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2024-05-07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共8篇)

篇1: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探究实践中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摘 要:

中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间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起始阶段,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开始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阐明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探究时机和环节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关键词:

探究实践;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正 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学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以中学物理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将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并追求其独特的意义而建立起来的关于中学物理的比较系统的体系。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新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探究性教学已逐渐的走入课堂,原因在于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老师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于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与激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努力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学习,各有提高。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知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模拟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课堂教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做好,保存在计算机内,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实验,在预习的基础上调出程序,就可以在程序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若遇到困难,还可以从计算机中调出课件反复学习、研究再进行实验。这种课件指导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更详细,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操作。模式:a 直接用伏安法测电阻 b 用两只电压表分别并在电阻的两边c 两只电压表一只并在被测电阻上,另一只并在电源上或并在已知电阻上,另一只并在电源上 d 两只电流表,一只串在与被测电阻的支路上,另一只在干路上 e两只电流表,一只串在与已知电阻的支路上,另一只在干路上f利用开关控制电路中电流表所测电流。即电阻之间是并联的连接方式。开关断开,电流表测任一只电阻的电流,闭合测干路的电流。g利用开关控制电路中电压表所测电压。即电阻之间是串联的连接方式。开关断开,电压表测任一只电阻的电压,闭合测电源电压。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回答,并且亲自设计电路图,并用实验来验证正确与否,在实验中,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思维的发散,成功的喜悦。有些细心的同学发现,有的时候电压表的量程用0~3V,有的时候量程用0~15V,电

用心

爱心

专心

流表的量程有的时候用0~0.6A,有的时候用0~3A,那么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如何选择?这一发现立刻得到了教师的赞扬,并引导学生从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来回答,很快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找到了答案。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完成实验操作,不熟的学生还可以多做几遍;实验结果是否对,数据输入计算机就可以显示出结果来,如果不对可以重做。学生对这种教学管理方法感兴趣,学习的注意力更集中,计算机屏幕上图文声像并茂的知识比书本上生动;机上传授知识比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心理上所感受到的压力小;计算机指导实验更具有耐心细致,能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反复执行命令,回答问题。

2、课堂探究实验内容的深入

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一直沿袭着过去的模式,几十年来,变化不大。从总体看来,物理实验基本上从属于物理理论教学,给人的感觉只是为了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性而存在的,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是以“趣”、“疑”、“难”为诱导,而只是教师在台上做,学生在台下看,诚然这样做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无法替代学生的自身探究活动。学生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少;在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量技术的实验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少;各自独立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范围窄,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全面和具体。对学生在有关重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观察、实验和相应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技术的训练方面,不但不能削弱,还要改进实验手段,使这些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保留和加强一些传统实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对一些内容陈旧、重复、实验方法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应该予以淘汰,增设一些趣味性强的物理实验,贴近生活、社会的物理实验和一些微型化实验。并把一些过去由教师演示的实验,改为既可演示又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并且让学生从身边找器材做探究,开动脑筋想办法。

3、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兴趣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4、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此外,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两人追赶问题,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忍俊不禁。这样,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5、让学生学会自行提出问题、设计探究过程、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物理学科更具有神秘感,并促进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身边的现象的解释能力。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得到书本上的知识点非常轻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通过科学探究,教师可以更好了解自己的学生思维特点,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困难在哪儿,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学生要自己识别、区别控制相关的独立和非独立的变量。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探求实验结论。每个同学拿出实验方案,包括仪器的选用、实验方法、数据记录及处理等。设计方案多种多样,可简可繁。

探究性实验是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来建立概念和规律,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究、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体验学者研究的苦衷和愉悦,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篇2: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学好物理,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的其它学科将有很大的帮助。而学生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觉得“物理概念越学越多,定律、定理越学越乱,题目越做越难”,因此,有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若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的障碍,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物理,会怀着一颗求知的心去探索物理这个美妙的世界,从而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并提供保证。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的最有力的工具,有着和为人类一样古老的历史。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本身的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要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无一不闪耀着物理学的光芒,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进入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敞开物理学的大门,树立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地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使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观,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学,不仅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滿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利用“好动”特征,鼓励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可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在课内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在课外,多开展活动,比如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丰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参 1

