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期末

2022-07-21

第一篇:学前儿童游戏期末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言包括 语言和 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 。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 、 和 的过程。 3. 和 ,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 、 和 。

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 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 阶段。

6.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和 。

7.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 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 制订。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 和 两类结构。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 2.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3.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6.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8.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9.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10.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 11.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2.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13.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1 14.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15.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6.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1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20.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的语言能力。

三、问答题(前4题每小题5分,后2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2.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3.讲述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4.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5.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6.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要求:

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中班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早期阅读五种活动各自的目标)

材料2:饶口令:瓜儿大

甲:西关队种冬瓜,

2 乙:冬关队种西瓜。

丙: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丁: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口头 书面 书面的符号

2.语言获得 语言学习 语言教育 3.独词句的出现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4.后天环境论 先天决定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5.前言语 言语发生

6.产生交际倾向 学习“交际”规则 扩展交际功能 7.专门的机构 教师自己

8.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问答题(前4题每小题5分,后2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2.早期阅读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前图书阅读经验(初步了解阅读图书的基本技能;会听成人朗读图书中的文字,能边看边听边理解;养成喜欢阅读和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2)前识字经验(知道文字具有具体意义;理解文字的功能作用;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3)前书写经验。①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②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③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3.(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4.(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3 5.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6.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

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答案略。

第二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心理学

2. 横向研究

3.纵向研究

4.实证研究法

5.直觉行动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

7.自我中心语言

8.性别稳定性

9.记忆策略

10.自传体记忆

11.记忆恢复

12.同伴关系

13.亲社会行为

14.依恋

15.移情

16.观察学习

17.关键期

18.知觉

19.亲子关系

20.象征性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2.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

3.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

4.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

6.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

7.调查法包括、、和四种。

8.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把被研究者称为。

9.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与。

10.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的普遍原因。

11.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12.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13.

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14.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

15.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6.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17.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

18.多通道知觉主要指、、之间的联合。

19.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

20.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1.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决定的时间表。

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

2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

23.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

24.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

25.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和的区别。

26.气质有的差异而无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一面和一面。

27.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

28.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9.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0.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的评价。

31.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32.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

3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34.教育既要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35.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

36.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

37.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38.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及的发展等方面。

39.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0—2岁)、(2—7岁)、(7—12岁)。

40.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

41.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

42.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43.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44.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

45.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

为、、和。

46.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47.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48.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

49.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

50.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51.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

52.观察他人的过程有、、、等4个组成部分。

53.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54.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和的角色。

55.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易、易、易的特点。

56.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57.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

58.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

59.喜欢的和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

60.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

三、简答

1. 简述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2. 简述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3.儿童自我评价有什么特点?

4.简述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5.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6.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7.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8.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9.简述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10.简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11.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1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3.简述儿童情绪调控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14.简述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15.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16.简述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四、论述

1.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2.试论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4.试述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现实意义。

5.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6.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

7.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

8.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9.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

五、分析

1.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 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2.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3.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4.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第三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3、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的方法。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5、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6、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7、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8、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

9、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10、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2.卢梭将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11、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结构和色彩。

12、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3、阿恩海姆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14、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15、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16、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

17、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8、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19、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20、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2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2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三大方面。

23、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的美术教育。1

2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

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5、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

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

26、 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与整体练习。

27、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

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

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的完形。

28、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

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29、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

30、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31、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

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

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

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形式分析B、描述C、解释

2、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

3、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

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的表

现。

A、双轴阶段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

系。

A、素描B、绘画C、色彩5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

6、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

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

7、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

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

8、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

家是。

A、蔡元培B、陈鹤琴C、张雪门

9、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

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岁B、3-4岁C、4-5岁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

11、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画B、临摹画C、色彩画

12、民主教育家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陈鹤琴B.蔡元培C.陶行知

13、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 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 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A、潘元石B、潘公凯C、潘元丰

14、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15、 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

16、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B.感情成长C.心理成长

17、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18、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9、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A、成熟期B、写实期C、概念期

20、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B、讲述C、临摹

21、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

22、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

A.卢梭B.罗杰斯C.福禄倍尔

23、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 他提出“”说。

A.模仿B.本能C. 刺激一反应

24、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

25、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

26、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

27、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

28、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29、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

30、 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和表现阶段。

A、具象B、表象C、抽象

3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

32、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自由形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A.自由形状B.想象形状C.涂鸦形状

33、 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侧面同在。

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

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

34、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A、原创性B、实用性C、活泼性

35、写生画可分为写生画和两种。

A、物体画B、默画C、情节画

36、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

37、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作心理

3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C、兴趣阶段D、游戏阶段

39、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

40、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41、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

A、油画棒B、蜡笔C、毛笔

42、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

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B、陶行知C、蔡元培

4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福禄倍尔B、皮亚杰C、冈仓觉

44、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A、直折线B、垂直线C、曲直线

45、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46、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

(二)简答题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2、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有哪些?

