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024-04-29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精选10篇)

篇1: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吉首大学

JISHOU UNIVERSITY

学 年 论 文

目 作

者 所 属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专业班级 指 导 教 师 写 作 时 间 学 号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 ××××××× ××××××× ×××××××

××× ××××××× ×××××××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目录

摘要 〃〃〃〃〃〃〃〃〃〃〃〃〃〃〃〃〃〃〃〃〃〃〃〃 1 绪论 〃〃〃〃〃〃〃〃〃〃〃〃〃〃〃〃〃〃〃〃〃〃〃〃 1

一、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 1

二、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滞后 〃〃〃〃〃〃〃〃〃〃〃〃〃

(二)社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

(三)、社区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四)社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

三、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

(一)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

(二)有助于社区凝聚力 〃〃〃〃〃〃〃〃〃〃〃〃〃〃〃

(三)有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

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

(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

(二)、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

(三)、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 〃〃〃〃〃〃〃〃〃〃

(四)提高居民社区文化参与意识 〃〃〃〃〃〃〃〃〃〃〃

参考文献 〃〃〃〃〃〃〃〃〃〃〃〃〃〃〃〃〃〃〃〃〃〃2 2 2 3 3 3 4 4

555 6 7〃〃〃〃〃〃〃〃〃〃〃〃〃〃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

(吉首大学 法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

摘要:社区群众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推进器,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而建设和谐的社区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与社区是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社会不断规范着社区,社区也会不断影响着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群众文化

一、我国的社区文化现状:

法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将人类群体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和社会。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

社区文化主要泛指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也有人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对社区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区还存在着资源闲置的现象,有效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二)、社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在任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的队伍是不可缺少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是一样。城市社区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但是当前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有的社区各种部门职责没有得到细分,乃至其各项工作内容和性质相混淆,在社区里有着年龄和文化还有思想观念的差别,没有这样的专业队伍的带领,根本就无法开展具有特色的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的口味。

(三)、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在城市里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使邻居,也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来往”的现象,这就使人们之间的人情味淡薄了不少,人们对社区居民集体活动也日益缺乏了兴趣,他们开始不大参与这样的集体活动,这必然对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以至于他们对城市社区文化缺乏了解,主人翁意识不足。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缺乏互动和活力,渐渐的就脱离了居民的文化需求。

(四)、社区居民对于社会文化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对社区文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社区文化在很长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④。造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很多人还存在着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只是为了休闲、健身娱乐及丰富居民的 精神文化生活的模糊认识,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是点缀、是花架子;社区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更新,而没能从社区文化建设的品质上、内涵上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二)、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任何的组织都是离不开凝聚力的,凝聚力将社区的稳定牢牢粘合,它成为社区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而凝聚力又对稳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促进的作用,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机制,共同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

(三)、有助与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依照社会学家的角度来分析,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⑥,在世界的文化之林中,文化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整体社会形态和民族素质的,倘若文化落后,不仅阻碍文化建设,而且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而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组织,它的文化建设状况是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状况,它的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色。社区文化建设得好,对增强外来资本与知识、人才和技术的吸引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建设好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是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三)、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城市政府、城市社区组织、城市社区成员。建立健全的城市社区文化体制,就要处理好以上三者关系,使政府的行政主导转向社区的民主自治。

1、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制度的法律保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将法律融合到社区文化建设上来是使社区文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尽快制定与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相关的管理条例,健全居民委员会规章制度,保证建设有法可依,充分保障居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2、提高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能力。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直接行政要求而给予居委会宏观上的指导。

3、加强社区居委会自身的建设,就要加大民主决议、民主监督的力度。

(四)、提高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意识

要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既是从社区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又对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应当加大对城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使居民群体对整个社区工作有全方位的认识。居民增强了社区意识,就会把自己当作社区的主人,关心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从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

随着文化需求的不断上升,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愿望在不断增强,应注意保护和发展群众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有意识

