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专利

2024-04-19

药品专利(精选6篇)

篇1:药品专利

药价问题是典型的民生问题,因药价不合理导致的医患冲突已屡见不鲜。目前我国长期存在的“药价虚高”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药价虚高的致因中,药品专利的制度成本及对药品专利的不当利用是其重要原因。为维护药品消费者的利益,专利法及其相关法律需对药价虚高作适当抑制以平抑药价。

一、药品专利与药价虚高之关联

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药品专利是药价虚高的重要致因,据有关调研报告显示a,“药价虚高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药品中的专利因素。此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因药品专利致药价上涨率高达120%~200%,甚至更多”,通过同样的药品在有专利授权和无专利授权国家价格的差异可以清楚认识这一现象。此外,英国有一项报告指出,在治疗艾滋病的药中,拥有专利授权的抗逆转录方法药其价格比无专利授权的同等产品要贵四倍左右b。药品专利导致药价虚高的根源如下:第一,专利药品成本回收的需求:任何新药的研发都需要巨额前期投资,其一般规律是,众多化合物中,从通过临床试验到最后投入市场的,成功率平均只占1/5000,回收成本必推高药价。第二,专利药企逐利本性的推动: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为追求高额利润,药企制定药价时,以购买力较强者的能力为标准,药价自然要高。为控制药价,以垄断排除竞争。专家指出,“药品专利导致专利药企市场独占,严重威胁了发展中国家药品的可及性,这种威胁甚至超过了专利制度带来的好处”。c第三,专利药企对专利权的不当利用:专利药企多为跨国药企,往往挟创新药品专利权、滥用专利权推高药价d。据统计,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的专利药因其高昂的价格,占了该公司药品总收入的70%以上e。第四,我国专利法律未充分应用: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从诞生那天起就进入了“冬眠”状态,其消极后果是许多专利药价中我国最高。如,进口抗癌药价我国是韩国的2倍、印度的100倍f。此怪相“与我们运用专利法律资源不足是相关联的”g。第五,垃圾专利药虚抬药价:据调查,市场上有许多垃圾专利药。专家指出h,常见的头孢类药品,从注射剂、胶囊剂至颗粒剂、片剂,其生产工艺、化合物等的略微变动,就能摇身变为专利药。

二、国外运用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抑制专利药价虚高之实践

专利法的目的与价值既在保护专利私权,更在于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涉及公众利益和健康方面,保护药品消费者利益,是其不变且重要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国外平抑专利药价的法律实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以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平抑药价

对药品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已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为平抑药价的基本措施。据学者对1995年至各《TRIPS协定》成员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情况的研究统计i,考虑颁发专利强制许可及已颁发的成员计有17个,项目计有29个。颁发名目是以公共健康为目的。其中传染性疾病药品计有20个、HIV/AIDS药品计有16个、其他传染性疾病药品计有4个、非传染性疾病药品计有9个。

(二)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严禁药品专利滥用

欧盟报告称,制药业存在严重的不正当竞争,导致30亿欧元损失。报告认定l,欧盟的一些专利药企挖空心思采取种种办法,以所谓“组合”手段千方百计迟滞仿制药上市,其策略计有四类:一是“专利覆盖和专利加强策略”,可让专利药企成功阻止仿制药绕过专利药企的道路,拉长自己的垄断期限,保持长久高额利润。二是“专利诉讼策略”,使专利药企可以附加专利产生的法律问题,以专利诉讼迟滞仿制药上市,达到保持市场垄断高价的目的。三是“签和解协议策略”,可让专利药企在专利诉讼不利时,以变通方式迟滞仿制药上市。四是“干扰上市审评机构决定的.策略”,可让专利药企通过干扰审评机构的不正当手段,迟滞仿制药上市,以长久保持专利药高价。欧盟为打击这种药品专利权滥用行为,采取的法律措施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诉讼来严禁专利药企业滥用专利设限。

三、我国运用专利法抑制专利药价虚高的设想

(一)以药品专利许可制度平抑药价

国家卫计委与十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我国将在某种程度上具体实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仔细检视,欲实行此计划,现有制度存在障碍:其一,专利法对构成“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的相关情形未规定明确范围,致操作无据可依;其二,药价虚高现象在非传染性疾病药品领域是重点,亟需专利法抑制,但对非传染性疾病药品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其三,主管部门欠缺。对进口高价专利药实施强制许可,需要一个权责明确、执行力强劲的专职主管部门,目前我国没有任何部门能胜任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工作。关于排除法律障碍平抑药价,本文作如下设想。一是借鉴国际经验明确相关规定,我国可将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明确规定为“与公共健康相关的疾病”,同时对相关规定赋予一定弹性随时适度调整n。据悉,联合国曾讨论抗癌类、治糖尿病类等药品的专利放开问题并敦促发达国家专利药企尽快开放专利,平抑药价。o可见这样的规定在道义、法律和事实上均有依据。二是明确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实施机构及其权责,明晰强制许可制度的行政解释。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如要成功实施,首先就需要一个权责分明且专业能力强的专门机构负责,建议尽快予以设立。行政解释上,《专利法实施条例》对“未充分实施专利”解释为:“专利权人或许可人实施其专利的方式或者规模未能满足国内对专利或专利方法的需求”。专家指出,该解释易导致专利权滥用。可借鉴印度经验,将“权利滥用”行为的判断标准具体化为三个维度,即公众需求、商品价格和销售地点(境内外)。p只有具体化才能标准化,也因而才有判断力和约束力。

(二)强化药品专利实质审查制度以平抑专利药价

在药品专利审查领域,初步审查还是实质审查,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对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的审查方式只是初步审查。按相关规定,所谓初步审查其实是仅对申请材料做文字上的形式化审查而已,此审查方式一开始就形成了制度上的漏洞,为垃圾专利的产生铺平了道路。以药品专利为例q,一项药品专利的获得,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新颖性。一种所谓的新药若从成分到性能到疗效与其它专利药相比,如无显著差异,则不应授予专利权,而初步审查显然无法完成对药品的实质检验,因此,药品专利的实质审查十分重要,否则,垃圾专利丛生,必导致药价虚高。

