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案例

2024-04-21

学前儿童游戏案例(共8篇)

篇1:学前儿童游戏案例

如何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

案例一:由一只玩具枪引发的争执

事件描述:一天,大班游戏时,明明拿着一只玩具枪在独自玩,玩了一会他把枪放在桌子上跑去上卫生间,一会儿强强发现了桌子上放的玩具枪便拿起来玩。这时,明明从卫生间里走出来,发现自己的玩具枪被强强拿走了,便上前想要回自己的枪。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对话: 明明:这是我的枪,您还给我!强强:谁说是你的?放在桌上没有人玩,我才拿来玩的。

明明:这本来就是我的枪,我刚才上厕所去了才把它放在桌子上的。强强:你说是你的就是你的呀!就不给!明明:本来就是我先拿的,你要是不还给我,我就去告老师„„

强强:您告诉老师我也不怕,本来这个枪就没有人玩,我拿的就是我的。„„

讨论:相信老师们不止一次的发现过类似的事件,面临这种情况,您认为班上李老师看见了孩子的争执后该怎样反应呢? 李老师始终默不作声的观察两个孩子之间争论。

明明发现很难要回自己的枪了,于是开始妥协,继续和他商量:“这枪就是我放在这里的,要不然你先玩一会,等一会再还给我吧!” 强强:“不!这枪就是我的!干吗要给你!” 明明见强强如此坚决,只得又到活动区里拿别的玩具开始玩,玩了一会出于不甘心,又拿着玩具来找强强。

明明:您都玩了一会了,该让我玩了吧!见明明没有换枪的意思,又说:“要不然咱俩换着玩,我用这个玩具和换„„。” 最终,明明两人协商成功,老师发现在这场争论中两个人共使用了12种语言策略。其中有:说明、警告、威肋、、询问、协商„„。

讨论:您如何看和分析幼儿的行为,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那些方面的发展?

案例二:小吃店和小商店 游戏情境一: 在幼儿园的一次游戏观摩活动中,宝宝站在小吃店的门口不断向周围的客人热情的打着招呼:“欢迎光临!欢迎光临!”

观摩的李老师被宝宝的热情所感染,走进小吃店坐下来,宝宝很熟练的送上一本制作精美的菜谱(这本菜谱显然是老师精心制作的)并询问:“您想吃点什么?”李老师一边认真看着菜谱一边问“:我想问问您这里有什么呀?”宝宝有些茫然无措,不知道应该怎样回应,就向班上的王老师投去了求助的目光。李老师指着菜谱说道:“小吃店有什么菜谱上都有呀!”于是宝宝也指着菜谱又说:“您想吃什么?”李老师说:“我特喜欢吃面条,你们这里有什么面?”

宝宝又无语了,李老师见此马上说:”我想吃海鲜面,你们店里有吗?”宝宝又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王老师,王老师指着菜谱中一盘螃蟹的照片说:“你看这不是有吗?”„„

宝宝很快就从操作间中端来一盘制作精良的面条,李老师吃完面条准备离开始时,宝宝热情的说:欢迎下次再来!游戏情境二: 在活动区游戏时,小商店的售货员阳阳和超超不时的向周围的人打招呼:欢迎光临!欢迎光临!李老师在孩子们的邀请下走进小商店,并很诚恳说:“我一会要去医院看病人,你们看我应该买点什么呀!”阳阳说;“你应该买点巧克力派。”超超说:“你应该买八宝粥”李老师说:“你们推荐的这两种食品都挺好的,只是我今天钱不够了这两样不能都卖”。两个孩子都希望老师能买自己的推荐的商品,便主动介绍起各自的商品来:一个说“生病的人吃八宝粥最好了,我每次病了,我妈都让我喝粥”另一个说:“巧克力派又甜又软特好吃,生病的人都爱吃!”

李老师说:听完你们的介绍,这两样东西我都想买,可就是钱不够!怎么办? 阳阳说:“那您去银行取点钱吧!”李老师说“一会我还要上班没有时间去取了。”超超说:“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商店买一送一”

李老师说“这太好了!”当孩子们将食品打好包递给李老师时,李老师又犯愁了:这两样东西我还真的不好拿,怎么办? 超超说:“哪您就买个书包吧”李老师说:“我不是没有钱了吗?”超超说:“我 们今天商店送货上门”说着就将这两样食品放到旁边小医院的围墙上。

讨论:这两个案例有什么不同?请您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教师的支持体现在哪里?

案例三:猜谜语

王老师带着幼儿玩猜谜语的游戏。王老师说完谜面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明明说:这是XX.王老师亲切的说:“你坐下再想想。”超超说:“这是XX”王老师笑着说:“好!你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王老师一个接一个的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的猜测。对每个幼儿不正确的答案都请他们再听听、再想想。当红红说出了正确答案后,王老师马上问大家:红红说的对吗?孩子们齐声应答到:“对!”王老师:“哪我们因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起拍手说:“棒!棒!你真棒!”王老师说:“看看我们谁能像红红一样会动脑筋!”

