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化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产业集群化范文

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 —以永康五金业为例

李媛娜 (浙江树人大学)

摘要:浙江是我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

展和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以浙江省永康市五金产业为例,分析了浙江 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研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永康五金产业集 群发展对其他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 五金业 启示

0 引言

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同的企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

企业成长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已有许多成功的产 业集群范例。而在浙江省,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在浙江经济发 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集群化成为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 路径。本文以永康的五金产业集群为例,分析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 过程;同时分析现阶段这种模式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以此为其他 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借鉴。

1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综述

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

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 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 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 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 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 法比拟的。

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聚的优势应是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企业

外部规模经济(包括市场、 劳动和资本的规模收益递增)共同作用的 结果。产业集聚的程度越大,规模越大,也就使企业所在产业的整个 规模扩大了,这样中间投入品的种类更多,分工更细,消费品种类也 更多,提高了居民的效用水平。

但产业集聚规模也有一个最佳限度,视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及

可开发性、 基础设施的可通达性而定。过度的集聚会造成地价上升、 场地拥挤、 环境污染等,虽然企业间的前后向联系所产生的向心力 与贸易成本和地租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强弱抗衡会决定集聚与分散, 但企业迁移的惰性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倾向于增大集聚规模。因 此要集聚与分散适度,必须加强政府的干预。

2 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

2.1 永康市五金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永康市有五金机械企业

万余家,从业人员 20 多万人,产品涵盖机械、 日用五金、 建筑五金、 工具五金等 7 大类2 万多个品种,现有集团公司 15 家,冠浙江省名 的95 家,无区域性企业集团(冠中国名) 6 家。永康制造的五金产品 共有一万一千多种,其中100 多种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 分之一。目前永康五金产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 税收占 80%。全国私营企业 500 强中,永康的五金企业占据了 8 席。

2.2 目前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的

产业集群化特色经济之所以得以发展,主要是发挥了区域各种资源

要素的整合能力及其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发展道

路。但是应该看到这种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永康

的五金产业集群亦是如此,在企业的形式、 规模、 层次和产品的质 量、 品牌等方面都表现出产业集群初级阶段的不足。

2.2.1 集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永康市五金企业多为中小型

的民营企业, 2004 年注册民营企业 5614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645 家,其中销售收人超亿元工业企业 55 家,销售收人超 10 亿元 的企业仅有2 家,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缺少强有力的龙头拉动。

2.2.2 集群企业组织形式和有关社会市场发展的落后 永康市

的五金企业以家族企业为主,企业管理以家族式管理模式占主导,产 权清晰、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未确定,企业之间的信息关 联度较低,并且社会市场缺乏高度的完善的信用机制和金融体制。

2.2.3 集群企业技术层次偏低,产品的品牌形象不强 永康市的

五金行业从整体上看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式经营为主,多数企

业以产品模仿和技术模仿为主,产品的差别性又不大,许多产品是

同类产品,或竞争性很强的替代产品,而且产品的加工工艺简单、 技 术含量低、 科技含量低和产品附加值低。同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 优势,各种产业发展仍缺乏强势品牌的有效拉动。企业自主研发和

技术创新动力缺乏。

2.2.4 集群内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严重 永康市大多数企业都是

直接生产最终产品,企业间没有形成相互协作,上下配套的完整体

系,不愿与相关企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同行业间会通过低价竞争

创造利润,致使企业为此减少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集群内企业的

行为将影响本地产业集聚在整个市场上的声誉,从而影响本地企业

群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某些企业低劣的行为将导致整个行业的

消失。而且永康市新兴行业培育相对滞后,这就给该区的发展带来

一定的风险。

2.2.5 集群企业外流 永康市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可利用土地

培训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以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3.3 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转移与交流,利用外部资源带动农村

人力资源的进步。我省农村每年都有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对此,可

以因势利导,采取 “送出去” 与 “请进来” 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有计 划、有目的地组织剩余人力资源转移输出,让他们到城市学习新知

