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05-13

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通用9篇)

篇1: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尚占武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 教师专业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要进一步更新,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

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探索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加速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特别是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是摆在我们基层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笔者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 就实际工作中的所做、所看、所思, 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城乡教育资源差异较大 1硬件设施差异

城市中小学校英语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如:学生可以在语言室里受到高质量的听力训练;可以在图书馆里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可以在各自的教室通过多媒体教学接受更多的语言信息, 甚至可以观看英文电影。然而,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却仍然使用小录音机和磁带,除了国家资助的每校一套农远教学设备外(且排队争抢使用), 几乎再没有其他电教设备。为了辅助教学, 教师只好自做一些简单教具, 如词卡、彩色图画等来提高教学效率。2教师资源差异

英语教学必须由专业的英语教师担任,它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英语素质。如: 准确无误的发音、纯正的语调、坚实的语音功底和熟练的教学基本功等。多年来,专业的英语师范生绝大部分千方百计留在城市中小学校工作。另外,有条件的中小学甚至聘请外教授课,而农村学校由于距城市比较远, 条件较差,专业的英语教师比较少。为了响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号召, 每个学段都要开设英语课程, 无奈只好安排一些非英语专业或曾学过几年英语的教师担任英语教学。这些教师尽管在学历上达到国家的要求,除了大专就是本科, 但他们的所学专业大部分是汉语言或其他专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问 题。根据我的所见、所闻, 如在发音上which读成为吃,name读成 内姆, book读成不渴, big读成 杯个, miss读成 密丝等错误的发音。其错误读音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清辅音的正确发音要领及注意事项, 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本质区别。

3家庭教育因素差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城市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文化素质和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比农村学生家长要高,他们甚至能够辅导孩子某些课程,或舍得投入为孩子创设更加宽泛的学习空间。如让孩子参加英语补习班以加大学生的英语技能训练, 夯实语言基础。生活条件较优越的家长甚至给孩子请家教上门辅导。绝大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给孩子购买辅助英语学习用品, 如学习机、复读机、学习资料等, 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而农村学生家长绝大部分都忙于农活, 很少有时间管理孩子的学习, 加上自身文化程度低等因素, 更谈不上辅导孩子的英语课程。对于孩子的 英语作业只能辨别对错号。望子成龙的想法人皆有之, 特别是近几年,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稍好了一点, 就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城里上学, 以致农村学校尖子生少了许 多。

4学生自身素质差异

环境可以育人,环境也可以改变人,城市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综合素质较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素质高, 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能够在专业的英语教师的指导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他们有条件强化英语听、说技能。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培养, 农村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素质普遍不太高,尤其是英语的听说能力较差, 这与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关系不大。笔者通过走访和调研, 如尚志市元宝镇中学八年级一班张某某等五名中等学生在两分钟内能够记忆5个英语单词,尚志市一曼中学王某某等五名八年级学生, 他们在班级也属于中等生, 给他们两分钟时间记忆英语单词,其记忆单词数量和元宝镇八年级的张某某记忆的数量几乎一样。那么,试想为什么农村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 其学习质量不是那么高呢? 笔者 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 学生自身个性懒惰,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可能缺乏教师科学的引导, 以致于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放学后参与农活或家务劳动等,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因素。

二、探索新思路, 尝试新教法

作为一名农村一线教师, 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结合农村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设想和探索。1英语教师自身素质仍有待提高

高师育英才。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面对目前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英语教师这一局面, 在职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比如通过网络学习, 通过到名校找名师吸取教学经验, 通过自己研修英语课程或参加国家组织的培训班进修等。目前, 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正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着,我们英语教师可以借此良机, 苦练教学基本功, 夯实自身语言功底,提高英语教学的技能与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来更好地服务英语教学。2充分利用农远教设备辅助教学

在农村中小学校,唯一的大型电子教学设备就是国家资助的农村远程教育设备, 为了提高课堂上授课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 在教学八年级英语第七单元 FoodFestival Topic 1We are preparing for a foodfestival一课时, 首先引领学生认真学习词汇和课文。通过课文的语言信息,了解了加拿大奥运摔跤冠军丹尼尔伊盖利为了回报家乡,想为尼日利亚的贫困村庄建一所新学校的动人故事。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求学生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参与课堂教学。上课时我播放了自制的课件,全班同学都兴奋、专注地观看短片的情节。一位农村学生, 高三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但因其父母多病导致家庭经济条件而上不起大学。我让大家通过所看、所想来讨论一个问题: Howdo youwant to help this student? 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积极地用英语谈论着自己的想法,几分钟后, 同学们按照以往的做法, 纷纷到讲台上作思想汇报。虽然每个学生的想法不同, 但却都表现出了大家真诚的爱心和高尚的情怀,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个真实的案例, 可以看到, 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及手段能够迁移并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不但是知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情感方面的的升华。多媒体辅助教学, 声、文、图(动画)并茂, 教学节奏轻松愉快, 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更新教学方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 选择可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八年级下册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一课时,课文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讲解后, 根据八年级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 通过谈一谈、比一比、演一演的方法,使学生完成语言实践活动,我把七个表示情感的形容词分别写七张小纸条,然后, 根据纸条上的内容, 小组内开始共同编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小短剧, 十分钟后, 每个小组登台用英语表演, 掌声阵阵, 喝彩声不断, 大家相互欣赏, 相互学习,共同体验语言运用的喜悦。最后由班委会几个成员评出表演最佳的一组,再发给他们鼓励性的小奖品。

