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2024-04-29

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精选8篇)

篇1: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析论文

摘要:

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和完善的大环境下,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具有必然性、紧迫性以及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发展现状、困境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可通过积极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明确市场定位,完善远程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体制;推动远程教育供给侧向“大网络”“大资源”格局转型等途径,有力地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提升其在教育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质量与水平,从而推动教育供给侧相对过剩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远程教育;路径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与概念内涵

19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萨伊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理”,奠定20世纪初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理论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所取代。20世纪70年代,国家控制和干预被视为高通胀和高失业的主要原因,供给学派重回人们的视野且备受重视,成为里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因而,供给侧改革作为一个舶来品,其并非针对产出侧的改革,而是特指发生在投入侧的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而提出来的全新概念,相对于传统出口拉动经济、消费、投资等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说,主要通过技术、资本、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与充分利用来实现。供给侧改革作为中长期视野的一种宏观调控,着重强调在供给角度增加有效的供给和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所以,供给侧改革在一定意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基本内核,通过供给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等供给侧的改革,以制度的创新为基本保障,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效培育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所以,在经济新常态下,未来经济改革的关键和着力方向在于供给侧而非需求侧,即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实现要素配置的优化,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提高社会要素的生产率,引导资源流向符合市场需求的领域和产业。

(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1月,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必须在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从而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供给效率。事实上,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在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正是从供给侧改革领域逐步推开的。供给侧改革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热词,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引导市场供给侧行为对过剩产能进行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供给结构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与升级,从而建立起供需两侧相互适应的动态新均衡。供给侧改革已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的状况,通过释放供给潜力激活生产潜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并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此,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然要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对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与创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和科学预判,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型升级,能够推动构建和完善产业体系,成为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对于确保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提升经济发展的潜力,均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二、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全面蓬勃发展,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突破,成绩斐然;反过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又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功不可没。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焦点之一。以社会上最关注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为例,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相关资料数据统计表明,我国高校的总数达到2824所,高校的毛入学率接近40%,各级各类高校在校生人数总规模超过350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教育供给已出现相对过剩,尽管改革的思路、方法、路径和步骤或许有分歧,但是改革的思想是统一的。教育改革不仅关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无疑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其属于社会领域层面的改革。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长期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推动,但其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积累各种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在传统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条件下,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未进入普及化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但是生源危机和高校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实,充分表明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使教育供给出现相对过剩,深刻反映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比例、质量结构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所以,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通过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来解决教育供给侧的相对过剩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总体水平,才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二)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远程教育,我国的远程教育起步晚发展也较为缓慢。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开启。至此,我国远程教育已走过函授形式阶段、广播电大形式阶段、远程教育形式阶段等三个历程。其中,较为高端的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依托于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部分高校得以试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总体质量仍然不高,教育供给的影响力不够,竞争力不强。一是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较晚欠成熟,社会宣传力度也跟不上,很多人对远程教育存在片面认识,甚至怀有抵触情绪。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现代远程教育这个职业,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不高。而信息技术是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决定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这个重要的教学媒介掌握不够,不能将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直接限制远程教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科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学科,显得较为单一而不是多学科的协同发展,专业设置的急功近利性,导致很难形成学科专业集群的规模优势,限制远程教育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匮乏,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也远远不够。现在处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全新时代,远程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虽然远程教育机构基本都配置电脑、网络教室、卫星电视等硬件设备,但当前远程教育对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视与利用很不够,而且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也比较少,现代化的教学信息资源无法充分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现代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面临的挑战

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在于,借助多媒体资源和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时空上的相对分离,完成教学行为,达到教育目的。从宏观层面上讲,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的大调整,只有顺应改革的大趋势和大潮流,远程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各自比例的构成,以及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相关主体的组合。教育结构既包括横向系统各教育类型间的构成以及相互联系,又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级间相互衔接和比例关系,而且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内部,还包括各自的专业设置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教育类型结构。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优化意义重大,而提高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把握好自身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只有理顺并破除自身发展的障碍,有针对性地对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获得成功。为此,要从整体上牢牢把握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困境的主要特点和内涵,通过运用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考量并制定困境破解的系统对策。为了各个击破教育体制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结构性困境的要害,需要从微观层面着手考虑,科学梳理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远程教育改革要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高素质劳动者这一核心目标,从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和教育模式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以科学的设计和大胆的创新,破除教育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间的结构性矛盾。

三、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不科学、不完善,这是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根本性原因。因此,站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抓住发展机遇,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先进的现代理念和高远的战略眼光,积极建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这既是推进远程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要。为此,要切实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学生就业为重要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中心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统筹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并不断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普通教育与远程教育相互衔接,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相互融合,适应产、学、教深度融合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体系。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个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它是一个教育类型的体系而非教育层次的体系;这个体系实施不以升学为目的,而是以社会就业为主要导向的教育;本着提升人力资本素质的核心功能,这种体系应兼具教育结构科学合理规划的功能;它是不断契合产业升值和产业发展的教育体系;它是施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体系,通过这种教育体系能让接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并立足社会竞争;它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体系,为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技能。总之,通过系统优化设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使得远程教育体系结构层次更加合理,通过相关运行机制和基本制度的日趋完善,从而更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明确市场定位,完善远程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

