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信息理论分析

2024-05-01

专利信息理论分析(精选九篇)

专利信息理论分析 篇1

专利文献著录项目是各工业产权局为表示专利申请或其他工业产权保护种类申请的技术、经济信息以及可供查询的信息线索而编制的项目, 其所代表的信息包括: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和文献外在形式信息。

专利的技术信息是通过专利文件中的说明书、附图等文件部分详细展示出来的。为便于人们从各种角度便捷地了解该发明创造信息, 通过发明创造名称、专利分类号、摘要等专利文献著录项目来揭示专利的技术信息。专利法律信息包括专利保护的范围、专利的权利人、发明人、专利的生效时间、专利申请的标志等。专利文献以一种物质形态形式存在, 因此专利文献具有文献所拥有的所有文献外在形式, 进而就有了表示专利文献外在形式的信息特征。

二、专利信息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一) 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

杨巧认为, 专利文献信息库具有信息新、传递快、信息量大、可信度高的基本特征。通过检索专利文献信息, 可以掌握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动向, 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 寻找差距, 分析预测技术市场的发展前景, 制定、调整本企业的专利战略, 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王登霄认为, 把专利申请人在其他国家, 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国家申请并取得了专利权的“非中国专利”的专利申请文件集合, 从而构成“非中国专利文献信息库”, 充分运用非中国专利文献信息库的专利技术, 可以为自己创造财富, 指导研发, 并为研发人员提供创新思维。

马会钧、柴新建、乔立、曹东平等人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现有专利数据光盘信息、建立专用专利数据及查询系统的新模式, 以此推动企业利用现有专利信息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 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避免涉及专利侵权纠纷。

吴海燕、张国卿提出了建立专利引文数据库的构想, 在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 引入技术发展相关指数、影响因子、引证率相关指数等统计指标, 为评价专利技术的价值及地区、单位、个人的研发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吴琳、魏星、霍翠婷等人针对专利资源, 以esp@cenet数据库为例, 研究了一种能有效地从专利数据库中获取高质量双语对译语料的方法。

史波认为专利信息可以帮助了解竞争环境、借鉴已有技术、避免专利纠纷、客观制定竞争策略。

吴海燕在分析了行业专利引文数据库的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 探讨了通过Visual Foxpro语言建立行业专利引文数据库, 依此可以通过初级检索和高级检索到对专利信息和引文信息的统计, 能够使企业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代茂军介绍了专利指标数据库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Delphi7.0开发的构建专利指标数据库的转换系统, 能够自动完成专利数据到专利指标数据库的转换工作。

(二) 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应用实现研究

袁浩利用氨基酸分析的专业知识, 结合计算机数据库软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专项专利数据库———氨基酸专利数据库。该该数据库搜集整理了自1975年至2005年“中国专利数据库”, “欧洲专利数据库”, “美国专利数据库”, “日本专利数据库”中的氨基酸专利共计21755项。所含专利文献专一、全面, 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整理、分类后再提供给用户。

程凤伶、石瑛、孙媛从降低知识产权风险、节省研发时间与经费的基础上, 分析了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必要性, 并从技术主题的确定、检索关键词的选定、主要IPC分类号的选择、重要专利权人的补充、检索式的编辑和确认等方面, 全面探讨了半导体硅材料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尝试。

周辉辉、夏小莺、陈志忠、陈峙东、林缨等人在介绍了专利信息的价值以及专利分类的特点基础上, 从确定公司范围、专业技术专利号范围的确定、专利分类号说明、数据库型式、数据库结构、数据库格式的程度转换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语言等方面探讨了柴油机专利数据库的建设。王咏青、任健、顾秀云在介绍大气探测技术专题数据库的特点和重要性基础上, 从主题、技术范围、检索表达式、数据采集和数据录入、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库字段结构、数据库型式和网络数据库的建立和检索等方面详尽分析了采用ASP+SQLServer技术建设大气探测技术专题专利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

代茂军、李红介绍了上海专利统计分析系统的模块组成以及这些模块所的作用, 并详尽探讨了如何利用中国专利局专利信息光盘检索系统CNPAT (ABS) 中的数据来构建上海专利指标数据库。

王豪在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水声专利数据的基础上, 研究了基于Web的水声专利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该数据库系统由专利信息、科研动态信息等数据资源组成, 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 使用先进的ASP+SQL技术和“瘦客户端”技术研究开发而成。用户只需安装一个标准浏览器就能使用, 简化了客户端的技术要求, 增强了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黄迎燕、庞景安、李建蓉等人认为专利文献在公布大量专利技术内容的同时, 也著录了专利引文的信息。所以他们从专利引文数据库的建立原则和标准、系统设计、系统功能以及数据库应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专利引文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

刘立丹利用ACCESS建立了润滑脂专利数据库, 其中着重探讨了润滑脂专利数据库的需求和结构及其数据词典, 并对其中的表联系进行了设计。杨阳、吴锡军、张赣道等人基于ADO.NET技术开发了生物农药专利数据库, 实现了专利的本地管理和Web页面的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和分类检索。

三、中国两岸三地专利信息数据库开发建设现状

(一) 政府机构开发建设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1、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SIPO) 专利数据库: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是中国专利审批的政府机构, 其专利数据库收录自1985年9月10日以来公布的全部中国的专利信息, 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著录项目及摘要, 并可浏览到各种说明书全文及外观设计图形。

2、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为配合国务院十大重点产业 (汽车、电子信息、纺织、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钢铁、物流、装备制造、轻工业和船舶) 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 发挥专利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撑作用,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 在国资委行业协会办公室协调下和各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下建设而成 (以下简称“信息平台”) , 为十大重点产业提供公益性的专利信息服务。

3、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实验系统:

该系统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 知识产权出版社开发建设的一个试验性专利信息检索系统, 于2006年10月开发完成, 在2006年11月举行的“2006年全国专利信息服务与应用大会”上向全国正式推出。于2007年4月26日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试运行。收录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专利组织的专利文献近4000万件, 并提供中国、美国、欧洲和WO专利的全文检索。

4、上海知识产权 (专利信息) 公共服

务平台是上海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所打造的支撑平台之一, 具有包括专利检索与在线分析、专题数据库制作管理、专利信息定制和预警、专利交易与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和其他延伸服务等六大应用功能系统, 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用户对专利信息应用的基本需求。

5、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由广东

省知识产权局主办、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 并联合国内多方权威专利信息服务机构共同建设而成。平台以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专业、便利、经济的专利信息为宗旨, 致力于传播专利信息、促进专利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满足广大用户对专利信息的需求。

6、中国台湾地区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为付费专利信息平台, 成为付费会员后才可进行专利查询、下载说明书、专利分析等功能的操作。对于非会员用户, 网站设置了免费查询专区。

7、中国香港地区知识产权署网上专利检索系统:

该系统提供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3种界面。但只有部分内容支持简体中文, 对于专利和注册外观设计检索数据库, 仍需要用繁体中文进行阅读和操作。通过该系统, 可查看香港知识产权署的信息、表格费用、申请注册程序, 还可进行香港专利和注册外观设计的检索, 查看知识产权公报。

(二) 中国专业性专利信息资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现状

1、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集成电路行业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内容覆盖集成电路技术相关的IC、IT等主要高新技术领域, 全库涵盖从1975年至今的国内有关集成电路行业的专利信息 (包括所有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信息) 以及七国两组织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士、中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 集成电路行业的专利信息。

