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2024-04-10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篇1: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0×8=? 25×2= 22×4= 77×0=? 123×3=

300×5= 450+25= 780-320=?? 7×300= 432×2=

2、竖式计算

98×8 64×5? 521×6? 909×4 236×4

二、练习过程

1、完成P74?? 11

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再笔算

2、完成P74?? 12

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3、完成P74?? 13

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请你自己算一算。

4、思考题: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 ),B是(? )。

5、一个修路队,上半月修了321米,下半月修的长度是上半月的2倍还多20米,下半月修了多少米?

三、作业布置

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三年级有5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其中2个班各有46人,其余3个班各有57人。5个班共有多少人?

2、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折多少只纸船?

3、玲玲全家3人准备元旦到三峡旅游,旅游公司的报价如下:

 

旅游路线

 

大坝一日游

 

小三峡二日游

 

大三峡三日游

 

大小三峡五日游

 

每人单价

 

90元

 

290元

 

470元

 

750元

 

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提很多问题哟!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98×8 64×5? 521×6? 909×4 236×4

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 ),B是(? )。

 

篇2: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30×8=? 25×2= 22×4= 77×0=? 123×3=

300×5= 450+25= 780-320=?? 7×300= 432×2=

2、竖式计算

98×8 64×5? 521×6? 909×4 236×

4二、练习过程

1、完成P74?? 1

1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再笔算

2、完成P74?? 1

2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3、完成P74?? 1

3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请你自己算一算。

4、思考题: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B是(?)。

5、一个修路队,上半月修了321米,下半月修的长度是上半月的2倍还多20米,下半月修了多少米?

三、作业布置

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三年级有5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其中2个班各有46人,其余3个班各有57人。5个班共有多少人?

2、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折多少只纸船?

3、玲玲全家3人准备元旦到三峡旅游,旅游公司的报价如下:

旅游路线



大坝一日游



小三峡二日游



大三峡三日游



大小三峡五日游



每人单价



90元



290元



470元



750元



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提很多问题哟!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98×8 64×5? 521×6? 909×4 236×4

篇3: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案例】

师:王老师是个很爱读书的人, 周末经常到书店看书, 上周她还买了一些书呢!想知道是些什么书吗?

课件出示:3套故事书, 每套有12本, 一共买了多少本?

生:每套有12本, 买3套就是买了3个12本, 用乘法计算12乘3得36本。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12乘3的?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先用3乘12的个位二三得六, 在积的个位上写下6, 再用3乘十位上的1, 一三得三, 再把3写在积的十位上。

师:“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生:因为12乘3表示3个2加3个10, 1乘3得3表示3个十, 所以就要对齐十位写。

师:看来, 同学们不仅对刚学过的笔算乘法掌握得很好, 而且能把算理说得很清楚!今天我们继续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解决王老师买书的新问题。请同学们注意思考, 为什么老师在“问题”前加了一个“新”字。

课件出示:买3套连环画, 每套有18本, 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也是用乘法算。因为每套有18本, 3套就是3个18本, 求18×3=?。

师:你们会算吗?别忙着说出来, 各自在本子上先算一算。

1.学生独立思考后, 在本子上写出计算过程。

2.汇报, 交流算法。

生1 (板书) :

我是用3乘8得24, 先写下24, 然后用1乘3得3, 再写下3, 就等于324。

生2 (板书) :

我用8乘3得24, 对着个位写下4, 然后用1乘3得3, 再对着十位写下3, 就等于34。

生3 (板书) :

我用3乘8得24, 先对着个位写下4, 再用2加1得3, 3乘3得9, 把9对着十位写下来, 就等于94。

生4 (板书) :

我用8乘3得24, 在个位上写下4, 向十位进1, 然后用十位1乘3得3, 3加进来的1得4, 最后等于44。

生5 (板书) :

我用3乘8得24, 在个位上写2, 向十位进4, 然后用1乘3得3, 3加进来的4得7, 最后等于74。

生6 (板书) :

我用18的个位8乘3得24, 向十位进2, 再用18的十位1乘3得3, 3加进来的2得5, 把5写在十位上, 就等于54。

师:同学们用的都是笔算的方法, 得出那么多的结果, 究竟哪个结果才是正确的呢? (学生你看我, 我看你, 没有人发言。)

师:能否找一种验证方法证实哪种算法是正确的?