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以及市场经济多元化办学环境下,远程教育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和独特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和选择,成为大众群体接受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之一,其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直接关系到我国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水平。远程教育只有明确市场定位,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掌握主动。为此,在教育供给相对过剩的新时期,要求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实施远程教育的各类教育机构,必须对远程教育进行明确清晰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地填补教育市场的空缺,才能获得市场立足和发展的空间。同时,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的运行机制体制。随着构建开放性大学得到政府的认可和重视,以6月国家开放大学得到批准建立为标志,远程教育作为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程得到不断推进。这对远程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机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顺应整个社会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与要求,合乎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远程教育机构必须通过完善相关保障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要积极构建师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实现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的科学化;建立远程教学管理教学信息跟踪反馈系统,从而加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管理和监控;此外,还可建立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督导、教学评价等机制,通过教学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与管控,从而以优质的教育教学,争取远程教育在教育供给市场的优势地位。

(三)打造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大网络”“大资源”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所有领域和行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都有赖于现代高科技,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的改革更是如此。然而实践表明,我国现阶段远程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而以网络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严重缺乏尤为突出,这是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由此“大网络”格局应运而生。“大网络”格局以提升网络教育技术为基本目标,凸显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服务支持体系的重要战略地位。现代远程教育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网络信息技术能力,要不断完善远程教育的环节体系,注重校本化远程教育产业软件的培育,将相关先进的软件技术合理运用到远程教育的全过程,有效增加学生的面授时间和教育年限,实现学生专业培养的合理化,这也是推动高校远程教育社会化的关键举措。另外,要积极打造远程教育发展联盟,加大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远程教育同盟体系,并加强与国际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化网络资源在远程教育中的共享与互动,提高远程教育的社会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要向“大资源”技术转型,提升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技术本应成为远程教育的当然优势,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教育技术转换在我国的远程教育中仍存在诸多弊端,远程教育机构缺乏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必要条件,未能将传统的函授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转变和改造。为此,必须从技术、网络、设备等方面出发,通过为远程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与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倾斜和管理制度的出台,积极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落实,真正促进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互动与交流,通过名课、名师和名校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打造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只有这样,远程教育供给侧改革才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汪顺.探索远程教育的改革之路[J].教育教学论坛,(9):127-128.

[2]万光龙.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9):90-92.

[3]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1):123-127.

篇2: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是被定位为普通的劳动者,这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大幅度的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同样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很多高职生陷人十分迷茫的状态,他们一面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理想,积极进取,一面对仿徨困惑,就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勇气,在他们中间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矛盾的职业价值观,如何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立择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俗话说得好:“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动力作用的一套信息系统,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川。它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仅表现在人们的择业观上,也表现在人们在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上,是个体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是他们在选择具体的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观念,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对他们的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发现他们的个人发展现状,了解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更好地预测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以便于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取向加强预测和管理。

1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高职生是国家产业结构群中占有较高比例的职业后备队伍,是中国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他们自我意识浓厚,思维十分活跃,有着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美好憧憬和初步设计,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他们非常重视个人奋斗,希望通过努力向社会证明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但是有些学生并不十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他们对社会对工作都表现出了一种关心与冷漠并存的心态,对自己在职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认识,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行业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