2、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

该数据库已经收录了1985年至今全部公开的全部医药发明专利文献共计近13万条数据, 与专利公报已经接近同步, 其中包括化学药物近8万条数据, 中药已经突破5万条数据, 是目前国内唯一深度加工标引的专业专利数据库, 其加工内容包括:专利发明主题标引、医疗应用标引、范畴分类、文摘重新撰写、化学物质信息标引、中药方剂信息标引, 并同时建成了中药材名称数据库, 化学物质登记文档数据库等两个辅助数据库系统。

3、中国涉农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杨凌农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成, 始建于2001年, 2009年进行了重建, 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新建的“中国涉农专利数据库”收录了1985年至2007年4月期间与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专利信息16万余条。该库在每一技术领域下均设有二级或三级目录, 便于使用者系统查询。用户在查找信息过程中, 既可从申请号、申请日、发明名称、申请人、IPC分类号、通讯地址等检索途径单一检索, 又可通过相互组配进行限定检索。

4、中国专利基因数据库 (NASDAP) :

NASDAP主要收录1999年以后, 部分1999年之前 (含1999年) 的基因专利。对尚未授权的基因专利, NASDAP收录申请公开书中的序列, 对于已经授权的则仅收录审定授权书中的序列。NASDAP提供对中国基因专利和专利基因进行研究的免费生物信息学接口, 包括序列同源比对[BLAST], 微阵列专利序列BLAST, 专利单核苷酸多态性扫描以及专利基序扫描等等。并且还提供普通文本检索工具, 用于实现对基因专利标题、摘要和权利要求的检索。

四、研究结论与完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专利信息大致上可以分为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和外在形式信息。我国已经有学者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实现等角度去研究专利信息数据库, 而从数据库的开发建设现状来看, 我国既有政府机构开发的综合性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同时也有针对特定行业或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数据库。

为了提升中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 中国已经于2008年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而根据当前全球专利信息的研究和运用现状, 中国的专利信息数据库至少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 为了更好地厘清专利技术之间的发展脉络和关联, 中国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应当完善专利引文功能;其次, 为了更及时地了解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应当增加实时专利地图的制作和分析功能。

摘要:专利信息数据库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深层次的价值挖掘、技术标注形成的大型信息服务系统, 为企业技术研发、专利战略研究、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文章分析了中国学者关于专利信息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并全面研究了中国两岸三地专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专利,专利信息,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吴海燕, 张国卿.基于专利计量的专利引文数据库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2) .

[2]、吴琳, 魏星, 霍翠婷.基于Web的专利双语语料自动获取研究及实现[J].情报分析与研究, 2009 (9) .

[3]、吴海燕.行业专利引文数据库的VFP实现及应用[D].重庆大学, 2008.

[4]、代茂军.一个用Delphi7.0开发的构建专利指标数据库的转换系统[J].现代情报, 2008 (7) .

从专利信息分析看高校创新教育 篇2

从专利信息分析看高校创新教育

文章从专利信息分析的内涵目标出发,分析了专利信息分析的`意义和常用方法,着重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探讨以专利信息分析促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对策.

作 者:宋剑祥 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云南,昆明,650033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专利 专利信息分析 高校 创新教育

如何进行行业专利信息分析 篇3

专利信息分析是将相关的专利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将孤立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聚集度聚集,使它们由普通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专利情报的活动。通过对行业专利信息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行业内的相关部门了解最前沿的技术信息,明确技术开发思路,确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讲解进行行业专利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一、确定分析思路

1、了解行业背景情况

开展某一行业的专利信息分析,首先需要对该行业的技术范畴、技术发展状况、技术特点及综合环境等方面的情况都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研行业协会和企业来了解信息。只有充分掌握技术及产业状况,才能对行业的技术进行合理的分解和分析。

2、技术分解

对某一行业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往往会因为分析范围过宽而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对分析范围进行合理的分解。分解通常可以从技术角度和行业角度两方面来进行。一般较小的领域从技术角度进行分解,分解后技术构成更为清晰;而较大的领域则从其涉及的子行业的角度来进行分类,这样划分更有针对性,分析结果对行业来说也更为实用。

3、确定深入研究主题

在对行业整体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分支技术领域,使研究更加充实丰满,并根据目前研究热点,确定进一步深入研究主题。

二、分析过程

(一)根据需求选择数据源

目前,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得专利数据资源,有许多资源是免费的,如各国专利局网站、各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平台、SOOPAT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需要付费的商业数据库。许多免费数据库可以建立较为复杂的逻辑检索式,并具有在线分析功能,但大多不具备批量下载数据的功能。应选择能够批量下载数据的数据源,并且最好是对数据资源进行过加工的专利数据库,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析项目。

(二)检索数据,建立分析数据库

数据基础的准确性是做出的专利分析报告是否可信,是否有价值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建立检索策略必须完整、准确,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数据基础。分析数据库的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衡量:

1、全面性与准确性

基于整个行业的专利信息分析必须保障数据的全面性,如此,才不会以偏概全,得出的结论才能具有说服力。同时,数据基础也应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为互逆相关性,在针对行业进行专利信息分析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查全率,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筛选的方法提高查准率。

3、代表性

当某行业涉及的技术领域涵盖范围较广,无法检索出行业中涉及的全部专利数据时,选取的分析数据就需要具有代表性。可以采取多点采样的方法,即:选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分支领域进行检索,这样,专利分析的数据基础虽然不能保障涵盖本行业技术的全部方面,但代表性分支领域的分析结果基本能够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所得出的结论也同样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三)选取分析指标

常规的分析项目有: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申请人、发明人、技术类别、法律状态、重点专利等几大类别。每个类别下又有相应的子类,而且每个类别分析数据的具体的表达也有多种方式。

1、分析指标简介

(1)专利申请整体状况

对专利申请趋势进行研究可以判别出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专利申请类别分析可以体现本领域的技术特点及研发技术含量;职务发明状况分析可以体现出本领域的专利技术水平以及技术门槛的高低。

(2)地域分布

通过对申请人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发展状况,找到技术实力相对突出的地域。对申请目标国家或地区进行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申请人关注的目标市场。

(3)申请人和发明人

通过对申请人的分析可以看出行业内的技术领先者,以及这些技术领先者的技术构成特点、偏重的技术领域、研发人员的规模等等信息。通过分析发明人,可以看出本领域主要的技术人才及其技术特长。

(4)技术类别分析

对技术类别分析可以了解本领域的技术构成情况及技术发展趋势。找到技术热点和空白点。

(5)法律状态

分析专利的法律状态可以了解出本领域专利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领域技术的生命期。

(6)重点专利

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同族申请状况,引证状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找到本行业内的重点专利。一般情况下,专利申请的同族申请数越多说明该专利技术的经济价值越高,申请人希望在其目标市场广泛布局,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被引次数越高的专利,是越居于核心位置的技术,它是很多后续技术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技术价值。

