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西安

2024-05-02

全力打造西安(精选6篇)

篇1:全力打造西安

“十二五”重头戏:全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陕西日报】

来源:陕西日报2011-02-10 09:1

1一个城市不仅需要承载更需要创新,城市新区已经成为城市跨越和超常发展的样板和路径。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咸两市接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至10公里的整体板块。

拓展:搭起基本构架 提升国际品位

长安,作为1500年前世界农业文明的中心,在盛唐时期就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

西安,在传统城六区的基础上,以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为目标,加快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其主要构想是加快南北中轴线、渭河百里生态走廊、秦岭北麓山水风光带和渭北帝陵生态风光带建设,构建“一轴、一河、两带”的大都市基本架构。优化提升西安、咸阳主城区,加快建设洪庆、常宁、草堂、渭北工业区组团,发展壮大泾阳、三原、高陵、阎良、临潼、蓝田、户县卫星城,形成“一核、四组团、七卫星城”的城镇结构。到2020年,主城区建设面积控制在850平方公里以内,都市区人口1280万。

多样化、综合化、全球化的城市功能,是大都市得以拥有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原因。据世界大都市的建设经验,我国大都市在未来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寻求各自准确的功能定位,不断形成具有国家意义的主体功能区,如京津唐都市圈成为国家政治管理和文化交流中心;长三角都市圈成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和国际经济中心;珠三角都市圈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另一方面,在不断集聚和整合城市独特功能的基础上,将形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贸易、航运、金融等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区域整体功能,最终带动全球服务功能得到相应提高。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要本着开放化、合作化的发展理念,服务化、互补化的产业结构,流动化、均衡化的社会管理不断提升国际化品位。对接: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

这是两座直线距离仅为25公里的千年古都。一座是八水相绕的灵秀之地——西安,一座是山水俱阳的中国第一帝都——咸阳。2002年12月28日,在西安签订的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被专家认为是陕西经济发展史上观念突破、体制创新的里程碑式重大事件。西咸一体化率先破题于2006年9月15日,这一天,西咸之间多年的电话走完“长途”,两市通过电话并网展开一体化进程。2010年2月21日,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暨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管委会在西安人民大厦隆重揭牌,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咸一体化从此进入大规模、实质性推进阶段。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从西咸一体化入手,加快建设沣渭、泾渭新区两大板块。当西安在许多方面已经集聚了丰厚的基础之后,对咸阳的发展来说,需要更多的以国际化理念提升境界,以国际化标准确定目标,以国际化方式谋划工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创造出无愧于这个经济大融合时代的辉煌业绩,匹配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与建设。

根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咸阳市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彰显文化底蕴、集聚现代产业、建设良好生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加快沣渭新区、泾渭新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开发,启动先进制造、临空经济、环保节能等十大组团建设,加快西咸快干道、沣渭大道等四横四纵主干道建设,把西咸新区打造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和适宜人居的生态田园新城。建立健全高效的共建协调机制,着力推进西咸同城化发展,加快西咸环线、轨道交通建设,强化公共交通、市政道路、渭河堤防标准对接,统筹产业发展与布局,力争在城建、通信、环保、金融等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

提升:大幅推进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大都市又称“国际性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众多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在世界上享有某种盛誉,并对世界或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它有其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经济实力雄厚。由于其中心地位和技术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在国际经济中参与度、竞争力和渗透力都较大。国际经济活动频繁,活动量大。由于跨国公司总部和金融机构集中,国际资本流动量大,国际人员流动频繁,国际经营活动多发端于这些大都市,因而成为国际资本的制控点。第三产业发达。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产值比重看,都在70%-80%左右;而且门类齐全,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证券业、饮食业到现代的保险业、会计、广告、法律等职业性服务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多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如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有某种历史、文化的超大影响力,如罗马、威尼斯等。是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结合点。由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经济体系兼容,因而可把国内、国际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其金融中心、交运枢纽、通讯中心、加工中心、贸易中心的中介作用,实现对内对外双向辐射功能。