篇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论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 谁掌握了教育, 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 教育的落后意味着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没有立足之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育的发展, 观念的更新, 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就被提升一个高度,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是二十一世纪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应该是观念的转变, 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 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因此, 如何在高职院校进行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人经过音乐教育实践, 认为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要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安排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等方面, 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与探寻。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人的情操。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 音乐是人生的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是陶冶情操的熔炉。音乐是不可造型、无法定义的艺术, 人们在倾听音乐之时, 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是无边际的, 音乐就会通过听觉器官, 直接撞击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神经, 像北京爱情故事当中的插曲《滴答》, 她以轻柔的曲调抚慰人心, 在这个浮噪的社会很容易就这样紧紧抓住听者的心。歌声很自然、真实、纯朴、真情, 那是不染纤尘的天籁, 从你的灵魂里穿过, 它抚摩着你的灵魂, 抚摩你尘世里功利和浮躁的灵魂, 却又让你的灵魂颤动, 让你感到莫名的心痛。通过类似的音乐教育, 能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别, 欣赏和创造力、想象力的开发, 从而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团体意识。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建设中的的突出作用, 还体现在增进同学们社会责任感和团体意识。音乐的实践可以使得学生和音乐有着亲密的接触, 通过合唱的集体排练、参赛等活动, 就可以让学生在真是的实践中真正理解音乐, 还可以让学生自觉遵守、维护集体利益, 增加社会责任感, 像合唱的排练《走向复兴》, 这首歌充满着一种昂扬向上的自信。可以让学生知道, 今天的中国, 政治、经济方面的实力不断提高。我们必须要建立起国民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在文化上我们也必须给自己一种自信, 能够表达出我们中国人在新的时期面向未来, 不怕艰苦, 走向民族复兴的一种信念。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创造思维的活跃, 人类认识、改造世界都离不来人的创造思维, 而音乐教育是培养人创造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为;音乐能使人平静愉悦, 有利于创造思维发展, 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思维活动。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常在工作之余都拉奏小提琴, 调整自己的情绪, 敢做人家不敢想的问题, 他认为自己在科研上的成果, 在很大程度上受了音乐的启发, 没有艺术的灵感是很难做到的。丰富的音乐教育知识有利于创造思维的提高, 创造思维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之上, 通过想象进行创造的。所以知识积累的越多越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根说过:“阅读使人充实, 会谈使人敏捷, 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数学使人周密, 历史使人明智, 艺术使人灵秀, 诗歌使人巧慧, 伦理使人善辩, 哲理使人庄严, 博物使人深沉,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因此, 音乐使人聪慧, 音乐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基础。如钱学森, 航天之父, 今天我们很自豪的神州五号、六号、嫦娥、神舟七号、天宫一号、载人飞船, 这个基础是他打下来的, 并且还写了很多的书籍, 其中有一本书籍《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讲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它的中心一点就是, 艺术教育也对任何一门学其它科学的人不可缺少, 而钱学森一辈子也是宣传这个观点, 他的妻子就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蒋英教授, 一个声乐专家、电影明星。他们这一对伉俪也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钱学森是这样来评价音乐的:一个有科学创新意识的人, 还要有艺术文化修养, 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二、安排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育是重在音乐感觉的培养和训练, 强调从感官、情感、理智的学习。在音乐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就是, 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并非在音乐教育方面, 这个因素, 就必须使得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 特长、兴趣爱好精心挑选、安排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我们就要选择直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相关内容。像当下电视流行的选秀节目: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及热播电视剧当中的插曲等等一系列的音乐节目都是可以精心筛选加以用在课堂上。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内容, 加强学生的审美观念, 开拓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 使同学们喜爱音乐, 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培养健全的人格。

音乐从创作到表现都是一个开发自身创造力的过程, 音乐在培养人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的方面, 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别的艺术没有办法比及的,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就更加容易让学生做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舒缓轻柔的音乐能够缓解工作压力给人带来的烦躁感, 可以给人保持愉悦的心情;热情欢快的音乐能够给人神清气爽, 意气风发;气势宏伟的音乐可以使柔弱的心灵变得坚强;抒情温柔的音乐可以改变孤寂的情绪;气势磅礴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 给予积极向上的动力与力量。从生理的角度来看, 音乐可以提高人体机能及体质, 可以保持人的一种平衡和协调;也可以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和敏捷度, 当学生精神状态显得过于兴奋时, 应该选择聆听轻松愉悦, 能起到镇定、催眠作用的, 旋律优美、节奏平稳舒缓的音乐。像班得瑞的作品来调节。当学生的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时, 可以选择聆听使人兴奋、乐观向上、心跳加快、节奏明快、气势昂扬的音乐。像《春节序曲》等来激发。从而达到健康与美的结合。

三、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

当今时代, 是人类知识表达方式全面更新的时代, 是高职教育多元化的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观念,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并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科学的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作为音乐教师, 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做到课前认真备课, 明确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课程的真正作用。因为高职音乐教育跟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不一样,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是一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一门特殊课程, 是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情感体验、洗涤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 只有科学合理的上好这门课程, 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电脑互联网、多媒体将普遍应用。因此, 在高职院校音乐

关于音阶练习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曹亮 (韩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音阶练习是钢琴演奏与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在说明音阶弹奏前五指的准备练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音阶常见的几种练习方法。以期为钢琴爱好者提供些许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音阶;练习;方法

音阶练习是钢琴演奏与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论演奏哪种风格, 哪种时期的作品都离不开大量的音阶片段。所谓音阶是指“一系列的单个音符做上行或者下行的逐级进行。因而也指一个八度之内的用作乐曲基础的一系列音符。”音阶按调式、调性分为自然大小调音阶、半音音阶、全因音阶、五声音阶等。按类型不同则可以分为同向、反向、双手平行三度、六度、十度音阶以及双三度、双六度、双八度音阶。

