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检索协议

2024-05-03

专利检索协议(通用8篇)

篇1:专利检索协议

专 利 转 让 协 议

受让方:(以下简称甲方)联系人: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转让方:(以下简称乙方)委托代理人:_________ 固定电话:_________ 移动电话: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 转让的专利权信息:

(一)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二)发明人:

(三)发明名称:

(四)专利权人:

(五)专利授权日:

(六)专利号:

(七)专利有效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本协议证明乙方将其 的专利权转让甲方,甲方受让并支付相应的转让价款。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具体转让合同已达成,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转让方(盖章):_________

受让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联系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篇2:专利检索协议

甲方:

乙方:四川********律师事务所

甲、乙双方经共同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代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订立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作内容

甲方不具备专利代理资格,不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乙方是具有专利代理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因此甲方委托乙方将甲方客户的拟申请的专利以乙方的名义和乙方的网上系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

第二条费用及其支付

1、乙方向甲方收取提交申请的劳务费用,该费用按照发明专利元,实用新型专利元,外观涉及专利元收取。

2、乙方向甲方邮寄专利申请通知以及证书的费用和由甲方负担。

3、甲乙双方按季度结算劳务费用。

第三条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负责与其客户签订专利代理合同,并收取代理费和相关费用,甲方应当向客户说明通过乙方系统申报专利。

2、甲方根据客户提交的相关材料按照专利申请的格式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并在专利电子申请系统(CPC系统)上编辑好后打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乙方。

3、甲方负责专利申请相关费用的缴纳以及对审查意见的答复等事务。

4、如甲方客户就申请专利的情况与乙方发生争执,由甲方负责向其客户沟通和承担责任。

5、甲方负责留存申请专利的原始文件和申请相关文件。

第四条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只负责将甲方打包发送给乙方的专利申请文件签名后发送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并将相应的通知和证书通过邮件或邮寄转发给甲方。

2、对于甲方提交的申请文件不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

提供符合要求的申请文件,否则乙方有权拒绝提交。若乙方认为在甲方提交的文件中有明显错误或不符合规定格式的,乙方有权在不通知甲方的情况下予以修改后提交,但甲方不应当将乙方的修改权利理解成是乙方的义务。

3、乙方不负责审查甲方提交的申请文件以及中间文件。但乙方有权随时查看或审查乙方提交的文件,甲方也不应当将该权利理解成是乙方的义务。

4、乙方认为甲方提交的申请文件和中间文件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可能会导致乙方受到专利代理人协会或国家知识产权局处罚或惩戒的,乙方有权拒绝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申请审查后发出相关通知的,乙方负责转给甲方。

第五条 责任承担

甲方应当仔细审查申请文件,不得提供虚假申请,若甲方的提供的专利申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专利代理人协会规定导致乙方受到处罚或惩戒,由甲方承担责任。属于乙方自己的责任的,由乙方承担责任。

第六条 附则

1、甲乙双方提供专用的邮箱传递相关文件和通知,文件和通知发送到相应邮箱即视为送达,任一方变更邮箱时应当提前通知。

甲方邮箱:

乙方邮箱:******@163.com2、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以后签字日为准)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篇3:基于检索协议的元数据互操作研究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aboutData),是描述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其作用体现在可以对数据对象的描述、整合、控制和选择上。目前,国内外不同领域存在多种元数据标准,诸如DC(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数据集)、CDWA(Categoriesfor theDescriptionofWorksofArt)、VGA(CoreCategoriesforVisualResources)、FGDC(FederalGeographic DataCommittee)、GILS(GovernmentInformationLocatorService)、TEI(TextEncodingInitiative)、EAD(EncodingArchivalDescription)等。当用不同元数据格式进行资源描述、检索和利用时,就需要解决多种元数据格式间的释读、转换问题,以确保系统对用户的一致性服务,即实现元数据的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元数据可以作为不同系统之间的中间体实现异构的、分布式的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信息系统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资源。但是,因为元数据存在的多样性,实现元数据间无障碍转换、提取和共享往往是个难题。所以,研究元数据的互操作、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是当前数字图书馆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目前,元数据互操作主要有3种类型:语义互操作、语法与结构互操作和协议互操作[1]。前二者互操作主要描述元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继而建立元数据互操作的原型和原则,属于逻辑层面的互操作。语义互操作实际上是为一种元数据的元素和修饰词在另一种元数据标准里找到相同功能的元素和修饰词,又可以称为元数据映射,是元数据互操作的主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语义匹配上的效率往往不高,会造成数据信息的损失,而且在每种元数据之间建立语义互操作关系或映射也不太现实。语法与结构互操作比语义互操作通用性更强,语法规定了元数据机器可读的编码规则,结构规定了元数据内容、句法和语义结构。解决语法、结构互操作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标准的资源描述框架,并利用它来描述所有元数据格式,各个应用系统只要能正确解析标准描述框架,就能解读相应的元数据格式,实现元数据的互操作。RDF/XML组合是目前结构、语法互操作的最佳方案,RDF(Resource DescriptionFramework,资源描述框架)是W 3C提出的用于描述Web资源的元数据标准,RDF采用XML作为交换和处理元数据的通用语法体系结构,可以满足多种元数据的描述需要,减少了创建元数据模式的工作量,而且保证了元数据的高度互操作性,但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充分的灵活性,RDF遵循着“越少规则越好”的语义网最小权利原则,仅仅提供了一个描述关系的通用模型,而对描述资源的属性集采用了与XML中的标签类似的策略,没有任何限制,这种灵活性赋予具体应用很大自由的同时,也允许不同用户使用同一名词说明不同的对象或使用不同的名词描述相同的对象的风险,因为这种语义上的含糊,同样会使得机器对语义的错误识别,这涉及具体领域的知识词汇集问题,RDF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指定,而是通过Ontology技术来解决。

