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2024-05-05

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精选7篇)

篇1: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药师的职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已成为全球药师共同的目标和责任[2]。PDCA循环或称戴明循环(Deming Cycle),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处置)4个阶段[3],是一个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持续改进螺旋。医院药学服务逐步引入PDCA管理,使医院药学的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用药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用药错误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能导致药物错误使用的可预防事件;它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物标签与包装、药物名称、药物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应用等过程中。伍玉玲等[4]对9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药物使用错误发生最多,占38%,最常见的为药物错误、液体错误和患者错误。我们通过实际病例分析,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用药错误的发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门诊治疗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21~67岁,用随机抽样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43.26±1.11)岁,初中以下学历23例,高中42例,大专以上学历15例;观察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43.24±1.12)岁,初中以下学历24例,高中43例,大专以上学历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均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药学服务方法,观察组在药学服务中实行PDCA管理。观察组的具体方法是:①P-计划:根据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对疾病诊断要准确,然后制定治疗目标:一切为了患者身心健康。在对疾病和患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严格执行诊疗规程,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论文发表球球2043944129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疾病、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和药物的药理学特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确定治疗药物、剂型和疗程[5]。②D-执行:治疗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观察 在治疗方案的实施中,医师、药师、护师、技师精诚合作。药师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专业技能,主动接触患者,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使药学服务在实施最佳治疗方案中起到很好的作用。③C-检查:对治疗方案实施后取得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肯定取得的效果,在药学服务中推广应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④A-行动: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 药师在药学服务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发现和存在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1.3评价标准 总错误发生率为错误的患者发生率、错误的药物发生率、错误的剂量发生率、错误的途径发生率论文发表企鹅号2798419225及错误的时间发生率之和。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错误的总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错误的总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药学服务是一种实践,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必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并获得效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向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这是每个药学人员应该仔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在药学服务中运用PDCA管理,对提高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把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医院药物管理过程中,降低了药物使用错误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药物管理意识,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充分显示了PDCA管理模式的优越性[6]。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PDCA管理周而复始进行,螺旋式上升,不断提高了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的药学服务内容,提高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降低了不安全用药的发生;推动了药师、医师、护师、技师之间的精诚合作。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具有显著成效,明显提高了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值得在医院医疗管理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PDCA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服务中运用,明显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更加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门诊治疗患者1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药学服务方法,观察组在药学服务中实行PDCA管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药学服务效果,总结相关的体会。结果 观察组用药错误的总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用药错误的总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应用具有显著成效,能明显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

篇2: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药学服务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药师的职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已成为全球药师共同的目标和责任[2]。

pdca循环或称戴明循环(deming cycle),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处置)4个阶段[3],是一个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持续改进螺旋。医院药学服务逐步引入pdca管理,使医院药学的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能有效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用药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用药错误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能导致药物错误使用的可预防事件;它可出现于处方、医嘱、药物标签与包装、药物名称、药物混合、配方、发药、给药、用药指导、监测及应用等过程中。伍玉玲等[4]对90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发现,药物使用错误发生最多,占38%,最常见的为药物错误、液体错误和患者错误。我们通过实际病例分析,pdca管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用药错误的发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门诊治疗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21~67岁,用随机抽样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43.26±1.11)岁,初中以下学历23例,高中42例,大专以上学历15例;观察组80例,年龄21~67岁,平均(43.24±1.12)岁,初中以下学历24例,高中43例,大专以上学历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均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药学服务方法,观察组在药学服务中实行pdca管理。观察组的具体方法是:①p-计划:根据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对疾病诊断要准确,然后制定治疗目标:一切为了患者身心健康。在对疾病和患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严格执行诊疗规程,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要综合考虑疾病、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和药物的药理学特征,按照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确定治疗药物、剂型和疗程[5]。②d-执行:治疗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观察 在治疗方案的实施中,医师、药师、护师、技师精诚合作。药师充分发挥药学服务的专业技能,主动接触患者,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使药学服务在实施最佳治疗方案中起到很好的作用。③c-检查:对治疗方案实施后取得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肯定取得的效果,在药学服务中推广应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④a-行动: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 药师在药学服务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发现和存在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立即整改。