一、音阶弹奏前的准备练习

音阶就像是完成和总结了连奏技巧的最高表现形式。音阶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它是由三个音和四个音的音组组合而成。在练习弹奏音阶前, 要苦练五个手指的跑动与保留音的练习。因为音阶弹奏的好坏是以拇指的穿指和五个手指的均匀跑动为前提的。手经过五个手指的充分训练后, 音阶的演奏就会简单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儿童在学习连音时不建议过早的接触音阶练习, 甚至在练习中彻底不用拇指转移的原因。因为手指的独立性增强了, 手指的强指与弱指之间的力量也逐渐均衡, 也就是手掌的左侧和右侧力量能相互抗衡。达到手掌的结实并有弹性。这样音阶要求的最高音的“颗粒性”就能凸显出来。

拇指是练好音阶的难点, 一是拇指应适当弯曲, 不应伸的太直, 时刻保持住大拇指的手型。要把拇指的上下垂直与左右水平结合起来慢慢体会, 这样就会方便灵活很多。刚开始练时, 可先将手腕从下向上运动, 大拇指要留足空间, 以便于从手掌下面穿过, 同时也要增加大拇指自身的主动性。

每个手指通过训练都必须达到各手指的独立和均匀。再加上大指的专项训练后, 变得结实灵活。有助于手柔顺的在琴键上左右移动。感受键盘位置的高低变化。

音阶的弹奏是一项复杂的动作。“音阶练习首先使用单手进行, 并且要慢速和快速弹奏交替进行。这样就最容易取得动作的统一感, 使弹奏在手肩的统一动作内干净利落”

二、音阶常见的几种练习方法

1. 加重音法

加重音法是练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改变重音使得句子有顿挫感, 同时使每个音都得到训练, 以增加每个手指的独立性。用两个音, 三个音或四个音加重音的方法练习, 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调节好呼吸, 注意力应集中在弹第一个重音的指尖上。每一组可适当进行停顿, 加重音的音可采用垂直触键, 手掌保持稳定, 其他音则用水平触键, 力度稍弱些, 手指要积极主动。

2. 改变节奏法

改变节奏法就是以特定的节奏改变音的时值, 通常节奏以长短相结合, 节奏由简单到复杂, 可加入附点、休止符、连音线等节奏因素。用节奏变化练习, 可以使音符有长短的变化, 从而教育课程改革上, 应适当考虑多使用新媒体的辅助表达方式, 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 借助现代高科技尝试运用在音乐教育教学当中, 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教学方式、方法、教材改革必然要求相应的教法研究与改革。如何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愉快, 在保证课程的完整性的同时, 使得课程具有生动灵活, 又具有规范化及创造性。现在的音乐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与自我发展的机会, 应该鼓励学生探究、“善变”、层次引导, 交流沟通, 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具有生动活泼的增加其其手指的灵巧性, 为音阶的均匀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切记手指抬键与离键的转换要迅速。两个手指不可同时在键盘上。要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在变节奏弹音阶时, 可用不同的触键进行练习, 如, 连音、非连音, 跳音、深触键与半触键、高抬指与低贴键等方法, 这无形中增添了练习音阶的乐趣。

3. 力度变化法

声音的产生与消失本身就是一个由强到弱的变化过程, 力度变化法是最能表现出旋律线条变化的指向标。学生应该把音阶当成优美动听的旋律去演奏, 不可以过于机械化。音阶的上行要弹出渐强的趋势, 下行则要弹出渐弱的趋势。再具体一点来说, 可以分别将音阶的各个音区作出明确的力度标记, 从上行音阶开始力度变化可按以下顺序依次演奏:pp、p、mp、mf、f、ff。下行音阶则按照以下顺序依次演奏:ff、f、mf、mp、p、pp。注意要很仔细的用耳朵去聆听, 同时鉴别力度的层次变化, 并加以反复练习, 才能弹出优美流畅的音阶。

4. 半阻止式法

半阻止式法就是音阶里的部分音以单音加双音的半分解形式进行的穿指练习。半阻止式的音阶是为了解决两点困难:“第一, 无法圆滑又快速地将大拇指从其他手指下转过去, 总会使手臂及肘产生晃动。第二, 当其他手指是越过大拇指时, 总会使手肘向外急拉。一定要注意放松肩膀”。

此方法能不仅能更好的练习到13、14指的穿指, 而且还能帮助快速的找到到大拇指后的其他音, 也就是可以提前预见所弹下一个音的位置。通过半阻止式法训练后, 大拇指的灵敏性就能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练习穿指练习, 建议用哈农《钢琴练指法》中的32-37条。科尔托《钢琴合理原则》第二章、《玛格丽特·朗》第三章中关于大拇指的训练。

5. 改变指法

音阶是由3个音或4个音连奏级进串联而成, 反复用123指或1234指弹音阶, 不仅可以练到大拇指的穿指, 也可以巩固45指这两根弱指的稳定性。也可按传统指法练习, 虽然音阶很多且复杂, 但是还是有很多规律可寻。比如, 演奏C、G、D、A、E大调音阶反向弹奏时, 左右手指指法是相同的。同向进行开始, 音符虽然相同, 但指法不同。推荐用2、3、4、5指或3、4、5、2或2、3、4、2等指法练习音阶。

三、结束语

练习音阶必须坚持不懈, 因为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钢琴技巧。平常练习时就要像演奏乐曲一样弹音阶, 用敏感有力的指尖触键, 倾听每一个音的音色与变化。掌握音阶后, 就能享受音阶充满轻快而优美的流动之感。

参考文献:

[1]中文译审委员会.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2.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约瑟夫·加特.钢琴演奏技巧[M].1.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M].1.广西师范大学, 2006:153.

