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m1上课用课件

2024-04-20

b1m1上课用课件(精选8篇)

篇1:b1m1上课用课件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引导学生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教学方法

1.讲读法、2.讨论法 3.探究阅读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听教学录音,疏通生字词,朗读全文。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屈原及《离骚》

2、简介“楚辞”

3、《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2、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

3、学生按照朗读节奏自由朗读课文。

4、集体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学)

2、请概括课文节选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议——展——评)

第一段 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段 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五、布置作业

“一线精炼”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第一段。

一、学习并掌握文章第一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自主学习第一段,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学)

(见《导学案》)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试讲第一段重点字词并翻译,教师点评。(展——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第一段的思想内容。(议——展——评)

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2、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

二、学习并掌握文章第二段的文言基础知识

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自主学习第二段,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学)

(见《导学案》)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试讲第二段重点字词并翻译,教师点评。(展——评)

二、合作探究,理解第二段的思想内容。(议——展——评)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作者打算全身而退,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作者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说明,他可以放弃仕途,但不能放弃操守,不能放弃他所崇尚的美德。

分析:

①、以行路为喻,反省自己是否没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远返回原路。

顺着这条思路,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佩饰。检查的结果是“余情其信芳”,“昭质其犹未亏”,衣饰“芳菲菲其弥章”,意志、信仰“余独好修以为常。”反省明志,斗志弥坚。所以应该明白,所谓反省检查即“悔相道之不察”带有假设意味,并非真的反悔,而是一种自我反省,反省的是当初不该轻易出仕,且无法行其道,正是有了这种自己反省,才更坚信自己的追求是无悔的,才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信仰。

②、这部分以退为进,更表现出屈原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所以说前一段述怀明志是“进”,后一段反省自身,也是“进”,是以退为进,是一种内心世界更清醒,更自信的“进”,因而也就更显坚定无悔。

2、第二段表现诗人保持美好品质的愿望。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3、屈原“入则与王图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这样的才华,不被楚怀王重用,何愁找不到重用他的君王,为什么选择汨罗江作为他的归宿?”

关键在于诗人的清高、忠心、执著决定了这样一个归宿。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他不违背为臣的原则,执著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汨罗江。

三、合作探究,课堂总结(议——展——评)

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

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强意志。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优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

①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2、《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①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本文用花草禽鸟来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以“香草美人”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达自己高洁的胸怀、美好的心灵。

还用打比方来说理。如用“鸟之不群兮”来说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与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规矩而改错”比喻“党人”破坏法制。

②句式长短不一,又多用对偶手法,呈现出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

四、课文小结 :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 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水平,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同时,它让我们了解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篇2:b1m1上课用课件

——初一作文辅导课

辅导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什么叫具体,什么叫不具体。

2、教给学生把事情写具体的两种方法。

辅导重点:教给学生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辅导过程:

一、导语:屏幕出示下列内容,找一生读

《奇特的广告》

香港一家经营胶粘剂的商店,推出一种最新的“强力万能胶水”。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胶水,店主便在电台、报纸上做广告,花去了不少广告费。可是前去购买者却寥寥无几。

后来,店主夫人想出了一种奇特的办法:她用这种胶水把一枚价值数千元的金币粘在商店门口的墙上,并宣布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金币就归谁所有。这下子,商店门庭若市,不但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而且一试身手想发财的人数不胜数。然而这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是“望金币兴叹”。有位自诩为“力拔千钧”的气功师,闻讯专程赶来,结果也是空手而回。于是这种胶水的声誉大振,吸引来了各方来客,前来订购的人和订购电话络绎不绝,胶水的销量剧增。

提问:同样的胶水,为什么先后的销量不同呢?

生答:(这是因为在电台、报纸上做广告,只是概括地叙述产品的性能,不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而店主夫人想出的办法不但新颖,更重要的是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胶水性能好,让人信服。)

师小结:做生意、做广告如此,我们写文章也应该这样。活生生的事实,胜过东拼西凑的空话、套话及编造的材料。这就要求大家“要把文章写具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你所写的内容了解得更加细致,也更加信服

二、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运用作文课来来探讨 “如何把文章写具体”。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什么是具体,怎么样才叫写具体了?