1.3评价标准 总错误发生率为错误的患者发生率、错误的药物发生率、错误的剂量发生率、错误的途径发生率及错误的时间发生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错误的总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错误的总发生率为31.2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药学服务是一种实践,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上,同时必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并获得效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向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这是每个药学人员应该仔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在药学服务中运用pdca管理,对提高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把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医院药物管理过程中,降低了药物使用错误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药物管理意识,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充分显示了pdca管理模式的优越性[6]。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篇3: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1非语言沟通技巧

1.1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指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和动作能反映出对他人的态度或自身放松的程度。比如说身体微前倾代表对人的谦恭有礼, 后仰身体代表若无其事的态度, 转身代表对别人的厌恶回避的态度, 手足无措代表焦虑。因此药师在发放药物的时候, 要重视自己的姿态, 如果患者上交处方时, 药师身体前倾, 这会让患者或患者家属有一种被接纳或者被接受的感觉[3]。药师的手势语言对患者或家属的影响也较大, 主动伸出双手会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服务的主动性和热情, 患者的心里会很舒服。

1.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表现了一个人的真正情绪, 也可以很好的掩盖一个人的实际情绪。眉、眼、嘴部和脸部的肌肉运动都属于面部表情的范畴。比如说眼睛能看出一个人的忧伤、快乐与否;嘴部能表示一个人的厌恶与否;前额能提供惊奇的信号;再有就是要面带微笑服务于人。药师要尽可能的控制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的面部表情, 尤其要注意微笑服务。同时药师还要善于观察被服务者的面部表情变化情况, 鼓励对方真实的表达情感。

1.3个人形象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的着装、打扮可以给他人提供一些重要线索, 比如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等等。药师的个人形象会直接影响患者及家属对药师的印象, 也成为彼此间无言沟通。因此药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着装、谈吐、仪表等方面是否得体, 同时要以稳妥的行为来表现自己, 以便给患者留下很好的印象。

2倾听艺术

倾听这门艺术是有效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师专注认真的倾听会让患者及家属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让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 这样容易拉近药师和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医患进行沟通时, 药师要在保持适当距离的情况下站在或坐在患者的身旁, 这样给对方以全然的注意力, 药师要用复述问题或点头的方式表示其在认真倾情, 这样能激发患者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愿;药师应当注意避免轻易打断患者的谈话或者改变话题等, 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回应一下彼此之间的谈话内容, 这样能顺利的把话题引向正确的方向并且将两者之间的角色顺利转换过来, 从而也就会达到有效的沟通。药师不容易掌握倾听技巧, 要逐渐的把握这个技巧。在良好的倾听技巧和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着很直接的联系, 有效倾听的时间占沟通过程的一半以上的时间。这就充分说明倾听在医患服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

3交谈技巧

3.1用安慰性语言药师应当学会用安慰性语言。例如, 对于刚入院的患者, 药师应该主动说:“您好, 我是为您服务的药师, 名叫×××, 有事情请找我, 不用客气”。早上见到患者应该主动问候:“您昨晚休息的还好吧, 您今天气色挺好的”。话语简短, 但是患者听到会感到亲切愉快, 对不同的患者要用不同的安慰语言。

3.2相互尊重和平等交流患者是药师和医务人员的合作的重要纽带。药师、医师和护士之间虽各有其特点, 但是他们的服务宗旨都是一样的。药师应该以建议的方式向医师提供治疗方案, 如果药师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 应该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 再给出明确的答复, 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或者胡乱解答一通, 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甚至会耽误治疗。而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药师要选用适当的称呼和合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 这样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 也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不管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或性格怎么样, 药师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 用同样热情对待。通过药师的热情服务态度消除医患之间的陌生感并建立密切的医患关系, 为实施药学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药师与医务人员交流时, 应该使用科学严谨的语言来解释药物治疗、疾病诊断、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药师应尽量不用专业性语言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为了消除患者的疑惑或不信任感, 药师和医师对病情的解释意见应该是统一的, 这样能避免因语言问题而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同时, 对患者的谈话内容应该注意保密, 要用保护性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异常结果或者不治之症的药物治疗[5]。