生7:把18看作20来估算一下, 大约是60, 我想正确答案应该是54。

生8:可以用3个18加起来, 看得数是多少就能找出正确答案了。

师:可以这样验证吗?

生8:可以, 因为18乘3就是表示3个18相加。

生9:我算出来了, 18加18再加18等于54, 生6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生10:我也赞同“54”是正确答案, 因为18×3是表示3个8加3个10, 我用3乘8得24, 3乘10得30, 再用24加30就是54。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老师恭喜你们验证成功。现在确定“54”是正确答案了。但老师不明白, 刚才你们笔算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呢?

生1:因为这道题要进位, 这种方法还没有学过!

师:哪里需要进位?

生1:个位相乘满十要进位, 这道题中3乘8得24, 24已经满二十了, 我认为应该跟笔算加法一样, 满二十了就要在个位上写4, 然后向前一位进2。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同学们是在“进2”的处理上出了问题。

生1:是!

师:的确是这样。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应该怎么处理“2”的进位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 一致认为“进2”是表示要加上2个十, 就是3乘10的积与进来的20相加得50, 所以十位上应该写5。

师:同学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笔算方法, 接下来请大家想想刚才为什么做错了, 现在明白了没有, 看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生1:与个位乘得的得数 (积) , 要对齐个位写在积的个位上, 得数的十位是几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不能像生4那样只进1。

生2:个位相乘满几十, 不能先写十位, 要先写个位, 再向前一位进几 (十) 。

生3:个位相乘满几十, 对齐个位写下得数的个位后, 向前一位进的数不能与第二个因数相乘, 而是先用第一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二个因数, 得到的结果才加上进位的数。

生4:我想告诉大家, 今天学习的乘法与前一节课学习的乘法相比, 只是多了进位方法, 竖式书写方法是一样的。这就是老师在问题前加个“新”字的意思。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第一节课,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乘的笔算方法及竖式书写格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 “进位”是新知的“拐点”, 是本节课的探究点。为了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我抓住“进位”这一探究点, 设计了让学生真正经历“做数学”的活动。

首先, 我设计了一个“不进位乘”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主解答后交流算法和算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 激活已有经验, 为“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着, 学生借助已有经验, 尝试“18×3”的笔算, 迁移、类推出多种笔算方法, 虽然很多方法是错误的, 但都在情理之中, 作为教师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这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 是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所以, 我并没有急于评价, 而是留给学生展示每一种方法的机会。实际上, 在这些错误的笔算方法中就隐藏着“进位”的思维成分, 正如学生所说, 因为有了进位, 才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这正是本节课的探究点, 所有错误不都是出在“进位”这一“演变点”上吗?我就是抓住这些错误资源, 先让学生验证正确结果, 然后展开辨析。在辨析中, 学生不但找到了正确的进位方法, 还从各种错误中发现进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篇4: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P75―P76整理复习和练习十六。

二、复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建立知识结构,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会根据具体题目选择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阅读教材,读懂例题

同学们,本单元一共设置了11道例题(口算2道,笔算9道),请你认真研读,看一看每个例题的内容以及例题之间的联系,完成下面的梳理表格。

说明:

1、概括出每个例题主要的学习内容

2、根据你的感受为例题标出难度等级。(1星―5星)

3、哪个例题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请用彩笔标出来,并写出提示语。

(二)课堂设计

1、反馈课前任务,明确复习内容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的所有例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如果要把这些例题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教师板书:

口算乘法:2个例题

笔算乘法:6个例题

解决问题:3个例题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对三类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2、分类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1)复习口算

说一说口算中两个例题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并举出例子说明。

结合举例进行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典型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0×5=

6×5=

12×2=

300×5=

6×50=

12×3=

3000×5=

6×500=

12×4=

在口算时,怎样简便,要注意什么呢?

(2)复习笔算

展示学生课前梳理的表格。

明确每个例题的学习内容及例题间的联系。

交流笔算的计算方法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重点强调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

典型题目:列竖式计算。

79×4

426×7

205×8

380×2

独立完成后,同桌批改纠错。

(3)复习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1:P75第2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在学生阅读并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3道题各适合选择什么计算策略进行解决?为什么?

