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2024-05-23

生物信息技术专业(通用12篇)

篇1: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名称: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生物信息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这两门技术呈现出相互交叉的趋势,并产生了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技术。

专业信息

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理逻辑、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生物学、生物化学、高等多元分析、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引论、统计遗传学与基因作图、分子进化分析、基因组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软件工程、生物识别技术及应用等。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毕业生可以推荐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参与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地区的知名IT企业、科研院所、大型国企、政府机关等从事生物信息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应用或教学工作。院校分布(部分)

哈尔滨工业大学。

篇2: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

4.生物信息技术

生物信息技术是随着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和相关生物数据的爆炸性增长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各种知识与工具,研究解决生物信息的获取、管理、分析、解释与应用等各方面问题,特别是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极大促进对生命本质和疾病机理的了解,并将在生物医药研究和相关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专业面向生物医药研究与生物技术相关产业(包括生物制药、农、林、牧、渔、环保等),培养掌握生物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生物信息技术参与生物医药研究或解决生物技术相关产业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外语、数理化类、计算机类、生物类、生物信息类、面向应用类等。5.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目标是培养生命科学与医学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专业课程设置除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的主干课程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外,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基因组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细胞信号传递、实验动物学、基因工程技术、模式生物研究技术、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等。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还开设了生殖生物学、复杂疾病的分子遗传学、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神经精神疾病分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选修课。

毕业去向: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既有医学基础理论、一定临床知识又掌握了生命科学前沿知识和现代生物技术。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综合医院、及制药业等单位工作。

6.动植物检疫

本专业培养具备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动植物产品卫生安全与监督机构、农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及进出口管理部门从事动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及防治、农畜产品及食品卫生安全检测、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教学与推广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动植物有害生物的化验、检测、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有害生物的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3.熟悉国家关于动植物防疫检疫、动植物进出口检疫、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流通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动植物检验检疫理论与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组织切片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卫生检验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虫害检疫、植物检疫、农药学基础、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检验检疫法规等。

篇3:生物类专业生物信息学教学初探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根据当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方向, 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原理和方法, 进而运用合适的生物信息学工具解决问题。本文以两个案例解析这一教学过程。一是信息的简单检索。在获取生物信息的同时, 理解数据库概念、动态规划和bootstrap等算法; 二是高通量测序的数据分析。在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同时, 掌握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1. 1 生物信息的简单检索

近一二十年, 生物学数据, 尤其是序列数据, 以指数级的方式增长。以Gen Bank的核酸数据库为例, 每12 ~20个月数据就翻一番, 略高于Moore定律提供的参考数值。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获取想要的信息, 已成为生物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而如何正确获取和应用信息, 则需要了解数据是如何被存储、解析, 以及背后隐藏的算法。因此围绕正确挖掘数据信息这一主题, 设计以下案例, 通过4步展开教和学。

1. 1. 1 讲解

基于大数据教师引申出数据库存储信息的概念。而后分类介绍常用的基因组数据库、核酸序列数据库、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蛋白质结构数据库以及各种常用复合数据库。

1. 1. 2 演示

了解上述常用的数据库之后, 教师实例演示数据库检索。通过逐层提出问题, 诱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上述不同的数据库资源, 一步一步挖掘所需的信息。例如, 被测序的片段是哪个基因?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是什么? 是否有保守的功能结构域? 在亚细胞的什么位置发挥什么功能? 可能的三级结构? 和哪些蛋白或RNA存在可能的相互作用? 它在进化中又是如何演变的?

1. 1. 3 实践

让学生上机操作上述实例, 体验各个数据库的侧重点, 并理解不同软件不同参数的意义或差别。比如GenBank和Swissprot的侧重点, PAM - n和BLOSUM - n的选取。

1. 1. 4 成文

引导学生形成可重复计算的科学文档。对每一个案例, 教师展示常 规性的文 件组织形 式: /data, /analysis, / scripts, / reference等。写说明文档的时候, 要求学生记录每一个分析步骤的所有细节: 数据库的网址、软件的名称、版本、输入的文件、精确的运行参数、结果的提取等。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是较好地将知识点融合串联到教师讲授和学生上机操作中。二是使学生不仅熟悉各种常见的数据库, 而且理解数据库中各个软件及其参数的意义, 遇到实际问题也不再束手无策。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对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技能问题了如指掌。通过教—学—练—教—练,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三是培养学生创建较好的文档及其组织形式, 形成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 ( replication) 和可复现性 ( reproducibility) 。不仅有利于追溯前因, 而且对代码的复用, 以及对结果应用于新项目都非常必要。

