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

2024-04-29

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共6篇)

篇1: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

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

——南安水暖城的发展的思考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化、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去年初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新世纪福建发展的战略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凝聚成为推进福建新跨越的共识,产业是经济区发展的支撑点,这个经济区内的一系列产业变革正在迅速规划和启动。近年来,福建省产业集群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区。据初步统计,目前福建已初步形成大小产业集群约60个,福州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工程机械、泉州泉港石化、晋江鞋业、石狮纺织服装、南安水暖、惠安石雕、德化工艺陶瓷、福安电机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在全国显现较高知名度,大大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目前福建全省经贸战线正在按照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快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加强规划引导,营造集聚环境,构建公共平台,培育龙头企业,塑造区域品牌。其中,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福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过程中,我的家乡南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几年来,南安以构建全国性专业市场为依托,实施项目带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已形成建材、粮油、家私、水暖、花卉五大专业市场和与之互动的五大产业。仑苍镇的“中国水暖城”、官桥镇的“中国粮食城”、水头镇的“中国石材城”和正在建设的“环球家具城”,正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拉动力,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中,水暖城位于南安市仑苍镇,回到家乡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令人振奋的建设场面,两年多前还是坟墓遍地的大埔山,正被开发成福建水暖专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而与之一路之隔的“中国水暖城”专业市场,成片欧式建筑群拔地而起,即将投用。眼见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在深受振奋的同时,也对这一建设的过程做了一番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

一.南安市水暖行业现状:

南安是一个农业大县,不过在南安仑苍和英都一带,却是山地连绵,土地贫瘠。80年代,一批仑苍人,面对贫瘠的土地,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他们最终放弃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经济,转向家族手工业经营模式,并从此走上了一条中国水暖名牌之路。仑苍镇,此地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脱胎于本行业的推销员。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这个镇的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苍镇一路上,路牌广告林立,多是些省外的水暖企业,近一点的有浙江、广东的,或是湖南、湖北,远一点甚至西安、新疆,似乎全国的阀门、卫浴洁具企业都来了。今年我国评出的首批水暖业7个“中国名牌”中,南安市就占了4个——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的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目前南安初步形成铸造、机加工、抛光、电镀、装配五大产业链上、下配套的水暖产业集群,共有水暖器材(阀门)生产企业502家,年产值3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目前南安水暖洁具的营销量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十五”期间初步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南安仑苍“福建省水暖专业工业区”,是全国水暖卫浴产业第一个按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等进行的异地分设功能园的专业工业区,分设为高新技术园、辉煌工业园、美宇工业园等三个功能园和一个专业市场中国水暖城。在该工业区内,以中宇集团、申鹭达等龙头企业为中心

连片发展,已初步形成集铸造、机械加工、电镀、抛光、装配专业化的五金水暖产业链。而在“十一五”规划的蓝图中,它将继续发展,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磁场,吸引更多企业继续加速集聚,成为拉动南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过程:

技术这一生产力在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26号,我们的报道说到了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许多人在惊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其实,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南安人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名牌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凭借“陶瓷片密封水嘴”这项技术标准勇夺中国名牌,走向自己的名牌之路。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南安市的水暖民营企业星罗棋布,鱼龙混杂。经过一阶段的磨和,南安人意识到应该把发展区域品牌列入议事日程。经过20多年市场洗礼,逐渐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些集群内部,龙头企业、产业链、相关支撑机构形成众星拱月型结构,名牌效应与集群效应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名牌战略是产业集聚的黏合剂,南安市水暖业的名牌企业,成为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主体、产业集聚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三.南安市水暖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安市水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具备了建设专业产品区的良好基础,但目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离建设水暖专业产品区尚有很大距离,体现如下:

1、产业政策仍然不够明确。水暖产业是我市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我市还没有出台明确、具体和适用的产业发展政策,没有编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具体目标,产业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进行,缺乏政府的全面规划和有效引导,使该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优势不再明显和突出。

2、产业分布仍然不够密集。专业产品区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相关或同类型的众多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其最大优势就是基础设施、资源、信息和人才共享,企业在“扎堆”中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形成较强的整体竞争能力。但目前我市水暖行业企业分布仍然较为分散,产业密集度不高,不少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搞“小而全”,缺乏合作意识和意愿,没有形成以专业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机制,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3、产业链条仍然不够完整。产业链条能否不断延伸决定了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尽管水暖行业产值不断增长,但产业链仍然不长,表现在各中小企业一拥而上,受短期利益驱动,重模仿轻开发,很少设立产品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生产的产品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中下游制造环节,缺乏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大中小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关系弱,缺节少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了生产能力部分外流;水暖主要原材料铜合金全部依靠国内外进口,容易受市场的影响。

4、产业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尽管仑苍镇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但是基本上都是规模大小不一的纯粹产品生产性企业,为专业产品区建设提供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还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服务、市场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水平和层次仍然较低。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处于弱势,导致产品更新缓慢,产品档次不高。

四.南安市水暖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加快水暖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现有和潜在的各种优势,正视并着重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快水暖专业产品区建设,有五个方面值得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1、尽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形成和发展的。但目前我市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还基本处于政府拉动型,政府适时、适度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引导,对于专业产品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分期发展目标,注重统筹全面发展,坚持循环经济理念。