交流后得出:第一题适合口算,第二题适合笔算,第三题适合估算。

教师强调:在解决问题中,口算、笔算和估算都是重要的解题策略。我们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复习归一和归总问题:

典型题目2:

①把3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度是18毫米。30本这样的书摞起来是多少毫米?

②一批电脑捐给希望小学。如果每班3台,正好可以分给15个班,如果每班5台,可以分给几个班?

请学生独立完成,两人板演。

评议时交流: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两题的区别是什么?

同桌批改并订正。

3、呈现思维导图,再次回顾内容

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个这样的知识图(出示下图)这样的知识地图能把我们学过的单一知识点串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4、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口算:P76练习十六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

96×4

905×9

670×7

129×5

234×9

(3)选择。

①125+125×0的得数是()。

A、0

B、125

C、250

②250×4积的末尾有()个0。

A、1

B、2

C、3

D、4

③要使32×□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A、5

B、2

C、3

D、4

④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是35米,这根绳子原来长()米。

A、70

B、35

C、105

D、140

【知识点】

第①题:考查学生对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及0的计算和学生的细致程度。

第②题:考查学生对末尾有0的乘法的掌握情况及做题的细致程度。

第③题:考查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积的位数的几种可能,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④题:理解“对折”的意思以及对折的次数与分成的段数的关系。

【答案】

①B

②C

③C、D

④D

【解析】

第③题:此题可以用“试”的方法,也可以用“估”的方法寻找答案,为后面学习笔算除法试商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数感。第④题:此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对折”的意思以及对折的次数与分成的段数的关系,再进行计算。

(4)解决问题。

①一年级准备租车去秋游,每辆车限乘42人,一年级共有115人,估一估租3辆车够不够?

②韵律操比赛中,同学们站成4排,每排12人。变换队形后,同学们站成了6排,每排有多少人?

③超市搞优惠活动,24元钱3盒牙膏。张阿姨买了15盒这样的牙膏,用了多少钱?

【知识点】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和归一、归总问题。

【答案】

①42×3≈120(人),120>115。答:租3辆车够了。

②12×4÷6=8(人)。答:每排有8人。

③24÷3×15=120(元)或者是15÷3×24=120(元)答:用了120元钱。

【解析】

①把42往小估成40,40×3=120,115人<120人<3个42,所以一定能坐下。

②根据归总问题的解题思路,先算出比赛的总人数,再平均分成6份。

③此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出一盒牙膏的价钱,再算出15盒的价钱;或者先算出15盒是3盒的5倍,再算5个24元就是120元。

5、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6、全课小结、完善梳理表格

篇5:两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并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师:为庆祝国庆节到来,老师组织班里的同学每人自作5朵小红花,那我们班总共可做多少朵?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我们这几节课学到的知识,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

二、练习反馈

1、口算

30×3 =

40×2 =

90×7 =

60×7 =

8×50 =

9×40=

60×8=

70×7=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3×2=

35×4 =

58×5=

3、应用题

同学们在校园里栽了4行柏树,每行20棵,还栽了5行樟树,每行30棵,同学们这次共栽了多少棵树?

三、回顾整理,建构网络本单元的新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我们看课本一起回顾一下。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

口算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两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次进位、连续进位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口算乘法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

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是什么?

四、课堂作业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的不同方法,来看下面的题 列竖式计算: 1.54×6=

2.78×9=

3.23×5=

4.34×4=

篇6: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策略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如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富于活力呢?在我上 “多位数乘一位数”时,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学习本节内容:

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

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3、运用多种练习模式,让学生理清思路,一步一步的计算。

4、学生互助学习。

5、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张扬个性,挖掘潜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每节课中为学生搭建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关注学困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在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篇7: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典型错例分析

1.非计算性错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思想上不重视, 书写马虎, 字迹潦草, 粗心大意等现象, 导致数字抄写错误, 计算结果过录错误等错误经常出现。本文对此不做详细分析。

