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焊台使用体会

2024-04-11

jbc焊台使用体会(共6篇)

篇1:jbc焊台使用体会

936恒温烙铁的使用(风枪烙铁部分使用相同)

烙铁的使用很有讲究,不会使用的人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就会把烙铁损坏,一般坏烙铁头和发热芯。新的烙铁拿到手必须先保养处理一下是很重要的。

在936使用前需要准备以下几样东西:松香或者是焊膏,耐热海绵,直径为0.5-0.8的锡丝,还有镊子。先把黄色的耐热海绵放到水中泡一下,他会迅速膨胀开来就可以拿起然后拧干。打开焊台电源后,我们先把温度调到200(一般范围200-350度范围内)如果太高持续时间一长会导致发热芯烧坏,在升温的过程中我们把烙铁头插到松香里,然后拿出,当温度恒温时,用锡丝在烙铁头上沾锡,然后把烙铁头在耐热海绵上来回的蹭,使锡均匀的涂于表面。然后把手柄发回烙铁架,让它开15秒。这时烙铁会发黑,这是氧化,只要用一段时间或者在不使用空烧后,只要是氧化发黑了,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及时的在耐热海绵上来回的蹭去除氧化层,以保持烙铁头的导热能力和寿命。

主板上的焊点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焊点暗淡,这是焊点包谷了一层氧化层,刚焊完的焊点都是光亮的。当烙铁直接去碰在焊点焊接时,一般需要持续十几秒才能融化锡,如何加快融化时间呢?这是有技巧的:一般在焊接每个IC时,我们要一手拿烙铁,一手拿锡丝,把锡丝先放到IC有锡的上面,然后把烙铁头接触IC有锡的地方,当融化锡时,一手拿锡丝迅速离开。或者我们先用锡丝在烙铁头上沾点锡再去焊接IC。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新锡去辅助加快老锡的融合,使得锡能融化的更快。

当不用烙铁时,我们必须要在烙铁头上挂新锡或者叫涂锡,以保证烙铁头不会因氧化而无法使用。不然当烙铁头被氧化时,烙铁头很难把锡融化,哪怕你把温度调到450度也不会融化。这一步非常的重要。

每次使用烙铁,当温度达到200-350范围内,都需要先用烙铁头在海棉(每次使用时放到水里泡一下拿起拧干水份)上来回的蹭,同时上点锡,一定要蹭的发亮了,他才会挂锡。如果不是这样,发黑的烙铁头你直接去焊接因为氧化外面包谷了一层隔离,所以很难融化锡,温度再高也没用,往往这样的用户以为开温度最高在400度以上才会融化,也就是450度这样的高温,持续过长烙铁就很容易损坏了,我们绝对不同意温度超400。记住用完烙铁也要挂点锡。

尖头烙铁头一般焊接贴片的小元件,主要用在手机,数码类精密极小的元件。拆焊电容,场效应管等一般比较大的元件用马蹄头和刀头的烙铁头(这是因为这些烙铁头和锡接触面积大)。不管使用什么型号的烙铁头,都需要倾斜45度去接触焊点来焊接,这样都是为了烙铁头和焊点增加接触面积,这样的好处是能快速的融化锡,如果直立的话,等于是一个点想把整个焊点融化那几乎很难做到。拆焊电容需要配合吸锡枪和不锈钢空芯针的配合,切勿使用风枪来拆焊插针类的元件或端口。

发热芯和烙铁头属于耗材,都是有寿命的,不在保修范围内。使用时间长度具体看焊接的次数和使用习惯,当不能有效的焊接时请更换你的耗材。当焊台出现不发热,温度降低,请及时检查是不是发热芯坏了。再次声明:发热芯和烙铁头不保修。

如果是保养的方式使用烙铁:尽量把温度降到最低,比如200度如果能焊接了,就在这个温度焊接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低温可以延长发热芯和烙铁头的的寿命,不同元件的不同焊点的最低焊接温度都是要靠自己一点点调试出来的。先最低温度然后一点点升高温度来做测试。

