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2024-04-18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通用6篇)

篇1:《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实验针灸学》实验大纲

适用专业(针灸推拿学)

前言

为了配合《实验针灸学》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科技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和针灸作用原理,掌握实验针灸学(包括人体及动物急慢性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理解科研实验设计的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发现新的问题,启发创新科研思路,根据《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院对针灸专业学生的要求,结合我教研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大纲。本大纲中的实验分三个层次,实验一~实验二及实验九为验证性实验,实验三~实验八及实验十为综合性实验,十一和十二为设计性实验。《实验针灸学》课程总时数72学时,实验总时数为42学时,占本门课程总时数的58.3%。

实验一 两侧同名经井穴电阻对称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掌握腧穴电阻探测技术,理解健康人两侧同名经井穴电阻具有对称性而患者存在电阻失衡的现象,了解腧穴诊断技术

[实验器材] 内启电子针灸仪一台、绷带、白棉线、培养皿、水彩笔、棉签、吸水纸 生理盐水、75% 乙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内容] 测定机体上下肢十二对同名经井穴穴阻值比。[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10~12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 循经感传的观测

[实验目的] 掌握循经感传的观测方法,理解循经感传在人群中存在的普遍性,了解循经感传的基本特征。

[实验器材] 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棉签、毫针2.5寸、1.5寸每人一支、绷带、吸水纸、75% 酒精、生理盐水。[实验内容] 1 显性循经感传的观测。2 感传基本特征的观测。[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3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 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目的] 理解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

[实验器材] 显微镜一台、血球记数室一套、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兔盒一个、兔台一个、三棱针一根、试管架—个、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管十个、1ml吸管一个﹙带吸头﹚、20ul定量吸管25支﹙带吸头10个﹚、白磁盘—个、腰形盘一个、毫针﹙一寸2支﹚、纱布﹙十块﹚、2ml注射器一支、记号笔一支、棉球、擦镜纸﹙擦拭显微镜和血球记数板各八次﹚、盖玻片、醋酸龙胆紫溶液、蒸馏水、扎带、纯乙醇、碘伏、帆布手套、手术灯一个、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设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组。2.测两组家兔的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3 比较曲线。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四 电针抗炎作用

[实验目的] 了解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观察电针“大椎”、“百会”穴对家兔耳廓急性炎症局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加深对针灸抗炎机制的理解。

[实验器材] 兔盒一个、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松节油、10%台盼蓝溶液、酒精棉球、碘伏、30号1寸毫针2支、1ml和5ml注射器、剪刀、直尺、游标卡尺、坐标纸、塑料薄膜或透明纸、欧姆龙电子温度计、10ml烧杯12个、500ml烧杯2个、200ml烧杯4个、药勺、玻璃棒、帆布手套、白色家兔两只。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内容] 1 制作家兔耳廓急性炎症模型

2测定耳廓致炎区致炎前后的厚度,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3测定耳廓致炎区致炎后蓝染的面积和程度,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五 针刺“足三里”穴对家兔巨噬细胞吞噬机能的影响

[实验目的] 理解针灸的促防卫免疫作用。

[实验器材] 722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手术灯、试管架、试管12支、移液管(1ml)、动脉夹、2ml、5ml和1ml注射器各一个、离心机、兔盒、2%刚果红、3.8%枸橼酸钠(每组100ml)、碘伏、蒸馏水、25㎜毫针4支、擦镜纸、止血钳一把、组织剪一把、镊子一把、棉棒、纱布、粗剪刀一把、帆布手套、天平、采血针1支、500ml烧杯4个、50ml 烧杯12个、试管刷、玻璃棒、药勺、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 设针刺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动物血清中刚果红的浓度,观察针刺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六 针刺“内关”穴对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疗效的观察

[实验目的] 1 掌握心律失常病理模型的复制方法。2 理解针灸对心律的影响。

[实验器材] 三道生理记录仪一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V4.0)、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电子精密天平、针头4个、兔台一个、婴儿秤、2ml、10ml 注射器、秒表、30号0.5寸毫针2支、30号1寸毫针4支、剪刀一把、20%尿脂、0.02%乌头冷浸液、生理盐水、消毒棉球、碘伏、扎带、帆布手套、吸水纸、打印机、打印纸、软盘一个、玻璃棒、药勺、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建立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

2三道生理记录仪(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V4.0)的使用方法。3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心律(心电图)。[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七 针灸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实验目的] 1 掌握小白鼠灌胃技术。2 理解针刺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 淀粉、碳末、甲基蓝、蒸馏水、碘伏、50ml烧杯、天平、灌胃针头、1ml注射器、小镊子两把、眼科剪一把、33㎝直尺、小鼠固定器、弯盘一个、彩色笔一支、鼠盒一个、秒表一个、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15㎜毫针、5cm、12cm平皿各一个、橡胶医用手套、胶布、艾条、试管刷、洗洁净、白磁缸2个、电炉2 个、玻璃棒、药勺、小白鼠15只(禁食24小时)。

[实验内容] 1 设针刺组、艾灸组、对照组。比较三组小白鼠胃肠道被淀粉碳末糊充满的距离。[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八 针刺对实验性肺水肿家兔呼吸状态的影响

[实验目的] 1 掌握实验性肺水肿家兔病理模型的建立方法。2 理解针灸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实验器材] 三道生理记录仪一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V4.0)、常规手术器械一套(手术刀一把、止血钳两把、组织剪两把、镊子两把)、气管插管一个、注射器(2ml、10ml)、兔台一个、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形盘一个、20%尿脂、50%葡萄注射液、碘伏、生理盐水、毫针(1.5寸4支)、手术线、棉球、纱布、乳胶管10米、铁架台一个、帆布手套、吸水纸、打印机、打印纸、恒温水浴箱、试管刷、软盘一个、手术刀片、玻璃棒、药勺、家兔两只。[实验内容] 1 建立实验性肺水肿家兔病理模型。2 比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家兔的呼吸功能。[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九 针刺对小白鼠耐缺氧的作用

