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论文

2024-04-18

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论文(通用6篇)

篇1: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论文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手段及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话语在人类交际中占具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对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我国张德禄、顾曰国和刘秀丽等广大学者也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2-3]。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运用多模态话语构建沉浸式日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多模态话语提高日语教学效果。

一、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的必要性

沉浸式外语教学模式是指用学习者非母语的目标语言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由于其语言教学效果显著,引起了各国教育家和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迅速被美国、新加坡、荷兰、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家所借鉴,并被分别运用于法语、汉语、印尼语、日语、俄语及英语等10余种语种的语言教学,我国则是于20世纪末引入该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除了通过正规的语言教学来教授目标语言外,主要是通过用目标语言教授学科内容,从而使学生学习掌握目标语言。在沉浸式教学中,学生将始终“浸泡”于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之中,从而阻断母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目的[4]。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多是在升入大学后,从零开始学习日语,如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级在校生57人,只有2人入学前接受过正规的日语教育。欲使这些已错过最佳外语学习期的学生想要利用大学4年时间掌握日语,培养日语思维习惯,教师就必须人为地为其创造日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其置身于日语的“真空”环境,沉浸式教学模式可谓首选。但是,日语“真空”环境的构建却是困难重重。首先,因为日语并非当今社会上的主流语言,尤其是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日籍教师少,学生很难接触到日本人,日语学习的大环境较差。其次,因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多由其他专业调剂而来,对日语并不太熟悉,如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2017级57名学生,第一志愿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仅为22人,其余35人均为调剂生。最后,因为学生是零起点,在低年级阶段,沉浸式教学组织面临很多困难。为此,教师有必要运用文字、语言、图像、音乐、颜色、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话语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原则

(一)多样化原则

沉浸式教学模式理论认为欲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外语,必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各种器官机能,单模态教学话语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由于通州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大多数学生为零起点、日语学习大环境差及大部分学生是调剂生等原因,沉浸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更需要运用一切可行的教学模态话语。为此,在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始终坚持多样化原则,多“模”并举,促使学生的语言及文化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系统性原则

本次教学改革采取了多“模”并举的原则,为避免教学中各模态教学话语运用及转换的随意性,教师坚持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努力使各模态相互结合,彼此交融,各课程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而且稳定的话语系统,实现了多模态教学话语的系统性。

(三)针对性原则

运用多模态教学话语组织课堂教学,多“模”并举已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之一,这导致个别教师盲目滥用多模态教学话语,具有作秀之嫌。为避免这一现象,本次教学改革坚持根据教学内容、师生特点和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态设计,不跟风、不盲从,做到了使模态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基于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实践

通化师范学院所在的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交通相对比较闭塞,常住的日本人只有在该校任教的日籍教师1人,因此,日语专业学生缺乏日语实践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自3月起,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环,通州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开始了沉浸式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改内容、改方法,更是对教学手段进行了大力改革,积极将多模态话语运用于教学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至今已收到较好效果。

(一)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日本动漫的有效运用

在沉浸式教学改革中,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把改革重点放在了理论课程上。如将采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并采用翻译的方式进行汉语授课的模式,改为在日本文学课程中引进沉浸式教学模式,选用日文编写的教材,并用日语授课。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该课程选读的文学作品多是名著,作品背景及作品本身语言等都偏离学生实际水平,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日语专业教师改变以往单模态教学模式,根据较多学生喜欢日本动漫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观看由日本名著改编而成的青文学系列动漫作品,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奔跑吧,梅勒斯》,芥川龙之介的《蜘蛛丝》《地狱变》等。日本动漫作品制作技术高超、画面优美、配音悦耳,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神经,学生可以借助画面、语音更深入地感知日本文化,了解作品背景,轻松解读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观看动漫作品之后,阅读原著,用日语写出读后感,并在班级内分享,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日本文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样,在日本概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采取类似的办法。例如,在介绍日本新年、男孩节、女孩节和花火大会等能体现日本风土人情和衣、食、住、行特色的节日时,该专业改变以往单模态的文字讲解模式,组织学生观看以日本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樱桃小丸子》和《哆啦A梦》等儿童动画片,并要求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总结归纳,或与我国的风俗进行对比,不仅使学生通过集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为一体的影像视频亲身体验了日本的风土人情,也提高了学生的日语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为了给学生创造沉浸式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在课外也“浸泡”在日语环境里,教师组织日语专业学生成立了日本动漫字幕社和声优社团,进行日本动漫配音大赛、字幕翻译大赛及动漫表演大赛等,使学生不仅通过视觉、听觉,甚至通过触觉来学习日语及感受、感知日本文化。