2、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任何经济发展形式都需要一个空间、需要一个载体。建设中国水暖专业产品区,必须克服长期以来因缺乏引导而形成的企业各自为政、产业分布凌乱等缺点,完成空间或者载体的转换。

一是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在功能分工上,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分设发展高新技术园、美宇集控园和辉煌集控园,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和产业链条。在开发模式上,突破政府行为,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建设主体的“三个转变”,即工业园区的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工业园区投入由财政投入为主向企业投入为主转变,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管理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在发展重点上,突出特色,强调分工,注重环保。

二是促进专业市场繁荣。在发展定位上,中国水暖城要按照建设全国一流水暖阀门城和影响亚太、辐射全球的目标规划设计。在发展重点上,当前要加快一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内外著名专业市场的发展经验,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措施,加大市场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市场发展繁荣。在发展方式上,推进市场的管理、结构、体制、交易和形象创新,向法制化、特色化、多元化、集约化和优质化方向转变。在发展举措上,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办好产品展洽会、贸洽会等,力争建成全国性的水暖产品展示窗口。在发展思路上,借鉴我市发展建材产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依托水暖优势产业和主要生产基地,建设好水暖城专业市场,使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壮大产业、基地规模,产业、基地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市场繁荣,形成互为条件、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缺少大型国际知名水暖企业的现状,在重点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的同时,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高级五金水暖企业沟通与联系,力争在3-5年内引进一家在我市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寻找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扶持发展水暖配套装备,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我市建立水暖原料资源集散基地。

3、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和方向是不同的。当前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创新性突破来寻求水暖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是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二是突破产业链条的局限,三是突破企业结构的局限,通过扶强扶优,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体系,完善产业集群的企业组织结构。

4、着力打造产业支撑体系。要以专业产业区为依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加强创新扶持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5、全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能够极大地促进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生,能够保证集群内企业保持正当的竞争,能够不断吸引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是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培育不断进取的企业家群体,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建设,鼓励建立水暖产品研发中心。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九大支撑体系,其中“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产业集群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力支撑。在我省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南安市水暖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

第一,产业集聚度高的地方容易造就名牌产品。众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自然会产生外部经济性与内部经济性,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专业化分工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领袖型”企业的诞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而“领袖型”企业的增多,又大大促进企业名牌产品的问世。第二,名牌产品可以成为吸引产业集聚的磁场。产业集群造就了名牌产品,反过来,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众多企业向它集聚。名牌产品与产业集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名牌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水暖洁具已经成为南安的一张名片。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以名牌来促产业,以产业集群来造名牌,迎接属于福建人的新的春天。

附录参考文献:《在“海西”工作品牌框架内进一步做好福建品牌工作》湘竹

《 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

《 产业集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社会调查访谈附录: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对与此相关的7人进行了访谈,现附上部分访谈整理。

一.福建省南安市新华水暖建材厂工作人员小吴

问:你们厂的重要经营对象与经营模式是什么?

答:我们厂主要生产水龙头、厨房龙头、脸盆龙头、浴缸龙头、ABS塑料龙头、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延时阀、地漏等等,挺多的品种啊,我们的材料都是很好的,外型设计上都很漂亮,同时我们很注重产品品质、而且因为价格比较实在,所以很受建筑商、代理商、批发商和贸易商的欢迎。目前很多产品都已经被广泛用于宾馆酒店、楼寓、住宅等,这也是我们很欣慰的一件事啊!我们的经营模式应该算生产型的吧。

二.“腾辉”卫浴洁具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黄先生

问:贵公司的经营销售服务怎样?

答:我公司生产设备精良,检测设备先进,手段完善,并拥有整套的设计开发技术,更值得骄傲的是公司还具备有一批经培训合格素质高的营销、策划人员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销售服务体系。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特约经销处,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立足变化的市场,面向未来,提供更完善的质量保证及更到位的服务。

问:贵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答:公司始终秉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的同时,并时刻格守”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一切活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已任的服务宗旨,处处为顾客着想。问:你们厂的企业类型与主要市场,年营业额为多少?

答:企业类型的话应该是私营独资企业吧,现在主要市场是大陆,东亚,东南亚,中东,年营业额可以为人民币 300 万元/年50 人,但我们的年出口额可以达到人民币 200 万元-300 万元。

三.南安市旭达水暖设备厂技术研发处员工李先生

问:你们公司实行怎样的方针理念?

答:公司自创建以来,我们每一个员工都牢记“以品质为根本,以信誉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以服务赢上帝”的方针,不断努力,开发,希望能为公司,也为自己多生产好产品。问:你们公司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吗?

答: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雄厚的技术力量,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制造,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程序,现在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目标是节能与绿色环保。

四.南安市中宇集团的员工张先生

问:中宇集团的创业历程是怎样的?

答:应该说我们创业的时候,就是说修修补补的那种。刚开始没几个人,店也没店,都是用手工做出来的。一天可能都做不了几个。整个就是靠用麻袋,麻袋一袋袋背出去一个个卖。早年就是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600多名员工的大型名牌企业。

五:南安市辉煌水暖老员工老王

问:南安市的水暖业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您对次是怎么看的?

答:很可笑,我们做了20年水暖,还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名牌的影响力。以前的水暖工厂都是一些小作坊、“地下工厂,小企业,还未形成产业集群,更不用说名牌了,是处于一种初生的阶段。

六:南安市仑苍镇黄镇长

问:仑仓镇的水暖发展环境怎样?