讨论:这是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一幕,对这一情境您有什么想法和自己的分析。

案例四:观雨

问题:下午,老师正准备上课,忽然外面下起了瓢波大雨,老师发现孩子们的目光全被大雨所吸引住了,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老师应该怎样做? 案例过程描述:

下雨了,天公好像有意在施展自己的本领,一会儿瓢泼大雨,一会儿毛毛细雨。雨声、雨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正准备开始教育活动的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不由的想:既然孩子们喜欢看雨,我不妨利用这真实的场面进行教育活动。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到窗前,同他们一起欣赏这变化的雨滴。随着雨滴的变化,孩子们学会了分辨什么是暴雨,什么是倾盆大雨,什么是毛毛细雨。随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雨滴是从哪里来的?”回答是肯定的:“它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黑黑的云中来的。”当我又问:“雨为什么会落下来?”孩子们都茫然了„„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讲了《小雨点》的故事,使他们明白了小雨滴的家在海洋里,在草地上,了解小雨点是如何在空中旅行的。雨渐渐地小了,我们一起走出教室站在房檐下观看雨滴落在地上的情景。徐晓明立即发现:“小雨点落在水里变成了一个个小泡泡!”朱建更富有想象力:“它像小鱼吐出的泡泡。”于是,我请孩子们面对不停的雨滴想一想,说一说。张鹏:“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到地上,像给地面镶了一面镜子。” 卢哲:“下雨了,下雨了,小水珠像一个个小豆子从天上撒下来。”

那佳:“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天上落下来变成了一个个小泡泡。”

李力:“下雨了,下雨了,小水珠像一排排的箭从天上射下来。” 赵柯:“下雨了,下雨了,天上落下来的小水珠,像一朵朵水晶花。” 王志爽“:下雨了,下雨了,小水珠落在水里,变成了一个个小套圈套在地面上。” 付成:“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像一串串项链从天上落下来。” 王影:“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在操场上,操场变成了一条小河。” 牛超:“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像一顶顶降落伞从天上落下来。” 潘磊又有新的发现,他说“小雨点落在地上又被溅起来,:像一顶顶美丽的皇冠。” 孩子们的想象真让我感动,让我惊叹。带着这些遐想,我第一次感到了雨的魅力。小雨在不停地下,小朋友们带着各自的想象睁大眼睛望着它,仿佛每个雨滴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新奇的幻想。随着小雨滴,孩子们的目光从天空落到了地上。放学时,家长专栏中有了一首由全班小朋友共同参与创编并献给爸爸、妈妈的诗歌《下雨了》。

案例五:美美的香梦(张咏提供)琳琳是中班的小朋友,一天她自己画了一幅长长的画(出示画面)。画面中有太阳,有白云,有车,有红绿灯,有楼房,还有两个小朋友,一个骑着羊,一个坐着在喝水。画完之后,她很得意,绘声绘色的讲给老师听。

她的讲述是这样的:早上太阳升起来,爸爸开车上班,路上非常堵,有很多红灯。下班后,爸爸把车停到了小区的院里,挡住了别人的车,要下楼挪车。哥哥和妹妹独自在家,他们俩没意思,就下楼了。哥哥又跑到楼上接了两杯水。他们来到了一个阴森的森林,他们迷路了,遇到了坏灰狼和狐狸,他们很害怕,这时候妈妈来了,把他们救了出来,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大体的意思是这样)她讲的非常生动。

老师说:“哎呀,你讲的太棒了,简直像在讲一本图画书。图画书都有名字,你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琳琳想想说:“就叫:哎呀哎呀,好害怕”。

老师:我喜欢你这个名字,还挺上口,可是图画书都有封面,要不你给她画个封面怎样? 琳琳很快在纸的反面又花了一幅画,并拿给老师看。琳琳给老师解释:这是一个国王和一个王后。老师:喔,这是国王和王后啊!琳琳:你写上美美的香梦。

老师按照她的意思写上了这个名字

老师:你这个名字是刚才讲的故事的名字吗? 琳琳点点头。

老师:那你这个名字和刚才讲的故事好像没关系啊,里面也没有国王和王后啊? 琳琳一听,璞A},一乐,就把这副画扔到一边了。老师替她把这副画放在美工区。过了两天,琳琳又看到了这副画,她又跟老师讲起来。故事的大概意思跟原来是一样的,不过这次老师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副画上多了一个月亮。讲到结尾,妈妈把他们救出来后,她又接着讲,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哥哥和妹妹都睡着了。他们都做了一个梦,哥哥梦见自己变成了国王,妹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王后,真是一个美美的香梦啊!”

讨论:结合案例说一说教师如何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的语言环境。

篇2:学前儿童游戏案例

1.角色游戏——星星理发店 案例描述:

幼儿早上来园后就开始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我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的要求逐渐熟悉,每天早上都能正常的开展。今天,陆明杰来园后主动与我打招呼,他走到我面前,头抬起来看着我说:“金老师早!”我蹲下跟他也打了招呼,请他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游戏。过了一会会,我转身看到他搬了小椅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的小朋友玩,脸上还笑嘻嘻的,我就走过去问他:“陆明杰怎么不去玩呀,你看他们玩了多开心呀!”他摇了摇头,我就说:“那我们一起去星星理发店理的发吧!”他点点头,我就拉着他的手去去理发店理发了。这时,我发现其实陆明杰愿意游戏,与同伴交流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思考与分析:

陆明杰是我班说话比较少的幼儿,在刚来园的时候会一直不怎么说话,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与其他幼儿玩耍交流,现在渐渐的会主动与幼儿交流,一起玩游戏。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我了解到陆明杰比较慢热,不爱与自己不熟悉的人交流,来到幼儿园后,由于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陆明杰就选择了坐在一旁观察,看别人游戏。对策与措施:

当发现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行为时,我们教师要与幼儿的沟通,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解原因及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教师要多与家长的沟通,对幼儿在园的各种情况向家长反映,有异于其他幼儿的行为或言语也要告知家长,并且要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快乐的成长。

