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

2024-04-24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通用10篇)

篇1: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摘要

为规范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和监督管理工作,文化部日前出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分为总则、申报与命名、管理和考核、附则等四章22条。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指出,所称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园区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内容优先、自主创新的原则。

办法明确,文化部负责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省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并负责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指导和监管。园区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每次命名不超过两个。原则上每个省级行政区内园区总量不超过两个。园区每两年考核一次。办法要求,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应具备九个条件:一是符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当地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二是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及其他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20%;三是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明确的文化产业特色,成绩显著,在全国或本省及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四是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园区内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园区内文化产业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五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六是有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企业孵化、融资中介、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七是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八是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业绩显著。九是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条件。

办法明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依照本办法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已命名的园区进行建设目标考核,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为通过考核、限期整改、撤销命名三种。限期整改的期限不超过六个月。

办法规定,园区有八项行为之一的,文化部将撤销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宣传虚假文化产品和服务信息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园区认定条件的;考核不合格,并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达标的;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园区资格的;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法律、行政处罚的;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因政策或经营方向调整而改变园区性质的。

篇2: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规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监督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 园区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内容优先、自主创新的原则。第四条 文化部负责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

第五条 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省级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命名、管理和考核,并负责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指导和监管。

第六条 园区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每次命名不超过两个。原则上每个省级行政区内园区总量不超过两个。园区每两年考核一次。

第二章 申报与命名

第七条 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当地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及其他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20%。

(三)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明确的文化产业特色,成绩显著,在全国或本省及区域内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四)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文化企业,园区内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园区内文化产业产值、交易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

(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六)有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企业孵化、融资中介、技术、信息、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

(七)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是法人单位。

(八)规范运营两年以上,且经济和社会效益业绩显著。

(九)法律法规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对于预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成长性高、有发展前景、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但尚未具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条件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部可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第九条 申报园区,由其建设单位作为申报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请,由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第十条 对初审合格的由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文化部提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命名申请,并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提交《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请报告》。

第十一条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请报告》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

第十二条 对评审合格的,经文化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在文化部网站和《中国文化报》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天。

第十三条 公示结束后,文化部对符合条件的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第三章 管理和考核

第十四条 文化部对文化产业司负责园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按本办法组织执行相关命名评审及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园区之间的交流活动;组织园区考核工作;推动园区对外交流与合作;协调园区申请贷款和专项资金扶持。

第十五条 园区所在地的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园区建设和对园区的监管,并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第十六条 园区对规划和重要文化产业项目作重大调整时,须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备案。第十七条 园区每年四月须向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报送发展情况。

第十八条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依照本办法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已命名的园区进行建设目标考核,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为通过考核、限期整改、撤销命名三种。限期整改的期限不超过六个月。

第十九条 对园区的考核包括以下方面:

(一)园区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本办法要求;

(二)园区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三)园区管理及整体运营是否遵纪守法;

(四)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五)园区内文化企业发展情况;

(六)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园区管理的意见。

第二十条 园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文化部将撤销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称号:

(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二)宣传虚假文化产品和服务信息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三)经营管理不善,不能达到园区认定条件的;

(四)考核不合格,并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达标的;

(五)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手段骗取园区资格的;

(六)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法律、行政处罚的;

(七)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八)因政策或经营方向调整而改变园区性质的。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

一、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发展状况分析

(一) 数量大幅增长, 但有滥和乱之象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数量近些年来有了大幅度增长, 以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来看, 截至目前共命名5批26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批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2批共7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据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上公开的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2年上半年, 全国文化产业园区已超过2500家。数量大幅增长带来了滥与乱, 很多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同质化严重, 甚至借文化之名大搞房地产开发。在2009年和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检工作中就发现一些单位因存在突出问题无法发挥其“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 并分别撤销了3家和4家示范基地的命名。

(二) 文化企业孵化速度快, 但质量堪忧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孵化能力近些年来获得了较大提升, 2005年, 园区基地的孵化基金仅为7.38亿, 孵化的企业数量只有697家;到了“十一五”末的2010年, 孵化资金增长到了22.38亿, 孵化企业数量则大幅攀升至8960家, 增长了13倍之多。孵化能力的提升凸显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组合带动效应, 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然而, 如此之快的企业孵化速度也带来了文化含量低、缺乏成熟的业务模式、员工流失率高、企业生命周期短、为孵化而孵化等问题。

(三) 产值总体有增长, 但个体出现两极分化态势

统计显示, 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总体经济规模已经从2008年的600亿元, 迅速扩大到2011年的3000亿元。根据现有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关于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年产值的数据显示, 2008至2011年, 示范 (试验) 园区基地的文化产业年产值随着园区、基地数量的增加持续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 文化类企业经营个体的业绩出现了两极化的现象:一方面, 新兴文化企业实现了繁荣发展, 华谊兄弟半年利润暴增近3倍, 上海东方明珠集团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分别在广播电视和文化主题公园领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然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传统的文化产业却面临着转型升级之痛, 如201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出版传媒利润增幅下滑40%以上, 天舟文化和凤凰传媒都在谋求转型。