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四、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信息的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学生可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厌学,而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急燥情绪,这样在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一定要擅于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很好地进行自我情感调控,使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饱满、愉悦、热忱的状态,以感染学生情绪,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对教材进行适当情感处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枯燥乏味,并且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用情感迁移法、言语情趣法、拟人比喻法、轶事插入法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教师还应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与培养,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关怀和爱护学生,与学生多交流、谈心,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要单独加以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差的原因,提出其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再者,教师还应该积极了解同学们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总之,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利用情感因素来教学,使学生爱上物理课,爱学物理。

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对物理兴趣很浓,而到了高中阶段却逐渐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学习物理。其原因是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层次、要求明显不同。初中物理以定性讨论为主,而高中物理以定量描述为主,学生对这一转变常常不习惯,出现所谓的“台阶过高”的障碍,尤其是由物理概念的定量化而引进较多的数学表述、数学测量和数学计算,进一步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正因为此,使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往往花了功夫却没有成效,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足够重视,多了解、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法降低台阶,适当放慢速度,逐步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加强理解和认识。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不应直接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而应首先从力和加速度的概念入手,讲清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质量的概念,从而做好有关的知识铺垫,再引入定律的实验,最后进行理论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从而掌握好这一定律。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自信,再次对物理产生兴趣并提高兴趣。

六、结束语

篇3:浅谈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1.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第一次翻开物理课本,通常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物理知识的愿望很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大工夫,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初识之时就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如果教学中能使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进行新课引入, 则在教授完本章时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一次形式自由的讨论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讨论设计,可以是物理难学吗,有用吗?物理是有用的吗? 很有趣吗?或者就数学基础薄弱,能否学好物理的问题进行探讨,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上第一章声现象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帮助听从细绳上传来的敲击衣架的声音, 将观察到的现象写在预先设计好姓名的班级黑板报上。学生积极认真地实验,又互相商讨、验证声音传播的介质、设计实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写下步骤,记录数据,等等。再如上声音的三要素时,采取化难为易,只讲目前学生普遍了解的关于响度、音调的相关因素, 至于音色则知道它是声音的三要素之一,能与音调区别即可。不作普遍要求,这样疏通一下,学生也就不觉得学习困难了。这样就可以在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以消除恐惧心理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的兴趣。以教师教学的技术型引导给学生感染, 让学生像离不开水流的小树苗一样,根系向着教师生长,向往着物理知识的养分。

2.求新 、求活 ,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趣味性

物理学包含大量历史故事、自然现象和无限的发展前景,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实际的知识教实际的学生”,激发学生长期学习的兴趣,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素养和能力。对此,我的做法如下:

2.1注重初始 ,引入课堂教学。开始时以教学设计的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为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发挥主体作用的氛围。例如教授《压强》,教师开始用吸管小心吸饮料(放在讲台上),然后取出一个蔬果,分别用刀背和刃切。教师问学生:杯中的饮料怎么了?什么样的切割效果好?待他们的回答后再提出疑惑。以这种方式教学引入,活化教材中的插图,建立生活模型,进入教学主题的介绍。也可以讲述故事的形式、提问设问的形式、举例物理现象的形式引入物理教学,以简单明确、由易入难、良好的课堂氛围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设计一些教学表演活动。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教师和学生一起演练或教师引导、学生发挥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教授《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让两位学生在台前站着不动,或者以相同速度或不同速度同方向,或反方向行走,由此诱导学生讨论物体运动和静止及参照物的选取。如此,经过简单的演示,给问题设置恰当的情境,构建了一个有趣生动的具有立体感的模型。相信在这样切合实际的生活化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致高涨、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性学习中。

