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药品批准程序简介

2024-04-26

fda药品批准程序简介(精选2篇)

篇1:fda药品批准程序简介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简介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 简称 FDA),隶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医疗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FDA 下设药品局、食品局、兽药局、放射卫生局、生物制品局、医疗器械及诊断用品局和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区域工作管理机构,即 6 个局(有的刊物也称 6 个中心),一个中心和一个区域管理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共有职工约 7500 人,FDA 总部有 1143 人,其中药品局为 350 人。

药品局(也称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负责人用药品审批工作,设有 8 个处和若干科室。1 .药品管理处。下设药品信息、信息系统设计、行政管理和预算、医学图书馆 4 个科室。2 .药品监督办公室。下设有药品质量评价、药品标签监督、生产和产品质量、科研调查、法规等 7 个科室。3 .药品标准处。设有常用药品评价、药品上市和广告 2 个科。4 .药品审评一处。下设心血管--肾脏药、抗肿瘤药、营养药、医用造影外科和齿科药、肠胃药和凝血药 5 个科室。5 .药品审评二处。下设抗感染药、代谢和内分泌药、抗病毒药 3 个科室。6 .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处。下设流行病及调查、生物统计 2 个科室。7 .研究处。下设研究和测试、药物分析 2 个科室。8 .仿制药品处。下设仿制药品、生物等效 2 个科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设在华盛顿特区及马利兰州罗克威尔城,机构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FDA 将全国划分成 6 个大区,即太平洋区(旧金山、西雅图、洛杉肌)、西南区(达拉斯、丹佛、堪萨斯)、中西区(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东北区(波士顿、纽约、布法罗)、中大西洋区(费城、辛辛那提、纽瓦克、巴尔的摩)、东南区(亚特兰大、纳什维尔、新

奥尔良、奥兰多、波多利各的圣吉安)。每区设立一个大区所,大区所下又设若干个地区所。太平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旧金山,西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达拉斯,中西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芝加哥,东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波士顿,中大西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费城,东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亚特兰大。

区所负责对本地区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器械、血库等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各地区所按工作需要又设立若干工作站,以保证工作面能覆盖本区范围。全美目前共有 143 个工作站。大区所、地区所及工作站均属 FDA 的各级直属机构。区所的规模视工作量而定,全美的药品 65 %以上在中大西洋区生产,故该区的力量较强,共有职工 525 名,其中监督员 250 名,约占 FDA 总部监督员的 1/4,分析检验人员 150 名。

各州对药品的管理按地方药品管理法规进行,主要工作是:对药师进行考试和注册、对药品经营部门和药房进行监督检查,发放或换发许可证、吊销违法户的许可证、对所在地的药学院校进行评价、审查见习药房等。

注:机构详细介绍附后

(一)美国药政管理机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简称 FDA),隶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医疗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FDA下设药品局、食品局、兽药局、放射卫生局、生物制品局、医疗器械及诊断用品局和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区域工作管理机构,即6个局(有的刊物也称6个中心),一个中心和一个区域管理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机构共有职工约 7500人,FDA总部有 1143人,其中药品局为350人。

药品局(也称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负责人用药品审批工作,设有8个处和若干科室。