通过这个做法, 调动了全班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演一演, 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整堂课, 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和谐,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的平台。另外, 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例如: 为学生设立了英语角, 每周三下午第七节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聚集在教学楼前面的操场上, 大家在一起用英语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共同分享英语听说的快乐。这样的交际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训练听说的平台,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 无拘无束地大胆地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学习英语,享受英语的愉快。通过几个月的尝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增强了,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 都有显著的提高。其他活动还有英文小诗朗诵、英语书法竞赛、英语智力竞赛、故事会等都开展得比较成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针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探索可取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探索新思路, 尝试新教法,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一个中小学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篇2: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目前的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薄弱现象,无论是在重视度还是在教学成本的投入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相关研究显示,当前农村小学中对美术课程重视的学校非常少,只占所有学校的10%,这也导致许多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严重不足,甚至是没有开设美术课程。对此,研究新时期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具备显著意义。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在以往,农村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大多都是以讲解为主,许多美术教师因为对美术课的不重视以及学生对美术课的不正确认识,导致许多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比较低,让学生动手绘画的现象并不多。许多农村小学的美术课程都是以讲解的方式开展,基本上没有真正动手绘画的环节,导致学生无法实践应用,这也是制约农村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市各县创建美术室以来,各校的教学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这一现象仍然较为严重[2]。

因为农村没有工厂,没钱可赚,许多学生的父母需长年在外赚钱,小孩只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而他们自身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当然他们对教育本身的重视度也是比较低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美术这一门艺术性素质教育课程,其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许多农村家长对于美术课程基本保持“不予理睬”的态度,想要有效的开展美术课堂,必须有相应的学习用具,例如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但是大多数家长对这些用具的重视度也比较低,只有在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才会考虑购买,家长对于美术课程的不重视也潜移默化的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轻视。

二、新时期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各方面的现状,作为专业美术教师,必须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改善,从而真正上好r村小学美术课。

1.提高家长互动,提升家长对美术的重视度

在目前,许多教师虽然对美术课程有一定的重视度,但是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和演示就能够学会的[5]。对此,就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并力求获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同,让家长帮助学生制作或购买相应的配套学具,例如彩色纸或者陶泥等。与此同时,假设经济条件确实困难,则可以在课堂当中自己制作刮画纸和陶泥。如刮画纸,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白纸上涂上油画棒来制作。因为农村地区教学资源本身就较为丰富,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尽可能在生活环境当中获取教学材料,如陶泥,教师可以通过泥巴混合水的方式进行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例如,在浙美版的“巧用碎纸片”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收集旧衣服、碎布片等,然后通过拼接来制作成为某一个图形或物体。

2.强化美术用具的配套

美术教学的局限性不仅仅体现在家长、学生的观念局限性方面,还会体现在教学用具的缺乏方面。对此,教师可以适当的要求学校购买一些必须使用到的学具。想要改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便是优化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美术教育的设施设备投入与建设。美术教育者需要获取学校或地方政府的支持,购入一些必要性的学习用具。例如剪刀、陶泥等,因为剪刀、陶泥等学具是可以循环应用的,所以在购买之后,这些学具教师需要统一保管,促使其在每一个班级当中的美术教学中都能够应用[6]。例如,在浙美版的“巧用碎纸片”和“彩旗飘飘”的教学当中,学生均可能会使用到纸片与剪刀,所以教师便可以在两个课堂当中使用到相同的教学用具,从而实现循环利用。与此同时,对于这些能够循环利用的教学用具,教师需要注意保护,从而提高教学用具的使用经济性。