2、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具体,怎么样才叫写具体了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观点:(请两位同学发言)

刚才两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我们先看下面两段文字:

“学校的车棚里放着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同学们看了都说“这辆车可真是又破又旧”,车的每一个地方都十分破旧,车座、车架、车圈、车条,包括车的支架,没有一处不破不旧的,真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它更破旧的自行车了。”

“学校的车棚的西南角有一辆自行车,车座上的皮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仿佛一只癞蛤蟆张开的大嘴。可能是长期风吹雨淋的缘故吧,车架上已经布满了黄锈。车圈和车条已经看不见一点亮光。车胎瘪瘪的。车的支架也折断了,停放时,只能靠在墙上。”

大家看,这两段写的是同一辆自行车,所用的字数也差不了几个,第一位同学在文中使用了六个“破旧”,第二段文字中一次也没有出现“破旧”这个词,你们认为哪一段真正写出了自行车的“破旧”呢?

(请学生回答)

师明确:对,正是因为第二段文字能够 “写具体”。所谓具体,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不抽象的,不笼统的,细节方面很明确。”正因为第二段文字做到了“写具体”,看了这段描写,大家的脑子里一下就浮现出那辆破自行车的样子,知道了它的破旧程度。而第一段文字虽然六次写到“破旧”,但因为只是概括叙述,车子到底破旧成什么样子,大家并不清楚,脑子里不能浮现画面。

看来,判断是不是把文章写具体了,不能只看它写了多少字,写得字数多不一定就是“写具体”了。一般来说,具体的描写有丰富的细节,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也可以这样说:凡是读了以后,能让读者脑子里出现生动、细致的画面的,都是写的比较具体的;而概括的叙述,只能给人一种模糊的印象,读者的脑子里是不能出现细致的画面的。

三、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呢?请同学们看以下三组文字,分辨出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并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概括叙述变成具体描写。

1、a果园里各种果树都开花了,真是百花争艳。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得像霞,白的像雪。

2、我到外婆家,看到原本胖嘟嘟的小狗瘦了许多

b、到了外婆家,我发现小白狗那本来圆圆的肚子凹了进去,胸部的肋骨,一根一根地可以数出来。

3、他吃了一口辣椒就辣得受不了。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吊在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生思考后回答:

师引导:方法一:要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来扩展情节

1句中各种果树指哪些树?百花争艳,是怎么争的,既然是艳都有哪些色?

2、句中小瘦了许多,从哪儿看出它瘦了。

3句吃辣椒时面部表情怎么样?有何动作语言?

小结:从多角度对所描述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用一定的修辞和表现手法来描述这些问题。我们先把这种方法称之为追问法。

同学们在写作文之前,对感受最深的部分和与主题关系最紧密的部分,一定要认真想一想,多问——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是一把能把文章写具体的钥匙,用它去开启内容空洞的锁,一般都灵。

牛刀初试一:我们的芽苗菜

小组合作观察桌上的芽苗菜,讨论:用追问法可以提哪些问题才能把芽苗菜描写具体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香味,滋味,绿叶)生练笔 展示评价

三、我们往往觉得生活中的行为过程是很快完成的,因而一句或三两句话就带过去了,比如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自己在食堂吃饭时看到有大同学“插队”时这样写:他真讨厌,仗着自己个大,一来就插在了那个小同学前面。

如果要我们把这段扩展成具体的描写,用追问法分析可以提哪些问题?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这个行为分解,写出层次。如插队前的动作表现、插队时的表现、周围人的表现

请看这段文字——

你看,那边来了一个大个子,一入餐厅,他的眼睛迅速扫视了一个四周,便径直跨到队伍前面,侧站着身子,做好了标准而又充分的插队准备工作,他虎视眈眈,等待着时机。他那看似潇洒的外表再也遮掩不住那颗丑陋的心灵了——因为我们都已经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不轨行径。

迫不及待的他终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瞧,他左腿向上一跨,右腿一蹬,便将一个小个子学生挤到了后面,紧接着左手将饭卡往插卡器上一插,右手将饭盒往上一递,一张馋老鼠似的嘴巴大声喊道:“师傅,我要一份„„”那似乎很有礼貌的语气,不禁让我悻悻做呕,再看后边的同学,早已有几个在对他指指点点怒目而瞪了„„看看表,他的整个过程竟然不到5秒。

其实这种写法类似于电影中的“慢镜头”,我们把这个过程分成一些小动作,按一二三时间先后写下来,使这个行为过程完整地展示于读者面前,我们的文章自然就具体生动了。我们暂且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分解过程,细节描写”。

牛刀初试二:

1、就要上台发言了,我十分紧张。(用所学过的方法把这句扩展成具体的描写)

篇3:b1m1上课用课件

关键词:交互式白板,教学能力,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兴事物已逐步走进课堂。它的迅猛发展,有取代普通投影仪的势头,如今,班班都装上交互式白板已经不是很远的事了。