1.药品管理处。下设药品信息、信息系统设计、行政管理和预算、医学图书馆4个科室。2.药品监督办公室。下设有药品质量评价、药品标签监督、生产和产品质量、科研调查、法规等7个科室。3.药品标准处。设有常用药品评价、药品上市和广告2个科。4.药品审评一处。下设心血管——肾脏药、抗肿瘤药、营养药、医用造影外科和齿科药、肠胃药和凝血药5个科室。5.药品审评二处。下设抗感染药、代谢和内分泌药、抗病毒药3个科室。6.流行病和生物统计处。下设流行病及调查、生物统计2个科室。7.研究处。下设研究和测试、药物分析2个科室。8.仿制药品处。下设仿制药品、生物等效2个科室。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设在华盛顿特区及马利兰州罗克威尔城,机构庞大,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FDA将全国划分成6个大区,即太平洋区(旧金山、西雅图、洛杉肌)、西南区(达拉斯、丹佛、堪萨斯)、中西区(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东北区(波士顿、纽约、布法罗)、中大西洋区(费城、辛辛那提、纽瓦克、巴尔的摩)、东南区(亚特兰大、纳什维尔、新奥尔良、奥兰多、波多利各的圣吉安)。每区设立一个大区所,大区所下又设若干个地区所。太平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旧金山,西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达拉斯,中西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芝加哥,东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波士顿,中大西洋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费城,东南区的大区所所在地为亚特兰大。区所负责对本地区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器械、血库等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各地区所按工作需要又设立若干工作站,以保证工作面能覆盖本区范围。全美目前共有143个工作站。大区所、地区所及工作站均属FDA的各级直属机构。区所的规模视工作量而定,全美的药品 65%以上在中大西洋区生产,故该区的力量较强,共有职工 525名,其中监督员 250名,约占FDA总部监督员的1/4,分析检验人员150名。

各州对药品的管理按地方药品管理法规进行,主要工作是:对药师进行考试和注册、对药品经营部门和药房进行监督检查,发放或换发许可证、吊销违法户的许可证、对所在地的药学院校进行评价、审查见习药房等。

(二)美国的药品审评

在美国新药从研制到批准生产需要8至10年,耗资6500-8000万美元。FDA审批一个新药一般为2年,平均每年审2000个新药,只有10%能够生产。美国药品申请分3类。

1.研究性药品申请p.新药申请;3.简易新药申请。一个新药的发展和审评的平均周期为:临床前研究1年半,FDA安全性审查1个月,三期临床试验5年,FDA新药审评2年。申报的新药最后通过审评的仅占1/4。新药获得专利17年后,其它药厂方可仿制。申请生产仿

制药品须经仿制药品处同意,方可使用简易新药申请。

一份新药申请的资料往往有5000-100000页。为便于审评,FDA对申报格式、内容等,制订了一系列指南。如方法验证和分析数据申请指南,规定申请人应准备4份样品,其中2 份寄到药品审评处指定的2个实验室,另2份为备用。寄送样品时,应同时寄上检验用对照 品(包括杂品对照品)和不常用的试剂和材料。所附资料中应说明对照品纯化方法,波谱等 检定数据。又如新药申请呈送办法,规定应呈送2种文件。一是完整的永久性主文件,另一份是 分卷的审评件。这2种文件上都应附有申请表和申请信件。主文件的内容有:1.摘要;

2.化 学、制造和质量检验;3.非临床药理毒理;4.人体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5.微生物学;6. 临床数据;7.统计数据。除此,FDA对申报文件用纸大小以及分卷用的文件夹规格、颜色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主文件的内容也可以用指定规格的微缩胶卷,以方便审评工作和审评 资料的保存。

三)美国的药品监督

FDA的药品监督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50名。分工精细。各科室的主要任务是:1.退货科。跟踪药厂的退货信息;2.伪品科。清理欺骗性药品信息;3.标签监督科。管理常用药和处方药的标签;4.制药和产品质量科。其中监督评价室审查地区所的监督报告,政策指导室审查报告的政策性,灭菌药品室重点监督大输液的生产和质量,仿制药品室负责监督仿制药品;5,药品质量评价科。其中产品调查室负责审查胰岛素等的检定出证及拟订全国药品质量调研计划,药品目录室负责药厂注册及产品目录登记,法定方法研究室负责研究对法定检验方法的争议,制药调查室负责收集药品举报信息;6.科研科。负责审定和调查新药申请资料,科研科下设法规管理、科研审查、临床研究、非临床研究四个室;7.法规科。负责起草有关法规,解决对法规解释的争议。