吉首大学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①杨从容.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9,(07).②1887年,法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 ③高春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J].学理论, 2009,(15).④刘小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考[J].理论月刊, 2008,(04).⑤詹成付.关于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非营利评论, 2009,(01).⑥赵素燕,李耿为.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篇2: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一、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涉及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群众文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建设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艺术产品,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充分享用。人民群众既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基层文化的实践者,又是基层文化的受益者。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3.群众文化建设是统筹协调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民群众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特别是有助于推动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我国文化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就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各级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加强和繁荣群众文化。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中之重,贯穿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群众文化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性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贴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引领、服务、竞争和创新能力,努力以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潜移默化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教育。

2.满足群众需求,加强基层文化环境建设,引导精神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建设和谐文化着力点也在基层。文化工作归根结底是群众工作,必须进一步重心下移,增强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把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要求体现在满足群众的需求上.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下大气力狠抓基层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使基层群众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要丰富基层文化活动,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企业和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发挥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和家庭的作用,要继续抓好文化“三下乡”、企业文化、文化进社区、文化进校园、文化进军营等活动,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和谐文化创建活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当前,各地的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积极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和完善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内涵。要积极繁荣和发展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要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的传播力、凝聚力、影响力,组织好重大节日、纪念日的广场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要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要注重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等,充分发掘各地人文资源、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加强地域特色文化建设。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保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致性,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和谐发展。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把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群众,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特别是要通过培育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培养群众的文化技能,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许多地区和谐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了基层文化事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3: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一、群众文化的概况

现阶段, 群众文化基本的表现方式为广场舞,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音乐的伴奏下, 翩翩起舞, 这不仅仅能够促进其业余生活的丰富, 还起到了强健体魄的作用。除此之外, 有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 如体育比赛, 文艺晚会都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健康和谐氛围的营造上起着重要作用。从上述两个角度来讲, 群众文化应该是广义的。具体来讲,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参与工作之外, 积极参与各种娱乐文化活动而形成的特殊文化。其特点为:活动主题为人民群众, 方式为自娱自乐, 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 涉及到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等方面的内容。

二、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 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 对于我国来讲, 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中, 有着丰富的道德基础, 并且慢慢演变成为文, 德, 乐于一体的传统群众文化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讲, 群众文化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兼备娱乐性和教育性的特点, 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的丰富性, 将对于群众情操的培养, 品质的形成, 灵魂的塑造, 精神的丰富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 群众文化是构件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持

从理论上来讲, 群众文化违特殊知识经验的载体, 往往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知识作用, 其不仅仅可以实现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 还将促进人们生活能力的形成。在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以群众文化传授的方式去促进文化社会教育效能的发挥, 不仅仅可以实现群众学习空间的扩展, 还将在社会成员科学文化素质提高, 终身教育体系形成, 社会整体素养构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

(三) 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群众文化还具备精神调剂的作用, 也就是说其在对于参与者意识的调整和管理, 改变其思维活动和心理效能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尤其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 人们需要一个比较正能量的氛围。而群众文化的聚集, 使得群众文化活动项目不断开展, 人们可以借此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身体上的休憩,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 群众文化可以成为人们宣泄情绪, 缓解压力, 调和矛盾, 消除隔阂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 群众文化给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开展群众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 打造品牌, 服务社会

近年来, 群众文化在新时期改革与发展中, 已经进入理性发展阶段。群众文化因其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 在实现社会统筹、均衡发展的进程中, 应把握好四个需要:第一, 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寻求新的突破;第二, 需要建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第三, 需要在科学发展和战略高度上进行品牌的打造与提升;第四, 需要在品牌研究和项目策划、运作、管理上实现多样化、特色化、科学化。因此, 这四个需要是打造群众文化品牌的关键, 其目的是用品牌的价值提高文化活动品位, 形成区域文化特色, 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引领群众文化的新发展。