2.大班幼儿为什么不喜欢玩“娃娃家”了? 案例呈现

在很多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角色游戏区往往千篇一律都是“娃娃家”。但是,在一些幼儿园的大班却看不到“娃娃家”。教师认为“大班幼儿不喜欢玩‘娃娃家’”,所以就“撤了”。

案例分析

角色游戏区千篇一律都是“娃娃家”,说明幼儿园角色游戏在环境创设上的主题单一性和“长期不变性”,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不能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变化,教师不注意帮助幼儿扩展和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这是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转变游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游戏不是课程和教学的手段,课程和教学应当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服务,帮助幼儿扩展和丰富生活经验,改变游戏和课程分离的状况,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游戏环境与条件创设的内容。

第一,游戏场地的安排。第二,游戏材料或玩具的投放。第三,游戏氛围的创设。第四,游戏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2.区域游戏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特点;

第二,开放性原则。主要指教师计划性和幼儿的生成性。

篇3:学前儿童游戏案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组织、实施语言活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的准备、课堂上案例的呈现、案例的讨论与总结、教学实践等环节,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实践技能,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等专科学校学前语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总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无法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法在教师呈现案例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将所学知识与真实教学案例结合,总结教学经验,既充分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有利于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观察发现,在高职院校中,相较于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更容易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兴趣。案例教学法恰好能迎合这一学情特点,有效地将课堂内容与实际教学情境结合,帮助学生感受真实教学情境,将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实践,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课程基本理论,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分析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将课本知识融入实际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此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讨论、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幼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学前语言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得以在课程中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重视。首先是保证案例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教学方法的优化是为了让教学内容能够高效传授,不脱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保证案例的可信性,案例应尽可能真实还原实际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实际教学情境。此外,还要保证案例的典型性,针对教学重点内容,选取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渗透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教学相融合。

(二)教学实施

1. 案例的呈现

案例的呈现有多种形式可以选择,如:多媒体课件、纸质稿、图片、语言、视频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由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重叠使用。

2. 案例的讨论与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讨论、发言。这一环节要注意的是:(1)教师的提出的问题应是与案例、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并且符合学生已有经验的开放性问题。如:讲述活动中的四个基本步骤在这个方案中是如何体现的?该方案中是如何引入新的讲述经验的?你觉得该视频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时所用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2)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留机会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时间。学生遇到困惑与不解时,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讨论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一是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此次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3. 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是为了解释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接近教学实际的机会。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持续性效果,教师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以巩固和迁移新的经验。如:在上完讲述活动这一单元的内容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讲述活动的方案并进行试教。

总之,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有助于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目标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篇4:学前儿童游戏案例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课程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8-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需要,以案例为基础,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进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选编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反思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综合职业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高专院校中,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的幼儿园教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幼儿教师。 但是,传统的学科化课程内容、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问题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

(二)讲授法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内容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动手“做”的机会。在真正的实践中,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缺乏融合,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得到较好的提高。

(三)讲授法弱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讲授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多是本门课程所应具备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能力,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难以培养。

基于以上问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则可弥补讲授法的不足,其特点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教师负责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案例、呈现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反思案例;学生负责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寻找答案。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有了沟通和协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有力培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实施案例教学法一般会经过案例的选编、呈现、分析、讨论、总结五个阶段。以下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中的一章即“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来说明该方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的选编。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在选编案例时,主要选编幼儿园语言领域典型的并包含有问题发生的实践。本门课程所选编的案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幼儿园名师设计并实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其来源途径包括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等学前教育类网站、幼儿园教材、幼教类期刊、幼教类书籍、幼儿园公开课现场录像等)。二是学生设计并实施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来源于学生参加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作品、学生见实习或课内外实践所设计的案例)。

就具体的案例选择而言,应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技能(具体包括:幼儿园文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教学内容中应综合考虑幼儿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实践的融合。基于以上要素,在具体的案例选择上,选取了小班同课异构活动“拔萝卜”,活动设计中,两位幼儿园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出各有特色的教案。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表演经验,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三大教学环节:讲故事、理解故事、表演故事。另一位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已经学习过歌曲“拔萝卜”,将活动环节主要设计为:讲故事、理解故事、音乐游戏。

(二)案例的呈现。案例的呈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纸质材料的呈现、录音或录像的呈现、口头描述呈现、情景表演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在教学中,采用何种呈现方式既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考虑案例本身的特点。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不仅掌握了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而且基本了解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基本步骤、原则等。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并不提前讲授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另外,就其案例“拔萝卜”而言,包括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所以,在呈现方式上选择以纸质材料的方式呈现教案,以录像的方式呈现活动实施。

(三)案例的分析、讨论。案例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个人或小组可以在课内或课外分析案例,讨论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分组上,学生人数以6人左右为一组,每组自选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用小黑板记录关键性发言。为避免讨论过于封闭,教师可预设开放式问题:你怎么看这两份案例的设计?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不断的提出问题及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讨论结束,由各组派出代表轮流发表该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议。

该环节在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监督学生的讨论,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困惑通过插话、提问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四)案例的总结。案例的总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肯定合理的讨论结果,同时,对学生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指正。对于讨论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另一方面,总结环节也要总结出案例所体现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通过案例小班同课异构活动(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活动)“拔萝卜”,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总结出幼儿园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文学作品的选择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的作品;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本班幼儿的经验又要考虑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价值;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根据活动目标出发,活动环节中主要环节的架构应逻辑清晰、层层深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活动设计既要体现出整合的语言观、活动的语言观,又要体现出幼儿的主体性等等。