篇2:药品专利

近些年来,随着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迅速蔓延,公共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得到了人们空前的重视和关注。而包括药品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又与健康权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从而出现了种种现实冲突以至引起国际争端。健康权与知识产权两大权利在现实中如何兼容?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和目标应该如何定位?本文以艾滋病药品专利保护争议为例,从传统法哲学和法经济学视角分析论证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限制问题。

一、权利冲突的现实阐述——以艾滋病为例

全球公共健康危机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90%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致死性疾病包括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截止至2002年,中国HIV感染者的人数已达到85万,其中AIDS患者约20万。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还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治途径的话,那么到2010年,中国HIV感染者的人数将可能达到或超过1000万。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凸显了公共健康危机的紧迫,如何应对和解决成为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一方面,AIDS等传染病正在迅猛蔓延,成为狙击当地群众的头号杀手;另一方面,相应的治疗药品的价格也确实高得惊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根本无法获得有效的廉价治疗药品。例如艾滋病,一名AIDS患者用一套鸡尾酒疗法(triple therapy)的费用一年是将近10000-15000美元。如此高昂的价格势必造成广大贫穷国家的AIDS患者只能望药兴叹。

药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与药品受到专利权的保护密切相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对药品及其生产方法均实施专利保护,其目的和初衷在于鼓励发明创造,激发人们开发新药的热情。因为新药的研发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如果没有专利制度的保护,耗费了巨大成本研制出来的新药就很容易被他人仿制,这样发明人可能连成本都难以收回。而专利制度赋予新药研发者一定时期的市场独占权,使其凭借此种合法的垄断地位收回成本并可获得丰厚的回报,从而继续投入到新的研发活动中去。但是,专利保护的独占结果必然导致垄断利润的产生,从而造成专利药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扬。

一面是饱受疾病摧残、生命垂危的病人,一面是受到专利保护而高不可及的专利药品,这就像是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彰显出生命健康权与药品专利权之间强大的反差和巨大的张力,也折射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与冲突。其中以“跨国医药公司与南非的药品专利权争端”最为典型。南非是世界上HIV感染率最高的国家,由于艾滋病已在南非肆虐多年,致使成千上万的南非人感染HIV而死亡。而几乎所有的艾滋病治疗药品均处于专利保护之下,且其价格是通用药品的4-12倍。为了降低药品价格,1997年南非政府通过了《药品及相关物品控制修正案(Medicines and Related Substances Control Amendment Act)》。根据该修正案,南非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未经专利权所有者的允许,生产其专利药品,并且可以使用平行进口以从其他国家获得更廉价的药品。这是南非政府为降低药品价格,从而便利地获得必需药品以降低艾滋病、疟疾、结核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然而,在南非颁布该修正案后不久,美国就将南非列入其“特别301条款”观察名单,并威胁如果南非不对之进行修订,美国将对其实施贸易制裁。1998年2月,南非医药生产者协会和39个跨国医药公司对南非政府提起诉讼,诉称该修正案第15条C款违反了TRIPS协议和南非宪法。

二、连本溯源——TRIPS协议

透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药品专利权问题上强大的反差。现实的冲突让人们纷纷把目光聚焦到WTO的建立、TRIPS协议的生效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全球化。

TRIPS协议是带着发达国家的使命诞生的,它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制定的。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其主宰世界贸易的力量,迫使发展中国家必须接受充分有效保护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众多协议连在一起构成一揽子协议,也就是要么统统达成协议,要么一个协议也不签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涉及单个问题的国际谈判中比较容易采取坚持其立场的作法,然而,在关贸总协定的一揽子谈判中,由于发展中国家考虑到货物贸易是其主要利益所在,因而从其总体利益出发,只能权衡利弊而被迫接受发达国家强加其身的高水平、高标准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以其保护范围最广、保护水平最高和严格的程序规定把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推向了历史的最高点。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官员就TRIPS协议对人权的影响所作的报告指出,在理论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可为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但现实是知识产权保护所导致的药品高价限制了贫穷人口对药品的获取。

三、冲突解决的理论思考

进入后TRIPS时代以来,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做出努力——围绕着TRIPS协议的实施与完善,在规范冲突中探求一致,在利益对立中寻找平衡,朝着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之目标而前进。虽然步履维艰、路途坎坷,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多哈宣言》的达成,到《实施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多哈宣言第六段》草案的提出,再到《关于TRIPS协议和公共健康多哈宣言第六段的执行决议》的出台,从这一步履艰难的谈判进程中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在于公共健康和专利保护两者孰轻孰重,而争论的实质则是专利保护的限度问题:促进科技创新必须对知识产权进行何种程度的保护?如何才能达到专利权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此如何得到协调?

(一)传统法哲学视角

药品创造者的专利权与药品消费者的健康权存在明显的冲突。健康权和药品专利权都是公认的基本人权,这两种权利之任何一种在其自身的背景中都是有价值的。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情形中对这两种权利进行衡量呢?从传统权利理论的角度,可以借助“基本权利双重性质”理论进行分析。作为基本权利的健康权和药品专利权均具有“主观权利”和“客观规范”的双重性质。

“主观权利”着眼于基本权利作为个人权利、个人利益的意义。就“主观权利”的性质而言,权利位阶本身呈现出“非整体确定性”的特征,即各基本权利之间并不具有精确而周延的位阶关系,不可能形成“元素周期表”那样“先在的图谱”。因此,需要在具体的冲突事例中进行针对个案的价值衡量与利益平衡。与通常在一国宪法秩序下的权利冲突相比,由于健康权与药品专利权的冲突发生在国与国之间,没有一个成熟的司法体系作为可信赖的裁判者,在争议解决时很容易出现政治化的情形,冲突双方也缺乏各自均能完全接受的法律规范依据。因此,对此的价值衡量与利益平衡应当特别关注正当程序原则,即重视争议解决程序的正当性。程序不但具有达成实体结果的工具性价值,其本身也有内在的价值。虽然具体的争议解决程序未必完善,但仍然应当遵循基本的正当程序原则,例如“任何人都不得做自己的法官”、“任何一方的诉词都要被听取”等基本的程序原则。遵循这样的基本程序原则,有助于WTO争端解决机构不受干扰地作出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利益衡量。