[实验目的] 理解针灸的抗缺氧作用。

[实验器材] 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秒表、125ml广口瓶十只、毫针(0.5寸2支)、钠石灰、胶布、凡士林、小鼠固定器、水彩笔、棉签、橡胶医用手套、试管刷、洗洁净、组织剪一把、药勺、眼科镊、卫生纸、碘伏、小白鼠10只(禁食12小时)。[实验内容] 1 设针刺“足三里”组、对照组。2比较两组动物的耐缺氧时间。[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时数] 3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十 针刺镇痛作用

[实验目的] 理解针刺镇痛作用

[实验器材] 痛阈测定仪一台、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一台、1ml注射器1支、25㎜毫针4支、0.2%罗痛定注射液、碘伏、蒸馏水、小鼠固定器、胶布、橡胶医用手套、水彩笔、组织剪、镊子、小铁圈、小白鼠18只。

[实验内容] 1 掌握痛阈测定方法。2 比较针刺镇痛作用。[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时数] 4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 针麻下动物阑尾切除术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针麻基本方法、步骤和取穴规律。2 掌握针麻下动物阑尾切除术的实验方法。

[实验器材] G6805电针治疗仪或G7502高频针麻仪、28~30号1寸毫针、苯巴比妥钠、碘酒和乙醇棉球、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碘伏、阑尾切除手术器具2套(方盘2个,手术刀柄2把,手术刀片2个,止血钳:大弯钳、小直钳、小弯钳各4把,手术镊子:有齿镊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子、无齿镊子各2把,持针器4个,缝合针、缝合线、圆针、皮针各4枚)、纱布块、5ml和2ml注射器、胶布、兔台、台秤、家兔两只。

[实验内容] 1 设针麻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家兔在手术中的反应和用药情况,对针刺麻醉效果进行评价。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 艾灸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实验目的] 1观察艾灸“大椎”穴对植物血凝素(PHA)在小鼠体内诱发T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2理解针灸防卫免疫作用。

[实验器材] 植物血凝素、lml蓝蕊注射器及针头、手术剪刀、小鼠固定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艾绒、瑞氏染液、蒸馏水、碘伏、小鼠10只。

[实验内容] 1 于实验课前1星期,取性别相同小鼠10只随机分为艾灸组与对照组。艾灸组:艾灸“大椎”穴灸7次。对照组同样抓取固定,但不施灸。3 第7日上实验课时,每人取艾灸组、对照组小鼠,由尾尖取血推片,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高倍油镜下观察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实验时数] 5学时 [分组要求] 每组4人 [作业] 写出实验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篇2:《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课程编号: 10602004 课程名称: 实验针灸学(含科研基本功)(Experi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 学 时: 72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36 学

分: 4 适用对象: 五年针灸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 参考教材:

1、验针灸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21世纪课程教材

2、王本显:国外关于经络研究的概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北京

3、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北京

4、张笑平: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合肥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学科,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经络与针灸作用原理方面已有肯定结果的实验研究成果,客观地评价各科学术观点,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基本的了解。同时,有选择性地重复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藉以印证理论,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培养新世纪中西医学科学研究,具有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复合型、高素质、高水平及多学科全面发展的针灸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分理论讲授和实验两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比例为1:1.4。理论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本课程为考试课,其中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核占40%。

二、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任务、作用及发展概况

2、握穴位电子探测(电阻探测)的测定方法、意义及影响因素握循经感传现象

3、.熟悉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

4、实验动物学的有关基础知识

5、熟悉针灸实验常用的动物(大鼠、小鼠、家兔)的特点

6、掌握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动物级别等一些基本概

7、握穴位的病理反应,穴位低电阻点的产生机制

8、熟悉针感的形成机制

9、掌握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10、影响针灸的五个因素:穴位特异性、得气、针灸灸法刺激参数、个体差异、时间因素。

11、熟悉针灸抗炎、退热作用的机理及临床应用

12、了解针灸的抗炎退热作用

13、解针灸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14.、熟悉针灸治疗冠心病、高血压、休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机制

15、针灸对呼吸、内分泌、泌尿、生殖及N.S功能的调节作用

16、悉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胎位不正、脑血管病及癫痫的作用机制

17、掌握针刺麻醉的一般特点及规律

18、解针刺镇痛的神经通路及研究概况

19、针刺镇痛的化学机制

三、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绪论

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 穴位的功能与结构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针刺镇痛(1、2)针灸对神经、循环系统的调节

针灸对呼吸、消化系统的调节

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调节 针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脉冲电针 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方法

合计

讲授课时 3 6 3 3 3

实验内容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针刺麻醉下模拟“阑尾”切除术 针刺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 针刺“足三里”对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电针对家兔小肠蠕动的调整作用 针灸“次髎”穴对家兔膀胱内压的影响 针刺“足三里”对家兔巨噬细胞的影响

选修实验 实验考核

实验课时 4 4 4 4 4 4 4 36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其中理论考试占60%,实验考核占4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了解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概况和发展趋势。【教学内容】

1.实验针灸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实验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3.实验针灸学的教学目的与任务。4.实验针灸学的历史概况与发展趋势. 【课时分配】 3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一章 穴位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了解穴位的功能及结构的解剖特点。

2.熟悉针感部位的定位法、针刺信号的传递及皮肤低电阻点的结构基础。【教学内容】

1.穴位的功能。2.穴位结构。【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 经穴—脏腑相关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穴—脏腑相关的现代概念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2.了解握腧穴病理反应的形式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1.经穴—脏腑相关现象。2.经穴—脏腑相关发生机理。【课时分配】 3学时。【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

第三章 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 【目的要求】

1.了解常见的经络现象表现形式及其机理的主要假说。2.掌握循经感传的激发、控制与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1.循经感传。2.其他经络现象。

3.关于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的几种主要假说。【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第四章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2.了解针灸辨证论治的要点。【教学内容】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2.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课时分配】 9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五章 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

【目的要求】

1.了解痛阈测定的常用方法,针刺镇痛的效应。2.了解针刺镇痛机理研究概况。3.掌握皮肤痛阈测定的一种方法。4.掌握研究比较深入的一种痛觉调制系统。5.掌握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一般规律。【教学内容】 1.痛觉和痛觉测定。2.痛觉学说。3.针刺镇痛作用。4.针刺麻醉作用。5.针刺镇痛作用机理。【课时分配】 9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六章 针灸的促防卫免疫作用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的抗炎退热作用。2.掌握针灸促防卫免疫作用