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是千变万化的,活动设计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在充分考虑幼儿经验的前提下,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学前儿童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技能及理论,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其他综合职业素养。此外,为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在仿真教室或幼儿园的幼儿园文学活动试教。

三、案例教学法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通过案例自己建构知识、锻炼技能。并且,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案例库建设。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案例的选编是基础,只有当教师选编出有价值的案例才能保证该方法的使用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工作非一个教师能完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形成一个课程小组,大家共同讨论,再选编案例时,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要选择有价值的案例。另外,案例库应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价值的案例库。

(二)实现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主要采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在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中,除了案例教学法还采用了“尝试实践法”、“观察分析法”、“说课、评课法”等。从效果来看,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尝试实践法,说课、评课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进一步巩固、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技能。

(三)认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清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在案例的选编、呈现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为主体地位。在分析、讨论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学生讨论,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想。总结环节应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中灵活的把握好自己的地位,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总的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实践中,它更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学生思维力、判断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并提升理论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梁周全.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0)

【作者简介】覃 丽,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篇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4案例评价

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字数一般不少于400字。

故事《爱唱歌的木木》语言教育活动案例(小班)

一、引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唱歌的木木》

二、幼儿边观察图片,边听故事

三、边看图片边提问,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一)师:故事中的木木最喜欢干什么?唱歌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幼1:唱歌。

幼2:木木喜欢唱歌!幼3:木木很高兴!幼4:木木唱歌很开心。

(二)师:春天到了,木木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幼1:木木看见小鸟。幼2:小鸟在唱歌。幼3:小鸟唱歌很好听。

(三)师:木木回到家后,心情怎么样? 幼1:木木不高兴了。幼2:很难过的。幼3:木木哭了。

(四)师:妈妈是怎么对木木说的? 幼1:妈妈说木木唱歌很好听。幼2:妈妈说木木很能干。

四、结合日常生活,说说自己的优点

幼1:我在家里帮妈妈拿茶杯,妈妈说我是好孩子。

幼2:我在家里唱歌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说我唱歌好听。幼3:我在家里会自己穿衣服的。

五、延伸活动

师:木木知道了自己的本领,我们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本领,都希望给大家带来快乐,那我们现在到外面去唱唱歌,一起去找快乐吧。附故事:

爱唱歌的木木

木木是个爱唱歌的小熊,她梦想自己长大成为一个歌唱家,虽然大家都说木木唱的歌总是一个调儿,但木木依然快乐地唱着。

春天来了,百灵鸟在枝头唱起了清脆悦耳的歌来,木木听得陶醉了,她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听的歌声。木木羡慕极了,她忍不住问百灵鸟:“你的歌声为什么这么好听?是哪个老师教你的呀?”百灵鸟谦虚地回答说:“我只是随便唱几句,没有谁教我,我生下来就是这个声音。”

木木有些难过了,原来百灵鸟生下来就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她真幸运呀,为什么我却不能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呢?木木感到伤心。

木木回到家,把心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为什么我唱的歌没有百灵鸟那么好听,我再也不唱歌了。”木木眼睛里含着泪水。

妈妈望着无奈的木木,语重心长地说:“木木,我可爱的宝贝,别难过,百灵鸟是春天的使者,他们的声音非常好听。你也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你的歌声在妈妈心中同样是最好听的,妈妈只要一听到你的歌声,就会忘掉所有的烦恼,变得快乐起来。木木,你知道吗?其实,音符是快乐的小精灵,当你唱起歌儿时,他们就会飞在你的左右,让你和你周围的人都感到快乐,不信,你唱起来试试。”

木木大声地唱了一首春天的歌,呀!她真的感到音符们就飞在她的左右,她和妈妈都变得快乐起来,就连门前的花儿也张开了笑脸。木木从此变得更爱唱歌了。

答题要点:

1.目标的达成程度:基本达到了设定的活动目标。但目标设定可以更高些,多关注幼儿的语言学习,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深层挖掘故事中熊妈妈与小熊之间的情感,提炼故事的涵义。要激发幼儿寻找快乐及使别人快乐的方法,懂得鼓励赞美别人、大家一起开心地跳舞唱歌,都能给人带来快乐。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部分适合。内容安排上重点不够突出,对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估计过低。活动环节设计清晰,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幼儿层层深入地寻找答案,教师以支持者身份鼓励幼儿看和说,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活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变换形式,看图片、听故事、唱歌等设计动静结合,能激发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活动氛围轻松自由,学习环境宽松快乐,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也比较好。活动准备较充分,活动材料提供也比较充足。师生、生生互动的原则体现得比较明显,但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未面向全体,影响了部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篇6:学前儿童游戏案例

曹雪青 201382707 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27班

设计意图

牙齿需要宝宝们从小保护,好习惯要从小养成。从幼儿熟悉的儿歌入手,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刷牙的过程和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不保护牙齿的危害。2.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3.体验与同伴玩耍的乐趣,绽放最纯真的微笑。

活动准备

牙齿图案(干净的和脏的)。牙牙乐音乐。牙齿头饰。牙刷。刷牙方法视频。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老师:“宝宝们,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他很有礼貌,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小手放好,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

播放音乐。

老师:“咦,刚才小客人告诉老师他有点害羞,那我们闭上眼睛,不许偷看哦。” 2.拿出牙齿图案(干净的)

老师:“这是什么呀?那他长在什么地方?”