(二) 加大力度构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

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为依据, 群众文化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 应该尽可能的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让群众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但是, 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的话, 群众文化的开展缺乏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了空谈。因此, 我们应该保证有健全的公共服务文化体系, 确保各项活动能够切实的开展下去。但是现阶段, 我国各个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程度不一, 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文化体系机构不合理, 文化发展程度不均衡, 资源分布不均匀, 网络建设不齐全, 覆盖面积有限等。由此导致我国各个地区群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健全, 群众文化机构运行效率低下, 服务质量一直难以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 群众文化的文化功能难以有效的激发出来, 使得群众的文化权益难以得到保护3。从这个角度来讲, 要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就应该从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入手, 实现政府相关部门监督能力的提高, 对于那些难以将群众文化有效组织起来, 发挥其功效的机构进行惩罚, 对于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 对于群众文化发展起着一定促进作用的个人和组织给予一定的建立, 由此实现群众文化组织形式的改善和调整。在此,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偏远地区的文化俱乐部的建立, 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僻, 使得其本身就处于文化权益的弱势局面, 如果此时忽视这样工作的开展, 势必使得其文化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于城市来讲, 应该积极构建社区文化, 实现群众在生活环境中就可以感受到群众文化的影响;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弱势群体,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制定优惠政策去实现社会弱势群体文化的健康发展;最后, 在不断跳动社会办公调动积极性的过程中, 进一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实现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 积极开展形式各异的群众文化活动

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 尤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以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 以社区舞蹈, 社区联欢会的内容展现出群众文化的主题和思想, 对于促进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 相关的服务部门应该积极做好辅助工作, 具体来讲:其一, 积极开展社区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找到群众文化的载体, 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社会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其二, 保证在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 能够给予充足的支持, 保证现场的秩序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其三, 积极宣传群众文化, 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 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 实现群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

四、结论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已发展成为当代文化的几种主要形态之一, 是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开展, 群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群众文化能够满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诉求, 实现他们娱乐的生活目标。所以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势必会不断的发展, 并且更加深入的影响着人们。

摘要:群众文化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 群众文化就永不停息。之所以如此, 从表面来看, 因为有了人民群众才会有群众文化;从实质上来看, 群众文化生长和生存在群众生活环境中, 对于人民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群众文化的角度去探析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用途

注释

1[1]李燕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群众文化的主导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3 (04) :73.

2[2]胡长梅.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 (05) :246.

3[3]张勋亚.试分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J].音乐时空, 2013, 07:92.

篇4:浅论群众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特点;缺陷;意义;建议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群众自发增加对文化活动的投入,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兴盛。回顾多年来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历程,总结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经验,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规律,都具有一些基本的特点:

1.以道德意识为导向

凡是群体性的文化活动都有社会政治上的功用性,符合群体性的共同道德意识。民间一些群众文化活动,都与当地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庆祝活动相关联。

2.以经济条件为支撑

近几年健身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修起了健身娱乐广场,安装了路灯,群众利用晚上空闲时间,扭秧歌、跳舞、赛球、打拳。特别是地方重大项目竣工庆典,拿出一笔钱办“文化”,搞得有声有色,异彩纷呈,提高了当地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推动了特色文化的繁荣发展。

3.以群众生活为本源

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从本质上说,是群众生活的现实反映。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脱离人民生活,文化活动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生命就不会久长。

4.以文化队伍为载体

群众文化活动是个“魂”,“魂”必须要“附体”,要有实体去表现,这个实体就是文化队伍。凡是群众文化活动活跃的地方,往往都有一些文艺人才和骨干,经过他们热心组织带动,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开展起来,持续下去。

5.以形式多样化为特征

群众生活丰富多彩,活动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群众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人才,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要,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说唱弹拉、扭舞转打、琴棋书画、剪折编扎,无所不有。凡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就有存活的生命力。凡是群众不喜欢的形式,都将被历史淘汰。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缺陷

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总趋势是日益活跃、兴盛,由局部的“火”向大面的“火”发展,由现在的层次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个过程将是缓慢长期的。制约文化活动加快发展的因素很多,就群众文化活动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存在一些突出的缺陷:

1.零散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区域性,决定了其活动的局限性。这种活动带有很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往往自生自发,随后便自消自灭。

2.阵发性

由于区域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因事因时而作,功利性很强,常常出现“火”一阵的现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然。