答: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问:中国水暖城的发展目前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式?

答:中国水暖城中,中国十大阀门制造企业就有9家入驻,4家中国陶瓷卫浴协会副会长单位首批抢摊入驻,目前大部分商铺已全面开业,繁荣景象开始显现。在“十一五”期间,它将继续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交易平台”作用。

问:南安的水暖业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品牌发展过程?

答: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啊。

七: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

问:有人说南安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那您认为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

答:我想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能够占有一地之位啊,这期间也是很不容易啊。

问:您看好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前景吗?

答:虽然我们现在成功了,但是压力也很大啊!只要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还有政府的正确引导与鼓励,相信南安市的水暖业一定会走得更好的。

篇2: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

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一词,之后又在1998年发表的《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新的高峰,他认为,产业集群往往从三个方面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

提高该区域成员企业的生产率,具体表现为:集群提高了企业专业化程度;空间的临近性、技术联系和人际关系使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在集群更好地传播和积累;集群可以促进产品互补和联合营销;同时集群会给面临相同环境的竞争者带来强大的激励效应。

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增强了创新能力。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创新中心。同时近距离的观察模仿,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式得到迅速扩散,增强了企业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灵活性。集群有利于判定创新需求,降低参与者在获取信息上的花费,更能灵活地将创新机会转化为运营和战略优势,从而带来未来生产率的增长。

促进新企业的建立。集群提供了更丰富的资产、技术、投入和员工配置,从而能够降低新企业进入的门槛,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二)战略联盟的作用

战略联盟是通过若干个组织的力量以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的一种合作,合作途径是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可为合作各方提供显著的优势:通过整合联盟中分散的公司资源凝聚成一股力量,使各方原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各自的相对优势在生产规模扩大的条件下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战略联盟有利于分担和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尤其是有利于降低技术风险,并且有利于使合作者在各自独立的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避免双方展开两败俱伤的竞争。同时,通过联盟可给各方带来工程技术信息和市场营销信息,使他们对于新技术变革能够做出更快速地调整和适应,大大提高市场运作速度。

战略联盟是重构产业集群内成员关系的合理选择

产业集群和战略联盟都追求共赢,它们具有两个鲜明的共性特征:资源共享和竞争与合作并存。基于此,本文提出可通过战略联盟重构产业集群内成员关系。

(一)解决产业集群拥挤效应和过度竞争的必然选择

由于各地区要素禀赋差异,一些相同行业的企业在市场的引导下开始向要素禀赋较好的区域集中,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在固定区域内,优势的要素禀赋是有限的,随着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数量的增加,当超出该区域的容纳能力时,必然会导致企业相互争夺资源,出现所谓的拥挤效应。同时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其所处的行业会发展成熟,市场会趋于饱和,企业想从竞争者手中抢夺市场份额就越发困难,这就需要做大产业集群整体规模,形成共赢格局,于是战略联盟就成为产业集群解决拥挤效应和过度竞争的必然选择。

(二)降低集群内企业交易费用的有效手段

在集群内部,企业通常是高度专业化的,他们的产品有许多是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必须相互配套组合,才能成为市场上的最终产品。为了实现中间产品的组合,大量的中间交易就会在集群内部的企业间发生。由于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中间产品的供需量不明朗、市场信息不均衡的情况下会出现上游企业囤积产品,或下游企业无处购买原材料甚至向集群外寻找中间产品的情况而导致交易费用增加。企业战略联盟有助于上下游企业在集群内部形成一个相对明朗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可以更迅速地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优化使用企业资源,降低集群内交易成本。另外,企业战略联盟还可以通过专业人才库与人才流动机制,减少人才交易成本;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供销网络和批量通道的形成,节省大量的渠道成本。总之,战略联盟能够大大降低集群内各种交易费用。

(三)增强集群成员对外竞争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篇3:产业集群战略与集群文化设计分析

1 集群文化的战略价值解读

1.1 集群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属性是思维形态与定式, 而集群文化属性即为集群的灵魂。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内各主体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共通性和共融性, 着眼点就在于集群内各主体企业遵循自身生存的环境生态即对企业生存所依赖的各种环境要素的充分尊重的管理。首先强化文化的个性尊重:尊重其它主体的价值观、战略定位、管理形态、行为特点, 挖掘集群各主体企业员工在工作与生活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存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融化在集群本身的区域文化土壤之中, 依托区域文化背景与文化传统协调各主体经济利益之外的文化关系, 逐渐培植、培育共性生存理念、战略发展信仰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融入到集群各主体的日常行为中, 使其逐步形成为区域产业集群行为方式的准则;其次强化环境的尊重:尊重环境要素的性格, 尊重环境要素的变化, 尊重环境要素的文化因子, 倡导和谐共生, 荣辱与共。集群各主体都应将企业的战略生存价值理念通过经营行为的表现方式传递给外部环境, 寻求相互积极的理解与认同, 从而营造出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发展所需的空间环境。