3.熟悉针灸抗炎、退热作用的机理及其临床应用。【教学内容】

1.针灸的抗炎作用和退热作用。2.针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针灸调控防卫免疫功能的机制。

【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

第七章 针灸对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对呼吸、泌尿、血液、循环、神经、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2.熟悉针灸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甲亢、癫痫等病的作用机制。【教学内容】

1.针灸对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2.针灸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3.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4.针灸对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5.针灸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6.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课时分配】 24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八章 现代针灸应用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皮肤电阻探测技术及其应用。

2.了解国内外目前常用的几种经络探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概况。【教学内容】

1.经络皮肤电阻探测技术。2.经络皮肤电位探测技术。3.其他经络探测技术。【课时分配】 6学时。【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第九章 实验动物学的基础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动物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动物实验的因素。2.了解实验动物的应用、动物实验设施及常用的实验动物。【教学内容】

1.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内容与范畴、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意义。

篇3:《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1 炎症性肠病

吴焕淦等[1]采用透射电镜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模型组大鼠(即患UC的大鼠)结肠组织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变小,胞浆致密,细胞器相互靠近;核固缩,染色质浓缩,沿着核膜排列,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块状;同时,细胞器也发生浓缩,有些形成了凋亡小体。经过隔药灸与电针治疗(取穴:气海、天枢)组大鼠,这些情况发生显著的改善。形态学上细胞结构的变化没有模型组典型,发生凋亡的细胞数目也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针灸能够抑制异常增高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其可能是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马晓芃等[2]在建立UC大鼠模型以后,以针灸进行干预(取穴:上巨虚)。结果示经隔药灸、电针上巨虚治疗后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长度多数正常且排列整齐,胞膜完整,线粒体嵴正常,高尔基体旁有大量的囊泡,杯状细胞内充满黏液颗粒。刘慧荣等[3]在建立大鼠克隆病(crohn disease,CD)后,采用针药结合对大鼠进行治疗(取穴包括足三里、上巨虚)。检测结果示,电针组杯状细胞较模型组增多,部分杯状细胞富含黏液滴,排列不整齐,仍可见到坏死上皮细胞。微绒毛断裂,黏膜下层水肿。

2 心肌缺血

赵宇辉[4]在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之前,对治疗组采用了针灸预治疗(选穴:内关、膻中)。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心肌部分细胞核固缩、细胞膜迂曲、内陷,连续性中断,呈锯齿样变,部分核膜崩解,核中部分染色质凝集并向核膜靠拢;可见线粒体嵴断裂、溶解,内质网扩张,糖原颗粒减少,肌原纤维融合。针灸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病变明显减轻。

田岳凤等[5]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电针“内关”进行治疗。对心肌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针刺“内关”组心肌组织损伤轻微,肌纤维正常走向,少量线粒体空泡变,肌丝无明显坏死、溶解。提示电针“内关”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对心肌呈现良好的保护作用。

3 内分泌(相关性)疾病

吴明霞等[6]首先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去卵巢手术方法),发现经针灸干预(主穴:大杼、命门;配穴:悬钟、足三里)后的骨质疏松大鼠骨基质密度均匀,骨胶纤维排列整齐,少数区域骨胶纤维较稀疏,粗细不一。骨基质中较幼稚的骨细胞明显增多,其核较大,蜕变的骨细胞较少,胞浆内见较多粗面内质网,嗜锇板层可见,成骨细胞较类骨质少,骨膜下成骨细胞无明显增生。蔡春梅等[7]建立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针刺(取穴:肝俞、肾俞、脾俞、睛明、太阳、风浊、足三里、百会)治疗,视网膜电镜检查结果显示,针刺组内皮细胞增殖不明显,管腔无缩小,周细胞无明显变性,基底膜略有增厚。提示,针刺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痛视网膜病变。逄紫千等[8]建立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针刺治疗组取肺俞、脾俞、肾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造模8周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尾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模糊松散排列紊乱;造模12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发生沃勒变性,轴索出现消失现象,髓鞘板层疏松呈不规则的膜样团块。针刺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比较,上述改变均减轻。

4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4.1 脊髓损伤

刘洁等[9]采用透射电镜对不完全性截瘫兔损伤脊髓神经元内线粒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模型(不完全性截瘫兔损伤)形成7 d后,电镜下见针灸组线粒体大小均匀,仅有少量肿胀;而模型组线粒体有严重肿胀,空泡化,数量减少。吴耀持等[10]建立神经根压迫症大鼠模型,并对大鼠进行针灸治疗。选穴为环跳、阳陵泉与受压神经根相应节段右侧的夹脊穴。结果示,电针组较模型组神经纤维周围充血、水肿及神经根纤维脱髓鞘变较轻,施旺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并缓解神经内水肿。结果表明,电针可缓解受损腰神经根周围炎症反应,改善腰神经根超微结构。朱政等[11]采用针灸效应学体外实验方法对离体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电针治疗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其溶酶体较造模组少,而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微管、微丝较造模组明显增多。提示,电针可减轻损伤对星形胶质细胞中溶酶体的刺激,增强细胞器的蛋白合成和分泌功能。

4.2 脑血管疾病

关建军等[12]对大鼠进行血管性痴呆(VD)造模,针灸选穴:百会、膈俞、气海、三阴交、膻中组成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海马CA1区的突触数密度(Nv)、突触活性区的面积密度(Sv)。结果显示,VD模型组较对照组Nv、Sv明显减少(P<0.01),VD模型组较针灸治疗组Nv减少、Sv明显减少(P<0.05)。实验说明,针灸可以显著提高VD大鼠大脑皮质CA区的Nv和突触活性区的Sv,是针灸促进大脑可塑性,保护脑损伤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符文彬等[13]在建立新西南兔脑出血模型,并对脑出血兔行针灸治疗,取穴:百会、水沟、双侧合谷与太冲穴。然后电镜观察兔脑细胞损伤情况。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镜下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胞核形态无明显异常,细胞器肿胀或轻微扩张,脂褐素稍增多,微血管管腔无狭窄,内皮细胞受损轻,基膜形态基本正常,无明显管周水肿病变。

王鹏琴等[14]采用眼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进行治疗。电镜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明

