿龈出血。当时因为没有注意而未给予治疗。6个月前全身无力症状加重并出现恶心、但无呕吐,食欲减退。2月前因感冒发烧,食欲减退症状更加明显,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少了10公斤。1个月前,因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腹水而被迫辍学。曾先后在北京地坛医院、沈阳市传染病医院和本溪市传染病医院经检查诊断为:

1、慢性肝炎、乙型、活动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先后开始接受住院治疗,但效果不满意,几家医院的医生告诉患者家属:这种病无法治愈,经过治疗后能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京。查:T 36.8 P 88/min R 18/min Bp 120/80mmHg。神清、形体消瘦、慢病容,颜面发黄,未见肝掌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舌质暗红、舌苔白、略腻。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坦,肝大右肋下约1.0cm、边缘钝、无触痛,脾大肋下约4.0cm、质中等、无触痛。未见腹壁静脉怒张及反流。双下肢无浮肿。2002年10月28日北京地坛医院肝功能:ALT 52u/L AST 30u/L TBIL 31.7umol/L DBIL 10.6umol/L。2002年11月1日本溪市传染病医院超声诊断报告:肝表面不平、肝实质回声普遍粗糙、增强,条索状回声较密集,呈网格状,肝静脉欠清晰,彩色血流充盈欠佳。门静脉主干内径14mm,脾厚

49mm、肋间长146mm,脾门静脉主干9mm,盆腔腹水深度10mm。提示

1、肝硬化;

2、脾大;

3、少量腹水。2002年11月11日,本溪市传染病医院超声诊断报告:肝表面不光滑、呈锯齿状,肝缘钝,肝实质回声普遍粗糙,条索状回声较密集,呈网格状,肝静脉显示欠清,门静脉主干内径14mm,脾厚50mm、肋间长146mm,脾静脉主干8mm。

问题:(1)典型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如何?

(2)结合正常肝的结构和功能谈谈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的原因?

9.参考资料:内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慢性胃炎 》

1.病例编号:各论-消化系统-2 2.采编作者:郑玮 3.名称:慢性胃炎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消化系统—胃壁的结构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1)胃壁的结构

(2)胃底腺的组成及细胞的功能 6.关键词: 胃底腺,壁细胞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消化系统 B:实验课:消化系统 8.讨论问题: 病例:

 汪某某,男性,62岁。

 主诉:乏力、头晕、眼花4个月,厌食、消瘦1个月

 现病史:4个月来无任何诱因自觉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尤以蹲位站起时加重,活动后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近1个月厌食,消瘦明显,体重下降10kg。经常失眠及手、足麻木。发病以来无发热,无恶心、呕吐,也无鼻、齿龈及皮肤出血,大小便正常,未明确诊断而入院。

 既往史:健康,否认肝炎、结核史,无偏食史。

 体格检查:体温36.0℃,脉搏96次/分,血压16.0/10kPa(120/75mm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消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口角溃疡,质红,舌乳头消失。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无肝掌及蜘蛛痣。左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阴性。

 辅助检查:粪常规及隐血:结果无异常。肿瘤系列显示为阴性。X线及钡餐检查及钡灌肠:胃肠道未见异常。腹部超生:肝、胆、脾、胰、肾无异常。胃镜检查,同时检查幽门螺杆菌结果为阳性。胃酸分泌量低于正常值。血常规:白细胞4.8×109/L,红细胞2.1×1012/L,Hb56g/L,PLT86×109/L,网织红细胞0.004。血生化:血清铁25umol/L,血清叶酸22ng/ml,维生素B1284pg/ml。骨髓穿刺: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筛查结果除外恶性肿瘤,初步诊断为恶性贫血。

诊断: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恶性贫血

问题:

1、胃壁的分层。胃粘膜的微细结构。

2、患者胃酸分泌减少的组织学基础是什么?该细胞的微细结构?

3、你能解释患者出现恶性贫血的原因吗?