2、分析指标选取原则

根据行业总体技术领域及分支领域的特点,有目的的选取相应的分析项目。对于行业整体的分析应选取一些能够反映该行业发展整体状况和趋势的指标,如:该行业国内外的专利年度申请量、专利申请类型数量及比例、职务/非职务发明比例、主要申请人、主要发明人、主要技术类别分布及发展趋势以及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等等。对于需要深入了解的分支技术领域,可以通过手工标引的方式,对技术进行深度的分类分析。还可以深入分析分支领域的主要申请人的技术发展趋势,技术优势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等信息。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核心技术主题,可以通过研读重点专利,分析具体技术的特点,为技术研发提供思路和指引。

(四)整合分析数据,寻找数据整体趋势和内在联系

对上述基本项目进行分析后,可以初步了解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下一步将这些分析数据深度分解或重新组合对比,来寻找数据的内在关联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数据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结合法

结合法是将同类的独立的分析项目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如可以将不同申请人、发明人的申请趋势、技术类别等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分析近期哪些申请人、发明人研发较为活跃及各申请人、发明人的技术特点。也可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利申请放在同一维度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各国家地区的专利申请的特点和趋势。

2、分解法

分解法是将一个分析项目细分,进行信息的深度挖掘。通常对中国专利信息进行整体分析,对地域分析仅停留在对各省市地区的申请量的简单统计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可将中国专利中申请人的国省代码字段信息进行标引、统计,将其区分为国内申请人或国外申请人的申请。将其申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技术发展情况和国外在我国的专利布局状况。将中国专利申请也可分为职务申请和非职务申请,职务申请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申请,可以分析这些类别申请人的申请特点。

3、技术深入标引分析

对于需要深入分析的技术领域,可以通过手工标引进行深入分析,如:手工标引出专利涉及的技术手段与技术功能制作技术功效矩阵。技术功效矩阵是一种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的有效方法,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专利雷区”和“专利空白区”分布情况,可以为专利布局提供参考,在了解技术现状、分析竞争对手和协助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总结结论

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 篇4

专利信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几乎囊括了一切应用领域的技术成果,涉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战略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形势下,专利信息是各国发展经济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专利文献中包含了世界上95%的研发成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专利文献,不仅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节省40%的研发经费。专利信息通常是指专利文献经过信息化处理后的信息源。企业利用好专利信息,不仅可避免重复研究,又可合理利用已公开的专利技术,提高研发效率,节省研发费用,而且可防止侵权和开展专利战略研究。

专利信息有如下特点:①统一的记载格式和标准的技术分类,有利于加强对专利技术的系统性理解。②科技进步促使新技术信息不断涌现,有利于对最新技术的跟踪。③全面、海量信息的技术领域,有利于了解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全面性。④“新”“广”“准”“细”“新”所包含的技术内容具有新颖性。“广”指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信息量大;“准”指提供的专利技术准确可靠;“细”指提供的技术信息内容系统详尽。据统计,有90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以30多种文字出版专利信息文献,这些文献每年以150万件左右的数量递增,约占世界图书期刊年出版总量的1/4。专利文献信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海量的技术宝库,企业只要掌握运用专利信息的技能,将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2 专利战略研究

专利信息的检索一般应用于企业查新、专利侵权事务、确定专利有效性和了解一般技术方案等;专利信息的课题分析一般用于课题分析,指对技术的发展和法律状态进行分析、判断。检索和分析是企业对专利信息的浅层次运用,现代企业的专利工作不应只停留在对专利信息的检索上,而应上升至企业专利战略高层次研究。专利战略这一与企业总体规划密切相关的经营策略已受到企业管理人士的普遍关注,并开始被认为是企业未来竞争不可忽视的一件“利器”。企业专利战略活动包括树立专利意识,学习运用各种法律手段进行技术保护;专利信息的收集、检索、保存;专利信息分析,跟踪国际国内领域内技术的发展动态;专利战略制定与决策;专利技术研发、保护、转让、产业化等。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有利于强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深入,有效运用专利信息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增强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同规模、产业的企业对专利信息应用的需求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可从以下4个方面从低到高排序(见图1)。

3 对策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只有1%的企业申请过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陌生的,拥有专利的企业大多数也是只停留在申请和专利维持的管理阶段,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更是从未开展,极大地影响了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近几年,桂林市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不断深入,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2008年桂林市专利申请量达1 055件,首次突破1 000件,是广西首个专利申请量超1.000件的地级市,其中职务发明517件,占申请总量的49%,企事业单位逐步成为桂林市专利申请的主力军。笔者认为桂林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

3.1 重视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

企业应从领导层面重视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工作,将专利战略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成为企业创新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应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专职专利信息工作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其他企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明确承担此项工作的机构和专职或兼职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主管和统筹此项工作。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公司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及分析,同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3.2 培养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人员

专利信息集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于一体,这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这些人员要全面了解企业开发研究情况,了解具体研究工作内容,懂专利知识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技能。企业应培养自己的专利信息分析人员,让他们系统学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掌握专利文献的检索、分析技能。

3.3 善于利用已有的专利数据库资源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专利数据库,这些企业要善于利用专利数据库资源,特别是免费的数据库资源。近几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了对地方专利数据库建设的支持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均建立起了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资源,一些城市也建立起专利数据库资源,此项工作大大地促进了专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为地方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和数据支持。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包括1985年至今的中国专利全文图形文件;中国专利著录项目、摘要、权利要求、说明书全文等代码化数据文件;国外专利图形文件;国外著录项、摘要文件和中国专利法律状态数据。其附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更新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也建立了全部领域专利数据库资源(http://patent.gxipo.net/),提供了中国专利、国外及港澳台专利数据库资源检索,检索系统具有表格检索、逻辑检索、法律状态检索、专利信息浏览及输出功能,这对广西各中小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机遇,企业应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专利数据库资源,这必将有助于企业掌握最新的行业和技术动态,避免重复工作,有效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3.4 建立企业专题专利数据库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建立专题专利数据库,数据库的范围应涉及企业经营产品、准备或即将进入的领域范畴和竞争对手相关的信息。专题专利数据库的优点在于节约了大量检索时间,数据库的信息为企业而量身订制;缺点在于现代学科的交叉又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在设定专题数据库数据采集条件中,如果考虑不全面,可能造成数据漏检,从而造成数据库资源的缺失,可能会影响企业专利信息分析的结果。桂林市知识产权局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星辰科技公司建立了专题专利数据库,配置了专利检索及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并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门的检索技能和分析软件应用培训,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新技术、新产品信息,通过对专利文献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对技术发展趋势、申请人状况、专利保护地域等战略要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该系统是企业分析、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

3.5 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利信息服务机构

目前,一方面一些知识产权意识强烈的中小企业因自身缺乏相应的人才和条件无法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和战略研究,另一方面没有专门的机构面向中小企业为之开展专利信息服务,这成为困扰中小企业专利信息工作的两大难题。笔者认为,市级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政府科技中介服务部门,应担负起此项工作,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手段,打造服务品牌,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贴切、专业的专利信息与专利战略服务,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的战略目标,这是国家第一次将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起主导作用,我们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中介机构参与,中介机构与中小企业专利信息分析与专利战略研究服务的对接机制,切实提高桂林市企业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摘要:专利信息集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和法律信息于一体,对专利信息进行检索、统计、分析、整合的具有战略性特征的专利工作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分析,专利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建蓉.专利文献与信息[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2]林映州.企业专利信息运用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科技,2008 (1),

[3]张培锋.试论专利信息与企业专利战略[J].情报研究,2006(10).