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现状

2011年11月, 文化部开展了“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活动, 以204家基地为基础, 构建了文化内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影响力评价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 占绍文、辛武超 (2013) , 张凤娟、陈书龙 (2013) , 范玉刚 (2011) 等学者从经济、社会、外部环境、政策创新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提出了园区基地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然而, 上述研究与实践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将关注点仅仅停留于评估层面, 仅着眼于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的探讨。需要认识到的是, 评估排名实际上只是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过往绩效的定位比较, 要促进其发展完善, 更需要的是基于评估的方法手段, 去研究与“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目标的差距, 去发现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纳入绩效管理的规范化轨道。二是需要加大分类细化研究的力度, 如文化部在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估过程中, 虽然也对基地类型按照集聚和单体企业进行了划分, 但在目前确立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 存在着诸如“桂林愚自乐园”、“吾屯热贡文化艺术村”、“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一些非企业型的文化基地。如何对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单位开展绩效评估与管理,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三是需要开展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的专题实践探索。2011年文化部开展的评估是围绕“影响力”进行的, 虽然与绩效评估有很多相关之处, 但是并非基于园区基地绩效的系统化设计, 因此亟需加强以绩效为核心的评估与管理实践。

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是绩效管理机制的核心要素, 是绩效管理“全面、客观、准确的关键所在”。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可将其分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三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根据三类评估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 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一)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 分别从定量化指标评估和定性问卷调研两个方面开展评估。客观评估可以从经济、科技、就业、人才四个方面进行, 主观评估主要可以从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周边环境配套和软环境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指标框架如表1所示。

(二)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参照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可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科技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四个方面;主观评估从客户服务、员工凝聚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在实际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企业性质做差异化设置。具体指标框架如表2所示。

(三)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考性框架

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亦分为客观评估和主观评估两大类:客观评估包括经济绩效、就业绩效、人才绩效三个方面;主观评估从服务对象满意度、内部员工满意度和基地示范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指标框架如表3所示。

(四)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指数的构建

分类对文化产业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进行体系的构建, 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园区、基地了解自身发展状况。然而, 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命名是一个评选择优的过程, 对现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估, 更是必要的监督机制补充。因此,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还应通过采用科学化方法, 构建综合性绩效指数。综合性的绩效指数能够帮助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相关主管领导较为综合、全面、直观地了解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动态发展演化的态势与规律特点, 从而达到促进科学决策、及时决策, 增强决策有效性的目的。

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动态绩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 构建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

本文认为, 应该构建基于PDCA的绩效管理机制, 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成效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讲, 包括如下四个机制。

1. 建立绩效承诺机制

首先, 由绩效管理对象根据绩效指标体系制定绩效计划初稿, 提交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绩效计划要设立明确的关键节点任务目标;然后由政府主管部门对绩效计划初稿进行审核, 并与园区基地管理者就相关计划内容进行反复沟通, 双方达成一致后, 形成正式的绩效计划承诺书;最后双方签字盖章, 绩效承诺生效。

2. 建立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对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企业类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可以结合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计划中的阶段性任务目标, 开展季度的监督检查;对于非企业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过程管理可以适当宽松, 一般每半年开展一次过程绩效监督检查。通过过程绩效管理及时纠偏与辅导, 帮助园区基地年度绩效任务目标的完成。

3. 建立综合绩效评估机制

在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评估中, 应着力构建“内容全面化、主体多元化、程序规范化、结果公开化”的综合评估体系。在评估成绩构成上, 应将过程绩效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评估总成绩。在综合绩效评估的基础上, 应编制《年度绩效评估报告》, 形成绩效评估结果的有效反馈机制。

4. 建立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机制

一是应用于绩效改进, 要将绩效反馈报告中反映的问题, 纳入下一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中进行跟踪管理,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辅导;二是应用于政策调校与决策优化,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评先评优、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相挂钩, 建立基于绩效评估的文化扶持政策体系;三是应用于奖惩激励, 建立绩效激励基金和荣誉激励体系 (如设立年度优秀园区基地称号等) , 基于绩效评估结果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开展物质和荣誉双重激励, 充分调动园区基地的积极性。

此外, 在上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构建的基础上, 应编制和颁布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办法》, 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的持续提升。

(二) 构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信息化动态管理机制

在现代信息科技社会, “管理方法+IT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管理的主流模式。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管理机制设计的基础上, 应建设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动态绩效评估与管理软件平台, 实现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管理。该信息系统应至少包含如下主要功能模块:一是指标数据分散采集、自动生成模块。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关键绩效指标设计成电子表格, 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在线填报、在线审核、在线生成统计表格, 为相关人员减轻工作量、促进数据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线评估、评估结果智能生成模块。开发在线绩效评估系统, 实现评估主体在线评估, 绩效指数智能核算、评估结果自动生成, 并能够在线生成绩效评估报告;三是领导科学决策支持模块。开发绩效评估结果分析功能模块, 智能化生成各种领导决策所需的数据分析图表, 动态展示辖区内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绩效发展演化态势, 为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实时监控、及时决策、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最有价值的信息。

摘要:根据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性质特点, 分别构建了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企业类示范基地和非企业类示范基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设计构建了基于PDCA理念的动态绩效评估管理机制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绩效评估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警惕文化产业园“泡沫”化[N].中国财经报, 2012-5-10.

[2]占绍文, 辛武超.文化产业园区的界定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府新论, 2013, 1.

[3]张凤娟, 陈书龙.关于文化产业园绩效评估体系的探讨[J].中国商贸, 2013, 2.

[4]范玉刚.对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战略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1, 6.

[5]文化部公布201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结果,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文化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 2011-11-25.