3.粗犷性

群众文化活动也是群体活动,常常是简便易行、因陋就简,缺乏精雕细刻、细致打磨,大众化节目多,精致隽永的节目少,值得永久留存的节目少。

4.因循性

群众文化活动往往只注重其娱乐性、休闲性,忽视其创新性、发展性。年复一年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好地传承了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虽然有时内容和形式有些变化,但没有较大的创新,还是面貌依旧。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如何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能鲜活地表现当代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需要不断地研究创新。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日渐加快,人们在这样的步伐下不得不加快自身的生活节奏,各种各样的压力来源于工作和生活,而社区作为人们在除工作以外的休憩场所,他们都希望社区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硬件设施,同时更希望社区具备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充当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陶冶居民的情操,以及提升居民的精神境界。

2.助于增强群众的凝聚力

任何的组织都是离不开凝聚力的,凝聚力将社区的稳定牢牢粘合,它成为社区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一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而凝聚力又对稳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促进的作用,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机制,共同服务于群众文化建设。

3.有助与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依照社会学家的角度来分析,一个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同步协调发展。群众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在世界的文化之林中,文化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整体社会形态和民族素质的,倘若文化落后,不仅阻碍文化建设,而且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而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组织,它的文化建设状况是有很大程度的体现出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状况,它的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色。群众文化建设得好,对增强外来资本与知识、人才和技术的吸引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建设好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是树立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涵。

四、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政府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是创建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政府这样做了,才能满足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加大投入力度的直接做法就是增加文化设施数量。政府在各种各样的建设经费中应该提高专门用于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比例。

(2)结合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群众文化。社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建设群众文化是实现群众文化广泛传播的有利渠道。

2.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在建设群众文化中,不能仅仅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建设群众文化的“软肋”也必须得重视,而这“软肋”就是专业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建设群众文化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内容。

3.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和文化活动参与意识

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既是从社区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又对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应当加大对城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宣传,使居民群体对整个社区工作有全方位的认识。居民增强了社区意识,就会把自己当作社区的主人,关心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从而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

作者简介:

秦曦(1984.1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群众艺术馆,初级职称。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艺术。

篇5: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警察文化建设

摘 要:警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警察文化能够创造和谐、上进的组织氛围,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对组织管理和警务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先进的警察文化对于增强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推动公安事业的有序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 警察文化 文化建设

一、警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警察文化有利于提高警察的综合素质。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强化队伍管理。警察文化是公安队伍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凝聚警心,提高人民警察的文化素质,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警营文化氛围。警察文化是对公安事业内涵的扩大和深化,正确的警察价值观念取得警察群体的认同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警察成员团结起来,形成一种较强的凝聚力,培养广大民警热爱本职工作、献身于公安事业的政治理念。警察文化的核心是警察文化的价值观,它以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通过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塑造公安队伍的形象,进而增强民警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大局意识,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公安事业的进步。

2.警察文化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推动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公安机关要树立良好形象必须通过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和严整的警容风纪体现出来,其内在动力就是警察文化,它可以对民警队伍树立良好形象给予明确的导向。这种导向还能拉近民警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进而推动警察公共关系。警察文化的建设能够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在公安工作中推广警察文化能够强化群众与公安队伍之间的亲和关系,能够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动警民关系和谐发展。警察文化越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和广大民警的拥护越广泛,公安形象就越高大,就越能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

二、警察文化建设的主要理念

1.警察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谐理念,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和谐的乐章。和谐文化必须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我国警察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价值取向就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这一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以人为本是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公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更好地接近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推进人性化执法。在警察文化中,民警的思想道德、警务技能、精神面貌决定了警察文化的整体水平。警察文化建设必须同时以警为本,一切为了民警,尊重民警,关心民警,爱护民警,保证民警的心理健康,关怀民警的情感世界,促进民警的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全面发展。