2.算法混淆。笔算乘法的竖式和笔算加减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十分相似。在初学笔算乘法时, 好多学生由于受到了旧知识和思维定势的干扰, 还没从笔算加减法的计算算法中完全走出来, 往往把本该相乘错算成了相加或相减, 互相混淆, 造成了计算错误。

案例这道题的错误在于学生没有很好地用笔算乘法的方法去进行计算。本来两个因数个位上的2和3要相乘的积是6, 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笔算加法的干扰, 则算成了2和3相加的和是5, 从而使计算结果出现了错误。

案例这道题的错误是由于对于“0和任何数相乘仍得0”和“0和任何数相加还得任何数”互相混淆所致。本来在计算时十位上的0和3相乘得0, 再和个位相乘满十的1相加得1, 而学生则算成了十位上的0和3相乘得3, 再和个位相乘满十的1相加得十位上的4, 导致计算结果多了30。

3.算法不清。许多学生在计算笔算乘法过程中有漏写进位或早写进位的现象, 也有的学生虽然写了进位, 可在计算过程中又不知和谁相加, 还有的学生先写进位再相加, 这些错误现象的存在主要由于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算法而造成的。

(1) 漏写进位造成的错误

案例这道题个位上的6和8相乘得48, 满了四十, 应该向十位进四, 再用十位上的4和8相乘得32, 和进位4相加得36 (标准算理是320加40得360) , 正确的积是368。而学生在计算时由于漏写了向十位进的4, 导致了计算结果错误。

(2) 漏加进位造成的错误

案例这道题的错误出在十位上的5和7相乘得积35没有和个位上的4和7相乘满二十的进位2相加, 同时百位上的1和7相乘的积是7仍然没加上十位上的5和7相乘满三十的进位3, 正确的结果是1078, 积应该是一个四位数, 而错算成了三位数。

(3) 早写进位造成的错误

案例这道题是先写进位再相加导致了计算结果错误。本来应是十位上的5和9相乘得45, 再和十位上进位6相加得51, 满五十, 就要向百位进5。而本题中由于学生怕忘记进位, 提前在百位上写了5和9相乘满四十的进位4。因此造成了计算结果直接少了100。

(4) 进位不知和哪个数相加造成的错误

案例同是例2这道题, 有些学生的计算结果是162。究其原因, 学生不知道进位和谁相加, 使结果出了错。在计算百位上的5和3相乘得到的积15和十位上进位的1相加得16, 相应的写在了个位2的前面, 得到162。百位上的5和3相乘得到的积满的一十应该进在千位上, 积的十位上是0和3相乘得到的0再和个位向十位进位的1相加得到的1。

二、纠错策略

1.重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 对大部分学生都出错的题, 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 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出错的学生, 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另外, 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常错而又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 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对学生的计算有重要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初步检测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在学习乘法估算时让学生去估算, 过后不管。在笔算乘法教学过程中要常抓不懈, 逐步使学生学会估算方法, 并加以使用, 以直观、间接地判断计算结果的范围和合理性。

3.重视对算理的理解。算理和算法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算理的理解是建立在情境、操作中, 而算法是建立在算理的基础上的。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思维过程, 而算法则为计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 是计算经验的积累。因此, 在笔算乘法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对每步计算的积都加强分析, 帮助学生明白计算结果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在计算中才会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4.强化对比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不同的错例题加以对比, 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错题医院”“火眼金睛辨对错”等游戏的方式进行, 让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中找出错因, 解决问题, 建立正确算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是多位数笔算乘法的起步。初学笔算乘法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存在诸多困难, 只要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 合理解决,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笔算乘法的能力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摘要:笔算乘法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也是不易理解的。学生普遍出现不同类型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加以分析, 研究策略, 制定措施, 才会逐步得到改观, 不断提高笔算乘法计算的准确率。

关键词:笔算乘法,错例分析,纠错策略

参考文献

篇8: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初稿时在教学目标达成中设定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新授前以提问激趣,引出课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主题图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根据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引入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中,然后提示课题共同探讨明算理。学生随机生成的算式,既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表内乘法,又能引出本课课题,更难的题目则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这些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算式进入以后的学习。等到教案写完思路过一遍后,发现整个教学内容太多,量太大,特别是提问激趣那里,生成学习资源的时间最起码要10分钟,加上后面的练习,一节课可能完不成,再则没有机会进行试教了,在教学任务完成方面没有把握,所以放弃这个设计,由教师直接提问列式探讨算理。将目标重心回归到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思路的透彻决定隐性目标的达成。