852D+和898D保修一年,比较重的货物,如果是因为运输造成的机器内部的零件松动或者开焊了或者是线震断了,小问题只需要客户自行可以打开机器自己解决,因为快递的运输造成我们也是很难防止的保修按照购买成交的付款时间算起。对于这种情况可自行拆开机器,保修贴无关紧要,一律按照付款时间算起。

篇2:场地器材使用点滴体会

一、“纠”错“正”技

体育课堂是动态生成而开放的课堂, 同时受能力水平、领悟程度和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 学生对各动作技术要领的掌握程度和速度会有所不同。对于领悟能力慢的学生, 教师须借用辅助器材,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如, 跑类项目:蹲锯式起跑时, 用橡皮筋或绳子拉约1米高度的“限高线”, 要求学生起动后必须“钻”跑过去, 刻意使学生低头上体前倾, 多次强化练习, 从而改正起跑提前抬上体的错误动作;纠正学生摆臂上下摆腕摇手错误时, 要求学生手持接力棒或羽毛球筒中间, 进行持物与徒手摆臂交替练习;辅助加快步频和提高步幅时, 可利用废弃羽毛球筒、接力棒、矿泉水瓶、栏板等, 限距约0.5米或1.5米, 练习小步跑、跨步跑。投掷项目:纠正“扔”和“举”的错误投掷动作, 可用推一定重量的扛铃片, 让学生体会“推”的动作要领, 推杠铃片、推铅球、推实心球交替练习效果更佳。而纠正学生投掷角度过低的问题时, 可要求学生近以足球门高度为超越参照物, 要求学生出手角度“推”过足球门练习;远以对面高楼为瞄、超目标, 眼、手、臂和铅球的投掷轨迹都必须“超越”楼顶, 这样让学生身心都“超越”参照物, 体会更深, 领悟掌握动作要领更快。也可在投掷区设置一定高度的拉线、标杆、悬空物等, 让学生有意识地超越标志物, 从而形成合适的出手角度和高度。

二、“激”趣“巧”用

绝大多数体育项目练习, 都是单调枯燥的, 练习时间久了, 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 场地器材的巧妙设计和科学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有多年经验积累和智慧摸索与实践, 需要教师对场地器材在时间上、空间上、安全上、效果上等方面了如指掌, 更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资源, 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需要和学生发展。如, 笔者在组织耐久跑练习时, 利用田径场、篮球、排球、足球等端、边线, 进行“距离不变路线变”跑、“路线不变距离变”跑;利用操场边的树间距、乒乓球台、肋木进行综合游戏、蛇形追逐跑、跑跳攀爬等趣味跑。因地制宜, 因材适用, 不但易于掌控课堂, 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积极性, 促使课堂高效化。在跳高、跳远课中, 笔者曾利用长跳绳、短跳绳、皮筋、跨栏、标枪、小垫子、纸箱子和跳箱等, 根据学生的实际素质, 设置不同的远度、高度, 进行晋级或游戏比赛, 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超越的喜悦感。

操场上有时会有几个班级同时授课, 对此,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学情, 和同事协调好, 尽量不要“撞车”, 以避免在场地器材上发生冲突, 造成干扰。投掷项目对于场地空间要求较高, 必须有所“限制”。如, 练习实心球时, 如果是场地小、人数多、器材少, 可采用限距分组轮换练习, 即要求学生站在圆圈或矩形边线上, 统一听口令向中心投掷;然后, 集体捡球返回, 递交给下一组再投。

总之, 场地器材的功能与用法不止一种, 教师可根据实况, 采用分组、轮换的方法一物多用——把同一件器材用在准备、基本和放松各个部分中;也可多物一用, 即为了尽快掌握某一动作技术要领, 运用多种器材或组合器材辅助练习。