3.加强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师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师资培训体系,从而提高教学力量,当地教育部门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体系以及教学机制培养当地的美术教师,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先引进一部分优秀的教师队伍,利用提升薪资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美术优秀教师参与到农村美术教学当中。其次,需要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邻近的乡镇可以构建美术教学研讨组。因为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只有一名美术教师,很难形式研讨小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通过邻近的乡镇来共同建立美术研讨小组,从而优化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教学研讨小组需要定期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例如以“花式点心”为题进行研究,探讨在课堂当中如何应用最小的资源开展最优化的教学。对此,教师便可以通过讨论,最终明确出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实行“点心”制作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鹅卵石、麦秆等作为原材料,再加上色彩制作成为小蛋糕,从而实现最低成本的教学。

除此之外,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定期聘请民间艺术创作者或者是其他学校的美术教师到学校来为学生开展美术教学,通过民间艺人、其他学校美术老师的教学,让小学美术课程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多元化美术能力的目的。

4.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

在农村课堂中,因为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约束,许多课程无法有效开展,导致许多教师无奈的放弃该课程的教学。例如,对于浙美版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汽车的形象记忆并不深刻,教师则可以适当的改变教学内容,将“汽车”更改为“小花”,开展“漫山遍野的`小花”课程,“来来往往的汽车”教学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汽车”的形状特点,借助撕、拼贴的方式制作“汽车”。对此,教师便可以在“漫山遍野的小花”教学当中让学生回忆自己思想里的小花,然后通过撕、拼贴的方式制作“小花”,其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是相同的,但是教学的进展顺利程度必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花的认识必然比汽车深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再例如,小学美术的版画教学中,许多农村校园的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人手一个画板的需求。对此,教师便可以贴画,让学生通过欣赏某一个物体,然后通过贴画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分析农村小学的教学楼,然后通过农村当中随处可见的树叶、麦秆、豆子、鹅卵石等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这些都是美术课极好的资源。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因为许多教师无法改变的现实性因素约束,导致美术课程的发展与开展遭受严重的约束,但是美术课程仍然是大量课程中具备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素质教育作用。对此,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能力,首先需要获得学生家长的信任与认同,其次需要获得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的投入支持,最后是通过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不断为学生创造符合学生能力、符合教学资源的教学方式,从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雪芬.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13(2):277-278.

[2]耿忠.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对农村小学美术课调研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3(1):36-36.

[3]李明,王丽珍.对于当前宁南山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4,31(4):204-205.

[4]剧秀娟.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33(4):14-14.

[5]李倩.沙雅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2):177-177.

[6]侯永伟.“新课标”学习中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一代月刊,2015,31(41):414-415.作者简介:兰昌运,性别:男,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泰庆北路139号,

篇3: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对于《科学》重要意义的思考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于《科学》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 存在的不足

1. 认识不清

农村留守儿童多, 家长隔代管理多, 部分家长对科学的认识不清, 片面重视分数、升学的短期效应, 忽视素质教育的长远发展, 认为科学不是必考、必学、必修的课程, 不如语文、数学重要和现实;同时由于《科学》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介绍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道理, 使他们片面地认为不学也会。

2. 重视不够

由于认识不清, 家长的需求不同,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育急功近利, 许多学校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 属于第二平台, 因为不是主课, 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 农村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占、挪课的现象。

3. 投入不足

由于认识不清, 重视不够, 自然也就谈不上投入了。许多学校里基本的教学设施就是课桌、黑板和粉笔头的老三样, 根本谈不上用网络、多媒体教学, 甚至许多小学连烧杯、试管、温度计、弹簧秤和天平这些最常用的、基本的实验仪器也没有配备。

(二) 几点建议

1. 加强宣传

加强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普及素质教育, 克服分数定学生好坏的应试教育的怪圈。利用家长会将素质教育理念传递给社会, 纠正家长、社会的片面认识, 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从掌握的情况来看, 学生还是普遍热爱科学的, 因为其中隐含着趣味性和新奇性。

2. 纠正认识

首先要从学校和教师做起, 深刻领会《科学教程课标》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学科理念和全民素质教育内涵。素质教育提了许多年, 往往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一到考试、升学等关键时期, 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冲上了第一平台, 使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质量及学科地位呈下降趋势。

3. 努力争取

众所周知, 农村的信息不通畅, 教学资源相对较少, 缺乏图书馆和网络, 更没有科技馆、少年宫等科教场所。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在澄清认识的基础上, 利用教育例会等时机, 多向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呼吁, 积极争取, 要像跑教学楼一样跑教具、跑实验器械, 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争取校校有基本教具, 中心校有实验室。同时,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作仪器和准备材料。

三、对于教师队伍的思考

(一) 存在的不足

1. 师资力量不足

根据掌握情况来看, 农村小学仅有10来位教师, 基本是2位教师 (语文、数学) 一个班, 这些教师的周课时量约为16节。把科学也列入其中, 大部分科学教师都是兼职任教, 无形中更是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这也是造成农村学校将素质教育分为不同平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专业背景不足