32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显轻于模型组。唐伟等[15]在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之前,对大鼠进行针灸预处理(取穴为双侧足三里)。发现针刺预处理组血管内皮细胞水肿较轻,紧密连接、基底膜结构尚完整,管周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水肿亦较轻。王黎等[16]建立VD模型,然后电针大椎、百会穴治疗。电镜检测发现,针刺组核膜完整,染色质均匀,胞浆内细胞器丰富;偶见内质网肿胀,有少量线粒体空泡样变化尚未恢复正常,脂褐素较多。杜亦旭等[17]在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后,采用电针百会、大椎穴对脑缺血大鼠进行治疗。观察缺血区大脑皮质突触的结构、Nv、Sv的变化规律以及电针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电针组Nv、Sv于1 d后较缺血模型组显著性升高(P<0.01),3 d、1周后进一步升高(P<0.001),与假手术组相仿。提示电针从早期即可抑制脑缺血后的Nv、Sv,并在恢复过程中促进其尽快地修复。电镜检查为电针在不同时间段促进突触重建和脑缺血恢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4.3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

周华[18]、杜艳军等[19]在建立大鼠老年性痴呆之前,用针灸取大鼠百会穴和肾俞穴进行预处理。结果显示,针灸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比模型组明显减轻,细胞核染色质分部基本正常。提示预电针和预艾灸对于AD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以预电针和预艾灸联合运用疗效最佳。罗松等[20]选用老年大鼠,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对大鼠进行电针治疗。选穴:百会、涌泉、太溪、血海,治疗结束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结果显示,电针后Nv较模型组明显增大,而Sv较小,与正常结构相似。大鼠海马CA3区突触Nv、Sv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海马CA3区突触连接带平均面积:电针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结果显示:电针能有效地使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阻止海马神经元突触的退变。

4.4 海洛因成瘾

张荣军等[21]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与模型组和药物组相比,针灸组(针刺百会穴,艾灸肾俞穴),大鼠脑前额皮质(PFC)线粒体、核糖体数目略有增多,线粒体嵴比较清楚,粗面内质网数量相对增多,但有轻度扩张,核膜间隙正常。

4.5 抑郁症

符文彬等[22]在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基础上,针刺组大鼠造模后针刺合谷穴、太冲穴。取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针刺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相对较轻,神经元受损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认为针刺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所造成的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之一。

4.6 癫痫

唐伟等[23]在建立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之前,采用针灸预处理大鼠,取穴主要包括足三里、曲池、百会。电镜结果显示:预先针刺组的损伤明显减轻,线粒体结构大体完整。可见预先针刺对SE后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4.7 听力损害

付平等[24]建立听力损害豚鼠模型,然后将针灸治疗组按照取穴的不同分为翳风组、耳门组、中渚组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豚鼠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缺失数上,翳风组、耳门组、正常组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中渚组与模型组相近。在超微结构方面,正常组耳蜗毛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毛细胞结构出现明显病理改变;针刺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轻。翳风组外毛细胞病理变化较轻,耳门组毛细胞结构略有改变,中渚组病理变化较严重,但略轻于模型组。结果提示,以针刺翳风穴效果最好,针刺耳门穴次之,针刺中渚穴效果最差。

5 其他

芦源[25]选用自然老化大鼠,进行围刺治疗以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以及胶原纤维的排列,电镜可见,老龄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器减少,细胞结构退化,同时胶原纤维之间空隙加宽,老化性架桥增多,围刺治疗后其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结果提示,围刺法可能是通过增强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进而增加其可溶性胶原含量来改变皮肤的老化状态。傅杰英等[26]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超重大鼠针灸治疗后脂肪细胞的细胞器形态。结果显示,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嵴排列致密。提示针刺胃经穴位对超重大鼠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可能与改变其褐色脂肪细胞的形态、提高产热效能和能量代谢有关。李彤[27]建立大鼠踝关节痛风模型,并对痛风大鼠行针灸治疗,取穴:丰隆(双侧)、小肠俞(双侧)。电镜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胞核呈梭长形,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清晰可见,整个细胞呈梭长形,细胞周围有较为丰富的且排列紧密的胶原纤维。朱梅菊等[28]用对大鼠的运动进行研究,大负荷训练4周导致运动性贫血。电镜下,大鼠畸形红细胞明显增高,以棘形红细胞为主,畸形红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提示长时间大负荷训练能导致红细胞的损伤。针灸对停训后大鼠红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显示,针灸组大鼠停训后7 d红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需要15 d),畸形红细胞百分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针灸足三里穴可明显促进运动性贫血的改善。

6 小结

由于电镜技术稍难掌握,设备昂贵等原因限制了其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通过复习文献发现,虽然目前以电子显微镜技术来研究针灸的文献不多,且尚未检索到外文文献。但文献质量较高,且绝大多少综合运用包括电镜在内的其他检测指标,且大多数设立了随机、对照研究。

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的中心学科,其研究方法亦广泛运用于包括实验针灸学在内的各学科。但电镜作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技术之一,由于其对细胞观察的直观性,亦广受基础医学工作者的喜爱。其在肾脏病理等检查中的诊断地位亦是举足轻重。电镜作为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检测指标,我们将继续创造条件将其运用到针灸实验中来,观察更多的病种,例如哮喘、各种恶性肿瘤等。这样对针灸学的发展必有裨益。

摘要:电镜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是揭秘针灸作用机制的可行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这一方面研究数据较少。本文复习了近10年来28篇电镜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研究范围涉及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眼病、心肌缺血、脊髓损伤、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等。

篇4:针灸推拿学实验课改革初探

关键词:教学;改革;动手能力;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

近来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十分关注高校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问题,各高校也为配合这一指导思想,开展多途径的探索和讨论。我校根据目前的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独立课程较少,已有的实验项目中大部分属于演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不多,创新型实验还有待进一步突破。部分人认为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补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些实验室内部分工不明确,有些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学历偏低,教学实验室队伍中人员老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使兼职实验课的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存在着教学实验室经费及教改经费的不足,教学实验课缺乏自己学校编订的中医实验类教材等问题。这一类问题在全校范围内普遍存在,是每个学院的共性,我院实教学验室情况也不例外,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是关系到教学实验室远期发展方向和学生长期能力的培养问题。针灸推拿学院的教学和其他学院的教学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它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学生在校动手实验能力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将来的发展,因此这一问题也一直是学院领导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但目前大部分实验都为演示验证性实验,综合型设计实验不多,创新型实验还未起步,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拟向学院争取相关配套经费,开展一些创新型实验的设计和构想,联合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学、推拿学、康复学、美容学、针灸治疗学、气功学及实验针灸学,设计开展一些综合型实验,并逐渐向创新型实验迈进。