老师:“对,是一颗大白牙,长在我们的嘴巴里,他还有一个小兄弟,看看哪个宝宝嘴里有这样的牙齿。”

3.拿出脏的牙齿

老师:“这个牙齿脏不脏啊,还被虫子咬了一口呐,那为什么一颗牙齿是白的,另一颗是脏的呢?” 老师:“对,乱吃东西不爱干净不刷牙,牙齿就会坏掉会很难受,没有办法吃好吃的,如果严重了还要去医院。那我们在幼儿园里知道了怎样正确的洗手,所以我们的小手每天收拾白白的,可是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小牙齿变得又白又亮?”

4.宝宝们自由讨论,师生互动

老师:“举手告诉老师,你们在家都是怎样刷牙的?”

老师:“宝宝们说的都很棒,可是牙宝宝悄悄告诉老师,他有一套自己独有的洗澡方法,我们看看谁先学会,牙宝宝会提问大家哦。”

5.播放视频

老师:“牙宝宝要提问了哦。”

老师:“宝宝们,你们说牙齿是用什么洗澡呐?那牙齿是先横着洗还是竖着洗?最后刷哪里呢?

恩,还有一个问题,一般我们给牙宝宝洗澡要洗多久呐?”

老师:“牙宝宝很满意我们的回答,他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宝宝们准备好了么?” 6.游戏

分两组,一组拿牙刷,一组戴着牙齿的头饰,播放牙牙乐音乐,按刷牙的步骤,拿牙刷的宝宝对戴头饰的宝宝转圈,跳,横着刷。然后两组交换,让宝宝记牢刷牙的步骤。

活动延伸

老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就会特别想见咱们班的小朋友,那如果你们打扮的特别漂亮是不是也想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篇7:学前教育学案例

实例1:蜗牛真的有嘴吗

课间操结束后,我正准备着第二个活动的教具。忽然,李雨跑来报告:“李老师,赵文汗、许超还有„„他们把蜗牛带到教室里来了。”听到喊声的小朋友一下子把赵文汗等几个手拿蜗牛的孩子围了起来。“哪儿呢?我看看,让我看看„„”

我本想开始已准备好的教育活动,但看到孩子们对蜗牛如此感兴趣,脑海里有闪过另一个念头,这是多么好的观察认识蜗牛的机会呀!索性,我让孩子们把蜗牛分放在桌子上,让大家都看。这下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只听张希超说:“以前我也玩过蜗牛。”有的问:“好玩吗?”还有的说:“蜗牛有触角。”“蜗牛有眼睛。”„„许文思大声的问:“蜗牛喜欢吃什么呀?”这下,大家又议论起蜗牛喜欢吃什么来了。有的说蜗牛喜欢吃土,有的说蜗牛什么都吃。有的大声反驳说:“蜗牛没有嘴,它不会吃东西。”又听聪聪反驳道:“有,会吃!如果蜗牛没有嘴,不会吃东西,它怎么活呀!”“就是,不会吃东西它怎么长大呢!”有人附和着说。“没有,就是没有,你看见过蜗牛的嘴吗?”“你看见过蜗牛吃东西吗?!”一时间大家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室里安静了许多。

又是李雨,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老师,那你说,蜗牛有没有嘴呀?”我没有马上回答,沉默了一会说:“我们怎样做才知道蜗牛有没有嘴呢?”有的说等蜗牛从壳里出来看看就知道了。可是等了半天蜗牛的头就是不出来!有的孩子着急得想把壳砸开来看看,但孩子们都舍不得,怕把蜗牛弄死了。“老师,咱们把蜗牛养起来,明天我给它带点好吃的,如果它吃了,就说明它有嘴;如果不吃,那肯定就是没有嘴。”经张炜浩这么一说,孩子们都喊着说:“对!老师,咱们把小蜗牛养起来吧!”我也正有此意。说真的,我还从未见过蜗牛吃东西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找来矿泉水瓶,给蜗牛安了一个临时的“家”,并且说:“回家后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小时侯有没有养过蜗牛。”

第二天,果然有给蜗牛带吃的,赵文汗和陈思还为蜗牛造了新“家”——一个罐头瓶,另一个是瓷罐,里面还放了一寸高潮湿的土,还告诉我说他爸爸小时候就用这种办法养过蟋蟀。这样,我们班的自然角又多了两个“居室”。我还为孩子们做了一个记录卡,便于孩子们把观察到的蜗牛吃东西的情况记录下来。每天孩子们来园和自由活动时,都有孩子去看上它们几眼,瞧一瞧蜗牛是否把自己带给他们的好东西给吃掉了。可是,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在小蜗牛“吃”的记录卡上,孩子们重复着同样的符号“×”。在这期间,家长们不止一次的向我问起关于蜗牛的一些情况,有的家长还亲自看一看小蜗牛。

一天晚饭后,董一高兴地嚷起来:“快来看呀,蜗牛真的有嘴!”孩子们和我一起跑到小蜗牛的家。董一兴高采烈地说着:“你们看,早晨我给小蜗牛放了一片莴笋叶,叶子上没有洞。现在,叶子上有好多洞洞一定是蜗牛吃的!”我们一看,真的,不但叶子上有洞,叶子的边缘也是残缺不齐的。瞧,董一马上找来大红彩笔,在好多“×”的下面划了一个大大的“√”,接着,又用绿色的彩笔画上一片嫩绿的边缘有齿、中间有洞的叶子。

看着刚才的一幕,我和孩子们都笑了。(高建云老师)

实例2:让小花瓣长大

幼儿喜欢迎春花,她从院子里拾来几朵落下的迎春花,带回班里,来到自然角,放在一个容器里。教师以为她要放在这里要小朋友欣赏,一问才知道,她想要小花长大。

教师:“你是把美丽的迎春花放在这里让小朋友欣赏吗?” 幼儿:“不是。”

教师:“那你想拿它做什么呢?”