识、 新技术、 新观念;另一方面,大力实施 “回归工程” ,动员和引导那 些经过市场经济潮流锻炼,会经营、 善管理的优秀人才返回本土,成 为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其次,还可以采取灵活的引人引智机制,根据

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从城市的国企、 大专院校、 研究机构 “借脑引智” , 吸引 “候鸟式” 人才,形成人才共享。此外,还可以与高等院校和科研 院所等联合办学,实施订单式教育,建立农村人才成长的 “立交桥”。

3.4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

身体素质。人力资源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

更新农村医疗设施,建立健全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制度、 养老保险 制度,可以从基础上保证农村人力资源的身体质量,保证增加农村

人力资源的产出。要建立适合我省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政府首先 要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切实解决政府预算支出在城乡 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其次,要加强政府对农村药品和医疗机构 的监管。第三,要增加对农村防疫防病、 健康教育及卫生知识的普 及,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保证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2005 湖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王扬铭.试论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2006(1).

[3]李治邦.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 ].农村经济.2002(11).

[4]任桂芳.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探讨[J ].农业经济.2006(5).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项目 B200619003 研究成果之一) 社科论坛 社科论坛

(上接第96 页)

97浅析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孔祥秀 (甘南县委党校)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核心内容,深入学习和理解十七大报 告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 景: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二是我 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三是当今世界各国发 展的实践经验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 时代背景

0 引言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十七大精神,这一句话就是 “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各方面内容,都是围 绕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纲展开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我认为有必要全面、 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十七大提出科 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 出来的。” 这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5]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 底子薄、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 学判断。这一判断,是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根本依 据,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立论基础。

2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六大之后,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

上,我们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

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十 七大报告从8 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

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 社科论坛 社科论坛

存量资源匾乏,多年开发后可利用面积急剧减少,不能提供大面积 开发区,而且,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企业的各种经营成本也随之不断 上升,使企业的规模受到严重的制约。很多企业就通过外移以求降 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3 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提升途径

2.3.1 搞好五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培育产业集群必须重视产

业集群的规划。永康市根据五金产业发展的现状,制定了 《永康市五 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制定规划应以民营经济企业为主体,以科技 创新为动力,疏通信息来源,做到产业组织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 化,产业发展外向化,发挥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从世界五金制 造业的高度,来规划和谋划永康的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

2.3.2 营造五金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政府的支持和

推动 政府要创造有竞争力有创新力的区域环境,对现有的产业集 聚区要积极扶持,重视发展中小企业,通过中小企业的集聚获得外 部规模经济效应,利用其灵活多变、 接近市场的特点,激励创新。引 导和培育企业联系的发展,严格执行产业集群内部的中介展,大力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创造 条件。

2.3.3 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首先,大力引进、 推广

应用国际先进设备、 技术、 工艺和科学的管理,不断提高五金行业的 设备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五金产品的质量,提 升五金产品档次。其次,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新产品带动行 业发展。再次,加强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要大力提高全行业的信息 化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五金产业,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 以及辅助制造技术,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各项管理。要继续大力推 广标准化生产工作,加强五金产品的标准化管理,采用国际先进标 准,缩小五金产品与国际化先进水平的差距。

2.3.4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

牌观念,注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双重积累,以专利技术和优质 产品为支撑,要加快培育区域性品牌,支持企业实施质量体系认证, 建立从研发、 生产、 营销到售后服务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 业从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竞争、 品牌竞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 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的启示

永康的五金集群只是浙江省众多产业集群中的一个,如温州柳

市的低压电器集群、 温岭泵业集群、 台州的摩汽配产业集群以及绍 兴的纺织产业集群等等。这些集群的存在成为浙江经济的一种显著 特征。永康五金产业面对的问题同样其他的产业集群也存在。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存在着某方面的优势,因此,在谋划和

发展县域经济时,首先要把本地区的优势企业发展好,将比较优势

和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摒弃 “小而全、 大而全” 的发展思路,把发 展的重点放在自己可为,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事业上。选择那些有