1. 2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兴起, 大量物种的全基因组数据、转录组数据和其他类型数据被测定完成或正在进行中,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数据被源源不断地输入相应的生物信息库中。这些大规模数据的不断产出, 使得生物学专业学生掌握高通量数据分析技术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 教师有必要将这部分内容由理论讲授过渡到上机操作。

1. 2. 1 介绍

教师以DNA测序技术发展为主线, 理论介绍De Novo测序、Ch IP - seq测序、RNA - seq测序、Methyl - seq测序等。并通过拍摄的录像, 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不同的测序仪及其特点。

1. 2. 2 演示

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实时上机演示 ( 下图) 。以转录组RNA - seq为例, 包括测序质量的评估 ( 碱基组成和碱基质量分析) 、clean reads的筛选、利用Top Hat / Bowtie将筛选出来的reads比对到参考转录本、统计reads在参考基因上的分布情况及覆盖度, 判断比对结果是否通过第二次质控、通过cuffmerge将重复测序得到的reads形成一致性转录本、基因结构优化、基因覆盖度统计、使用cuffdiff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和鉴别可变剪切体、对结果基因进行聚类分析、GO和pathway富集性分析。

1. 2. 3 实践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上机实现上述数据分析流程。掌握基本的Linux命令、统计计算和可视化分析。

1. 2. 4 成文

引导学生形成规范化文档和脚本, 以便回溯和可重复性使用。

高通量数据分析不仅涉及的知识点多, 而且需要在Linux下进行简单的操作和软件的使用。对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抗拒。教师可以采用“分而食之”的策略: 将教学内容分成相对独立完整又有一定联系的几个部分 ( 下图) 。对于每部分内容, 教师利用已讲解的相关知识给学生实时演示, 并给出教师自己的理解和结果。然后把学生分组,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 带着兴趣和疑问上机实践。并在上机操作过程中, 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时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 介绍本组的实验内容及解决办法。通过这种方式能较明显地消除心理顾虑, 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注: ( 细) 方框为输入数据。 ( 粗) 方框为结果。

2 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核方式

对于生物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 教师采用以“能力测试”为中心, 知识与技能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以上述两个案例为例, 在期末考试中, 教师将NCBI GEO中“ ( RNA - seq [Title]) AND“Mus musculus” [porgn: _ _ txid10090]”722个实验数据, 随机分配给每个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对分配到的RNA - seq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 聚类分析和富集性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基因, 分析其保守的功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以及可能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可能结合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网络和信号通路、构建相应的系统进化树。

学生对上述每一个小题从“知识点”、“参考资料”、“使用软件或工具”、“参数”、“脚本”、 “结果”分别答题, 不仅非常有效地明确所学的内容, 而且很好地杜绝了作弊行为。

3 教学效果

为了解案例教学的效果, 本课程案例教改活动向2011级生物科学和免疫学专业学生QQ群发放电子问卷, 共收回82份答卷, 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案例教学模式使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 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理论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

4 结 论

案例教学基于具体的事例, 将一系列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并通过实例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学生反馈意见可以看出, 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有限的授课时间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 作为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案例,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4. 1 具有代表性

所选的案例既要经典又要紧跟科学前沿。比如第一个案例所蕴含的数据库检索、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在生物信息学中, 属于较经典且核心的知识点。而第二个案例选择的对象则与当前的科研热点紧密联系。

4. 2 具有偏向性

生物信息学本身是个交叉学科, 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面对生物类专业背景的学生, 我们侧重生物信息学方法或者工具 ( 软件) 的应用, 而不是强调算法。比如第一个案例中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我们只是以5条8bp长的序列为例讲解最小进化法和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推断, 重点在于强调不同的数据适合采用上述哪些方法以及如何用Mega等软件实现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4. 3 先后案例有层次性

比如第一个案例中, 学生掌握了Windows下的序列比对。对于第二个案例中Linux下的Bowtie就容易理解并操作。

4. 4 具有拓展性

比如第一个案例中, 在Windows的DOS下进行批量序列比对时, 不同的参数设置, 输出不同的数据格式。第二个案例中, Bowtie最多允许3个错配, 如果允许更多的错配数, 则可以采用SOAPaligner/ SOAP2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选择拓展性内容进行继续学习。

4. 5 良好的成文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档组织和书写习惯。每一个案例, 都要求学生形成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的文档, 对于整理分析思路、核实结果、重复使用代码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信息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如何有效正确地应用生物信息学, 是每一个生物实验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教师应紧跟学科发展的速度, 围绕学以致用的原则, 将案例教学科学地、和谐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从而正确地应用软件工具, 而且逐渐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面向生物类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授课范围由传统“面面俱到”的灌输式教学向紧跟科研发展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处理倾斜;授课方式由单一的理论学习转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并采用案例分析将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地衔接和串联。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以两个案例教学为中心, 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案例教学,生物类专业

参考文献

[1]Luscombe NM, Greenbaum D, Gerstein M.Whatis bioinformatics?A proposed definition and overview of the field[J].Methods Inf Med, 2001, 40 (4) .