幼儿:“我喜欢迎春花,我想把它泡在水里,让她长大。”

孩子此时的需求和兴趣正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时机。

教师同意并支持她的做法,每天她一起观察。几天以后,他们发现小花瓣烂了。

“为什么小花瓣泡在水里会烂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认为有根的东西才能长。

实例3:胶水

随着进行曲的响起,孩子们陆续收起了手头的玩具。我走到美术角的架子旁,忽然发现放胶水的碗没有向往常那样摞在一起,而是一字摆开。每碗中都有一些胶水。

“这是谁干的,收玩具了,怎么胶水倒的每碗都是,过会儿会干的。这多浪费呀!”这么想着,我皱起了眉头,喊了一声:“是谁的胶水呀”随着问话声,尹军不声不响地站在我的身旁。我刚想埋怨她几句,转念一想,也许她有什么理由,不妨问问。于是,尹军细声细气地讲起来:“我想每碗都倒上胶水,让小朋友用完一个在用一个,不用老倒了。”多么善良、美好的一颗童心!原来她要帮助小朋友,为小朋友制作美术作品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孩子这样做,也是因为我怕美工角的胶水被孩子洒得哪儿都是,每次都由我抽空倒造成的。

我被尹军的爱心感动了,也为她爱动脑筋而高兴。但我注意到,尹军考虑到小朋友用着方便,却不知道胶水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蒸发干的道理。如果让她把胶水倒回去,她虽然可以做到,但肯定不理解胶水为什么不可以倒在每只碗里(敞开的),因为她没有看到结果。另外,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她创造性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关心小朋友的情感受到压抑。于是,为了鼓励孩子们互相关心,大胆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集体中表扬了尹军,同时又向她及全班小朋友提出了观察任务:“我们看看过

一、两天,倒在碗里的胶水会怎么样?”有的小朋友不用观察就知道胶水会干,而有的孩子还真得跑过去看。当然,最后的结果孩子们都看到了。后来,我们把胶水桶换成了瓶,放在美工角让幼儿自己倒。

向尹军倒胶水这样的小事,本是孩子自发的行为。如果我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没有思考就予以否定,不仅会挫伤尹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还会使她失去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如果这样的活动总是没有被老师发现,不受重视,得不到很好的引导,那么,像尹军这样的孩子也许只会听从成人的摆布,而没有自己的主意。这显然不利于她今后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成长需要,给予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在保护幼儿自信心的基础上促进其发展。(陈立老师)

实例4:种草

一天上午,孩子们在草坪上玩得正欢。我发现宁宁蹲在草坪边,很专注地看着一根毛毛草(即狗尾草)。她用手轻轻摸着小毛毛,用小嘴吹了吹,又把小脸贴近毛毛草,和它说着悄悄话,好像在哄一个小动物。然后,她在草坪边的土地上堆了一个馒头大的土堆儿,很小心地把毛毛草插在土堆上,用力拍了几下,还找来几块小石子倚在小草周围。她站在身后退几步,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转身发现我在看她,就赶快跑过来自豪地说:“老师,你看我种了一棵毛毛草。”我好奇地弯下腰仔细看了看说:“这棵草毛茸茸的真可爱,种在这里能活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我要让他长成一个大毛毛。”我拍了拍她的肩说:“那好,老师和你一起盼着它快长大。”回活动室时,她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几眼。转天,宁宁因为新入园不久还不太适应环境,哭闹着不让妈妈走,老师怎么劝也无济于事。我灵机一动,伏在她耳边悄悄说:“你种的毛毛草如果听见你哭,它会生气的。不信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她一听真的不哭了。我们去看小草,发现小草已经倒下了。她赶忙蹲下身去扶。可手一松毛毛草又倒下了,她又去扶„„她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也没能让毛毛草站立起来。我只好告诉她,小草已经死了。看着她那无奈的神情,我心想,这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对生命的体验。于是,我告诉她:“我和你重新种,好吗?种到咱们班的自然角里去,比一比谁种的草长得快。”她很高兴。我找来工具,她并没有用。我挖出一棵根上带着许多泥土的草,故意在她面前抖了抖根上的土,可她并没在意我的动作,依然揪了一根毛毛草。我们一起把草中在自然角里,每天浇水。

刚开始几天,宁宁种的毛毛草还能挺直身子站着。可是,从第四天开始,它的身体边开始向一边倾斜,颜色也逐渐变黄。这些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宁宁没有发现。

八、九天之后,周一吃完早饭,我和宁宁一起去浇水。她拿着水杯突然焦急地说:“我的毛毛草怎么又倒了?”又用手去扶它,结果小草和上次一样站比起来了。她看了看我种的小草说:“老师,你种的小草怎么不倒呢?”这是,我们旁边已经围满了小朋友。我想,孩子们都想知道我种的草为什么还活着,何不让他们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呢?于是,我用铲子小心翼翼地把草挖出来,然后让全班幼儿观察比较。孩子们争着回答。有的说颜色不一样,一个黄一个绿;有的说宁宁的毛毛草没有叶子,老师那棵小草的叶子多;有的说长得不一样高„„我抖了抖草根,一些泥土纷纷落下来。宁宁抢着说:“这棵草有根。”我笑着问她:“你的草有根吗?”她不好意思地说:“有。”我有问她:“你的小草种活了没有?”她看看倒下的毛毛草,忽然伏在我耳边告诉我:“我的毛毛草好像睡着了。”我不忍心伤害她那颗幼稚的心,轻轻点了点头。