交互式电子白板凭借着既可以方便地引入和呈现数字化资源,又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增减内容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师生互动的形式和程度,丰富了知识讲授的内容和方式。正好弥补传统课件大都以演示为主的缺点,成为了“活板”,因此备受推崇。本文就老师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举例,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巧设情境,趣味性导入

交互式白板继承了视听媒体即有声音又有图像,还能播放视频的优点,又增加了强大的交互功能。用视听媒体创设情境,精美的图片配上动听的音乐,或是一段有趣的故事视频,马上能把学生引入老师要表达的内容情境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交互白板呈现的教学信息不仅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而且增加了幕布、探照灯、放大镜等功能,让情境设计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一步步将故事展开,慢慢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可设计用幕布遮住一个导入场景,老师渐渐地拉开幕布,学生逐步感知情境,慢慢领悟老师的意图。比如,教学认识角时,老师出示的情境图片里有许多个角,老师慢慢拉下幕布同时,学生逐一从图片里找出树杈上的角,房子屋顶上的角,窗户上的角,桌子上的角。也可设计用探照灯照射一个谜语( 谜底是课题或是课文的主角) ,一句句显示谜面,老师根据课堂节奏调控探照灯增加猜谜的竞争度,让学生在猜想过程中获取学习信息,给大部分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不让个别好学生的思考代替全体学生去思考。

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假设科学老师要教学蜗牛身体结构方面的知识,教学的对象是一只蜗牛,可以由以下两种教学导入设计:

第一种设计,传统PPT课件图片方法。先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说“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是谁啊! ”学生一般能回答出来“是蜗牛”。这是常识,大部分学生都能认出蜗牛,可是在学生脑子中只是一个模糊的蜗牛,是一个大概的形象,或者学生只是认识了一部分特征就认定是蜗牛,其实学生不能清晰地完整地辨别清楚蜗牛的各个身体部分的特征。

第二种设计,老师设计在白板上显示蜗牛身体物体的显著特征,用探照灯选择性地显示蜗牛的身体特点,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动物。老师移动探照灯照射图片上动物的一部分,让学生猜猜它是谁? 说说为什么猜它是蜗牛? 依次显示一个软软身体上长着两个触角的头,显示的部分是蜗牛的头。接着,白板出现一个带壳的背,学生猜是蜗牛的背,学生回答的理由是背是螺旋状的硬壳,所以猜是蜗牛的背。最终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今天课的主角是蜗牛,是一个软软身体躲在螺旋状硬壳里,头上长着两个触角的蜗牛。老师用这种方式强调了蜗牛的身体特征,学生平时很喜欢猜事物,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样的设计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突破难点,“金点子”发光

视听媒体在突破教学难点上已经有比较大的优势了,多种感官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多媒体可以轻松突破时空限制,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也可以展示过去的世界和未来世界,它的本领早就能赶上齐天大圣“孙悟空”了。交互白板又增加了让学生动手移一移,画一画,摆一摆,比一比等本领,教学难点突破更加轻松,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又多了一把利器。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课件也并不一定要设计制作时间很长、技术含量很高的课件才可以,老师课件设计的“金点子”才是改变教学成败的关键。白板上画几个角,就可以上一堂教学效果很好的数学课,课堂上也会高潮迭起。教学《角的认识》时,老师在白板上预先画上几个不同大小的角,边长不同的角,学生上前用手指轻轻移动一个角,跟另一个角重合,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没有关系。课件制作非常简单,只是画了几个角而已,学生操作也很简单,观察效果清晰,形象深刻,轻松突破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无关的教学难点。

不要小看了交互白板“移一移”的功能,老师设计课件时要多让学生上前操作,开放性的课件设计能够有趣的解决难题。《角的认识》的课件设计中,找出下列错误的角后,老师设计让学生根据角的定义在黑板上改正一个错误的角,学生在交互白板上移动角的两条边,把两条线段的顶端重合起来,马上形成了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角。这个过程像是在平时生活中搭积木一样有趣,形象又直观,学生也牢牢地记住了角的两条边是要重合成一个顶点的。

三、多元评价,有效性彰显

1. 对错题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交互白板提供给师生任意地写字画画,演算数学题目,实验操作的多功能板,学生在上面能够完成各种学科技能的练习。交互白板又是一块“虚拟板”,它实际是存储在计算机里的一个文件,轻轻一点即能生成一张空白页面。老师能够在多块“板”之间来回切换,即回顾课堂上出现的优秀的解题答案,又回顾课堂上出现的典型错误,并用红笔注解错误分析原因。数学老师最能善待错题,将“错题”作为一个载体,解剖它、研究它、转化它,让它成为学生学习前进中的拐杖,帮助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时交互白板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存储一节课的板书,老师可以作为考试复习前的复习资料,引起学生的回忆,也可以复制到平行班级作为典型例题展开讲练。