2.强化文化育警的理念,创建学习型警营。一是建立学习型公安机关,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从应付式的学习向自发学习转变,使广大民警在工作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全面发展。要倡导公安民警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倡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和处处学习。二是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舆论氛围。要以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为原则,引导教育广大民警虚心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公安机关努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和综合素质。三是不断开辟民警学习的新途径。要广泛开展数字化学习,提倡普及网络化和社会化教学等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警察文体活动。各级公安机关要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提高民警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不断满足民警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警的精神境界。为了丰富基层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大投入,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警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益智性,寓教于乐,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减轻工作压力,形成长效机制。

篇6: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是稳定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和基础。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挥群众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是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群众文化 和谐社会 构建 人文环境 社会责任

群众文化工作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民群众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积极发挥群众文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让人民群众在自娱自乐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熏陶,自我提高,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作为文化建设的群众文化由于它固有的和谐特征和和谐功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无法替代和必然的功能作用。

一、群众文化的和谐情结

所谓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指的是群众文化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群众文化的文化情结,充分地反映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群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原始社会我们的原创先民们在生产劳动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体现着和谐的社会精神。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们定制的传统节日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还有许多民族性的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等等,就是充分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就是表达人民大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饱含着祖先们祈望家和、人和、万事和,家兴、业兴、万事兴的期待和向往,蕴含着群众文化鲜明的和谐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还创造性地举办了具有地域特色浓郁、时代特色鲜明的各种节日,以黑龙江省为例,哈尔滨市的`“冰雪节”、齐齐哈尔市的“观鹤节”、佳木斯市的“三江旅游节”、伊春市的“森林旅游节”等等,数不胜数,为已经繁花似锦的群众文化活动再添光彩。

无论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节日,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创造的新鲜节日,都凝结着群众文化的和谐情结,都起着繁荣社会,稳定民心,发展经济,创造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二、群众文化与知识普及

我们曾说,群众文化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群众文化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增长智慧才干,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文化品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一,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作用。

群众文化是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社会教育作用具有方便、灵活、广泛、业余、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特点,使人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能够达到获得终身教育的作用。

其二,群众文化传授、交流、提高的作用。

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群众文化,是因为群众文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知识、文化、美育、经验的有效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中,增长知识,增长才智,积累经验,得到发展。

其三,群众文化的娱乐、求新、求美的作用。

在自娱自乐、求新、求美,也就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放松身心,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愉悦,求得知识和能力。

三、群众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调剂效能

群众文化的精神生活,是群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在调控参与者的思维、意识和一般心理方面都产生积极的效能。

首先,是娱乐效能。

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贯穿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它是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诸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象棋、围棋、扭秧歌、健美操等等活动中得到精神的调剂和积极的休息。

其次,是宣泄效能。

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为人们宣泄情感提供了表现方式、途径和平台,充分体现人的自我价值,适应了人类宣泄情感的需要。

第三,是审美效能。

篇7: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摘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一贯执行的一项方针政策,也是保持我党队伍纯洁性的重要保证。那么对于群众的文化建设的重视、群众和谐文化的建设就成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群众和谐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精神,维护和宣传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与此同时,着力地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也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导向以及舆论的支持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很清醒的、很重视的将加强群众的文化建设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正确认识建设群众文化的意义,把握好科学建设群众文化的内涵,积极探索实践的经验,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意义;党建设;人文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1、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发展并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群众的先进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基础工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而言,没有了文化就好像是人没有了灵魂,变得冷漠、毫无生机,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别谈所谓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渗透其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精神支持、思想保障。反而言之,如果没有了文化渗透、文化积淀的和谐社会是无法实现的,没有和谐群众文化就没和谐的社会根基,没有社会发展的潜质。因此,我们说建设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和谐社会讲求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群众文化的建设就是重要体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既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的目标,又是我们自身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要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构建我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保护作用,承载了化解社会矛盾,增强了社会、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有力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因此,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和精神支撑.更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

二、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我党从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和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任务。那么如何通过贯彻执行党十七大上提出的战略精神来实现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愿景呢,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新课题。那么,群众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作用?