在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下,西安还需加快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国际通达性。积极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国际空港、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重点板块率先突破、提升大都市经济综合实力。实施皇城复兴计划,搞好帝陵文化风光带、四大遗址文化带、古都历史文化带、秦岭山水生态旅游带建设,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国际化合作,加大文化交流与融合,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策划和举办一批国际性重大活动,搭建向世界开放的重要平台,更多地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一流人才,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来源:陕西日报

篇2:全力打造西安

发挥人事部门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服务

思路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宝鸡市人事局构建“和谐人事”的理念实现了从点题到破题。去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委科学分析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奋斗目标。人事人才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关,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实践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人事人才工作必然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必须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宝鸡市人事局立足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新起点,进一步充分认识到人事人才工作在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构建和谐人事的新思路,以和谐人事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切实为举市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提供了强有力地人事人才和智力服务。

牢固树立“人本人事”理念,发挥人事人才工作在激发全市社会创造活力中的作用,促进和谐奋进新宝鸡建设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理念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关心人、提高人、依靠人。和谐奋进新宝鸡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市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的社会。人事人才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最大积极性,以人为本,按照“四个尊重”的方针,完善政策,充分发挥激励与保障机制的作用,使各类人才能够各显其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

1谐相处,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激发其个人创造活力的同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近年来,市人事局着眼于这一要求,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大力破除影响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全市社会创造活力,为构建和奋进新宝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实行多载体、全方位的培训,开展了公务员队伍的行政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创业能力、农村人才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的培训活动,提高了各类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二是认真贯彻新修订的《陕西人才市场条例》,调整完善人才市场管理机构,全力办好各类人才交流、招聘、洽谈会,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合理调整了人才结构,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努力实现人才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动作用。三是狠抓人才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建设,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实行人才柔性流动,采取调入、聘用、借用、租赁、兼职等办法,允许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来去自由,为各类人才在宝鸡发展开辟绿色通道,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四是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凡进必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突出能力和业绩;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通过疏通各类人才之间流动渠道、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优化和合理配置;切实实行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创造人人争相成才、互相促进成才的和谐环境。

牢固树立“公正人事”理念,发挥人事人才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促进和谐奋进新宝鸡建设

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核心是维护社会公平。这一重要目标,符合全市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人事部门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直接与人打交道,各项工作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的调整,其公平公正与否,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只有以建立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人事管理制度、保证人事人才工作公正、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己任,才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近年来,市人事局坚持以依法行政、保障人才合法权益为重点,不断增强公平公正理念,按照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宝鸡市人事局《实施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办法》、督办、限时办结等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维护各类人才的收入分配公平和秩序规范,保护各类人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严肃人事工作纪律,加大人事执法检查力度,维护人事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中讲和谐,积极稳妥地做好公务员登记、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公务员工资套改等工作;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规范人事行政行为,推进法治人事建设。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打造和谐人事的突出主题,大力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军转干部安置、职称评聘、职称考试等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政策公开、工作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

监督,切实维护各类人才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扎实推进“阳光人事”工程。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更加注重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正在探索建立与全市人才贡献相适应分配机制,构建和谐收入分配格局,做到分配公正。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要按照“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原则,做到评价公正。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时,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充分体现公正公平原则,在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时,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努力为各类人才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

牢固树立“服务人事”理念,发挥人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在促进全市社会和谐中的作用,促进和谐奋进新宝鸡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是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人事部门必须提高适应人才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创新,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社会化、优质高效的人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为各类人才提供公正、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以优质的服务促和谐。

近年来,市人事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人事工作管理方式,由更多依靠行政调控手段向更加注重运用市场配置转变,由传统的政府本位思想向树立公民和社会本位新理念转变,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继续落实中央的各项军转干部安置政策,进一步加大计划分配的工作力度,改进安置办法,拓宽安置渠道,提高安置质量。同时,按照“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级各