针灸推拿学实验中心现已为广东省教育厅审批的“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中心有专、兼职教师15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设有各类专项教学实验室20余间,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合理、面向全校性开放的综合型教学实验室,目前使用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配备完善,实验设备总值达489万元,拥有本专业一大批高新仪器和设备,总实验仪器达1000余台件。因此教学实验中心在硬件配备和师资队伍上已有了充足的保障。同时我院教学实验室已长期承担了全校各层次各专业的针灸推拿人才的培养,服务专业包括针灸推拿学、中医学七年制针灸方向、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中医学本科及中医学(境外班)、全英班、中医美容专业及硕博士培养等,同时也面向海内外开展各种长期及短期人才培训和人才培养。教学实验室利用率提高50%以上,仪器设备使用率达100%,实验室共用率达到100%,实验课开出率达100%,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比例达50%;实验室开放率达到80%,年受益学生总人次达6万人次左右。因此在基础实验的开出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设实验课的课程涉及广泛,已有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学、推拿手法学、功法学、推拿学、实验针灸学、康复评定学、美容应用化妆品学、美容应用技术、康复疗法评定学、运动疗法学、作业疗法学、康复工程学、音乐治疗等。本中心不仅可以满足上述专业学生和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同时还可以满足各专业和各班种学生及本学院教学的研究运动疗法学、作业疗法学、康复工程学、针灸学等的研究工作所需。因此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配合教育部改革,开展创新型实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人、财、物的保障。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自主创新已提升为国家战略,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1]。我们拟整合各学科,从现有实验入手,综合各教研室现有实验基础,在现有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设计相关综合、探索性实验,力争能开设出一些创新性的综合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从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入手,加强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培训,使实验人员能够更快更好地配合综合实验的设计和预实验的开展,进而配合实验兼职教师完成创新实验的推广。

具体方法:

1.采用座谈、调研等方案,多方面调查现有教学实验项目中的优缺点,发现和查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改革方案。

2.生对现已开设的实验课的意见,提出评价性论述。

3.结合尚未开展教学实验课的教研室,并结合在设实验课项目,提出综合型、创新型实验课的构想,提出实验初步设计方案。

4.在部分班种和年级开展试验,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不断改善和修改方案,使之能真正满足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

5.通过实施形成有效的教学实验方案并加以固定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5:实验针灸学复习重点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西医学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学

基础理论、刺灸效应和机理,探索针灸对人体生命活动影响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从“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过渡的重要标志。

2.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思路与科研设计:

一、选题

选题的范围、选题的种类、选题的原则(需求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

二、文献检索

三、假说建立

四、立题(简明、具体、新颖、醒目)

五、设计

对照: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

对照的方法: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配对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对照。

随机化的意义和概念:在抽样研究中,抽取或分配样本时,每一个研究对象或观察单位都有完全均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某一组,而不受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主观意愿所左右 常用随机分配的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化

盲法的概念和意义:盲法是指临床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应在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前提下进行。

3.选题的种类包括:

基础研究: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

应用研究: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

开发研究: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4.设计的主要环节:

研究对象: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研究因素所作用的对象。

研究因素:包括单因素研究和多因素研究。

实验效应:关联性、客观性、精确性、灵敏性、特异性

5.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盲法。

6.临床研究的特点是具有较详细的临床资料,相对统一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较固定的治疗方案,并对有关资料、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符合事实的结论。

7.临床研究的分类: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回顾性临床研究

8.针灸学实验研究的对象包括两类,一是人,二是动物。

9.受试对象: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应有较高的敏感

性,容易显示效应;受试对象对被施加的处理因素应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稳定性,不易受非处理因素的干扰。作为受试对象的实验动物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对处理因素的反应与人近似的动物,同时还应考虑其可行性和经济性。研究的内容不同对动物的要求也不同。动物的选择除种类、品系外,动物的年龄、性别、体重、营养状态也应注意。如果受试对象是人,应考虑到人的心理和社会特征。

10.观察指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后出现实验效应。

11.经络现象是指机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沿古典经络循行路线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现

象。包括循经感传、循经皮肤病、循经感觉障碍和经物理、化学、组织学技术检测出的循经现象。

12.循经感传:出现率为12%~25%,表现特征包括感传路线、感传性质、感传速度

(10-20cm/s)、感传宽度(0.5-5cm之间)、感传深度、感传方向、感传的阻滞、感传的效应。其机理有四种观点包括中枢兴奋扩散观点、外周动因激发学说、外周-中枢综合说、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传递说。

13.循经感传速度依次为:手法运针快于电针,电针快于压迫穴位,艾灸的传感较慢。

14.循经皮肤病是由于某些遗传因素,或内外环境的刺激,沿着经脉体表循行路线分布的呈

带状的皮肤病。

15.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和反映病证。

16.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刺激引起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17.穴位的适应现象:当某一个恒定强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作用,但

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发放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弱,感觉也随之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18.感受阈:作用于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引起某种感

觉所需的最小强度称为感受阈。

19.穴位病理反应的形式:感觉异常、组织形态改变、生物物理特性改变

20.常用针感点标记法:蓝点法、改良蓝点法、美蓝法、墨汁法

21.铁离子-普鲁士蓝反应法:是根据普鲁士蓝反应原理,即铁离子遇到亚铁氰根会产生蓝

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在需截除的肢体上,用尖端裸露的绝缘针测定得气感,然后向针尖通30-50μA直流电,起针后,针尖有部分铁离子电解出来并沉淀于针尖周围的组织中,待肢体被截下后,用1%亚铁氰化钾-甲醛溶液灌流,沉淀于局部,铁离子遇到亚铁氰化钾而形成蓝色颗粒,从而显示得气部位。

2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

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上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23.针刺效应的外周传入通路和传入神经纤维类别:电针感以兴奋Ⅱ类和Ⅲ类纤维为主,而