“客观规范”则强调基本权利是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共同的价值基础,强调将基本权利作为整体来保护,使得所有人的所有基本权利在相互协调之下达到整体效力的最大化,它更多着眼于社会整体的利益。就“客观规范”而言,这两种权利可能存在着某种不同位阶的关系。诚如E·博登海默所言:“人的确不可能凭据哲学方法对那些应当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利益作出一种普遍有效的权威性的位序安排。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法理学必须将所有利益都视为必定是位于同一水平上的,亦不意味着任何质的评价都是行不通的。例如,生命的利益是保护其他利益(尤其是所有的个人利益)的正当前提条件,因此它就应当被宣称为高于财产方面的利益。健康方面的利益似乎在位序上要比享乐或娱乐的利益高。”在客观化的价值秩序和位阶中,健康权与药品专利权相比较,前者要处于更为优先的地位。

(二)法经济学视角

专利制度通过授予发明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的私人垄断机,为权利人提供了最经济、有效和持久的创新动力,保证了科技创新活动在新的高度上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正是这种法定的垄断,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学家曾对信息产权的设立提出过这样一个悖论:信息产权的垄断性,一方面会刺激信息的生产者去开发新信息,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垄断信息的生产者索取高价使信息无法充分利用,即“没有合法的垄断就不会有足够的信息生产出来,但是有了合法的垄断又不会有太多的信息被利用”。这里实际上涉及利益层次上的平衡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人都是自利的,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难免与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发生矛盾。而产权交易有两个相互关联的效率目标,即最大化与均衡。最大化被看作是每个经济个体的目标,即效用达到最大化、利润达到最大化;均衡是指每一方都同时达到最大目标而趋于持久存在的相互作用形式。当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在自私地最大程度地增加其权利资源时,他们之间必须相互妥协和让步,从而使自己受益的同时,不损害别人的权利。这就是“帕累托最优效益”。

就专利制度而言,其在权利界定和分配上实行了“专有区域”(exclusive zoness)与“自由区域”(free zones)。专有区域的设定,带来创造者成本的回报,维系创造者创新的激情,因而是有效益的。自由区域的设定,有助于社会公众获取技术知识,从而实现专利制度的最终目的——有益于社会和经济福利。反之,如果任由“专有区域”无限扩张,独占全部资源,由创造者垄断知识产品的传播和使用,将会造成过高的交换代价,消费者会因为无力支付垄断价格而无法使用该技术成果。显然,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无效益的选择。专利权制度担负的现代使命在于不仅要促使人们努力增加“蛋糕”的总量——有效利用资源、增加创新成果;还要保护“蛋糕”分享的公正性——合理地分配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资源和收益。科斯理论认为立法者在设计专利制度时应以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在以独占供权利之力激励创新时,要对这种权利限制公众享用那些创造物的倾向予以控制,并力求在二者之间实现一种最佳平衡。

四、结语

确定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充分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药品的利益,是消除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南北冲突、改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的必由之路。如前所述,TRIPS协议是发展中国家为换取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某种优惠而向其妥协的产物。因而,目前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并非是一种平衡的制度设计,其达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体现在对药品的专利保护方面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条件和能力去适应发达国家所建立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当其遇到公共健康危机时,仍要求其坚持高标准的药品专利保护制度而置国民的健康于不顾,这并不符合最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理念。事实上,药品专利权保护程度越高,对研发新药的激励作用就越大,同时公众获取专利药品的机会就越小。专利权保护程度的两面性决定了在确定具体的保护水准时,各国需要根据其本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来确定。为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将解决具体问题的短期策略与谋求基本变革的长远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区域合作与集体行动来增强其利用TRIPS协议的灵活性条款解决公共健康危机的能力。同时与非政府国际组织密切合作,立、改、废TRIPS协议中消不合理规则,以公平理念重新缔造利益平衡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作者介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

注释与参考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1,144(WHO 2000).

数据转引自张建川:“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载天则经济研究院网站。

该条款规定:部长可以在特定情形下为供应更多可支付的药品以保护公众健康的目的规定条件,尤其是:(2)无论1978年专利法如何规定,决定根据在南非对一药品所授予的专利所享有的权利不应扩展至与该药品相关的行为,当该药品已为其所有人或经其同意投放市场;(b)对任何构成成分相同且符合同等质量标准,与其他已经在南非注册的药品具有相同的名称,但经由除该药品的注册证书持有人以外的人进口,且来源于任何经理事会批准的原始制造商的制造,部长可规定该药品的进口条件;(c)规定(d)项所涉及的药品的注册程序和使用。

See UN,E/CN.4/Sub.2/2001/13:The Impact of 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n Human Rights,Report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Sub——Commission on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Fifty——second session,Item 4 of the provisional agenda,27 June2001,Para.43.See Robert Alexy,A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trans.by Julian Riv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111-163.亦参见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析”,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6期。

孙笑侠:“两种价值序列下的程序基本矛盾”,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郑成思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00页。

[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85页。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篇3:药品专利

在高技术产业中,专利是保护知识产权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企业很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1]。通常,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品种并购,以及基于产品的企业并购等活动都是基于相应专利的输入与输出。换句话说,交易活动评估的核心即专利的价值评估[2]。在现代专利战略中,专利组合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策略:为确保核心技术不受外部威胁,企业会为一项产品或技术申请数项甚至数十项专利,以获取市场的独占权[3]。以医药行业为例,平均每个药品拥有10项专利[4],在药品转让以及基于药品的企业并购(如Pfizer为获得抗高血压药立普妥进而收购Warner-Lambert公司)[5]中,就需要对药品专利组合的价值进行评估,而不是单项专利的估值,因此,专利交易的估值转变为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其次,单项专利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及组合预测模型等[6],传统的方法围绕单项专利对应单个产品所展开,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单个产品包含多项专利的专利组合评估。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出一个特定的针对专利组合的价值评估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致力于将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探讨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方法。