(二)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PPT课件的有效运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PPT课件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优秀的PPT课件可以根据需要,集文字、音频、视频和图像为一体,构成一个多模态话语的集合体。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在沉浸式日语教学中利用PPT课件的这一优势,通过大量图片、视频、音频并辅以文字及教师的日语授课,积极为学生构建虚拟日语“真空”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活动。

(三)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微信平台的有效运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日渐成熟,腾讯推出的微信,不仅作为交流与信息分享的手段受到人们的青睐,还因它不受空间、时间,以及人数的限制,所传送的语言材料还不受模态限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音频,甚至可以是视频,所以也被广泛运用于日语教学之中。作为沉浸式教学改革的一个举措,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微信群开展了每日30分钟日语语音聊天的活动。由值日生准备一个话题,要求大家在这30分钟内只能用日语发表意见。教师作为整个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不仅会根据话题适时上传一些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模态语言材料,营造气氛,引导谈话的正常进行,也会及时评价和反馈谈话活动。由于语音聊天的话题多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这一活动逐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学生由不敢、不愿意说日语,变得能开口用日语积极表达思想。每天30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语学习大环境差、学生说日语机会少的难题,也被师生戏称为“迷你”日语角,由此可见,短暂的日语沉浸,却可以收到了较大的成效。

(四)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中日本文化室的有效运用

多模态话语通常包括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及空间模态等,空间设计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注意力等。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日语学习空间,使学生尽情地沉浸在日语世界里,通化师范学院日语专业的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日常上课的教室,将板报、标语和标识设计为日式外,更是投资建设了日本文化室。其主要包括日式房间、日本文化展台、日式坐台及学生自由练习区,可同时容纳10到15名学生进行授课活动,或是同时供5到10名学生进行自由活动使用。日本文化展台里展示的主要有和服、日本酒、日本茶具和插画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可供学生在此接受日本文化的启蒙式教育。日式房间主要有日式榻榻米、围炉、屏风和拉门等,主要用来进行日本茶道、插画的练习及表演。日式坐台区除安装有日式桌、椅之外,还安装有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该区域主要进行日语演讲、欣赏日本音乐等,每周一次的日语口语角活动也在此进行。在这个完全日式化的空间里,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肢体接触、与日本物品的接触和与模拟日本环境的接触,耳濡目染,如临“日”境,可以全身心地感知日语、日本文化,对学习日语也大有裨益。

四、结语

沉浸式教学、多模态话语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历史并不十分久远,运用多模态教学话语构建沉浸式教学模式,更是一个新的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对日语的学习与运用能力,为高校外语专业尤其是日语专业的教学及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3-12.

[2]梁德惠.美国汉语沉浸式学校教学模式及课程评述[J].课程教材教法,(11):121-124.

[3]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3):3-9.

[4]权玉华.沉浸式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01-102.

篇2: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从商务英语专业课堂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多模态PPT教学、教学资源的校本化多模态化呈现三个方面对多模态理论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意义进行探讨。这对于提升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商务英语专业;商务实践能力

一、传统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特殊用途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我国开展较早的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专业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与此同时,对商务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以及商务英语专业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商务英语教学做出一系列的改革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商务英语基础的学生。目前来说,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学模式单一、陈旧。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很多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对于应用性的,实践性知识的讲解往往以讲授为主,缺乏商务英语语境化设计。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由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结合方式,对于多媒体的有效使用不足,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不能学以致用。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大多模态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实践技能。

二、多模态理论在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多模态话语研究主要源起于上世纪末西方国家。它以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本理论依据并结合社会符号学、系统功能语法和话语分析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支持者认为语言是一种主要的社会符号,而那些语言之外的非语言符号,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也是意义人类交流所需要的重要表达依托。所有这些非语言模态符号系统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他们会与语言符号系统共同作用,并在人类交流中生成,传播意义。综上所述,多模态话语理论研究在传统话语分析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生长点,它不再仅限于研究语言文字系统本身的功能和作用,而是把对人类话语的分析研究范围扩展到了非语言的模态符号系统的意义研究上来,关注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多种模态符号系统在人类话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到目前,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已经得到了各个学科的广泛接受,并被很多研究领域所关注。对于外语教学来说,特别是属于ESP应用领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来说,多模态话语框架理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可以使课堂教学呈现多符号模态并存,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输入手段,使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效果具象化,增强直观认知效率。在实际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该理论强调多种符号模态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增强商务课堂教学中的实景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中来,刺激学生在认知的同时在大脑中产生多方面联想,从而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并增强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结合度。相对于单一的平面式学习方式,多模态话语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学习者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习者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应用情境相结合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激发兴趣,学以致用,并能够增强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该模式很大程度上对传统的单模态教学方式起到了补强的作用,并能够有效弥补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协调。教师应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为学生设计,选用具有较强适切性的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三、多模态理论在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理论和流媒体技术的结合给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地改变。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可以为学生的泛在式学习提供可能,也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缩短课堂与实践场地所的空间限制,有助于学生做到学做相结合。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来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性,教师必须要兼顾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专业知识的成长,因此有效利用流媒体技术,搭建多模态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全体学生共享的商务英语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互相分享所找到的信息资源,分享学习成果。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课上布置任务,课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分享,并有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由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商务英语的案例分析课程就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绝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对于实际商务活动的经验的.欠缺,会导致他们在业务知识和案例分析中比较劣势。因此,互联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该大力推进其培养范围,可以将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纳入到网络平台中来。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实现“双师同课”的局面,这样可以做到理论实践起头并进的教学方式。校内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计划与校外老师共同制定学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校外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甚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学生通过流媒体平台技术实际观摩商务谈判,商务业务处理等方面的活动,比如手机APP应用软件和公众号等。总之,多模态的网络商务英语教学平台可以最大范围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其在英语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的专业素养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多模态PPT教学