地区特色和优势的资源和产业进行深入开发,逐步发展成具有市场 优势的特色产业。

其次,要打破传统思想,将本地区优势与其他地区的优势相结

合,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如永康市土地资源的短缺,使该 区的集群产业在发展时出现瓶颈,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与邻县 武义县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联手打造世界五金城。

再次,政府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

的核心作用,不能因为产业集聚的自组织性而忽视政府的作用。解

放思想、 更新观念,放开手脚、 大胆探索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思 路,做好城乡结合,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经济,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制 订政策、发展规划等形式引导优势产业带动弱势产业,使农业、 工 业、 服务业三大产业合理优化的得到良好的发展。

总之,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应以充分开发该地区的优势资源

为基础,以良好的设施环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科学的管理理念, 优秀的人才为条件,以政府的有效政策与职能为保障。

参考文献:

[1]MarshallA.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London: Macmillan.1920 (1890).

[2]李小建,李二玲.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J ].中州学刊.2002 年. 第4 期.

[3]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年.

[4]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J ].南京社会科学.2005 年.第 5 期: pp15- 23.

[5]芦伟.浙江产业集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山东纺织经济.2006 年.第 1 期.

[6]芦伟.永康五金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群研究[D].东华大学.2006 年.

[7]陈永强.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亟待拓展提升[J ].当代经济.2005 年.第 7 期: pp18- 19.

(上接第97 页)

98

第二篇:产业集群化_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高端战略_青岛市的实践与思考_重点

!""#・$!求是杂志

产业集群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以区域网络为基础,通过强

化专业细分,促使每个企业把产品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形成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不但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地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高端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产业选择的高端化,大力培育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主导产业 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都会呈现出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密集化三大趋势。因此,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已经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经济中心城市必须遵循产业演进规律,密切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在发展初期就应把产业集群建立在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高端产业上。

近几年,青岛市正在大力发展的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以及家电电子、汽车机车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所培植的家电、电子、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无一例外都是一些高端产业。目前,这些高端产业集群对青岛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已经凸现出来。家电产业集群中的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龙头企业带动了%""多家配套企业的发展。以中船重工为龙头的造船修船产业群,集聚了国内的重点配套企业和研究机构。以重型载货车、专用车为重点的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了全市$""多家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以

在建的$"""万吨炼油厂为骨干的石化产业集群,正在打造一个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港口产业集群以前湾港等骨干项目为支撑,形成了物流企业的集聚区。以大企

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及其发展,使青岛市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吸引力和产业成长势能。据统计,!""&年六大工业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达’"(以上。

产业集群化 ! 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高端战 略 !杜世成

经济改革与发展*+,*,-*

,./01-23-+ !" 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只有各类产业合理分工,才能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在培育高端主导产业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做优做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以集群化的方式对这些产业不断进行改造和提升,使之迅速占领行业高端。即发集团是青岛的一个纺织服装企业,近年来该企业通过与伊藤忠、日棉、东棉、丸红、三菱等世界#""强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了!"多家高水平的配套企业,形成

了从纺纱到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辅料一条龙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不仅使自身的品牌得以提升,而且推动青岛纺织服装产业迅速进入了行业高端。

二、坚持主体选择的高端化,发挥大企业和知名品牌的龙头带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企业,其实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集群的发展水平。能否合理选择集群主体,是集群发展的关键。近些年,青岛市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始终注意选择实力雄厚的高端主体,坚持一手抓品牌带动和大企业带动,一手抓主体大项目建设,提升集群的产业能级,推动产业创新、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

在集群的主体选择上,我们主要把握了三条标准: 一是要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总是首先流向那些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大企业。这也就是说,只有大企业才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主角的功能。近年来,青岛市培育的产业集群都是以知名大企业和主体大项目为支撑的。比如,家电产业集群中的海尔、海信、澳柯玛,电子产业集群中的朗讯、世正、%&,石化产业集群中的中石化,汽车产业集群中的中国一汽、上海申沃、北汽福田,造船产业集群中的中船重工、中海油,港口产业集群中的中远、中集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在强势产业集群主体的带动下,美国’(、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韩国高丽钢线和浦项等一大批世界#""强企业也纷纷落户青岛,其中总投资超过$亿美元的外资大项目已有$$个。