各地区所监督办均有专人负责对药品的监督,本地区的监督员负责对本地区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美国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每年向FDA重新注册。企业接到FDA关于重新注册的通知书后1个月内即应办理。企业每半年应向FDA呈报产品目录的变更。向美国出口药品的外国药厂虽不要求注册,但必须接受监督检查并报送产品目录,进口产品目录供海关验关时使用。对药厂监督主要是检查药厂的生产活动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即药厂应有一套符合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及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的管理办法并应执行。地区所根据过去的监督情况或举报和返工记录等情况,做好监督计划。一般情况下,制药企业每两年受检1次。检查分全面检查和简易检查,全面检查一般每3—4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较为深入,主要内容包括:1.厂房设备,如状态标记,易造成不均匀或交叉污染因素;2.人员,如培训、素质和经验;3.物料,如贮存、标准和取样、水供应;4.生产操作;5.实验室管理,如检测能力、仪器适用性试验、记录和结果;6.包装和贴金,重点检查有混淆可能性的标签;7.记录和报告,如批记录和销售记录;8.工艺验证,如工艺变更时的验证。全面检查结束后,应写出检查报告,报告结论应该准确恰当。简易检查只对药厂的设施、代表性的批记录等作一简要的检查,但应对包装、贴签以及生产工艺等进行严格检查。对原料药生产的关键工艺也应按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查。关键工艺系指生产中的物相变化,如溶解、结晶、蒸发等;相分离,如离心、滤过等;化学变化,如乙酰化。成盐等;条件调节,如酸碱度调节;物料套用;颗粒大小变化,如粉碎等;提高均匀度,如混合等工艺。

药品批准前监督程序为,审评处在批准前先征求地区所意见。地区所根据掌握的情况可建议不批或缓批。如若缓批,则可能要对药厂进行再次检查,核实新产品的生产设施。对申

报时临床试验批样及生产规模产品进行全面的比较论证。如检查中发现工艺更改,药厂应作补充申报待批。临床试验批样的特征,已由圣路易斯的药物分析室和纽约的地区实验室取得并存人了计算机以供今后查核。试验批样的特征,有外观、尺寸、内外色泽、波谱和差热分析等数据。对于仿制药品,其特征应与生产规模的产品一致。但与发明厂产品的特征又不应完全一致。

各州药事机构对药品经营单位和药房每年至少检查1次,使用简明的检查表,并每年重新注册1次。对药师的注册,也是每年更新1次,条件之一为过去1年中必需接受10小时以上的药学继续教育。

(四)美国药品的立法

美国国会于1906年通过食品药品法——《药政法规》。当时对药品管理还不够严格,只是采取事后抽验的方法,禁止从事掺假或冒牌的药品州际交易。1912年国会又通过修正案,明确规定禁止在药品标签上夸大宣传。

1935年药学家们发现磺胺的抗菌作用,各种磺胺片剂、胶囊相继问世。1937年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的主任药师瓦特金斯为使小儿服用方便,用二甘醇和水作溶媒,配制色、香、味俱全的口服液体制剂——即磺胺醑剂(含有粮和挥发油或含主要药物的酒精溶液的制剂,简称醑),未做动物实验(当时美国法律是允许的)。1938年磺胺醑剂造成107人中毒死亡。后来动物试验证明磺胺本身并无毒性,而造成中毒死亡的是工业用的二甘醇。美国联邦法院以在醑剂中用二甘醇代替酒精,掺假及贴假标签为由,对该制药公司罚款1688美元,主任药师瓦特金斯也在内疚和绝望中自杀。这就是在美国当时震动较大的“磺胺制剂”事件。美国药事管理部门觉察到,对于新药临床及投入市场的规定有很大漏洞,必须修改条例,加强安全试验。修改后的条例要求新药必须安全,对老药品改变剂型进入市场前,应把处方送FDA审定,标签和广告也要严格审查。1962年国会又修订法规,认为药品不仅要安全,还必须是有效的。同时,对新药审批增加了严格的规定,并淘汰了412种药品。这以后各州反映管得过严,新药审批时间过长,国会又于1979年1月重新修订《药品、食品、化妆品法规》。该法规规定,凡制售药品品种及药厂、批发商,都须报经登记审查批准。同时规定了药品质量标准制度、药政视察员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以监测药品质量。美国现行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共9章,902条。