1.2 集群文化是产业集群战略的依托

在充分认识了集群文化与集群战略的重要关系后, 应把工作重点转向集群文化设计与建设上来, 造就一流的产业集群战略必须依托于一流的产业集群文化。集群文化设计与建设的要素有很多内容, 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确定集群文化设计与建设的基本要素。一个成功的区域产业集群战略文化内容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核心基本要素, 那就是:第一, 一定要以区域文化性格为基点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并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文化体系;第二, 一定要以集群自身资源条件为中心建设与生存环境要素相吻合的集群生存价值观;第三, 一定要以集群各主体所共有的历史传统和产业链特点为核心建设区域文化表征的行为准则;第四, 一定要以产业集群战略方向为指导建设一套极具粘合作用的集群文化管理体系。

1.3 集群文化是产业集群战略实现的保障

集群文化成为集群核心竞争力是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集群战略的最终目的, 就是通过集群文化建设, 形成一种集群独特的价值观, 再把这种价值观加以提炼、升华, 从而成为一个极具个性的、鲜明的、并有强大生命力的集群行为。实践证明, 区域产业集群成功的20%的因素在于战略的精确设计, 80%的因素则取决于集群文化的社会价值。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 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区域产业集群文化在集群战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精确的方向定位、利益攸关的协调行动、和谐资源的相互支持是区域产业集群职业进化中的一个关键性成熟标记, 但有方向不会行动、有资源不会利用, 用如何的行动实现方向、用如何的资源支持行动却未被重视。因此, 面对战略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 区域产业集群应当切实把握好集群文化与集群战略的辩证关系, 更好地发挥文化在集群战略实施行动中的核心作用。

2 产业集群战略文化建设的思维缺失

“成功者各有各的成功道理, 失败者也各有各自的失败原因。”思维决定战略, 战略决定发展。集群文化的建设是建立在集群战略性的生存发展理念上, 体现为战略家的思维视角、认知能力与智慧水平。纵观历史失败的教训, 其共性多表现为战略文化意识与理念的缺失。

2.1 产业集群战略胜于一切, 忽视集群文化在实现产业集群战略中的价值

重战略轻策略, 几乎是许多经营管理者的共同思维特性。岂不知战略的设计并非经营管理者的一厢情愿, 战略目标的实现更依赖于产业集群经营主体们的共同努力和其他行为主体的鼎力支持, 策略的有效制定与实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战略。因此, 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样的战略, 最终都是要通过人来对一系列工作的持续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来实现, 而且这人必然是一个群体, 有群体就有文化存在, 何况区域产业集群所面对的这一群体是影响和主导各经营主体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 因而策略的制订和实施就是针对集群战略的需求性和各主体的差异需求进行具体的管理。通过文化基因进行引导, 并把这种文化基因优化后固化植入集群每一个主体的经营管理者心中, 因为只有他们感觉到集群价值取向正确, 才愿意与集群一起成长与发展。一个区域产业集群只有具有正确的并获得各主体广泛认同和支持的价值取向, 才能使集群各主体更加积极主动, 从而整体形成符合集群战略利益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2.2 关注集群经营重于关注集群管理, 忽略集群文化管理在实现市场效率中的价值

洞悉市场变化以获取预期利益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们的本能特质, 动则以市场为中心、以营销为龙头让每一个企业都能展现出各具特色哲理的发展轨迹, 但由此忽略了产业集群最大的成功是管理。管理是经营的基础, 没有卓越的管理很难有卓越的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获取市场生存的根基是集群主体们的凝聚力和协调力, 很难想象一个凝聚力与协调力缺失的产业集群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越来越懂得在“和谐”中追求“卓越”, 区域产业集群文化的内涵需要通过具体的管理理念的交流融合, 需要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的表现获取相互的认可。从集群管理的趋势看, 文化管理是所有行为的融合体, 而这种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机制构建, 强化集群内部和谐的利益关系与合作氛围, 促进集群在和谐中追求卓越, 在卓越中追求和谐。缺乏管理主体性的集群文化管理, 容易形成以集群各主体者意志为核心的个体企业价值观, 缺乏与其它主体的沟通, 相互之间缺乏认同, 没有广泛的文化基础, 无法成为集群的内在动力, 自然也就使集群在市场竞争中无法成功。

2.3 注重现代理论指导, 忽略区域传统文化在产业集群战略生存中的意义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 借助于现代管理理论实行企业管理已经是几乎所有经营管理者的广泛共识。片面强化西方理论的规范性与期待性, 误将西方为管理理性疲劳之病开的药方原封不动地用在中国的企业管理身上。突出强调规则性管理在集群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所谓约束规范作用, 而忽视了集群管理的环境因素及各主体共有价值观的环境养成特性;以西方的管理文化理念约束和要求集群经营主体的意愿和行为, 而忽略了集群经营主体的文化背景, 忽视了区域传统文化在集群文化管理中的本质性地位和作用。

集群在管理思想上定位失准, 管理理念缺乏认同, 管理行为就会失当。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即是利益攸关, 又存在相互竞争, 忠实于集群生存的文化环境已成为现代区域经济战略发展的中心问题。区域传统文化的根植性, 对于产业集群战略生存来说无疑具有任何现代理论所无法取代的价值。

3 企业家个性与产业集群战略文化设计

产业集群文化的外化特征体现为集群的战略方向, 即在环境生态意识引导下所显现出来的集群性格;内化特征则表现为集群价值理念所引导的主体行为方式。一位研究海尔企业的专家也说过:“海尔文化实际上就是张瑞敏本人人格和智慧的外化。”由此可以延伸:成功的集群文化, 一定是各主体优秀企业家个性和人格魅力的凝聚。企业家的个性融入集群文化, 并成为集群文化的导引者, 集群文化引领着集群战略, 产业集群文化的战略导向就是表现为在企业家的个性影响下各主体的一切企业行为和企业人的行为都必须与集群文化保持一致, 从而创造最佳的集群生存环境。