信息产业专利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5

根据我国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十年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以信息技术为先锋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必将日益受到密切的关注。

1 专利保护和行业垄断

专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对技术发明的垄断权,其初衷是保护和激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保护科技发明者的权益。

以通讯行业为例,2012年4月,三星电子和苹果公司为了保护自己在移动通讯领域的专利权开始了诉讼争斗。苹果在美国提起诉讼,诉三星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NexusS系列智能手机侵犯了苹果公司的专利。而三星则宣布已在韩国、日本和德国提起专利诉讼,指控苹果公司的i Phone和i Pad侵犯自己的专利权。

三星电子和苹果公司的专利诉讼并非个例,2010年就出现了苹果与宏达电(HTC)、摩托罗拉与苹果、诺基亚与苹果之间的专利诉讼案件,在中国也发生了华为与中兴的专利大战,各大信息产业巨头为了保护自己的专利权益,索赔金额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美元。

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趋势下,专利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国际巨头垄断市场,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代表的信息产业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以信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部件中央处理器(CPU)为例,几乎所有的核心专利技术,全部掌握在Intel、MIPS和ARM这3家企业的手中,其他公司必须要通过这3家公司的商业授权,才能生产其架构的CPU产品,一旦发现有新兴技术威胁到其垄断地位,就通过收购、打压等手段将其吸收或者消灭,这些国际巨头以专利为壁垒,阻止其他公司的发展,无疑已经成为了阻碍技术创新的绊脚石。

对于专利制度的利弊得失,在学术界上从来也不都是意见一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专利保护利大于弊,加入国际专利合作条约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 的国家也不断增加,截至到2011年11月, PCT缔约国已经达到144个。

2 从思科诉华为案件到中国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中国于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从1985年起正式实施《专利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综合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世界贸易和国际知识产权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缺乏国际专利竞争和合作经验的中国产业经历了很多专利诉讼纠纷,代表事件就是2003年思科诉华为侵权案件。

作为中国数字通讯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华为公司,在进入21世纪后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给行业老大思科公司造成极大的压力。2003年1月22日,思科公司在美国提起诉讼,诉华为的产品、文档以及宣传资料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技术,要求华为公司停止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并赔偿思科公司巨额经济损失。经过长达1年半的漫长诉讼过程,2004年7月,华为公司、思科公司、3COM公司向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终止诉讼的申请,法院据此签发法令,终止思科公司对华为公司的诉讼。

当美国法庭终止诉讼的消息传出之时,思科和华为公司都宣布获得了胜利,而业界都在揣测谁是其中真正的“赢家”?双方在此次诉讼中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十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一案件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信息产业的影响意义深远。这个案件使得我国政府和企业深刻的认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华为公司、中国信息产业、甚至整个中国都是这场诉讼的赢家。

经历过华为与思科的艰苦诉讼过程后,中国的数字通讯产业无疑是中国目前最为重视专利保护的行业之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华为公司2007年国际专利申请(PCT)数达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2008年共递交了1737件申请,成为当年全球递交申请最多的公司。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为16406件, 位居全球第4(表1)。中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2, 826件PCT申请 (已公布的) ,荣登年度全球PCT申请企业冠军,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1, 831件PCT申请排名第三(表2)。

3 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专利保护工作急待加强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涉及国家主权和高度机密。目前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行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由于市场的特殊性,受到国外厂商的冲击较小,但是在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专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对知识产权最为重视的代表企业是启明星辰公司,在中国专利局申请并公开的专利约160件,但这个数字比起国际行业巨头来说还是远远不及,比如赛门铁克(symantec)公司在美国专利局申请并公开的专利数量达到1300多件,其与华为公司合作成立的华赛公司在中国专利局申请并公开的发明专利也超过700件。

从悬殊的数字比例可以看出,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国内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还落后国外厂商很多。中国网络和信息安全产业如果不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上进行突破,那么在信息安全产业走向国际时必将面对国际市场的专利壁垒,中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内市场也将受到冲击,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障将无从谈起。

4 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作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中国在专利保护上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不注重自主核心技术开发。由于模仿性的制造产业低成本低风险,投资回收周期短,所以成为很多地区、行业科技赶超战略的重点之一,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技术受制于人,只能获得很少的利润,例如作为苹果公司数字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国企业在2011年苹果产业链中获得的利润不足总利润的2%;二是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认为专利没有用,而且申请手续繁琐,还需要支付费用,因此不愿意申请专利,使得很多发明创新白白浪费;三是专利保护诉讼维权困难,不但诉讼费用较高,而且部分地区为了发展经济,纵容或者包庇企业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诉讼和法律执行很难落实。

2012年5月,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起草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新兴产业领头羊的信息产业无疑是重中之重。在《意见》中,无论是从政策导向上还是资金保障力度上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确保专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但是在专利诉讼维权方面,亟待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真正意义上起到保护专利、净化市场的作用。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接受WIPO管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专利申请称为国际专利申请,简称PCT申请。

WIPO:World 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是世界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机构, 也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其宗旨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并在适当的情况下, 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协作, 以促进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各有关国际条约同盟的行政合作。

摘要:实施专利制度的目的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但是在特定环境下也会成为行业垄断的工具, 文章简要描述了国际通讯行业的巨头利用专利进行行业垄断的现状, 结合国际信息产业、中国通讯行业和信息安全行业专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 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专利,信息产业,数字通讯,网络与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12.4.28.

[2]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System in2011PCT Yearly Review:Developments and Performance.PCT年鉴:2011年度.

[3]苹果三星专利大战回顾:苹果胜多负少.新浪网-科技时代, 2011.12.1.

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科技情报研究 篇6

一、专利信息分析的目的

专利信息分析是情报信息工作和科技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是通过专利信息的内容、专利数量以及数量的变化或不同技术领域内各种量的比值的研究,对专利文献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定向选择和科学抽象的研究活动。从专利信息的内在特征看,专利信息分析的核心是对专利技术的现状、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从其外部特征上看,专利信息分析正在不断向经济、社会各方面延伸和扩展。

专利信息分析过程是对专利信息有增值价值的再生产过程,通过使用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大量杂乱、孤立的专利文献信息进行研究,挖掘专利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深藏在大量信息中的客观事实真相,从而对特定技术或技术领域作出趋势预测,对竞争对手开展跟踪研究和情报预警等,进而产生指导国家、行业、企业生产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决策的情报。

在专利分析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其目的都是希望对特定的研究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答。通过分析,将孤立的信息按照不同的分析方法聚集,使它们由普通的文献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专利(科技)竞争情报。根据这些情报,可以从专利的角度研判企业或国家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重点技术及其发展方向、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组合及技术投资动向,为企业乃至国家制定出与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专利战略。

二、专利信息分析的研究状况

国际上对专利分析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些发达国家将专利信息用于分析比较、评估不同国家或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技术发展现状及跟踪和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并以此为科技政策,尤其为专利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开始探究生产率要素与专利质量的内在联系。美国专利商标局技术评估及预测处自1971年成立起,就每年花费巨资对专利信息加以统计研究,定期出版的《技术评估与预测》成为企业专利战略的重要参考信息。美国摩根研究与分析协会自1985年以来,一直为世界五百强中的大多数企业提供专利信息研究和分析。与此同时,国外学术界对于专利信息、科技活动以及经济活动的关系也进行了大量探索。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罗默提出的生产“四要素”理论,认为经济长期增长取决于资本、非技术劳动力、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衡量)和创新思想(可按专利数量衡量),而专利数量是经济生产的衡量指标之一。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Griliches在论文中探讨了专利数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专利总量的波动与投资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1985年才正式开始实施专利制度,目前,我国对于专利信息的分析以及专利战略的运用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针对具体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分析和情报研究。