篇4:力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张星: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位是工业文明活化石、时尚创意新天地,包涵创意设计、创意工坊、创意会展、创意体验等七大功能。自2012年11月开园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法国印象派绘画艺术亚洲巡展、“镜化乾坤”中国创意摄影展等系列展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13年,园区重点引进第八届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轮番上演更具社会广泛参与性和更高国内关注度的艺术盛会。此外,园区设置了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林乐成教授、秦岱华教授等大师创意设计工作室和配套服务项目,在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和转型发展文化产业上进行了实践探索。

三角洲:就项目运营方面,请您谈一谈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实际运作经验。

张星:一是加强对外部招商政策的研究,充分掌握国家、江苏省以及上海、北京、苏州等典型城市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结合1895项目的实际,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争取获得政府支持。二是内部招商政策制定,科学规划定位项目区的业态,细分政策的实施对象,包括一般创意类、概念类、实业类等,合理掌握不同类别的比例构成,对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实业类等与园区定位相配套的项目要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三角洲: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整个项目是怎样规划的?

张星:项目位于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以通扬运河为中轴线,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历史文化街区,规划面积87公顷,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一河三片,分5期开发。总体设想在全面保护近代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企业布局结构,完善现代生活设施,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三角洲: 2011年,南通国有置业集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手对原南通油脂厂以及造纸厂部分地块进行了修缮性保护改造。一期项目的实际效果如何?

张星:这是整个唐闸工业遗存保护区的起步区,也是转型发展的实验区。建筑以厂房建筑、办公建筑和工业设备车间为主,并有相当面积的文物保护建筑和零星分布多种遗留的工业设备,整个片区具有鲜明的工业特色,展现出独特的老工业时期的景观风貌。根据规划并结合厂区内建筑质量,对部分需修缮及原有结构较好的建筑采取屋顶修缮及室内设计两种方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意义与特色。这一项目获得了“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中国美术奖提名作品、2012年国际景观规划大赛——艾景奖金奖。

三角洲:不少专家学者分析,唐闸镇对于南通乃至中国近代工业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您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张星:南通市唐闸镇曾是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实业救国”的发源地,100多年前,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先生在这里筹建大生纱厂,并陆续兴办了榨油、磨面、冶铁、蚕桑染织等一系列实业群体和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工业乡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企业的唐闸近代工业历史遗存,是自洋务运动以来,我国近代工业历史遗存中整体规模保存最完整、最集中,工业门类保留最丰富、最充实,原址原状保护最真实、最完善,同时也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中国早期私人资本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和宝贵历史见证。

三角洲:打造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申遗有何关系?

张星:以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为起点,南通市政府正组织开展该区域工业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争在2013年底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并努力通过三年左右的科学保护和利用,获得申遗成功。南通的做法得到了包括国家文化部领导、国家文物局专家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初步叫响了园区品牌。

三角洲: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张星:项目二期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启动,将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完善运行平台,争取年内成为省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国家级试点园区,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奠定基础。

同时,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扩展起步范围,加强对外合作与招商工作,丰富产业项目,积极开展与世界手工业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美院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启动南通国际工艺美术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质性运作,定期举办世界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等系列会展;利用维修改造后的老厂区、老工房,引进文化产业和配套服务项目,筹建创意设计产业基地和艺术作品拍卖中心,进一步提升“南通·1895文化创意园”的品牌形象和聚集功能,实现唐闸工业遗存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将园区打造成以创意设计、创意体验、工艺美术为主要标志的国际性创意产业集聚区,赋予近代工业重镇新的产业活力。

三角洲:这不仅对唐闸,对整个南通的旅游市场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张星:是的,面向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时尚消费人群,打造生态性、开放式休闲文化商业街区,利用区内港闸河连接通吕运河,打造南通濠河夜游分支游览路线,使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人文化、地标性近代工业观光旅游目的地,赋予唐闸镇体验式旅游经济发展新支撑。

篇5: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

-★长期★

办产函〔2012〕84号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命名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根据《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办产发〔2010〕19号)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办产发〔2006〕5号)的有关规定,文化部将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申报命名工作列为今年的文化产业重点工作。为开展好该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要求

1.各地按照《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向文化部提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命名申请,并提交《国家级文

化产业示范园区申请报告》,同时填写《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

表》(附件1)。

2.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限报1个国家级候选园区。各地要结合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认真分析研究、综合审视评估本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经过初审,筛选出候选园区。如认为当地文化产业园区尚未达到国家级园区水平,也可不组织参加此次申报。

3.根据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新特点、新内容和新要求,各地在本次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园区)申报工作中要注重以

下原则:

(1)突出领先性和集聚性。优先支持在文化产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集聚程

度高、综合效益好的园区申报。

(2)突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所申报的国家级园区,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在生产和提供民族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自主品牌的建设上成绩突出。

(3)突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优先支持数字内容、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高新技术服务、传统文化产业技术升级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园区申报。

(4)突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优先支持合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特色化与差异化之路的园区申报。

二、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要求

1.本次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除符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注册成立并正常经营2年以上;(2)持续健康发展,最近2年连续盈利;(3)守法经营,近2年以来未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

2.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对申报企业进行严格初审,筛选出具有发展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候选企业,并认真填写《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表》(附件2)。同时还应提交以下材料:(1)《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各项材料;(2)企业在行业内地位及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能力;(3)企业最近2年的财务报表。

3.各地要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本地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严格控制申报数量,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限报3家,条件不成熟的可以不参加此次申报。

三、本次申报有关材料寄送要求

请各地将园区、基地申报材料分别装订成册(一式3份),一并于2012年3月31日前(以邮戳时间为准)寄至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同时提供相应电子版(发至c59881783@126.com)。为确保申报材料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本次申报仅限于用邮政特快专递方式寄送,其他递