3.1 培养企业家的战略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产业集群战略文化设计的基础

战略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企业家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个核心质素, 治国必先治君, 这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熊彼特认为, 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或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可见, 企业发展战略来源于企业家的动力、魄力和毅力, 集群的战略设定与实现则来源于主体企业家文化生态环境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企业家的素质和战略思维意识与能力对集群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资源效用理想化的创新精神、高瞻远瞩的管理才能、深厚的文化底蕴等是其战略思维意识与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基础。

集群战略发展所需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 主体企业家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项。集群文化的核心是集群战略意识和战略精神, 是企业家品质、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企业家是企业精神及集群精神的化身和倡导者, 尤其是核心主体企业家个人的形象, 往往在集群中起着模特效应, 能够有效促进集群文化的转化和创新,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 企业家的战略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 往往决定着集群战略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表现方式。

3.2 培养企业家的文化管理意识是产业集群战略文化设计的核心

改变个人必先改变观念, 改变组织必先改善文化。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H·沙因在其名著《企业文化与领导》中指出:优秀的企业家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高度统一的。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 企业家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产业集群的战略生命决定着企业自身的战略生命, 理想的生命轨迹不只是体现在自身产品与企业个体的外在形象上, 而更多的应该是在整个产业集群的文化特色上, 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本质特点, 更能够反映集群的生命张力。分享合作式的文化管理不仅仅是集群活力的培养基, 更是集群战略发展的催进剂。所以在分享中共生共存, 在合作中义利并举, 基于共同地域文化背景, 创造出具有富有张力又极具根植力的集群文化。

所以, 不同的集群文化会产生不同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从而使集群管理表现出不同的特色。集群管理特色最能直接、全面地反映集群的个性和特殊性。透过集群的管理特色, 主体之间企业文化的交融性, 完全可以把握集群文化的个性, 而这也恰恰是区域产业集群文化管理的战略性特征, 它建立于集群的区域特有文化传统和文化现状, 只有具备自己的文化管理特色, 才会具有战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量。

3.3 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是产业集群战略文化设计的出发点

集群战略文化设计不能脱离集群自身生存发展的土壤, 要善于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吸取养料,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老子曰“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 《易经》以天、地、人诠释卦画, 以人居天地之间, 通过天地人的关系判断吉凶, 人得天地之精华, 而王者尤为精粹。对于优秀的西方管理思想我们也应该借鉴和学习, 但同时, 更应该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在现今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传统文化往往会赢得主体之间的相互认同与欣赏, 从而使集群建设再创新的管理内容, 为主体企业更好的服务。在西方颇负盛名的中国问题学者埃德温·赖肖尔指出, 中国文明的基本特点是“宽容与友好”, 他提出在科学技术领域西方文明占据明显优势, 在对人生终极目标及最高意义的洞察上中国文明则深刻的多。老子的“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恰恰是推动集群战略发展的最终动力, 也是没有极限的动力来源。因此, 企业家们应从心灵深处注重传统文化对企业价值观及集群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能够深刻地感悟到相对西方管理理论而言传统文化才是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管理学者明茨伯格说过:“战略这个概念的基础恰恰是稳定性, 而不是变化”。西方的管理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制定产业集群战略的正确思路和有效方法, 但是集群战略的真正实现只凭技术和方法是不够的, 还需要得到文化和环境其它主体的强大支持, 而文化的协调性和沟通性恰恰就是集群战略发展的稳定剂。在集群因应环境的变化中, 战略的原则和目的不可变, 但战略的模式、实现策略和发展进程可以因循时事、对象而调整, 这就是集群文化在集群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战略属性。

战略相较文化具有更强的阶段性特征, 而文化则更强调持续性。产业集群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与战略, 也需要匹配不同表征的文化, 就犹如人的成长每进入一个阶段, 都要尝试学习新的东西。核心理念的一贯性与不同阶段的灵活变化, 是成就集群战略的基本保障, 也是集群战略文化设计所必须体现的关键问题, 因此, 为增强集群的战略生命力, 集群文化的战略性设计必须既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又要注重文化形态学习性, 对于集群战略的实现而言, 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集群本身要形成强大的学习机制, 有浓郁的学习文化氛围, 有鼓励学习创新的文化传统, 有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主体之间文化的转移与交融才能使集群文化成为推动集群发展的动力。

产业集群文化决定集群战略的基本假设, 而战略又决定了集群的发展方向。孙子曰:“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转换到集群战略文化中, 正者, 就是集群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奇者, 就是独具特色的集群行为方式。战略文化会逐步呈现为集群内企业组织和相关机构在社会网络体系中对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社会资本、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能力, 是集群相关主体相互依存、资源分享、荣辱与共的长期合作中蕴含于集群内质, 支撑集群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 使集群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导的核心性能力。

摘要:产业集群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托是与其战略相配合的集群文化, 而提升集群战略实现品质, 必须将着眼点确立在遵循自身生存的区域文化生态即对集群生存所依赖的各种环境要素的充分尊重的管理上, 必须在集群文化的理性设计方面突出战略思维意识, 实现集群文化管理的战略价值。为增强集群的战略生命力, 集群文化的战略性设计必须既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又要注重文化形态学习性, 面对战略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应当切实把握好集群文化与集群战略的辩证关系, 更好地发挥文化在集群战略实施行动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集群文化,设计,集群战略,文化性格,文化

参考文献

[1]高一山.姚晓蓉.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对苏北新型工业化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 2009, (8) .