学习状态, 启发激励的教学方法, 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相互尊重合作的师生关系。

篇4: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 高职 应用文 写作改革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全面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要积极创新和改革应用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理念落后

首先应用文写作从本质上来讲属于语文教学学科,所以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只重视应用文写作语文知识的教授[1],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一直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教师忽视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这种落后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在讲台上,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应用文写作的考核也仅仅停留在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注意事项,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突出工具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目的,影响了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

2. 教学思路狭窄

尽管有些高职院校调整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基本思路,突出了学生能力意识的培养,但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仅局限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多侧重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只是特定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题材比较单一,只能适用于特定领域。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不同领域之间相互综合,这种狭窄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这种局限性的应用文写作技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应用文写作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高职教育首先要保障学生的高效就业。因此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应用文写作改革应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分析经济市场的变化和职业人才素质要求,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开展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在高职教育中,以人为本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高职素质教育的目标[2]。因此,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应用文写作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职业技能,推动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展。

三、素质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应用文写作改革策略

1. 培养职业意识

素质教学改革背景下告知应用文写作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应用文写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很多领域和学科,因此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突出实用性和综合性,结合学生未来职业角色,开展广泛的应用文写作技能训练,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实用创新,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职业技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模拟会议现场,学生可以扮演公司中的不同角色,开展公司会议,要求学生做好会议纪要。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职业意识融入到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学生一边听取会议,一边记录,学生和教师之间积极地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逐渐掌握会议纪要这种应用文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创造、应变、协调、组织、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种模拟场景开展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的同时感受未来的职业氛围,激发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综合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 延伸课堂教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注重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应用文写作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进步,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可以将社会生活、学生和应用文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技能,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写作技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将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将应用文写作教学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有意义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例如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组织很多校园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模特大赛、演讲比赛等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拟写这些校园活动的活动计划和方案,活动举办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写活动总结。另外,对于现实生活中一些热点社会话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报告,拟写新闻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督促和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搜集素材,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推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打破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乐学,善学,愿学,提供啊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综合能力。

3. 训练综合思维

应用文是一种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处理事务的有效工具,应用文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条据、请柬、海报、启事、书信、说明书、工作报告等等,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应用文文书。应用文类型多种多样,要求学生全部掌握这些应用文的写作是现实的,但是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应用文写作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根据不同文种的特点和特定格式[3],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抓住不同应用文类型的规律和本质,逐渐掌握多种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写作技巧。

结束语

篇5: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摘要】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在各高校的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当中,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在课程教学当中,最大化地让学生掌握不同媒体的写作特色,以便更好适应媒体对于人才的需求,既是高校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师采取分媒体的教学手段的动力,也是提升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准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新闻采访;写作;分媒体;差异化

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在逐渐走向大众教育的高等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被视作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才能确保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中,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盛行的是偏重教师理论讲授的知识授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其较强的实践性。

一、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分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社会所需新闻专业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媒介对于复合型新闻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对于学生来说,新闻专业学习是今后职业生涯的积淀过程,这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这就使得要求我们培养的新闻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符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意识到不同媒介的特点,分别掌握不同媒体的从业技巧。2.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学生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是高校教学质量水平高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校要教育、培养出上手快,潜力大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正确认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到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当中,就需要在讲授过程中,既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又要结合不同媒体特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同样是写消息稿,但是报纸和电视在稿件的行文方式,稿件布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只有让学生掌握不同媒体的特性,这样才能更快提升学生新闻写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有利于提升其新闻写作竞争力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尤其是在同城媒体环境中,面临报纸、电视、网站、电台等多种媒体并存的格局,同样的新闻事件,经常会出现多家媒体同时报道的情况,那么,在众多媒体稿件的对比评价中,哪个媒体写得更好,更有深度,除了记者自身新闻写作素质之外,掌握媒体特性也是一个很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当中,要告诉学生不同媒体写稿特性以及侧重点等,以充分激发学生新闻写作潜力,让学习过程变为素质提升过程。

二、分媒体教学的具体方式探析

在现行的媒体环境中,学生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的平台主要是报纸、新闻网站、电视台、电台这几种,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当中,要区分不同媒体受众的特点,接收新闻的习惯,阅读收听状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媒体的写稿特点进行分别讲解。1.电视新闻稿件写作的画面意识。