[2]ENCODE Project Consortium.An integrated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in the human genome[J].Nature, 2012, 489 (7414) .

[3]1000 Genomes Project Consortium, Abecasis GR, Auton A, Brooks LD, De Pristo MA, Durbin RM, Handsaker RE, Kang HM, Marth GT, Mc Vean GA.An integrated map of genetic variation from 1, 092 human genomes[J].Nature, 2012, 491 (7422) .

[4]Sandve GK, Nekrutenko A, Taylor J, Hovig E.Ten simple rules for reproducible computational research[J].PLo S Comput Biol, 2013, 9 (10) .

[5]Mc Cormick M, Liu X, Jomier J, Marion C, Ibanez L.ITK:enabling reproducible research and open science[J].Front Neuroinform, 2014 (8) .

[6]李伟兰.论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基本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5 (25) .

[7]李运庆.浅析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9 (24) .

篇4:生物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浅思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越高,学习效果也就就越好。那么现今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着哪些通病呢?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座式”课堂教学 :现在我国大学英语主要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座式教学。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教学计划,在规定的 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内容多,学时有限,有时几乎近似于“填鸭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课堂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意识非 常淡薄。经常是老师在前面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底下却心不在焉,不知所云。有很多同学甚至课外作业和预复习工作都不能完成。 学生课外接触英语的机会少 : 首先,英语被大部分学生看成一门课程,而没有把它看作一种交际方式。根据第二语言学校理论,当学习者完全置身于语言 环境之中才会出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学习英语,通常发生于课堂或在家的自学,英语老师是本国人,他们是唯一与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人,学生缺乏与 外国人交流,真正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看待。 其次,由于学校资金问题,没有足够的西文书籍、杂志、音像资料供学生借阅查看,如果学生自己不购买一些英语报刊的话,那他们每天面对的就只有一本大学英语教科书。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换言之,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缺乏趣味性。

面对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尤其是对于生物信息专业英语的求知欲望,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大纲目的,应该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分别去找出原因所在,并且认真的思考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真真切切地贯彻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到达为以后生物信息专业学习夯实基础的目的。

一、听力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四六级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四六级考试也同样是检测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然而在现实的听力教学中却没有取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生物信息专业英语教学的听力材料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两周一节的听力课,基本上对学生的听力提高起不到什么作用。生物信息专业词汇日常积累不够,使得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听力的内容。

2、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不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不能兼顾,最终可能导致基础稍差的学生生更差;而使基础好的同学,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必须的科研论文讲解以外,会穿插着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英文电影和世界顶尖级科学家的访谈,鼓励引导学生多了解科研领域内发生的大事件。这样把英语的听力教学融入到一个真实有声的环境中,会吸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运用英语来听说读写的欲望。

二、语法教学

在语言学家们看来,语法被称为语言作用的条框与支架。没有语法,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优美的句子。同时,语法也是一个通用规则,让不同的人群可以阅读其他人的思想。掌握语法的熟练程度决定着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见语法的重要之处。然而,在学习中许多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学里,学习的语法内容浅显而且比较少,很多比较难的语法又不作要求,或者不划为考试重点,使得老师讲课时粗略带过。

针对该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

1、教师本身要强化语法意识,很多教师自身的语法意识都被淡薄了。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将课堂学习的课文换成国外著名期刊已经发表的论文,更有助于同学深刻理解专业英语的内涵和语法习惯。

2、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外国文化背景。对于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使得学生在翻译时自然会如鱼得水般的顺畅。

三、语音教学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而语音是其重要组成之一。对于一门语言来说,语音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掌握好语音,就不能说一口流利好听的英语。然而,现实中许多大学生的口语水平普遍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语音教学比较枯燥,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语音的兴趣;很多大学教师并不注重语音教学,学生日常很少进行口语交际,造成哑巴英语现象日益严重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的解决方法是:

1、每节课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个主题,教师同学生一同探讨,联系标准的发音和边聊表说的思考模式。有些学生会因为口语太差,上课不敢开口,老师应带动学生一起给予鼓励支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课下多组织一些趣味聊天活动,增加学生锻练口语的机会,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3、多组织一些英语口语公益讲座,让学生明白口语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去参加专业知识性的英文讲座,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写作教学

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写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媒介使人们相互间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科研写作,他们全世界科学家共享,分享科研成果,并且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检测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反而处于一种停滞和徘徊不前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系统的写作方面的教材;对写作水平要求重视不够;没有充分的写作训练。

因为这些不良因素,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1、在日常教学中,把写作教学融入进去,有规律地进行科研命题写作,让其成为英语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在实践中有机的把它们结合起来训练。

2、打造一个详细的写作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

篇5:生物信息学专业就业前景

所以说这个专业前景比生物学其他专业要好些,其实其他领域也可以进去,因为本身这个专业要学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一般都会编些程序什么的,个人能力比一般的生物学专业的学生要多些。

一是教育方向,大学老师是不错的选择;

二是企业,从车间的技术员,到研发员;

篇6: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名称: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和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知识;

◆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生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发酵工程设备等。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安排18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院校分布(部分)

篇7: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出生年月 1987年2月 身 高 170cm

籍 贯 天津市 居住地 天津市

民 族 汉 政治面貌 团员

毕业院校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生物科学,技术

求职类型 应届毕业生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教育经历 九月至今就读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八月至20七月就读于天津市七十四中学

八月至20七月就读于天津市津英中学

1994年八月至20七月就读于南江里小学

实践经历 三月至20十月于天盛绣店担任十字绣代理一职, 就职期间在本学校宣传十字绣,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 一月至20三月于天津市白堤路家乐福担任收银员一职,就职期间面对顾客面带微笑,认真仔细地核对商品价格, 避免有个别顾客偷拿商品或者已付过钱的商品再次付款 ,每天核对钱数正确方可下班 。

技能水平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如Word、 Excell 、幻灯片 、Photoshop等

英语水平为A级

自我评价 性格沉稳、大方、细心、不急躁、有耐心、有爱心、 对工作认真负责

能很好地胜任需要极强耐心、仔细的工作以及公关文秘、设备调配、检验药品、培养菌体等

不仅可以很好地单独完成任务、也能和团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篇8: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目前, 高等院校开设的生物信息学课程多为公选课, 是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多半教授一些共性的内容。但学生, 尤其是研究生迫切需要学习与自身专业紧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知识。因此, 根据农学专业的特点, 开设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十分必要。

1 农学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合格师资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科学, 因此对师资的要求较高。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有计算机、信息科学、数学的学习背景, 而且要求具备农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现在在农学专业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师, 有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 他们缺乏生物学学习的经历;有的是农学专业毕业, 他们一边学习生物信息学一边授课, 处在边学边教的阶段。农学生物信息学合格师资的缺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是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教材缺乏

目前国内的生物信息学教材多为国外教材的影印版或者是国外著作的中文翻译版本, 这些教材或者涉及的面较广, 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或者偏重于理论的介绍, 缺乏对实践环节的具体讲解。生物信息学是对实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 但专门系统介绍生物信息学实验操作技能的中文教材很少。组织人员编写针对农学专业的生物信息学教材, 尤其是偏重于系统讲解实验操作技能的教材十分迫切。

1.3 教学网络资源匮乏

随着人们对生物信息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 国内出现了一些生物信息学教学的网络资源, 包括生物信息学的网络版教材 (如浙江大学樊龙江博士编写的网络版《生物信息学札记》, 截止到2010年1月已经更新到第3版, 该教材的网址为:http://ibi.zju.edu.cn/bioinplant/courses/Bioinformatics_note_V3.htm) 、综合性的生物信息学网站 (如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 该中心的网址为:http://www.cbi.pku.edu.cn/chinese/) 、生物信息学学习与研究论坛 (如生物谷的生物信息学论坛, 该论坛的网址为http://bbs.bioon.com/bbs/forum-57-1.html) 等[3], 但国内生物信息学教学的网络资源还相对匮乏, 针对农学生物信息学教学的网络资源更是稀缺。