根据调研, 科学教师都是兼职任教多科, 或由学校的老年将退教师、班主任或校领导任课, 基本算是教育二线人物来教授, 其他教师都身兼多科、多课或所谓的重要课程。同时,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绝大多数是普师毕业, 其中有一部分后进修大专学历, 但也没有科学专业的文凭, 属于“半路出家”。

(二) 几点建议

1. 引进专业人才

科学是一门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要在教师招收中引进理工科专业人才, 以专业人才教授专业知识。同时, 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再教育, 确保知识的更新和教授方法的创新。

2. 推进网络教育

篇4: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 英语教学 问题

今年春季,市教研室对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全面检查调研。作为调研人员,笔者深入到10所农村小学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深感农村小学英语存在很多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调研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教育观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对英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学校上至领导,下至教师还是把英语课程作为“副科”,没有认识到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学校虽然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了英语课程,有一定课时保证,但是英语课教学仅仅依靠带课教师去抓,有的学校领导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支持。部分学校教师手中只有课本,连教学用书都没有配备。

2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目前,农村小学都存在着教师短缺的现象。调研的学校除了两所学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外,其他都是兼职。一般是以带语数课为主再兼带英语课和其他小学科,繁重教学任务、巨大的工作量致使教师的主要精力只能放在语数两门课的教学上,对于英语教学往往是“有心无力”。其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现有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是转岗培训出来的,英语教学只是凭借自己以前初中基础,上课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知识上的错误,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师对课改理念的学习、理解、实践还差强人意。所以导致了英语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单一的教授为主上。

3农村学生特有的心理素质成为英语教学的不利因素。和城市孩子相比较,农村学生由于地域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普遍比较胆小,学习上自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反应在英语教学上,大部分学生往往不愿意开口,集体回答时声音很洪亮,但是单独叫起来回答时声音很小或者什么也不说。这与英语学习的特点和目标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学生学的英语就会成为“聋子英语”、“哑巴英语”。

二、解决对策

1提高认识,解决观念问题。一是县区、学校各级领导要及时转变观念,对小学英语这门学科重视起来。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可能的配备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英语教学,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其次保证英语教学经费的投入,配备基本的课程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给教师订阅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音像资料,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要尽可能地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条件和机会。二是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要重视家庭、社会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针对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引导家长观念的转变,教给家长一些监督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纠正家长一些错误做法,让家长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确保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发挥二者的教育合力。与此同时,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周边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如英语广播、英语报刊杂志、英语电视节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学习。

2全面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很多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程是否成功,两个因素起着决定的因素,即外语教师的外语能力和对低龄儿童的教学能力。农村小学在师资方面的弱势必将导致英语教学的低效。农村小学师资现状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取得突出的成效,现阶段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1)加大英语教师培训力度,为英语课程实施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县区、乡镇、学校应形成三级英语培训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强化教师在岗培训。让英语教师从其它课程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地学好英语、教好英语、钻研英语课堂,给农村英语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2)积极开展农村英语教研活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缺乏同伴互助的环境,学校没有教研小组,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惑,却找不到解决的途径,只能独自思考。建议以乡镇为单位积极开展英语教研活动,帮助农村学校搞好英语教学工作,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同时城区英语教学走在前沿的学校,应开展与农村结对子活动,帮扶农村英语教学的稳步发展。

3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农村学生因为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诱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欲望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在学校,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说英语的环境,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在课堂内外尽量尝试用英语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敢于开口说,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更主要的是教师要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篇5: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安区何市三校陈耀

摘要:新时期农村小学的安全问题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有成效,也存在问题。学校全体师生必须进一步提高安全认识;落实制度责任;增强安全保卫的物防、技防、人防能力;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为学校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安全管理思考

小学生的安全涉及千万家庭的幸福,受到党和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政法委书记***指出,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的安全。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小学学生安全问题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交通事故、溺水、中毒、触电、意外伤害等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安全工作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必须以对师生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安全意外事故发生。

针对何市三校地处远郊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举轻若重”的指导思想,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可靠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保障。结合我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在此谈谈我对

农村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小学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与前几年相比,农村小学对安全工作更加重视,措施更加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不到位。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全校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但由于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且由于农村学校普遍师资紧缺,教学任务繁重,一部分领导和教师因此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有的职责不明,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有的有责任,无落实;有的存有侥幸心理、厌倦情绪甚至出现疏忽的现象,因此时有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制度不健全。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但由于安全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学校工作总是在动态发展的,导致制度建设往往滞后于形势变化,或是制度过于笼统,针对性、操作性不强,使学校安全工作或多或少存在漏洞。