手法运针针刺的酸、麻、涨、重感则主要由Ⅲ类和Ⅳ类纤维传导。

24.得气的产生机理是:针刺肌肉丰厚处的穴位时,引起梭内肌收缩产生肌电,其继发冲动

传入中枢后形成针感,其局部的肌纤维收缩经针体传到针柄后引起捻针者的手下感。

25.得气:是指针灸穴位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包括受针者的针感和施针者的手下感两方面

内容。

26.穴位不仅是一个接受针刺刺激的感受装置,而且还可视为一个效应装置,可以在针刺或

内脏活动的影响下发生变化。针刺的机械刺激(或电针的电刺激)作用于穴位感受装置而产生针刺信号,后者由支配穴位区域的神经(主要是躯体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背角。

27.脏腑病理或生理改变的体表反应:压痛与硬结、躯干和四肢体表皮肤电学性质变化、耳

郭皮肤导电量变化、牵涉痛。

28.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

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感觉过敏。

29.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一.良性、双向性

二.整体性、综合性

三.功能性、早期性

30.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㈠腧穴特异性㈡得气㈢个体差异㈣心理因素㈤时间因素

31.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些

穴位对某病或某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疗效。

32.腧穴功能特异性包括:⑴穴位与非穴位功能作用的差异

⑵不同经脉穴位在主治功能上的差异

⑶同经不同穴位在主治功能上的差异。

33.针灸效应的时间分期:是指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根据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起

落消长规律划分为不同的针灸效应时间分期。根据针灸效应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可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34.获得最佳针灸效应的两次施术间隔时间为3-6小时。

35.针灸效应潜伏期短者,称为针灸效应的速发性反应。潜伏期长者,称为针灸效应的迟发

性效应。

36.针灸即时效应:指针灸施术后的数分钟或到1次针灸施术停止即出现的治疗效应。

37.针灸后效应:指停止针灸施术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

38.艾灸的量效:⑴温度幅值⑵温度升降速度⑶温度作用面积⑷艾灸壮数⑸每壮的持续时间

和间隔时间⑹灸质材料

39.针刺镇痛:是指用针刺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

40.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

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针刺是通过调节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而起作用的。

41.疼痛包括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痛感觉是指人类对疼痛的感觉,是人类所特有的。

42.痛阈:是指引起人体知觉性痛觉最小刺激强度。

43.痛耐受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强度。

44.痛感受范围:是指痛耐受阈与痛阈的差值。

45.针刺麻醉术前准备:术前预测、试针、心理诱导。

46.针药复合麻醉:是只有以针刺为主,加上正常情况下不足以完成手术镇痛要求剂量的麻

醉药的麻醉,才可称之为针药复合麻醉。

47.研究者依据药物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一类是拮抗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

醉减效药,目前发现的有氯胺酮等6种;一类是能增加针刺镇痛效应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增效药,目前发现的有芬太尼等16种;一类是对针刺麻醉不产生影响的药物,称为针刺麻醉无影响药,已观察到的有舒必利等3种。

48.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与针灸的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改善末梢神经

血液循环有关。

49.针灸对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作用:⑴对条件反射活动的调节⑵对运动从属时值的调整⑶

对大脑皮质生物电活动的调整⑷对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的调节

50.针刺能双向调节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条件反射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从而促使大脑

皮质病变部位功能的恢复。

5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52.针灸对T细胞亚群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⑴针灸对T细胞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和调整性,+ + 其效果与机体原有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⑵针灸对CD4T细胞的影响较大,而对CD8 T细

++ 胞的影响不太明显。⑶ 针灸可使紊乱的CD4/CD8比值趋于正常。

53.针灸确能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针灸能明显降低IgE和补体C3、C4 含量,而对IgM、IgG具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

54.针灸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⑴依赖于神经系统⑵内分泌系统⑶免疫活性因子

55.针灸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且调节作用呈现双向性。

56.针灸对循环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包括: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对心率和心律的调整作

用和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对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对毛细血管和微循环功能的调节

57.针灸对胃液分泌具有明显的双向性调节作用。

58.针灸具有显著的调节胆囊功能,并可促使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59.针灸对胃肠道影响的传出途径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及一些体液因素有密切关系。

60.激光穴位照射和针刺治疗先兆流产和松弛子宫紧张的一个作用机理,可能是它提高了血

浆孕酮的浓度。

61.穴位探测是根据机体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穴位部位具有某些生物物理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客观显示穴位、辅助诊断疾病的检测技术。

62.影响穴位探测的因素:⑴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经穴皮肤电的差异⑵病理状态下机体经穴

皮肤电的变化⑶机体外环境变化对经穴皮肤电的影响

63.脉冲电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电压或电流的突然变化,即电量的突然变化构成了电脉

冲。常用的频率调制脉冲波形有疏密波、断续波。不受频率调制的基本脉冲波形称为连续波。

64.脉冲电针仪的输出参数:⑴波形⑵脉冲幅度⑶脉冲宽度⑷脉冲的重复频率

65.连续波能够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对神经肌

肉瘫痪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66.疏密波对一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劳损,以及一些神经肌肉麻痹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篇6:《实验针灸学》实验报告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Ⅰ 前言 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局部手术操作;掌握常用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处理;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从而提高对功能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临床妇产、急救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医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68学时。四 使用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自编,石京山,4版,2006年。Ⅱ 正文 实验一 概述 一 教学目的

(一)明确机能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掌握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三)熟悉常用手术器械名称及掌握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手法。二

教学要求

(三)掌握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操作。

(二)熟悉手术器械名称及掌握手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手法。

(三)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及要求。

(四)了解实验设计的要求。三 教学内容

(一)仪器的介绍(包括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实验室的常规事项(包括规章制度,机能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

(四)实验设计的要求。

实验二

刺激强度、频率及肌松剂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二)初步掌握电生理仪器的使用。

(三)通过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曲线,明确阈下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以及最大刺激的概念。

(四)通过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曲线,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力的的影响。

(五)通过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曲线,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力的的影响,从而了解 强直收缩的成因。

(六)说明兴奋通过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过程。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二)掌握常用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三)正确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

(四)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二)标本与仪器的连接。

(三)不同强度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四)不同强度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五)肌松剂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三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局麻药作用观察 一 教学目的