类人才市场,使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享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化服务。在人事考试、人事培训、人事代理、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规划、人才市场建设、人才资源整合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社会效益观念,淡化经济利益,取消了人事代理费用,实现人事人才工作的无偿服务。建立了公益性公共人事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人事关系和档案、职称、社会养老保险等为切入点,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开展公益性的人才评价,研究建立指标合理、手段先进、操作性强的科学人才测评体系,等等。

牢固树立“协调人事”理念,发挥人事人才工作在维护全市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促进和谐奋进新宝鸡建设

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和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任务。人事人才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和广大人才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只有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做好直接涉及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人才权益保障机制,才能促进全市社会稳定。

近年来,市人事局高度重视和稳慎处理好当前人事人才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消除建设和奋进新宝鸡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不遗余力地做好了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工作。坚持一手抓解困政策落实,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宣传教育与重点防范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工作对象思想转化结合,落实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坚持一月一报制度、督查制度、接访制度及军转干部

篇3:全力打造绿色作文

如何让作文“绿”起来呢?教师要为学生多打几条通道。

首先,把社会这本无字书作为通道用来引进活水。学生作文最大的障碍是没有触动感情生发的“典型”事例。为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困境,我们曾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老师给学生提供大量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好句、好段让学生死记硬背;指导学生写作也是对一则材料做多角度分析,让学生纸上谈兵,无形中把学生变成了有固定程序的机器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学生的作文缺乏活力、生命力的结果。

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让有条件的学生每晚必看《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并把它作为一节作文材料储备课,坚持每天一节见闻感悟课。把社会生活这本无字书作为通道,实现了作文题材的变死为活,内容变空为实,情感变假为真,学生作文“绿”了起来。

学生在每天的《新闻联播》课上,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世界风云的变化,自己肩负的责任;从 《焦点访谈》中,看到社会的弊病,腐败分子之可恶,环境问题之严重,希望工程之伟大,悟得生存之道。《东方之子》中觅得成才之法,为人之道。借《东方时空》书写天下兴亡之忧。这本无字书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升学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绿色作文开发了无尽的源头活水, 这样学生的眼界和心胸就会变化很大,思想融于时代,情动于衷, 文发于外,铸魂于心。绿色作文使作文与做人融于一体。

见闻感悟课是给学生的另一本生活无字书,经常组织畅谈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活动。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因为“真” 是善美的基础,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写作的基本要求。教师参与其中,并拿出自己的下水文章,以生动的演讲打动学生,对学生的作文,给予热情的点评,同学们共同评议,然后让一部分“先觉” 的学生以精彩的感悟文章打动“后觉”的学生。同时让学生明白: 勇于说心里话,写心里事,发切身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敢于如实表达,不怕说错;才能沿着正确路子步步提高,也可避免出现拼凑套、假话连篇、言不由衷、人云亦云的文章。写作内容必须是真实的,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情贵于真,真出于自然,这样的文章才是学生作文的绿色食品。

总述无字书开辟的绿色通道,大启天下事,小启身边情:活水源源,真情绵绵,有米下锅,作文不难。

其次,以有字书为通道激活灵感。历来的阅读教学大都是继承式的,学生只需通过填空、选择或简答,把教材中的有关信息吸收储存起来就大功告成了。而创造式阅读则与此大相径庭:“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只有创造式阅读才能使有字书成为激活学生写作灵感的绿色通道。如学《项链》时,我在充分讲解的基础在,当堂让学生谈“对小说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看法”。由于这是在领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故学生对问题有极大的兴趣,同时也有所思有所感, 或多或少都能围绕问题谈自己的见解,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创造式阅读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读者与作者同样是生活的参与者与感悟者。创造性阅读产生的作文,是名副其实的“借题发挥”,这所借之题,可以是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形式,也可以是一句名言或一个细节。总之,只要是书中的某一精彩之笔像打火机一样点燃了读者积蓄在心的灵感,他就会抓住这电光石火发挥成文,届时,得鱼而忘筌固然可以,即使买椟还珠亦无不可。如我在作文课上经常让学生自己讲评,让学生做主角, 我只做配角。在讲评习作时任意抽取一篇作文,有学生读,学生讲, 学生评,学生议,最后学生总结,学生定论,始终都是即兴发言。 由于学生当了评析主人,他们热情高涨,一个个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长此以往,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大成效,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效地证明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正确性。