3.4利用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药师对他人应该真诚可信, 对工作应该认真负责, 对自己要有自信。药师应尽量使用确定性语言, 尽量不用不确定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 药师表现出来的自信可以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 避免患者对药师产生怀疑, 这样就会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遇到疑问时, 药师要向患者多询问, 并及时与医务人员相沟通, 把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3.5劝说性语言患者一时不愿意做的事情, 往往会经药师的劝说后顺从。例如, 一位31岁的女性患免疫系统疾病, 因害怕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担心因长期服用药会使自己变胖, 因此她服用一段时间就会擅自中断用药, 家人劝不好, 而药师用专业知识反复讲解, 告知激素用药不应该骤减骤停, 以免使原有病情加重, 这样患者就会接受治疗。

在对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和协调沟通能力。这不但会使药物治疗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同时也能建立起药师和患者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还能使药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比较好的体现, 并使医院的药学事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习龙, 马瑞, 牛素玲.药学标准化服务的构建.继续医学教育, 2011, 25 (2) :30-33.

[2]孔华丽, 白文斌, 赵冠人, 等.药学信息智能提示系统的构建及应用.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1, 27 (3) :263-264.

[3]梁竹, 袁成.人性化药学服务与药物治疗学门诊.中国药房, 2010, 21 (45) :4305-4307.

[4]冯端浩, 赵冠人, 李岩, 等.处方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9, 25 (1) :92-94.

篇4: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药学管理;管理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06-01

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社区服务中心药品质量问题收到了医学界和外界的广泛关注。社区服务中心中需配置常用药品和应急药品, 药品关系着患者的及时用药和安全用药,但由于 药品管理不足,造成一系列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就我中心当前 药品质量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药品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中心药品管理实施PDCA循环法,对常用药品、急救药品、高危药品、冷藏药品及麻精药品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并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持续改进。

1.2方法

根据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实行循循渐进管理方法。

1.21 Plan计划阶段

药学部在2013年5月对 药品管理的实际情况做详细调查,根据我中心 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人员设置、管理制度和流程方面实施针对性的计划和整改。我中心所有科室中药品达标率检查显示,常用药品达标率56%、急救药品占62%、高危药品占30%、冷藏药品占52%、麻精药品占41%。

我中心药品管理主要存在问题:(1)药品管理不规范,药品备用数量和实际备案目录存在出入;(2)药品在摆放顺序、标签、基数和品种上无统一摆放和管理模式,药品使用后的补充不及时;(3)在冷藏药品管理中的冰箱温度不达标。

造成该类现象的主要原因:(1)药品管理人员缺乏,没有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出现一个药品管理人员监管多个科室,在管理时往往容易出现纰漏和懈怠,再加上管理人员药品管理知识有限,在药品管理上的意识不强;(2)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药品管理上没有统一、强有力的管理方案,对药品管理人员管理责任制不够明确,同时在在药理检查监督方面执行力度不够,对药品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和制度,以及药品摆放、领用、退换、补充管理中的流程较为混乱,没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完善;(3)监管部在实施监督管理时,药学部参与监督检查的情况较少,在发现问题时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强有力的改整,造成药品管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2 Do执行阶段

规范药学管理工作流程。(1)药学部在进行药品管理时实施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并及加强自检和督导力度,根据科室的性质,在每个科室 设置专业的药品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对药品的摆放顺序、数量、补充数量等工作完善后在进行交接班,并在每周由药学部主要负责管理人员对药品管理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在月底对药品管理做分析报告;(2)药学部主动配合质控办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和注意事项、加强事项反映给各 ;(3)药学部和护理部做及时追踪管理和对整改结果进行处理;(4)完善 护理人员的发药、退药登记。健全各科室 药品管理制度。(1)不断完善和健全社区服务中心《药品管理制度》,使 药品管理有据可循;(2)不断完善我中心《药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制度》,为 药品的安全质量监督和检查提供标准;(3)不断完善我中心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对我中心药学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课程,提高管理人员的药品知识和安全意识。

2.3 Check检查阶段

设置专门的药品质量监督小组,参照我中心修订后的药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定期对药品进行监督和检查。尤其是常用药品、急救药品、高危药品、冷藏药品、麻精药品管理情况。在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2014年5月对我中心药品检查显示常用药品达标率提升至97%、急救药品100%、高危药品92%、冷藏药品占96%、麻精药品占94%,比2013年5月药品管理达标率明显上升,且各科出现药品乱放、过期、没有统一标签管理、药品补充不及时、冰箱温度不达标等现象明显改善。