3、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5、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6、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

7、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的注意点有哪些?

8、简述概念画期的含义。

9、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0、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11、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2、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 面的行为表现可以为哪几种类型?

1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1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15、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

16、幼儿命题画的三个条件?

1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8、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9、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2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2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2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2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24、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25、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26、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27、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8、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29、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30、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3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角活动的延伸包括哪几类?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关系?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

3、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4、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

5、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6、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7、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8、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9、简单论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10、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第四篇:最新2014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考前整理

一、填空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 空间 ).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线条、形体、结构、色彩).

3、美术也称 ( 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或( 空间艺术 ).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 ( 目的 )和( 要求 )的归纳。

5、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 知觉、体验 )与( 反思、表达 )这样一个流程。

6、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 结果 )和( 发展 )和 ( 儿童美术 )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 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 )和 ( 活动效果 )的评价。

7、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 当前 )的学习与幼儿自己( 过去 )的学习相比较、将( 某一 )幼儿的美术学

20、色彩的三要素是( 色相 明度 纯度 )。

21、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 明暗 )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 黄色 ).

22、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 对比渐变 ) 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3、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 线条、形状、明暗 、色彩、构图 )等美术要素

24、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 ( 生活现象 )

25、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 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 四种水平。

2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习与( 其他 )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 学习 )与理想中的评价( 标准 )进行比较。 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 ( 涂抹、装饰、再现和表现阶 ) 三个阶段。

8、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 美术和教育 )两方面体现出来。

9、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福禄倍尔、蒙台梭利 )的幼儿教育思想及( 杜威 )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 福禄倍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10、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 )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11、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 陈鹤琴 )等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12、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

13、里德生平著作主要有(《通过艺术的教育》).

14、卢梭将( 感觉经验 )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智育的前提。

15、屠如美将儿童绘画发展变现四个阶段( 涂鸦期、象征期、概念化期、写实 )。

16、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学前美术老师 )。

17、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 欣赏、绘画、手工 )三大方面。

18、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 美术作品、教师与 学生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9、对( 教师教学行为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27、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 分步练习 与整体练习 )。

28、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 原理 )和 ( 步骤)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29、象征期是一个过渡期,发生于( 学前初期 )。

30、儿童绘画的教学活动类型有( 临摹画,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

31、( 意愿画 ) 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

32、( 贴树叶 ) 是典型的用面状材料制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

33、( 5—6岁 )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目标是儿童能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合理运用多种材料,具有一定的( 立体表现力,创造力 )。

34、( 美术作品 )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清晰地反映出儿童的美术能力水平和特点。

3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 “ 技 ” )的美术教育。

二、选择题

1、( B、福禄倍尔 )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

2、(C、 4-5岁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

3、( A、遮挡式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关系。

4、( B、撕纸 )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锻炼学前儿童的手指肌肉

5、(A、 写生画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

6、( A、蔡元培 )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要设立

7、( A、里德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发展

8、阿恩海姆的代表是( A 、艺术与视知觉 )。

9、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那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美术作品?(A、智能成长,B、身体动作的成长,C、感情成长,F、社会性成长,G、知觉成长,I、创造性成长,J、美感成长。)

10、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 ( C、前轴阶段 )的表现

11、美术也称( B、影像艺术 D、视觉艺术 F、空间艺术)。

1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的人是( A.弗兰兹·西泽克 ) 。

1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绘画、D 手工 )和 ( F 欣赏 ) 三大板块,

1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5、学前儿童( C、绘画 )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纸颜料

16、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

17、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整性 B、主动性 ).