第三,以感悟法为通道开发灵性。灵性人人有,死活在开发。 绿色作文,归根结底,应是学生灵性与个性的自我展现,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但却可以点石成金。

首先,以情动情,营造感动,是开发灵性的关键。语文老师必须是永葆激情的人,这种源于热爱生活的激情应当是丰富的、热烈的、持久的。平时如岩浆蓄积于心底,用时便喷涌而出:口能点火, 笔能生花。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课堂上始终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与你感情上共鸣,使他们在感情升华中开发灵性。

篇4:全力打造“魅力古城 品质西安”

一、坚持抓投资、促增长,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面对今年开局压力增大、投资持续下滑的不利局面,西安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稳增长22条”、“楼市新3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2684.93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一是抓项目、扩投资。全力抓好56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精准施策、加力推进,共计完成投资1129.41亿元,占年计划60%。充分发挥政府类投资的示范带动作用,调筹20.8亿元用于促投资,推出了一批吸引力强的PPP项目,引进社会投资59.46亿元。投资增长实现“扭负为正”,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42亿元,同比增长1.4%,终结了西安市投资16个月负增长的不利局面。

二是抓培育、促消费。加大对电商等新型消费的培育扶持力度,京东西北运营中心实现销售额55亿元,同比增长70%。出台“促旅游27条”,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和重点景区建设,大力推广蓝田“旅游+”等新模式。新型消费蓬勃兴起,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76.5%。

三是抓招商、增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从外引、向上争、朝内挖”。上半年全市实际引进内资984.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10.3%。

二、坚持调结构、促升级,产业发展释放新动能

按照“优化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思路,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传统提升与新兴壮大并举,统筹全市产业发展。上半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2∶34.7∶62.1;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2.2%,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一是持续推进工业突破战略。全力抓好渭北工业区和14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半导体、智能终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

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3.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5个百分点。

三是全力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狠抓8个国家级和24个省市级服务业试点聚集区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同步提升,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47.18亿元,增长14.2%;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1%,其中科技服务业增长31.9%;健康、养老、体育、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快速发展,其中体育产业营业收入增长63.4%。

四是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五大工程”,加快推进“一区三带七板块”建设,新认定市级园区20个,培育家庭农场49家。

三、坚持抓创新、促改革,追赶超越聚集新动力

抓住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军民融合创新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军民深度融合两大任务,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是全力推进两个“国字号”创新改革。《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正式获批,《西安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积极申报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策划包装了267个总投资5022亿元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

二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性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一方面抓顶层设计,有力、有度、有效落实改革任务。结合西安实际,研究制定供给侧改革 “五大行动计划”。地产去库存效果明显,累计销售商品房11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8%;去化周期由最高时的18个月缩短至11个月,去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三是持续推进政府改革。突出重点打好“放管服”组合拳,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激发市场活力两个重点,又分两批取消和调整了173项行政审批事项,将涉及项目建设的11个审批环节的办理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编制完成市、区县(开发区)两级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

四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西安港”发展步伐加快,“陆路联运、陆海联运、陆空联运”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基本形成。持续放大三星效应,聚集配套企业数量增至103家。

四、坚持优环境、创宜居,城市治理持续深入推进

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保护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城镇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魅力古城,品质西安”。

一是扎实开展城市治理专项工作。作为全市“十三五”开局的第一件大事和“品质西安”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梳理了市容环境、治污减霾、城市运行安全等3个方面12项重点工作,不定时、不定点进行明查暗访,每季度通报情况,持续用力,狠抓落实。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上半年,全市完成城建投资210. 6亿元,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地铁建设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54.6%,3号线全线“电通”,进入运营前调试。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实施“美丽西安·绿色家园”行动。深入推进秦岭保护、八水润西安等重大生态工程,创森工作通过省级综合评定,完成造林2.59万亩,新增湿地6677.2亩。