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对事物有了兴趣就要去探究。孩子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经验,要比我们成人口授给他们的深刻得多。

实例5:反光

一天,李老师正比比划划地说着话。室内的墙壁、屋顶上出现了一个晃动的小光点。孩子们感到奇怪,便开始寻找光源。忽然,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并小声说:“老师的手。”这时,在我的暗示下,李老师把手放在有阳光的桌上,一正一反地翻转几下。孩子们也都跟着学起来,边翻手边找墙上的小光点。可是,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们自言自语道:“怎么回事?没有呀?”于是,他们得出结论:“李老师的手能发光。”其实,他们没有注意到李老师手腕上的手表。后来,我把挂在墙上的大圆镜摘下来,在阳光下转动了几下。孩子们见到了光点,都高兴地去抓影子。待孩子们尽兴后,我问:“什么在阳光下能反射出光点?”“镜子。”“为什么李老师的手能反射光点呢?”孩子们无言以对,因为他们已有的经验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不知道手表上很光亮的金属也可以反光。为了使孩子们不断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后来我就非常留心抓住可生成这方面教育的机会。一次喝水时,孩子们偶然发现,不锈钢水杯通过阳光照射可以反射出光点。经过几次尝试后,孩子们得出了“圆的就可以反射出光点”的结论。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又在科学的实验区中增加了长方形的镜子。刚开始由于操作角度不对,有些孩子用长方形镜子仍然照不出光来。他们就向我要回圆形的镜子玩。在其他幼儿操作的启示下,我让他们再试一试。他们开始注意到长方形的镜子也能反射出光点。这与幼儿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矛盾。在以后的不断探索中,孩子们发现,像镜子、金属这样“光亮”的东西都能反光。孩子们有了这些经验后,我又提出了“为什么李老师的手能反射光”这个老话题。这时,很多孩子都想到李老师的手上一定有能闪亮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一天,李老师又让她的手“发光”了。孩子们终于看到了真相。可是,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在喝水时发现不锈钢水杯无论如何也发射不出光点。“为什么今天水杯不能产生光点了呢?”我适时地提出了问题。(孩子们没有注意到那天是阴天)由此引出的一系列探索活动,又使幼儿发现了产生光点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阳光。

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这样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深化的。

实例6:葫芦的秘密

早晨迎接孩子们入园时,睿睿妈妈从书包里拿出了什么东西递给他,又把我叫到一旁说:“李老师,我们睿睿特别爱看动画片《葫芦兄弟》。前几天去姥姥家带回一个小葫芦,喜欢得不得了,天天塞在袖子里,连睡觉都抱着。今天说啥也要带来。”可不是嘛,整个上午,睿睿都小心翼翼地把小葫芦塞在袖子里,时不时悄悄拿出来掂掂、看看,又塞进袖子里,午睡时也是如此。我心想,他这是在干什么呢?起床后,睿睿又从袖子里拿出小葫芦,对佳佳说:“你看葫芦能动了,里面真的有葫芦娃了吧?”这时,孩子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睿睿又说:“我现在只有一个宝葫芦,我想让我的宝葫芦为我孵出更多的葫芦兄弟。”我这才明白,原来睿睿天真地以为,把葫芦放在袖子里能孵出葫芦宝宝。我采取了旁观的态度,没有道破这个秘密。

第二天,我发现睿睿又把葫芦放到了袖子里,还是重复着以前的动作。几天过去了,我从睿睿的情绪里察觉到他有些失望,他似乎感觉到探索的结果与他预想的结果并不一致。我悄悄走近他说:“睿睿,你干什么呢?”他拿出小葫芦对我说:“动画片里的宝葫芦有七个兄弟,我也要更多的葫芦兄弟。可是,我孵了好长时间怎么还不见葫芦娃出来呀?”我说:“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我俩的对话吸引了不少小朋友。这时,我有意摇了摇小葫芦,孩子们听见葫芦里发出了响声,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里面有小珠子。”“是小豆子”。“不对,不对,是葫芦籽,它能长。”我借机说:“里面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很多孩子说打开看看。征得睿睿得同意,我们把葫芦打开了。看到露出的白花花的葫芦籽儿,孩子们高兴极了。

葫芦籽儿能长出什么?怎么才能长?我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书。后来,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饮料罐、小盘子,还有的带来了装满土的花盆,土上撒了一层沙子,据说是家长介绍的经验,这样发芽快。于是,我和孩子们开始了种植葫芦的探索和尝试„„ 种子发芽了,睿睿的那份激动和惊讶,那份细心呵护就甭提了。春天来了,我们把葫芦苗移到窗前的园地里。如今葫芦藤已经爬上了二楼窗子的护栏,我们期盼着尽早结出小葫芦来。

实例7:漱口

饭后漱口虽是生活小事,但它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确立。对主管孩子生活的老师来说,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平时我们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但总有个别孩子和你“捉迷藏”,能逃则逃,逃不脱则敷衍了事。怎样让幼儿体验到漱口的重要性呢?