二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品牌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青岛拥有$"个中国驰名商标,*$种中国名牌产品,特别是海尔成为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个品牌。近年来,青岛立足这一资源优势,坚持以品牌引领集群,以集群提升品牌,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例如,青岛啤酒作为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品牌,其价值已达$+,-.亿元,青啤集团以品牌为依托,以产业链为纽带,打造形成了涵盖原料、包装物料、啤酒辅料、物流、仓储、零售餐饮、废料回收利用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集群,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三是要有核心优势。对于参与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来说,核心优势包括核心技术、专利产品、管理技能、市场网络等诸多方面。一个企业只要在上述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就会对上下游产业产生强大的拉动和集聚作用,从而与其他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比如,青岛纺织机械厂拥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和完善的市场网络,其产品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0,目前企业正在立足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着力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路径选择的高端化,集中精力推动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从近年来各地发展情况看,一些地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通过企业自发扎堆、相互模仿形成产业集群,尽管起步时成本较低,也能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优势,但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品牌通道狭窄、企业根植性差、高层人才匮乏等问题,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因此,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在集群化发展的进程中应尽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式的发展路径,努力在大中小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有序的分工、协作、配套系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青岛市从实际出发,在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上,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品牌1品牌”模式。这种模式不是一个企业的水平扩张,也不是企业间的简单相加,而是立足于高端主体的自身优势,通过品牌的强强联合打造品牌集群,形成长盛不衰的产业“航母”。品牌集群不仅集聚起企业和产品,更重要的是集聚起相关行业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因而是最高层次的集群化发展途径。从打造品牌到品牌扩张再到

234&23&’3&5678’9:’4经济改革与发展 !" 求是杂志!""#・$!

品牌集群是品牌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形式上可以通过以知名品牌产品为核心向上或向下延伸产业链条,也可以外联相关产品,但其核心是品牌集聚。地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就是由知名品牌企业集聚起来的集群,日本三洋、广州冷机、台湾瑞智等企业前来建立了压缩机总装厂,美国艾默生参与到海尔的前端设计与开发中,海尔和三洋、艾默生的技术与品牌在这里形成优势叠加,一大批零部件厂和原材料加工厂也追随而来。目前,海尔工业园已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家,国内龙头企业!&家,一个以知名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快速形成。中船重工的主体大项目建设起步时就以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中海油、武汉重工铸锻、重庆齿轮箱、陕西柴油机、新加坡郭氏兄弟、韩国马斯特、韩国’(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在这里进行投资与合作。此外,青岛啤酒与美国*+,公司、海信与日本住友、澳柯玛与美国-.、青钢与韩国浦项制铁、凯联集团与韩国/-、四方机车厂与加拿大庞巴迪等知名品牌之间,也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了双赢合作。

“总部0总部”模式。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总部或地区总部相互协作,可以通过供应链和价值链增强对成本、物流、信息的控制,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个地方产业集群中集聚的企业总部越多,集群的产业向心力和控制力就越强,就越能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我们十分重视引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来建立地区总部以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和销售中心,支持本地企业提升总部功能。青岛港继成功地实施港口战略西移和与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中远“三国四方”合作之后,去年又引进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中国北方总部落户青岛,英国铁行、中远也在青岛建立了地区总部。这些公司在青岛设立总部后,纷纷将欧美等部分国际干线和物流业发展重点转移到青岛,促进了港口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美国朗讯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岛朗讯,年收入近$"亿美元,已成为朗讯在中国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全球五大系统集成中心之一。

“政府0企业”模式。单纯依靠企业自发的市场行为,在短期内难以形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创造和提升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等生产要素,把企业的自发行为和政府的自觉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摆脱市场经济的盲目