显性目标一般是针对学生和课堂有效性来说,而隐性目标是我的自我定位。由于一直在低段进行教学,总感觉教学语言中无效语言太多,总担心学生们听不明白,自己老是重复说,尤其是算理的阐述。所以这次给自己定的隐性目标是教学层次分明,教学语言简炼,体现教学有效性。然而功夫有欠,细节的不打磨注定了教学底气的不足,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即便是开头能达成目标,在过程还是不知不觉地偏离隐性目标,可见磨课之重要。通过磨的过程可以让你抓实一个点,该小结时小结,该提炼时提炼,层次分明,语言简明。

三、学生表现定位教师教学思路。

篇9: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学反思

北坛小学 王翠平

今天早上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这个知识,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实在太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所以在批改作业时感觉头都大了,孩子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情况比想象中的难得多了。其实三年级的计算题在整个小学阶段应该说占着很重要的位置,而进位叠加的乘法就是重中之重了。或许是我在备课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细节上没有处理到位。

首先,在开课前应先复习先乘后加的口算,如:7×9+8﹑4×7+5等题。教学例题时学生分别说出每一位上的数怎么算时,应该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进位叠加的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这样可能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其次,练习时,忘记加上进位上的数,或是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本该进位3或5等,却进上1。还应该多增加判断题,让学生寻找错因,进而订正题目,而非是单纯的列竖式计算,有意识地引导那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孩子仔细观察错题,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也许这样就能降低了错误的机率。

篇10: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JHNC学校:WXL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例2,练习十三的第1、2、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口算接力。

20×4= 300×3= 30×8= 1×3+2= 20×6+23=

2、用竖式计算。

12×4= 432×2=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二、探讨交流,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情境图。(课件出示)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第61页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让学生用完整的一句话说出来)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探究“16×3”的笔算方法。

(1)估算:把16看成20,再乘3,大约60本。(2)尝试计算

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6×3=48(本)1 6 1 6 1 6 × 3 +1 6 —— —— 4 8 4 8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48本。(3)规范格式,理解深化。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1 6 × 3 ——— 4 8 教师: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两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三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三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笔算乘法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篇11: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会用笔算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用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为由前面的.乘法学习作基础,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一节课的师生互动学习、讨论以及各种练习,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较好并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授课过程中也有很大的失误。

一是在计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的例题中,让学生列出算式(横式)最后利用各种方法算出结果后而结果未写到横式上,致使这类笔算题很不完整。对于这个失误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发现教师出的问题,从而强调学生注意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并没有发现也未指出,自己最后也忘记处理这个问题,导致这节课总体上很不圆满(这类问题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指出而在公开课中学生可能因拘束不想说,因为这个问题平时经常强调)。

二是在练习巡视中发现了此问题,当时只对个别学生指出而没有集体强调,这一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应集体强调一下而我没强调,这也是使自己忘记处理此问题的原因。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加注意减少失误,使课堂教学更加圆满。

篇12: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陶愉群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难点:选择和判断算法、灵活运用算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哎,这可不是老师带来的图片,老师带来的图片就藏在拼图的后面,只有打开这些拼图才能看到这张图片的真面目。想要打开拼图很简单,看(出示算式)拼图上有什么?

生:有算式

师:完成拼图上的计算,图片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师:有信心打开这些拼图吗?生:有。

2、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乘法算式。师:是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生:多位数乘一位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整理和复习。齐读课题。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分析交流,梳理口算。

(1)师:仔细看题,如果让你选,你会先选择打开哪一块? 生:我会先打开第④块,700×8 或者20× 9 师:为什么选择这一块?

生:比较简单,直接口算就可以。板书:口算 师:结果是多少? 生: 180.师:对吗?

师:接下来你会怎么选?