三、“加”量“强”度

篇3:化疗患者使用留置针护理体会

关键词化疗患者留置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9

化疗药物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毒副作用较大。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有套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脱出血管等特点,既解决了对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1]。因此,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资料:选择我院肿瘤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的92例化疗患者,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38~73岁;静脉穿刺上肢79例,下肢13例。渗出面积在4cm×6cm以内,外渗时间<1小时。将92例化疗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分析。其中对照组47例使用留置针,治疗组45例未使用留置针。两组在年龄、性别、渗漏部位、组织肿胀面积及病情等方面比较,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穿刺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认真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有无破埙、过期等情况,如有上述情况不能使用应重新更换。根据血管粗细情况选择粗细合适型号的留置针。穿刺选择粗、直、充盈、柔软有弹性血管,便于穿刺固定[2]。吉尔碘消毒皮肤8cm×8cm以上2次,待干。在穿刺点上方5~10cm处扎好止血带。输液器头皮针连接留置针肝素帽,排尽空气。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消除套管与针芯的粘连。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绷紧穿刺点处皮肤以固定静脉,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柄,针尖斜面向上于穿刺血管上方与皮肤呈15°~30°角度进针,见回血即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cm,一边退出针芯,一边沿血管方向推入。当留置针完全进入静脉后松开止血带,将针芯拔出,固定针柄,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液体滴入静脉通畅后,将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在透明敷贴上注明穿刺时间。

封管方法:输液完毕时用注射器抽取以浓度为50U/ml肝素钠稀释液4ml(1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5000U)脉冲式封管,注入2ml时回撤头皮针只留斜面在肝素帽内,继续推注封管液,保持正压封管同时迅速夹闭延长管上的小夹子。小夹子应尽量靠近Y型接口,防止拔针时瞬间负压使血液回流至套管而堵塞。

留置时间:以48~72小时为宜。如无外渗现象,72小时也应拔去以预防发生静脉炎。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

结果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发生化疗药物渗漏存在差异。提示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未使用者。见表1。

护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细致地解释工作,为了治疗的需要和减少患者的痛苦,尽量说服患者使用留置针。置管前向其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对皮肤组织损伤小,能随血管弯曲,不影响日常活动,不输液时可在留置针处套一个宽松的绷带,防止留置针滑出,且方便活动。套管针柔软不会因活动而刺破血管,有效地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因留置针可留置数天,既保护血管又可免去多次穿刺痛苦,使患者接受使用留置针。

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部位以双上肢前臂中下1/3处为佳,避开关节,尽量不使用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日常生活。下肢静脉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血运较差,易造成药物滞留,其留置时间较上肢短、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且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的几率也过高。所以一般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穿刺留置针。另外,患皮肤病与感染处禁忌穿刺留置针。

穿刺技术、预防感染: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技术[3]。对患者作好健康宣教,保持留置针部位干燥、清洁以预防局部感染和减轻患者的疼痛。每次输液滴注时,肝素帽用吉尔碘消毒后插入输液器头皮针,固定好针头。3天更换透明敷贴1次,且穿刺部位皮肤用吉尔碘消毒,待干后再换上透明敷贴。若发现穿刺针眼处皮肤发红、红肿时立即拔除留置针,进行对症处理。

化疗时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化疗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患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液体滴入是否通畅。并告知患者,如有疼痛感或肿胀应立即告知护士。如发生药物渗漏,应正确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及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护士应避免挤压输液管观看回血造成人为导致输液渗漏,而应该采取放低输液瓶的方法检查有无回血,确保留置针留在血管中。

讨论

静脉留置针有套管柔软、保护血管、[FL)]

[CSX]

篇4:化疗患者使用留置针护理体会

关键词 化疗患者 留置针 护理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26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有套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脱出血管等特点,既解决了对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护士的工作量[1]。因此,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使用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资料:选择我院肿瘤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的92例化疗患者,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38~73岁;静脉穿刺上肢79例,下肢13例。渗出面积<4cm×6cm,外渗时间<1小时。将92例化疗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护理分析。其中对照组47例使用留置针,治疗组45例未使用留置针。两组在年龄、性别、渗漏部位、组织肿胀面积及病情等方面比较,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穿刺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认真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有无破埙、过期等情况,如有上述情况不能使用应重新更换。根据血管粗细情况选择粗细合适型号的留置针。穿刺选择粗、直、充盈、柔软有弹性血管,便于穿刺固定[2]。吉尔碘消毒皮肤8cm×8cm以上2次,待干。在穿刺点上方5~10cm处扎好止血带。输液器头皮针连接留置针肝素帽,排尽空气。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消除套管与针芯的粘连。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绷紧穿刺点处皮肤以固定静脉,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柄,针尖斜面向上于穿刺血管上方与皮肤呈15°~30°角度进针,见回血即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cm,一边退出针芯,一边沿血管方向推入。当留置针完全进入静脉后松开止血带,将针芯拔出,固定针柄,打开输液器开关观察液体滴入静脉通畅后,将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在透明敷贴上注明穿刺时间。