三、专利信息分析的常用方法及研究内容

专利信息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及图表分析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分析方法常常相互结合使用。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均需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利用数理统计、科学计量等方法,科学地反映发明创造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和商业价值。同时,科学地评估某一国家、地区或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和技术发展趋势,用量化的形式揭示其在某一技术领域中的实力,进而了解技术研发热点,掌握技术竞争领域的经济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技术开发动态,有效获得相关产品、技术和竞争策略等方面的信息,提取出专利信息中隐含的技术、经济及法律信息等情报,以供研究人员参考。

1. 技术信息分析。

专利技术信息分析包括产业和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分析、技术分布分析及核心技术的挖掘。技术信息分析主要研究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竞争对手的研发方向和研发能力、行业技术创新热点及专利保护特征等,了解某一国家、地区或企业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的技术活动及战略布局等。通过分析,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的决策者把握特定技术的开发方向、投资方向以及制定企业的专利战略等提供参考依据。

2. 经济信息分析。

经济信息分析包括经济价值、市场、合作伙伴以及发明人等信息的分析。经济信息分析主要研究竞争对手在不同地域或国家的主要竞争策略、市场经营活动以及竞争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技术许可动向等。通过分析,为企业找寻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技术开发人才,同时,预测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市场普及情况和相关国家的市场规模等。

3. 法律信息分析。

法律信息分析重点在于专利三性分析和专利侵权分析,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对专利权利要求本身的解读和分析。专利三性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定性分析,判断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是否具备了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这种分析常常运用于对企业自主发明创造的专利性判断。专利侵权分析侧重于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为企业采取诸如规避或警告、索赔或赔偿、诉讼以及结盟等策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四、应用举例

本文通过对世界著名轴承公司在中国申请的轴承专利进行分析,进而指导轴承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或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数据采集范围为1985年~2008年中国专利公开数据,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考虑到专利申请公开滞后的原因,本文分析主要考虑1985年~2007年的专利数据,共713件专利(仅轴承类),并采用本文中论述的3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述。

其中,定量分析主要对专利申请年度进行分析,了解总体专利申请量的年度变化趋势,通过专利文献国际通用IPC技术分类号了解企业或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及技术热点;分析各个主要竞争对手对国家、地区的市场重视程度,同时从侧面了解各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的强弱对比;申请人的申请量分析,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实力情况;发明人分析,了解行业内的主要技术专家。

定性技术分析对专利申请的技术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技术生命周期的分析、IPC技术分布的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外轴承公司在中国轴承基础件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自2002年起,其专利申请量大幅度上升,在2006年达到顶峰。从表2可以看出,轴承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及瑞典等世界著名轴承公司之间,比如,日本NSK、瑞典SKF、日本NMB。通过专利申请类别分析可以看出,国外轴承公司在中国申报的专利大部分是发明专利,部分是实用新型专利,无外观设计,说明轴承技术领域仍属高新技术领域,其中日本轴承公司在中国区域内的技术实力最强、发明人最多、专利保护力度最大。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热点趋势与年度分析及国际IPC分类号分析得知,国外轴承轴承公司在F16C、B60B、C10M等十大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尤以F16C为主,表明国外轴承公司仍然是轴承类的创新技术,如新型轴承结构或新的设计;第二位是B60B,表明在机车类轴承方面的创新,如高速铁路轴承、汽车轴承等;第三位是C10M,表明在轴承润滑系统或结构或润滑油方面有新的突破,此类技术有利于轴承寿命的延长、降低轴承噪音,能够有效提高轴承的性能;第四位是F16D,主要是指离合器轴承,该类轴承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纺织、矿山机械领域;第五位是H02,主要指电机类轴承,该类轴承要求有较高的精度、较低的噪音,其他领域主要为轴承的热处理技术(如C21D)、轴承的相关测量技术(如G01L、G01P)。

事实上,近年来轴承市场需求总量在国内重点主机配套、机械设备维修等领域增长迅速,如高速铁路、汽车、风力发电、矿山冶金等主机配套的高精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轴承产品。在市场上,对高精度、高可靠性及专用轴承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造成国外轴承公司近年来不断在中国市场扩张。

技术生命周期与专利指标相结合,可以判断企业的技术强势领域。通过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及专利存活期分析可以看出,国外轴承企业在我国申报的专利大部分生命周期较短,且专利指标指数较大,说明国外轴承企业在中国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大部分技术处于专利保护期内。

五、结语

中外手球专利信息的分析与研究 篇7

关键词:专利,国际专利分类,技术创新,手球

专利信息分析是从专利文献中采集专利信息,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专利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 最终成为专利情报和谋略的一类科学劳动的集合[1]。专利信息是首选的情报来源, 是衡量技术创新的可靠指标[2]。技术创新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把专利信息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专利情报, 可以用于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 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本文以国内外手球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专利申请的发展现状、共生技术、主分类号进行分析, 了解国内外手球专利申请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全面了解该技术领域的现有水平, 为我国手球专利申请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 寻求更高的技术创新点, 以期能够保障我国手球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国内外手球专利信息进行检索 (http://www.pss-system.gov.cn) 。在表格检索中选择了: (1) 中国专利检索或中外专利联合检索; (2) 公开日限定为2003-2012年; (3) IPC类号:A63B; (4) 关键词 (在发明标题、摘要和权利要求中同时检索) 输入handball或手球。对检索到的手球专利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 删除重复和不相关信息。

1.2 研究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 运用描述性统计、对比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手球专利信息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外手球专利发展现状研究

通过2003-2012年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手球专利申请的统计分析, 国内外手球专利申请总量为142例, 中国手球专利申请仅占24.65%, 其中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62.86%;2003-2012年中国手球专利增长率为175.00%, 由此可见, 中国手球专利研发数量不高, 但研发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技术含量较高。2003-2007年中国手球发明专利增长率为50.00%, 技术创新能力呈下滑趋势;2008-2012年中国手球发明专利增长率为233.33%, 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2003-2012年国外手球专利增长率为78.75%, 2008-2012年国外手球专利增长率为30.78%, 技术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了。

2.2 IPC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法 (IPC) 是各国专利机构统一使用的一种专利技术分类方法, IPC是专利文献的简单快捷检索的工具。国际专利分类系统使世界上绝大部分专利信息通过统一的分类而融汇在一起, 它为体育专利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统一的依据。

2.2.1 主分类号分析

“根据各个IPC号对应技术领域内专利数量的多少, 进行统计和频次排序分析, 研究发明创造活动最为活跃的技术领域, 某一技术领域可能出现的新技术, 以及某一技术领域中的重点技术[1]”。专利主IPC分类号的分布, 反映了专利技术的集中点, 也暗示了当前技术的发展方向[3]。2003—2012年, 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采集有关手球领域专利数据 (见表1) , 根据IPC号进行统计频次排序, 前5个IPC小组所代表的专利数量之和为241个, 约占总数的52.62%。说明这5个IPC所代表的技术内容能反映出手球领域发展重点, 分别是可充气的空心球;球类游戏的靶子或球门;在从A63B1/00到69/00中各组中不包含的运动游戏或运动设备;特殊运动用的训练用品或器械;具有特殊结构的球类。