2.3让学生参与实践及电化教学的操作 ,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物理学是以实践和事实为根本的学科,因此应针对学生喜欢看实验、爱实践的性格特征,安排大量学生探究实验,同时尽可能利用教学设备优化课堂结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考虑能够在教学中将学优生、学差生混合编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当我的搭档,制作和准备实验设备、指导实验预习和初步演练;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采用只求答案,不考虑过程的“填空”型问答的方式。例如:在研究欧姆定律时,一教师先放出实验设备,然后连接电路图,开关闭合,问学生以下问题:1电流表目前的示数是什么? (学生读出示数)2电压表示数多少? (学生读出示数)3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换接另一个电阻,现在电流表示数多少? (学生读出示数)4读数变了吗? 5变大变小? 6说明维持导体两端电压稳定的状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阻值是否有关? 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思维空间。这个实验的目的、设备的选择、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现象的总结和结论应通过讨论得出,这一过程由学生负责。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当电教员,共同制作投影片,让他们在上课时操作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等。通过实际操作,不仅规范学生的劳动习惯与行为习惯,而且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此外,教学中教师语言含有丰富的感情、声调抑扬顿挫;板书设计简洁、中心突出、字体美观;同时,教师有丰富的知识、规范行为、感情丰富,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崇拜,能诱发学生孕育丰富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教学的趣味性出发,着重在下面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学法指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培养阅读习惯。要领是浏览前提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进行《内能》教学时提出问题:是否存在分子的动能能够是零?书中如何类比分子势能?如何定义研究对象的内能?阅读完毕,需检查阅读的效果,或通过提问、或经过评估的方式;或有计划地组织研究小组用问答方式探讨阅读材料。进一步鼓励学生在阅览中自己寻找问题, 并及时表扬在此过程中获得进步或取得成绩的学生,使学生劳有所得,从而提高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针对性、合理性的设问 ,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物理情境, 引导他们积极探讨物理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例如教授《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边使鸡蛋漂浮在浓盐水中,加清水后悬浮,继续加清水则下沉,或者再加入盐变为浓盐水后又上浮的实践;一边用投影仪播放讨论问题:1鸡蛋重力的变化情况;2这一过程中盐水密度的变化情况,鸡蛋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3鸡蛋处于漂浮、悬浮、下沉、上浮等不同状况的受力情况。有计划地组织3至5人的学习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3.3培养观察习惯。学生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兴致高涨,缺点是认识浅薄,只是看个热闹,例如观察串并联电路实验时, 多数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我的灯亮了,你的灯不亮这种观察程度上。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有目的、有效地观察。可针对性地就观察目的提问,同时诱导学生分析讨论变化原因、诱发变化的条件、产生的结果; 也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的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如在《电功率》教学前,请同学们回家观察家中的灯泡都是一样亮的吗, 相同亮度灯泡的灯丝与不同亮度灯泡的灯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不同情况下同一灯泡的亮度不同,造成原因是什么呢?昂贵的电器为什么使用稳压器(可以和家长讨论或上网搜索)?上课前了解学生观察情况,据学生观察和分析情况逐步推导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功率, 实际电压和实际电功率。这样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物理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是学好物理的一块有力的敲门砖,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3.4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经常让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小结,形成良好的知识构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课堂提问学生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由学生回答、补充、总结;也可以课后默写章节重点进行总结;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总结。从章节小节漫漫发展到课时小结,从教师总结发展到学生总结。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每节课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章节的知识结构,会使得学生知识结构明确,知识点记忆牢固。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自觉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好习惯能养成,使学习更有收益,也能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4.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物理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既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第二课堂十分重要。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与要求,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组织物理知识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成为小小爱迪生等活动。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挖掘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的光芒,体会到创作和学习的喜悦,感觉物理是一门十分有趣好学易懂的学科。这样,学生将有强烈的兴趣和信心继续学习和创造。

篇4: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浅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88-01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相比较而言,物理是初中阶段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要想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显得很重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希望给其他的老师提供一些好的借鉴。

一、上好第一堂課,充分吊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味口”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又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是很难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的。所以说,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上好第一堂课,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物理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用心去教,便于把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可以先拿出一个杯子与一张纸,先让学生检查一下杯子和纸是不是普通的,然后再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杯子的上面,这个时候再问下学生,杯子倒过来以后纸会不会落下来呢,水会不会流出来呢,让学生们先讨论一下,这个时候教师再做出倒杯纸托水的实验,此时学生们也都会发出赞叹之声,他们也都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种直观的演示能够把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和高涨的情绪充分调动出来,为新课的导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以良好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教学当中,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因此,物理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作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完“惯性概念”的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面,然后问学生们: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然后又不接触或者是碰到笔套呢?做法可以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的打击纸条,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既能提高参与的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小实验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巩固相关的知识。

再如,在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内容时,也可以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来完成一个实验:把一支粉笔头置到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面,然后再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粉笔头沿着水平的方向飞出去,而且还会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道痕迹。如果使用米尺,如何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呢?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呢?借用米尺是不是也能测出速度?这一实验则能够较好地诱导学生继续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接下来的教学顺利开展。