封管方法:输液完毕时用注射器抽取以浓度为50U/ml肝素钠稀释液4ml(100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5000U)脉冲式封管,注入2ml时回撤头皮针只留斜面在肝素帽内,继续推注封管液,保持正压封管同时迅速夹闭延长管上的小夹子。小夹子应尽量靠近Y型接口,防止拔针时瞬间负压使血液回流至套管而堵塞。

留置时间:以48~72小时为宜。如无外渗现象,72小时也应拔去以预防发生静脉炎。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

结 果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发生化疗药物渗漏存在差异。提示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未使用者。见表1。

护 理

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护士尽量说服患者使用留置针。置管前向其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对皮肤组织损伤小,能随血管弯曲,不影响日常活动,不输液时可在留置针处套一个宽松的绷带,防止留置针滑出,且方便活动。套管针柔软不会因活动而刺破血管,有效地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因留置针可留置数天,既保护血管又可免去多次穿刺痛苦,使患者接受使用留置针。

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部位以双上肢前臂中下1/3处为佳,避开关节,尽量不使用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日常生活。下肢静脉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血运较差,易造成药物滞留,其留置时间较上肢短、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且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的几率也过高。所以一般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穿刺留置针。另外,患皮肤病与感染处禁忌穿刺留置针。

穿刺技术、预防感染: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技术[3]。对患者作好健康宣教,保持留置针部位干燥、清洁以预防局部感染和减轻患者的疼痛。每次输液滴注时,肝素帽用吉尔碘消毒后插入输液器头皮针,固定好针头。3天更换透明敷贴1次,且穿刺部位皮肤用吉尔碘消毒,待干后再换上透明敷贴。若发现穿刺针眼处皮肤发红、红肿时立即拔除留置针,进行对症处理。

化疗时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化疗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患者,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液体滴入是否通畅。并告知患者,如有疼痛感或肿胀应立即告知护士。如发生药物渗漏,应正确做出判断,并及時采取措施。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及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护士应避免人为导致输液渗漏。

讨 论

静脉留置针有套管柔软、保护血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脱出血管等特点,因此,特别适合化疗患者使用。化疗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还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及静脉渗漏现象的发生,使化疗患者顺利完成化疗药物应用的同时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和方便危重患者的紧急用药,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包彩云,杨俊花.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3(7):78.

2 郝丽阳,黄春萍.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8,8(16):107.

篇5:使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上机前的准备

使用呼吸机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各管道连接情况、气道压力是否在预定范围内、各参数是否设置正常、湿化罐内水量是否符合要求、各种报警值是否设置恰当,开机后,管路连接模拟肺,再次确认报警开关是否打开、气源压力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紧密、管路压力是否正常,各个参数是否设置正常及仪器有无异常声响。

呼吸机管道管理

气道的加湿、加温:呼吸机湿化液每日在500~1000ml,水温保持在32~36℃,避免气道受冷空气的刺激引起气管痉挛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甚至痰液、血渍形成痰痂、血痂黏稠,不宜吸出。

清理气道分泌物:吸痰前对患者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原则上有痰吸痰,痰量不多者,每2~3小时吸痰1次,吸痰时动作要轻、快、边转边吸,在吸痰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抽吸均不超过15秒,吸痰管的外径小于导管内径的1/2,吸痰前先吸氧2分钟,吸痰管插入时阻断吸引器负压,吸痰管不超过导管远端0.5cm,释放负压,将吸痰管左右旋转,并逐步拔出。避免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或深部停留,防止气管黏膜损伤、肺泡萎缩及低氧血症,同时操作时要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吸痰完毕再吸纯氧2分钟。