3、技术装备力量薄弱,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是农村学校安全工作的瓶颈。由于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安全设备缺乏,技术手段落后,给学校安全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教师们的安全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平时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的宣传教育,往往限于叮咛、反复嘱咐的简单教育方式。对于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安全教育,具体实施什么内容的安全教育,更好的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

能力,我们显然束手无策。因此,安全教育如同纸上谈兵,弱化了安全管理的效果。

4、家长、社会不够重视,参与意识差。农村小学 6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照管学生的亲戚相对溺爱孩子,孩子有不安全行为或进行危险游戏的时候,没有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和引导;很多农民安全意识相对淡漠,安全知识缺乏,认识不到不安全行为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学生受家长和监护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安全意识也就减弱。而整个社会亦没有形成关注学校安全、关注未成年人安全的良好氛围。农村小学一般都在乡村公路边上,机动车辆的行驶对学生构成安全威胁,而多数学校门口的公路都没有斑马线和减速带,接送学生的车辆也多是两轮和三轮;2010年初的一系列针对幼儿、教师的恶性伤害事件更是血的教训。

二、加强农村小学安全管理的建议

1.提高学校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强化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工作,关乎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孩子的生命和健康是一个家庭天大的事,所以也可以说,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校长和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必须认识到,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走马观花的事,更不是开展几次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搞几回安全检查就能一劳永逸的。要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坚持警钟长鸣,要让老师们明白: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怎么抓都不过分,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思想。所以,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而应渗透在学校一切活动中,重视每时每刻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我校坚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做到了每期有计划,每月有检查,每周有教育,每天有值班,防微杜渐,举轻若重。

2、构建网络,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要组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如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具体抓,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干部、学生家长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学校安全管理网络,使学生的安全工作时刻都有人负责、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防范措施。结合上级下发的安全制度文件,针对我校实际制定了各种安全制度,如《严禁师生爬树攀高》、《何市三校学生安全规范》等,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地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校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常规管理,坚决落实“一岗双责”。实行了领导责任制和追究制,将安全工作列入责任人的年终考核,并在有关晋级、晋升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每学年,学校都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并督促落实。

安全责任范围划分,安全工作落实到人、到位、到岗,安全责任书的签订,有效地避免了校内安全真空地带的出现,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供了保障。

3.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经费紧张,但在安全的投入上决不能打折扣。一方面,要尽力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要有计划的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千方百计的提高物防、技防、人防能力,逐步改善学校安全防范装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工作的核心是人,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很多农村学校的安保工作主要由教师们承担,老师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手段是目前的迫切需要,只有老师通过系统全面的安全培训后,才能使学校的安全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安全管理才能规范有效。使老师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购买图书、光碟,也可以上网学习,或是学校定期开展校园安全交流讨论会,通过大家各抒已见,相互交流增强各自安全知识的储备……且这些渠道都是投资小,收益大的,如能坚持落实,安全管理的瓶颈就突破了。

4、有效调动各方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形成合力,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无力对社会状况进行全面排查监控,无法掌握社会异端人群的行踪,只有全社会的参与和相

关部门的支持,才有可能消除隐患,确保学校安全。为此,学校要主动联系公安、交通、运管、工商、卫生、城管、文化等工作部门和社区基层组织以及家庭等社会群体,密切配合,协作联动,形成保安全、促稳定的合力,共同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近几年来,我校坚持每学期每班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其中把安全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沟通内容;每逢节假日放假必须发放《告家长书》,向家长们宣传有关安全知识;教师们平时不定期的家访,增强家校联系,及时消除隐患。通过这些工作,争取家长对学校的支持,使他们积极与学校合作,把学生的安全保障落到实处。此外,我们坚决落实了教育主管部门布置的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定期与当地基层组织、综治部门联系,互通信息,争取相关部门、组织的支持,形成威慑,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及周边安全。

篇6: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章中学池宗涛

近年来,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质量,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甚至停滞不前,这与教育对农村中学的硬软件投入力度,没有形成正比,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说,这是一种失败。这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来说也是不相适应的。那么是什么导致初中的教学质量不能大幅度提高呢?我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受阻

多年以来,由于农村初中师资力量相对颇弱,已经形成了教学基本没能实行大循环习惯,那么这种做法如今来看它确实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这种做法存在以下两点弊端。

第一,对于七八年级教师来讲质量意识不强,因为带九年级的教师一直带九年级,每年上级都进行质量评比,教师会自觉的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质量,使自己的成绩得到领导及上级部门的认可,因此他们会付出数倍精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来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相反,七八年级的老师轮流担任七八年级的教学,压力会小一些,因此也就能放松一些,对自己不是要求太严,当然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使质量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双基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刚一开始,学生就在最基础的知识点上欠下了帐。