2.4 Adjust修正阶段

根据药学部和监管小组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结果,召开小组讨论会议,针对药品管理中没有达标和有待解决的遗留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下一次检查过程中分析整改效果,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入PDCA循环模式。

3.讨论

药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问题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加强 药品管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PDCA循环又称质量环或戴明环,是管理学中最常用的通用模型。最早由美国现代管理奠基者休哈特提出构想[1],并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再次挖掘,并持续应用于产品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主要分为四个阶段[2],首先是Plan(计划阶段)、Do(执行阶段)、Check(检查阶段)、Adjust(修正阶段)。PDCA循环是贯穿于质量管理整个过程的管理方法,适用于任何过程改善的改善方法。本中心药品管理采用PDCA循环法,在根据PDCA循环四个阶段实施整改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我中心的药品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桂梅.PDCA循环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2048-2048.

篇5: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1 资料来源

1.1 样本

来自全院使用有害物质的3 2个部门。

1.2 采样方法

质控部、防保科、总务科、设备科、院感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运用有害物质查检表进行改进前后查检, 最终取得结果。

2 PDCA实施方法

2.1 计划阶段

2.1.1 组建项目团队

组长:后勤副院长;组员:质控部主任、防保科科长、护理部主任、总务科科长、院感科科长、设备科科长、检验科主任、病理科主任、药剂科主任。

2.1.2现状调查

2012年3月质控部组织项目团队联合进行了全院有害物质管理专项督查, 发现如下问题:病理科和检验科配备了有害物质专柜, 但不够规范, 其他各科室无有害物质专柜;全院有害物质标识不明显;全院无有害物质溢出包, 防护用品不齐全;全院无有害物质清单;全院无有害物质安全指引, 无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管理计划, 无危险品管理制度, 无危险化学品领用、使用登记和管理检查记录;有害物质存储区域小而拥挤, 检验科存储区域有较多电线;甲醛稀释配置不符合要求;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差等。

2.1.3 分析原因

有害物质管理紊乱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JCI标准 (FMS-5) 的正确运用, 缺乏对有害物质的全面管理。主要体现在: (1) 主观原因: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 主管职能科室、部门主管、员工都不够重视, 无专管员;员工防护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监管力度薄弱, 除了医疗废物有专门职能部门 (后勤、院感) 监管外, 其余有害物质没有落实到专门部门统一监管, 管理混乱。 (2) 客观原因:无有害物质专柜、标识、清单、安全指引、溢出包、防护用品及设施, 领用物品存量及种类太多。 (3) 环境因素:无集中配置甲醛的房间, 存储区域小而拥挤, 检验科存储区域有较多的电线。 (4) 方法因素:无危险品管理制度、有害物质管理计划, 无领用和使用登记, 无自查记录, 危险品存储不符合要求, 无防护措施, 甲醛稀释配置不符合要求, 无危险品泄露的处理流程, 对员工教育培训欠缺。

2.1.4 确定目标

201 2年3月14日至201 3年1月31日, 各科室有害物质专柜从原来的无到配备率达100%;有害物质标识从原来的标识不明显到标识符合率100%;各科室有害物质溢出包从原来的无到配备率达100%;有害物质清单、安全指引从原来的无到配备率达100%。

2.1.5 制定改进方案

(1) 由防保科建立全院和各使用部门有害物质清单、防护手册、安全指引、标识等, 2012年5月前完成; (2) 由防保科制定有害物质及废弃物管理计划和危险品管理制度, 2012年5月前完成; (3) 由总务科落实配置统一的铁皮柜, 2012年10月前完成; (4) 由各使用部门落实有害物质的定点、定位、定量储存及专人双锁管理, 2012年1 0月前完成; (5) 由院感科建立有害物质防护流程、统一配备溢出包, 2012年5月前完成; (6) 由防保科落实教育及培训; (7) 重点部门落实专项管理:病理科、检验科、小手术室、手术室、各病区、内镜中心等。