9.参考资料:内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哮喘 》

1.病例编号:各论-呼吸系统-1 2.采编作者:李花 3.名称:哮喘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呼吸系统 – 气管壁的结构及组成。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掌握气管壁的管壁结构。

了解各级气管壁的管壁结构特点及变化规律。6.关键词:

呼吸系统、气管壁肌层、组胺、白三烯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呼吸系统 B:实验课:呼吸系统 8.讨论问题: 病例:

王XX,女性,22岁

主诉

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2年

现病史 患者于两年前夏季某一天无诱因出现打喷嚏、流眼泪,随之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大汗,自觉有“呼气不尽”的感觉,自己能听到喉部“咝咝声”。急到当地医院就诊,经静脉注射氨茶碱后很快缓解。缓解后有轻咳,咳出少许白色稀薄痰液。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经常在春夏之交时节出现上述类似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体格检查

一般状态可,体温、血压、脉搏均正常。肺部听诊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中等量双期哮鸣音,但以呼气相明显,并伴呼气相延长。心脏检查无异常所见。辅助检查 胸部X片检查示双肺纹理增强,未见明显的占位性病变。

诊断:外源性支气管哮喘

9.问题:考虑为何病?

病变部位在肺脏的何部位?结构如何?

10.参考资料:内科学、诊断学 11.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肾小球肾炎 》

1.病例编号:各论-泌尿系统-1 2.采编作者:任大勇 3.名称:肾小球肾炎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泌尿系统,肾单位。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功能。

(2)了解肾单位、肾小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6.关键词:

泌尿系统、肾单位、肾小球、血管球、血管系膜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泌尿系统 B:实验课:泌尿系统 8.讨论问题:

病例:李某,女性,31岁。主诉: 周身浮肿2周。

现病史近两周无诱因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每日700ml左右,伴乏力,食欲下降。于当地医院化验尿蛋白(++),隐血试验阳性,给青霉素治疗无效来诊。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正常。

既往史、家族史 无特殊

体格检查 体温36.2℃,脉搏7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20/13.3kPa(150/100mmHg)。皮肤无皮疹、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颜面浮肿,无明显贫血貌,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痛,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8个/HP,畸形红细胞占80%以上。尿蛋白定量2.3g/24h。

9血常规:Hb 120g/L,PLT 168X10/L。血IgA 1.06g/L,IgM0.97g/L,补体 C3 0.46g/L,BUN 9.1mmol/L,Cr 197µmol/L。B超: 左肾10.6cmX5.6cmX3.1cm,双肾弥漫性损害。

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问题:

(1)泌尿系统的组成?各自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2)该患者皮肤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3)导致以上疾病的泌尿系统结构的形态特点及功能? 9.参考资料:内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不孕症&避孕 》

1.病例编号:各论-男女生殖系统-1 2.采编作者:任大勇 3.题目名称:不孕症&避孕 4.所需章节专业内容:

(1)掌握男女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

(2)从生殖细胞的产生到相遇直至发育成胎儿的全过程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以“不孕症&避孕”为例,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6.关键词: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7.相关内容与教学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男女生殖系统。B;实习课:男女生殖系统的光镜图片 8: 讨论问题: 病例:

赵某与孙某于2000年结婚,婚后夫妻生活正常,两人都很想要一个孩子,未使用任何避孕措施,但两年来一直未受孕,于2002年10月来院就诊。

既往史:赵某与孙某平素健康,无相关疾病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孙某从未受孕。

检查:对赵某与孙某的生殖进行系统检查。问题:

(1)对以上病例进行诊断。

(2)导致上述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4)从生殖细胞的产生到相遇直至发育成胎儿的全过程是什么?(5)避孕的方法及其原理? 9.参考资料:妇产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1.病例编号:各论-男女生殖系统-2 2.采编作者:任大勇

3.题目名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4.所需章节专业内容:

(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

(2)子宫粘膜层的组成、功能特点及周期性变化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例,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6.关键词:女性生殖系统、子宫粘膜。7.相关内容与教学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女性生殖系统。B;实习课:女性生殖系统的光镜图片 8: 讨论问题: 病例:

病例一,王女士,大便带血半年,按痔疮治疗很长时间不见好转,有时不吃药反而会自动消失;病例二,吴女士,鼻粘膜反复出血3月余,有时连着好几天每天都有鼻衄,出血量也不多,有时候可以十余天不出血,吴女士老担心自己患了血液病;病例三,刘女士,经常性下腔痛半年余,开始以为是受凉,也没在意,而且痛几天也就不痛了,可令人奇怪的是每个月都要痛上那么几天,对此,刘女士烦恼不已。这3位病人的症状均在月经期加重,这是她们的共同点。问题:

(1)上述病例的诊断是什么?