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似乎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当成了教科书的再现。其实PPT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初衷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因此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PPT使用观。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多模态式的PPT教学主要有视觉、听觉组合和视频模态组合等构成,利用PPT不仅可以展示语言知识性材料,还可以同时配有有声、可视材料,由此PPT便形成了一个多模态式的PPT语篇。多模态的PPT语篇不仅可以更好的展示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直观体验。如,商务英语案例分析,专有词汇讲解等。如前文所述,PPT的应用不是材料的堆积,课本内容的转述。需要教师注意把握内容的适应性,做到重点突出,知识和多模态材料的适切性较强等。

(三)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呈现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教材在专业化程度上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很多教材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商务实境脱节明显,这种情况下,对于缺乏商务背景知识的教师而言,在对学生进行业务培养方面就有很大的困难。另外,从学生角度来看,每一个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应该是致力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概括性较强的理论性知识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成长来说帮助有限,经常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素养精而不专。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尝试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和地方经济体的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地方人才需求的校本化教学材料。通过和地方经济体的沟通和协商,增加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实践内容作为主流课程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社会适切性。另外,可以加大和本校内的其他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如电商模拟操作平台等。教学资源的校本化多模态化呈现,可以有力的拓展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兴的商务英语教学发展所带来的对课堂教学方式改变的迫切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多模态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手段和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多模态教学方式将为日后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跨专业,应用型特点较明显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作者:门博良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鲍文、纪淑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能力体系的调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

[2]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3]江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职教论坛,(7).

[4]李文丽.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19):85-86.

[5]刘白玉,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教育现代化,2006(4).

[6]刘亚兰.试论商务英语之教学[J]高教研究,(2).

[7]南佐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从专门用途英语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谈起[J]外语界,2005(5).

篇3:多模态话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 多模态化与多元识读能力

全球各种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之间相互渗透, 人们的话语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在传统习惯中被称作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等, 越来越显得不可或缺。Gunther Kress和Van Leeuwen (2001:21-22) 指出, 模态 (mode) 是同步实现话语和交流的符号资源。多模态化 (multimodality) 是多种模态的混合体, 包含了不同的符号模态来共同构建意义。Leeuwen对多模态化的定义, 受到韩礼德“语言是社会符号”思想的影响, 把功能语音学理论延伸到图像, 音乐, 动作等其他符号系统中, 这使得人们对符号的建构有了新的认识, 使多模态的交流系统化和理论化。

公共交流中多种符号资源的广泛运用使人们意识到, 意义不仅可以通过单纯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而且可以通过语言之外的多种符号资源 (静态和动态) 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由此可见, 符号不仅可以用来交流, 而且可以用来表意。只有将这些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符号资源结合起来, 才能更好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意义构建。

随着交流的日益多模态化, 人们对识读 (literacy) 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 多元识读 (multiliteracy) 这个新的概念应运而生。多元识读的说法是新伦敦小组 (New London Group) 会议讨论“识读教学未来”的结果。多元识读理论的焦点是“设计”。Cope和Kalantzis (2000:20) 认为, 任何符号活动都被看做是一种设计, 意义构建是一个主动和动态的过程。Kress (2000:156-158) 认为, 符号是意义建构者兴趣的表现, 由此, 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不是随意的, 而是有受到符号制造者兴趣的驱动。同时, 新伦敦小组认为, 元语言包含了六种设计:语言、视觉、听觉、姿态、空间意义以及将这五个意义结合起来的多模态意义模式。