2.2 实施阶段

(1) 制订全院有害物质及废弃物管理计划和危险品管理制度; (2) 各部门指定一名有害物质专管员, 实行专人管理; (3) 建立全院和各部门有害物质清单、标识、安全指引、防护手册; (4) 全院有害物质溢出包统一配置, 溢出时正确处理, 重点部门配备洗眼器、眼罩、面罩、沐浴房; (5) 各使用部门配备有害物质专柜, 病理科、检验科新购危险化学品专柜; (6) 设备科不在院区内储备有害物质, 病理科、检验科独立配备有害物质专门仓库; (7) 规范危险化学品领用、使用登记和管理检查记录; (8) 医院决定统一购买稀释过的10%福尔马林 (甲醛) , 从根本上避免稀释甲醛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9) 重点部门落实专项管理; (10) 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有害物质管理培训;对院内新员工进行“员工保健与职业防护”培训;对各部门专管员、员工、工人进行现场培训。

2.3 检查阶段

2012年11—12月通过主管部门多次检查, 各使用科室有害物质专柜配备率达100%;有害物质标识符合率达100%;有害物质溢出包配备率达100%;有害物质清单、安全指引配备率达100%。设施管理与安全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 协调解决有害物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防保科不定期到各科检查、督促、指导, 做到随时发现问题, 及时指正。各部门专管员进行自查, 每2周1次, 督导检查部门内有害物质管理情况,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实行防保科与各部门检查双向反馈, 把自我检查评估当成例行工作。

2.4 处理阶段

防保科每月通过各种检查进行总结, 找出有害物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讨论分析。将绩效监测结果每季度上报质控部, 并定期在医院质量安全委员会上汇报;每季度向设施管理与安全委员会成员汇报存在问题并分析, 通过现场指导及OA网向各使用部门反馈。对于检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确定下一轮管理目标, 作为下一循环评价依据[4]。

3 小结

本院通过JCI评审学习最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 使我们更新了理念思维, 规范了制度流程, 开发出工作潜能, 使管理模式更严谨。JCI精神的精髓是安全和质量, 而有害物质广泛分布于医院的各部门, 接触人员广, 品种多, 时刻存在着持久性、生物蓄积性、毒性、致癌性、基因诱变性、生殖系统毒性、干扰内分泌、神经系统毒性等危害, 以及易燃易爆、刺激性、腐蚀性等安全隐患, 如果没有科学管理, 必将会对患者、员工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经过本院近一年的管理实践与检验, 促进了有害物质管理各关键环节质量的持续改进。

总之, PDCA循环应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处理方法, 是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将其应用于医院有害物质管理, 最终实现医院有害物质标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潘绍仙.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212.

[2]周赛亚.JCI标准在医院有害物质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 2012, 29 (11) :22.

[3]李红霞.JCI标准下的实验室设备管理[J].医学信息, 2011 (5) :2175.

篇6: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施行药事管理前后收治的患者各98例。实施前为对照组, 实施后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中, 男58例, 女40例;年龄19~84岁, 平均年龄 (57.38±10.31) 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68例, 女30例;年龄20~86岁, 平均年龄 (58.73±12.22) 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具体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统计患者对药事管理制度的满意度。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 (1) 患者对药师的服务态度; (2) 患者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 (3) 患者对药事管理内容是否满意; (4) 患者对处方的满意度; (5) 对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否及时处理。本次问卷调查由2名护师进行发放, 并由5名护师对数据进行整理。

1.2.2 药事管理具体内容。

(1) 完善组织机构。为了进一步确保药学服务质量, 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药学组织结构;需要药师了解及掌握医院各科室的病房以及临床科室状况, 并且对临床用药的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建立奖惩制度, 对医师处方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评定,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需要对医师进行处罚。此外,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师的培训, 提高医师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2) 提高药师作用。在临床药学服务质量上需要充分地发挥药师的作用, 才能有效地确保药学服务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求临床药师需要对各个科室用药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并对特殊患者用药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及监督[2]。 (3) 普及计算机。在临床药学服务中采用计算机, 实现电子处方, 对开出的处方不需要进行划价。此外, 通过计算机化, 临床医师可直接与病房情况进行沟通, 最终提高药师服务质量及工作的效率。

1.3 评价标准

问卷调查每项分数为0~5分, 分数越高, 则代表满意度越高, 总分为25分。其中满意为20~25分;20分以下则为不满意。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其中包括药物中毒、药物过敏、并发症以及其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为77.6%,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医院药事管理中, 临床药学室的建立能够深入地了解及掌握医院各科室的病房以及临床科室的用药情况, 分析临床用药的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 并且能够帮助患者解答疑问与困惑。各项组织机构的完善能够提高用药的合理与安全性, 从而能够减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3]。充分地发挥药师的作用能够确保患者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而研究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 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能够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大力地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毅红.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9) :170-171.