1 理论基础

回顾过往的研究,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市场信息为基准的方法与非市场基准的方法。市场法的精髓在于估计专利所代表的产品、技术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如转让交易中的收益、上市之后的销售额等[7]。非市场基准评估方法主要是在公共专利数据库中收集某些特定的专利申请与实施信息,然后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寻找特定信息与专利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评估专利价值[8]。近年来,由于客观、实用、成本低等特点,非市场基准方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也是本文将采取的方法。Lanjouw和Schankerman在2004年提出了以非市场化指标为基准的LS专利价值评估模型,并构建了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他们将1960年至1991年间美国工业企业的6 111项专利作为样本,选取了专利请求数(Number of Claims)、引用次数(Backward Citations)、被引用次数(Forward Citations)、同族专利数(Family Size)4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代表专利品质的公共因子,即CIPV,并用企业的专利更新(patent renewal)和专利异议(patent opposition)数据进行了验证。CIPV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具体到药品专利,LS模型为:CIPV=0.3898ln Fc+0.149ln Nc+0.108ln Fs+0.345ln Bc[9]。

Ernst首次提出专利组合的概念,即围绕某一特定技术开发形成的彼此联系、相互配套,并经过申请获得授权的专利权集合[10]。Parchomovsky和Wagner在《专利组合》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专利组合理论,指出了“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概念,即真正的专利价值不在于他们各自单独的价值,而在于他们所构成的相关专利的集合———专利组合的价值。专利组合是处于一个企业共同控制下的,明显区别但又相关的单个专利的战略性集合。专利组合概念的探讨是为了解决业界长期存在的专利悖论,即专利密度(每单位研发成本获得的专利数目)每年都在显著增加,但是每项专利的期望价值却在降低,单项专利价值不断贬值的同时企业仍热衷于申请专利。可以说,企业的专利决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单项专利的期望价值无关,有别于传统的核心专利导向型的专利申请战略,现代企业更倾向于单纯地获取大量的相关专利,并且忽视对专利真实价值的评估。文中还提到了一个概念———“超级专利”,即利用专利组合中专利的相互关联性,形成的一个保护范围更大、更多样化的整体专利。“超级专利”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规模化,指同族专利的数量和保护范围;另一个是多样化,指不同类别的同族专利数目。理论上,专利组合的价值取决于这两个维度,专利规模以及专利类别,而非单项专利价值之和,或者是核心专利的价值[11]。

基于上述Lanjouw-Schankerman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与Parchomovsky-Wagner专利组合理论,本文将以药品专利组合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之所以采用药品专利为研究样本,主要源于药品在各种专利中的特殊性[3],比如:医药产业是一个以研发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专利产生;药品专利是最贵的专利,并且每项专利都有丰富的数据支持;药品的复杂性使一药多专的情况很普遍,几乎每种专利药都拥有一套系统的组合专利。最终,我们将建立一个非市场基准、简易实用、可操作性强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构建专利组合价值指数,并与对应药品的销售额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显著度水平,确立较好的适用性。

2 数据收集

研究样本来源于IMS Health、欧洲专利局数据库(Espacenet)、美国专利数据库(USPTO)。IMS数据库中收录了在美国市场销售的15大治疗类别的127个药品信息,其中包括85个专利药和42个非专利药,在85个专利药中有3个药品没有有效专利信息,故被剔除,则研究样本为具有有效专利信息的82个专利药。首先从IMS数据库中提取82个专利药的2009年世界销售额、专利数据。由于IMS中收录的为欧洲专利,需要将其全部转换为美国专利,转换方法为: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输入欧洲专利,如EP247633,进入其专利信息系统,查看INPADOC(国际专利文献中心)patent family,提取其中所有US开头的美国专利,并记录family list数目作为同族专利数指标FS;接着在USPTO数据库中输入搜集到的美国专利,在首页的专利文本中提取References Cited专利数目作为引用次数指标BC,Referenced By专利数目作为被引用次数指标FC,Claims数目作为专利请求数指标NC。

我们一共得到82个药品的621项美国专利,其中有11项是以RE开头的再申请专利(Reissue Patent)。将RE专利与其原始专利的4项指标进行比较,取最大公共部分并赋予原始专利后剔除RE专利,因此得到610个专利样本,通过LS模型计算出各单项专利的CIPV值。

个,项

由表1知,平均每个药品拥有7.44项专利,最多的达到了42项。可见,构建一个庞大的专利组合是制药企业普遍采取的专利策略。

由表2知,我们将每个药品的销售额赋予专利组合中每项专利,即每项专利都代表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以同族专利数(FS)为标准,对专利组合进行分块,如立普妥有三类专利,每类有一项专利;纽密伽有两类,分别有四项和一项专利。已知每项专利的4项指标,通过LS模型计算出CIPV值作为单项专利价值的代理变量,每个药物的2009年世界销售额作为经济价值的代理变量。胡元佳等首次将LS模型引入药品专利价值的评估,对药品单项专利CIPV值与销售额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高经济价值的药品伴随着高CIPV值,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12]。

百万美元,次,项

3 结果与讨论

假设每个药品拥有X类专利,X1,X2…,Xn表示第X类专利中各项同族专利,f(Xn)表示第Xn项专利的CIPV值,f(X)表示n个第X类同族专利CIPV值之和。具体分析见表3所示。

(1)检验单项专利的价值是否能够解释经济价值。对610项专利的CIPV值与对应的销售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第一列。单项专利的CIPV值与销售额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专利价值确实与经济价值有内在联系,高专利价值会带来高的销售额。但是P值为0.037,说明这个关系还是比较微弱,即单项专利价值不足以解释销售额的变化,显然需要整合每个药品的单项专利价值,形成专利组合价值,才能对经济价值有一个较好的解释。