多元识读能力强调的是灵活和可持续地对传统文本和新通讯技术进行使用, 运用口语, 印刷和多媒体。William (2005) 认为, 多元识读能力是指阅读和接触所有媒体和模态, 并能由此产生新的信息的能力。国内学者中, 胡壮麟 (2007) 提出多元识读能力包含两个方面, 一个是文化识读, 一个是技术识读。技术识读就是多模态识读。胡壮麟教授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 除了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外, 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朱永生 (2007) 认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建议将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写入教学大纲。由此, 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2. 多模态化教学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多元识读能力概念一经提出, 便被积极引用到外语教学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多模态话语的运用是尤为关键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运用, 教师渐渐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成了帮助学生辨别符号, 构建意义的辅助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中构建意义, 获得新知, 培养他们的多元识读能力, 教师应该学会建构自身的多模态话语, 重视运用多模态化教学理念。

首先, 在教学中协同使用各模态。外语教学的课件中基本运用了文本, 图像, 声音, 视频等多种模态, 这些模态的结合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的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基本以语言模态的运用为主, 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语言模态作为最主要的模态, 它的使用也有较高的要求, 应做到抑扬顿挫, 发音准确, 语速适中, 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建立自身的语言特色, 适当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性, 从而增强课堂的交际性。

教师语言模态的使用对学生而言便是使用听觉模态来学习, 但单一的语言模态很难让授课的效果达到最佳。因此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手势, 动作, 表情, 空间移动等其他模态, 对口头语言进行补充和协调, 达到多个模态的相互协同,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去。由此, 如果教师不仅通过文字, 图片, 音响等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还通过自身的声音, 手势和表情等来与学生积极交流和互动, 那么自然能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 有效引导模态使用科学化。教学中各种模态符号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但使用多模态话语只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也是不够的。将高级的多模态资源运用到级别较低的教学活动中去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顾曰国2007)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 恰当地在教学中进行模态的运用,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模态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有时模态使用过多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不到强化。因此, 如何有效地引导模态的使用, 把握好多模态资源的运用———互动———接受的多层次的立体关系, 是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必须思考与解决的要点之一。例如, 在听力教学中, 单一的音频流肯定无法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声音, 文字材料, 动画等合理地运用, 互为补充, 协调统一, 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 其听说能力将会更大地提高。但是滥用多媒体技术, 让它成为课堂的唯一主体, 而舍弃其他, 教师自身沦为多媒体的操作者, 那对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不利的。正如顾曰国 (2007) 所说, 多模态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多模态运用得当,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上, 学习效果也会大大增强。相反, 如果多模态运用不得当, 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被分散, 干扰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课堂热闹有余而实质不足。

最后,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意义的构建被看成是一种设计, 把现有的符号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要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活动中解读文本, 表达看法。批判性解读的过程就是自身意义构建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课堂中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探求者, 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多模态话语和符号资源, 转换成自己对知识, 事物、情感等方面的接受与理解。在整个过程中, 通过视觉、听觉等模态的相结合, 学生在课内外的实践中, 分析符号资源的同时, 批判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建立自己的多模态话语, 培养自身的多元识读能力。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 人们话语中逐渐向多模态方向转化的倾向日益凸显, 促进了多模态话语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多模态话语的运用与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 使信息传递、情感表达、事物描述等多方面变得更加自然、多元、准确。

多模态环境下的外语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导和被动接受的传统关系, 而是教师与学生同时融入多模态化的氛围中,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自主思考融为一体的开放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模态, 将现有的多模态的形式科学地加以运用, 如:将文本、声音、色彩、图像等模态结合起来, 并积极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也必须转变观念, 意识到多元识读能力的科学性, 认识多元识读能力的对知识接受、掌握及运用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随着多模态话语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及推广, 多模态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会更加科学与完善, 多模态化教学的方法与理念, 必将让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生认同、接受、获益。

摘要: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 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趋势下, 多模态话语应运而生, 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成了语言研究的新热点。将多模态话语运用到外语教学中, 尤其运用到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中去, 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外语课堂中多模态话语的建立, 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协同完成。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多元识读能力,运用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2) :3-12.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1-10.

[3]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6 (3) :3-12.

[4]韦琴红.视觉环境下地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09.

[5]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 2008 (4) :10-14.

[6]Halliday, 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7]Kress, G&Van Leeuwen.T Multimodal Discourse:TheMode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mold, 2001.

[8]Kress, G Multimodality in Cope, B&Kalantiz, M (eds.) .Multiliteracies:Literacy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London:Routledge, 2000.

