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方法

2024-04-28

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方法(通用8篇)

篇1: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方法

论文检索报告制作

网址:http://www.cnki.net/

作者姓名:你的名字

第一作者姓名:再输一遍你的名字 匹配方式都选择:精确匹配 单位:输入学院名称 4

选择好你的论文

点击导出

再选择一遍你的论文,点击生成检索报告

篇2: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方法

吉盛干熄焦项目为吉盛专利代理公司与华江环保公司合作项目,华江环保公司的主营项目即是环境保护相关设备,在此项目中,其主要作用是作为项目申报方,以及项目技术指导,并派遣一名专家与吉盛专利代理公司合作完成项目,吉盛公司是项目的主要承担方,负责项目的具体工作,另外,西安市专利局为本项目的监理方,负责项目质量的监控以及对项目成员的培训工作。项目工作机制:

华江环保方面专家主要负责项目目标的确定以及作为相关技术的技术指导,对项目进行中产生的技术方面问题进行相应解答。吉盛专利干熄焦项目组由六人小组组成,其中一人主要负责统筹安排,项目整体的进度规划以及日常工作的安排与整理,会议安排,企业联络等,一人负责项目进程中各期报告的撰写,以及协调与企业方面的各项事宜,一人负责技术资料的汇总编写等,一人负责外文词汇翻译等事宜,其余查全,查准,分析等工作由所有人共同完成。主要环节:

一、样本库的建立

项目初始由一人负责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协调,确定项目相关技术资料,项目目标等。其余人员负责查阅相关专业资料。样本库的建立主要以主分类号C10B39、C10B43、C10B45为检索条件建立样本库;样本库的建立主要使用的是佰腾和soopat两个数据库。

二、技术方面的学习、整理 技术相关资料的查阅主要是从网上搜索相关文献、资料、书籍等,另外,企业同时也提供了部分相关资料。

项目组内部定期组织学习研讨会,对所有成员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和分析方法的学习。样本库建立完成后,根据项目组人员查阅的相关资料和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对该行业进行技术分解,初步拟出项目技术分解表。

三、查全

根据项目分解表进行分配,每人负责一至两个分支的查全工作,查全工作一般采用每一分支技术术语作为关键词,辅以重要申情人、分类号、同义词以及俗称等作为检索式。

以每一检索式检索出的结果作为查全样本库,与最初构建的原始样本库进行对比,查漏补缺。在各人分配的各分支的查全率达标后,对各部分汇总,再对汇总后的样本库进行查全,整体查全率达标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查准工作。

四、查准

查准工作的实施方法是,以样本库中专利的总量平均分配至每一小组成员,每人负责其中一部分。由于样本库专利量较大,因此查准时采用抽样检验法,即从整体样本库中以十比一至二十比一的比例随机抽出一部分专利建立查准样本库进行查准率的验证,查准率不合格则要进行去噪工作。

五、去噪

本项目中去噪工作采用批量去噪与逐篇去噪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检出一些含有最核心的关键词或最核心的分类号(指主分类号精确到第三级的分类号)的文献,再进行快速查阅,去掉其中的噪声文献;另一方面,也可先检出含有噪声关键词或偏差较大的分类号的的文献,再快速查阅,留下其中与项目相关的文献;最后,对于前面未检出的文献进行人工逐篇去噪。去噪完成后再次进行查全率的验证,合格后,将各人各部分汇总起来进行整体的查准工作,若未达标,继续进行分工查准,直至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工作。

六、标引

在查准率合格,查准工作结束后,即开始对样本库文献进行数据标引。数据标引采用逐篇检阅的方法,主要根据标题与摘要内容将其划入技术分解表中相应技术分支下,标上该技术分支相应的代码,对于从标题摘要中无法看出核心发明点的文献需从专利网站上下载专利全文进行细读后再标引。

另外,在标引过程中遇到分解表中为列出的技术点,可经小组集体讨论后对技术分解表进行相应的修改。技术分解表的修改是一项贯穿始终的工作,因此在每次修改时必须慎重,修改时以尽量不影响其他技术分支的代码为原则,若必须作出大的调整,一定要及时修改样本库中已标引的专利的技术分支代码。

七、专利分析

专利分析划分为中文与英文两部分,分别包含申请人分析,申请时间分析,地域分析,发明人分析以及技术分布分析等项目。

对于重要申请人再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其主要发明人发明量和逐年研发趋势分析,可根据该结果梳理出其师承关系(本项目中对于日本新日铁与韩国浦项制铁公司进行了发明人分析)。

申请时间分析分为总体与局部两块,总体分析表示的是该技术的整体发展趋势,即其萌芽、发展、成熟、衰退等趋势,从中得出该项技术在国外已处于成熟衰退期,而在国内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局部时间分析是以时间与技术分支作为坐标进行分析,从中可得出每一项技术的发展情况,对于一些尚未发展成熟的技术分支,可以作为一个主攻方向,从而为企业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

地域分析可以看出该项技术在国内及国际的主要分布情况,以便给企业研讨学习等提供参考。资源投入:

本项目目前投入分析人员六名,每人配备相应电脑器材等所需工作资料,另外,本项目主要使用了佰腾网,soopat,专利之星,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以及韩国专利网等专利数据库进行样本库构建,查全、查准等工作。沟通协调:

项目沟通工作主要由两个负责人负责与企业和监理方的沟通,另外,在有需要时,项目组全体成员集体参与与企业和监理方的沟通,以便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主要困难及应对策略:

篇3:基于专利地图分析方法的实例研究

关键词:专利地图,专利分析,DVD技术

专利地图 (Patent Map) 由各种与专利相关的资料信息或者专利公开出版物, 以统计分析方法, 加以缜密及精细剖析整理制成各种可分析解读的图表讯息, 使其具有类似地图指向功能。作为一种搜集、整理和利用专利信息的有用工具, 专利地图可以分析技术分布态势、指明技术发展方向, 对竞争对手专利技术分布情况进行监视, 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和进展情况。专利地图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得到广泛利用。从过去的二十年以来, 在日本一直由政府收集和分析每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来制作专利地图, 并将这些地图免费放在网上。韩国知识产权组织也通过其典型项目-移动电话专利地图的激励, 计划从2000年开始, 在所有的工业领域制作和推广专利地图。相对海外国家而言, 我国对专利地图的应用还比较薄弱, 对专利地图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 我国企业迫切需要掌握和运用专利地图开展研发活动。

1 专利地图的主要分析方法

所谓专利地图, 系指将依一次、二次、三次等专利资讯, 及由各种与专利相关之资料讯息, 以统计分析之方法, 加以缜密及精细之剖析整理制成各种可分析、解读之图表讯息。专利地图简言之, 就是将专利资讯“地图化”, 即由各种统计分析整理图表。“专利地图”类似于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使用的“决策树”图。本文根据专利分析的目的选择将专利地图分为两大类:a.专利管理地图 (management PM) 。b.专利技术地图 (technical PM) 。

1.1 专利管理图分析方法

1) 揭示整体变化趋势。通过对若干指标依时间变化分析, 了解技术发展进程, 观察某产业技术领域、国家、公司、发明人等发展趋势。如对比专利申请数量的上升与下降趋势, 可以分析相应的技术瓶颈等。还可以通过对专利权人的专利量所占总体份额的比例, 有利于确定领域主要竞争对象, 把握业界主要研发重点和趋势发展。包括历年专利动向图、各国专利所占比例图等。

2) 分析重点技术领域。通过对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按国际专利分类号进行统计, 可得知该技术主要集中在哪些部类;技术领域内各研发主体 (国家、地区或机构) 的专利占有量信息是专利地图中的基础部分, 能够揭示不同国家或机构对该领域先进技术的掌握情况;对竞争公司的专利做IPC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公司的热点申请领域, 这些热点领域通常为研发投入较大的领域, 且公司往往在该领域有一定的优势。包括竞争公司排行榜图、竞争公司IPC分析图、重点领域比例图。

1.2 专利技术图分析方法

1) 分析技术生命周期。技术生命周期的分析主要是绘制技术生命周期图和对专利技术生长程度的预测。将某一技术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专利申请数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之间的关系图形化, 可得到其发展的技术生命周期图, 从而清楚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态。常用的此类计量参数有:技术生长率 (V) 、技术成熟系数 (α) 、技术衰老系数 (β) 和新技术特征系数 (N) 。根据V、α、β、N随时间变化情况分析某技术领域的发展阶段。

注:a为当年某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 (公布) 数量;b为当年某技术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公布) 数量;c为当年某技术领域的外观设计专利或商标申请 (公布) 数量;A为追溯5年某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 (公布) 累计数量。

起步阶段:专利数量少, 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公司。这些专利大多是基础性专利。新技术特征系数N值越大, 新技术越强, 预示它具有发展潜力。

发展阶段:基本发明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 其应用发明专利逐渐遍及各相关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市场扩大, 介入的企业增多, 技术分布的范围扩大, 表现为大量的相关专利的激增, 有大量产品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产生。计算公式:技术生长率 (v) =a/A。连续计算数年, V值递增, 说明该技术正在萌芽或生长阶段。

成熟阶段:技术趋于成熟, 专利数量继续增加, 但申请人数量基本上维持不变, 改进型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大量涌现, 由于市场的有限, 进入的企业趋缓, 专利增长的速度变慢。计算公式:技术成熟系数a=a/a+b。连续计算数年, a值递减, 反映技术日趋成熟。

衰老阶段:经过市场淘汰, 申请人的数量大为减少, 专利数量维持稳定, 以小幅改进型专利为主, 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下降期, 进展不大。当技术老化后,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量逐步减少, 而外观设计和商标的申请量却相对升高。此时有关领域的专利技术几乎不再增加, 每年申请的专利数和企业数呈负增长。计算公式:技术衰老系数β= (a+b) / (a+b+c) 。连续计算数年, β值递增, 于是该技术日渐陈旧。

2) 分析技术关联度。当一项或少数几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出现后, 会随之涌现出一系列以此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或与此技术相关的技术创新。一种技术和另外的技术之间的关系,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意见专利申请说明书中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国际专利分类号IPC, 因此通过专利说明书中的主分类和副分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出相关的专利技术, 如公式 (1) 所示:

其中:Patent Nocol:表示两个专利领域的相关度;a:表示以IPCa为主分类的所有专利申请中以IPCb为副分类的比率;b:表示以IPCb为主分类的所有专利申请中以IPCa为副分类的比率。