(2)将每个药品的单项专利的CIPV值简单地加和,并与销售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第二列。各项专利之和与销售额的相关性分析不仅显著度很低(P=0.705),而且还呈负相关(RHO=-0.042),显然不符合理论假设,印证了PW专利组合理论中各部分之和并不能构成专利组合价值的观点,这样得到的专利组合价值并不能够解释经济表现。

(3)引入PW专利组合理论中的专利规模思想,首先对每个药品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与销售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将单项专利CIPV值赋予一定的权重后加和,权重为该专利所在同族专利相关专利的数目,结果如表4第三列。专利规模与销售额确实呈正相关(RHO=0.129),但是相关程度很微弱(P=0.149);加入专利规模这一权重之后,显著度要明显优于全部加和的结果,并且呈正相关关系(RHO=0.116),但是关系还十分微弱(P=0.298)。我们需要加入专利多样性这一因素进一步分析。

(4)引入PW专利组合理论中的专利多样性思想,对专利族类别数目与销售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第四列。专利族类别数目与销售额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4,RHO=0.272),印证了PW专利组合理论中关于专利多样性构成专利组合价值的观点。下一步整合分析中就要引入多样性这一因素。

(5)将各专利族中CIPV值最大的专利视为核心专利,并将各族核心专利加和构成组合价值,与销售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第五列。核心专利CIPV值分块加和求得的专利组合价值与销售额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P=0.006,RHO=0.303)。引入专利类别多样性这一因素后,相关效果大大增强,结果明显优于整体加和,但是按照PW专利组合理论,核心专利的加和并不能够真实反映组合价值,所以我们继续探讨组合价值的构建方法。

(6)将同一专利族中所有专利的CIPV值取平均数,并把各族专利CIPV值平均数相加,与销售额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第六列。同族专利中CIPV值有高有低,当取平均数时,势必会小于最大CIPV值,所以各族专利CIPV平均值之和小于核心专利之和,但是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十分显著(P=0.001,RHO=0.354)。该算法求得的专利组合价值对于销售额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印证了PW专利组合理论中,专利的规模和维度构成的专利组合价值更准确、适用性更好。

(7)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定义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为: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专利组合价值模型是建立在非市场基准的专利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之上,并结合了专利组合理论。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既要考虑单项专利的价值,也要兼顾专利维度,即规模和多样性。实际上,专利规模与多样性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专利组合的价值。从专利的资产价值与更新价值的角度,可以对专利组合中各单项专利的价值进行比较精确的叠加,但是这种评估方法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和全面规范的专利信息,成本较高,仅停留在理论分析上,在实践中运用极少。LS专利价值评估模型的指标取自公共数据库,并且可以在专利生效的短期内获得,成本较低。我们构建的药品专利组合价值模型是以LS模型为基础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符合PW专利组合理论,并且计算出的专利组合价值指数(PPVI)与销售额有高度相关性,说明PPVI与经济表现有实质关联,运用PPVI预测药品上市后的销售额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有效的方法,在未来制药企业的品种并购、技术转让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构建基于Lanjouw-Schankerman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与Parchomovsky-Wag-ner专利组合理论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方法:以在美国上市的82个药品的610项专利为样本,通过整合单项专利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omposite index of patent value,CIPV),进而构成专利组合价值指数(patent portfolio value index,PPVI),并与对应药品的销售额进行相关分析来检验其显著度水平。结果:CIPV值算术平均数分块加和模型最适用于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

关键词:专利组合,药品专利,LS模型,专利组合理论,CIPV值,分块加和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知识产权[EB/OL].(2011-07-28)http://baike.baidu.com/view/18255.htm

[2]李小丽.基于专利组合分析的技术并购对象甑选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9):1-6

[3]杨莉,李野,杨立夫.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形式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34-1737

[4]FABRY B,ERNST H,LANGHOLZ J,et a1.Patent portfolio analysisas a useful tool for identifying R&D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Anempirical application in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industry[J].WorldPatent Information,2006,28(3):215-225

[5]张辉,张辉,许钧钧,等.跨国制药公司并购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动因[J].食品与药品,2011,13(3):77-82

[6]孙玉艳,张文德.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专利价值评估研究[J].情报探索,2010(6):73-76

[7]胡元佳,卞鹰,王一涛.专利价值的理论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8(5):246-249

[8]张希,胡元佳.非市场基准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和挑战[J].软科学,2010(9):142-144

[9]LANJOUW JO,SCHANKERMAN M.Patent quality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measuring innovation with multiple indicators[J].The E-conomic Journal,2004,114(4):441

[10]ERNST H.Patent portfolios for strategic R&D planning[J].Journal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8(4):279-308

[11]WAGNER P R,PARCHOMOVSKY G.Patent portfolios[R].Pennsylvania:School of Law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04

篇4:药品专利保护的博弈分析

在医药技术、医药经济和公共健康问题倍受关注的今天,如何对药品专利进行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博弈论的“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外药品专利保护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药品专利保护制度的“双刃剑”性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寻求博弈均衡的对策建议。

1 不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的“公地悲剧”

1.1 “公地悲剧”理论简介

1968年,英国哈丁教授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公地悲剧”理论模型,该模型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起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羊。作为理性人,每个牧民都希望自己收益最大化,即通过多养羊来增加自己的收益,但这会加重草地的负担,导致过度放牧。最终的博弈结果是:每个牧民从自己的私利出发,选择多养羊以提高自己收益,而草场退化的代价却由所有牧羊人共同承担。而当每个牧民都如此思考时,草场将因过度放牧而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这就上演了一场“公地悲剧”[1]。

这个博弈模型说明:如果一种资源不具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对该资源的过度使用。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恶化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恶化。

1.2 药品技术创新的“公地悲剧”