篇4:多模态话语研究下的外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词汇学习词汇教学

1.引言

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逐渐的发展成了现如今的信息发展社会。由于英语的广泛使用性,我国更不能落后,积极地将英语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并把英语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在学习英语的这门语言过程里,词汇是语言习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是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器官和血肉”(Harmer,1991:158)。由此可见,词汇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词汇教学也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实现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效率,也成为了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和探讨的问题。

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出现,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基本话语的研究拓展到了非语言符号的领域。其研究也对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认识和研究方向。其中对于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给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帮助和研究角度。

2.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2.1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

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人类的生活中开始投入了各项新科技的使用。由此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一类由此衍生的新角度,如视觉表情、音频、3D动画、色彩等非语言符号角度。也因此也为学者们提供了更多的角度来研究话语领域。话语分析新的研究角度和方向,由此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法:多模态话语分析。

模态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感知外界的途径,都是通过我们的所见,所听,以及所闻等来获得的,即我们对外界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的基础上完成的。那么那些帮助我们建立认识的方式,途径,就是中介。多模态话语就是包罗了我们所使用的多种感觉手段,通过我们所获得的音频、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一些书面图画和最普遍使用的语言交流等多种方式和符号进行的交际话语。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以社会符号学为角度,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不仅研究语言之间的功能与意义,也研究语言外的背景与原因,以及语言实现作用所共有的特征。这也同样发生在语言外其他的媒介身上,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语言的多模态也是同样适用于这个理论。在系统语言学中,话语的意义可以以多模态形式表现出来。

在此理论基础上,多模态话语分析结合了的其他媒介,来对话语进行研究,将话语研究引入了一个更为广大的研究空间和维度上。运用这一研究角度,我们能以比以往更多样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话语的意义,和多种媒介之间的协作关系。

它的基础理论框架主要由5个层面系统的基本因素组成(Martin 1992),其中,第一个是文化层面,即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对话语形式的潜在影响和选择;第二个是语境层面,即话语发生之时决定的范围和感情基调。第三个是意义层面,主要研究话语本身所包含的多种含义;第四个是形式层面,主要是指话语表现和各种语法系统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是媒体层面,也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有很大的相关性。它主要是指话语在现实社会中表现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所以,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下,一个句子是由多种模态的媒体相互作用来实现。多模态话语分析结合了语境的条件,将话语分析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中。由此,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来研究话语的表达和实现,以及对相互的协作进行研究。

2.3 多模态话语研究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与发展

在國外的外语教学研究中,Kress 和 Van Leeuween(2001)进行了探索在课堂上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验。分析了非语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和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帮助。 在我国,在张德禄创建的一个基本多模态的模式里,他和学者们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它们的出现是为了使得外语教学更加的有效。

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多模态语境其在外语词汇学习上的表现形式,以期达到分析在多模态语境下,研究外语词汇教学如何有效的实现其教学目的的研究。

3.多模态外语词汇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Rod Ellis, 1985)做过的两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实验和关于人类知识持续性的心理实验。这两个实验表明,在人类的认知和获取信息以及记忆信息的过程中,多方位的感官的获取知识和记忆模式效果更优。事实上,多感官多模态的相互协作,对于教学来说也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结合以上两点,笔者将在下面讨论现代多模态,如PPT, 视频、音频以及网络平台的帮助下,以及教师实现词汇教学的方式。

3.1 PPT演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PPT(Power Point)作为一个社会科技进步的产物,通过多种符号资源内部的互动来实现意义的符合话语而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

作为多模态话语理论基础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功能。多模态话语也同样具备这三个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在进行多模态PPT教学演示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我们就要从多感官的角度帮助学生学习词汇,运用图片及字体、音乐的变化,来刺激学生运用自身的视觉,听觉来感知新词汇的意义,从而达到习得词汇的目的。例如,在初学阶段,对名词“dog”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并配以有关的音频,来引起学习者记忆中的知识,达到母语与英语的知识对接,实现对英语单词“dog”的理解和学习。通过PPT演示的教学活动,直观明了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nlc202309012258

对于教师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可以遵从张德禄的建议,在为教学活动的环境提高真实度和教学的多角度的问题中, PPT课件、普通教具以及课本之间的配合以及课件内容中,图片,字体,排版设计等之间的关系和协作都要加以考虑和处理。

3.2 视频短片、电影等多媒体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

根据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词汇教学中,注重语法的传授,忽略了课堂的趣味性。长久以往,学生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情趣,更不用提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欣赏相关的原声视频、短片,学生不仅能够听到更为本土的口语表达和语言习惯,更能通过这种观赏性、娱乐性和学习性一体的方式,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在多模态话语中,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学习者置于这一门语言的环境中进行教授。对于我们国内的许多学校来说,这仍然需要继续的努力。为了弥补这部分的缺憾,语言的形式特征重视和语言的运用环境相联系。学习外语的学生应把语言和语言运用的本土环境相结合起来。教师则可以将具体的交流环境通过影视作品或是短片与学生相贴近。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门语言的时候能够更加的贴近英语的文化背景,说出真正的English,而不是Chiglish。