气管插管的固定:固定外套管的绷带松紧以容纳1指为宜,气囊张力适宜,注气量一般为5~10ml,过松导致通气量不足,过紧气道易受压造成水肿、糜烂,甚至坏死,每隔4~6小时气囊放气5~10分钟,放气前抽吸口腔及气道分泌物。覆盖在套管外口的3cm×3cm无菌干纱布用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均匀滴在其上面即可,以保持局部湿润。

预防控制肺部感染:文献报道,有10%~20%的机械通气患者可发生通气机相关肺炎。为防止肺部感染,应加强呼吸机的管理(管道及湿化罐内的蒸馏水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每日更换2次(随湿随换,保持干燥),防止误吸(保持胃管通畅),吸痰时应坚持无菌操作,积极应用有效抗生素。此外还应加强病房消毒工作,每日紫外线空气杀菌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2小时。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出入监护室换鞋更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员不许进入。心理护理

对所有机械通气病人,无论意识清楚与否。均应受到尊重,主动亲近病人与其交流,并指导他们用手势语言、表情、写字板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需求,及时为其提供所需的身心帮助,适当安排家人和密切相关者的探访,以满足双方对亲情、友情等多层面的需求,减少其心理压力,增强治疗疾病信心,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生活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尽量使用软质牙刷,以免牙龈出血。保持床单元整洁,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和肌肉萎缩。

制订巡查制度

篇6:使用导学案的体会

为什么要使用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与接收式的班级教学到底有什么优势?小组合作学习和导学案的使用,首先是一个观念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观的改变。小组合作学习和导学案的使用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旧的教学大纲制定的依据是杜威的行为理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接收式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刺激——反射,再刺激——再反射。新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建构的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注重探索、归纳,也就是要有一个建构的过程。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而这些能力的获得,甚至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小组合作学习和导学案的使用,能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很多学困生更多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导学案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体现这些理念。

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对于那些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生或者不能坚持集中注意力上课的学生和班级效果明显好一些。这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会有部分时间在参与,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参与问题的层次性也会越来越高。原来一个教师要关注全班的学生,往往不能面面俱到,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同伴的敦促和帮助,使得每个学生被关注的程度增加,被重视的感受增加,上课表现的机会也增多。这些感受有利于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总还是有学生游离于数学课堂之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总有学生不能达到升学的要求,甚至不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我想说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太缺乏成功的体验,不能让学生在义务教育整个学段的数学学习中,仅仅只收获挫败感,不能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到一事无成。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两次也是好的。尽管学业有成的学生只占少数,我们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只要我努力,我想干的事还是能够干成的。

理想总是很丰满,而现实总是很骨感的。在实施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问题一:对课堂纪律的管理

学生自学的时间增加了,交流的时间延长了,学生的展示大量占据原本学生在讨论和属于教师的时空。大家在讨论,七嘴八舌,你不知道学生是在讨论还是在讲闲话;大家都兴高采烈,而你搞不清是弄懂了知识后的喜悦还是某某学生讲了一件好笑的事情。这对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是一个挑战。我开始和学生立规矩:小组交流时不能讲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谁违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小组要收到牵连;上课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加分,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间的相互监督;在导学案的设计时注意层次:分为识记要求的为第一层次,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理解层次的要求在小组合作下也必须达到要求;应用层次的才能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拓展性问题课堂内外相结合。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有可以动手动脑的事情可做,减少讲闲话的时间,延迟空闲时间。同时小组选举纪检委员(让那些对自己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担任),每周进行一次小结。同时班主任最大限度地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加之学生慢慢习惯了分组讨论的形式,课堂纪律基本上恢复到使用导学案以前的状况。

