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BL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1

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 一直以来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所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在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中采用了P B 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即以病例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帮助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 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给了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些启发和借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问题出发, 去探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的办法, 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1 营造“问题情结”

如何营造“问题情结”, 就必须了解大学生最关注什么?发掘大学生认知的兴趣点, 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这是搞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 一定水平的理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他们不满足照本宣科的大话、空话, 不满意只在经典作家语录上打圈圈, 不满意讲故事式的肤浅说教, 不满意蜻蜓点水式的联系实际, 而要求理与趣、情与理的和谐统一。[1]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 举一反三, 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感觉理论探讨的乐趣。只有把握了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和知识结构, 才能有针对性地营造“问题情结”。

1.1 以疑引思、发掘学生兴趣点, 增强课程的感染力

从学习主体的角度, 提出大学生最迫切关注思考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 大一的学生十分关注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等问题;大二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较多, 对于中国在转型时期出现的诸多问题, 如公平与效率、廉政与腐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下岗与就业等问题;大三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未来, 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 抓住这些兴趣点, 贴近学生的认知兴趣, 以疑引思, 正确引导, 跳出那种“想听的不讲, 听腻的老讲”的框框, 由被动地、机械地、单向地接受知识, 变为积极地能动地获取知识,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2 辩证施治、整体观念, 正确引导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故意涉猎古怪刁钻的问题, 或钻牛角尖,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营造“问题情结”, 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根据祖国医学的辩证施治、整体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 根据课程的要求, 在对学生知识背景与思维水平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找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问题, 并要与思想素质教育相结合。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不回避, 从长远历史全局整体的角度, 探讨世情、明白国情, 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 有正确的认识, 分清主流与支流。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立题要深远, 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不仅要能够解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危害性、解决的办法, 重要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这些问题, 从而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自觉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和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 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2 解疑释惑, 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实现实效最大化

古人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以疑引思, 从问题出发,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面对80后大学生求知欲望盛, 思路新颖的特点, 他们不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 更想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办”, 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在于解疑释惑, 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2.1 解疑释惑, 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决定形式, 形势服务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内容能否为学生所接受, 都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设疑”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从提高学习兴趣出发, 结合教学内容, 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引导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律进行独立思维。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对“疑问”产生探究的欲望, 接着对“疑问”逐个分析, 或是论证, 或是反驳, 最后引出正确的结论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锻炼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对“疑问”进行探究的过程中, 必然穿插师生双向交流, 强化了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 这正是“以病例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PBL教学理念的重心。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 对“疑问”逐个辨析, 辨析需要语言地表达, 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探索价值的研究问题,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亲自参与的机会。

2.2 解疑释惑, 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 多种思想文化激荡,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愈演愈烈;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 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是当前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2]。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让学生真正懂得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 才会有正确的认识和抉择, 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知识课的有机联系, 与自己漫长人生的关系, 对于他们今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具体来说, 有三个方面。

2.2.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疑引思、

解疑释惑, 有助于把理论教育同现实性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最大化

教学中的“疑”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也是他们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 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实际, 运用PBL教学模式, 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 又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来说是解渴、解惑和有收获、有用。

2.2.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疑引思、解疑释惑, 有助于大学生理性认识的提高

面对多种思想文化激荡, 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 从问题出发, 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理性地看待目标层次, 不盲目求高求全。

2.2.3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疑引思、解疑释惑,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

马克思曾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3]在热情和激情的驱使下, 会改变原有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解决了认知方面的问题,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加强。兴趣来源于需要, 针对大学生需要, 贴近他们的思想, 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 他们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有了认同、有了兴趣, 再加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协调性, 情与理的结合, 教学实效性大大增强。

摘要:医学院校在临床教学中常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 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医学院校的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借鉴这一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PBL,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房枚.用科学方法引导大学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2) :68~69.

[2]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同志讲话[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4) :4~6.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上一篇:炼油污水MBR膜污染原理、现状及改进措施下一篇:药物制剂学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