电视是“以视为主、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介,它作用于人们的综合感官,尤其是画面的运用,拓展了电视新闻语言文字的表现范围,很容易达到1+1>2的效果,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的信息时,本能地通过视觉同画面联系起来,文字和画面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所以,在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学当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教会学生要考虑电视的特点,在组织好新闻语言的基础上,考虑画面因素。

具体来说,就要求电视解说词要有画面感,文稿内容不能天马行空,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在写电视文稿的时候,要考虑文字是否有相应的画面来匹配,同时,语言也要准确、生动、具体、形象。考虑电视受众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等因素,解说词应该尽量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过于专业的词句,尤其是在民生新闻的写作中,要增强可听性和亲切感,如何选词炼句,实际上也是对电视新闻写作者综合构思能力的一个全面检验。但是口语化也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写作更应讲求语言艺术的运用。2.报纸新闻写作的故事化叙述方式。

相比于电视媒体的新闻立体呈现,报纸新闻因为其平面性,在视觉经济上所起到的作用就稍有逊色。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理解时政类报纸和都市类报纸在新闻写作中的共性与差异性。对于报纸来说,新闻内容主要有两部分构成,文字和图片,需要大量的描写和记叙,对受众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快餐式的消费方式,受众浏览报纸的阅读方式一般是先简要浏览标题,“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也意味着博闻新闻的制作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一番功夫。在制作标题过程中,除告诉读者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信息外,还要对新闻事实和信息进行评判,阐明观点和倾向,善于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和核心意义,给读者以明确的引导。

另外,在都市类报纸新闻写作过程中,因为其选题主要来源于市民的市井生活,加上其阅读对象主要是普通百姓,那么在文字的表述上就有更高的要求,忌讳用文绉绉过于书面化的语言。同时,为了更好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在面临一个新闻事实含有较多内容的时候,一般采用制作小标题的形式,使得新闻稿件的逻辑性更加分明,这样也符合受众阅读时的视觉审美要求。同样,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娓娓道来,更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网络新闻写作的“注意力经济”原则。

网络新闻传播的层次化、实时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上有着相应的体现。因此,关于网络新闻的写作,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其与传统新闻写作的共性,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其个性化因素,探究发展变化的新规律。在课程教学当中,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如不同网站的特性分析,让学生明白其新闻来源,是属于拷贝其他媒体的新闻还是原创,目前网络媒体上的新司,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复制新闻和原创新闻。所谓复制新闻,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来的新闻。原创新闻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第二就是对来源于其他媒体的新闻进行重新编辑或改写。分析网民浏览新闻的特点,就很容易发现,因为每天新闻数量非常庞大,受众在浏览阅读时,吸引眼球的注意力经济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网民阅读新闻,首先是被主页上的新闻标题所吸引,然后才有点击阅读行为。网络新闻的标题、网络新闻导语、新闻正文、布局,关键词或背景链接,延伸性阅读等多级性特质对吸引网民的系列的阅读行为,作用重大,这就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详细跟学生分析网络新闻的特点,尤其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由于网络新闻受众在浏览网站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广告的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受众对新闻的集中度,较之印刷媒体,“专一”的程度有所降低。最终导致网络受众在阅读网络新闻时,明显表现出跳跃式阅读倾向,即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性极大。因此要求在写作新闻导语时,可以尽量多使用概括式导语。尽量做到在阅读者目光移开之前,为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新司内容。

三、分媒体实践教学的深层次内涵

1.在熟知媒体差异性同时,加深学生的新闻策划能力训练。

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不同媒体的特点,熟知不同新闻媒体写作的要求,这是专业训练的基本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在媒体的发展空间,那么就对学生要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提高学生的新闻策划能力,在培养学生新闻策划能力的过程中,除了了解新闻策划的共性之外,也一定要有分媒体的概念,也就是说根据媒体的表达特性进行高效策划。如同样是捐资助学的策划,那么在报纸、电视以及网络当中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报纸当中更多地是用版面策划的形式,通过照片加文字,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情的形进行展示:在电视策划当中,可以加上宣传片,通过现场同期、画面直接展现或策划活动等方式进行立体呈现;而对于网站来说,通过通过开辟专、]的网页,通过反复网页制作等形式,提高策划效果。在整个策划过程中,如果不熟悉媒体运作特点,活动的效果就一定会打折扣。2.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

篇6: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级1班、2班共100名护生为观察组,3班、4班护生10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为统招生,在年龄、性别及平均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传统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教学。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实施观察组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实施模块化教学:调整教学学时,以护士职业资格证为方向开展教学,重点培养护生就业能力。

1.2.1教学内容模块化

按照临床护理任务,将儿科护理学划分为4个模块,即生命发展保健模块、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护理模块、患病儿童护理模块及儿科常见疾病护理模块。每个模块均有相应内容,明确护理内容与护生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目标性,进而提升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