1、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树立共同的理想、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离不开文化的引导和精神的整合,而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有着很强的传播能力和整合能力,它是信息的传播媒体和舆论的载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创作和弘扬群众文化产品,通过诸多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表达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表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宣传、鼓动效果,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深入人心,进而促进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和为贵、以和为善、以和为美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构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对群众自身的文化水平、国民素质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教化了群众、陶冶了情操,使得人们有着良好的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形成“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状况。

2、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群众文化不置可否的为群众乃至整个国家提供知识力量,扩大知识领域。通过群众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可以促进人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经验和才智,为广大群众提供终身学习的空间和条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寓学于乐、寓教于乐的氛围,进而有力的促进整个国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实现。

3、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环境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是重要。尤其是当我们处在一些“历史机遇期”和“矛

盾凸现期”。随着我国社会出现的利益主义多元化、贫富差距加大等矛盾造成的一些不安的社会情绪,那么想解决这些不良的情绪不仅仅需要我们在政策等外部进行调整,还需要我们消除群众的心理问题,这时文化活动的作用就日趋凸显。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加深了群众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调和各种矛盾,使人们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群众文化的几点建议

1、要充分重视群众工作的文化建设

2、要增加文化设施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3、培养群众文化专、兼职干部队伍建设

4、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学艺术的创作

5、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四、总结

篇8: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在物质财富持续增长的同时, 随之而来精神文化需求也快速增长。只有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才能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才能促进社会全面健康的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比较注重经济发展, 而文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 特别是在作为基层的社区文化建设上, 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落后与其他基础建设。因此, 加快社区文化发展步伐, 努力提升社区文化服务水平, 对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用先进的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营造独特的社区精神, 奠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

每个社区都会因为自身地域条件和经济差别而形成适合自身的特定的文化理念, 社区管理者以特定的文化理念来规范和影响本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和精神准则, 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让社区群众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侵蚀,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对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包含了专业教育、学校教育外和社会自我教育, 例如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开设烹饪、服装设计、文艺、健身、书法等培训班, 这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水平, 还可以使他们学到各种技能, 提高就业和生活质量。各种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的活动都可以使居民得到教育和感知, 从而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如六安市金安区七里站社区, 在长期的社区文化活动中, 不断以积极、创新、向上的社区文化来影响社区居民, 逐渐把“文明、创新、向上”打造成七里站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口号。社区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培训班, 如老年书法美术班、曲艺班、摄影培训班、户外活动兴趣班、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烹饪培训班、服装裁剪培训班等, 人们在工作空闲积极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现在, 仅七里站社区就有曲艺剧社、锣鼓队、书画社、摄影爱好协会等多个社区团体, 社区的部分人员通过技能培训, 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 增加了社会就业, 七里站社区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区精神。有了

新的种子, 为扬州清曲传承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编写扬州清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 策划拍摄扬州清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专题片, 为扬州清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文化站还编写了《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中的《狮子舞》《扬州医药》《扬剧》《扬州评话》《扬州弹词》等文本。

总之, 东关街道文化站走“走出站门、立足社区、贴近群众, 特色办站之路”, 取得明显效果, 让走出站门的社区文化更红火。个园社区的文化型社区创建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全街道已创成1个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 1个省级文明社积极向上社区的精神, 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就有了保障。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以金安区十里铺社区为例, 该社区通过组织老年、青年、少年和残疾人等不同人群参加不同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 尤其是组织社区居民代表本社区参加省市区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 不仅提高了社区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还增强了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越强, 就越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的一份子的权利和义务, 就越愿意为社区建设出力。2012年十里铺社区组织参加各类活动17次, 获得各类荣誉15个, 其中省级表彰2次, 十里铺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整个六安市也是名列前茅的。

三、用社区文化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营造社会关系的和谐氛围

社区通常都处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 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都有一定的基础, 这也是不良风气滋生的温床, 社区里发生的涉黄涉赌涉毒的案件时有发生, 极大破坏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抵制“黄赌毒”侵害的工作中, 单靠公安机关的时候惩罚是达不到标本兼治的, 这就需要用先进健康的社区文化来感化社区居民, 为他们打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让不良风气没有滋生的土壤, 没有毒害人民的机会。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大力宣传“黄赌毒”的危害, 社会和家庭联合行动抵制侵害, 把受害群体纳入社会大家庭中,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帮助, 让先进健康的社区文化融入他们的生活, 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四、社区文化有利于提高社会竞争意识, 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