18、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C、统为一形、正侧面同在、单一面、多面变形 )。

19、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 B、实用性 ) 和美观性,更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外环境的布置。

20、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 )。

21、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 C、临摹 )、命题画、意愿画。

22、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C、手的控制能力 )。

23、1923年幼儿教育家( C.陈鹤琴 )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24、《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

25、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 三个阶段。

26、命题画可分为( A、物体画 ) 和 ( C、情节画 )。

27、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

28、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出“( B、刺激一反应 )”说。

29、写生画有(A、 参照实物作画、C默写作画

)两种形式

30、根据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特点和幼儿园教师指导的特点,幼园的手工活动可以分为 ( A、 立体 )手工活动和( B、平面手 )工活动。

31、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 A、审美心理 ),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3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对以往的美术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

33、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在社会中属于( A、匠 )的一类人

3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B、物尽其用和因材施艺 )是两大基本原则 35.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

36.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 B.写实期 )。 37.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C.空间 )。

三、简答题

1、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里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些什么?

答:

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2、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3、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4、教师不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

5、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6、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

答: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幼儿园相比,社会美术教育所开展的各种美术活动具有场地开阔、材料量大、活动时间充裕、指导人员专业水平高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地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11、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剌激重要得多。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1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小孩子受了外界事物刺激,一定要反应,于是就用图画拉表达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小孩子喜欢画图的主要原因。

1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答;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 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3 答: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主要有:

1、审美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4、在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答: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第五,幼儿画做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

5、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含义?

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照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1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只以简洁为准。

15、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16、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

1、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2、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3、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二是 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8、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答:色彩都有其色相、明度、纯度这三个特性。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如黄色、红色等;明度是指色彩的相对亮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相对纯净度。这种色彩的基本特性也就是涂料色彩的基本特性。像是幼儿首先是识别色彩喽,但是要求画面好看、色彩丰富就一定离不开对比色的运用,必须要控制好纯度。

19、在版画制作中,那种拓印方法较适宜幼儿制作,为什么?

答:吹塑纸版画。因为吹塑纸版画的材料简单,制作简单,易于幼儿掌握。 20、平面手工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手工工具和材料进行操作,制作出平面手工作品的活动,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 粘贴、剪贴、撕贴、染纸等。

21、对于技能技巧在整体练习的时间与次数上,教师该如何把握

答:按照动作形成的规律,练习时间应遵循先密后疏的原则;整体练习时间的长短应以不使儿童感到疲乏为度;练习间隔的时间的长短应以儿童不忘记动作要领为准

22、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噶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得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23、形势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 形式分析主要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

24、儿童是怎样逐步建立水平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来进行绘画

答:年幼的儿童思维受知觉的限制,只能知觉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不能知觉到事物的所有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从全局考虑。这一特征常会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即年幼的儿童在绘画时不能将水平一垂直关系作为稳定的参照构架,而是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个画面的水平一垂直关系。从以局部的垂直关系替代整体的水平一垂直关系,到能够运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构图,这一发展过程虽说几乎是一种跳跃式的过程,但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还似乎有些呆板和模式化。然而,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他们会逐渐地对自己的那种过多地使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构图表现出不满。当儿童不仅能够在水平一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里运用水平线和垂直线表现事物,儿童表现的能力就大大增加了。

四、论述题

1、 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答:答:(1)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

4、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答:

1、 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2、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力和想象力。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2 、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答:答: 美国的倾向:把艺术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人,二在社会,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创造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观点。日本的倾向: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外在和内化来年两个不同的领域,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放在首位,注重选择是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横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造型表现上推行了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和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 3 、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答:答: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法杖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尊重学生智能结构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3、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4、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5、传统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答:

1、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

2、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游戏,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同时,儿童美术教育同专业的美术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儿童美术教育主要靠发展直观知觉,通过观察、体验、记忆、联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人的一切感官,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儿童美术是综合性教育,需要利用多种媒体对儿童进行刺激,使他们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顺应儿童自然发展,把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完善创作所要表达的感受。

6、 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7、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

答:从生理方面来看,幼儿到了两岁左右,手的骨髓和肌肉已有所发育,有了一些力量和准确灵活性,神经系统也有所发育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于是幼儿开始了新的动作练习,尝试控制一些简单的物体,比如重复地抓握摆弄东西,一遍遍抛出或拉动物品等,涂鸦即是这一时期的动作练习之一。从心理方面来看,幼儿涂鸦与他们这一时期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构成形象。这样,幼儿在涂画的过程中,不会把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而仅仅关注当前的动作和动作留下的痕迹, 因此,他们画出的东西既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但是,在不断涂画过程中,幼儿在纷乱的线条中认识一些形状在表象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画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