五、坚持补短板、增福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西安市财政收入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未减。上半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90.06亿元,增长1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9元,增长7.6%。主要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扎实办好惠民实事。今年确定的10大类50件惠民实事进展顺利。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精准核查、结对帮扶,并逐户明确了包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启动实施9个城棚改项目,回迁安置群众1.18万人。分配保障性住房11562套,新增租金补贴家庭1746户。加强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对接并轨,进一步提高了道路清扫保洁人员工资待遇。

三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启动实施70所学校“全面改薄”和102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全覆盖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农合筹资标准较去年提高70元,参合率达到99.26%。

四是持续推进“双创”工作。新增各类众创空间40家、入孵企业和团队52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67万户,同比增长14%,成功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六、坚持转作风、提效能,着力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借助“两学一做”的强劲东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发展环境这个重点,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让干部凝神聚力抓落实、让工作提速增效上水平。

一是创新举措,开展“电视问政”。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设了“问政时刻”电视直播节目,着力用监督传递压力,让压力推动执行,倒逼部门改进工作。从前两期情况看,被问政单位认识到位、整改有力,社会反映良好。

二是重心下沉,服务企业发展。围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创新开展“千人亲商助企”活动,对1500户企业和项目单位进行“一对一”、“零距离”服务。召开驻市金融机构恳谈会,着力破解企业和项目“融资难”问题。

三是强化督查,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促投资、稳增长等的考核权重,强化专项督查,对存在问题列表建账、挂牌督办、按月通报、跟踪督查,推动工作部署层层落实。

篇5:全力打造一流师资.

建湖县教育局局长

市教育工作会议勾画了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令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就要着力于内涵提升,大力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数量更多、规格更高、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这对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满足事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

总体上看,目前我县教师在数量上小学窟余,高中紧缺:在结构上学科不够配套,外语、音体搏等相对不足,特别是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数量偏少。随着生源高峰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结构性矛盾将更为突出。据测算,到2010年,全县有中小学生9万多人,约需教师6000余人,现有教师7000多人,通过自然减员、转岗、分流等形式消化,每年新补充的空间很小。因此,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立足于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适一是高效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鼓励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与师范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创造性地做好县级培训工作,为学校培训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积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联盟网站等媒体,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育

二是强化转学科培训力度。我们已经连续3年举办了小学教师转岗英语培训,近200名小学非英语学科教师接受了转岗培训,有效缓解了小学英语教师严重匮乏的燃眉之急。今

三是疏浚人才流通“绿色通道”。积极参与各地教育人才市场活动,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勃胡从教。组织好县内的“教育人才市场双选”活动,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同时以面向社会教师资格认定为契机,二、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突出活动载体,与时俱进铸师魂教师之本,重在立德。如果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高尚的师德则是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是教师把自己的才能用于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自觉奉献的根本保证。师德建设将是我县“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我们将继续坚

一是强化导引,注重自我塑造。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孵化人格,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教师向上的空间应当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坚持用崇高的教育理想来激励教师,坚持用“师德标兵”和身边的典范引导教师,组织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精神风貌,激励教师渴望成功,追求卓越,努力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同时,启发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职业活动,思考自己 的职业道德表现,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憾,从而形成师德建设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二是强化教育,注重活动塑造。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这是我们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先后开展了集师德工程、希望工程、教育促小康工程为一体的“万名师生携手同行”活动和遍布教育系统的“亲情联动、爱心助学”活动,塑造了教师群体的良好形象。在今后一阶段,我们将把活动向纵深推进。针对部分教师思想动摇,价值取向失;衡,不安心本职工作,进行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个别教师歧视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开展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部分教师合作意识差、文人相轻等不良习气,进行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有偿家教现象,进行以引导家庭教育、加强学校管理、鼓励社会监督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针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形势教育,一方面增强危机感,另一方面练好内功去迎接挑战。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促进教师力行师德规范,使良好的师