1.2.2调整学时

儿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养,提高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将总学时调整至60学时,实训15学时、护理理论教学45学时,并按照适度原则,适当增加儿科常见病讨论课。为提升护士职业资格通过率,增加6学时职业资格理论课,以考试题形式发放给学生,期末考试时检验学习效果。

1.2.3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为常用方法,该方法是指呈现以为案例或事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也可实施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实训室、带教老师与学生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也是常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提升护生解决问题能力。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及技能大赛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观察组为(88.14±5.14)分,对照组为(76.45±2.34)分;技能大赛成绩,观察组(95.12±2.11)分、对照组(80.34±1.24)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就业情况

观察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就业率方面,观察组的就业率为98.0%;对照组为77.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组对模块化教学评价

本研究对观察组100名护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内容包括模块化教学是否有助于顺利完成临床任务、是否有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可增加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是否可提高自身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助于增强团队意识、是否提高了自身沟通能力、是否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等,各项内容学生认可率均超过97.0%,说明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效果良好。

3讨论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应顺应社会需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儿科护理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与规范性工作,对护生的要求高,要求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本研究认为,在高职元小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在考试成绩、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及就业率方面,均比传统教学优势大,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护生就业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篇7: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摘要:针对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为核心的分层次教学改革思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提高素质的教学理念。同时,思考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促使了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下大力度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分析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在,确实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基本得到普及,但由于各地经济环境不同,中学软、硬件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异,导致新生入学后计算机基础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强与学时压缩相冲突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使用的的教学软件的版本都已经更新,内容也有一些变化,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四个部分,其中大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进行学习。对学生而言,要在64课时(其中理论16课时,上机48课时)内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熟于操作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1.2课程内容没有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分在公共基础课范畴内,针对全院新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没有结合各个学院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就以我院的医学美容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两个院来说,所开设的专业就有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等等,各个学科之间的跨度较大,且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对计算机操作水平要求也不同,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积极。

2、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要培养出既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知识、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又能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在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建议从以下3个面进行教学改革。

2.1加强分级教学改革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原有的教学顺序进行授课,会造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别比较大。鉴于此,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和摸底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级,分为普通班和提升班。对于普通班学生,教学目标是快速掌握基本操作再提升加速,适当减少计算机原理知识,加大Windows7文件管理和Office基本操作的教学时间,提升网络应用和计算机安全方面内容的深度;对于提升班学生,教学内容应重点可放在Office综合应用上,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实践告诉我在进行Office2010办公软件教学时,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就很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就浅入深的先设计一些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完成的小任务,最后再交由学生根据给定主题自己完成一个模块的综合任务。在Word2010讲解表格时,我就设计了一个主题是“个人简历”电子表格的任务。针对本任务来说,就把表格的插入、表格编辑、文本输入、表格布局、表格美化和页面布局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学生完成个人简历的过程中,就把这些知识点和操作熟悉了一遍;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排版和美化表格,就为学生后期综合设计打好基础。在调整授课内容时若还能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日后工作所需计算机知识、以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素材等,相信一定会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无精打采、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必定会得到改善。举例说明,针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教授重点可放在计算机基础操作上,选取授课素材多围绕现代美容技术、美学原理、美容产品;而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教授重点则要放在Office的综合运用上,选取授课素材则可以多围绕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公司。

2.3完善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丰富繁杂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已不太适合。在分级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框架下,就需学院持续增加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环境;然后,必须建立和完善过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学生分级的情况,普通班和提升班采用符合各自教学难度的考核内容;重点是要以上机考核为主,减少理论知识考核;增加平时作业考核、专题模块考核的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平时上课出勤、学习态度、完成实验情况的分值;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公正地总体评价体系。

3、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更新很快的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创新。而改革课程结构、内容的目的是使高校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去处理工作和学习中的日常事务,同时通过开设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地在教学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4):243-244.

[2]普运伟.耿植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3(11):13-18.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213-219.

篇8:高职应用写作教育教学改革论析

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名词,虽然时间不长,却引起计算机信息数据库专家对其概念的极大关注,甚至Matrix关于云计算的20个定义都不能解释其全部内涵。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与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或是其他服务。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是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构成一个计算资源信息库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用户看来是可无限扩展的,可随时获取,即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云计算的产业链按三级分层:包括云软件、云平台、云设备。

基于云计算的原理和其固有的特点,云计算比其它新技术更容易进入骨干建设的具体应用。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云计算将会在骨干院校建设中大受欢迎。