三、有效穿插故事,优化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他们对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历史典故等都充满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基于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物理学家探究学习、总结物理原理的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或者是历史典故等。在向学生传输一些知识的基础上,穿插一些物理学家实践探索物理知识时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会对这些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为使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奠定基础。例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阿基米德是如何由洗澡受到启示的一些趣味十足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故事的感染下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并促使学生形成由生活之中的点滴现象及时的总结、探索、善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再如,在探究“重力知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下牛顿是如何由苹果落地总结出了牛顿物理定律的,学生们也会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更加集中注意力,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及时地巩固这些物理知识,而且还利于学生明晰重力、浮力等概念知识,便于提升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能力。

四、恰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节高效率的物理课必须重视导引环节的有效设计。良好的课堂设计也一定会引起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这样的教学也符合学科特点以及教材自身的性质。例如,在探究“电压”这节内容时,学生学习这节知识点最大的困难就是这节知识比较抽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如何才能让学生切实相信电压的存在则是这节课的教学关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可见度较大的水流,指导学生间接观察,进而再感受电压的存在,给学生的感官带来足够的刺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水位的演示装置,让学生对水压现象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类比方法,借助问题去驱动学生对水压的有效思考。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电压的相关知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用已经学的水流知识来分析水轮机的工作原因,进而再逐步过渡到电压的概念建立上面。通过恰当的引导,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有效掌握,对于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心理学认为,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一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及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当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出来,其中,充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也才能够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学生也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究,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能促使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丽霞.关于初中物理的兴趣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2).

[2]蒋玉芳.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3]张超.初中物理的兴趣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学刊.2013.10.

[4]王海波.初中物理兴趣教学之浅见[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1(3).

篇5: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

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科目的难度都有所增加,特别是新开了物理这一门学科,使得学生面对物理学习感到压力倍增,随之产生兴趣下降的问题。细观当今的初中物理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下面几个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物理本是一门应用性较高的学科,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学习,应当对物理的兴趣较高,但是,由于面对中考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对于知识的掌握要求较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注重课程的引导,往往直接切入主题讲解概念和定义,继而应用所讲定理进行相应的联系,课堂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新鲜感,而且初中物理课堂应当是活跃的,但是,目前还是有许多教师不注重调节课堂氛围,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分数,上课完全采取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空间,思维固化,学习效率低下。

2.注重教材概念的讲解,脱离学生日常生活

物理的研究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许许多多的物理发明都是从日常点滴小事中发现的,而许多教师在讲课时一味地注重教材概念的记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只能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教学效率,学生脱离了生活,很难真正地体会到定理中的实际含义,而现今的中考试卷出题趋势也在慢慢地趋向生活化、应用化,如果一味地去记忆课堂内容,依赖于教材,很难适应中考的新要求,不仅得不到能力上的培养,学习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二、新课改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1.综合利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仅凭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很难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应当利用现代电脑软件与网络技术,制作课件、ppt、动画等,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物理课堂充满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课程时,可先不用讲解课本的具体定义,通过一段视频引入,视频内容可以是当今社会对于牛顿定律应用的实例,也可以是牛顿个人生平经历的介绍,在课堂的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注意。接下来教师可以用悬念式导入方法,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火箭在升空时不会坠落,有哪几个力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一现象,这些涉及了本节课中的哪些知识点?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本,回答上述问题。

2.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将物理学习局限在课堂上,应当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真实地感受物理给生活带来的意义,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布置作业时也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几道练习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深入生活,调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事物的物理规律运用,思维能力也相对得到提升,而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物理学习的有效性,也会发现物理本身的实用性和物理的魅力,对于物理的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

3.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平台

教师应当学会倾听学生,充分了解当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无论是在生活中的物理发现,还是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及时解答学生关于物理学习的疑问,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组织小型研究交流活动,学生可以站上讲台去展示自己在生活中的物理小发明或者发现,进行相应的物理知识讲解与分析,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并给课堂带来生机,在课程未正式开始时就让同学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