[2] (美) 詹姆斯弗穆尔 (James.F.Moore) , 梁骏等译.竞争的衰亡[M].北京出版社.1990.

[3]王运启.透过“中国式”文化谈管理[N].中国人力资源网.

篇4: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

关键词:湖南娱乐演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球经历了近30年的历程,虽然我国进入时间较晚,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生活需求的不可或缺元素。而湖南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首屈一指。其中,“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享誉全国,成为本行业的翘楚。但是,湖南还有一张不容忽视的“文化名片”——娱乐演艺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湖南演艺业以其新颖绚丽的舞台设计、贴近民众生活的节目内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融大众性、娱乐性、通俗性、参与性等为一体的新兴艺术表演方式,风靡一时。如今,湖南的娱乐演艺文化产业发展经历十几年的路程,在经历了辉煌的同时,也进入改制与调整、创新的阶段,其中的问题与弊端的浮现,引发我们的思考,寻求新的战略发展,进行结构的调整与创新,是娱乐演艺文化产业在此进入“第二次崛起”的关键。

1问题的缘由

(1)经营模式的问题。长期以来,我省绝大部分娱乐演艺产业在经营模式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粗放经营,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娱乐演艺行业主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缺乏横向合作,因此未能形成规模经营与集约化经营的优势。第二,分散经营,许多演艺企业本身规模较小、业态分散、政府扶植力度也不够,因此,这种类型的企业多靠自身发展、内部危机很大。第三,短期经营,大部分娱乐演艺企业经营能力较弱,资本实力较弱,因此抵抗市场的变化和抗经营的风险能力较弱。因此从整体来看,娱乐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弱小、分散的问题比较严重。经营模式存在“散、乱、小、弱”的状态,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能力较低。

(2)节目形式的问题。湖南娱乐产业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总体技术含量偏低,一些文化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削弱。通过调查,许多中、小型歌厅之间面貌相同、品种单一,节目更换频率不高且大多数是“换汤不换药”,创新度不够。另外,本土的个性化、特色化节目逐渐流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外来节目如“红磨坊”之类的模仿。而观众的需求更希望看到原汁原味、本土气息浓郁的本土节目。因此,节目的传承与创新,都有待改善。

2湖南娱乐演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近几年来,湖南娱乐文化产业通过调整,在结构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经济效益的提升。湖南娱乐文化产业由之前的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整体数量通过优化组合,呈现了下降趋势,但是,经过市场良性循环的优劣淘汰,其经济效益却稳步提升,各经营企业以每年超过10%的增幅增长。其次,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随着上海好乐迪、福建罗亚方舟等娱乐管理公司的进驻,其先进的运营机制和市场管理手段,为我省娱乐演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结构调整的完善。早些年,有些经营者投机心理重,在没有详细了解和调查市场的需求下,大量跟风,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结构的混乱。这几年管理部门的介入与疏导,如今长沙歌厅由之前的3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6家,布局更为合理、客源也相对稳定。

3湖南娱乐演艺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研究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题的决定》中的精神提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组建湖南演艺集团,进行娱乐演艺行业的结构调整与集群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决策。也是湖南省多家老字号演艺企业以及文化单位的重新整合与聚集的战略选择。通过娱乐演艺的产业化,形成演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战略,经过市场的培育和考验,必将推动娱乐演艺文化产业朝向更高级别、更远目标前行。

(1)形成战略性的产业链条。从文化产业内部的交融关系来看,娱乐演艺产业之间有着相似的秉性与气质。因此,在同一社会属性与市场价值里,娱乐演艺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社会大背景的前提下,2013年12月17日,湖南省演艺集团正式成立。集团包括创作演出、营销策划、剧场运营、演艺设备、影视出版、艺术培训等项目,以演艺为主业,通过与众多领域合作,跨界融合发展,致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演艺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演艺品牌。集团的成立,让演艺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进入新阶段。根据娱乐产业的性质特点、市场需求,立足于本土娱乐产业的优势聚集,实现内部的配套衔接,形成布局合理、错位竞争、分工协作的娱乐文化产业链条。

(2)提升战略性的品牌效应。娱乐文化产业的集群喷发,在于品牌的塑造与展现。湖南娱乐文化产业应该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开发本土、本地域的文化品牌特色战略和精品项目,充分展现湖湘文化的产业文化价值,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品牌。在传承优质的本地域娱乐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开拓市场版图。因此,现有的娱乐品牌在内部结构上进行调整和提升,需要注意保护人才、引进人才、激活人才、培养人才,让人才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挥。尤其是培养和引进国际视野和掌握国际先进科技手段的科技型人才,为节目的制作、品牌的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撑。因此,在高科技、新技术的引领下,节目的形态要升级改造,改变风格单一、重复的格局,形成格局特色、品牌多样化的新局面。