性,以促使产业集群更快更健康地发展。近几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集群发展: 一是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构筑“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大框架,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深化以转变职能、精简审批、综合执法、政务公开和效能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工程”改革,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竞争型、服务型“四型机关”,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是围绕发展产业集群配套引进教学研发机构。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超前引进了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船舶工业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和十几所国家级研究机构来青落户,为产业集群发展储备和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最近,还引进了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机械和建筑机械生产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来青岛设立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研发中心。

三是大力造就优秀企业家。近年来,青岛市把企业家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建立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为了让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还成立了青岛市企业家促进会,坚持在党员队伍中培养企业家,在企业家中发展党员,并吸引国内外企业家来青岛创业发展。一大批知名企业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青岛确定的重点产业集群,有的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有的正在快速崛起,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去年,青岛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增长$1234,连续多年保持$#4以上的增长速度,并荣获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企业家满意奖”等称号。青岛市的实践充分证明,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是当前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兆斌

经济改革与发展567-56-*6-.89:*;<*7 !" !""#・$!求是杂志

第三篇: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 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因为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了有别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即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优势和基于议价能力提升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集中仅仅是整个集群过程的最初状态,初步地表现出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特点,产业关联及其薄弱,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和产业链关系,产业层面的集群优势几乎为零。同时园区企业对地域的嵌入性和依附性不强。

因此,处于集中阶段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空间上集中的已基本形成了园区经济总量上的规模,赋予了集群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较好发挥集群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集聚

产业园区由集中而集聚的提升,是产业园区向集群方向发展的中间阶段,在此提升过程中,园区企业依托的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四者构成了园区企业向某一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由此,在具备了上述四大要素的企业集中的园区中,产业具备了明显的行业特征,产业园区的发展指向了特定的产业,从而形成集聚。

此时,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生产效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分工引起的效率提升;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协作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规模扩大,使得成本优势覆盖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

(三)集群

集群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而集群形成的基本要件除了上述两阶段的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环境、集群特色、产业配套及创新企业家群体四大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例如中关村、硅谷、新竹等,都具备了地理集中性、根植性、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同时,产业园区也不再是集中于集聚状态下的“松脚型”的产业园区,而是嵌入本地社会文化中的园区集群。

二、辐射接受中心一向内辐射中心一向外辐射中心

(一)辐射接受中心

在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上,园区进入集群发展阶段,相对集聚,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显示出较好的产业链效应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是,辐射接受中心往往只实现了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功能,园区功能相对简单,其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有赖于外部技术的流入。

因此,此类园区具备一定的集群优势与产业竞争力,但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接受外部产业辐射。

(二)向内辐射中心

辐射接受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将超越生产加工的简单功能,而跃升到向内辐射中心的层次。在此阶段,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形成了面向集群内部辐射作用,即优势产业中的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实力的龙头企业,首先产生了寻找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意识,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张,从而对园区集群内部相对弱小的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集群共同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充分扩大到整个地域范围,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功能得到发挥,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也有所增强。

(三)向外辐射中心

向外辐射中心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输出效应,是所属行业的品牌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它不仅对园内企业有辐射力,使集群整体呈上升式发展,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园外企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使大批的外部企业成为其代工生产企业,甚至使外部企业形成专门的集群为其提供配套支持。

分散的企业由集中而集聚而集群,产业园区的集群由辐射接受中心而向内辐射中心而向外辐射中心,这就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逻辑轨迹。

第四篇: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什么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企业集中在同一产业,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互相之间既合作也竞争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企业制度。例如我省西樵的纺织、古镇的灯饰、石龙的电子等。产业集群是广东经济的特色,也是形成广东的竞争优势、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制度。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如何

我省初期产业聚集主要发生在镇域范围,呈现“一镇一品”的格局,镇政府是推动产业聚集的重要行动主体。广东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态称之为“专业镇”。省科技厅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协助下率先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试点推动专业镇的发展,并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