协议互操作是通过定义一个公认的、彼此遵循的检索协议来实现的,此协议应该满足以下基本条件:本身具备互操作性,允许用户在协议范围内建立满足自己特殊需要的元数据格式。元数据协议互操作是一种在元数据逻辑层面互操作基础上技术层面的互操作,可操作性强,简单、灵活且易于遵循,理论上可以实现完全无损失的元数据互操作。OAI-PMH与Z39.50正是目前为解决元数据互操作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以下试作详细地阐述和分析。

2 基于OAI-PMH检索协议的元数据互操作

2.1 OAI简述

199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市,由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委员会(CommitteeofLibrayandInformationResources,CLIR)和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LibraryFederation,DLF)组织召开了以“电子出版物互操作”为主题的研讨会,与会人员首次提出了OAI设想,思路是使用一个公共的标准接口,存储电子文档的网络服务器通过这个接口来揭示自身电子文档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可以被其它服务器读取和利用,这个接口就是OAI协议的雏形,也叫圣达菲协议。OAI协议当初只应用于电子出版资源之间的互操作,在现实需求推动下目前已可应用到任何数字资源的互操作。2001年1月,研发人员推出了OAI协议测试版,即OAI-PMH 1.0(OpenArchive Initiative-ProtocolMetadataHavesting);同年7月出了1.1版本。经过1年的试用,在2002年6月,又推出了OAI协议的正式版OAI-PMH 2.0。现在的OAI执行机构设在美国Cornell大学和LosAlamos国家实验室。

2.2 OAI-PMH技术框架

OAI-PMH协议框架定义了两种工作角色:数据提供者DP(DataProvider)、服务提供者SP(Service Provider)[2]。DP将其拥有的元数据用公共元数据格式表达,并通过OAI-PMH协议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向外部揭示自身的元数据,SP则通过OAI-PMH协议获取数据提供者的元数据,并以这些元数据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增值服务,实现元数据的互操作,并可进一步解决跨库检索等问题

OAI协议要求数据提供者与服务提供者事先都要在注册服务器中进行注册。目的是要对数据提供者与服务提供者进行组织,更重要的是执行相关验证程序来确保所登记的数据提供者或服务提供者是否完全符合OAI协议的规定,确保数据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都遵守OAI协议规范框架。注册服务器除了提供注册界面,还提供查询界面,让服务提供者查找数据提供者,用户查找服务提供者,这类似Internet中的域名解析。

OAI-PMH的请求可以表达成HTTP请求形式,采用HTTP的GET和POST语句进行编码,所有请求都包含一个基础的URL地址,至少一个Key=Vaule形式的关键字参数。请求命令通过HTTP所使用的DP服务器向数据仓库传输变量与内容,由服务器程序根据变量及其内容进行处理,以XML形式返回结果。OAI-PMH提供6种基本命令:Identify、ListMetadataFormats、ListSets、GetRecord、ListRecord、ListIdentifiers,可以实现从服务提供者与数据提供者的数据查询、获取等交互。OAI协议工作的基本模型见图1。

OAI-PMH协议定义了以下7个最基本概念和定义[3]。

(1)收割器(Harvester):在服务提供者服务器端运行的负责从支持OAI-PMH的数据提供者收割元数据的程序。

(2)仓储(Repository):是通过网络可达的(accessible),能处理嵌入到HTTP中的OAI-PMH请求的服务器。

(3)条目(Item):在OAI中指可以在服务器端进行传输的仓储元数据的基本构成。

(4)唯一标志符(UniqueIdentifier):是从仓储中抽取一个条目的元数据时采用的关键字。

(5)记录(Recorder):是仓储应答OAI协议请求所返回的XML编码的字节流。这种请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该仓储中一个条目(item)的元数据。