第二,由于不能实行大循环,七八年级教师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把握,那么对重难点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准确,对中考的去向及出题方向更是不能弄清楚。这样一来,他们针对教材来讲教材,不能根据初中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的授课,是知识的传授本身存在问题,当然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太好。

二、现代化教学设施使用不经常

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断新颖,那么质量更应不断的提升,然而事与愿违,这主要是由于对这些先进设施使用不经常。教师更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三尺讲台,来继续着传统的教学,而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适合情景化教学,那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此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致勃勃,乐于参与,而且对知识的接受力增强,再不会使学生觉得英语的学习是那么枯燥乏味,学生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去参与教学,并能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容易接受新知,那又何愁成绩不能提高呢?

从几年的教学实际中,我发现初中学生到毕业时成绩较差,导致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的教育不能跟上,社会上的漠不关心,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网络游戏的毒害等,但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上两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应对呢?我谈几点看法:

首先,在各种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实施大循环教学,这种教学可以说有百益而无一害,其次当然尽量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能力。当然,作为目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们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人们常说,贵在坚持,坚持就有奇迹。因此,针对刚上初三的学生来讲,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首先在学习新课的同时,从七年级上册开始,利用早读逐单元的学习词汇,温故的同时而知新,按步就般,一步一步,有计划,有的放矢,千万不能半途而废,这样就先做好最基础的词汇积累。

其次,利用每周一节辅导,开展情景交际及口语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长学生使用英语的语境,因为平时学生除了上英语课使用英语外,其他时间都在讲汉语,没有训练的环境,但又由于英语属于语言学,贵在应用,这样就造成了矛盾,因此要多想一些办法,来锻炼学生使用语言的环境。

然后,对于九年级的新课不能放松,把课本教材的传授主要变为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训练,从而使在中考中占分值较大的阅读理解部分不易失分。

最后,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逐步从简单句写起,再到会利用一些固定词组及结构,最后到使用从句等,同时对中考中的常见话题进行训练写作,是写作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总之,这是我从这几年的实际教学中得到的一点收获,当然还要许多地方值得同同仁商酌,以求共同提高。

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失败的作文教学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必然失去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经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调查、实践、学习和分析、研究,我认为:创新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力量之源。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有着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虽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在快速作文、自能作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地域经济的滞后和学校基础条件的薄弱以及环境条件的制约,作文教学依然走不出误区。仍然停留在写写练练、讲讲评评之中,仅仅表现为一种教学常规或模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往往为作文而作文,更谈不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认真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滞后根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之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巢窠。作为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导者的语文教师,不管是近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有着数十年教龄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从根本上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加之受质量压力的影响,作文教学往往只是重复于大量的写、练、评,局限于审题、立意、选材的讲评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应试训练而已。如此的训练,自然只能培养机械的作文,为了考试而作文,谈不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

2.经济滞后,基础条件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阅读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难以满足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教学本身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师生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在信息教育方面,也因农村环境差,上网遥遥无期,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与储备。

3.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不是平川便是山区丘陵地带,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一般来说都走不出校园,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基于此,也只能完成一些《师生情》或《父母情》等这样的限题作文,对社会新闻只能望洋兴叹,无动于衷。

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4.教学粗放,训练呆板,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难以提高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必然围绕考试这个纲,加大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训练力度。在教学中往往是对同一题材或体裁作文的反复训练,以求在多练中总结经验、以多取胜。在技巧的训练中,也只能蜻蜻点水,点到为止,如扣题、点题、议论、抒情等。学生长期受累于“技巧点拨式”的训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点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能机械作文或填鸭式作文,根本谈不上自主作文,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贫乏,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美感。

(二)、作文教学的重点和几点教学实践尝试。

透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能力的现状,对照课程说明的相关要求,不难看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除进行常规的程式训练和技巧点拨、指导之外,而应把学生素材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式的改革作为教学重点,籍此解决学生作文视野狭窄、材料陈腐不新、思维呆板、作文结构形式不新、课外训练少、课堂教学效益差等弊端。

在农村初中,也有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灵性,变机械作文为自主作文,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洋县退休教师张定明老师的自能作文

(三)、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正因为农村经济滞后,办学条件差,小农意识强等方面原因束缚和制约,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也像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样,收着基础条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约。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农村初中作文教改应克服先天条件的不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推进作文教改: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扩大生活范围,主动积极地感知社会生活,提高社会积累,不但解决积累素材、丰富内容的问题,还是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相结合。

2、创造条条件,利用现有条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拓深学生得知识层次。可以开设阅读课和新闻课等,让学生通过书刊或影视教育去了解社会,增进学生的知识储量。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自能作文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进而柔化作文难度,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性。

4、强化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

进学生作文的独创性。

5、重视传统文学和当代美文的阅读、诵记,扩大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和语言美,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6、改进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鼓励为主,多角度地激励

篇8:对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 近十几年来, 本人多次亲历县、市级小学数学“优质课”(选手大都来自农村)“观摩课”教学活动,观摩了100多节课,也确实目睹了许多创造性的优质课. 但是,观摩活动课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县、乡镇教学活动观摩课.