3.3 网络平台在英语词汇课堂的应用

网络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的模式也从传统的黑板教授发生了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式的语料库。

网络语料库的出现更是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仅仅是改革了传统的以语法为主的词汇教学的方法,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能够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提供词汇的本土语境和知识给学生,呈现在课堂中,帮助学生从文化根源学习词汇的语义知识。在进行词汇的分类学习的时候,例如同义词,反义词的教学上,教师能够通过查找网络平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释。在更广大的知识平台上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对词类的学习更加的透

彻。在课堂上的网络操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渠道。在课后,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查找网络的方式达到自主提高,自主思考的效果。在网络平台上,许多的知识都进行了共享,所以教师能够通过这个语料库,在词汇教学中,寻找到更多的新词汇的搭配实例、模式和最新规律。网络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知识达到了共同分享、学习和进步,也帮助了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今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许多课堂都已经引进了这一种学习模式,给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词汇的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学习词汇的效率。

4.结语

在这篇文章里,简单的解释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的词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三种表现形式。在新科技发展的现在,多模态教学进入课堂已经是必然之势,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甚至是英语的各类教学中将会发挥它更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协调多模态教学方式和课本之間的关系,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习得的效率。这仍然需要我们对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更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Kress, G. & van Leeuween, T.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 2001.

[2] Martin, J.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 1992

[3] Rod Ellis ,吴大群.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J]. 国外外语教学,1985,01:15-17

[4]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5]张德禄,王璐.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

[6]龙宇飞,赵璞.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与多模态交互研究[J]. 外语电化学,2009,04.

[7]徐启龙. 英语词汇教学的新工具:网络语料库的运用[J]. 全球教育展望,2009,08.

作者简介:黎琳杰,女,广西玉林人,2012级学术型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篇5: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论文

一、案例校英语课题试验概述

案例校是广东省大埔县农村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 教学设施一般, 部分教室有投影设备, 全部教室有录音机等音频设备, 英语试验教师有8名。该校自2009年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课题 (以下简称“跨越式”) , 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大埔后, 该校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努力转变教学方式, 试验效果显著。

何克抗教授根据多年来进行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试验的实践经验, 探索出一种能显著提升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即可以从教学质量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英语教学模式——“言语交际为中心教学模式” (简称“交际型教学模式”) [2], 该模式强调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 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和设计交互性强的教学活动 (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资源交互) ;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 促使学生多模化的学习方式, 实现课堂听说的“大输入”, 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大输出”。该课题的思想精髓在于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模态的优质学习资源, 为学生创设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言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信息化过程中,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硬环境建设上相对落后, 软环境建设上也存在较大障碍, 浅而易见的原因即知识技术乏力。为带动该校英语教师实现信息化教学, 该校在参与了“跨越式”课题三年后, 鉴于跨越式教学强调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和该校教育教学发展之所需, 确立了“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子课题, 从而相辅相成的促进该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与英语教学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 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3]。Stein在21世纪初提出多模态教学法[4], 多模态话语理论正式入驻教育领域, 他认为课堂上所有交际活动都应是多模态的, 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都应该以学习环境的模态特征为中心开展。在国内, 张德禄研究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 谢蓉蓉提出多模态虚拟课堂[5], 但涉及基于多模态话语视角的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却很少。

2. 英语课堂中的多模态话语符号

课堂教学涉及多种模态符号的配合, 包括语言、体态语、文字、道具、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而英语教学以视觉模态符号和听觉模态符号为主。视觉模态符号包括:教材、跨越式拓展听读材料、PPT、板书等文字模态符号, 卡片、图片、照片、手绘画等图片模态符号, 表情、动作等体态语模态符号;听觉模态符号包括:师生言语交际、生生两两交际、小组表演等交际模态符号, 课文录音和歌曲等音频模态符号;动画、录像等视音频模态符号。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 以上模态符号经常使用, 触觉模态符号、嗅觉模态符号等使用频率较低。

以上的各模态符号通常并不是单独使用的, 而是和其他模态相互协调和强化, 或处于前景背景关系, 或是主体部分关系, 相互配合, 以完成信息传递和语言交际的目的。

三、多模态化的跨越式英语教学

1. 积极吸收科学教学理念, 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中, 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等单一模态符号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传授, 形成“教师讲、学生听”单一信息传输方向的低效课堂, 教学偏重单词记忆和语法讲解, 忽视听说训练, 由此造成“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

跨越式英语教学始终坚持“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课堂教学活动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听说言语交际环境, 这与传统英语教学有着很大区别。试验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既注重拓展教学资源的使用, 又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如以下课例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 I likesheep / ducks…, 通过图片、视频等模态资源的有效拓展和学生自主的意义建构, 学生介绍起自己喜爱的动物如数家珍, 再辅以竞赛模态的形式以及“和小动物交朋友”的角色扮演, 学生表达欲望强烈, 新的句子不断脱口而出, 朗朗上口, 请看下面两个学生的对话。

S1:What's your favourite animal ?

