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2022-08-11

第一篇: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关于建立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的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函

环函[2003]102号

关于建立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的函

包头市人民政府:

你市组织编制的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规划已经通过总局组织的专家组论证。经研究,决定在你市建立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鉴于该园区目前正处于创建阶段,因此,在其建设过程中暂命名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建设示范园区” 。待园区建成验收后,再正式命名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你市应按园区规划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园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抓紧组织园区规划的实施,尽快落实促进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相关建设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园区的建设。

二、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将园区建设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和提高经济增长相结合,与东河区旧城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尽快建立起区域性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为我国铝业和其它高载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三、园区建设应首先解决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综合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市场需求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依托包铝集团与东恒热电公司现有的生产规模及包铝集团已有产业链,形成以铝电联营为核心,以铝业为龙头,以电厂为基础,通过各系统之间产品或废物交换而形成工业生态链(网),使园区内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请将园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告知我局,我局将加强对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促进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三年四月十八日主题词:环保 包头生态工业园区函

抄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司

第二篇:对我区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对我区生态工业及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沙湾区委党校谭玉玲

今年5月26-30日,沙湾区组织了首批由机关、乡镇、企业50名党务干部组成的 “世博之旅”团队集中赴上海,参观游览“2010年上海世博会”,亲身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五天时间,党务干部们通过看影像、观模型、听讲解,了解世界先进企业的发展历程,体验专业水准的创新设计,提前感受未来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企业与环境的融合互进,感慨颇多。笔者现结合沙湾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谈谈对生态工业的认识,以及如何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科学认识生态工业理念的现实意义

生态工业是在实践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时,在产品、企业、企业间三个层次中仿照自然生态系统而形成的工业生态链和闭路循环,使参与企业产品生产的所有物质都能循环利用,而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极少,甚至为零排放的理想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它致力于解决工业发展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和地球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

自从18世纪蒸气机发明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莱茵河水体污染,伦敦毒气污染等环境事件。直到20世纪40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才开始达到有效治理。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初期,走什么样的工业化发展之路,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如何以极小的环境

代价换取工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极为有限,因此我们付不出也付不起沉重的环境代价。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求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要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极大的财富。即实行生态工业,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是现阶段工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二、加快我区生态工业发展步伐

沙湾建区24年来,紧紧围绕“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不少冶金机械行业资本,规模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0户,规模工业经济总量连续4年居全市第一(11个区县),全省20位(181个区市县)。其中德胜集团、西南不锈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斯堪纳公司铸造制品出口欧美国家。沙湾已从区域型发展向融入乐山经济圈、实现大发展的转变,全面推进现代化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以能源、铸造、原材料为主体的产业经济结构。2008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70.3亿元;二产对财政的贡献率达92.5%,比2005年提高109.7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实现59.2亿元,比2005年提高125.1个百分点。工业在区域经济中已处于绝对支柱地位。但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除了要面临资金、技术瓶颈、市场瓶颈,更面临着资源、环保瓶颈的制约。生态工业摒弃了传统工业发展中把经济与环保分离,使两者之间产生矛盾的弊端,它把不同阶段产生的废物循环使用,实现了废物低排放或零排放,真正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真正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

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双赢。因此,推进生态工业建设是区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就如何发展我区的生态工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和交流。我区大部分企业对实行生态工业的价值,生态工业的策略以及实行生态工业的费用和效益等都缺乏认识。总是认为那是花钱多、收效少的事,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这就是要求我区政府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应利用各种培训和组织企业到外地生态工业园考察学习,宣传介绍国际国内生态工业先进典型等手段,多渠道加大对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把生态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企业的内部激励系统中,在企业的领导层中逐步树立生态工业的新概念、新思维。

(二)做好规划,稳步推进。围绕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建立循环产业链的目标,区政府在工业企业和工业项目建设和发展中,要认真做好规划,并有计划地选择条件较好的企业如:西南不锈钢进行尝试,使这些企业在企业间、产品间互相向上下游拓展,使上游产品成为下游产品的原材料,形成环形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制定政策,积极引导。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严禁超标排放,利用市场手段,激励有条件企业采取全过程控制,对采用零排放、闭路循环,资源再生的企业,在污染物排放配额分配、环保认证申报、环境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节能降耗的企业,要在项目争取,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必由之路

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美国从1993年开始就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美国已经有近20多个生态工业园区。现在,国际上最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是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企业,把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家企业的投入或原料,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

在我国,最典型的就数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该园区正以上市公司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以蔗田系统、制糖系统、酒精系统、造纸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框架,通过盘活、优化、提升、扩张等步骤,建设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不仅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建设高品位的生态工业园区,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污染向零排放目标靠近。

四、运用生态工业理念建设好我区生态工业园区

2008年,沙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建设西南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 1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市场短缺的板管带材、不锈钢冷轧板、深镀层板以及不锈钢五金制品、防盗门、钢构架等产品。四川西南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是产业园内的龙头企业。经过近2年多的不懈努力,园区已初具规模。目前,来自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的数十家投资商签订

投资协议11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同时,产业园还与5家银行签订银园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48亿元。园区已经成为全区招商引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和拓展城区发展空间的平台。