(2)导致上述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4)子宫粘膜层的组成、功能特点及周期性变化。9参考资料:妇产科学、诊断学 10.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白血病 》

1.病例编号:各论-血液系统-1 2.采编作者:李花 3.名称:白血病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血液– 血液细胞成分的功能及正常值。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掌握血液细胞成分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功能,正常值。6.关键词:

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血液 B:实验课:血液 8.讨论问题: 病例:

陈 X,男性,28岁

主诉

舌血疱2天,切开后出血不止1天

现病史 患者两天前无明显诱因舌面上出现血疱,逐渐长大,次日在口腔医院行切开术,术后出血不止,来诊。无头晕、乏力,无活动后心悸、气短,无发热,无皮肤瘀点、瘀斑,无骨关节痛,无咯血、黑粪,无尿色加深。食欲良好,体重无变化。

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0/10.7kpa(120/80mmHg)。无贫血貌,皮肤无瘀点、瘀斑,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结膜无出血,巩膜无黄染,胸骨有轻度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关节活动自如,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9×109/L,N 0.20,L 0.80,RBC 2.80×1012/L,Hb 83g/L,PLT 18×109/L。网织红细胞 0.01。NAP积分为0分。

骨髓穿刺和活检结果: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无核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1:1,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0.884),胞体大,胞核不规则,胞质有伪足,部分细胞浆内可见粗大颗粒,部分细胞浆内可见细颗粒,易见紫束样Auer小体。过氧化物酶染色(POX)阳性,NAP积分为0分(对照90分)。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红细胞形态未见异常,血小板不易见到。

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3型)

9.问题:考虑为何病?

全血细胞减少的时候还可有何症状?

10.参考资料:内科学、诊断学 11.小结

组织胚胎学PBL病例

《 先天性畸形 》

1.问题编号:胚胎学-1 2.采编作者:李花 3.名称:先天性畸形 4.所属章节专业内容:

胚胎学总论,畸形,致畸因素 5.学习目的与达到目标:

(1)了解先天性畸形的种类和畸形原因(2)了解致畸敏感期

(3)掌握从受精到形成各系统原基的胚体生长过程。6.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致畸因素 7.相关内容与学习进度

A:理论课:已完成人体胚胎学整个内容 B:实验课:胚胎学 8.讨论问题:

病例:

孕妇-王某,女,28岁,2004年5月14日因开始有节律性的腹痛而入院。于5月15日经剖腹手术产一足月男婴。婴儿面部发育不健全,同时伴有脑部缺损,有部分大脑膨出体外,产后不久即死亡。产妇及配偶家族均无家族性遗传病史。产妇于受孕40天左右时,全身曾起过白色的团块状斑疹,同时伴有发热,因几天后好转,未曾给予重视。余无其他特殊情况。

诊断:胎儿畸形-前神经孔未闭 问题:

篇6:改良PBL 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

1 PBL教学模式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问题式学习) , 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80年代PBL模式在北美获得了快速发展, 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 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也开始试行, 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PBL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当一个人“有学习的需要”并且有机会亲自获得信息时, 他就能取得最好成绩[1]。它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依靠单一知识完成, 需要跨学科的学习, 把知识贯通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 并让学生成为该情景的主人, 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 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老师把相关临床病例作为教学材料, 以问题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者, 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一建立假设一收集资料一论证假设一小组总结”等教学的全过程[2], 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 最终解决问题。在国内外教育界, PBL教学模式在一些试验中已经被证明它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中填鸭、灌输等方式的弊端,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从而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 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引入PBL教学的必要性