(一)了解电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的方法。

(三)观察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测定神经干兴奋的传导速度。

(四)观察分析局麻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的影响,以加深对动作电位传导机制和神经传 导特征的理解。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的方法。

(二)熟练掌握电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观察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 加以分析。

(三)观察神经干兴奋的不应期。

(四)计算出神经干兴奋传导的速度。

(五)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制备。

(二)仪器连接及选定参数。

(三)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观察。

(四)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

(五)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

(六)观察局部麻醉药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阻断作用与单向动作电位。

实验四 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二)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收缩活动的变化,分析产生代偿间歇的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

(二)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收缩活动的变化,分析产生代偿间歇的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在体蛙心的制备。

(二)用带线的蛙心夹在舒张期夹住心尖,将线连至机械—电换能器,再输入微机生理信号 分析仪。

(三)电刺激装置。

(四)观察和描记蟾蜍正常心搏曲线。注意观察曲线的向上部分代表心室收缩,向下部分代

表心室舒张。

(五)用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刺激心室,观察和描记蟾蜍心搏曲线变化。实验五 影响心脏活动的化学及药物因素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离体蛙心灌注方法。

(二)观察常见化学因素、体液因素及不同受体阻断剂对心肌活动的影响。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制备离体蛙心及其灌注方法。

(二)观察常见化学因素、体液(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肌活动的影响,及

不同受体阻断剂对心肌活动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离体蛙心的制备。

(二)装置仪器。

(三)观察细胞外液不同离子浓度对蛙心收缩的影响。

(四)观察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及α和β受体阻断剂对蛙心收缩的影响。

(五)观察拟胆碱药的作用及M受体阻断剂对蛙心收缩的影响。

实验六

家兔减压神经传入放电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电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正确引导记录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并观察其发放特征。

(三)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四)观察药物引起动脉血压变动与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以加深对压力感受 器反射(减压反射)的认识和理解。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二)掌握分离减压神经的方法,引导并记录其传入放电。

(三)观察药物引起动脉血压变动与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发放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四)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术、分离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插管术。)

(三)仪器调试。

(四)记录正常血压曲线、心电节律和减压神经冲动发放。

(五)观察拟肾上腺素药去甲肾上腺素及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β肾上腺素能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对血压、心率、减压神经冲动发放的影响。

(六)观察拟胆碱药乙酰胆碱及M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对血压、心率、减压神经冲动发放的影响。

实验七

动脉血压的生理性调节及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二)观察神经(减压神经、迷走神经)和体液(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动脉 血压的调节作用,以及不同受体阻断剂对血压调节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和动脉血压记录方法。

(二)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和不同受体阻断剂对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术、分离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插管术。)

(三)仪器调试。

(四)观察并记录正常血压、心率及心跳节律的变化。

(五)用动脉夹夹闭右颈总动脉,阻断血流15s,观察血压、心率及心跳节律的变化。放开 动脉夹结果又如何?

(六)观察拟肾上腺素药的作用。

(七)α受体作用分析。

(八)β受体作用分析。

(九)观察拟胆碱药的作用。

(十)M受体作用分析。

(十一)结扎右侧减压神经,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分别刺激其外周端和中枢端,观察血压和

心率有何不同的变化。

实验八 急性右心衰竭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复制急性右心衰竭动物实验模型的方法。

(二)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改变。

(三)初步分析急性右心衰竭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外静脉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呼吸描记的方法。

(二)掌握复制急性右心衰竭动物实验模型。

(三)观察急性右心衰竭时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改变,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四)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手术(颈外静脉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

(三)记录正常家兔呼吸、中心静脉压和血压。

(四)复制急性右心衰竭动物实验模型,观察家兔呼吸、中心静脉压和血压的变化。

(五)观察气管内有无分泌物溢出,观察有无胸、腹水及其量,观察心脏各腔体积、肺脏外 观和切面的变化,肠系膜血管充血情况以及肠壁水肿,肝脏体积和外观的变化等。实验九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及胸内负压的测定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哺乳动物呼吸运动的描记方法。

(二)初步分析呼吸运动的调节及其作用的影响因素。

(三)学习胸内负压的测量方法。

(四)观察胸膜腔负压的存在及其变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气管插管术、迷走神经的分离及呼吸运动描记的方法、胸膜腔穿刺术。

(二)记录各种刺激因素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三)通过胸壁直接穿刺造成一侧开放性气胸,观察呼吸运动变化,揭示胸腔负压的作用。

(四)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麻醉、固定。

(二)家兔手术(气管插管术、分离左右两侧迷走神经)。

(三)描记正常的呼吸曲线,注意上升支和下降支与呼吸相之间的关系。

(四)胸内压测量。

(五)吸入气中CO浓度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2(六)吸入气中氧浓度降低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七)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八)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九)分别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十)气胸对呼吸运动及胸膜腔内压的影响。

实验十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一 教学目的

(一)掌握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

(二)观察离子成分、酸碱度、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 作用。

(三)观察并分析平滑肌活动的某些生理特性与理化环境改变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

(一)掌握离体小肠平滑肌制备的方法。

(二)分析理化因素及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平滑肌作用的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准备工作。

(二)标本制备。

(三)仪器连接与设置。

(四)描记一段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曲线,注意观察其节律性收缩及张力水平。

(五)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六)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七)观察钙离子对肠段收缩的影响。

(八)观察温度变化对肠段收缩的影响。

(九)观察酸碱度变化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实验十一

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制备

教学目的

(一)学习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了解缺氧的分类。

(二)观察不同类型缺氧中机体的变化。

(三)掌握不同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及特点。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复制不同类型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

(二)掌握不同类型缺氧的概念、发生机制及特点。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复制小鼠几种类型缺氧的动物模型。

(二)观察正常小鼠的各项指标。

(三)观察乏氧性缺氧小鼠的各项指标。

(四)观察血液性缺氧小鼠的各项指标。

(五)观察组织中毒性缺氧小鼠的各项指标。

实验十二

家兔心电图及实验性高血钾症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复制高钾血症的动物模型方法。

(二)观察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三)掌握高钾血症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四)熟悉高钾血症的抢救及治疗方案。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复制急性高钾血症动物模型。