虽然对技术创新进行专利保护已有几百年历史,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各发达国家才开始对药品、化学物质和食品等进行保护。在此之前,药品技术具有公共品性质,一旦有国家或企业研发出新的药品或生产技术,其他国家或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仿制。一方面,过度的仿制和重复生产造成了药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造成药品同类品种供大于求,医药生产企业只能靠打价格战或非法营销等手段求得暂时的生存,这会导致医药市场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一种新药品的研制过程相当复杂、难度高、投资多、风险大、时间长,假如这种新技术像“草场”一样被同行共同使用,那么其高额的研发投入恐怕永远也难以收回,因此进行药品研发的人将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医药技术停滞不前,形成“公地悲剧”。如中药青蒿素就是一例,青蒿素是迄今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品,它是上世纪70年代由我国60个科研单位共同研制而成,但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在未申请专利的情况下,就把成果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结果被国外制药企业无偿使用并大量仿制,国内没有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严重影响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我国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1.3 当前避免“公地悲剧”的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解决“公地悲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明晰产权主体,即界定那些容易产生“悲剧”,容易被摄取价值的资源的产权[2]。1994年,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出台,将专利保护扩大到医药产品。专利药的任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生产的同类药品都不能上市销售,直至其专利权期满为止。目前大多数国家为了避免医药产品“公地悲剧”,都将药品纳入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我国也在1993年的《专利法》中将药品纳入保护范围之内,明确药品专利的产权归属、有效地授予专利权人对其专利药品的垄断权,使得专利权人不仅能收回药品研发的巨额投资,还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

2 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的“反公地悲剧”

2.1 “反公地悲剧”理论简介

在哈丁提出“公地悲剧”理论30年后的1998年,美国教授黑勒在《The tragedy of anti- commons》一文中提出了“反公地悲剧”理论模型。他使用该模型描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莫斯科的一种奇怪现象:莫斯科的许多街道上搭建了无数的铁皮棚摊用于买卖商品,但是棚摊后面的沿街店铺却大量空置无人使用。黑勒通过调研发现,该奇怪现象的根源在于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府没有把这些店铺的完整产权赋予某个权利所有者,而是分给了在计划经济时期利益相关的不同单位。如6个单位享有出售权,3个单位拥有出租权,5个单位拥有收取售款权,5个单位拥有收取租金权,1个单位拥有占有权,在没有得到其他任何一个权利所有者的许可下,每个权利所有人都无法单独使用或出租商店[3]。这种支离破碎的产权结构造成了大量沿街店铺谁也无法使用而只能空置的“反公地悲剧”现象。

从这个模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某一技术领域,倘若各项技术由太多的厂商分别拥有,则将导致该领域的技术合作无法完成。这好比在原来的公用草场上,牧羊人为了界定产权在自己土地上圈上篱笆,反而阻碍了大规模的机械耕作。

2.2 专利药品的“反公地悲剧”现象

在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后,医药企业纷纷加入到专利申请的潮流中以赢得竞争力。然而,对于专利充斥的医药产业而言,现实中存在的交易成本、策略性行为以及“敲竹杠”问题等因素会降低达成有效使用专利药品多方协议的可能性,复杂的专利权结构使有意愿利用专利药品的企业知难而退,从而带来专利药品的“反公地悲剧”。该悲剧将会降低专利药品的可及性,不利于提高公共健康水平,更为严重的是它将阻碍新药研发的进程和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如21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将引起制药领域的重大变革,开发治疗用蛋白质或基因诊断试剂时必须使用许多基因片段,而这些基因片段获得专利保护后,会造成日后研发者接洽授权的困扰,不利于生物制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 专利药品“反公地悲剧”的成因

这种悲剧形成的原因是政府对各种药品创新授予了垄断性的专利权而形成了“药品专利丛林”。药品专利丛林是指:药品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其权利有许多重叠的地方,开发医药新技术的人必须在现有专利丛中披荆斩棘,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全部专利技术的使用许可[4]。由于各项医药专利被累积起来,并且被不同人所拥有,所以一些具有基础性作用并且及其重要的专利就会对此项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当新的技术创新者遭遇药品专利丛林时,新药技术的革新就有可能被阻碍。如在艾滋病药物的研究领域,已有人研究证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ZT/3TC/NVP”是一种治疗效果非常好的配方,并且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但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拥有AZT(齐多夫定)和3TC(拉米夫定)两种药物专利以及这两种药物的组合专利,而NVP(奈韦拉平)的药品专利却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拥有。无论是葛兰素史克公司还是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都不能生产这种三联配方的药品,因为这会侵犯对方专利权。而该配方的发明者即使对该三联配方申请了专利,若没有得到这两家公司的授权许可,他也无法对该专利配方进行生产和销售;就算他能得到许可,也需要花费很多的信息成本和协调成本,这将使交易费用明显增加,而且当这些权利人数量众多或人数虽然不多但与其是竞争对手时,其整合的交易成本将会更高。正是由于对药品专利的保护,使得艾滋病患者不能接受更好的治疗,公众健康受到危害,违背了药品专利保护的初衷。相反,由于当时印度的专利法不对药物和药物组合进行保护,印度的Cipla公司首先生产了这种三联配方的药品,给其国内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3 两种“悲剧”博弈均衡对策的探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若不对药品专利进行保护则有可能面临“公地悲剧”,而随着各国对药品实施专利保护制度后,由于专利丛林的出现,使得各专利权人为了最大化自身收益而采取充分竞争的策略,其均衡结果不是一个优化的结果,而是一个失效的“囚徒困境”式的结果,“反公地悲剧”无法避免。那么,如何避免这两种悲剧发生,既能使得药品专利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发挥,又能促进新药技术创新和医药经济发展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1 实施药品强制许可制度

早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里面,就有了强制许可制度的规定,它是指允许特定非专利权人在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的情形下,可以不经专利权人许可而使用其创新性智力成果,但该被许可人应向专利权人支付合理报酬。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各自的专利法中都规定了强制许可制度,我国亦不例外。但是我国在确定强制许可制度20多年来,却没有批准过一起药品强制许可的案例,强制许可作为对专利权人垄断权的一种限制,其主要价值也仅仅体现在它的法律威慑力上,尚未付诸实践。又如美国“9•11”事件后,面对恐怖分子的炭疽杆菌生物恐怖威胁,美国政府颁布了其解毒药品西扑热的强制转让许可,而该药品的专利权人为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美国启用药品强制许可制度,有效地避免了药品专利保护将带来的公共危机和社会恐慌。