生:我会选第⑦块,20× 9或者700×8,师:结果是多少? 生:5600.师:你怎么一眼就看出这两个算式能用口算解决? 生:20、700后面有0(20是整十数,700是整百数)

师:像这样的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直接口算。板书: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师:口算这两道题时,我们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先不看0,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最后看多位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师:继续选,你会选哪一块? 397×3≈ 或 49×8≈ 板书算式 师:这个符号表示什么? 生:估算 板书:估算 师:结果是多少? 生:1200或400 师:接下来你会选哪一块? 49×8≈或397×3≈ 师:结果是多少? 生:400或1200 师:谁能说一说在估算时,我们是怎样算的?

师小结:先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

十、整百数,再去乘一位数,然后口算出结果,也就是说口算是估算的基础,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都可以直接口算出来。

2、交流类型,梳理笔算

师:解决完口算的题目,那剩下的这些算式要怎样算? 生:笔算 板书:笔算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答题卡1,先读要求,再计算:算一算,再和同桌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生: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表扬)

师:回想一下,在计算过程中,你觉得哪一道题是最难? 生:897×6最难,板书:897×6 师:说一说它难在哪里?出现了进位。板书: 进位

师:是的,这是我们学过的进位乘法。剩下的算式都是进位乘法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除了423×2没有进位,属于不进位的类型,板贴:不进位

其他题目都出现了进位,你们怎么觉得897×6最难呢? 生:进了好几次位

师:在计算时不仅出现了进位,而且出现了连续进位。板书:连续进位。师:你能说一说在计算这种连续进位的题目时需要注意什么吗? 生:从个位乘起,每次进位的数都要加上…

师小结:像这种连续进位的题目计算时要更加细心,计算每一位时记得加上进位来的数。

师:我们再来看这两道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生:608×9= 或460×7 生: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 师:像这样的题目比较特殊,特殊在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你觉得做这种类型的题时,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 生:计算0时。

师:对,我们要特别小心0 的计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算的快,还能把计算不同类型的笔算乘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的这么透彻,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就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好,现在我们就输入计算结果打开拼图。

3.以知识树的形式再次呈现知识。师:看到了这张图片,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有些遗憾,看到的只是一棵大树,可别小瞧了这棵树,它可不是一棵普通的树,如果我们把刚才整理的这些知识移到这棵树上来,它就变成了一棵知识树,想想看,我们可以用树干表示什么?

生:多位数乘一位数

师(指树枝):那这两块又表示什么? 生: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师:口算乘法上面的小树枝又表示什么呢? 生: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 师:这些又表示什么呢?

生:不进位、进位以及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师:整理成知识树也是整理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用整理成知识树的方法整理学过的知识。好吗?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摘智慧果。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和交流,你们觉得这些知识掌握得怎样? 师: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谁能摘下这些智慧果?(1)师:这个智慧果谁摘?30×7= 师:这个谁来?…400×6= 600×5= 79×6≈ 403×8≈

师:看看这个智慧果,(指221×4)这个算式是什么类型? 生:不进位

师: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简单,同学们做熟了,也能直接口算出来。谁来算? 生:884(2)师:(指63×8)这个智慧果,同学们不用计算只要答对老师的问题也能摘下来,请听题:这个算式的积是几位数?

生:三位数。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6×8=48,师:这个48表示48个十,也就是480.那么积就是三位数。师:这个智慧果(指290×3)积是几位数? 生:三位数。

师:那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吗? 生:不一定。

师:还有可能是几位数? 生:四位数

师:可能是五位数吗?我们来验证一下,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一位数是9,拿出答题卡1算一算,老师也算出来了,说明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 可能是四位数。

师:这个智慧果(指308×4)是什么类型? 生: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师:那积的中间有0吗? 生: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加上进位的数就没有了。

师:是的,虽然0×4=0,但是还要加进位来的3.(3)师:还剩最后一个智慧果,你能估算一下结果大约是多少吗? 生:3500 师:准确结果比3500大,还是小? 生:小。师:为什么?