三是强化考核,注重制度塑造。建立健全师德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建湖县中小学教师师德禁令》和《违反师德禁令处理规定》,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聘请师德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者通报批评,对严重违纪者实行“一票否决”。年终通过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同行评,给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估定级,一是开展新一轮全员素质提高培训。根据新课程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完善岗前培训和职后进修一体化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除完成规定要求的通识培训外,突出针对性培训。幼儿教师强化岗位培训,实行基本功考核,持证上岗;小学教师加强学科建设,强化英语、计算机能力培训,促进专业化水平提高;初中教师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着力打造优秀群体;高中教师加强钻研把握教材、了解分析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基本功培训,努力提升教学业务能力;职校教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一条龙”的教学体系。所有中小学都要立足课堂,采取观摩、研讨、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发展,在创新中

二是打造高学历师资队伍。到2010年,我县幼儿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要分别达到60%、70%以上,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50%、90%以上。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按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职校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到80%,有8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中小学优

三是加快名师队伍建设步伐。建立名师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名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实现名师培养考核的制度化、常规化。有组织、有层次、有重点地选择一批优秀骨干教师,采取超常规、强有力措施,促使他们成“名”成“家”。设立名特优教师工作站,通过城域网进行专冢咨询问答,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全县教育人才资源库,鼓励优秀教师留在一线。“十一五”期间力争培养国家级知名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人,省特级教师3—4人。

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践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盘活教师资源,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

一是推行“三制”管理。

1、全员聘用制。指导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设立不同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并把聘用制度作为教育系统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基本制度予以固定和延续。

2、岗位竞聘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契约管理”的原则,对学校中层干部、教师、教辅人员分类聘用,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教师岗位聘用制、教辅人员和后勤工人竞岗制。

3、绩效工资制。将教职工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其中绩效工资根据工作实绩、贡献大小由学校自主确定,二是实行评聘结合,试行评聘分开。按最新省级编制标准和县有关部门核编规定,会同县做好每年教职工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做到定编、定岗位、定职责。评聘结合,以聘为主,以评为辅,合理设岗。在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正常评聘工作的同时,可高职低聘,可低职高聘,逐步形成教师职务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评聘、增资、晋级、三是加大转岗分流力度。一方面实行提前离岗。2005年,我县已对少数确因身体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及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实行了提前离岗,今后将形成制度正常实施。另一方面实行转岗。不适应课堂教学第一线工作人员、落聘待岗人员,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可根据自愿转岗到学校后勤工作,与此同时,按规定坚决清退计划外临时人

篇6:全力打造学习、生活小能手

隆回县荷田中学

荷田毗邻魏源故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荷田中学始建于1968年,她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她有着辉煌的昨天,也有着开拓创新的今天,更有着魅力四射的明天。荷田中学现有教职工26人,学生362人,7个教学班,专任教师25位,学历全部达标,均获得教师资格证。荷田中学就座落在美丽而神奇的云仙岩下,占地面积1188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574平方米,绿化面积1300平方米。荷田中学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有着20个教室的教学大楼,有能容纳800多人的学生公寓,还有餐饮综合大楼及标准的运动场。2010年被评为“邵阳市优秀合格学校”。学校的硬件建设全部达标,软件设施也不甘落后,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2006年被评为“邵阳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廉洁文化进校园先进单位”。

2010年上学期,中心学校新任校长庞小青一走马上任,便组织各校校长、学科带头人赴省、市、县、乡各兄弟学校学习取经。立足乡情、校情,着眼学生发展,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注重实效,全面深化推进“小能手”素质教育,全力塑造学习、生活“小能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着眼发展,全面推行“小能手”素质教育理念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小能手”。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教师只是导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成为学习的“小能手”。根据这一理念,教师课堂教学必须把握“六环节”,即