问题二:上课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师生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使用导学案的时间还很短,学生还不能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迅速进入角色。多年以来,学生只习惯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下子要先自学,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无所事事。另外学生还不大会看书,只会将课本中的定理和黑体字抄在导学案上。同伴交流抓不住中心,说不到点子上,展示的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完整,补充的学生和修正的学生依然不能用数学语言较准确地表达,教师依然要修正;学生提出的问题经常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或者没有偏离轨道但没有什么数学价值,而教师要解释也要耽误时间。教师的原因是不放心,不管学生回答得多么完美,教师总担心有人没有听到,有人没有听懂,总觉得只有自己讲过才放心。总记得一个问题我讲过几遍学生都没有听懂,学生讲一遍学生怎么会听懂呢?这样短短的四十分钟当然不够用。

我做了如下的调整:(1)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带领学生看书,细细品味教材中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学生抓重点。(2)导学案的设计时,将课本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符号、图形语言改变成学生较为熟悉的小题目。(3)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教会学生数学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的表达。(4)每节课小组讨论时,教师参加一个小组的讨论,教学生如何根据教材和导学案,抓住问题的实质,围绕问题的中心,让学生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5)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教小组长如何控制小组的讨论和对小组进行有效的管理。(6)对学生回答完美的问题,只报以掌声,不再重复。当怀疑学生是否听懂的时候,用一个小的应用来检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虽然还是觉得时间不太够,但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

问题三:导学案的使用会不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会不会受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对小组的贡献显而易见,那么学困生对小组有什么贡献endprint

我是这样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的:(1)优等生在辅导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对一个问题,自己会做和能够讲出来,对问题理解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它是将你的知识从临时记忆库转移到永久记忆库中。(2)学困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要回答他们的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要说服他们锻炼表达能力。(3)在导学案的设计时,保持问题的层次性,专门为优等生设计一些需要跳一跳才能摸得到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想冲突。(4)利用例题课和习题课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5)对他们为小组和班级所做的贡献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和实质上的补偿——定期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并抽时间给他们讲解,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问题四:是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使用导学案?是否每一节课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和反思,我觉得:(1)当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小学或七年级接触过相关知识点的,使用起来就很顺畅。(如,等式的性质、方程等小学有基础的知识点)(2)比较直观的知识点也很方便学生自学和进行小组讨论(如,全等三角形,虽然没有基础,但有具体的图形)。(3)可以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类比或正迁移的知识点用导学案效果很好(如,九年级学习二次函数时有一次函数可以类比,相似形的学习有全等形的迁移)。(4)复习课较之于新课的使用效果更好,例题可和习题课的效果更好些。(5)法则课比概念课的效果好得多。(6)全新的概念课(例如平方根)不大适合使用导学案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直接讲解效果更好。(7)数学思想太过集中的概念课(如,函数的概念)不大适合使用导学案。(8)当然检测课显然不能使用小组合作讨论了。

问题五:绕不开的教师情结“教学评价问题”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不惜使用行政手段大力宣传和促进导学案的使用,推行小组自主合作式模式的运行,以此来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强行规定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是,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学校评价教师,几乎只关注一个指标: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会有人去追究第一名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只会有人追查倒数第一名的成绩是怎样造成的。

我无意说使用导学案和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会降低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数学教师都知道,武汉市的中考命题并不能完全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有一定的模式化。在这种模式化的指导之下,大部分教师采取相应的模式化的魔鬼训练,由教师将自己的解题经验强行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题的机器,成为解题生产线上的熟练工人,考试时没有数学思维,照样能考出骄人的成绩。并且比在和谐课堂、生态课堂里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好得多。绿色产品的产量要低一些,但价格要高出很多,所以生产者还不乏其人,而初中出产的是半成品。

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真正在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活动经验。让解题机器在考试中占不到便宜。这是否给我们数学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进行小组自主学习的活动开展时增加一点信心呢?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诚然,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小组自主合作式学习模式也是这样。影响学生成绩的有1646个因子,而学校和教师可控制的只占7%和15%。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硬性规定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变,目的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一定要心中装着学生。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当我们带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拼命努力,而成绩还差强人意时,我们何不把它作为一个突破口;当我们还在为“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无数回,学生怎么还没有掌握”焦虑和困惑时,为何不试试把导学案当作一个抓手,也许能一飞冲天。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

上一篇:飞翔吧!梦想作文下一篇:创爱婴医院基本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