2.2.2 专利共生分析

注:A63大类未包括A63B小类。

IPC号的共生频率反映不同专利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技术的迁移途径, 发现共生频率高的热点技术或是共生频率极低的技术冷点, 对于探索新的研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4、5]。2003—2012年, 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手球专利涉及专利共生技术15项主组 (见表2) , 150次频次。其中B部共生范围最广, D部应用频次最多, E部和H部共生范围和应用频次最低。发现共生频率高的技术主要是墙壁、地面等的覆盖材料;弹簧、减震器、减振装置;主要用于传动的带、缆或绳;链;主要用于此的附件;显示、广告、标记、标签或铭牌、印鉴 (D06N、F16F、F16G、G09F) 。共生频率极低的技术主要是电通信技术;建筑物 (H04、E04) 。

2.2.3 同族专利分析

专利族是由主题、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 具有共同优先权的同族专利组成。通常情况下, 越是重要的发明创造, 申请的国家越多, 技术发展也最活跃。统计显示 (见表3) , 2003—2012年手球同族专利数共计有10组, 可充气的空心球;墙壁、地面等的覆盖材料;球类游戏的靶子或球门;主要用于传动的带、缆或绳等是近十年来手球专利技术中最为活跃的技术。

2.3 国别统计分析

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别统计其专利申请量, 可以了解相关国家在该技术领域所处的地位。统计显示 (见表4) , 2003—2012年共有15个国家的手球专利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得授权, 排名前5的国家专利数量之和为82个, 约占总数的76.64%。说明这5个国家是手球技术发展的重要地域。西班牙和日本手球专利较多, 技术处于领先低位;中国、美国和德国并驾齐驱。

2.4 主要技术创新团队的对比分析

研发团队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人员合作的主要形式, 是技术创新的必然要求。合作参研的人数越多, 知识共享的人数越多, 技术创新的难度就越大。我国手球专利团队研发尚处于幼儿期 (见表5) , 除哈尔滨师范大学外, 其他企事业单位研发团队参研人数均未超过4人, 研发专利数量也均未超过1例。国外手球研发团队参研人数超过4人的有4家 (见表6) , 研发专利数量超过1例的有5家。我国与国外在创新团队的规模和创新能力上存在着差距。

3 结论

3.1 近年来中国手球专利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但研发数量很少, 尚难达到量到质的转变。研发团队较少且规模小, 难以通过合作进行技术创新, 与国外在创新团队的规模和创新能力上存在着差距。2003-2012年国外手球专利技术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迟缓。

3.2 当前手球专利技术的集中点和发展方向是可充气的空心球;球类游戏的靶子或球门;在从A63B1/00到69/00中各组中不包含的运动游戏或运动设备;特殊运动用的训练用品或器械, 全面了解这些技术成熟度较高的领域是进行专利研发的前提。

3.3 在手球专利研发的热点技术领域如墙壁、地面等的覆盖材料;弹簧、减震器、减振装置;主要用于传动的带、缆或绳;链;主要用于此的附件;显示、广告、标记、标签或铭牌、印鉴, 要避免因重复研究带来的资源浪费。注重冷点技术如电通信技术、建筑物等在手球创新中的开发应用。

3.4 构建以专业研发人员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团队, 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体育专业院校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对提高专利研发的技术含量和提高我国手球用品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 黄迎燕, 方建国.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50.

[2]Acs Z, Anselin L, Varga A.Patents and innovation counts as measurers of regional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J].Research Policy, 2002, 31 (7) :1069-1085.

[3]李军, 唐恒, 桂勇.国内外碳纤维技术专利竞争情报分析[J].情报杂志, 2011, 30 (9) :14-19.

[4]明宇, 司虎克.中美体育器械专利国际申请竞争情报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6 (4) :76-78.

镍电极材料专利技术信息分析 篇8

根据国家工信部出台的标准, 以镍氢电池生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被归类为成熟产品, 允许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使用, 因而镍氢电池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镍氢二次电池的关键在于电极材料, 而相对于负极材料, 镍氢二次电池的正极镍材料的容量和性能是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并影响镍氢电池的发展[1]。

1 镍电极专利数据分析

为全面了解镍电极在国内外的专利状况, 笔者通过全面检索镍电极在国内外的专利申请, 从申请趋势、申请人分布角度分析了镍电极的相关专利情况, 并以该领域的代表公司入手, 详述了镍电极技术的发展路线。

1.1 申请量分析

镍电极在国内外的专利总体趋势分析如图1所示, 国外的镍电极的专利技术早在1980年就已发展起来, 之后十五年时间均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而1996年开始随着许多公司如三洋、松下、丰田等投入大量资金建立镍氢电池工厂从而使得镍电极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技术得到长足发展, 商业化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新发展, 但随着新一代能源锂电池材料的出现, 人们开始转移研究方向, 镍电极材料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特别是2004年以后, 镍电极专利数量每年呈下降趋势。

中国对于镍电极的专利技术要比国外晚的多, 其始于1995年, 但随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直到2004年以后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国内关于镍电极的专利申请量才趋于平缓。综合看来, 我国的专利技术起步较晚, 但发展潜力巨大, 国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起步早, 拥有相关发明专利, 生产规模较大。但随着中国政府的日益重视, 并且电池生产基地也在不断地向新兴经济区域转移, 中国在电池材料领域将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1.2 专利分布

镍电极专利申请人分析如图2所示, 前五名申请人分别为三洋、三菱、汤浅蓄电池、东芝和日本蓄电池, 可见日本企业在该领域占据重要的技术地位。而其中三洋与三菱两家公司构成了镍电极专利申请的主力力量,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三洋公司作为整车公司本田的电池提供商, 对镍氢动力电池的研发更进一步促进了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2]。

1.3 三洋公司的镍电极专利技术梳理

在镍氢电池领域, 镍电极中掺杂其他元素以提高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向来是镍电极专利申请的一个热点, 而日本三洋公司在这方面申请量最大, 同时也最具代表性。为此笔者梳理了三洋公司在镍电极掺杂元素方面的专利技术脉络。

三洋公司在镍掺杂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84年, 发明人中谷謙助首次在镍电极中引入Co来抑制高温下镍氢电池容量下降的问题[3]。在这之后, 三洋公司在该领域的研究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3.1 1985-1994 年

在此期间, 三洋公司为了改善正极镍的电性能, 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引入二价金属或金属化合物, 如Cd、Mg、Zn等, 这些金属与Ni同属二价金属, 选择这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掺入镍材料中以期通过改善材料的晶型从而提高正极的电化学性能。

1.3.2 1995-2005 年

三洋公司继续在镍掺杂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寻找新的掺杂元素以期更有效地改善镍的电化学性能, 其涉及的掺杂元素扩展到三价金属, 如Al、In、Mn、Sr、Nb等, 经研究发现, 三价金属离子取代镍中的部分二价镍离子后可以形成类似α-Ni (OH) 2结构的层状氢氧化物, 其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从而在电解液中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同时仍然具有较高的质量比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4]。