随着产业聚集的发展,一些企业在专业镇的周边落户,产业逐步超出镇域范围。同时出现了跨镇域的分工格局,例如顺德乐从以家具销售为主,龙江以家具生产闻名,伦教以木工机械见长,形成跨镇域的生产链条。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产业集群重复产生的现象,例如在汕头市的16个产业集群中,有4个与服装有关,分属4个不同的区县。在这种情况下,镇之间相互竞争,重复建设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综合利用。再以专业镇指称这种产业聚集现象已不合时宜,以没有行政管辖范围指向的产业集群来概括产业聚集的现象比较合适。

产业集群升级有哪些模式

产业集群升级是指通过创新实现集群整体附加值的提高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的增强,升级有4种形态。一是流程升级:通过重组生产系统或引入高级技术使投入产出更有效;二是产品升级:通过转向更高端生产线增加产品单位价值;三是功能升级:进入价值链的较佳环节,如从单纯生产进入研发和营销,或者沿着基本加工→贴牌生产→自主设计制造→自有品牌制造的方向提升;四是部门升级:将从一个领域获得能力应用到新领域或进入新的全球价值链。例如从电视机产业转向计算机产业。

我省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阶段,部门升级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是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已经开始并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枫溪企业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将传统烧煤的窑炉改造为石油气窑炉,推广低温快烧的工艺,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陶瓷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我省目前着力推进的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工作实际也是实现功能升级的举措。

广东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是什么

结合我省实际,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可在四条路径上迈进。

首先是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根据我们的研究,我省推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西樵为典型的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构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模式;二是以枫溪为典型的政府投入少量资金激励、扶持大企业创办工程研究中心。两者各有利弊。

其次是产业组织优化。我省一些产业集群虽然产业聚集程度较高,配套也较齐全,但是许多企业“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缺乏紧密分工合作,专业化程度不高。如何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营造共赢的分工合作的制度环境,使无机聚集走向有机合作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经途径。

再次是相关制度、政策的调整。早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是镇政府,由于行政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使产业集群零散化,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合理调整。现在在省政府领导下,成立由省经贸委等十多个部门组成的“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负责指导和协调全省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这是制度调整的重要举措。

最后是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提升。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积累和提升需要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沟通、自律的功能。我省的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大涌红木家具协会通过要求运输公司交押金,解决本地企业的运输风险问题。平洲玉石协会通过建立石玉拍卖制度,解决会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问题。

第五篇:传统产业集群

案例比较的MSI 框架

如前所言,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指相关的各主 体在创新活动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形成相应 的网络结构,产生彼此间的联系和互动行为,从而形成 创新的集聚效应。因此,要认识协同创新,必然要关注 协同创新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网络主体成员、网络结 构和主体成员间的互动行为方式。网络主体成员是产 业集群协同创新活动发生的前提条件,网络结构则是 形成协同创新的基础,而互动行为体现了协同创新是 如何开展的。由此,本文提出网络主体成员( Members) 、网络结构( Structure) 、互动行为( Interaction) 三 个维度的框架( 简称MSI 框架) 来对传统产业集群和 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比较。

2. 3 案例选择和数据收集

根据Eisenhardt 的观点,多案例研究的案例数目 最好为4 ~ 10 个[16],本文采用4 个案例,其中传统产业 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各2 个,即张江生物制药和中 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典型案 例,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和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作为 传统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选择上述案例基于三方面 考虑: 一是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并且属于同一类型 产业集群的两个案例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二是选 取的案例成立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三是案例选择 兼顾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以便收集到更为丰富的信 息。

3 基于MSI 框架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典型案例剖析

3. 1 网络主体成员( Members)

产业集群内的协同创新无法离开集群中的主体成

员的参与,这些主体成员即是协同创新的行动者,包括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研发和创新服务机构、行 业协会等。

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

业集群、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中 都有着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核心企业,在核心企业的周 围又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中小配套企业。集群内和周围 聚集着数量不等

上一篇:策划部招新范文下一篇:成品垃圾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