送方式将不予接收。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文化部文

化产业司

邮政编码:100020 联 系 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政策规划处 邵二郎 李鸿伟

联系电话:010-59881783、59881784

传 真:010-59881785 请各地按照本通知要求,抓紧开展工作,及时报送材

料。

特此通知。

附件:1.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表

2.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表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1:

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申报表

候选园区名称

主要产业方向

管理机构名称

负责人及职务

联系人及职务

□演艺业 □娱乐业

□动漫业

□游戏业 □文化旅游业 □艺术品业 □工艺美术业 □文化

会展业 □创意设计业

□网络文化业 □数字文化服务业 □其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手 机:

办公电话:

手 机:

传 真:

通讯地址/邮编

上级单位名称文化厅

(局)

初审

意见

示范

园区

候选

园区(园区发展情况、近2年取得的经济效益基本

和社会效益、对当地

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

情况 作用、获得过的荣誉

和受到的处分,限介绍 1000字以内)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评审

办公

室意

附件2:

候选单位全称

主营业务

此表可复印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表

□演艺业 □娱乐业 □动漫业 □游戏业 □文化旅游业 □艺术品业

□工艺美术业 □文化会展业 □创

意设计业

□网络文化业 □数字文化服务业 □其他

□国有 □民营 □港、澳、台资

□公司制 □合伙制

所有制形□外资 式 组织形□个人独资 □

联营

法定代表

联系人及

职务 单位地址/邮编

工商注册号

联系电话

联系电

是否有

上级企业及关

□其他

办公电话:

手 机:

办公电话:

手 机:

传 真:

上级企业全称

候选

单位

发展

情况

简介

文化厅(局)初审 意见

示范 基地

(企业发展情况、近两年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获得过的荣誉和受到的处分,限1000字以内)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评审 办公 室意 见

文化部办公厅 2012年2月29日印发初校:刘冠楠 终校:邵二郎

篇6: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本报(光明日报)北京4月23日电(记者李慧)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结合近年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文化部日前修订印发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自2014年4月21日起全面施行。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集中体现了文化部对文化产业基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原则和重点支持方向给予了明确的要求,比如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类的企业申报、建设示范基地,顺应了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二是提高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申报命名程序,如增加了“运营2年(含)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60%(含)以上”“最近2年连续盈利”等量化要求。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常态管理机制,新增了“警示”的处理措施,对于示范基地未达到撤销称号程度的一类行为给予“警示”。四是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和服务,针对企业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的情况,对示范基地能够申请享受的一些政策支持给予了阐述,引导示范基地用好用足相关政策。

篇7: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通过先进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引导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领域的各类所有制的文化企业,都可以根据本办法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

第三条 示范基地原则上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

第四条 文化部将对示范基地在政策、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五条 申报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全国本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2.企业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 要求,坚持发展先进文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和统一。

3.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有一定生产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4.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第三章 申报程序

第六条 中央机关直属文化企业向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申报;各地文化企业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申报;情况特殊的可直接向文化部申报。

第七条 申报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一式十份):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开户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

第八条 申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将取 消申报资格。

第四章 评审程序

第九条 示范基地评审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第十条 示范基地评审办公室(以下简称评审办公室)设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具体负责审核和评审过程的组织工作。

第十一条 由评审办公室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

第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对申报企业的材料进行初审,然后报评审办公室审核、组织专家评审组评审。

第十三条 专家评审组对上报企业材料进行评议审查,提出评审意见。

第十四条 评审办公室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评审意见提交拟命名示范基地名单报文化部核定,由文化部公布并颁发证书和铜牌。

第五章 管理机制

第十五条 示范基地的管理工作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负责。第十六条 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对示范基地进行巡检。第十七条 组织示范基地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对示范基地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八条 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第十九条 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示范基地,文化部将给予通报表彰。

第二十条 示范基地应于每年3月底前以书面形式向文化产业司汇报上一年的企业发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示范基地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文化部对其示范基地称号予以撤销:

1.申报时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它手段骗取示范基地资格的; 2.宣传虚假文化产品信息的; 3.损害消费者利益的;

4.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或企业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5.不按规定时限上报企业发展情况的; 6.其它应当撤销称号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涉及示范基地发展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报告。

第六章 附 则

篇8: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摘要

一、深圳住宅产业化的实践

1999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建设部等八部委制定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 我国的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文件, 各地也在不断地探索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体系。深圳近年来能够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关键因素, 为此我们从政策、标准、示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指明前进的方向, 保证资金的投入, 积累了实践经验, 深圳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 建立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深圳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住宅产业化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包括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09年深圳实施大部制改革, 进一步明确由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统筹协调, 市住建局具体实施, 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

(二) 政府项目开展示范引导

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深圳市探索以示范项目引导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十二五”期间深圳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计划新增安排筹建保障性住房24万套, 其中2011年计划开工7.3万套。为加快建设速度, 深圳积极探索实践BT、BOT等建设管理模式, 鼓励品牌开发商如万科、中海、招商、卓越等采用代建方式加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 可以吸取其丰富的开发理念和经验, 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同时结合地铁上盖物业 (目前已规划的6个地铁上盖物业预计将提供2万多套保障性住房) 、旧改项目最高配置30%保障性住房、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等方式, 合理的解决保障房规划问题, 防止出现低收入人群群居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深圳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积极推广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2010年深圳开工建造的5.23万套约25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全部实施一次性装修, 采用建筑再生水泥地砖, 其中40万平方米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万科龙华0008地块保障性住房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 采用了内浇外挂式产业化建造技术, 外墙、楼梯、走廊等均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 现场统一吊装, 达到了节能环保、节材节水、减排建筑废弃物、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工程质量通病的良好效果。