(6)集合(Set):是仓储将条目分组的一种可选结构。数据提供者使用集合的目的是为了让服务提供者有选择性地收割记录。

(7)选择性收割(SelectiveHarvesting):OAI-PMH协议允许在元数据获取过程中,收割服务器中某一部分满足要求的元数据记录。OAI协议设计了两个简单的选择标准来限制记录的获取,一种是基于时间戳(datastamps)的选择法,每个记录都有时间戳,时间戳中存储着该条记录生成、修改等操作的时间信息,可以只选择在某一时间范围内新生成或新修改的记录;一种是基于组(Set)的选择法,支持OAI的网络服务器可以按照主题生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的主题各不相同,依据每个元数据记录所描述的主题信息将记录划分到主题最接近的组里。每个小组里的元数据记录都有共同的主题,如一条元数据记录涉及到多个主题,可以将记录划分到多个小组内,这有点类似于文献主题法的思想[4]。

协议中还包含了流控制(Flow Control)机制和纠错机制。

2.3 元数据互操作的实现

2.3.1 元数据发布

鉴于世界上各类元数据标准纷杂而不统一,造成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异构,给元数据互操作造成了巨大的障碍,OAI规定数据提供方必须统一使用都柏林核心集(DC)元数据形式提供元数据,非都柏林核心集(DC)元数据在使用之前要先进行转换。元数据则是以记录的方式存储在支持OAI协议的网络服务器中,每条记录都对应一条完整的元数据信息。

2.3.2 元数据收割

服务提供者首先要在本地建立收割器程序,通过收割器向数据提供者发出请求,请求的命令嵌入到HTTP中,收割器接受从数据提供者返回的应答结果,数据提供者采用XML编码的形式返回结果。例1是arXiv.org服务器对服务提供前端服务器的GetRecord命令的响应代码,GetRecord命令要求根据指定的记录条目号和元数据格式,从仓储中得到某一记录[3,返回的代码基于XML形式。

例1:arXiv.org服务器响应代码。

OAI技术因为捆绑了HTTP、XML等当前Internet的主流技术,应用比较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和灵活性,因此受到普遍欢迎。目前,许多国内外主流跨库检索系统都已经支持OAI协议。如国外的NDLTD、NSDL、Metalib、Encompass、Webfeat等知名的跨库检索系统;国内中国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开发的跨库检索集成系统也提供了OAI连接器;CALIS的统一检索系统也支持OAI协议。由此可见,OAI协议已在元数据互操作和跨库检索中已得到普遍应用。

3 基于Z 39.50检索协议的元数据互操作

3.1 Z 39.50协议简述

Z39.50是“信息检索应用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InformationRetrivalApplicationServiceDefinitionandProtocolSpecification)的简称,最初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机构开发。1988年以版本1称为ANSI国家标准,截至2001年已发布了4版,国家标准化组织(ISO)将其采纳为国际标准,标准号为ISO 23950。

Z39.50相对于OAI,其功能更加完善。Z39.50将异构系统的检索指令和结果通过一个公共的方式来表达,从而支持异构系统元数据的互操作。Z39.50协议能够表述抽象复杂的搜索,可以实现文件排序,更新数据库,查询的定义、控制和存储等功能。它的基本技术构架简单,但分支相对复杂。由于Z39.50面向复杂检索,主要支持M 2M操作、依赖特定的客户端/服务器以及它们与受主系统的绑定,采用Marc作为元数据标准,需要一对一的事先设定,而且本身并不能低成本地被识别和解析,这使其在通用领域、一般检索和P2P检索中的应用受到很大局限,难以成为一个公共的转换机制。因此,一般只有标引详细复杂、数据质量很高,对互操作要求也较高的系统才采用。

3.2 基于Z 39.5O协议的元数据互操作实现

Z39.5O协议是基于分布式的客户机/服务器(C/S)或者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定义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分别称为“源端(Origin)”和“目标端(Target)”。Z39.5O源端可以由Z39.50客户机(Zclient)或者是基于HTTP协议的Z39.50网关来实现。Z39.50客户机的方式需要事先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而采用Z39.50网关的方式则不需要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上的Z39.50网关来获得服务[5]。

实现流程上,源端向目标端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目标端做出回应,连接建立成功;源端发出检索请求,服务器端分析检索式,并从后台数据库中找到满足检索条件的元数据,将所有满足条件的元数据标识组成结果集,返回到源端;源端发出显示某个记录的内容的请求,并给定在结果集中的编号,服务器端找到对应的元数据,将其返回到源端;源端发出停止连接的请求,目标端做出回应,连接结束。Z39.50可以被看作是对一个数据库的更抽象的描述,它不涉及数据的具体结构、名称,也不考虑数据库的具体实现,与用户界面和服务器端数据库的管理也不相关,这种独立的逻辑结构,完全可以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元数据互操作。