把统计计算后得到的专利分类号转变为文档向量矩阵, 映射出专利技术之间的关系, 通过使用绘图工具将这种关联关系用专利技术关联图表示, 专利技术之间的关系用它们之间的距离反映, 距离越近, 它们的相关性就越大, 反之亦然。

2 实证研究

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数字视频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几年前发生的由六大公司组成的专利联盟 (简称6C) 要求中国DVD生产厂家向其缴纳专利使用费一案, 使得国内众多DVD厂商开始重视企业专利技术和专利战略问题。笔者对中国知识产权局和中国专利网公告的229条DVD发明专利利用专利地图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揭示该项技术研发的发展阶段、专利产出情况、领域内重要专利权人及其相互关系、核心专利技术等。各项分析结果均以专利地图的可视化形式加以表现。

2.1 历年DVD专利趋势图

图2显示的是1997-2007年DVD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逐年发展的趋势, 从该图可以看出, 从97-01年之间专利量没有太大波动, 这期间的DVD专利申请人主要为国外公司, 而国内的专利申请量是10条, 占其总申请量的10%。从02年以后专利申请量呈现大幅增长, 尤其是04和05年达到高峰。一方面表明2001年左右DVD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熟, 另一方面这与当年DVD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家要求中国DVD机生产企业缴纳专利使用费有很大关系, 01年以后中国的DVD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90%。

注:07年专利数量的急剧下降, 是因为近期专利申请, 目前有相当数量尚处于审查阶段,

依照专利法规定未公开, 故2007年收录的数据并不完全, 数据仅供参考。

2.2 各国专利所占比例图

图3显示的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研制DVD相关技术方面, 中国的申请量达到110件, 申请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国、荷兰、韩国、美国及日本。

2.3 竞争公司IPC雷达图

对DVD专利的三级IPC分类号进行统计分析后, 可以看出G11B、H04N、G06F和C09B是研发重点领域。图4对专利申请量前四名的主要竞争公司进行IPC分类剖析, 可以发现:各公司G11B (基于记录载体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的信息存贮) 领域的投入都很大, 尤其是三星电子株式会社G11B类专利所占比例是85%。而四个公司对C09B (有机染料或用于制造染料的有关化合物;媒染剂;色淀) 技术领域的申请量都为零, 在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领域, 除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有5条专利外, 其余三家公司均没有专利。

2.4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图

图5反映了97—07年DVD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情况, 专利数量在01年以后迅速增加, 尤其是2004年到2006年, 该技术呈现由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趋势, 而07年和08年的专利数据尚处于审查阶段, 依照专利法规定未公开, 故暂不考虑。

该产品的技术生长率V值从2001年到2004年增长较大, 从2004年到2007年有变小趋势, 表现出一定的技术生长特性衰弱现象;技术成熟系数α值从2002年以后逐年减小;而技术衰老系数β值从2002年到2004年逐渐增大, 而从2005年到2007年又有减小的趋势。综合说明, 该技术在国内的已经成熟阶段, 今后的一段时间将有可能继续维持成熟期, 继而进入技术衰退期。

2.5 技术关联图

从图6中, 每个节点代表一类专利技术, 节点大小表示专利数量的多少, 节点越大则专利数量越多, 节点间的连线的粗细反映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程度, 连线越粗, 表示它们的关联性越密切, 连线当然这种关联性是相对而言, 不具有绝对意义。

图中最大的圆圈代表的是G11B, 它代表的是记录载体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的信息存贮;与它连线既短又粗的是H04N (图像通信技术, 例如电视) , 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最强。其次与之关联较强的有H05K (印刷电路;电设备的外壳或结构零部件;电气元件组件的制造) 、G09G (对用静态方法显示可变信息的指示装置进行控制的装置或电路) 等。

3 总结

本研究针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有关DVD技术的专利进行分析, 由总体分析结果显示DVD技术在国内的已经成熟阶段, 今后的一段时间将有可能继续维持成熟期, 其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在成熟期之后, 继而进入技术衰退期。专利地图作为一种利用专利情报、优化专利战略的高效的专利管理阶段, 被称为科技与经济竞争“作战地图”。随着与专利相关的科技、经济竞争的加强, 预计我国对专利地图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日益增多。

参考文献

[1]高翔.日韩专利信息与中小企业的发展[EB/OL].http://www.sipo.gov.cn/sipo/ywdt/hwcz/200204040053.htm, 2002.

篇4: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方法

〔关键词〕技术生命周期;专利分析;专利指标;S曲线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5

〔中图分类号〕G25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098-04

The Distinguishing Methods of Technology Life Cycle Based on Patent AnalysisLi Chunyan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Jiangsu,Nanjing 21004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distinguishing methods of technology life cycle from the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atent.It summarized five typical methods, which were s-curve,patent indicators,relative growth rates,patent technology life cycle diagram,TCT.The article gave specific calculation formulas and distinguishing methods.Lastly it evaluated the five methods and also pointed out their applicable conditions.The distinguishing methods of technology life cycle the article summarized were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The article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tudiers of choosing proper distinguis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life cycle;patent analysis;patent indicators;s curve

技术生命周期,是描述一项技术的使用,从基础科学或应用科学衍生发展而来,将之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上,到该项产品导入市场后,直至该项产品退出整个市场的一段时间[1]。