三、小结

篇6: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一、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案例中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材中选用和设置了许多与学生个体生活密切的现实案例.初中生学习认知、情感发展最大特点,就是对现实生活案例“感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就应抓住物理学科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等特点,设置出激发学生大脑皮层“凸起点”的现实性、趣味性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表面凹凸不平?为什么我们水平拉动一个物体感到非常费力?穿着鞋底有波纹的运动鞋在湿滑的路面不容易滑倒,而平底鞋则容易滑倒,这是为什么?又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生动画面和案例,并结合“为什么抽空空气的瓶盖不容易拧开?”的问题,让初中生内心受到“刺激”,情感得到激发.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操作,但是又高于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是学好物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部分初中生实验、观察能动性弱,积极性不强,不愿实验、不愿观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枯燥的公式和例题教学取代丰富多彩的物理内容,致使初中生缺乏内在学习情感和趣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借助于物理学科实验特点,结合学生情感特点,从联系学生的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做好演示实验等方面入手,设置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实验案例,使学生产生能动学习情感.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学生之间双手击掌”、“在溜冰场穿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却向后退”等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深刻领会“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实验观察兴趣.又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设置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水的沸腾现象,在做好酒精灯使用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填写表格,做好数据记录,找出物理规律.在现实案例实验中,学生把“物”与“理”有效结合,既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在阐述见解中增强学习兴趣

篇7: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邓小云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玉山镇双凤小学 邮编:636060 Email: 342845292@qq.com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诸多因素入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的观点。重点从课堂教学切入,结合教学实例从课题引入、运用多元信息进行情境创设、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召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兴趣;开场白;多元信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体验成功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就要寻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一、利用良好的“开场白”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开场白”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生活处处皆物理”的学科特点,运用图片、视频、教具、生活用品、生活场景等多种素材,通过直观感受,创设趣味情境,设置悬念,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

在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第一课时,给学生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童趣轶事,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同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学生定会被实验室琳琅满目的实验器材深深吸引,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体会到物理学习与其它科目的与众不同,从而激发起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在学习《参照物》时,我给学生读了章回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的内容:外婆从农村去看望外孙女宝云,宝云问家乡有何新鲜事,外婆笑着说:“去岁那天,起了一阵大风,把我院内的一口井忽然给吹到竹篱笆外面去了。”宝云听了大惑不解。借此,我问学生:“你能解释风把井吹到篱笆外的道理吗?”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高涨。

二、利用多元信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在初二《大气压强》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个实验:一是剥了皮的鸡蛋被“吞”进了广口瓶;二是用纸片盖住满杯水后倒过来的“覆杯实验”,创设出奇趣情境。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因为力的作用”,但紧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那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呢?”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我趁势展示出了本堂课的课题《大气压强》,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世界,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只是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清未来。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

互作用的规律,采用视频展示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听完后对磁悬浮列车非常感兴趣,我趁势引导他们通过哪些方法、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知识学习。在学习“电磁波”时,结合大家普遍使用的手机进行电磁波的传输、接收、网络架构、电磁辐射等方面的教学,学生兴趣大增。此时我给他们提出要求,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上交了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和表扬,过后我发觉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的时间不长,长时间的讲述会让学生感觉疲倦,心生厌烦。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手段多样化特点,适时穿插讲授、实验、举例、设疑、多媒体课件展示等不同教学手段。善于发现学生的的情绪变化,适时采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中设计一个或多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高潮的阶段,使学生一直处于研究、分析、探讨问题的兴奋状态。同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光的色散”教学时,由“园艺师的失败”的小故事引入。讲到牛顿发现光的色散,通过三棱镜实验再现色散现象;使用计算机软件“调色板”功能演示色光的混合;使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千手观音”舞蹈演员服装丰富的色彩变化,再回到生活中大家身穿的不同颜色的衣服,城市夜晚五光十色的夜景等一系列场景,帮助学生建立物体的颜色概念;最后以“乌鸦与玫瑰”的科学童话故事作结尾,整堂课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原本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轻松愉快。