Z39.50在通讯过程中提供的服务通过11个基本结构块表达,这些信息结构块被称为设施(Facilities)。这些设施包括:初始化、搜索、获取、删除结果集、浏览、排序、访问权限控制、账户与资源管理解释、扩展服务和终止。每一种设施分为一种或若干种服务。每一种服务都设置了源端与目标端之间特定类型的操作。Z39.50应用程序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这些服务[6]。图2是基于Z39.5O协议的元数据互操作实现基本模型。

目前,在Internet上存在着大量的Z39.50服务器,这些服务器连接着国内外许多大型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用户只要采用一种基于Z39.50的检索软件就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对世界上多种含有Z39.50服务器的异构平台数据库进行查询、获取等操作,实现文献资源的开放共享。目前,应用Z39.50技术最多的是图书馆领域,包括公共书目查询、编目数据共享和馆际互借等。欧盟0NE项目加拿大的vCuc项目、东京工业大学电子图书馆和台湾“Z39.50数据库整合等系统”以及Calis等数字图书馆项目也都应用了Z39.50技术。但另一方面,Z39.50协议体系庞大、内容繁杂,配置难度较大,使其推广和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近几年Z39.50技术未有重大突破,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

总之,基于OAI-PMH和Z39.50二种检索协议的元数据互操作质量较好,效率较高,占据着元数据互操作方法体系里比较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在充分研究、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为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做好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毕强,朱亚玲.元数据标准及其互操作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5):666-670

[2]Hunter P,et al.Maia technical ideas of OAI-PMH.URL:http://www.oaforum.org/tutorial/,2008

[3]Lagoye C,et al.Th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a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URL:http://www.openarchives.org/OAI/openarchivesp-rotocol.html.2008

[4]张萍.OAI元数据获取协议.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6):560—562

[5]朱超.关于元数据互操作的探讨.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6):644—647,655

篇4:专利检索协议

2015年10月4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rt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简称TPP)在美国亚特兰大达成基本协议,2016年2月4日举行了签字仪式。目前,TPP官方尚未公布达成基本协议的详细文本,仅公布了一个概要全文。但在达成协议后不久,网上就有详细文本泄露,对比该详细文本与官方公布的概要全文,无论是章节数量还是具体内容都高度一致,本文以这一详细文本为研究对象。

TPP第十八章为知识产权章节,共有11小节83条及5个附件,覆盖了专利、商标、版权、工业设计、产品地理标志、商业秘密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执法和各方同意合作的一些领域。第十八章第六小节为“专利和未披露的试验或其他数据”,该小节又分三个分小节,分别是普通专利、与农业化学品有关的措施、与药品有关的措施。

本文就第十八章第六小节中的普通专利与我国《专利法》进行比较分析,内容包括可授予专利的客体、新颖性宽限期、专利撤销、不侵权的例外、未经权利持有人授权的其他使用、专利申请、专利申请的更正和陈述意见、专利申请的公布、专利信息的公布、专利保护期限的调整等10个方面。

一、可授予专利的客体

如TPP对该内容的定义可理解为:不管是涉及产品还是方法的发明,只要它具有新颖性、包含创造性步骤且可供工业应用,又不属于授予专利权的例外情况,都应授予专利权。上述例外情况包括:一是维护公共秩序或道德的例外;二是动、植物(微生物除外)的例外,但源自植物的发明应当授予专利权。此外,TPP还要求缔约国在遵循上述一般条款和例外情况之下,至少应当将“已知产品的新用途、使用已知产品的新方法、使用已知产品的新工序”三种改进型发明当中的一种授予专利权。

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五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明确了可授予专利的客体及例外情况,总体上与TPP的要求一致,不同在于:一是对改进型的发明,TPP仅要求缔约国对三种类型的改进型发明之一授予专利,而从我国《专利法》对发明、实用新型的定义判断,TPP所列的改进型发明都属于我国可授予专利的客体,范围显然更广。二是不授予专利权的例外情况。TPP允许缔约国为了“维护公共秩序或道德所必需的”可拒绝授予专利权,但明确指出“此种拒绝并非仅因为缔约国的法律所禁止”。我国《专利法》第五条明确“对违反法律的发明不授予专利权”,双方的差异在于对一些仅“违反法律”的发明在我国不授予专利权,但在TPP缔约国属于应当授予之列。

此外,比照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与TPP列举的具体例外情况,其中不属于TPP列举的例外情况就有: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二、新颖性宽限期

TPP对新颖性宽限期条款可理解为:只要申请人在—项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之前的12个月内,该项发明创造的信息披露如果是申请人或者直接、间接从申请人处获得信息的人所为,那么这样的披露不破坏新颖性。我们将此种宽限期称为“广义宽限期”。