1.3.3 2006-2013 年

这一阶段, 三洋公司将掺杂元素扩展到稀土金属, 如Y、Er、Lu以及其他一些La系金属。通过在镍中添加这些稀土金属或其化合物, 如氧化物、氢氧化物或氟化物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放电性能。这一阶段的申请量虽然逐渐减少, 但将镍的掺杂元素扩展到极其稀有的稀土金属, 使得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了进一步地提升。

通过对三洋公司近三十年的专利技术的分析, 可以看出, 三洋公司在镍电极领域专利申请的发明点从二价金属到三价金属, 再到稀土金属的不断扩展和演进, 而专利申请发明点的变化, 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该公司的研发关注点的变化。

2 结语

国内对于镍电极的研发起步较晚, 专利申请量与国外相比相差较远。对于镍电极的专利申请, 大多集中在日本的大公司, 如三洋、三菱等。通过对三洋公司的镍电极技术路线进行梳理发现, 三洋公司在镍电极掺杂元素方面的申请非常活跃, 其从二价元素发展至三价元素进而又发展到稀土元素等, 这体现了镍电极的掺杂领域的发展态势, 应引起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摘要:镍电极作为镍氢电池的正极材料, 其容量和性能是镍氢电池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并影响镍氢电池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镍电极技术在国内外专利申请的状况, 从申请人入手详细说明了镍电极技术的专利布局, 并以国外的日本三洋公司为代表梳理了镍电极掺杂元素的演变过程, 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镍氢电池,镍电极,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唐有根, 李文良.镍氢电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9-108.

[2]张颖秋.AK电池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2013.

[3]ISOOKA H, et al.Anode plate for alkali battery for use at high temperature[P].JP昭59-165371A, 1984-09-18.

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信息分析 篇9

伴随着3C产品(通讯产品、电脑产品和消费电子产品) 和新能源动力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1],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充放电特性以及安全性能,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以聚烯烃隔膜为主,包括单层聚乙烯(PE)、单层聚丙烯(PP)和三层PP/PE/PP复合膜[2,3,4]。为了满足动力电池的高安全性要求,耐高温的聚合物材料以及陶瓷复合材料已被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隔膜。 我国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而隔膜的制造工艺对技术水平和高分子原料品质要求较高,国内隔膜市场仍以美国和日本等国外进口产品为主。在锂离子电池的总成本中,隔膜的成本占15%~20%,并且在锂离子电池各原材料中隔膜的盈利能力最高[5]。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加速了国内企业进入到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之中。 掌握核心技术,保护知识产权,规避侵权风险,这是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

专利文献是反映科技发展水平最新动态的情报文献,同时专利也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布局。对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当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现状,构建专利保护体系。本文通过全面检索锂离子电池隔膜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从总体状况、申请趋势、 申请人分布、法律状态等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信息。其中检索数据库为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

1 专利申请状况

1.1 总体情况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专利申请共2124件,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发明专利申请1793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31件。从申请人的国别来看,国内申请1148件(占申请总量的54%),国外申请976件。在申请总量上国内专利申请数量大于国外申 请的数量,但需要注 意的是,国内申请总量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占比例较高,而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要低于发明专利。

1.2 申请趋势

为了解锂离子电池隔膜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变化趋势, 将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按申请年份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申请总量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之和。从图2可知,从1985—2002年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申请量较少且增长缓慢,每年的申请量为几十件;从2003—2011年申请数量增长较快;而2012—2013年申请数量有所降低,这与部分专利申请还没有公开有关。发明专利申请在专利申请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其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与申请总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在2002年之前很少,直到2009年才开始较快增长,2013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下降也可能与部分申请尚未公开有关,结合图1可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主要是国内申请人提出的。

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国内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的增长情况。早期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3C产品,其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需求比较单一,而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也主要被几家国外生产商所垄断。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性能隔膜的研发工作变得十分活跃。2002年之后,中国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生产大国,国内企业也开启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发与生产工作,相关的专利申请也随之增加。

1.3 法律状态

专利法律状态信息能够反映专利申请是否已授权、授权专利是否有效等信息。对专利法律状态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技术在中国的布局情况[6—8]。专利法律状态一般包括专利申请公开、实质审查生效、授权、驳回、撤回、视为撤回、无效宣告、中止、终止、恢复等状态。

图3给出了在中国申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可以看出,有881件专利申请处于公开待审状态, 879件专利申请已被授权且处于专利权有效状态,157件在审查过程中视为撤回,69件被驳回,此外还有少量专利有效期届满或放弃了专利权。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或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角度来看,需要重点关注已被授权且处于专利权有效状态的专利技术,同时还需跟踪处于公开待审状态的专利申请,随着审查过程的进行,有相当一部分待审专利申请也会被授予专利权。

1.4 申请的区域分布

为了解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的情况,按照专利申请人来源国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国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申请主要来自日本,其专利申请数量为570件,占国外申请量的58%。韩国、美国和德国的申请量分别为176件、123件和77件,其余国外专利申请来自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英国等国家, 但数量都很少。

对于国内申请人的分布情况,按照国内申请人所在的省份(市)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和天津,其中广东的申请量为410件,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此外,山东、福建、河南等12个省份也都有一定量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河北、吉林等9个省(地区)申请量在10件以下。

1.5 主要申请人

表2中列出了在中国提交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的主要申请人。从表2可知,在申请量排在前20位的申请人中,多数申请人来自于日本,而中国有4名申请人进入前20位。申请量前5位的申请 人是:日本松下 电器产业 株式会社、LG化学株式会社、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三星SDI株式会社。

1.6 主要技术主题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专利申请涉及的技术主题包括隔膜的材料、制膜工艺、生产设备等,但大部分集中在材料和制造工艺两个方面,其中有1238件专利申请涉及隔膜的材料, 347件涉及隔膜的制造工艺。下面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重点专利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6.1 聚合物隔膜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主要是聚烯烃,专利申请的重点技术 集中在聚 烯烃材料 的改进以 及制膜工 艺上。 CN102208587B、CN101511588B、CN101914242B等专利披露了涉及特定分子量聚烯烃的隔膜[9—11],其中CN101914242B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环氧树脂复合膜,该复合膜利用了改性剂环氧树脂自身的优异性能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耐热性能,对生产设备要求简单, 并提高了隔膜的孔隙率和耐热性能。CN102395623B提供了一种兼具透气特性和穿刺强度的多孔性聚丙烯膜[12],通过使膜在传送方向的拉伸强度EMD大于100 MPa,与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拉伸强度ETD小于100MPa,且EMD与ETD之比为1.5~10,得到了一种透气度为700s/100mL以下、穿刺强度为1.5N以上、且具有β活性的多孔性聚丙烯膜。CN102136557B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13],主要制备步骤包括:(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矿物油和成孔剂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物;(2)将均匀混合物经150~250 ℃加热连续挤出,形成平板膜;(3)将平板膜在低于100 ℃的温度下冷却成型,然后对平板膜进行横、纵双向同时拉伸,使平板膜拉伸成薄膜;(4)采用萃取剂萃取出薄膜中的矿物油和成孔剂;(5) 对步骤(4)所得薄膜在80~160 ℃进行热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制备的隔膜具有微孔分布均匀、孔型均匀、孔径细小、孔隙率高、强度好等优点。