四、应用良好的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物体的三态”时,向学生打比方:“固体好比上理论讲授课,大家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液体好比上分组实验课,可以相互走动,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气体好比下课休息,大家活动于校园的各处。”又如,在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时,可这样比喻:“电流就象水流,放水的渠道分的支流越多,每条支流的水量就越少,但把它们都汇合起来,其总量还和原来一样。”这样就形象地说明了并联分流的特点,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一味的板着面孔说教,只会让学生疲倦而昏昏欲睡。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教学语言的文学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学声音的传播时,引用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营造诗意氛围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习熔化与凝固时,采用对联“盘中冰水,冰化水,水温不升;盘中水冰,水结冰,冰温未降。”引导学习晶体熔化(凝固)的特点,能收到良好效果。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五、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年级学生而言,解决学生的畏难心理障碍,增进师生间的亲和力是学生对物理学科建立兴趣的关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怀、鼓励、启发、教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受到欢乐和愉快的心境,能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完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周末时间动手制作一个自己满意的小制作。周一时多数学生上交了自己的作品,尽管大部分作品都很粗糙很稚气,但我都仔细从中找到优点,给予了充分肯定。看得出来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因为感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初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用丰富教学素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用教师的爱心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建立目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我们教育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文华,《新课程中学生的物理素养的培养》。来自中学学科网。2011.11

2、胡琳,《物理教学中巧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来自中学生学习报。2011.11

3、李泉,《新课程物理教科版教学参考》8年级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出版

4、冯志远,《教学行为艺术》。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3出版

篇8:浅析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培养

一、巧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责任, 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一线教师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分析得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巧妙的把教学内容、兴趣教学、教学情境联合在一起是解决同学们能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巧妙的设置教学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初中课本中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 我们可以先这样来设置教学情境, 同学们有谁滑过冰、划过沙、或者做过水上滑梯那?会有很多的学生来参与这样的活动中, 经过与老师的交流以后教师要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最光滑的物体是什么那?接着教师告诉同学们冰是目前比较光滑的介质, 我们滑冰的是在冰面上, 如果我们滑冰在比冰面还光滑的介质上面我们会停下来么?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够巧妙的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 然后教师讲解有关牛顿定律的相关知识, 由于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基本全部都在教师的身上, 所以这个时候传授给同学们知识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再比如, 我们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定律》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个很小的木球挂在天花板上面, 然后让一个胆大的同学来到木球的面前, 教师把木球拉到一定高度, 让木球与学生面目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告诉学生保持这个姿势不能动, 木球摆回来后会不会撞击到同学的面目, 通过这样惊险的教学场景能够调动起同学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对物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在初中物理兴趣教学中引入悬念和实验教学

物理虽属于理科范围, 但是与其他理科学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所以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针对性的提出悬疑类的问题, 充分的利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心理来有效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样就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思考问题上面来, 可能学生在课堂中对某些物理现象暂时找不到答案, 所以他们会自主的通过查找资料、同学讨论、或者询问老师的方式, 来把这个悬疑的事情搞清楚,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主求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置可以让同学们独立的思考, 通过独立的思考之后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长期工作一个环境下会导致人们工作效率低, 甚至对所做的事情产生厌烦的心理,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心理, 以至于使他们学习效率低, 不爱学习, 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相当于换了一个学习环境, 会给他们极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所以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的积极性, 有利于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而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假如我们只有过硬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不好物理这门科学的, 所以无论是出于有利学生以后得发展还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应该在物理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 通过做实验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终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主动的学习物理课程。

三、走进生活, 培养兴趣

物理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物理知识,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从生活中走进物理”。所以我们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要经常给学生们讲解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解物理知识我们可以达到以下两个教学效果。第一, 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来讲解物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二, 有很多学生学了好多知识都不知道学了这些知识能做什么, 教师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清晰让学生懂得学习物理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使同学们从生活中学习到物理知识进而培养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例如, 在讲解“凸凹透镜成像原理”, 我们可以用近视镜和老花镜的生活实例让同学们通过实际生活来学习物理知识, 还有在学习“气化和液化”的知识时, 我们可以通过下雾还有夏天地面上的水为什么会消失了这些现象来讲解“气化和液化“的物理知识, 通过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来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而架构起一个物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促使学生们有兴趣的、自主的进行思考和探索物理知识。

四、结束语

本文浅析了初中教师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 教师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利用各种资源、方法、手段、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学习物理知识, 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有兴趣才能从“苦学“, 过度到”乐学“, 最后达到”我要学“的教学效果。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只要是对这件事情有兴趣我们都会把它很好的完成,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面临着许多考验, 身上肩负各种学习压力, 学生及其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所以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的去学习对于对中学生尤为重要, 本分就如何培养初中物理课堂兴趣化教学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质量,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蒋玉芳.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初中“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S2) .

[2]赵国一, 董松一.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启蒙和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S2) .

上一篇:奢侈品特卖会广告招商方案下一篇:统计申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