我国《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一项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之前的6个月内,该项发明创造的信息披露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才满足新颖性的要求。这里的“一定条件”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二是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三是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我们称之为“狭义宽限期”。

TPP与我国《专利法》在新颖性宽限期上的不同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宽限的时长,我国实行的是6个月,TPP为12个月。二是宽限的例外。TPP要求缔约国只要信息披露是由专利申请人所为或从专利申请人处直接或间接获取信息的人所为,就不会破坏新颖性,而我国对信息披露则有一个限定范围。

目前,世界各国有关宽限期的规定各有不同,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宽限时长和适用范围上,时长主要有两种,即6个月和12月,在适用范围上,TPP主要国家

美国的范围最宽,包括任何人进行的发表、公开使用等公开行为。我国及许多欧洲国家所适用的范围则相对较窄。日本、俄罗斯及多数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将该范围限于发明人公开及源于发明人的公开行为。

三、专利撤销

TPP规定专利撤销的情形有两种:一是该项发明创造属于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二是申请人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有欺诈、虚假陈述或是不公正行为。同时,TPP也允许缔约国规定一些可撤销专利的其他情形,但这类情形要与《巴黎公约》第5A条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相关条款的规定一致。

《巴黎公约》第5A条中涉及专利撤销的条款有两条,分别是:第5A(1)款“专利权人将在本联盟任何国家制造的物品进口到对该物品授予专利的国家的,不应导致该专利的丧失”。第5A(3)款“除强制许可的授予不足以防止专利滥用的情况以外,不应当规定专利的丧失。自授予第一个强制许可之日起两年届满以前,不得提起使专利丧失或者撤销专利的诉讼”。《TRIPS》关于专利撤销的条款为第32条,即“缔约国在作出专利撤销、收回决定的同时要给申请人提供司法审查的机会”。

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是专利无效条款,与TPP专利撤销条款对应。第四十五条规定,专利授权之后,任何单位或者个AtA为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请求宣告该专利权无效。第四十六条规定,对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比可知:TPP关于专利撤销的两种情形与我国的规定一致:《TRIPS》第32条主要讲撤销专利要给予专利权人司法救济的机会,与我国《专利法》第四十六条所述内容一致:《巴黎公约》第5A(1)和第5A(3)是对驳回和撤销专利的限制,我国没有这样的规定。

四、授予权利的例外

TPP授予权利的例外条款为:缔约国可以对专利授予的专有权规定有限的例外,只要这类例外不会对专利的正常利用发生无理的抵触,也不会无理损害专利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考虑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该条款内容与《TRIPS》第30条的内容完全—致。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详细列举了“不视为侵权”的使用情况,所述内容符合《TRIPS》第30条的要求。据此,可判断我国《专利法》中关于授予权利的例外条款符合TPP要求。

五、未经权利持有人授权的其他使用

TPP本条内容:不限制缔约国在《TRIPS》第31条下的权利和义务及对31条的修正。换言之,只要符合《TRIPS》第31条也就符合TPP的要求。《TRIPS》第31条讲专利强制实施许可与我国《专利法》第六章相对应,具体对比见表2。

从表2中的比对分析可以看出,关于“未经权利人授权的其他使用”的规定,我国《专利法》与《TRIPS》的规定基本一致。

六、专利申请

TPP关于专利申请的条款归纳为:专利授予最先申请的人,以申请日(优先权日)作为判断最先申请的依据。

我国《专利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除专利法第二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专利法所称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通过上述条款,可以判断我国是实行先申请制的国家。

综上,TPP对专利申请的规定与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七、专利申请的修正、更正和陈述意见

TPP要求缔约国为申请人提供至少一次对其专利申请进行修改、更正和陈述意见的机会。

我国《专利法》也有类似规定,第三十七条明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认为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内陈述意见,或者对其申请进行修改。

虽然《专利法》第三十七条只明确了给予发明专利申请人陈述意见的机会,但从我国专利审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无论是发明、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都会给予专利申请人修改和补正的机会。

综上分析可以判断: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及实际操作与TPP的要求是一致的。

八、专利申请的公布

TPP要求缔约国18个月后即要公布尚未公布的未决专利申请。此外,还要给予专利申请人请求提前公布专利申请的权利。TPP本条目的在于要求缔约国加快专利审查,提高专利审查的透明度。

我国《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

虽然,上述18个月及提前公布的条款仅适用发明专利,但在实践当中,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实行形式审查制,授权周期一般不到18个月,即实用新型、外观设计18个月一般都授权公开了。因此,我国《专利法》及法律实践与TPP的要求是相符的。

九、与已公布专利申请和已授权专利有关的信息

TPP要求缔约国公布专利申请和已授权的信息,这些信息至少包括:检索和审查结果,包括相关现有技术检索的细节:申请人和相关第三方提交的与专利或非专利相关的引用文献。当然,上述信息不包括保密信息。我们可以理解为TPP要求公布的不仅是专利审查的结果信息还包括一些审查的过程信息。