S2:Look, I like polar bear.

S1:Why ?

S2:Because it's cute. It looks white and looks fat. But its eyes and nose are black. It eats fish and it can swim.

在跨越式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从过去单一的教学模态角色中解放出来, 成为多教学模态的开发者、管理者、评价者。教师在教学结构中已不再扮演绝对的主导地位, 更多的扮演学生模态识读的辅助者, 使学生意识到模态不是单纯的信息传递形式, 而是意义建构的途径和方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多模态符号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为了完成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发展的目的, 而是更有针对性的相互协调配合促进学生以听说为主的言语交际能力发展。

2. 多模态化营造活力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意义建构

⑴利用多模态符号创设交际语境,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语言的习得需要适当的语言环境。歌曲、录音、PPT、视频、动画等视听觉模态符号不仅能够用于创设“听”的环境, 还可为师生、生生的言语交际提供很好的对话情境。

如在教学单词“blackboard, bookcase, picture, chair”时, 在PPT的背景上设置了教室的图片, 这样学习句型“What is in the classroom?”和引出新授单词, 图片模态符号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教授动物的单词时, 教师还可运用PPT展现课前在网上收集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 如:Kitty Cat, Snoopy Dog, Teddy Bear, Mickey Mouse, Donald Duck等, 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这些图片模态符号上, 高效引入了教学情境。

⑵合理确立主辅教学模态, 加强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

① 精心设计“Free talk”

每节英语 课, 学生最喜 欢的环节 就是“Freetalk”, 即“复习说”、“新授说”、“综合说”, 这三个部分充分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层次性和交际的综合性, 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学习活动。

例如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的Unit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B Let’s learn“复习说”时, 我把dictionary, comic book, newspaper的卡片贴在窗户上, 然后用Unit3 A的句型导入。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S: I am going to buy a comic book . ( 认真预习过的学生应该会说出这个单词 )

T: Is that your comic book? ( 教师来重复这个单词, 通过反复, 给学生加深印象, 纠正他们的发音 )

S: Yes. /No.

如此反复, 学生对生词的读音及意思一定很了解, 无需机械反复诵读, 已扫清基本障碍, 对于新授环节, 学生不但不会感到很突然, 而且对新句子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在“Free Talk”设计中, 模态符号以文本、图片、手绘画、概念图、生活情境为主, 辅以视频、动画、手势语、表演等模态形式。在单一学习活动设计上, 宜使用一到两种模态符号, 过多的模态符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无法有效的突出重点和主题。在学生间的对话练习前, 引导性的“师生说”至关重要, 通常采取的模态形式即示范性的对话。

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拓展学生听读

跨越式课题为英语教材提供了相匹配的拓展听读资源, 这些资源主要以文本、音频、动画模态符号形式呈现, 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话语。跨越式英语教师通常在每节新授课上, 选择3-5篇的拓展听读材料, 并适当点拨和扼要提问, 每节课十分钟左右的拓展听读长期积累, 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促进学生了解英语国际文化等大有裨益。除了跨越式英语拓展资源, 试验教师已会根据教学目标自主合理的检索和选择网络信息资源, 进行适当补充甚至替换。教师能够根据教学意图, 恰当的选择教学模态符号与符号所承载合理的学习内容, 这对于农村的小学教师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③运用表演、竞赛等教学模态符号,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 竞赛式教学使学生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中去参与课堂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掘其潜能, 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许多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或以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 经常进行竞赛活动[6]。