为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使企业成为生态工业的主体,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严把入园关。一是对污染较重且不能有效治理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园区;二是对科技含量低、以资源消耗性为主的小型企业全部纳入拟建的中小企业创业园;三是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能够有条件实现物质和能源转换的项目入园。对入园企业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废物排放等方面提出综合控制要求,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积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二)精选试点企业。在现有入园企业中,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业和项目进行尝试。首先是在实现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企业内部物料循环,再选择相关有协同和共生关系的企业,通过园区的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和协调系统逐步实现企业间物质和能源的转换。比如可以探索西南不锈钢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不锈钢生产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废酸镍、铬等重金属回收利用项目和铁氧体化综合利用研究,引进对不锈钢废水、酸洗母液中的“混酸”、重金属进行综合回收利用的公司,同时对不锈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固废进行合理利用处臵。经处理后的无害化污泥则作制砖等综合利用,部分废水回用于企业生产环节,以解决园区的生活有机废水污染问题。从而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直至“零排放”。

(三)培育良好环境。一是要大力开展生态工业理念的宣传,

引导企业把生态工业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让企业法人真正成为发展生态工业的组织者、创造者和执行者;二是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在资金注入、土地配比、人才供应等方面向生态性企业倾斜;三是要对污染重、治理力度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对治污能力强,废物排放量小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四)加快循环产业建设。通过循环产业来处理区内无法解决的副产品和废料,作为现有企业的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系统。

2010年6月6日

第三篇: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简介

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始建于1994年,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2010年被省工信委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2年被省工信委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甘肃省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处于甘肃省“居中四向”的中心位置,南通青海西宁、北邻张掖辐射内蒙、东连兰州辐射中东部省市、西接酒泉辐射新疆,国道227线、张扁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纵贯全境,邻近国道312线、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和东乐货运站,毗邻张掖飞机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便利,环境承载力强,水电资源丰富,发展通道经济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张掖市民乐县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强县战略,逐年增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打造聚集效应明显、服务功能完善、带动能力增强、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友好的现代工业园,园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园区现已入驻各类企业42户,从业人员6900多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户,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亿元、工业增加值8.1亿元。园区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为认真落实省委王三运书记视察张掖工作“八个一”要求中“打造一个新型工业产业园”的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打造产值千亿元工业园区的战略部署,民乐县以生态文明理念谋划工业发展、以高标准园区建设推动工业聚集循环发展、以重大项目实施带动生态工业加快发展、以精准化招商引资促进生态工业持续发展,把发展工业放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将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千亿级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的奋斗目标。

民乐生态工业园区按照产值千亿、产业循环、项目聚集、设施完善、全省一流的定位要求,修编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先行发展区、各产业园详细规划。园区产业布局远期规划为煤化工、智能电网、农副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产业“四大板块”,规划面积40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为生活服务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一区六园”,规划面积14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建设4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规划总投资88亿元,前期2013-2015年规划总投资28.87亿元,计划建设道路143公里、标准化厂房150栋3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0栋1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3座、供热站2座、供水站2座,同步完成供电、通讯、绿化及办公、生活服务设施。2013年,民乐县将加大融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工业园区基础建设,计划投资4.6亿元,重点建成道路12公里、标准化厂房10栋2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5栋1.68万平方米、330KV变电站1座、供水站1座、加油站1座,完成供电、通讯、绿化等配套设施。

第四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

附件1: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标准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中小企业局、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27号)要求,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应满足以下五项基本条件:

1、产业链条完善。具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和较为完整的工业生态链条。园区经济规模和主导产业主要指标达到《江西省工业园区分类管理办法》中二类及以上园区标准。

2、循环经济突出。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80%以上。

3、污染物达标排放。坚持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严格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达100%,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低于1.2千克。

4、土地集约利用。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新建厂

房原则上在二层以上。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15亿元,每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0亿元,每平方公里年利税总额不低于2亿元。新入园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投资强度不低于《江西省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标准。

5、生态环境良好。园区建设注重保护区域内的自然山体、林木、河流、湖泊,特别是古树名木保护良好。园区建筑富有地方特色,整体风格与周边区域环境相协调。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形成以林木为主体,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

第五篇: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与经验

一、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民”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

日本是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在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方面,日本环境省和经产省起着重要的作用,两省共同负责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实行双重管理制度。首先,环境省主要负责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工作,经产省主要负责产业方面的调节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其次,日本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受理和审批生态工业园区。因此,每一个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都必须事先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再次,环境省和经产省负责执行由中央制定的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严格规范入园企业的资金援助标准。除了环境省对生态工业园实行宏观监控之外,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进行直接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实地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其他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园区信息。

二、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经验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是以建立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产业即“静脉”产业为重点,努力与生产领域物质利用过程产业即“动脉”产业连接,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共担机制,使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日本从1997年就从“零排放”的构想出发,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学、官、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实施。

从生态理念上看,日本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区主要基于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物质与能量集成、群落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适时吸收新的企业,实现能源流在更大范围内的循环流动;二是坚持整体与外部环境协调友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的原则,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其适应性和风险应急能力,保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稳定、平衡地向前发展;三是坚持

系统原则,力求在个体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系统总体资源的增值和生态经济双赢;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与以往工业生产模式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机构制度的整合。(摘自国研网,2009年11月10日)

上一篇:公开课大班数学活动下一篇:国际物流导论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