(3)培育战略性的龙头企业。湖南娱乐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手段,形成以文化集团为龙头,文化创新为载体的湖南娱乐文化产业集群新格局。以湖南太阳演艺集团为例,红太阳演艺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重点文化企业。这个集团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前提下,坚持抵制娱乐业的“低俗化”“全西化”倾向,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在舞台布景、技术运用上,成功将西方高雅艺术与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因此,以红太阳这样的大型文化集团为产业核心,带动省内其他相关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竞争优势和规模化经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文化创意产业。

(4)发展战略性的全球扩张。实现产业的市场化,必然要与全球接轨。当下,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等地区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中心和资本中心。这些地区掌握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技术和资本,是全球文化创意的风向标。湖南娱乐文化产业,以探寻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为出发点,按照超前性、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科学制定和完善我省产业的战略线路,加强产业的竞争实力。因此,推动文化交流,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推进文化产品向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大产业的科技含量,是提升湖南娱乐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未来趋势和方向。从目前发展来看,湖南琴岛娱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智能声光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引入舞台,让观众在试听效果享受到3D透视的震撼效果,增大科技含金量。田汉大剧院将在英国剑桥成立田汉英国文化传递园。2013年12月10日,湖南演艺集团与好莱坞(中国)投资集团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是引入国外的先进管理方式和高科技手段,增强本省文化产业的技术筹码。因此,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必将极大推动我省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同时也为我省娱乐文化产业进军国际市场打下前期基础。参考文献:

[1] 刘玉珠.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求是,2008(8).

[2] 刘开云.文化价值的实与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测算[J].求索,2012(5).

[3] 张梅.略论文化强国战略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湖南社院学报,2013(3).

篇5: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

产业集群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强

化专业细分,促使每个企业把产品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不但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高端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产业选择的高端化,大力培育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主导产业 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都会呈现出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密集化三大趋势。因此,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已经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经济中心城市必须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密切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发展初期就应把产业集群建立在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高端产业上。

近几年,青岛市正在大力发展的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以及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所培植的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无一例外都是一些高端产业。目前,这些高端产业集群对青岛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已经凸现出来。家电产业集群中的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带动了%”“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以中船重工为龙头的造船修船产业群,集聚了国内的重点配套企业和研究机构。以重型载货车、专用车为重点的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了全市$”“多家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以

在建的$”“"万吨炼油厂为骨干的石化产业集群,正在打造一个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港口产业集群以前湾港等骨干项目为支撑,形成了物流企业的集聚区。以大企

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及其发展,使青岛市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吸引力和产业成长势能。据统计,!”“&年六大工业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达’”(以上。

产业集群化!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高端战 略!杜世成

经济改革与发展*+,*,-* ,./01-23-+!“ 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只有各类产业合理分工,才能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在培育高端主导产业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做优做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以集群化的方式对这些产业不断进行改造和提升,使之迅速占领行业高端。即发集团是青岛的一个纺织服装企业,近年来该企业通过与伊藤忠、日棉、东棉、丸红、三菱等世界#”“强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了!”多家高水平的配套企业,形成

了从纺纱到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辅料一条龙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不仅使自身的品牌得以提升,而且推动青岛纺织服装产业迅速进入了行业高端。

二、坚持主体选择的高端化,发挥大企业和知名品牌的龙头带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企业,其实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集群的发展水平。能否合理选择集群主体,是集群发展的关键。近些年,青岛市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始终注意选择实力雄厚的高端主体,坚持一手抓品牌带动和大企业带动,一手抓主体大项目建设,提升集群的产业能级,推动产业创新、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

在集群的主体选择上,我们主要把握了三条标准: 一是要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总是首先流向那些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大企业。这也就是说,只有大企业才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主角的功能。近年来,青岛市培育的产业集群都是以知名大企业和主体大项目为支撑的。比如,家电产业集群中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电子产业集群中的朗讯、世正、%&,石化产业集群中的中石化,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中国一汽、上海申沃、北汽福田,造船产业集群中的中船重工、中海油,港口产业集群中的中远、中集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在强势产业集群主体的带动下,美国’(、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韩国高丽钢线和浦项等一大批世界#“"强企业也纷纷落户青岛,其中总投资超过$亿美元的外资大项目已有$$个。

二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青岛拥有$”个中国驰名商标,*$种中国名牌产品,特别是海尔成为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个品牌。近年来,青岛立足这一资源优势,坚持以品牌引领集群,以集群提升品牌,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例如,青岛啤酒作为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品牌,其价值已达$+,-.亿元,青啤集团以品牌为依托,以产业链为纽带,打造形成了涵盖原料、包装物料、啤酒辅料、物流、仓储、零售餐饮、废料回收利用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集群,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三是要有核心优势。对于参与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来说,核心优势包括核心技术、专利产品、管理技能、市场网络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只要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就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强大的拉动和集聚作用,从而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比如,青岛纺织机械厂拥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市场网络,其产品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0,目前企业正在立足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着力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路径选择的高端化,集中精力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从近年来各地发展情况看,一些地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自发扎堆、相互模仿形成产业集群,尽管起步时成本较低,也能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优势,但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品牌通道狭窄、企业根植性差、高层人才匮乏等问题,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因此,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在集群化发展的进程中应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式的发展路径,努力在大中小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有序的分工、协作、配套系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青岛市从实际出发,在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上,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品牌1品牌”模式。这种模式不是一个企业的水平扩张,也不是企业间的简单相加,而是立足于高端主体的自身优势,通过品牌的强强联合打造品牌集群,形成长盛不衰的产业“航母”。品牌集群不仅集聚起企业和产品,更重要的是集聚起相关行业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因而是最高层次的集群化发展途径。从打造品牌到品牌扩张再到

234&23&’3&5678’9:’4经济改革与发展!“ 求是杂志!”“#・$!