8、应该从哪几种不同角度去把握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

答: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

1、 学前儿童与自我即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作为评价者的教师要注意评价的个别差异性。

2、学前儿童与团体。即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教师对这种评价应持谨慎态度。教师应注意把这种评价与其他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地看待幼儿的美术行为。

3、学前儿童与标准即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9、 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答: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的作用: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方法:利用教材,多次观察,反复描绘,循序渐进。

10、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答:提供必要手工活动的技能.收集手工材料与提供手工工具.选择合适的手工题材.提供与材料工具接触的机会.引导学前儿童积累丰富的表象积极地展开联想.在具体实施中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智力生理能力等发展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工具和技能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手工材料的选择上要能举一反三因地制宜(如城市与农村的不同)因时制宜(如季节的不同)灵活掌握 。

11、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

答: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对话法的主要特征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流;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2、举例说明。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第二, 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第三, 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第四,多面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五.实践题。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一个中班的教案。 《美丽的蝴蝶》 活动目的:

1、 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并感知不同花纹和图案的蝴蝶。

2、 学习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剪好外形的蝴蝶、记号笔、油画棒)

3、音乐“蝴蝶飞”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唱《蝴蝶》,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蝴蝶。

1、 让我们跟着蝴蝶姑娘一起到蝴蝶王国去看看吧!(欣赏课件)提问、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身上的花纹,感知不同的花纹和颜色。

3、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花纹和颜色。

三、幼儿装饰画蝴蝶。

1、 利用课件出示蝴蝶姑娘的信。

2、 幼儿进行装饰画。①引导幼儿利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的线条装饰,大胆 用色。

2、结合幼儿园一个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对该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小班美术《棒棒糖》,我对这堂课的评析:

从选材来讲,来源于生活的经验幼儿更能接受并理解,教师能运用这一点很好。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以四个环节组成;

在开头的导入部分教师以直接的出示棒棒糖过于简单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讲设计一个富有童趣的导入能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第二环节中教师在示范的语言上能运用童趣的开小火车的形式,吸引了幼儿们学习的注意力,把画封闭圆的目标达到了。这样能调动幼儿联想起更多的家庭成员,从而能结合这一点进行创作。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引导幼儿用多种色彩涂色,让幼儿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棒棒糖的甜美口味激发了幼儿想象的空间。

在第三评价环节中,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亮点来鼓励幼儿做的不错,如有幼儿能画封闭圆了,有幼儿用色丰富,都能及时的肯定,给了幼儿成功的喜悦。第四环节的延伸,给了幼儿经验的提升。

总之,在整堂课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做的比较的到位,在课堂语言的提炼上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

第五篇:we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指导手册

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和。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的教育思

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

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

是、、、。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

有、单一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

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的归纳,是学

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和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 。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与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

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和儿童美

术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和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

是将幼儿的学习与幼儿自己的学习相比较、将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与理想中的评价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美术也称。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和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

又相互联系。

A 素描、B 设计、 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5、《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

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7、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D.多层并列式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B、讲述C、临摹

9、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B、设计C、临摹

10、命题画可分为和

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

11、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1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5、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1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30分)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3、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4、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5、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综合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空间

2、 线条形体结构色彩

3、 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福禄倍尔

4、 创造

5、 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通过艺术的教育》

7、杂乱线圆形线

8、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9、目的要求

10、欣赏绘画手工

11、分步练习整体练习

12、知觉体验反思表达

13、儿童美术作品

14、原理步骤

15、结果儿童美术发展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

16、当前过去某一其他学习标准

17、色相明度纯度

18、明暗黄色

二、选择题

1、CDF

2、CDF

3、A

4、B

5、B

6、A

7、A

8、A

9、C

活动效果

10、AD

11、B

12、BD

三、简答题(参考)

1、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4、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5、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6、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9、①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②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③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0、① 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② 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③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1、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

13、主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影响,简单谈谈自己运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

四、论述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阐述)

2、美国: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

术教育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3、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4、该题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围绕学前儿童美术的教学目标、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等简述自己的观点,但需有必要的理论上的支撑。

5、⑴ 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⑵ 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⑶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⑷ 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上一篇:项目总工述职报告下一篇:学前教育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