因为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是可以预测而重复的,所以了解技术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方能进行前瞻性的管理,及早处理或避免问题发生。企业在技术的稳定阶段就应有计划地思考如何使技术持续成长的问题,以避免技术陷入因无法及时变迁而面临衰退甚至解体的困境。

判断技术生命周期的方法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专利数据评估技术生命周期。首先,专利包含许多隐性技术知识,透露出技术的发展脉络。其次,专利能揭示技术的商业潜能,因为专利申请的前提是商业应用的可能。第三,基于专利申请数据的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比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早。最后,专利申请可以通过专利数据库容易且客观地衡量。基于以上优势,倾向于用专利申请数据作为技术生命周期描述的基础[2]。

1 技术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

一般将技术生命周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1 导入期

任何一项新技术自实验室诞生后最初被引入市场的那段时期。在这段时期,专利数量较少,大多是原理性的基础专利,由于技术市场还不明确,研发风险较大,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参与技术研究与市场开发,表现为重大的基本专利的出现。此时,专利数量和申请专利的企业数都较少(集中度较高)。在此阶段,研发人员对此技术的研发缺乏经验,对此技术之知识累积也不够。开发的技术,大都应用之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所获得的较抽象的科学知识来开发设计,此阶段的技术为新技术。由于发展市场产品前提的基本技术问题还未解决,创新产品价格昂贵,顾客的接受能力低,在导入期的后期,专利申请量停滞甚至减少。这个时期属于根本性创新时期。

1.2 成长期

随着基本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市场不确定性的消除,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在这段时期,新技术逐渐赢得市场认同并为部分厂商相继采用。许多企业相继开始投入研发。对于从导入期就开始进行研发的企业,由于已经累积一定程度的R&D经验,便可运用先前累积的经验,进一步加大R&D投资以进行创新技术活动,此阶段技术谓之发展中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扩大,介入的企业增多,技术分布的范围扩大,表现为大量的相关专利申请和专利申请人的激增[3]。由于新的竞争者的涌现,专利集中度降低了。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技术生命周期判断方法Feb.,2012Vol.32 No.21.3 成熟期

新技术在经历了导入期和成长期之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并为广大用户所采用的时期。在此时期,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产业界R&D人员对技术研发已累积足够的经验与知识,技术商品化的程度非常高。在此时期,以符合顾客需求的技术功效改善的边际率仍大于研发资源的投资力度,故此阶段所使用的技术为主流技术。当技术处于成熟期时,由于市场有限,进入的企业开始趋缓,专利增长的速度变慢。由于技术的成熟,专利申请人数量基本维持不变。

1.4 衰退期

新技术在经历了成长期和成熟期之后其技术的领先优势逐步趋于消失的时期,技术的发展已濒临飽和,此时的技术称为基础技术或常规技术。在此时期内,只剩下晚期大众及落伍型消费者会购买此类产品。当技术老化后,企业也因收益递减而纷纷退出市场,此时有关领域的专利技术几乎不再增加,每年申请的的专利数和企业数都呈负增长。

技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专利数据特征分析如表1所示。表1 技术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4]

项目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专利数量较少,

增长较缓激增增长趋缓负增长专利类型发明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商标)专利申请人较少,

增长较缓激增保持稳定负增长2 技术生命周期的判断方法

判断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的方法很多,本文归纳出了5种典型的判断方法。

2.1 S曲线法

一项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过程,有其规则轨迹可循,其出现的状况如同人类的生命周期现象,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故又有“成长曲线”之称,其形状近似S,也有S曲线之称。“成长曲线”的用途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为预测单一技术解决问题的绩效,二为预测此技术如何及何时到达上限。

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最初均成长缓慢,一旦突破某个界限之后,其效能的成长就变得快速;而当其接近上限时,其效能的增加就变得非常困难,成长也再度缓慢下来,而以图形表现就如同S形状一般。技术进步的速度会因努力(投入、时间)的程度,而呈现开始的缓慢增加,到中间阶段的快速成长,最后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而无法突破,其技术进步的速度又变得缓慢。这一思想来源于对某些技术的技术行为数据随时间或累积研发付出变化呈S形的观察。图1显示了技术生命周期的S形状概念,可以看到分为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饱和期)。

技术导入期的技术行为相对于研发努力来说增长率相对较低。在成长阶段,相对于累积R&D付出的边际技术进步是正的,即曲线是下凸的,曲线函数的二次微分为正,技术进步速度不断提高。而进入成熟期,曲线出现一个拐点,曲线开始变为上凸,曲线函数的二次微分为负,技术进步速度开始变小。进入技术饱和阶段即衰退期,即使付出大的R&D努力,技术行为的提高也是比较小的,技术绩效几乎不变,几乎没有新的专利产生。因此进入成熟期后不宜继续投资于老的技术,因为未来技术的提高是很小的,此时应寻找有更高发展潜力的新技术[5-7]。

S曲线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对称型S曲线,称Logistic曲线;一种是非对称型S曲线,成为Gompertz曲线[8]。当研究对象的发展只和已生长(已代换)量(率)有关时,则选用Gompertz曲线;当研究对象的发展受已生长(已代换)量和待生长(待代换)量的双重影响时,则选用Logistic曲线。在适用上,以Logistic曲线较为普遍。