1. 课堂教学目标偏执化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和指南针,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偏了或者错了, 这节课的方向也就错了. 一节课怎么上,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本质上,课堂教学的具体呈现形式是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 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有时会出现目标定位偏执的问题. 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 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 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 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 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 事实上,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建构学习,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形成较为熟练的技能,才是我们衡量一节好课的重要尺度之一.

新一轮课改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而作为课改推行的主体———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教,竭尽所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于是,以教师的“提问”“谈话”为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讲和分析的“红领巾教学法”,还被广大农村教师沿用. 也不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照直地上下去,甚至出现偏执.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校内公开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执教老师从“我们想组织600名同学看电影,电影院一共有24排,每排26个座位”的生活信息开始,启发学生提出“电影院的座位坐得下吗? ”的问题. 在列出26×24的算式后, 引导学生能否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 巧妙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提出26×8×3,26×6×4,26 + 26 + … + 26(24个26相加),26×20 + 26×4等计算方法. 在学生交流各种计算方法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最后一种计算方法引出竖式,介绍竖式计算的过程和方法,这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之后是巩固练习,内化竖式计算方法,但教学时间已所剩不多……很显然本课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用时较多,导致后面练习时间不足,因而有一些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出现错误, 没有过关. 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学目标定位偏执化. 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等. 可是就同样的教学内容,我还听了另一位教师迥然不同的上法. 他把本节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因为计算技能的形成则可以在日后的教学中逐渐习得. 教学中, 我们在潜意识里期望的教学效果是既能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的过程,又使计算正确率达到令我们满意的水平. 如果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那么,教学目标要明确化.

2. 课堂教学方式形式化

课堂教学方式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完全是由教师来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 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活动.

(1)教学过程表面化

让我们一起来看“圆的面积计算”的教学片段: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沿半径剪开后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 面积不变的近似长方形. 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是6.82厘米,圆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老师先让学生齐读了一遍题,接着就在台上不停地讲解,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学生个个就像呆鸭子,直直地坐在位上听着老师在“灌”,形式呆板,没有启发性,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当前,虽然多数老师已经认识到,数学学习应该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但是, 我们比较熟悉或者能够把握的仍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技能目标,如让学生学会一种运算,能解一类方程,知道一个性质,对于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实现的过程性目标,则普遍感觉摸不着边际,认为学生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也没有学到.课堂中这种“过程”由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的学习由原先的“听结果”“看结果”变成了现在的“听过程”“看过程”. “过程”在这里仅仅停留于字面意义而已,学生的学习更多的依然是记忆.

众所周知,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如果我们仅仅是照本宣科,不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他们获得的与知识内涵、外延密切相关的信息量就会大大消减,从而出现直觉不准、分类不清、联系贫乏、记忆痕迹模糊等问题,其结果必然会降低学习的质量,影响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和洞察错误的敏锐程度,甚至在解决问题时遭遇困难.

(2)探究过程自由化

来看“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片段:有4米彩带,每2米5剪一段,可以剪成多少段? 教师为了体现知识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得来的,面对学生的“七嘴八舌”就是不开口,依旧放任学生继续自由探究下去,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还不断有新的发现.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教学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但我们中的一些老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 认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越“放”越好,导致学生的探究盲目无序,耗时低效,使自主探究成了点缀课堂的“花瓶”. 自主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变意味着让学生盲目探究,随意交流,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相反,学生的自主探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时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在思维障碍阻塞处点拨,在认知障碍处疏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探究取得成功. 此例中,老师可以在第一名学生回答后及时点拨:“你的想象真科学 ,那你能不能使除数变得更简便一些呢 ? ”从而使学生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除数的倒数,将除数转化为1时,计算更加简便. 最后,引导学生将算式计算的步骤进行简化,从而得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即转化为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通过这样的引导, 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或促其顿悟,使学生的探究过程由曲变直,更有实效.