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一条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有类似规定,对比之后发现与TPP的要求出入不少,差异点集中在公布信息的种类,在我国公开的信息属于申请、授权的结果信息,对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信息不属于公开范围,包括技术检索的细节、申请人和相关第三方提交的与专利或非专利相关的引用文献,而这恰恰是TPP所强调的。

十、因专利局的延迟而调整专利保护期

TPP强调缔约国要及时有效处理专利申请,要提供加速审查专利的途径,还要提供调整专利保护期的机会。TPP设定此条的主要目的:一是要求缔约国加快专利授权的步伐,二是要求缔约国给予权利人延长专利保护期的可能。

从我国《专利法》及实践来看,就加快专利审查而言,我国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比如:近两年成立的北京、天津、江苏、河南、广东、四川、湖北7个审查协作分中心,大大提升了审查能力;通过行政特批加快专利审查;建立PPH(专利审查高速公路)制度等等。

篇5:专利合作协议1

甲方:北京立高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乙方:北京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鉴于乙方拥有鉴于甲方对技术的了解,愿意实施甲方的技术及专有技术,并且具备实施该这些技术的物质条件、法人资格和必要的资金,双方经过充分协商,本着平等自愿、互利有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本合同,共同遵照履行。

一、合作内容概述:由乙方负责提供技术及完备的各型号的工业设计技术文件,由甲方负责提供专利相关的物质,人才,法人资格和必要资金支持,专利完成后,甲方享有专利权。

二、合作方式:乙方按照本协议约提供符合要求的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甲、乙双方应就本协议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的成本、效益、利润设立单独的账目,由双方派人共同监管。在条件成熟时,由甲方或甲、乙双方设立该技术生产项目公司。

三、双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法人资格方,按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以厂房、设备、资质及基本流动资金的形式参与合作,全面负责协议项目的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事宜,乙方派代表与公司全面管理。

2、乙方按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以及专利技术参与合作,行驶产品研发设计和专利技术的提供等职责,保证餐品的国内先进行。

3、甲乙双方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经营出现重大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四、利益分配:

1、权益分配:甲方:乙方=:

2、销售提成:每销售一台产品乙方提供%

3、甲乙双方原则上在每年的月底和月底进行项目利润的分配,有关分配方案双方另行协商制定。

五、合作期满财产处理

1、本协议合作期为年,合作期满或提前终止合作,合作项目依法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如果大于投资额,大于的部分按利润分配的比例进行分配;如果小于投资额,则所剩的财产按本协议所约定的投资比例在甲、乙双方之间进行分配。

2、合同期满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合同无法进行时,与合作项目有关所有专利归乙方所有。

六、保密条款:

1、甲、乙双方均遵守保密条款,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2、双方中任何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产品实物或样品、文字、图像、音像、存储信息等为载体的文件、数据、资料及公司所以专利产品的一切言行均包括在保密范围内;

3、保密期限同合同期限;

4、保密条款适合双方所有涉及到公司所有专利产品的人员及各方由于其他原因了解或知情此专利的信息的一切人员。

七、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视为违约:未履行出资义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其他两方造成损失;执行共同事务时有不当行为。

2、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得以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任一项目与任何第三方合作(包括技术转让、产品的加工销售等一切与公司经营范围有关的内容),否则违约方向另一方赔偿其投资比例倍的损失;

3、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合作公司以外私自制造和销售与合作公司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否则违约方向另一方赔偿万元、台的损失;

4、任何一方擅自退出时,应当赔偿由此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

5、任何一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企业法》第六十八条相关规定的,给本公司或另一方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八、合作期限:年月日 至年月日

九、后续改进的提供与分享:甲、乙方商定在生产过程中对现有技术的改良或革新以及由此技术而得到的其他技术,所有权仍然归一方所有,但甲方在合作期限内有权免费继续使用。

十、其他约定:乙方在与甲方就该技术进行合作时,并不限制乙方和其他有条件实施该技术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合作。

十一、争议的解决办法:甲乙双方就本协议所产生的任何争议都应该进行友好协商,协商解决不成的一致同意提交技术提供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十二、本协议自双方签章之日起即具有法律效力,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

十三、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进一步协商后立补充协议或变更本协议内容,补充协议或变更内容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签章:

签约地点:

篇6:专利协议

北京原创设计推广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为支持设计师知识产权得以保护,特推出帮助设计师申请专利及专利转化项目。内容如下:

1.设计人提交产品设计的创意到协会,协会负责保密情形下协调知识产权方面专家审核创意,若审核认为不适合申请专利则退回给设计人,若初审通过则经过乙方同意进入专利申请环节。