2.2 专利指标法

该方法通过计算技术生长率(v)、技术成熟系数(α)、技术衰老系数(β)和新技术特征系数(N)的值测算专利技术生命周期[3]。

2.2.1 技术生长率(v)

所谓技术生长率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过去5年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计算方法如下:图1 技术生命周期的S曲线[9]

v=a/A

a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A为追溯到5年的该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累积量或授权累积量。

如果连续几年技术生长率持续增大,则说明该技术处于生长阶段。

2.2.2 技术成熟系数(α)

所谓技术成熟系数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计算方法如下:

α=a/(a+b)

a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b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实用新型申请量或授权量。

如果技术成熟系数逐年变小,说明该技术处于成熟期。

2.2.3 技术衰老系数(β)

所谓技术衰老系数是指某技术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计算方法如下:

β=(a+b)/(a+b+c)

a、b含义同上。c为该技术领域当年外观设计申请量或授权量。

如果技术衰老系数逐年变小,说明该技术处于衰老期。

2.2.4 新技术特征系数(N)

新技术特征系数由技术生长率和技术成熟系数推算而来,计算方法如下:

N=v+α

在某一技术领域新技术特征系数越大,说明该技术的特征越强。

计算历年的这4个专利指标,将其列表并画成一折线图,观察其变化趋势,即可判断技术所处的生命周期。表2 技术生命周期与4个专利指标的关系

阶段vαβN导入期↑较小,逐年增长,

但增速缓慢↑↑↑成长期↑增速明显↑↑↑成熟期↓↓↑或不变↓衰退期↓↓↓↓

2.3 相对增长率法

用某技术领域的相对增长率与相对增长潜力率构成的二维矩阵分析技术的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

图2 相对增长率法

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潜力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RGR=某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的平均增长率/所有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的平均增长率;

某技术领域的增长潜力率(DGR)=后n年的专利申请数的平均增长率/前n年的专利申请数的平均增长率;

RDGR=某技术领域的DGR/所有技术领域的DGR。

如图2所示,处于区域Ⅰ的技术领域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潜力率都很高,技术增长很快并且具有很大潜力,说明该区域的技术领域处于成长阶段;区域Ⅱ的技术领域相对增长率依然很高,但相对增长潜力率有所降低,很可能是处于成熟阶段的技术领域;区域Ⅲ的技术领域相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潜力率都很低,该区域的技术领域有可能处于衰退阶段;区域Ⅳ,相对增长率不是很高,但是相对增长潜力率很高,该区域的技术领域很可能处于萌芽阶段,属于具有很大潜力的朝阳技术[10]。

2.4 技术生命周期图法

利用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数据绘制而成。一般来说,专利申请量反映技术开发活动的程度,而专利申请人反映了该技术领域参与技术竞争的企业或个人。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推断技术的生命周期,从而指导企业技术投入与开发策略。

图3 技术生命周期图[4]

2.5 TCT计算法

与上述研究某一领域整体技术生命周期不同,该方法主要针对的研究对象是某件专利文献所代表技术的生命周期。TCT计算法基于以下理论:技术生命周期可以用专利在其申请文件扉页中所有引证文献技术年龄的中间数表示。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专利年龄=本专利授权年-参考专利授权年

TCT=中间年龄=专利年龄由大到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年龄

中间位置=参考专利数/2

若参考专利数为偶数,则结果为整数;若参考专利数为奇数,则取结果的整数部分和之后的一个位置。即若参考专利数为n,n/2若为整数,则正好是中间位置;n/2若不是整数,设其整数部分为a,则第a位和第a+1位为中间位置,中间年龄为第a位的年龄n1和第a+1位的年龄n2的平均数即(n1+n2)/2。如果中间年龄同时有几篇,应该计算它们的平均贡献,如第a位的年龄n1,第a+1位的年龄n2,第a+2位的年龄也是n2,则中间年龄为(n1+n2+n2)/3年。

TCT用于捕获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创新的信息,它测量的是最新专利和早期专利之间的一段时间。很显然,早期专利代表着现有技术,因此TCT其实就是现有技术和最新技术之间的发展周期。一个技术领域其技术生命周期TCT平均值可以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技术领域。TCT具有产业依存性,相对热门的技术TCT较短,快速变化的技术领域,如电子技术,技术生命周期一般为三四年,而技术缓慢变化的技术领域,如造船技术,技术生命周期一般在15年或更长。实际工作中TCT主要用来计算单件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但也可以计算企业专利技术的平均生命周期或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3]。然而计算企业或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时需要逐项计算TCT,再求其平均值,操作起来过于繁琐,故一般不用于计算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

3 方法评价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归纳整理了判别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的5种方法即S曲线法、专利指标法、相对增长率法、技术生命周期图法、TCT计算法。这5种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S曲线法和TCT计算法可以计算出具体的数值,为定量的方法。S曲线法可用专门的软件工具画出直观明确的技术发展趋势图,演算各个阶段的分界点及临界值。实际工作中TCT主要用来计算单件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然而计算企业或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时需要逐项计算TCT,再求其平均值,操作起来过为繁琐,故一般不用来计算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专利指标法和相对增长率法为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专利指标法各指标均要逐年计算,优点是指标容易采集。技术生命周期图法根据趋势判别生命周期阶段,可视为定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赖佳宏.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以专利分析与生命周期观点[D].台湾:中原大学,2003.