生:把493估乘了500,500×7=3500,估大了乘完才是3500.所以实际结果应该比3500小。

师:看来笔算前可以用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预测,赶紧算一算准确结果是多少? 师:结果3451,对吗?如果我算出是4000多,对吗?不对,应该比3500小。师:笔算后可以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估算的作用可真大呀!2.神机妙算选算法。

你能用我们复习的知识来解决以下问题吗?试试看。

(1)小军每分钟走58米,他从家到学校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3)桃花小学每个年级有24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那就赶紧笔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师小结:同学们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算法,真厉害。接着练习,完成数学书第112页第7题,读题。

师:时间关系,没有完成的同学课下完成后交给小组长检查。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复习,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养成及时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

篇13: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56-77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具体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中包括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有关“0”的乘法、乘法估算与实际应用、乘除法混合运算及其实际应用。

三、设计思想: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2.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没有给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注意口算、笔算、估算等各种算法的结合练习,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

四、教学目标:

1.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计算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学生熟练的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练习中提高自查和反思的能力。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和判断算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算法。

六、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结构

1、师: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过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对于本单元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看书整理。

3、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学生汇报:

A: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B:我们还学习了估算。

C:笔算乘法包括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D:笔算乘法还包括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为了看清楚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我们可以用某种形式把这些知识串起来,比如说画一幅知识系统图,我们共同来完成这幅图。(电脑呈现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学习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二)分类练习

1、口算练习:

(1)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智慧果,要想把智慧果摘下来,就必须算对果实上的题目。你们有信心吗?(课件出示:一组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

70×6= 90×7= 300×5= 600×8= 400×4= 9×40= 200×5= 600×5= 50×40=()×()=2400(2)师:你们算得这么快,有什么小窍门?

生: 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先不看0,把两个一位数相乘,然后因数有几个0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最后一题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写出几道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式?

2、估算练习。

(1)同学们说得真棒!如果我们一分钟能摘48颗智慧果,8分钟大约能摘多少颗智慧果?(2)估算、反馈。

(3)估算练习。小结估算的方法。

79×9≈ 403×8≈ 793×6≈ 352×4≈

3、笔算练习。

(1)师:(手指知识树)我们已经练了口算、估算,就剩下“笔算”了,请完成下列笔算题。

19×5 137×5 305×6 3700×2 402×4 8003×4(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哪些发现? 一、二两组: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大,积也大。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三组: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 四组: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列竖式计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握算理及算法。并通过对算式进行分组、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解决问题。

1、下面这三道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课件出示:教科书第89页:(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

2、在○里填上<、>或=。并说说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21×6○100

415×7 ○ 7×415 500×9 ○ 900×5 319×8○ 8×409 199×4○800 412×4○ 799×2 5800×4 ○ 5008×6(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篇14: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探究相同加数连加竖式的计算方法,初步感受加法与乘法的联系。

1.教师板书连加竖式:

先请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再指名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预设:生1:个位3加3的6,6加3得9;十位2加2的4,4加2得6。

生2:个位3+3+3等于9,十位2+2+2等于6,得数是69。

生3:用乘法,个位上三三得九,十位上二三得六,得数是69。

教师引导:谁注意听了,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小结:要先算个位上3个3相加是多少,再算十位上3个2相加是多少。

【设计意图】虽然加法竖式的计算师旧知,但是真正计算三个数以及多个数连加竖式,这还是第一次,三个相同的数连加竖式,更是没有接触过。通过计算这个竖式,达到两个目标:1.使学生体会计算相同加数连加应该用乘法,用乘法更简便;2.通过教师引导初步建立多位数相同加数连加计算的模型,即先算个位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再算十位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教师板书连加竖式:

请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指名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教师重点提问:十位上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小结:计算时要先算个位4个8是多少,再算十位上4个1是多少,不要忘了加上进位数。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侧重点不同,这道连加题也有两个目标:1.巩固前面初步建立起来的计算模型,再次体会先算个位几个几相加,再算十位几个几相加;2. 学生在这之前所做的加法题只局限于两数相加,他们的进位基础是满十进1。

这是第一次出现进位数是“2”的情况,在计算乘法之前,让学生提前感知。

3.教师出示折叠纸条:

教师:看到这个算式什么感觉?(太长了)这是几个12相加?想个办法把这个竖式变短?学生说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比连加竖式简短了,将前面两个连加竖式也改写成乘法竖式,教师将乘法竖式板书在连加竖式旁边:

【设计意图】这个设计很用心,起到了“承上”“启下”两个作用:1.由连加竖式自然的引出乘法竖式,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感受乘法的简便。2. 由连加竖式引出了乘法竖式。自然巧妙,不漏痕迹。教学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自主探究算法。

教师引导:23×3表示什么?想象一下3个23相加是什么样子?(教师指黑板上3个23相加的连加竖式)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请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大家是否都是这样算的。

(2)探究算理。

教师提问: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用3乘个位上的3,还要用3乘十位上的2?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手中有3个23连加的竖式的练习纸,教师巡视,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做加法和做乘法有什么联系?

算3乘3的时候就是加法中的哪一步?

算3乘2的时候就是加法中的哪一步?

请学生自己动手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标注箭头,在加法算式中圈一圈。

教师小结:看来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大的联系。我们做这道乘法题的时候可以把它展开,想象它的加法竖式的样子,通过加法的计算步骤找到算乘法的方法。

(3)模拟练习

先引导生想象与乘法对应的加法竖式是什么样子,再请学生独立计算,最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请学生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乘法的每一步计算加法中的哪一步。

【设计意图】本课采用了“连加竖式与乘法结合”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实现算理和算法的结合。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1.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就是表内乘法和加法,借助连加竖式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与笔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竖式算理是相通的,都是分别求每一位上几个几是多少,再相加。学生可以将加法的算法迁移到乘法中。3.学生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忘记用一位数去乘十位、百位上的数。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学生认知基础决定的,因为学生之前计算加减法竖式时只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相加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从连加竖式入手,让学生体会要把个位上的数加起来,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加起来,还要把百位上的数加起来……然后把这种经验迁移到笔算乘法的计算中,就体现为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在探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时,加强乘法与连加竖式的联系,让学生寻找乘法计算过程的每一步对应加法中的哪一步,代替了通常所用的小棒或点子图,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引导:18×4表示什么?想象一下4个18相加是什么样子?(教师指黑板上4个18相加的连加竖式)

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2)全班汇报交流。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忘记加进位数),先展示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计算中出现进位数要加上加进位数。

如果出现第三种情况(没有用4乘十位的1,直接用十位的1加进位3),组织学生讨论,强调还要计算十位上的4个1是多少。

如果没有出现错误情况,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①十位上是怎样计算的?4乘1算的是加法中的什么?

请学生先自己在连加竖式中圈一圈,再请学生在黑板的算式上圈一圈。

②十位上的“7”怎么得来的?突出进位的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③如果是5乘8,要向十位进几?7乘8呢?8乘8呢?

教师:看来在计算乘法的时候会出现进位数是2、3、4等比1大的数,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1.巩固刚刚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2.稍加变化,变式成进位乘法,挑战学生的思维。3.因为学生在这之前所做的加法题只局限于两数相加,他们的进位基础是满十进1。所以在处理到这个题的进位时,要让学生明确乘法中的进位不仅仅是1了,两数相乘会出现满20、30……的情况,让学生深刻的明确个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了。

3.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请学生独立试做。请学生到前面边讲边板演,预设:

(2)全班汇报交流。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先展示第二种情况,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这道题不但个位満十要向十位进一,而且十位也満十了,还要向百位进一,不能忘记加进位数。如果没有出现第二种情况,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在此基础上再稍加变化,变式为乘法连续进位,难度又进一步,始终调动着学生的思维的兴奋度。

三、有效练习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任意选一道题和同位相互说说计算。

教师重点提问第3道小题,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强调还要用一位数去乘百位上的数。并且拓展提问:如果千位上还有数呢?万位有数呢?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想一想,在计算这些题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计算的?

2.纠错练习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误原因,全班交流,共同订正。

第1小题教师重点强调不要忘记还要用2去乘十位上的数;第2小题重点强调要加上进位数;第3小题重点强调一位数与多位数相乘不是相加。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中出现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并通过提问拓展至更多数位,帮助学生能够完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用一位数去成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纠错练习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对后面独立做题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四、全课总结

教师结合例题总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把得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上一篇:与五月和六月有关的经典优秀随笔下一篇:淘宝美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