协会负责落实代理公司为乙方进行专利申请服务。

2.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专利需要的作图标准,乙方负责画设计图,甲乙双方共同配合,以使得示意图达到专利申请要求。之后,由代理公司负责专利的写作工作,期间乙方需配合代理公司的写作工作。

3.设计人对专利文本确认无误后,代理公司将以乙方作为所申请专利的“设计人”,代理公司作为所申请专利的“申请人”及“权利人”申请专利。

(1)当专利文本提交,拿到授理通知书后,代理公司负责向乙方通报专利申请号。

(2)当乙方知晓专利申请号后,即可随时提出将专利申请权转移到指定的个人或国内企业名下,期间的专利变更费由代理公司负责。如转走专利,其后所需缴纳和发生的各项费用,均由乙方自行解决。

4.如乙方专利不变更权利人,专利证书拿到后,代理公司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向外推广,销售专利获利按照乙方与代理公司各50%分配收益。

5.若在专利证书拿到后,直到再次需要交纳专利年费时,专利仍然没有推广出去,则代理公司负责向设计人通报,此时设计人可以选择将专利权转回给指定的个人或国内公司以继续维持专利权或不再交纳年费放弃专利,无论以上哪种选择,设计人都可以免费得到专利证书。

本次,广州美术学院生活设计工作室()项设计作品提交北京原创设计推广协会,委托协会按照上述合作模式,落实乙方设计作品的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的申请,以及推广事宜。

甲方负责人:乙方负责人:

篇7:专利共同申请协议

甲方:复旦大学

住所: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法定代表人: 杨玉良 ; 乙方:

住所:,法定代表人: ;

鉴于甲乙双方共同合作的 项目拟共同申请专利,双方就下列问题经友好协商达成一致:

1、本协议所指共同申请的专利包括由上述项目合同(合同签订日期:,合同编号:)产生的专利。

2、甲、乙双方同意就 共同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此处选择一项剩下删去)专利(以下简称本专利)。专利权人(申请人)署名顺序为: 方为第一申请人,方为第二申请人;发明人署名顺序为:。

3、专利费用

a.若甲方为第一申请人,自本专利申请至获得授权前交至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全部官费由甲方承担,交至代理机构的全部代理费用由乙方承担。若本专利共同申请获得授权,由甲方自授权后支付前三年年费,乙方自授权后第四年起缴纳本专利年费。

若乙方为第一申请人,本专利申请中及授权后产生的上述全部费用由乙方承担。b.若本专利获得授权,双方应共同维持专利的有效性,任何一方发现有侵害专利权的行为,应及时通知相对方,双方协商办理。一方如拟停止支付专利年费以放弃专利权,需在年费缴纳期限终止前二个月书面通知相对方,停止缴纳年费的一方视为放弃专利权,专利权归相对方所有,办理相关变更手续所需的费用由未放弃专利权的一方承担。若双方均拟放弃专利权,则根据《专利法》相关规定办理。

4、专利收益分配

双方同为本专利专利权人的前提下,一方如拟许可、转让本专利,需征得相对方书面同意。一方需在与合作方订立的合同中明确本专利的许可使用范围,并在合同订立前十五日书面通知相对方。本专利许可、转让所产生的收益双方按甲方占 乙方占 的比例分配;一方不分享另一方在自主实施本专利过程中由专利产生的收益。双方列入的发明人由双方各自进行奖励。

5、违约责任

一方违反本合同第2条约定,导致本专利申请需要撤回或者修改的,违约方应当消除影响并承担相应费用。

一方违反本合同第3条约定,导致本专利申请视为撤回的或申请获得授权后终止的,违约方应当尽快恢复权利并承担相应费用。

一方违反本合同第4条约定,擅自许可第三人或者向第三人转让本专利的,违约方应当按其转让收入的 1 倍支付违约金。

一方违反本合同第4条约定,未按约向相对方支付其应享有的收益的,违约方应当按相对方应享有收益的 2 倍支付违约金。

6、因本协议项下及约定内容发生争议的,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提请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

7、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8、本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

篇8:专利检索协议

商业方法发明作为因特网中的一种支撑商业基础机构的技术, 早在进入商业性应用之前就已经存在。近年来, 商业技术系统的计划不断更新。这些商业系统已被视为商业方法发明的核心, 因此, 商业方法就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媒介实施的用于经营活动或者处理财务信息的系统性技术方法。

由于电子商务的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电子商务活动主体的商家都力图使自己的创新活动获得法律上的最大限度的保护, 商业方法申请专利就是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然而, 这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网络商业模式, 其能否作为可专利性主题而被授予专利权, 以及它的外延和内涵如何界定等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 商业方法软件法律保护现状