[2]Reinhard Haupt,Martin Kloyer,Marcus Lange.Patent indicators for the technology life cycle development[J].Research Policy,2007,(36):387-398.

[3]陈燕,黄迎燕,方建国,等.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44-248.

[4]李春燕.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专利组合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9.

[5]彭智强.多角化与国际化策略配合对企业经营绩效关系之研究——以技术生命周期观点分析之[D].台湾:中原大学,2003.

[6]陈钦雨.台湾CRT与TFT-LCD产业之比较分析——以产业生态与生命周期观点[D].台湾:大叶大学,2005.

[7]张志立.以技术生命周期作为技术预测模式之比较[D].台湾:中原大学,2004.

[8]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49-150.

[9]H.Ernst.The Use of Patent Data for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The Diffusion of CNC-Technology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7(9):361-381.

[10]曹雷.面向專利战略的专利信息分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3):97-100.

篇5: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主题指南将信息系统地进行归类,可使用户方便地查找到某一大类信息,但其搜索范围较搜索引擎要小许多。搜索引擎查询较为全面而充分,可以提供最全面、最广泛的搜索结果,但所提供的信息不像主题指南那样层次结构清晰,显得繁多而杂乱。由于主题指南和搜索引擎各有优势,两者可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合理运用,以产生最佳结果。总之,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是信息检索至关重要的一步。搜索引擎在查询范围、检索能力、效率等方面各具特色,针对不同目的的检索,应选用不同的搜索引擎。

2 缩小检索范围

(1)采用恰当的检索表达式。在检索表达式的构造中,可采用把一个短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查询的办法,或者采用强制包含或排除特定关键词的办法限定检索范围。

(2)限定检索范围。当检索的范围过大时,可以对检索词的年代、语种、数量、学科等检索范围进行限定。这些限定检索的运用可以有效控制检索的相关性,从而提高检准率,使检索结果接近用户需求。

(3)利用进阶检索功能。进阶查询(Refine Query)是指利用前一次检索的结果作为后一次检索的依据,逐步缩小检索范围。

(4)搜索力求具体化。检索文献信息资源时,要明确检索课题的需求,限定查询范围,选择确切的检索词,使检索要求具体化、明确化。这样,有利于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的查准率。

3 扩大检索范围

(1)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检索。目前,检索软件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容易漏检与关键词意思相近或一致的内容。此外,搜索引擎对网络信息资源中出现的多姓名的个人著者,更名的机关团体,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不像图书馆目录那样提供规范化的检索点,也容易出现漏检现象。因此,用户需要使用同义词、近义词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尽可能全面地扩大检索范围。反映同一概念的检索词越多,就越能保证查全率。

(2)使用All-in-one整合型检索。All-in-one是指在统一的标准界面下,同一检索词用户只需输入一次即可委托多个搜索引擎查询。WWW上的信息资源非常庞大,没有一个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全部网页,同时使用多个搜索引擎能弥补单个搜索引擎数据库容量不足的缺陷。如NetLocator(http://nln.com)能在Yahoo!,Lycos,Altavista,Webcrowler 4个搜索引擎同时代理用户的检索指令,最大限度地确保文献信息资源的查全率。

4 使用组合搜索关键词

如果一个陌生人突然走近你,问你“北京”,你会怎样回答?大多数人会觉得莫名其妙,然后会再问这个人到底想问“北京”哪方面的事情。同样,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关键词“北京”,搜索引擎也不知道你要找什么,它也可能返回很多莫名其妙的结果。因此你要养成使用多个关键词搜索的习惯,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两个关键词搜索已经足够了,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以空格隔开。比如,你想了解北京旅游方面的信息,就输入“北京旅游”这样才能获取与北京旅游有关的信息。

5 强制搜索

通过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短语词,这一方法在查找名言警句时显得格外有用。例如用““京剧”+“脸谱””的搜索结果比“京剧+脸谱”更精确。

6 模糊搜索

搜索引擎中允许使用模糊查询,即用*号通配符代替不确定的字或词,每种搜索引擎都有各自的关键词技巧,除了通配符还可以用or或and逻辑运算符。

7 搜索之前先思考

网上的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必须先有人放上网。搜索引擎本事再大,也搜索不到网上没有的内容,而且,有些内容虽然存在网上,却因为各种原因,很可能成为漏网之鱼。所以在使用搜索引擎之前,应该先花几秒钟想一下,我要找的东西网上可能有吗?如果有,又可能在哪里?网页上会含有哪些关键字?

8 点击搜索结果前先分析

篇6:加快拿到专利证书的方法

“前段时间刚跟外国的一家公司谈好了一个大单,高高兴兴的加紧生产了,但是突然接到对方的一个电话要求我们提供专利证书,可是我的新产品刚申请了专利,虽然拿到了受理通知书,但是专利证书还遥遥无期啊,固执的老外就认证书,我该怎么办啊?”

“我的产品正在淘宝上卖的火热,可是突然一个早上醒来发现宝贝全被下架了,淘宝客服给我的答案是有人拿着专利证书投诉我的产品,按照淘宝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没办法就只能下架我的产品了,可是我也有专利了,虽然只拿到了受理通知书,但也不应该轻易的下架我的产品啊!现在每天经销商都快把我的电话打爆了,求助大虾,有什么好办法吗?”