2 农学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 优化教学环境

生物信息学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 对生物学数据进行储存、调用与释读的科学。因此, 在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选择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作为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授课地点。这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可以随时在线使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亲自操作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同时, 教师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立体图片, 使教学课件图文并茂, 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此外, 教师可以借助电子邮件E-mail、个人博客、QQ聊天等网络平台, 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与建议并改进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切实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能。在农学专业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技能, 并将其应用到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中去。因此, 在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对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作简单介绍后, 应结合农学专业的特点, 重点讲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与农学专业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与软件的使用等。教师在每节课示范完成后,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独立上机操作完成,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3 开展启发与讨论、分组教学等形式的研究型教学

教学型教学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基本特征, 而研究型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以专业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例为引导, 尝试开展启发与讨论、分组教学、综合考核等形式的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4]。如笔者在“不同作物基因家族序列的获得与序列分析”的课堂教学中, 一是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 向学生介绍了基因家族在生物体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旨在说明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亲自示范, 结合科研实例讲解基因家族序列获得的基本流程, 并亲自示范一些数据库与软件的使用方法;三是分组教学, 设定具体的基因家族发掘工作让学生去完成。根据所研究作物的种类, 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研究小组, 包括水稻小组、玉米小组、大豆小组与高粱小组等。一个作物基因家族序列的研究工作, 由几位同学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进行适当的提示与引导, 工作主要由学生去完成;四是集中汇报与讨论。不同研究小组汇报各自的结果, 大家讨论, 教师作点评与总结。课程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针对课程特点, 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成绩评定可以按照以下方面进行: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平时布置的思考题的完成情况、课程论文与期末考试。上述评定体系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理论考试的评价方法, 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型教学过程,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造力, 而且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生物信息学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针对农学专业的特点, 开展农学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教材编写、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等均是农学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牛永东.医学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1) :112-113.

[2]高亚梅, 韩毅强.《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初探[J].生物信息学, 2007, 5 (1) :46-48.

[3]向太和.我国现有《生物信息学》教材和网络资源的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5 (6) :495-498.

篇9: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4011152)

中图分类号:Q811.4-4

在现代生物学高通量方法发展的前景下,海量数据的产生不仅使得生物医学研究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在科学家对数据的管理操作以及挖据分析方面也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对于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研究者来说,不仅要学会获得及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资源,还要了解其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因此,为生命科学专业学生提供生物信息学培训,能够为其未来有效的分析处理数据以及跟进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讲座及资源演示外,使用交互性及以问题为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讨论并确定课程需求和学习目标等各种务实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授课对象和授课教师,开发课程质量评估标准。遵守这些标准可能不仅有助于指导课程组织者和教师在生物信息学课程中出色完成任务,而且,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

1 课程需求

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开设应该使得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具有能够完整的完成一项数据分析任务的能力。目前,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对于生物信息方法掌握的需求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高通量测序技术产生大量数据的今天,数据量及复杂度也在成指数趋势上升,这种研究趋势变化的速率如此之大,以至于用于处理、存储、分析及整合这些数据的工具和技术的发展很难跟上步伐,这就使得如何从数据中获得可靠的生物学发现更加困难。

而如果为这些人能够掌握必要的或者与其研究领域高度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技能,就更容易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研究成果。例如,在技术角度,如果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熟悉Linux命令行、R等编程语言,他们就会很容易掌握新一代测序数据的分析方法。

1.1 设定学习目标

生物信息学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目标。因此,在课程中设置明确的整体或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学习目标会告诉学生在学习后他们将会掌握何种技能或知识。在课程目标的设置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背景及能力。在描述学习目标时,应该使用如“产生”,“应用”,“预测”或“比较”等动词,而不是仅仅用“了解”来进行阐述。这样就会让学生很容易将这些程式化的文字转化成实践和练习中应具备的能力。

2 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

2.1 选择适合的授课对象

大多数课程设计和个人培训计划是在一个特定的训练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判断学生是否适合所提供的课程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例如,部分学生可能需要了解新一代测序数据分析:他们的最终目标可以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有一个是生物化学的学生,需要更熟悉计算生物学,而另一个是偏临床专业,需要识别基因,那么他们很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路线,以完成他们的目标。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建议建立选择标准,整理课程申请人的信息,关于:(1)相关的课程主题,以及他们的科学需求;(2)他们对课程的期望(如这些是现实吗?);(3)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阶段的适用性;(4)他们掌握了哪些前提知识及其掌握情况(如他们是否会Perl编程?)。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包括在课程申请时提交的简要调查表中找到。了解这些信息后,在课程开始前,可以对课程做相应的教学调整。

2.2 恰当地选择授课教师

好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掌握教学和沟通技巧,有引人注意的个人学习风格和步伐,并必须具有确保课程参与者互动并能维护他们的利益的能力。一般而言,以方法掌握为主的短期课程与学科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具有实践经验的青年研究员可能比大学教授更适合作为课程的授课教师。