一次早餐后,我找了两个白盘子放在桌上,其中一个盘子里面装满了水。孩子们看见我的举动,都投来疑惑的目光。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我说:“一会儿吃完饭,飞飞这个组的小朋友到这儿来漱口。”饭后,那组小朋友接好漱口水走进了教室。我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盘子里,然后让全班小朋友过来观察。他们议论开来:“这两盘水不一样,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个盘子里的水里有东西了。”我问:“这些东西藏在哪儿啦?”他们说:“藏在小朋友的嘴里,因为这是小朋友漱口的水”,“藏在舌头底下”,“是粘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

孩子们观察完,我边把那个装着漱口水的白盘子放进了水房。等下午孩子们去水房喝水时,佳佳小朋友捂着鼻子说:“水房里是什么味,真难闻。”“水房里会有什么难闻的味呢?”我边说边随她走进水房,这时,那里围着几个小朋友,正在议论着。孩子们指着盘子问:“是什么呀?真臭。”原来漱口水已经变臭了。见孩子们一脸的惊讶,我问:“你们想一想,这些东西在嘴里会怎么样?”孩子们有的说:“也会变得这样臭,生出许多细菌来。”有的说:“嘴里有了细菌,牙齿就会生病。牙齿病了可难受了,什么东西也不想吃。”还有的说:“原来我们的牙齿就是这样被弄坏的!那吃完饭快把嘴漱干净。”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一定要漱口。”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说:“我也告诉他们,要不然他们也会牙疼的。”自从那次观察活动后,孩子们漱口再也不用老师提醒了。

篇8:学前卫生学中的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的问题能力。

(一)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教学案例法在学前卫生学中的应用, 有利于幼儿工作者采取有效方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提高其自主思考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这种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教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体会到不良习惯带来的危害, 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找到有效方式逐渐培养幼儿从细微处改正、注意自身行为的良好习惯, 并且改正挑食、浪费等坏毛病,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卫生健康的知识, 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 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动态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生活习惯的优点, 由于案例教学法中经常会应用到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案, 因此可以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学前儿童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 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由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强调学生的身临其境感, 因此间接的调动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眼前情景分析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二、教学案例的选编要求

教学案例的选编对于教学案例法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编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 案例的真实可靠性

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 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案例, 使其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顺应理论知识的传播需求。教学案例应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 绝不能够由教师杜撰完成。教学案例营造的是一种真实逼真的情境, 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案例法的实施中, 应该让其感受到在幼儿园中接受教育的身临其境感, 让学生能够正确对案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 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其寻找知识的敏感性, 促进其智慧的开发。

(二) 教学案例的新颖

新颖的教学案例是综合以往案例中的经验与客观生动的生活实例的有效资料。案例陈旧、过于数据化分析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失望的情绪从而降低其参与积极性, 不利于其应用于学前儿童实践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将多种方法、多种生活经历融入到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中去, 采用文学故事的方式, 调节案例展示的气氛, 通过细节的提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教学案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满足教学需求。

(三) 难以适当的案例选择

对于学习学前卫生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案例难度环节的设置十分重要。如果案例过难会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师的准备工作不能够按照预期的发展效果进行, 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则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满足感以及骄傲自负的情绪, 不利于下一环节的进行。因此, 在学前卫生学的案例教学过程中, 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选择最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案例, 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渠道保证案例的实施, 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深入开展。

三、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中的应用可以养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观察、分析的良好习惯, 通过案例的模拟实践, 培养学生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训练。通过对学前儿童的用餐习惯, 例如饭前洗手、挑食、浪费等问题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详细探讨与分析。案例:幼儿园学生用餐时间到了, 很多学生不听教师的叮嘱直接冲到饭盆处进行餐点的食用, 并且将不爱吃的蔬菜挑出来弄得桌面以及地面上都很脏。面对教师的劝导充耳不闻还寻找一系列的理由回避, 有的学生甚至以不吃饭相要挟或者是哇哇大哭, 造成教师的很大困扰。因此需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案例中正确做法的重要性并且制定有效方案督促幼儿的行为。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亲身参与感。

(一) 案例准备工作

在进行案例准备工作前, 应该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 找出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针对的幼儿案例, 对案例进行讨论, 通过录像以及软件的情景模拟展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共同研究案例

将案例呈现, 与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 从学生的发言中进行引导。通过题目的定位让学生发现自身教导行为存在的不足, 并且探讨案例中存在的学前卫生学中涉及的问题, 以下是案例研究后学生针对幼儿用餐习惯提出的问题:1) 幼儿用餐前后的不良习惯有哪些?2) 不良的用餐习惯会对幼儿造成哪些影响?3) 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纠正幼儿的用餐习惯?

(三) 找出解决方法

通过教学案例的展示以及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得出不良的用餐习惯会导致肚子痛以及不礼貌等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当讲解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 控制学生讨论时的秩序, 让学生在观察案例, 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总结幼儿用餐时所犯的错误以及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用餐的方法。通过讨论环节让学生对行为习惯差的幼儿进行措施性引导, 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大脑。

(四) 教师进行案例总结与评点

教师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进行归纳汇总, 对案例的症结点作系统化的分析, 并且引导学生对其问题与答案进行深入思考, 养成学生自主思考的好习惯, 保证教学质量, 保证学前卫生学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教学案例在学前卫生学中的应用, 已经摆脱了教师纯粹理论性灌输的弊端, 重视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将来从事学龄前儿童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使其健康成长。

摘要:案例教学是学前卫生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其对在校大学生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有着极大的帮助, 因此本文通过案例教学在学前卫生学中的作用、案例选择的要求以及实际案例应用的过程, 探讨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上一篇:西楚霸王项羽散文随笔下一篇:失误之后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