培育省地节能环保型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坪山新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已成功被列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计划, 将成为深圳市首个政府投资的康居示范工程项目。

结合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等建筑节能方式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深圳发展了近80个绿色建筑项目, 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2009年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有17个国家级太阳能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太阳能热水建筑应用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

加大培育和孵化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项目, 已建立了29个基地和项目。积极向国家推荐示范基地, 深圳市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嘉达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获“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称号。

通过示范引导, 深圳房地产开发商提高了对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认识, 在2011年深圳房地产年会上, 万科、招商、卓越、花样年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均表示要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作为社会责任, 以住宅产业现代化为手段, 向社会推出高品质、消耗低、循环利用率高的住宅。

(三) 积极探索制定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从2006年开始深圳市先后制定出台《深圳市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列》、《深圳市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深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等法规中对住宅产业化进行了相应规定, 并对建筑节能、建筑废弃物和一次性装修提出了要求。目前深圳市新建建筑必须强制达到50%节能标准, 实现建筑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率达30%, “十二五”期末争取达到60%, 新建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前必须完成室内装修。在深圳大运场馆建设过程中, 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技术的运用

制定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行动方案》和《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确定了深圳市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完成目标的主要措施和组织保障手段。

(四) 研究制订标准体系和标准图库

标准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关键性基础工作, 深圳从2006年开始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 先后编制了深圳市《住宅产业化模数协调标准》、《住宅产业化 (混凝土结构) 设计标准) 》、《住宅产业化生产及运输标准》和《住宅工业化装配施工及验收标准》等。今年, 又开展了《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 形成保障性住房施工系列图库、部品图库、及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材料清单, 供保障性住房建设使用, 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可控、投资可控、工期可控。

二、探索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深圳作为全国首个住宅产业化的试点城市, 在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越来越多的市民住上了更加节能环保、更加健康舒适的个性化、现代化的温馨之家。“十二五”时期, 深圳将争取实现从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向示范城市的转变, 基本形成住宅产业化的政策法规、标准及技术体系, 在住房建设中广泛推广使用住宅产业化技术, 形成完整的新型住宅产业链, 住宅产业化技术力争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一) 整合理念和资源推进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不仅是完成保障性住房的关键性举措, 更是实现住宅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战略任务, 是传统建筑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绿色建筑、智能化建筑、生态环保建筑都是现代建筑追求的理念和目标, 都从一个侧面解决建筑现代化的问题, 住宅产业化是实现这些理念和目标总体手段, 可以全面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单一理念和目标可以在个别企业和项目实现, 但是住宅产业化必须全国统筹规划和推动, 单靠一个企业或部门难以实现。建议整合相关行政资源, 整合绿色建筑、低碳城市等发展理念, 建立强有力的全国性的整体协调推进机制, 各地要明确相应的推进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

(二) 率先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全面推广产业化建设方式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率先采用产业化方式, 是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初期的关键举措,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巨大 (“十二五”期间全国计划建3600万套) 、标准化程度较高, 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较低, 相对容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抓住全国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契机, 率先实行产业化建设方式, 不仅可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工期可控、成本可控和质量可控, 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市场规模效应, 培育完整的产业链, 促进传统建筑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催生新的产业集群, 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保障性住房先试先行, 逐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业化施工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路线上, 应先实行户型标准化, 通过收集建设经验和居民的意见, 形成不同地方不同面积的标准化户型;通过标准化户型, 实现厨房、卫生间和各种建筑部件的标准化, 并带动其生产的工业化, 从而逐步实现整个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化设计体系和工业化施工体系。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 明确以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 提升保障性住房质量, 争取“十二五”期末全面推广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

(三) 建立健全住宅产业化政策法规体系

1999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建设部等八部委制定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 在新时期进一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 需要认真总结各省市的实践,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香港在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过程主要有两点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在公屋和居屋 (类似国内保障性住房) 建设中在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标准户型并逐步完善, 在此基础上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实行工业化施工, 并促进形成了部件设计、生产、现场组装、质量监督等完整产业链;二是在商品房建设中在2001年开始制定建筑面积奖励政策, 鼓励和引导开发商采取产业化施工技术。目前在国内, 北京、上海已经出台了3%的建筑面积政策, 深圳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希望国家出台新的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 根据各地情况出台建筑面积奖励政策, 并在国家房地产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内要纳入住宅产业化相关内容。制定出台土地、金融和税收政策, 在土地招拍挂文件中明确提出产业化的要求, 从源头上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对住宅产业化项目在融资上给予支持鼓励, 实行贴息贷款;对住宅产业化项目参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给予税收鼓励, 对一次性装修的产业化项目, 应将建筑和装修分开征税。

(四) 培育新型住宅产业链

为了推动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 必须按照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物流运输专业化的要求, 培育有效市场需求, 形成完整的新型住宅产业链。尽快制定出台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 加大工业化住宅技术研发力度, 积极引导设计单位广泛采用标准化设计;统一规划布局, 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部品生产骨干企业;支持鼓励传统建筑施工企业转型为产业化施工企业;积极发展适应住宅工业化生产需要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五) 建设国家级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