2 云计算在骨干院校建设中的应用

2.1 云计算能节约骨干院校建设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骨干院校建设主要包括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项目、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项目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信息化成本主要来源于其中的软硬件的建设购置、设备更新及日常维护等,如果将这些项目信息化建立在云计算和服务的基础上,会大大减少资金投入。原因如下:首先,整个信息网络项目建设的平台是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运算能力强、资源丰富的通用信息平台,不必购买本地服务器,仅需投入少数管理终端云接入设备就行;其次,云端提供所有的服务,无需再为保证服务器运行的可靠性、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提供服务,或者避免因网络访问异常导致服务器瘫痪而对网络服务器响应及接入数量等进行限制,所以原来维护、升级等工作基本不需要,管理服务成本也降低到最小[1]。

2.2 轮机管理类资源数据库提供服务的多元性、时效性

由我院和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31家航海高职院校和航运企事业单位参与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经专家组评议,获准立项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是中央财政立项支持的“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云这个有极高的计算、存储能力庞大的计算机群,能够完成单个计算机所不能完成的海量计算和存储等工作。云可以调用云中的任何单个计算机,使用基于海量数据库挖掘技术来搜索云群网络中的数据库资源,并运用不同手段反馈提供出尽可能翔实、准确的用户需求结果,极大的扩展了不是具体哪个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工作状态模式[2],同时,云内的任何单个计算机可以使网络数据库的信息得到及时更新,从而保证了为各类轮机管理用户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通过云来实现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我院可以有效解决全国高职学校同类专业共性需求,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丰富、多样化资源和个性化服务,从而带动全国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增强我院在轮机管理类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推广、共享工作的实时性和多元性。

2.3 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资源平台

首先,骨干院校建设是全院各个部门协调、合作、不同分工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管理,而把建设进度、过程、效果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源放到云管理服务器中,全院建设人员都密切实时关注、修改和完善骨干院校建设进程,必将集思广益、提高建设工作的整体效能;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是骨干院校建设主要目标之一,包括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产教互动、校企双赢、建立和完善科技开发、技术培训与教育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在政府主导下与行业企业相互促进、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3]。如果把这些信息资源集中整合统一用云计算管理,实现企业、学院科研成果资源共享,这样社会服务能力会有新提高、社会服务平台体系形成更完善。企业实时掌握订单学生的学习、在校表现等实时信息,从而实现校企共同管理、引导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的人才将会质量更高;

最后,高职骨干建设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全国共享,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校企合作优势,广泛挖掘、收集企业专家、生产一线资料,通过资源整合,建设并不断完善本专业系统的、富有特色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如船损、机损案例等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在三年建设期内,我院将完成《船舶管理》、《轮机维护与修理》等专业核心课程案例库的建设,目标是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对全国同类院校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例如目前和河南交通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的带动和交流。专业群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等方面,以航海类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加强重点专业对专业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如将这些教学资源库运用与云计算和服务,将复杂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器的配置、教学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等工作提交云服务,那么现有分散的、自成一体、本地化的网络资源平台将转变成为一个单独网络运行环境,形成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通用信息资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无数的云服务器为基础,拥有着相当强大的计算功能、海量的信息资源,那么现有的信息资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软、硬件资源重复投入、虚拟化教学设备运行能力不足等问题都不再存在、和其他带动交流的院校资源信息平台也更畅通[3]。

2.4 云计算服务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在骨干院校建设完毕,教育资源信息的安全共享和实用便捷性是关系云计算应用前景的首要的关键核心问题,在云计算下,云提供商提供先进技术和团队支持来保证教学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学院师生员工通过网络就能访问自己的数据信息资源。本地不用存储任何数据,所以不必要担心病毒入侵和个人硬盘故障等破坏。高度容错机制是分布式系统的特点,云计算作为分布式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依托数据存储中心而实现严格、有效的控制、配置与管理,云计算还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接性能,高度集中化的数据管理、严格的权限管理还可以让用户避免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

另外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云计算在骨干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便捷优势特色,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下,学生一般要使用计算机才能利用图书馆的数据信息资源,如运用云计算,师生直接使用手机、PDA等就能享用院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服务。这是由于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无线接入功能[4],因此师生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使用院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从而使院图书馆资源中心的作用得到无限的发挥。

3 结束语:云计算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问题与展望

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发展中的概念,云计算迄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现方式,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网络上进行基于云的数据信息资源整合还存在着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例如:如何对现有数据信息进行规划和有效处理?在现有的数据信息资源中必定有一部分重复的资源,对这些资源是全部加以利用然后按照学院进行分类整理,还是进行取舍然后集中加入到云中?以及支持云计算的虚拟服务器和接入服务器的设置问题、校企合作中企业资源信息库的涉及企业机密安全、校企有效沟通问题等。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作为整合高职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科技手段,作为现代信息发展的前沿科技趋势,云计算必然会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马俊臣.浅析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17-19.

[2]王玉芬,郭晓娟.试论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影响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45-46.

[3]南通航运职业学院骨干建设专题网[EB/OL].http://www.ntsc.edu.cn/gjggzt/index.asp.

上一篇:省质量状况分析及下一篇:学生撤销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