1. 国际上对商业方法软件法律保护的转变

商业方法软件是商业方法以软件的形式存在, 其软件形式不管是按照TRIPS协议还是按照我国法律都可以版权模式进行保护;其符合条件的商业方法的内容、特点不管是按照TRIPS协议还是按照我国法律都可以商业秘密模式进行保护。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包括美国在内, 20世纪80年代以前, 计算机程序被认为属于一种纯数学算法, 商业方法属于人们的经验总结, 二者均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范畴, 与技术领域无关, 而对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将其排除在专利法保护范围之外。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 美国、欧盟、日本这几个专利大国和国家集团转向对商业方法软件采取专利保护。

2. 我国采取专利模式保护商业方法软件的必要性

对于软件是否使用专利保护, 争议很大, 只有少数国家肯定了对软件的专利保护, 并在具体适用中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我国承认计算机软件相关发明的可专利性。

第一, 对商业方法软件采取著作权保护的局限性。《著作权法》最初是为保护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 而不是为非常具有实用性的软件设定的。因此, 采用著作权法保护软件难免会有先天性的不足: (1) 著作权法只保护形式不保护思想内容, 体现在软件上, 只保护软件的源程序及文档, 不保护软件的算法及处理问题的构思和方法, 而软件的精华和价值却主要体现在算法及处理问题的构思与方法上。 (2) 著作权法禁止他人非法复制著作权作品, 但不禁止用作品中描述的方法去操作运用。在此意义上, 软件相当于科技成果而非作品, 就此而言, 著作权法保护软件既无力又勉强。

第二, 对商业方法软件采取商业秘密保护的局限性。 (1) 用商业秘密模式和保护商业方法软件会承担巨大风险。一旦秘密泄露, 软件所有人就永远失去了专有权。 (2) 在保密方面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3) 若采取商业秘密模式加以保护, 其他人就无法从中得到借鉴, 而且会造成重复开发的现象, 不利于社会技术的充分发展。

鉴于版权模式和商业秘密模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因此, 我国需要考虑采用专利模式加以保护。

三 我国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保护的思考

1. 以TRIPS协议要求的条件完善我国版权保护模式

明确规定在我国有惯常居所但不具有我国国籍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 都可以依照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享有著作权;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明确表述“外国人”包括“外国自然人”和“外国法人”;取消“其他组织”的用语;对“合理使用”做出更加详尽的规定, 比如合理使用的应是已经发表的软件, 合理使用的目的应是非营利性的,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合理使用的数量可以为“为该目的所必要”。

2. 对我国专利保护的实质条件作扩大解释, 以明确对商业方法软件的保护

第一, 我国的专利法并没有明确排除商业方法软件作为专利保护的客体, 与商业方法软件有关的被排除在专利范围之外的是“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所以, 只要在以后的修订或者在法律解释中把商业方法软件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区别开来就可以了。

第二, 我国不同于实行判例法的国家, 不能试图借助大量的司法判断来确定有关计算机软件发明的专利性及其获得专利权保护的标准, 而应该适应近年来伴随数字网络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参照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相关做法,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修正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含有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部分。具体而言, 首先, 对涉及计算机程序或者是仅仅记录在载体上的计算程序的专利性问题加以修正, 关键是对“程序本身”进行解释, 界定“程序本身”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关系。其次, 对商业方法软件等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性要求, 特别是对“技术”的解释, 进行广义解释, 做出修正。

四 结束语

本人认为, 没有必要在专利法的层面上对这一问题加以明确, 而应当尽快解决完善专利审查指南中的相关规定, 在政策和实践上把握开放的程度。

中国已成为WTO的成员, 无论是银行业还是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如何, 都要面对同样的国际竞争。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银行以及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公司会给国内企业设置一道道知识产权的堡垒, 花旗银行的专利更有可能成为银行业务的“事实标准”而对国内银行形成更为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这种形势下, 银行不能坐以观望, 法律和政策有滞后性, 企业应行动在先。

摘要:本文介绍了商业方法软件法律保护问题研究的产生背景, 结合TRIPS协议关于商业方法软件法律保护问题的具体规定, 和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业方法软件保护现状, 从分析采取商业秘密保护及著作权法保护的局限性入手, 提出对我国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法保护的思考。在TRIPS协议的框架上, 参照各国的专利法保护商业方法软件案例, 提出要对我国专利保护的实质条件作扩大解释, 以明确对商业方法软件的保护, 及时纠正我国版权保护模式和TRIPS协议相比较时所存在的差距。

关键词:TRIPS协议,商业方法软件,软件法律保护,专利模式,商业秘密保护

参考文献

[1]简荣宗.浅淡软件及商业方法专利对电子商务的影响[J].律师杂志, 2001

[2]张平.论商业方法软件的可专利性[J].网络法律评论, 2002

[3]温兵国.商业方法专利的定义及可行性[N].人民法院报, 2004.4.25

上一篇:带wise后缀的单词下一篇:初中班主任2022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