[2]张艳平.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价值与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16 (z2) :355.

篇7:浅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PDCA管理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患者4 000例, 其中包括PDCA循环实现前2 200例患者, PDCA实施后1 800例患者。PDCA实施前后, 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态、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PDCA循环模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控制标准, 通过引入PDCA循环模式后, 将我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作为目标, 纳入PDCA循环流程中的重点工作, 使我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达到较好的水平, 具体内容如下: (1) 策划 (Plan) :详细分析我中心目前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如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缺陷, 医、药、护、技和后勤部门等各类人员的基础、专题等教育和技能的系统培训, 以及落实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综合性的检测, 从而设定出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 提出持续性的整改方法, 最后将其纳入到PDCA循环。 (2) 实施 (Do) :对我中心的换药室、治疗室、预防接种室、儿保室、妇科检查室等高风险科室加大卫生学的检测强度, 并由专职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高风险科室的每个医疗操作质量进行监控, 对患者的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抽血等进行及时监测;对我中心的老人、新生儿、产妇等免疫水平低下的人群进行重点跟踪监测, 科室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发现感染病例后, 及时登记和报告, 并由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易感人群的医院感染动态变化, 并及时对感染病例实施干预。此外, 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还需重点加强我中心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的监测, 不仅要加强抗生素的监管, 还要定期向临床科室提供耐药菌的变化趋势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报告, 对检验科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或定植高危患者, 及时向临床科室报告风险, 从而落实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检查 (Check) :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根据医院的监测目标和结果,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 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部和护理部等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报告, 并定期以院会、专题例会、医疗质量分析报告等形式分析医院感染的风险趋势, 组织研究、分析、查找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 并定期检查各科室医院感染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重点监测各科室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消毒隔离执行等情况, 定时全院通报各科室的检查结果。 (4) 处理 (Action) :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分析会, 向各科室提出整改意见, 并对医院感染中的下呼吸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管、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个性问题制定出专项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且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坚持责任制, 以保证发现的每项问题都能得到落实整改。

评价指标:观察记录PDCA循环模式执行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物体表面合格率和空气合格率, 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检查数据正确性,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我中心PDCA循环执行前, 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17例, 医院感染发生率5.32%;执行PDCA循环后, 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49例, 医院感染发生率2.72%;PDCA执行前后, 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772, P<0.05) 。

检测指标合格率:我中心执行PDCA循环后, 院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物体表面合格率和空气合格率均显著优于执行PDCA循环模式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执行PDCA循环管理后, 使用单一种类、2种的抗生素显著高于PDCA执行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使用≥3种抗生素显著低于PDCA执行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PDCA循环模式通过严谨的策划-实施-检查-处理流程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在我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中, 不仅需要制定适合全院的医院感染规章, 还要根据各临床科室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本研究中, PDCA循环不仅在最初的策划阶段提出目前医院感染管理亟须解决的问题, 提出管理目标, 还具体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各组成要素和应对策略, 并将其纳入到下一步的计划中[4]。PDCA利用了科学的方法对目前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缺陷进行了分析, 并明确了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责任, 促使了各医护人员加强预防和过程监控。

本研究中, 执行PDCA循环模式后, 我中心的医院感染患者从执行前的5.32%降至2.72%, 院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合格率、物体表面合格率和空气合格率均显著优于执行前 (P<0.05) , 而且抗生素使用情况也明显优于PDCA执行前 (P<0.05) , 这说明了医院感染管理中执行PDCA循环模式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提高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3 (2) :75-77.

[2]赵晋, 同俏静, 袁玉华, 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6 (8) :1770-1772.

[3]赵莉丽, 李道苹, 金新政.精细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 13 (5) :71-73.

上一篇:城关一小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出国旅游担保书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