对话教学在小学阶段非常普遍, 如果只是机械反复跟读, 会降低学习兴趣, 也无益于学生认知加工。教师分大组, 大组内学生就近按人物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并以大组为单位随机选择小组竞赛表演, 各组学生积极为荣誉备战、而战。在课堂话语中使用表演和竞赛的教学模态符号时, 要注意“质”和“量”, “质”取决于文本材料的表演性、趣味性、丰富度和难度, “量”的选择上不宜过多, 这一模态形式的学习参与度并不是最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个性化的发展, 模态符号的选择是科学性和创造性统一的, 大胆创新的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标新立异。不同的模态符号有自己适用的教学生存空间和作用, 教师要合理选择, 并注意模态符号的协调配合性。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英语教学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统一。由于多模态符号在课堂中更广泛和深入的参与, 学习者模态识读能力的发展, 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完全意义的主导, 这一点对教学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中重点提出的小学英语的多模态教学策略更多强调具体的多模态教学方法, 而对于各种模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认识不够, 模态与英语教学要素的关系分析缺失, 模态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关系缺失, 这样的策略是经验的累积, 缺失科学理论的土壤, 需在此领域做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广泛入驻课堂, 教学环境的颠覆性改变, 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革新教学理念与转变教学方式, 成为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广东省大埔县某校的“跨越式”英语教学为例, 重点阐述该校基于多模态话语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多模态符号,教学策略,跨越式发展,英语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S].2013.

[2]何克抗, 林君芬.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J].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

[3]Royee, T.Multima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2002, 36 (2) :191-205.

[4]Stein.P.Rethinking Resource: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2000, (34) :333-336.

[5]利炳变.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分析[N].赤峰学院学报.2013, (11) .

篇6:多模态话语的日语专业沉浸式教学探究论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模态 多模态话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71-01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语言交流不再被人们视为唯一的交际手段,其中心地位发生了动摇,图片、色彩、文字、视频等各种模态的优势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并已成为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因此,传统的以关注语言文字为主的单模态交流模式已不能满足人际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方式的需求,一种全新的多模态表达形式开始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教学的需求,大学英语课堂内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使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化越来越明显,多模态教学也日益成为现代教学的主题。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的恰当使用用,能够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搭建多媒体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学平台,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1 理论依据

模态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传统的单模态即语言符号分析理论基础上,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符号,如图像、声音、动作、气味以及人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等纳入到和语言符号一起共同进行意义构建的体系中。多模态话语理论将意义构建的媒介从单维的语言符号扩展到多维的包括各种能传达意义的多模态符号,体现出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

多模态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2]。在教学中,采用多模态教学,实现了知识从书面到电子,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每种模态都是符号资源,都对意义的建构起着积极的作用,老师要调动学生尽可能多的感官亲历教学活动,参与教与学的互动。

2 多模态话语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英语课堂的多模态化意义传输方式通过对图片、视频、音频材料的恰当选择与运用,使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感官模态和语言模态等多种教学模态相结合,各个模态之间互相补充,突破传统的单一文本模态,发挥了多模态声音、图片、色彩、动漫、录像等的教学优势。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中,多模态的社会符号都有自己的意义,它们都是构建意义的重要模态[3],这些符号资源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模态信息,进行有效的课堂输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背景音乐可以迅速渲染气氛,图像可以直观吸引学生注意,文字解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伴随着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模态的英语教学,学生可以把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扩大到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源,把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模态结合起来,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模态的课堂教学有助于融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英语学习变得不再枯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创建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的原则

多模态教学给大学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对各种模态处理得好可以把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强化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处理不好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对知识点的记忆产生干扰,在一定的语境中,如何选择合适模态来有效地表达所要传递的意义是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1)有效性原则,即任何一个模态的选取都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为准则,各种模态形式的使用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强化和促进,应尽量避免出现模态间相互抑制的现象。教师也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听觉模态、视觉模态的主导者。教师只有处理好各模态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可能会分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注意,起到负面的效果。如何有效选取整合各种模态来优化课堂教学是对教师分析能力的考验,也对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交互性原则,即和谐多模态课堂教学的实现是以师生的互动为前提,在多模态课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互动性原则。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上教师利用PPT教学软件并配备了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师生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信息丰富的课件上,课堂互动很容易被忽视。和谐的多模态课堂的实现要以互动为前提,只有学生介入交际话题,获得各自不同的交际体验与学习成效,才能实现教师、学生和多媒体的互动,发挥多模态话语的最大优势。

(3)适配性原则,即在选取不同的模态时,要考虑各种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以获得最佳搭配为选取整合标准。相互独立的模态单独可以传递信息,但模态的选取涉及到是否彼此之间是最佳搭配,如果不同模态产生排斥、相互抵消、互不衔接等现象,会降低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教学实践经验对各种模态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使自身的实践和教学内容形成理论上的理解和建构,通过言语、视觉、听觉各个模态间的连贯适配,达到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多模态教学的预期效果。

4 结论

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我们要学会运用各种有效的符号资源去丰富我们的课堂,使学生在多元英语学习环境下进行开放性的、灵活自主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学习,这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模式,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改进突破,才能有效的选取整合各种模态,使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2] 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 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3).

上一篇:钛白粉产品说明书下一篇:专业技术职务转换系列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