2.1 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注重培养实践性和应用能力的要求

21世纪, 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 把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教学模式, 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生大一要学习的基础医学必修课, 其担负着从大体到微观, 从形态到功能, 从正常结构到疾病的桥梁作用, 本门课教学效果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后面多门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 对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医学人才起着奠基石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讲授知识为主要方法, 单一、机械的实验课, 基础与临床之间脱节, 死记硬背,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 对培养素质教育人才存在一定的距离。PBL教学模式, 则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 后内容”。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中心, 最终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现代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新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PBL教学法正是符合了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

2.2 知识日新月异, 符合学科本身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 学科界限过于分明, 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 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 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然而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迅速, 使各学科间的内容相互印证和渗透, 联系日益紧密。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中, 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基础理论的验证, 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和联系到其他学科的新成果, 尤其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例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起源、分化及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抗体及受体的关系等。因而,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PBL教学法, 打破学科界限, 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 只做引导。培养学生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 去理解并获取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此来探究问题背后隐含的相关理论和原理,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主旨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的优势

PBL教学法, 从时间和空间上, 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延展性, 它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 使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时间、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学生在获得新经验扩充原有的认知机构的过程中, 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直接与间接经验有机的联系起来, 具有兼容并包、各抒己见、学术自由的特点。它不仅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而且还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满足医学新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 又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

3.1 PBL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中的优势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基础形态学, 由于它研究内容是微观下的形态结构, 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 知识多且结构复杂, 传统的理论课的授课中学生很难形成立体的概念, 学习兴趣不高, 主动性差, 要记的内容多, 压力大, 知识容易遗忘。医学新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学习难度大, 产生畏难心理,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在结束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认为组胚课基本无兴趣和无兴趣的人数占48.7%。认为难学的学生人数高达66.5%, 历年来被学生认为是最难学的基础课程之一[3]。在理论学习中引入PBL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模式, 是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教师自我思维转向学生群体思维;从追求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从教师的“一言堂”转向学生的“群论台”。围绕“病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和修正假设、归纳总结”这一系列的过程, 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 每个成员受共同目标的指引, 相互取长补短, 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 理解记忆和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石玉秀[4]等自2004年起至2009年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连续四年实施了PBL教学模式, 以12项相关指标评价了PBL教学的效果, 结果证实PBL教学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李成仁[5]等通过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进行了改良PBL教学法的尝试, 不但锻炼了学生们阅读、综合归纳的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们语言表达、应变能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基础医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并且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2 PBL教学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中的优势

组织学与胚胎学历来注重实验教学环节, 但传统的实验课程单一、重复, 主要以学生观察切片为主, 属于纯验证性实验。待老师讲解后, 学生常常只是埋头看切片, 一头雾水, 教学互动性不强。而PBL是开放性的教学, 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 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李艳丽[6]以PBL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教学中, 以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 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能力, 主动学习、自主设计、选题, 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寓教学于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之中。

4 小结

综上所述, PBL之所以受到医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其原因在于它注重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 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和评价问题的能力[7], 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目前, 对于PBL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还刚刚起步, 对于刚接触医学的新生们而言, 其临床知识匮乏, 病例讨论尚存在局限性, 对于如何运用PBL教学, PBL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价, 如何启迪学生的智能、提高其未来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 仍是目前该领域国内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研究的重点课题。

摘要: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启蒙形态学科, 是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分析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其优势, 阐明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用PBL教学模式, 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实现新理念, 推进教学改革, 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组织学,胚胎学,PBL教学

参考文献

[1]Schneider S, Bazarian J, Spillane L, et al.Educational Prescription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ED[J].Acad Emerg Med, 2002, 9 (10) :105-131.

[2]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学医学教育分册, 1995, 16 (3) :1-4.

[3]王燕舞, 孟运莲, 罗善云.组织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克服不适应大学学习特点的倾向[J].西北医学教育, 2001, 9 (3) :135-136.

[4]石玉秀, 沈卓, 李花, 等.组织学与胚胎学PBL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9, 18 (4) :437-439.

[5]李成仁, 李红丽, 刘运来, 等.改良PBL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4 (10) :86-87

[6]李艳丽.浅谈组织胚胎学PBL实验教学方法的体会和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7) :2852-2853.

上一篇:因梦想而伟大下一篇:大学五年学习生活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