篇9: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侧记

沉睡着的沧桑古道

只为度那守护疆土的世人

用尽智慧创造的财富

不让它

在历史的尘埃掩埋中悄然渐失

哪怕再度回首时

已是满鬓霜华、百年华发……

——题记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倾全国之人力、物力,兴建了两项名传千古的工程,一为长城,二为秦直道。长城巍然耸立、绵延万里,作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位列世界八大奇迹而家喻户晓。而在同时期修建的规模和工程难度与长城相差无几的秦直道,世人却所知甚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秦直道,这一堪称万里长城“同胞手足”的中国古代道路工程上的奇迹,正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再次兴起。

见证华夏文明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秦直道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一。它是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横穿鄂尔多斯草原,南直通秦都咸阳军事要地林光宫(今陕西咸阳淳化县附近)。现在,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遗迹,其中以位于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遣保存最为完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成、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最完整的标本,对于开展我国交通史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秦直道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此外,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保留着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对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也具有非常独特的信息价值。

因此,可以说,秦直道遗址所具有的时空跨越长度与规模、文化信息含量以及它所具有的原真性和唯一性,不仅使其具有了珍贵的文物保护价值,同时具有了不可取代的文化品牌价值: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与长城共同构成了北部边疆的重要防御体系,即所谓“长城似弓,直道似箭”。

——作为历史文明的见证,秦直道是全面了解秦代道路的形制、历史沿革以及测绘、建造方法、道路规模、使用维护、附属设施等最直接的珍贵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技术信息价值。

——秦直道遗迹以及沿线的古城遗址,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匈奴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

——秦直道沿途的巨大冲沟,不仅展现了本地区两千多年来水土流失的情况,而且断面上路基垫土层下压着的秦代原生地层,也真实地记录了秦代当时的地貌地质情况。因此,秦直道遗迹也是研究直道沿途地区秦代以来地理变化、地貌变迁、水土流失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信息价值。

——秦直道文化遗址不仅保存了大量的考古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了生态学和环境考古学上的重要信息。

——具有历史教学、科学普及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多重功能。

秦直道遗址具有的文化信息含量、层次和独特性决定了其作为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就这一点而言,秦直道是无可替代的。秦直道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一种资源。文化只有根植于市场才能不断发扬光大,焕发其蓬勃活力。

一直以来,东胜区始终把秦直道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突破口。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和东胜区委、区政府对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由东胜区牵头,按照企业化运作方式推动的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立。

在多方努力之下,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东胜段被正式确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全国的1200多个国保单位中跻身国家100处大遗址之列,和长城一起被列为“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作为中国第一个以道路为主体的遗迹国保单位,秦直道。这份祖先给鄂尔多斯人留下的珍贵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文化品牌价值无可替代。

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与保护并行不悖

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文物保护工作主要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为宗旨,为广大人民提供高雅的精神产品;项目建设则是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为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物质产品。二者都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进行的,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二者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特点却是截然不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特点是“保”,要使一切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项目建设主要是在“破”的基础上来“建”,矛盾由此而生。那么如何处理项目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保证秦直道历史遗址的安全呢?

一方面经济社会要发展,另一方面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严格依法保护。文物不可再生,一旦破坏了它的原始风貌,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将遭受严重破坏。因此,在秦直道遗址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事实上,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开发一直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场地选在了远离保护区东部边界3公里之外的地区。毕竟,服装款式旧了、落后了,可以脱掉重来,而城市建设项目一旦建成,很难改变。所以,保护的本质,就是保护、保存、保留、保有,规划的目的首先是“规划出永远不再重新建设的”,永远保护、保存、保留、保有的。因此,规划的意义对于秦直道遗址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来说,应当是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的,是对产业转型的更为理性的支持,而不应是对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生态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那么秦直道的保护规划和未来发展空间到底如何呢?为此,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戴俭博士认为,秦直道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必须远离直道原址。古代文明的发生、成长、积淀以及作为重大历史时刻及事件的见证等因素,促成了文化的影响力。鄂尔多斯的东胜区政府恰到好处地实践了“哑铃”式的保护与利用原理:秦直道原址在市域的西端,而东胜区核心区在“哑铃”的另一端(东端),相距23公里。秦直道文化产业园区建于两者的中部,在整个结构上三者间的关系就像一个哑铃形,以中间地带的产业链接两端,既保证了遗址的保护,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使两者成为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有机嫠体,而东胜区正是致力于这个“哑铃”的中间连接部位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是一种保护与开发的合理结合。

2005年,东胜区邀请国家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秦直道遗址鄂尔多斯市东胜段进行了考古钻探和GPS导航定位航空拍摄,获得了详实的数据资料。为促进秦直道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东

胜区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信息中心编制了《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段)文物保护规划》,并上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该规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与此同时,为使秦直道遗址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学化,东胜区委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研究所编制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开发计划。

今后,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将继续坚持以下的原则和目标:第一,遵循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在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创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二,坚持与整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突出历史文化主题,合理划分功能区,满足实现规划目标需要的条件;第三,历史与现代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针对全国和当地的旅游对象,分期实施,不断发展;第四,充分结合和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实现可持续性生态基地的规划目标。