为解决目前聚烯烃锂电池隔离膜因耐热温度一般都不超过150 ℃而导致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聚酰亚胺、聚酯等新聚合物材料被用于制造耐高温隔膜。CN101985085B公开了一种聚酯平板微孔膜[14],其具有海绵状结构,孔径为0.05~ 5.0μm,孔隙率为30%~80%,孔径分布窄,孔径大小均匀、 易控,强度高,结构对称。CN102230257B公开了一种同轴复合纳米纤维膜[15],它是由含氟聚合物皮层和聚酰亚胺芯层的复合纳米纤维构成,该膜的上下表面及内部孔分布对称。纳米纤维膜综合了含氟聚合物和聚酰亚胺两者的优点,前者对电解液具有优良的浸润性、保液性和导离子性,后者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CN101562243B公开了聚芳醚树脂锂电池隔膜的电纺丝制备方法[16],该方法采用高性能聚芳醚树脂溶液与通用工程树脂溶液(或熔体),同时进行混合电纺丝,利用纺丝过程中射流的鞭动效应而互相缠结,形成共编织的网络结构,使聚芳醚纤维与通用树脂纤维复合,从而获得高性能聚芳醚纤维无纺布。该无纺布兼具聚芳醚树脂优良的耐热性能、良好的自关闭性能、离子透过性能及对电解液优良的浸润性能的特点。CN102354733B提供了一种利用离子模板效应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方法[17],将联苯二胺、 芳香族酸酐、N,N-二甲基乙酰胺反应后,加入与联苯二胺相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锂,然后搅拌混合均匀进行反应;将混合物浇注成膜后除去残余的N,N-二甲基乙酰胺,再将膜升温脱羧和脱水制成含氧化锂的聚酰亚胺薄膜;用稀盐酸水溶液反复萃取以除去氧化锂,得到具有均匀的锂离子孔径的多孔聚酰亚胺薄膜。该方法能使薄膜孔径有效地控制在锂离子直径范围,孔径分布和孔隙率均匀。CN102140762B披露了一种增强型纳米纤维多孔膜[18],该多孔膜为聚合物树脂与聚氨酯复合的双组分锂离子电池隔膜,为半互穿网络结构,孔隙率达60%~80%,力学性能较聚合物树脂单组分多孔膜高3~4倍。

1.6.2 聚合物/无机材料复合隔膜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耐热性能,防止因聚烯烃受热熔化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耐热性能更好的陶瓷等无机填料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按聚合物/无机填料复合材料隔膜的制备工艺来分,此类隔膜主要包括聚合物/无机填料共混膜和聚合物膜/改性涂层复合膜两种形式。

CN102367172B公开了一种改性二氧化硅和锂离子电池聚烯烃微孔隔膜[19],将改性二氧化硅与高/超高分子量的聚烯烃共混,加入普通聚烯烃,造粒后得到改性母粒;将改性母粒与聚烯烃混合,熔融共混挤出,形成具有硬弹性结构的膜片;对膜片进行连续拉伸,然后在100~150 ℃热定型,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聚烯烃微孔隔膜,该隔膜热收缩率低于5%。 CN101687404B、CN102569700B、CN101714619B等专利都公开了聚烯烃微孔膜表面涂覆无机填料的复合隔膜[20—22]。其中CN101714619B公开了一种设置耐热绝缘层的隔膜,包括聚烯烃层以及在该聚烯烃层1个或2个表面上且含有耐热树脂和抗氧化陶瓷颗粒的耐热绝缘层。该耐热绝缘层含有60%~90%的抗氧化陶瓷颗粒,能改善锂离子电池在过热时的安全性和高温循环特性。CN101301586B公开了一种柔韧的陶瓷膜[23],通过对聚合物非织造物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而制得。CN102522513B披露了玻璃 纤维电池 隔膜及其 制备方法[24],将无碱玻璃纤维短切丝和有机纤维短切丝形成湿纸页,然后对湿纸页进行处理、烘干后得到玻璃纤维电池隔膜, 其使用的有机纤维短切丝为PET(聚酯)和/或PA(聚酰胺) 纤维。

1.6.3 聚合物电解质膜

聚合物电解质膜在锂离子电池中既作为电解质,也兼作隔膜使用,该类隔膜也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CN101677139B公开了一种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25],将P(VDF-HFP)溶解于有 机溶剂中,并添加P(VDF-HFP)的非溶剂,制成P(VDF-HFP)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涂覆到电池隔膜或电池正负极片上,使溶剂挥发, 在隔膜或电池正负极片上形成复合多孔膜,然后将正、负极片与隔膜进行装配,并向装配后的电芯内注入液态电解液, 对电芯进行加热烘烤,使得复合多孔膜与电解液形成凝胶, 制成凝胶聚合物电池。CN102117932B提供了一种聚合物电解质膜[26],包括含硅氧键长链的聚合物和氧化硅,其中,含硅氧键长链的聚合物和氧化硅是聚合物基体和硅酸酯在pH值为6.5~8.0的有机溶液中反应的产物;聚合物基体选自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丙烯腈、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聚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该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吸液性强,离子导电性强,内阻小。CN102035044B提供了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27],它是由聚硅氧烷、锂盐有机溶液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而成,离子电导率高,具有较好的 机械强度。CN102311559B提供一种 复合隔离 膜[28],将全氟磺酸树脂中的SO2F基团或H型磺酸基团转化成SO3Li基团,得到功能基团为SO3Li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然后将获得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溶于溶剂中,得到树脂溶液;再将聚烯烃微孔隔膜进行表面处理,得到处理过的微孔隔膜;最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聚烯烃微孔隔膜浸泡在所述树脂溶液中,取出干燥,得到复合隔离膜。由于具有Li离子交换功能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高的热稳定性、亲水性以及离子交换能力,从而可提高隔离膜的吸液能力、耐热性和离子穿透能力。

2 结语

我国是锂离子电池生产大国,对隔膜材料的需求日益扩大。随着国内企业不断涌入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国产隔膜的生产规模和质 量不断提 升,市场份额 也呈上升 态势。然而,国产隔膜主要应用于中低端锂离子电池领域,但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很少。从锂离子电池隔膜相关专利的技术主题来看,隔膜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隔膜材料和制膜工艺两方面。有机/无机纳米颗粒复合材料、聚酰亚胺、芳纶、纤维素和聚酯等耐高温材料将是新型隔膜研发的重点之一。同时, 开发与新型隔膜材料相适应的生产工艺和关键生产设备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没有适于批量化生产的工艺和生产线, 新材料也就难以实现商品化应用。国内隔膜企业可在隔膜新材料、制膜新工艺以及关键生产设 备等方面 加大研发 力度,缩小与锂离子电池隔膜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加快高端隔膜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专利战略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企业有较强的全球战略意识,充分利用专利壁垒打压竞争对手。缺少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核心专利技术,已成为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10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数量增长较快,国内申请人申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总量大于国外申请人,但核心专利数量十分有限。国内企业要突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需要加强新技术研发,建立专利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积极开展专利布局。通过专利分析和预警,规避竞争对手的专利壁垒,探索技术发展空间,同时利用专利战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摘要:为了解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发现状以及相关企业在中国的专利保护布局情况,从专利申请的视角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发展现状做了分析。从专利申请总体状况、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法律状态、主要技术领域等方面作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申请量增长较快,国内申请量大于国外申请量,但大部分的主要申请人为国外申请人。

上一篇:丰产稳产下一篇:英语语言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