1、课前预习:教师每堂课结束时用1分钟布置下堂课的内容,要求自学一遍,粗略了解学习内容。

2、辅助教学(1-2分钟):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自学指导。

3、学生自学(8-10分钟):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内容设计多个问题或习题,让学生自学时有的放矢,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4、检测自学效果(8-10分钟):尽量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

5、解决(8-10分钟):学生合作探究,“兵教兵”,学生相互更正,加深理解,教师重点点播。

6、当堂训练,拓展知识(10-15分钟):结合本堂课学习目标与重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系统引导学生拓展运用。同时各班成立若干合作学习小组,便于学生课堂上讨论问题,探求知识,由学习小组长辅导其他成员学习,帮助他们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各科学习任务的完成由学习组长把关,组长的任务由任课教师把关,层层把关。真正做到了“兵教兵、兵帮兵、兵带兵”。这样,既培养了优生,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提高。

(二)注重礼仪实践教育,让学生成为生活“小能手”。

1、倡导文明礼仪特色教育。

近年来,学校通过反复调研,意识到学校德育教育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在反复的探索中,我们以“做创新教师,育全能学生,办特色教育,促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始终把特色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把德育工作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中。根据中心校的安排部署,我们特意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主题加以完善、深化,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明礼诚信。现在,文明礼仪之风在我校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

收到了明显效果。只要你走进校园,就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问好声不绝于耳,让你有种甜蜜惬意、心旷神怡的感觉。

2、每天完成“五小事”。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学生的养成教育,道德教育,要求学生每天从小事做起。每天“五小事”:

一、起床时,整理床单、被子及生活用品实行“五线谱”管理;

二、每天跑步1000m,增强体质;

三、早晚洗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每天清理课桌,整理书籍,打扫卫生;

五、清扫餐桌、洗净碗筷,防止“病从口入”。

3、每周“三实践”:

一、为自己或家人洗衣服一次;

二、为全家煮饭、炒菜一次;

三、帮邻居、老师或同学做一件实事。

4、每月“三活动”。

(1)、每月有安全避险、法律知识、生理卫生知识讲座一次;(2)、每月举行一次“我是小能手”成果交流会;(3)、每月每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一次。

二、注重实效,狠抓“小能手”素质教育举措落实

1、建立“三访”、“五查”制度。

为保障各次活动落到实处,建立了“三访”、“五查”督促机制。三访

一访学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把握“六环节”(即课前预习——辅助教学——学生自学——检测效果——解决疑难——当堂训练与检测)作为评价考核教师晋级评优的参考依据。

二访家长:了解每周的实践工作,每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小能手”标兵的参考依据。

三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力提升情况,以便实施过程中调整方向与进程。

五查

一查课堂:了解教师、学生角色是否体现“小能手”素质教育要求;

二查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查寝室、教室:了解学生每天是否完成“五小事”; 四查学生活动记录:是否完成每周的实习任务,每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查教师“三在”:是否在岗,在干,在行。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具有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家都能积极锻炼身体,乐于帮助别人,培养了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优良品质。

自“五小事”活动开展以来,校园卫生实行各小组成员进行清扫,你随时走进校园,你会看到一个或几个同学在清扫公共区。中心校领导在学校调研时评价说:“自五小事活动开展以来,校园里随时都是干净的。”

2、健全保障机制,定期总结表彰。

为了保障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所完成的活动要求家长签字证明;班主任逐一核实,政教处、团支部不定期的抽查。

根据各合作小组成员课内课外表现及每天“五小事”的完成情况,学习组长每周总结一次,并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汇总给学校办公室,4

领取金牌一枚、银牌两枚,铜牌三枚。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对上周情况进行总结并颁发奖牌,校长亲自授牌并发表国旗下的讲话,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学校给领到奖牌的学生合影在宣传窗口表彰,获得奖牌的学生感到无比自豪,全校学生争取夺奖牌的热情空前高涨,竞争更加激烈。期中、期末根据学生的奖牌多少及各科考试成绩综合评比,分别授予“小能手”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