品牌集群是品牌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形式上可以通过以知名品牌产品为核心向上或向下延伸产业链条,也可以外联相关产品,但其核心是品牌集聚。地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就是由知名品牌企业集聚起来的集群,日本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等企业前来建立了压缩机总装厂,美国艾默生参与到海尔的前端设计与开发中,海尔和三洋、艾默生的技术与品牌在这里形成优势叠加,一大批零部件厂和原材料加工厂也追随而来。目前,海尔工业园已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家,国内龙头企业!&家,一个以知名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快速形成。中船重工的主体大项目建设起步时就以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中海油、武汉重工铸锻、重庆齿轮箱、陕西柴油机、新加坡郭氏兄弟、韩国马斯特、韩国’(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在这里进行投资与合作。此外,青岛啤酒与美国*+,公司、海信与日本住友、澳柯玛与美国-.、青钢与韩国浦项制铁、凯联集团与韩国/-、四方机车厂与加拿大庞巴迪等知名品牌之间,也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了双赢合作。

“总部0总部”模式。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相互协作,可以通过供应链和价值链增强对成本、物流、信息的控制,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地方产业集群中集聚的企业总部越多,集群的产业向心力和控制力就越强,就越能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我们十分重视引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建立地区总部以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和销售中心,支持本地企业提升总部功能。青岛港继成功地实施港口战略西移和与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中远“三国四方”合作之后,去年又引进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中国北方总部落户青岛,英国铁行、中远也在青岛建立了地区总部。这些公司在青岛设立总部后,纷纷将欧美等部分国际干线和物流业发展重点转移到青岛,促进了港口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美国朗讯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岛朗讯,年收入近$”亿美元,已成为朗讯在中国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全球五大系统集成中心之一。

“政府0企业”模式。单纯依靠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在短期内难以形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创造和提升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等生产要素,把企业的自发行为和政府的自觉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摆脱市场经济的盲目

性,以促使产业集群更快更健康地发展。近几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集群发展: 一是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构筑“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大框架,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深化以转变职能、精简审批、综合执法、政务公开和效能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工程”改革,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四型机关”,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是围绕发展产业集群配套引进教学研发机构。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超前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船舶工业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和十几所国家级研究机构来青落户,为产业集群发展储备和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最近,还引进了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生产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来青岛设立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研发中心。

三是大力造就优秀企业家。近年来,青岛市把企业家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建立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为了让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还成立了青岛市企业家促进会,坚持在党员队伍中培养企业家,在企业家中发展党员,并吸引国内外企业家来青岛创业发展。一大批知名企业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青岛确定的重点产业集群,有的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有的正在快速崛起,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去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增长$1234,连续多年保持$#4以上的增长速度,并荣获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企业家满意奖”等称号。青岛市的实践充分证明,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是当前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兆斌

篇6:产业集群与文化战略

1.在集群发展过程中,注重政府导向角色的平衡。产业集群是市场竞争和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也会涉及大量社会、文化、制度因素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做好政府角色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波特在1987~1990年主持的对 10个国家的产业集群的研究中提出的:“所有有生产率的集群都支持繁荣„„国家应该对目前现存和刚刚出现的集群都应一视同仁。政府不应参与到竞争的过程中去。政策的主要角度应该是改善生产率增长的环境,如改善企业投入要素和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制定规则和政策来促进企业升级和创新”。

2.应大力倡导“诚信”、“竞合”、“创新”的区域文化氛围。在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大量文献中,有许多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地域文化重要性的论述,如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的嵌入性(经济行为是深深嵌入于社会结构和关系中)的观点;马歇尔关于“相瓦了解和信任”和“产业氛围”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的论述;网络组织理论“竞合优势”的观点等等。CBD产业集群的充分发展需要企业间细密的分工和高度的相互信任,同时,集群的存在又使集群区域内有充分的竞争,在密切的集群网络和多样化的集群发展环境中,创新成为集群发展的最终成果。所以,大力倡导宣传诚信意识、竞争合作精神,对于CBD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方面,地方政府应起到重要的平台作用。应实施有效的政策或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各种有利于企、学、研、官各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4.鼓励成立民间商会和产业协会,并为他们的运作提供相关的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并建立通畅的沟通机制和渠道。

5.对小企业在北京CBD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形成多样化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我们认为,下阶段CBD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一方面是继续吸引大企业和机构落户CBD,同时,还应积极对中小型高端商务服务企业在北京CBD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采取一系列对于中小型高端商务服务企业的促进政策,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轮轴产业集群,弹性专精的高端中小服务企业集群,以及以跨国公司总部及其代表机构集聚为特征的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的多样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6.继续突出北京CBD国际化产业集群的特征。集群理论认为,集群的国际化特征越突出,集群越具有发展的活力,所以国际化应成为北京CBD产业集群发展始终坚持的重要方针。

7.进一步完善北京CBD的基础设施、商务服务和生活环境,为各类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向部队学四会教学下一篇:脾胃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