3 授课准备

生物信息学的课程应具有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内容、时间、实践,学习的速度和技能水平。一个共同的主题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准备材料也是课程准备的一部分。

3.1 确定课程形式

选择合适的课程形式,主要取决于课程的持续时间,级别和参与者的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决定课程形式时,往往需要考虑:教师-学生比例、参加的人数、可用的时间、所拥有的设施和经验、学员的期望。

3.2授课方法的多样性

在进行实践训练时,有很多方法可满足授课的需求。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三个黄金规则:(1)教师应该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内容;(2)应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和练习;(3)在进行互动和讨论时应予以鼓励。

篇10:生物技术专业简历

姓名: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 30岁(1980年1月1日)

居住地:浙江

电话:1585858558

工作经验:

学历:硕士

专业: 生物科学,技术

学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发酵工程,生化工程,微生物遗传学,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学,植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染色体工程,细胞遗传学实验,现代遗传学讲座,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基因组学,叶绿体基因工程,生物电镜应用,生物信息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生物学中的计算机应用, 文献检索等课程。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立刻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学术/科研,教育/培训

目标地点: 杭州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医药技术研发管理人员,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医药技术研发人员,科研人员

工作经验:

公司:杭州逆生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 科研管理人员

职 责:隶属于部门细胞组,主要进行细胞相关工作,包括细胞日常维持,慢病毒包装、纯化、滴度测定,腺病毒包装、纯化、滴度测定;质粒转染、病毒感染稳定细胞株筛选。

自我评价:

熟悉分子生物学及细胞,蛋白等多方面的实验技能,有良好的理论及实验基础,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在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熟练掌握了慢病毒载体系统以及腺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病毒包装,干扰筛选,稳转细胞株构建等细胞生物学技能,一直从事项目服务行业,了解项目服务的情况。

生物技术专业个人简历(3篇)(二)

个人概况

姓 名: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00-00-00

民 族:汉族

目前所在:聊城

教育背景:

学历:大专

外语水平:英语

院校: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专业名称:食品生物技术

培训经历:

所学的主要科目有《果蔬工艺学《,《食品检验技术《,《啤酒,白酒加工技术《,《软饮料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等

曾获得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应聘方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生物食品质检

求职地点:济南

自我评价:

勤学、好问、诚实、勇敢、果断、有主见、责任心强,喜欢运动,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应变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负责。

篇11:、动物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生物科学类

专业名称:动物生物技术专业

动物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可在分子生物学、动物医学、胚胎工程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育种学领域和相近学科领域内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或在上述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

篇12:信息技术与生物论文

三角塘镇渔池学校 黄检桥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门学科教学工作者也积极地开展学科教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的结合的探索,由于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计算机软件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视觉刺激 听觉刺激 直观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科教学结合有了更多的探索,我结合几年来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开展了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的探索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计算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DNA结构和复制”一节,我采取声像点睛的方式,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课外阅读,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打开显示器,就可出现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代表各种化学分子的图形„„在复制过程中,首先出现一个旋转的DNA空间结构,有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的配对和形成两条DNA分子的过程,这是在其他教学手段中所不能比拟的。在演示DNA分子复制 的同时,还可进行强化训练,也可自学练习。如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如碱基配对不符,会发出“嘟嘟”的响声。(我用它的谐音“不不”)这就对学生出现了声刺激,如果对了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大的兴趣。

二、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讲葫芦藓的生殖特点。葫芦藓个体小,生殖过程必须借助于水的条件才能完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示器上首先出现葫芦藓的完整植株,再把各个部分用分解的形式描述:其蒴帽和蒴盖脱落后,由孢蒴中放散出大量的孢子,孢子萌发形成原丝体、长出假根和芽体,由芽发育成葫芦藓植株(配子体)。配子体中的精子器和颈卵器放大,精子器中产生精子,借助水游到颈卵器中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颈卵器中进一步发育成胚,长出长柄„„。整个的显示过程形象逼真,给同学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解决。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显示,90%的同学都能自己概括出葫芦藓的生殖过程。

三、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理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 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 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速度,提高一节课的知识含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葫芦藓的生殖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这一节,过去用一节课时间特别 紧张甚至还需延长时间,现在通过运用软件教学,大大缩短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过程,仅用半节课就完成了。

上一篇:消防设施设备和楼道管理下一篇:家长会校长发言稿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