这些都是我听过不少老板的抱怨,自己不是没有专利,更不是山寨别人的产品,辛辛苦苦研发的新产品,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和精力,也投入了不少的资金,眼看就要靠这款新产品来扭转局面了,但是却卡在了专利证书上,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打听过不少的代理机构也咨询过专利局的工作人员,都说在正常的情况下,就算是到了授权公告的阶段,想要拿到证书也只能干等。一般来说一款外观专利从申请到拿到证书的时间大概为六个月,实用新型为八个月,而发明专利更是要等到两年半以后才能拿到证书;

真正等到证书到手,似乎黄花菜都凉了。到那时,展会早就已经结束了,老外也选择和其他公司合作了,千辛万苦的总算是跟淘宝那边扯清楚了,把产品重新上架了,却也是去了产品的最佳时机,市场早就被同行给瓜分了。

我是一个公司的法务,在一个研发能力不错的公司,而作为法学毕业的学生,似乎新产品的专利申请就落到了我的肩上,老板总是认为员工是万能的!这样工程师负责写好技术资料,我负责准备相关的文件和申请表格等等,一切进展顺利,到最后还是卡在了时间上,公司为此失去了不少的先机,时间就是金钱啊,这句话一点都没错,那段时间我都快被老板给骂惨了,老板也整天愁眉苦脸的。

到后来,也不知道老板从哪里找来的一个知识产权的代理公司,在跟对方接触几次后,对方竟然说能把拿证时间缩短为正常的一半,起初我和工程师是打死不信的,最后老板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将信将疑的把一个新产品的专利申请就给了他们去做,而且在合同上注明了拿证的时间,逾期退款而且还保证拿证书。

篇7:专利的两种申请方法

第一种,普通申请。就是按照一般申请方式,在专利局网站进行大致检索比对过后,由我们准备材料,撰写专利申请文件,递交到国家专利局进行审查。在专利审查后,专利局会给你下发专利受理通知书。当您的专利通过审查后,专利局才会给您下发正式的专利证书。

但是,这种方法检索时并不全面,只能大致的检索下,当国家专利局在进行审核时,如果您的专利不具备创造性,新颖性,创造性,并且与国内外的专利有相似之处的情况下,就不会给您授权。由于这种方式所需的费用不多,现在大多数人等候使用这种方法来申请。

第二种,由我们做专利检索文件,先到专利局数据库进行检索,这个检索可以检索到世界所有参加专利的国家。检索完成后,确定您的专利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以后,在进行申请当然会百分百授权了。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虽然避开了专利局的审查过程,所以当我们去国家专利局数据库检索时,要产生额外的费用,而且在申请时也会产生费用。

篇8:专利检索分析报告方法

商业方法 (business methods) , 是指为处理或解决商业经济活动或事务而由人类智力创造的方法或规则, 根据商业方法自身的结构特征, 可将其分为两大组成部分:一是非技术性的规则和方法;二是信息技术。一般的, 非技术性的规则和方法是指诸如商品交易的流程、行政管理的规则、事务处理的步骤等由人类智力活动创造的规则和方法, 而信息技术则涉及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等多个相关技术领域。因此, 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商业方法的实质就在于以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来实现相关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 商业方法与专利权之间一直被认为是不相关的, 然而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以来, 商业方法逐渐呈现出其优势, 所作出的经济贡献越来越大, 将商业方法纳入专利法权的范围已然成为趋势。1998年,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通过“州街银行案” (State Street Bank Case) 的判决, 确立了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2000年, 澳大利亚法院作出了商业方法可以获得专利的判决;2001年, 日本及欧盟最终为服务方法专利开了绿灯;2002年底, 中国专利局批准了花旗银行的金融服务方法专利。而近几年, 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逐年上升, 其可专利性已逐渐被世界三大专利机构——日本特许厅 (JPO) 、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 和欧洲专利局 (EPO) 以及大多数国家专利局所承认, 且在2006年, 商业方法正式被纳入了国家专利分类 (IPC) 中的G06Q分类中。

根据数据可获得性、统一性和完整性, 本文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检索系统PATENTSCOPE为数据来源, 以商业方法专利的IPC分类号为主要检索条件, 检索获得2001年至2010年国内外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相关信息。

为便于统计, 统计表中的代号代表不同国家专利, 即CN-代表中国专利, US-代表美国专利, JP-代表日本专利, DE-代表德国专利, FR-代表法国专利, GB-代表英国专利, KR-代表韩国专利, Other-代表其他国家专利。

二、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情况分析

1、商业方法专利申请的总量

本文所统计的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包括IPC第八版之前的G06F17/60和第八版中的G06Q这两个分类号之下的、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所有已公开的专利。分类号G06F 17/60的内容为“行政管理、商业、经营、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 分类号G06Q的内容为“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在2001年至2010年间, 分类号G06F17/60之下的专利共有334件PCT专利申请被公开, 分类号G06Q下的专利共有25305件PCT专利申请被公开, 以上两个分类号之下的专利申请不存在交集, 因此总计共25639件专利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25639件专利申请并非每一件都属于典型的商业方法专利申请, 其中部分专利申请的主分类号并不属于或不应属于G06F17/60或G06Q, 但或多或少都涉及商业方法;另外, 由于一定的分类误差, 尚有少量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存在于其他分类号中 (譬如G06F19/00) , 但由于此处所统计的样本数量已经足够庞大, 因此上述误差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量年度变化分析