二、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注重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的数学, 是他们自己的数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以课本为依据的. 人们习惯地认为,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 其实,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它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觉,搭起了一座平台. 它只是喻示,任何现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都可以成为数学学习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而那种脱离学生熟悉的情境和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得越多,生活能力越低. 基于以上认识, 在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时应以学生日常生活为起点,而不应该以学生对正规、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的学习为起点;在选择数学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选择一些与他们现实生活相关的知识, 传授一些实用技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为学生自己的数学.

2. 注重强调探究活动过程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探究活动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究欲望,是确实有探究必要的选择, 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探究就什么时候探究. 实际上不少教师对“探究”还不清楚. 第一,探究是一种理念,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第二, 要防止伪探究,就是不能将太简单的命题或是在结果已告知学生的情形下进行探究活动. 第三, 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创设探究性的问题,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驰骋. 探究之路总是充满艰辛的, 正因为如此, 探究的过程才更有魅力. 探究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参与数学学习的目的和自觉行为. 只有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数学活动,教学才有效. 课堂上那种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的学生活动不一定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动脑思考数学问题”.

3. 注重变教数学为做数学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传统的“知识—应用”模式, 试图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再去用,“装满了知识再去行”是行不通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多种事实,让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做实验,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在心灵上获得种种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 如教学“9加几”时,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步骤:(1)摆一摆,看看9加2等于几? (2)说一说,想一想:9加2等于几是怎么摆的? 如果不摆学具,你会算吗? 9加几是抽象的,计算方法也是抽象概括的,也许学生在计算9加几等于多少没有困难,但是要概括计算的方法(如凑十法)还是有困难的,而要概括理解多种算法更是困难. 如果采用以上的教学策略,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外化,让学生操作,再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操作步骤,然后从外显活动中提炼出操作活动所反映的数学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 从而达到“做”中学的目的.

篇9: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广大农村未构建学习化的生态环境,限制了农村孩子的语言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精神生活还相对贫乏,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任重道远。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文化知识,历经十几年的风蚀雨淋,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了。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艾里克森把人的发展分成了若干阶段,在6岁以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部分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能以规范的口头语言引导孩子,有些父母甚至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孩子在婴儿期错过了一次语言发展的高峰期,是造成农村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二、零星的阅读,不能为孩子奠垫厚实的文化底蕴

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阅读都作了量的要求,小学六年的总阅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在农村小学生中能达到这一阅读量的学生数很少。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小学图书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图书陈旧、破损,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二是学生父母对孩子的阅读仅仅理解为读诸如《作文大全》、《小学生作文选》等一些学生作文集,认为这是提高孩子习作的捷径,从中背诵、模仿一些作品,能够应付考试就可以了;三是部分教师受急功近利思想影响,不能为孩子的终生发展着想,觉得只要自己任教的这一学期、一学年学生能考个好分数就行了,从而对阅读这一底蕴工程缺少必要的指导、督促。

三、纷至沓来的电视节目,间接地抑制了孩子的语言发展

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节假日有许多孩子被吸引到电视机前,消耗掉很多时光。据统计,农村孩子双休日在家看电视的时间超过6小时的约占50%。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既有高度的协同互补性,又有高度的专门化分工。左脑主要负责抽象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阅读时接受文字信息主要用左脑,视听时接受图像信息主要用右脑。电视视听虽然也能听到语言,但对观众来说最能吸引他们的是影视图像而不是人物语言。因此,孩子如果过分地沉溺于电视,大脑左半球功能会受到抑制,影响孩子语言的发展。电视视听与书刊阅读相比,前者可以说是“被动性”的,后者是“主动性”的。因为图像与文字相比较很容易理解,无需开动脑筋。因看电视太多而养成的“被动性”,将不利于儿童思考力的养成与提高。对电视严重依赖的儿童,他们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严重削弱。

四、教师的习作教学不够科学,习作中赶鸭子上架现象依然严重

在农村小学里,还有许多语文教师对教材中的习作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而没有以教材为蓝本,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激情,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似块与习作要求进行比照、整合,融入学生心智,对例文进行借鉴迁移。如苏教版义务教育第六册语文教材习作2要求学生仿照例文,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一写教室或者学生的房间,也可以写自己希望拥有的书房、卧室等。有些老师为了辅导、批改的方便,简单地要求学生以《我们的教室》为题进行习作。结果造成全班一个模式,毫无新意。张庆先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中提出了实现自主写作要做到“三多”、“一少”。即“多一些趣味”、“多一些实践”、“多一些探究”、“少一些束缚”。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沿着这样的思路,鼓励学生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习作教学的园地中,才能开出灿烂之花,结出肥硕之果。

五、小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难为无米之炊

上一篇:六2班三八节主题班会下一篇:妇科医师学习生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