五)FDA的DMF登记及通过FDA认证的意义

1.打开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市场之一。这不仅因为美国本身拥有2亿多有极高医疗保健意识和需求的国民直接消费,而且因为美国对低附加值而且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原料药生产有诸多限制, 它高度发达的制药产业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的新特药品及制剂的开发生产, 然后又将制剂药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以赚取高额的利润。

2.是进入欧盟市场和其它国际市场的身份证

在取得美国的DMF登记号和通过FDA的认证后, 产品不仅取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而且由于FDA 在医药业的权威性为世界各国所承认,它的认证也等于是取得了进入整个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盟市场的身份证。原因是1997年日内瓦原料药国际协调会议(ICH)

以后,世界主要原料药生产国家和地区,都逐步地向FDA的原料药GMP实施指南靠近,特别是欧盟与美国之间1999年达成原料药GMP的互认协议(MRA),同意未来执行统一的GMP标准。现在是过渡期,因此,欧盟更能够易于接受FDA的认证结果。

即便是仅取得美国的DMF登记号就能对其产品更方便地进入欧洲、拉美及东南亚市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原料药交易会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不仅仅是美国进口商,即便是欧洲、拉美及东南亚的代理商也常常是在询盘之前先询问是否通过了FDA的认证或要求生产商出示DMF及其登记号。而通过FDA认证或已通过DMF登记的产品总是在成交和产品价格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3.是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由于FDA的权威影响,当然,通过接受FDA认证的过程,认证企业在GMP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本身的质量水平方面确实会有极大的提高。因此,通过了FDA地认证,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也就是GMP的管理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能力生产出可靠质量的产品。

篇2:fda药品批准程序简介

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配合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的贯彻实施,业务管理处组织起草了《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程序》)。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鼓励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药物创新,加快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临床急需药品上市,新修订《办法》增设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章节,设立包括附条件批准程序在内的四个加快通道,并明确了附条件批准的纳入范围、程序、和上市后要求等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新《办法》等,起草《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以下简称《工作程序》)。

二、起草过程

2019年11月8日,《临床急需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技术指导原则》在中心网站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4月,在结合《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技术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药审中心组织起草《工作程序》,并在内部广泛征求意见,经多次会议讨论形成本《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

三、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工作程序》总体思路与国际接轨,对应FDA的加快审批通道Accelerated

Approval。本《工作程序》的附条件批准上市是指用于防治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现有临床研究资料尚未满足常规上市注册的全部要求,但已有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因临床急需,在规定申请人必须履行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替代终点、中间临床终点或早期临床试验数据而批准上市。其目的是缩短药物临床试验的研发时间,使其提早应用于无法继续等待的急需患者。附条件批准上市不包括因临床试验设计或执行过程中存在缺陷而不能达到上市许可要求的情况。

《工作程序》包括适用范围和认定条件、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三部分内容:

(一)适用范围和认定条件

依据新《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在适用范围中明确了可申请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药物范围:一是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药品,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证实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二是,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药物临床试验已有数据显示疗效并能预测其临床价值的;三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疫苗或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认定急需的其他疫苗,经评估获益大于风险的。

认定条件明确了在适用范围内的品种具体应满足的条件,并设置了与指导原则的衔接条款,既是附条件批准药物评定的基本依据,也是申请人自行评估判断的标准。

(二)工作程序

明确了提出早期沟通交流申请、上市申请前的沟通交流申请、提交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上市后要求等环节的具体工作要求。

(三)工作要求

明确了与沟通交流办法、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衔接等的要求。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上一篇:商业地产销售代理合同下一篇:签名用语、祝福语,让你成为一个懂礼的人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