3.2 建立医药专利联盟

医药专利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品专利权人,为了能彼此分享新药专利技术或是统一对外进行专利许可而形成的同盟,该联盟是一种系统化的专利许可交易机制[5]。通过专利联盟的建立,专利许可交易中的信息成本和协调成本将随之明显降低,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如三联配方的发明人申请专利后若想生产、销售,则必须与英国和德国两家药物专利权人分别进行协商和签订合同,这无疑会带来更多的谈判成本、拟定成本和实施契约、监督执行等各项成本,而且未必能协商成功。若他们能成立专利联盟,很多外部负效应则可以内部化,有效避免“反公地悲剧”的发生。

3.3 完善药品专利审查制度

随着药品专利保护制度的确定,各国制药企业都在拼命申请专利,增加专利申请量,以免在专利诉讼中败北。然而,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后两者在申请专利时是不需要进行实质性审查的,因此很多制药企业利用这一点,申请了大量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虚撑起来的专利泡沫。因为对于企业而言,专利更多地意味着权利和利益,而不是技术。还有的企业滥用专利权,将大量公知公用的资源或技术申请专利,然后以此为武器,排挤竞争对手或向他们索取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前两年我国就曾发生过一起国内最大的药品专利纠纷事件:国内11家大型制药企业先后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申报并获得了“注射用派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新药生产批文,但是却不能生产上市,因为广州某制药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了专利并取得专利权。而这11家制药企业却以“自由公知技术“为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对该专利宣告无效请求“,这一案件引起了制药界和知识产权界的高度重视。这种由于药品专利审查制度本身的缺陷,形成了不少的“垃圾专利”进入“专利丛林”,导致“反公地悲剧”一演再演。此时,专利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不少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或恶意竞争时可以合法利用的工具。因此,完善我国的药品专利审查制度势在必行。

4 结语

药品专利保护与否涉及到医药技术创新积极性、医药经济发展和解决公共健康等诸多问题,药品专利的保护面临着“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相互博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会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冲突,利益参与人之间的博弈也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制定科学的政策,降低专利经济中的交易成本,在药品专利保护的诸多博弈中寻求“纳什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8-50.

2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2-173. 

3 张方杰,胡燕京.关于“反公地悲剧”与国企产权改革的思考[J].山东经济,2006,(1):10-12.

4 高洁,陆建华.专利丛林引发的反公地悲剧及对专利政策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6):13-16.

5 余翔,陈欣.药品专利“反公地悲剧”探析[J].科技与法律,2006,(2):113-117.

篇5:专利资助及申请专利的好处

1.2.3.4.5.保护技术点,同行或是他人不可仿冒。公司实力的展现,便于宣传,有利于销售。增加品牌的含金量,也是产品加价的筹码。可以申请东莞政府的资助,同时也可以申请科技企业,更有利于扩大市场。若没有申请专利保护,自主辛苦研发的技术被别人做为拿来主义。同时自已没有注册,他人都可以注

册,更甚者是反过来告侵权。

6.是一利无形的资产,是信誉的载体。

专利资助

一、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10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500元;国内发明专利每件的申请费、实审费在授权前按实际发生额给予全额资助,授权后再资助10000元。

二、获美国、日本、欧盟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50000元;在设有专利审批机构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港澳台除外)获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25000元;获得港澳台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0000元。同一件专利最多资助2个国家或地区。

三、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初审的发明专利具备专利三性的,即国际检索报告中显示专利同时具备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5000元。

四、同一资助对象一年专利申请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同一专利不能重复申请政府其它相关专利资助。

五 专利申请资助每年1月下旬和7月下旬各受理一次。

六、专利培育企业专利试点企业资助标准:专利培育企业每家资助5万元,专利试点企业每家资助10万元

七、专利培育企业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1件或实用专利3件或外观设计专利10件以上。

篇6:制度_专利_公司专利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保障公司的职务发明成果及时申报专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职务发明,是指员工执行本公司所交付的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具体包括:

(一)员工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二)员工在履行公司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中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三)主要利用公司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四)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本公司时所承担的本职工作或本公司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第四条 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划分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公司所有,发明人享有署名权。职务发明经提出专利申请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后,公司将对发明人给予奖励。

第五条 奖励形式与奖励额度

(一)专利申请奖金:公司各部门提出的专利申请提案,经公司专利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正式列为专利申请项目,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后对发明人进行奖励。奖励额度如下:

(1)发明专利:每项给予奖金××××元。奖金的发放分为两次:

a.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以后进行第一次奖励,奖金为××××元;

b.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以后进行第二次奖励,奖金为××××元。

(2)实用新型专利:每项给予奖金××××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后给予奖励。

(3)外观设计专利:每项给予奖金××××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授权后给予奖励。

(4)对技术上产生重大突破的职务发明专利,经公司专利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认定之后,上述奖励额度可提高到××倍。对形成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核心专利,其奖励额度可提高到××倍。

(5)为体现外观设计的创新价值,公司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公认的外观设计大赛,涉及公司产品的参赛作品应先申请专利,对获得大奖的参赛作品,专利的奖励额度将提高至××倍。

(二)专利实施及许可酬金

(1)专利技术实施后,达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公司应对相关专利的发明或设计人员给予酬金。

(2)公司鼓励通过专利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推广来增加公司收入。将专利许可给公司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如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公司将对相关部门及人员给予重奖。