社会竞争体现了社会发展理念, 这不仅不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反还会促进和谐社会向更高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竞争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也是社会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科技信息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 一个社会竞争意识的强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人群所处于的文化氛围, 倡导积极竞争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于提高社会竞争意识作用是巨大的, 社区文化打造社区的气质和灵魂, 在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工业商业等方面倡导竞争意识, 这样可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塑造一流的社区品牌。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外来客商都能享受参与的乐趣, 使人们在工作、休闲、购物、旅游中体验社区文化的魅力, 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建设, 我们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认清自己所处的重要位置和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先进的社会主义社区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以先进的社会主义社区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层面的保障。

区, 5个市级文明社区, 10个区级和谐示范社区, 形成“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社区文化建设特色, 东关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作者简介:

篇9: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关键词:群众文化 和谐社会 地位 作用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精神理念。除此之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有力的道德支撑、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社会规范逐步呈现复杂化的取向,在这样的一个新旧观念冲突、新旧体制交错、新旧利益调整的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思想道德领域的失范现象严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现象突出,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不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等。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娱乐氛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群众文化工作新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保证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达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文化参与的需要,我们应当在抓好专业文化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搞好群众文化。因为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方式灵活,具有很大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发展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具有实践性强、社会影响广泛、群众参与程度高的特点,是把先进文化推向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途径,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先进的文化教育、激励、鼓舞群众,提升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素质。

二、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因为,无论对党的整体而言,还是对于每一个干部党员来讲,都要有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意识,永远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群文工作者来说,我们更关注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将落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上。因此,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明确群众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而先进的文化具备了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舒缓压力、娱乐身心、沟通感情、增进融会等多种功能,对人际社会的和谐共存发挥这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整合,这种整合的过程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而文化的功能正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文化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三、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方向

繁荣群众文化,让代表先进性的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百姓,融入生活,有助于确立和谐道德体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全社会树立和谐的社会观,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吻合的道德体系;让群众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通过宣扬尊重劳动、尊重人格、关爱弱小、维护公平等理念,宣扬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注意文化的层次性、多样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开展各种适合当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培养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夯实道德建设的社会基础,充分发挥精神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篇10:论社区音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43-02

从我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进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我国,作为在城市社区中悄然兴起的音乐文化,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营造了广大居民守望相助的人际氛围与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

一、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

社区音乐文化是相对于社会音乐文化而言的,它是指在当代社会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范围 ,以全体或大多数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生活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音乐文化活动。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社区音乐文化的需求有了明显增加。无论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表演形式、艺术特色千变万化,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即是社区居民这个群体里流传,为了陶冶、愉悦参与活动的每个社区成员。

相比较而言,社区音乐文化具有显著的自娱自乐的特点。社区音乐文化既不会像专业演员那样为了提高表演技术水平而参与,也不可能像青少年学生那样为促进自身的艺术特长而进行学习。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社区居民参音乐文化活动的动机,他们或为了娱乐,追求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或为了强身健体、美形、美姿、美态。根据活动的具体需要(事情、人、形式等)和特定的环境,这些音乐文化活动的动机也会有一些变化,或单一,或综合。这就决定了社区音乐文化必须具有自我娱乐的特点,并以此区别于其它社区文化活动。

另外,在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在其业余时间里,自觉自愿来进行的。社区成员由于存在年龄、职业、种族、爱好、个人需求、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在组织集体活动中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社区居民会针对自己的体质特点、兴趣爱好等来自主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目前我国社区中,大多数人的娱乐、保健等需求,都是靠自己的调节与控制来实现的。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十分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施过程也较复杂,因此也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无论是在专门的娱乐场所,还是在街道、公园绿地,人们都可以随意选择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音乐文化活动。