三、突出特色,全面提升校园“小能手”综合素质

(一)突出特色,加强对“小能手”的传统文化熏陶。我们以基础教育为本,突出特色教育,如诗联教学就颇具成效,荷田中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楹联教育基地”。诗联教学风生水起。学校配有诗联教学教师,每周开设一节诗联课。课外活动小组探讨诗联,班级每周板报都有学生诗联赏析、学校文化长廊都有师生诗联点评,学生诗联作品每年都在“隆回诗联”上登载,在文化局、教育局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征联活动中,我校有周虎等11位同学获县一、二、三等奖,有谭小颖等同学成为邵阳市最年轻的会员。隆回县教研室宁志刚书记是这样评价学校诗联创作活动的:“荷田中学的诗联教学,在隆回县新课程改革中,一枝独秀,不仅卓有成效,而且声名鹊起„„师生们一如既往,不负众望,连续出版了师生诗联作品——《芳草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辑。翻看那些充满童趣及天真烂漫的楹联诗歌,我爱不释手,从中欣喜地看到,诗联教学对开发学生的‘大语文’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教师教诗联,学生创作诗联,为群众义务送春联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荷中的师生们大有“和诗起舞,吟对做餐”之风了。”

(二)注重特长,全面提升“小能手”的综合素质。

我们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开办了七个课外活动小组:(1)“写作与讲演”课外活动小组;(2)美术课外小组;(3)音乐课外小组;(4)摄影课外小组;(5)书法爱好课外小组;(6)电脑制作课外小组;(7)诗联创作课外小组。每周下午参加学习活动,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寝室内务军事化

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荷田中学政教处对学生寝室内务实行了军事化管理,要求各班的寝室内务达到“五线谱”标准。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师生的大力配合下做了大量的措施:开学初,政教处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班寄宿生进行为期2周的内务整理培训,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将自己的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鞋、桶、漱口杯、毛巾各成一条线;学生会纪律部成员每天晨读课时都会认真检查各寝室内务情况,并及时在学校文化长廊上公布;政教处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总结前一周的各班内务整理情况;每周开一次各班寝室长会议,就如何搞好、保持好寝室内务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每学期初、期中举行2次为期1周的内务竞赛,评出文明寝室、示范寝室等荣誉称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些活动的认真开展、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个人动手能力和内务整理水平,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学生的寄宿生活营造了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体现了新时代初中生的精神风貌。

纵观一年多来的“小能手”素质教育、成绩显著的,反响是强烈 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探究问题积极,各科任务完成快,完成好;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硕果累累。2011年九年级会考考入省重点中学隆回二中33人,升重点高中比例达31.7%,窗历年来新高; 2011年初二抽考综合评价获全县第五名,2011年乡跟踪检测七年级,七科中有六科获全乡第一;2010年下期九年级语、数、外三科跟踪检测三科均获全乡第一。在2011年庆党90周年隆回县诗联赛中,有9年级学生曾佑胜获一等奖;九年级庞一啸、阳甜甜、谭婷均获二等奖;学校获县优秀组织奖。

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更高。学生助人为乐,争做好事,文明礼貌,更加遵规守纪,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特长,发展了个性,乐做家务,许多家长对学校“小能手”素质教育赞赏有加。

四、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深化“小能手”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后阶段中,学校根据以前的经验和成绩,决定在2011年下期开始,将传统感恩德育教育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与保持作为重点内容,创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文明”的良好校园氛围,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宣传教育。如:布置学校感恩教育橱窗,对感恩教育进行宣传;各班级布置“感恩活动园地 ”,营造氛围,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感谢祖国培养我为主题,布置“感恩活动园地”;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班会;开展“我爱我师”征文比赛。

卫生习惯的养成内容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学校卫生习惯养成、饮食卫生习惯养成方面,通过教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和家长培

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进行实施。计划经过三个阶段:宣传教育阶段、实施操作阶段、总结表彰阶段。达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全校基本形成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袋,整洁干净,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极佳的条件。

上一篇:小斑马奇遇记作文下一篇:公司销售年终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