(3)奖励方式:

a.根据专利技术实施后的赢收情况,每年从实施该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或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的××%作为专利酬金发给该相关专利的发明人。

b.专利许可收入税后金额的××%纳入公司专利许可奖励基金,作为专利许可酬金,发放给该专利的发明人和对专利许可做出贡献的人员。

(三)上述专利申请奖和专利实施及许可奖是依据公司目前的专利现状而制定的,必要时奖酬额度可以根据公司专利情况的总体变化作相应调整。

(四)荣誉奖励

对专利申请和专利推广运用中成绩显著的部门及个人,公司专利管理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表彰。

第六条 奖酬的发放

(一)专利申请奖

(1)分配原则

a.奖励对象以专利正式申请文件中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名单为准,未列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其他人员不在奖励之列。

b.申请专利过程中,发明人名单由各部门提供,原则上应由项目开发组和部门共同确认无误后再提交给公司专利管理部门。

c.奖金的分配应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

一项专利有多个发明人的,应依据各人对该发明创造的贡献大小来确定奖金分配方案,对该项发明创造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申请专利过程中承担技术交底书的主要撰写任务的人员应从优给予奖励。此原则由各部门负责把关。

(2)操作流程:专利申请奖金每季度发放一次。(仅供参考,奖金的发放周期可根据各公司的情况而定)

每季度末,公司专利管理部门统计当季申请的专利(以官方受理日期为准)或正式授权的发明专利(以专利证书的颁证日为准),并将专利奖金操作表下发到相应部门,由该部门内部自行拟定奖金分配方案,经该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将最终确定的分配结果于当月×日前提交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汇总后送交人力资源部,奖金直接在发明人当月的工薪中体现。

(二)专利实施及许可奖

(1)分配原则

对所有发明人的专利实施及许可奖励总金额不得低于该专利技术实施赢收的××%或许可奖励基金的××%,各获奖人员的具体奖励金额由涉及该专利实施或许可的部门确定后报公司专利管理部门审批,但总奖励金额不得高于专利实施赢收或许可奖励基金的额度。

(2)操作流程

各部门在确认专利技术实施赢收或许可收入的款项到达公司帐户后,向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提交相关信息,并将该专利技术实施或许可奖金的数额提供给公司专利管理部门。该专利实施或许可的相关部门根据第六条中“专利实施及许可奖”所述的分配原则,确定相关人员的奖励金额,并经该部门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提交公司专利管理部门。

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每季度汇总专利许可人员奖励金额、奖励原因和奖励金所属的财务科目,并提交给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在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工薪中发放。

专利实施及许可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由公司按相关规定从获奖人员的奖金中扣缴。

第七条 费用预算及管理

职务发明奖励费用由公司专利管理部门统一预算,从公司奖励基金中支出;专利实施及许可奖根据实际发生的实施及许可收入确定,不占用职务发明奖励费用的预算额度。

第八条 专利申请过程中,发明人有义务对专利管理人员的工作予以积极配合,并及时提供申请专利所需的必要技术资料。对发明人明显不配合的行为、严重的推诿或对专利申请进度造成重大延误的,公司专利管理部门有权决定扣减其专利申请奖,并将相关事由通报该部门负责人。

第九条 本办法由公司专利管理部门××岗位负责监督实施。

第十条 本办法由公司专利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年××月××日生效。

【编写要点】

一、编写该奖励办法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对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于那些于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有意义的专利,非常有必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激励研发的措施,以更好地鼓励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发明创造,不断提升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鼓励和确保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的产出和及时申报专利,使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利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二、该奖励办法主要包括的框架及内容

在编写这个奖励办法的时候,可从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是进行说明和明确:

1.办法适用的范围:根据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情况的不同,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规定该奖励办法的适用范围应能覆盖所有可能进行发明创造的所有部门及技术人员;

2.对“职务发明”一词进行解释:明确“职务发明”一词的概念及包含的几种情况,尤其要说明、界定出因退职、退休和工作调动的一定期限内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也属于本公司的职务发明创造的范畴之内;

3.确定“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在编写这个奖励办法时要明确指出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所创造的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明确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及发明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4.确定奖励办法:

明确奖励形式:对于职务发明的奖励,主要分为两类——专利申请奖励及专利实施及许可奖励。对于专利申请的奖励,要注意在奖励专利时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和授予专利权两个阶段进行奖励;对于专利实施及许可的奖励,可确定出一个奖励原则。譬如,确定专利实施及许可的奖金可根据专利实施赢收及许可的总额度的一个百分比作为奖励的额度;

明确奖励额度:在国家专利法的指导下,在不违反专利法的前提下,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根据各自战略部署、自行确定相对合理的奖励金额;

明确奖金发放办法: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励技术人员和研发部门积极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专利成果,对于专利申请奖和专利实施及许可奖要分别确定出有效的奖励原则、奖金分配原则和奖金发放的操作流程、发放周期,以确保该奖励办法的可操作性;

5.定职务发明奖励费用管理原则:为了使职务发明奖励能够落实到位,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应该在初制定费用计划时要进行统一预算,并明确出该费用的管理部门;

6.明确该奖励办法的解释归属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在该奖励办法中要告之公众该办法的制定及解释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以便他人对此奖励办法有异议或有不明白时,可直接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员;

7.明确对该奖励办法进行监督管理的岗位:任何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在制定一个管理规定或管理办法时,不仅仅只是制定而已,更要有专人对所制定的规定或办法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它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8.明确该奖励办法有效执行的起止时间。

二、在编写该奖励办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明确“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的问题时,要明确说明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公司或企事业单位所有,发明人只享有署名权,专利权所属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应对发明人给以一定的奖励;尤其是对于发明专利的奖励,在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受理或授权以后,应对发明人给以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奖励;

2.在制定奖励办法时,要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在什么时间内给以什么样的奖励,即根据专利状态的不同和专利技术重要程度的不同给以不同的奖励。专利也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在鼓励员工积极研发新的专利成果的同时,要通过恰当的激励措施有意识地鼓励员工创造出高质量的、可许可的专利成果;

3.在制定“奖金发放办法”时,要明确专利申请奖励及专利实施及许可奖励两类奖金的分配原则、发放周期及办法(各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上一篇:幼儿园国庆节小结下一篇:端牢中国饭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