完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有很多都是以旅游观光为主导,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建设一批富有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文化旅游项目,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陕西省西安市的曲江新区走在了前面。该文化产业基地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依托,着力营造了具有浓郁盛唐风韵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西安曲江海洋世界、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等精品工程,并制作了30集古装历史剧《大唐芙蓉园》在央视播出,大型舞乐剧《梦回大唐》也到全国各地巡演,打出了一张有力的“盛唐文化”牌,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仅2005年一年,曲江新区就实现引进内资31.9亿元人民币,外资1.1亿美元,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基础。2006年,曲江新区全年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人民币,一跃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省旅游的龙头,并已成为西部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凭借资源优势,2006年,曲江新区又成功引进内资41.1亿元人民币,外资1.7亿美元。可以说,曲江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深入地挖掘了曲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馈。

鄂尔多斯东胜区有着同样的辉煌之作——秦直道,秦直道对世界的震撼,并不比历史上其他伟大工程逊色。为打造秦直道旅游文化品牌,东胜区委、区政府拍摄了4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并同时启动了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占地1500多公顷,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分为五大区域,即入口引导区、草原文化主题区、秦直道文化主题区、秦文化主题区、文化产业动漫数字化产业制作区。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为路文化基地,第二期为草原特色文化基地,第三期为中原文化基地。目前正在打造的第一期路文化基地,以秦直道为历史文化背景,以古战车竞技模拟体验、北方游牧匈奴文化和蒙元文化的展示、秦始皇巡游及仪仗展示、七国风情展示、秦都文化展示为主。产业示范园区主体园区将依据历史事实,深入发掘民间典故以及各国建筑特色与文化风貌,并结合现代文化产业园区的需要,力图将古典韵味与战国独具魅力的恢宏气势融于其中,既满足人们对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展示的需求,又可作为旅游休闲的良好去处。宽30米、长3600米的模拟秦直道,北端修筑了九原郡城门及附属长城,南端修筑秦咸阳甘泉宫(林光宫),浓缩了秦直道700多公里的恢弘气势。这一产业示范园区还以模拟秦直道及其附属的九原郡城门、烽火台、驿站、关隘、秦都城为南北向主轴,修建秦行宫和六国都城(宫殿),作为整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两翼。同时,还将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尊”格局,在地形地貌特征独特的区域设置游牧民族生活展示区、古战车体验区、皇家园林狩猎区,在秦都城广场外修建东西方向的驰道,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交通体系。总之,东胜区将在短时期内争取把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秦直道打造成三位一体的内蒙古西部黄金旅游线。

在打造秦直道文化品牌战略的进程中,东胜区非常重视文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始终把营造最佳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他们以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力争尽快形成旅游、影视、会展、演艺、娱乐、传媒、出版、广告、创意、艺术创作等文化产业集群,努力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力争以品牌文化产品为核心,积极争取文化产品的跨国生产与合作,架起连通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桥梁,在文化产业的推动、管理和市场运作方面有所作为。

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上,东胜区委、区政府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齐头发展的理念。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建立无疑将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一旦秦直道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立起来,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可以相继进驻,并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基地无疑也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当然,以秦直道为文化底蕴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只是鄂尔多斯东胜区倾力打造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从秦直道历史博物馆到秦直道影视基地,再到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拍摄完成,东胜区的文化产业建设已小露锋芒。如今,秦直道已从全国的1200多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100处大遗址之一。通常情况下,在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各遗址所属单位需要层层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由国家统一拨款,开展遗址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然而,这样一来,资金到位周期相对就会比较长。因此,出于重视和保护遗址的考虑,东胜区顶着巨大的压力自筹资金对秦直道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东胜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能做出一点努力也是好的。”只要提到“秦直道”三个字,他们永远是神采飞扬的,那种自豪和激情,那些执著和信念,让人感动。

篇10: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环发〔2015〕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厅(局)、商务厅和科技厅,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创建、验收、命名、监督等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联合组织修订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

商 务 部

科 技 部

2015年12月16日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实行生态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促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态工业是指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措施,将生产过程中剩余和产生的能量和物料,传递给其他生产过程使用,形成企业内或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高效传输与利用的协作链网,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和污染物产生量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符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其他相关要求,并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查,被授予相应称号的新型工业园区。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创建、验收、命名、监督等管理工作。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的批准建设、命名和综合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和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组成,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工作。适时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办公室工作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商务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二章 申报与创建

第六条 本办法所指示范园区是具有法定边界和明确的区域范围,具备统一的区域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园区管理机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各类工业园区。

商务、科技等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各类工业园区创建和申报示范园区,应分别符合相应部门的管理要求。

园区管理机构负责示范园区的申报、创建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 示范园区的创建活动实行自愿申报、自主创建、注重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

重点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工业园区或其他特色园区,积极开展示范园区创建活动。

第八条 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业园区应编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以下统称“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应参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409-2007)编写。园区管理机构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应对照《标准》明确园区验收考核指标,以及重点支撑项目。

所有考核指标所需基础数据,在建设规划中注明数据合法来源,基础数据在建设规划论证时备查并作为验收依据存档。

第九条 拟开展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工业园区,向园区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商务、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示范园区创建申请,经三部门同意后,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办公室,创建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包括:

(一)园区创建推荐书(格式见附1)。

(二)园区管理机构出具的示范园区创建申请。

(三)园区管理机构出具的环境守法承诺书。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承诺有效贯彻执行了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未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或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二是承诺重点污染源稳定排放达标;三是承诺所有企业完成国家或地方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四是承诺具有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保障措施。承诺时间段为申请创建之日前3年内。

(四)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完成情况证明:提交符合工业园区规划范围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查意见。对于申请时规划范围的规划环评已经超过5年的,应提交跟踪评价的相关文件。