(二)正确判断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机制。三 教学内容

(一)动物称重后仰卧固定。

(二)开机并启动实验系统。

(三)描记一段正常心电图,认识正常心电图的主要波形。

(四)用7.5%KCl溶液复制急性高血钾症动物模型,观察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征性变化。

(五)暴露心脏,继续注射7.5%KCl溶液,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直到心脏停搏。

实验十三

肾泌尿功能与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

教学目的

(一)通过改变肾血流量、血浆晶体渗透压及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尿 生成的影响。

(二)学习用HgC

1复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动物模型的方法。

2(三)观察急性肾衰时肾脏泌尿功能的变化和肾脏大体形态学的改变,分析致病因素导致急 性肾衰的可能发病机制。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输尿管导尿法。

(二)观察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机理。

(三)掌握肾衰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并分析其机制。

(四)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建立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取体重相近的2只家兔,分别为对照兔和实验

兔。实验兔

实验前48

小时肌肉注射1%HgCl(lml/kg),注射后多喂蔬菜。对照兔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二)麻醉、固定。

(三)耳缘静脉输液。

(四)家兔手术(颈动脉插管术、输尿管插管术)。

(五)对照兔:分别静脉注入

37℃生理盐水、50%葡萄糖溶液、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1%呋噻米溶液,观察并记录血压及尿量的变化。

(六)两组家兔分别测定酚红排泄试验(PSP试验)、血液肌酐测定、尿蛋白定性试验(磺柳酸 法),然后进行比较。

(七)两组家兔肾脏形态学变化的观察。

实验十四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建立实验性氨中毒动物模型的方法。

(二)观察肝性脑病时机体的典型表现及血氨水平的变化。

(三)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建立实验性氨中毒动物模型的方法。

(二)掌握氯化铵中毒引起肝性脑病的症状和发病机制。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建立实验性氨中毒动物模型,取体重相近的3只家兔,分两组进行实验。

甲兔 肝叶大部切除 + 输注复方氯化铵溶液。

乙兔 肝叶假手术 + 输注复方氯化铵溶液。

(二)观察家兔呼吸运动,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对刺激的反应及抽搐等。

(三)氯化铵用量以及从输注氯化铵到出现症状的时间。

(四)家兔血氨和血尿素浓度的测定。实验十五

对循环、呼吸、泌尿功能影响的综合观察 一 教学目的(一)掌握哺乳类动物手术操作。

(二)加深理解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是作为整体进行的。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气管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膀胱插管术及分离迷走神经的方法。

(二)观察并记录各项结果,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实验准备。

(二)麻醉、固定。

(三)家兔手术(气管插管术、颈总动脉插管术、分离迷走神经、膀胱插管术)。

(四)记录呼吸运动。

(五)耳缘静脉输液。

(六)仪器的调节和参数。

(七)观察并记录正常的血压、呼吸和尿量。

(八)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20s,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九)牵拉左侧颈总动脉15~20s,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增加吸入气体中CO浓度,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2(十一)增加无效腔,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二)静脉快速注射37℃生理盐水20ml,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三)静脉注入50%葡萄糖溶液(2ml/kg),(注射前以及尿量增多后做尿糖定性实验),观察并记录血压和尿量变化。

(十四)静脉注入0.01%去甲肾上腺素0.5ml,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五)静脉注入0.1%呋噻米溶液(2ml/kg),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

(十六)静脉注入0.01%乙酰胆碱0.3ml,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变化。(十七)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注意呼吸、血压的变化。

(十八)中等强度间断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1min,观察并记录血压、呼吸和尿量的 变化。

实验十六 家兔血浆中水杨酸钠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 一 教学目的

(一)以水杨酸钠为例了解血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时量关系。

(二)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临床意义。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颈总动脉插管术。

(二)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浓度一—时间曲线的意义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实验准备。

(二)麻醉、固定。

(三)家兔手术(颈动脉插管术)。

(四)取血、给药。

(五)制备血浆、比色。

(六)计算血浆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绘制浓度一—时间曲线。

实验十七

有机磷酸酯类物质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一 教学目的(一)观察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后出现的症状。

(二)根据阿托品和解磷定对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的解救效果,比较并分析两药解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原理。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后出现的症状。

(二)比较并分析阿托品和解磷定对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的解毒作用特点和作用原理。

(三)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一)取家兔两只,称其体重,分别观察并记录下列指标:活动情况、呼吸(频率、幅度、节律是否均匀)、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大小便、肌张力及有无肌震颤等。

(二)两兔同样给予有机磷酸酯类物质,密切注意给药后家兔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加以记 录。

(三)有机磷酸酯类物质中毒的解救。注意甲兔和乙兔的区别。实验十八 实验设计 一 教学目的 旨在启发学生应用已学过和掌握的机能实验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指导教师提前给学生讲解自行设计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二)实验设计。以实验小组(3 ~ 5人)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行选择实验题目,根据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设定实验动物模型,确定实验步骤、方法及观测指标。

(三)讨论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每个实验小组将自己的实验设计制成幻灯进行报告,通过讨论,从中选出一份最好的设计或综合一个实验设计,大家提意见使该设计尽可能完善。

(四)实验实施。将每个实验室优选出或综合一个最佳实验设计,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实施,并按《遵义医学院学报》科研论文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三

教学内容

分两次实验完成:

(一)第一次:讨论实验设计。(4学时)

(二)第二次:实验实施。(4学时)。

教学组织和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实验分组(3~4/组),学生分工自主实践操作。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2.教学地点:在实验楼三、四层机能学实验室教学,承担教师由生理学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药理教研室委派。3.辅导形式:实验中答疑和指导、实验报告讲解、课后讨论等。四 考核办法:由四个部分构成,平时实验表现10%,实验报告30%,实验操作考核30%,实验设计30%,总评成绩为四部分成绩综合评定。旷课累加三次以上(含三次)者,或实验报告不交累计四次以上(含四次)者,总考核成绩计以零分。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实验内容 教学时数 实验类型 概述 1.仪器的介绍(包括BL-

410、BL-420E和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2.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 4 基础型 3.实验室的常规事项(包括规章制度,实验成绩的考核办法)4.实验设计的要求 刺激强度、频率及肌松剂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 4 验证型 1.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局麻药作用观察 3 4 综合型 2.示教(录像):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急性右心衰竭 4 4 综合型

上一篇: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下一篇:风无声,爱无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