二、社区音乐文化的功能

首先,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具有休闲娱乐的作用。社区音乐文化同其他音乐文化一样,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能让人迅速地得到审美带来的愉悦感,广大居民在观赏和演出中满足了审美愉悦。在这些活动中,通过音响运动引起机体的感性与理性的思维活动,调动机体积极能动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体验在居民生活中更为明显。居民在开展音乐文化活动时,参与人数多,而且人们之间有着比较亲密、合作的关系,能够比较完全地释放出自己的情绪,彻底地从精神上获得娱乐的享受。人们通过轻松快乐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力和活力,这也是音乐文化区别与其他文化形式的标志性特点。例如,有的社区居民们日常举办的戏曲文化节、戏迷社等组织形式的日常性演练活动,使居民在美的享受中充分体验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放松,提高居民生活、工作的积极性,为营造和谐安详的社区氛围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活动作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特点,也自然成为社区居民比较喜欢的一种的娱乐休闲方式。

其次,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教化的作用。一方面,社区音乐文化中贮存着较广泛的知识信息,健康美好的情感以及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等。比如有的地方戏曲音乐多以历史故事、人伦道德作为剧情内容,对自然、历史、社会等的正确认识,对和谐美好社会的热爱与追求,对丑恶、犯罪的讽刺与惩罚等等,运用各种感情色彩的乐调向人们传达的思想观念直接被人们吸收和接受,使人们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在社区里开展音乐活动,摆脱了常规的、空洞的说教,以音响为表现手段,将教育的内容用生动活泼的音符形式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对人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教育作用,对培养居民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康积极的社区氛围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开展居民音乐文化活动,让居民在音乐文化活动中感悟人生的美、生活的美,让音乐给人们带来和谐和安宁,让人们体会音乐带来的美的意境,从心灵上对周围事物产生美的感受。通过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要将音乐的魅力传输给人们,让人们充分享受音乐文化带来的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再者,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群体生存、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存在、传承和演变的。社区音乐文化是综合的艺术,既反映一定时代的艺术生活趣味,又是市民文化生活的风俗写真,与文学、美术、舞蹈有着内在的相近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贴近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与欣赏水平,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重要的文化传承,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无论对于社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旁观欣赏者来讲,当代社区居民音乐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它通过日常性的音乐活动必然会使居民之间发生并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音乐的和谐及共同的旋律拨动着每个人的情感和弦,社区音乐活动的每个参与主体必须集中个人的注意力同活动群体中的他者保持一致,这就形成了某种精神凝聚力。

三、社区音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进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和谐来自人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关系到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偶像性、复制性、平面性、平庸性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大众文化也在日益发展。这种不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承,不利于人走出内心空乏、无所寄托的精神状态,对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构建具有消极的影响。通过全面开展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好了,身体素质高了,邻里关系和谐了,音乐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和联系的最好纽带。社区音乐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社区音乐能够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是指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所要求和表现出来的协调得当或融洽和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谐社会必须是公平的、公正的,这个 和谐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与人的和谐。社区音乐是从居民的娱乐角度出发,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下,人们进行陶冶情操的一种自我娱乐方式,不存在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同时,音乐活动时的组织形式有别于正式组织的结构形式 ,社区音乐文化的组织氛围比较轻松,人际关系比较平等,情感比较融洽,因此活动时人们容易产生信任感,便于交流、沟通、合作,对改善亲子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同学关系、亲属关系、同志关系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

国家应加强社区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地位、作用及目标、任务的研究,并加强媒体宣传,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丰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另外,大力倡导和鼓励每一个人参与运动,并与体育运动、家庭的尊老爱幼等活动有机结合。如在社区修建、提供免费或低偿音乐文化服务、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文化娱乐项目等。同时,国家应对特殊人群制定更加优惠、有利的政策,同时对社区所面临的专业音乐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资金的支持等实际问题,进行客观、可行的研究对策,努力创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上一篇:常玩游戏可降低患老年痴呆症几率下一篇:剪市镇“两会”期间维稳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