图1显示的是自2001年至2010年间, 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量的年度变化情况。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自2001年开始, 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量变化平缓, 2001年至2005年间, 年度申请量呈下降趋势, 而自2005年起的随后三年中又开始逐年上升, 但到了2008年, 又开始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其实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有调查显示, 全球商业方法的专利申请量在1995年到2000年这6年期间大约增长了6倍, 尤其是在1999年至2000年之间, 申请量达到了一个峰值, 而2001年之后, 这一申请量就趋于平缓, 保持匀速增长。而在2008年,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企业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在其影响下, 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3、各国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量统计分析

图2是2001-2010年间, 各国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量的数据统计。从图2中数据来看, 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总量为25639件, 其中美国申请的专利专利数为14382件。达到了总量的56%, 占据了半壁江山, 其次是日本的11%, 而相比之下, 我国的申请量最少, 仅占2%。从图2所示数据中, 还可看出, 我国在商业方法专利这一方面起步较晚, 在2001年, 我国仅申请了24件, 而在同期, 美国的申请量已经高达2572件。

究其原因, 美国是最早提出商业方法专利权的国家, 起步较早, 因此在美国, 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其次, 日本、美国和欧洲等都是信息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地区, 而商业方法专利的诞生和实施首先需要依赖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和基础平台, 因此, 对于信息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 其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方面较为欠缺, 未具备诞生和实施商业方法专利的客观条件, 而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则为促进商业方法专利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此外, 美国和日本是传统的商业强国、经济强国, 且比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而我国在这方面相对欠缺, 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并且需要不断发展信息技术, 为促进商业方法发明的诞生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方法的专利化保护已是大势所趋, 在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已经成为事实。由于商业方法涉及到经济运作的模式, 对经济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美国、日本等国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与科技实力, 在世界软件产业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 而且极力推广本国的政策法律, 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既然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经确立了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 那就势必将对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立法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形势、商业方法所依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专利部门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态度和各国专利法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标准, 是影响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的3个主要因素。我国近几年在商业方法专利PCT申请量总体上维持匀速增长, 而在以上3个方面上都未发生大的变化, 因此预计我国的商业方法专利申请量在未来的几年中,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好转, 依然会保持目前的稳步增长、匀速发展的态势。

不过, 虽然我国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量在逐步上升, 但是相较于其他发达国际和地区来说, 还是存在这一定的差距的。若要赶上这些国家的在此方面的发展, 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在此期间,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来加速我国在商业方法专利申请方面的发展。

1、健全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

我国在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方面一直采取的都是保守的原则, 然而面对着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在越来越多国家成为事实, 这样的措施并不利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发展。此外, 承认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从本质上并没有背离专利法的基本原理, 中国现行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也给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 韩国、日本等国均已走在了我们的前头, 都开放了对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因此, 我们有必要更加主动、积极地研究和借鉴其他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立法的最新趋势, 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

2、提高PCT申请意识

有资料显示, 其实我国在本国的商业方法专利申请方面, 专利申请量并不低, 仅2009年就有1753件 (1) , 但在PCT申请方面, 2009年的申请量为91件。据统计, 2009年, 世界各国共提交了155900件PCT专利申请, 其中, 美国在申请总量中占近三分之一的份额 (45790件) , 其次分别为日本 (29827件) 、德国 (16736件) 、韩国 (8, 066件) 和中国 (7946件) , 我国排名第五, 但PCT专利的申请总量与美国及日本之间的差距较大, 仅为美国的1/6。

积极寻求专利的国际保护, 是一个国家、企业的专利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专利技术竞争市场、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 我国企业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 应当意识到加强专利国际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我国国情, 选择适宜的专利发展策略

授予商业方法专利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目前, 随着我国IT产业的兴起和金融竞争与创新水平的提高, 为商业方法专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但由于商业方法专利特殊性, 我国不能采用过于宽泛的实用性标准, 应当借鉴各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 根据我国产业的发展、专利审查的现状来确定关于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标准, 结合我国的实践, 以特有的专利制度保护自身特色以及国家利益。

四、结语

当前, 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 世界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已经由资本转向技术, 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水平和研究开发实力的抗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深入, 商业方法将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柱, 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申请的讨论也将持续下去。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的问题, 它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和经济扩张是目前专利大国扩大商业方法专利的深层原因。我国应充分挖掘现有的潜力,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 以一种更加实用、更加开放的观念去考虑对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问题, 使专利制度在鼓励和促进网络软件和商业方法发明中再一次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吕益林, 吴子贵.网络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在我国之思考[J].情报科学, 2004 (11) :1346一1349.

[2]、张影恬. 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可行性[J]厦门科技,  2007, (04)

[3]、戴志敏, 陈立毅.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11)

[4]、贾丹明. 欧洲商业方法专利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  2007, (05)

[5]、刘筠筠. 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美、日、欧的实践及其启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5)

[6]、郭林将, 张永亮. 欧盟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模式与启示[J]学术界,  2008, (06)

上一篇:javaudp通信实验报告下一篇:聘任合同(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