(五)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

第十条 办公室每半年集中组织开展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专家论证工作。

第十一条 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发文批准工业园区开展示范园区建设。

通过论证的建设规划原则上应由工业园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审议后颁布实施。建设规划未通过论证的园区管理机构可对建设规划修改完善后重新申请论证。

第十二条 在创建工作中,建设规划内容发生重大调整的,管理机构应及时做出调整说明,并通过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办公室报告。办公室认为有必要的,可要求工业园区停止创建工作,并重新申请论证。

需要说明并报备的建设规划调整情况包括:

(一)建设规划指标及预期指标值调整;

(二)建设规划重点支撑项目调整(项目内容、建设期限、投资方式等);

(三)园区管理机构调整(机构性质、管辖范围等)。

第十三条 园区管理机构应加强档案管理,创建工作相关资料将作为技术核查、考核验收和复查的基本依据。第三章 验收与命名

第十四条 按照建设规划完成创建工作,符合本办法各项要求,达到《标准》和《建设规划》目标的工业园区,由园区管理机构按要求编制示范园区验收申请材料(格式见附2),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向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征求省级商务、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对符合要求的申请,办公室于接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核查组到工业园区进行技术核查。核查内容为:

(一)示范园区批准建设以来是否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或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二)评价指标数据支撑材料是否全面、完整、真实;

(三)指标计算方法正确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示范园区创建重点支撑项目的真实性与运行有效性;

(五)评价报告内容、数据与验收申请材料的一致性;

(六)已报备的建设规划调整说明的合理性。

第十六条 办公室在技术核查结束后向工业园区反馈核查意见;对技术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工业园区应立即整改,整改到位后向办公室提交整改后的验收材料以及对整改内容的说明。

办公室在6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组对通过技术核查的工业园区进行验收。工业园区所在地环保、商务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验收工作。

对于建设成效较为突出且验收材料准备较完善的工业园区,可将技术核查与验收合并开展。

第十七条 验收工作结束后,办公室在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等媒体公示通过验收、拟命名的工业园区相关信息,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公示时间为15个自然日。

公示期间若收到与示范园区创建相关举报信息,由办公室委托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经核实,举报信息属实且导致示范园区建设验收结果不能成立的,不予命名。

第十八条 办公室将公示结果无异议的工业园区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审批的工业园区,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发文予以命名。

获得命名的工业园区按规范的规格样式自行制作标牌(要求见附3)。

第十九条 未通过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审查的工业园区,园区管理机构应认真整改后按照第十四条规定向办公室重新申请验收。自获得批准建设起满5年没有通过验收的工业园区视为创建未完成,不再列入建设园区名单。如继续创建,应按照本办法第二章要求重新申请创建。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条 获得命名的工业园区应采取有效措施,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工业发展水平,保证评价指标数据统计、分析体系正常运行。

获批开展示范园区建设和获得命名的工业园区每年应对生态工业建设绩效进行自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内容要求见附4,于次年5月底前报送办公室。评价报告中应按本办法和《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填写对照考核表。

第二十一条 自获得示范园区命名之日起,每3年开展一次复查。复查采取抽查方式,由办公室组织实施,提出拟复查名单并发布。

第二十二条 复查工作主要包括:

(一)听取园区管理机构对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汇报;

(二)审核示范园区建设达标情况;

(三)检查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档案资料;

(四)现场评估,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内容进行现场走访,核实相关数据和情况;

(五)形成并通报复查意见。

第二十三条 复查结果由办公室统一发布。对通过复查的示范园区,予以确认;未通过复查的,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领导小组对有以下情况的示范园区撤销称号;处于建设阶段的园区,从批准建设园区中除名。出现下列

(一)和

(二)情形的,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创建。

(一)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或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二)存在数据、资料弄虚作假的;

(三)复查未通过,且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四)不能按时按要求提交评价报告的;

(五)发生重大变化,不再符合《标准》及相关要求,园区管理机构主动提出申请的;

(六)其他经核实并认定有必要的。

第二十五条 园区管理机构应指定或专门设立职能部门承担示范园区创建、申报和示范阶段的相关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示范园区稳定运行。

第二十六条 办公室向社会公众公开示范园区名单和获批开展示范园区建设的工业园区名单、基本信息、论证结果、验收结果、评价报告、示范园区撤销通报以及相关信息动态等。

获批开展示范园区建设的工业园区应向社会公众公开建设目标、任务、内容、进展及成效,污染减排成效和环境质量改善状况等相关信息。同时积极配合环保、商务和科技等三部门推广园区创建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发布相关数据和信息;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交流、产业对接活动,加强园区间的交流、合作和互鉴。第五章 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 办公室负责征集、遴选专家,组建示范园区工作专家库。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为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办公室成员单位可推荐有关专家充实到专家库,推动专家组成更加多元化。

专家应认真履责,严格把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来自承担工业园区第三方机构的专家应回避该园区的各项论证检查工作。

第二十八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探索建立和完善促进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批准建设的园区探索购买第三方服务为园区验收、复查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十九条 第三方机构在相关技术咨询工作中对数据、资料弄虚作假的,在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开该机构名称,且该机构3年内不得参与示范园区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第三十条 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在示范园区管理过程中,应廉洁自律,遵守廉政相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办公室开展示范园区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相关规定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处于建设阶段的工业园区和已命名的示范园区建设污染防治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生态工业链项目等优先审批立项,并设立专项基金给予补贴或实施税收优惠。加大示范园区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鼓励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技术创新平台。第六章 附

上一篇:文明交通主题班会下一篇:乐胜小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