2. 对顺序练习的评价。对顺序练习的评价,在黑板时代相当难操作。学生按笔顺书写一个字,按步骤演示一个实验,其他同学必须同时观察,事后是无论如何发现不了步骤上的错误。小学语文“按笔顺规则写字”是个重要环节,许多学生不按正确笔顺写字,致使书写速度慢、字形不规范或造成错字。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省略了“范写”过程,尽管教过了笔顺规则,学生仍不能对一个个具体的字判断出先写哪一画后写哪一画。电子白板具有的录制功能可以轻松把老师的范写录制下来,按播放按钮就可以回放给学生观看,也可以把错误的笔顺录制下来,让学生发现其中错误的地方。

四、结束语

篇4:跪着上课,用爱心为教师正名

俗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对教师总是有着特殊的期盼和要求。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现实中亦有极少品行不良的教师,不时爆出来败坏教师形象。虽然多属偶发,但一旦涉及孩子,就会成为爆炸性新闻,严重刺激公众眼球。几次三番下来,人们对教师群体的师德操守难免产生一定的怀疑。本来只是极少数害群之马的个体行为,却让整个教师群体蒙羞,甚至遭受“洪洞县里无好人”的冤屈。这种情形之下,“跪着上课”无疑为教师群体做了很好的正名。

这一事件的正面意义,还因为这张照片从拍摄到传播都没有沾染其他色彩。据说是一位家长去学校后偶然看到,从门口拍摄后,发到家长QQ群里。尽管在杨老师要求下已删去照片,但还是被深受感动的人们转发了出去……这张蕴含着暖暖正能量的照片令网友们纷纷“为身边这些平凡而感人的瞬间点赞”,并认为“最美教师就在我们身边,值得大家点赞”。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杨老师的“跪着上课”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举动,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刻意为之。在家长眼中,杨老师平素就是一个负责任和充满爱心的老师,学生对她十分依恋。这次因腰椎间盘突出连床都起不来,医生建议她卧床静养,但在休息三周后,她实在放心不下孩子们,于是带病重返讲台了。返校之初的那几天,平均每天要上三节课,只要用到多媒体讲台需要弯腰时,她都是跪着操作讲课。

“其实如果你们是教师,就会觉得这没什么。如果你们是我,也会这样做。”在没有多想什么的杨老师眼中,这样做理所当然。“这很平常,很多负责的老师都会这么做。”杨春菊同样身为教师的丈夫也是如此轻描谈写地评价。不夸张地说,杨老师夫妇的话道出了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常态,质朴无华的杨老师只是千千万万辛勤耕耘、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的代表。实事求是地说,类似杨老师这样心中有爱的教师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或许,平常如这样讲,人们难免会有怀疑,讲得多了,还可能招来“作秀”之指责。但当杨老师本能地跪下去之时,无需任何解释,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

(作者单位:衢州二中

浙江衢州 324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篇5:荷花的上课课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播放录相)

2、交流:

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⑴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

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⑵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点评:专题引读,激发学生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在朗读、交流、评价中理解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悟性。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⑵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⑶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⑷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⑸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三、积累延伸 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⑴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⑶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⑷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篇6:《泊船瓜洲》上课课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bù) 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篇7:6.20日上课课件

一、对照检查材料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一)对照检查材料的结构(5个部分)1.思想认识和主要收获(融入导语)

2.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情况(重点在问题和不足)

3.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4.原因分析

5.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二)对照检查材料基本要求 1.要写得实、画像准 2.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3.突出主题、内容实在 4.剖析深刻、触及灵魂

5.四个不放过:“检查不实不放过” “问题不准不放过” “剖析不深不放过” “整改不力不放过” 掌握基本结构、做到不漏不偏。

(三)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写

1.要认真对照中央实践办梳理的37个共性问题进行查摆。切忌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多,查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少。“四风”问题也不要相互混淆,张冠李戴。

2.中央督导组已明确学风、会风、文风、调查研究不够等共性 问题不作为个人问题查摆,其他如简单列举“关心下属不够”、“迎来送往、送收土特产”、“公务接待标准执行、把关不严”等一般化问题也不作为要点查摆。

3.查摆问题不能表面化、一般化。每一风存在问题都应有具体表现,但不要堆砌罗列事例,而是重在列举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反思。

4.列举的典型事例,主要是自身的问题,不能大而化之或者仅仅从领导责任角度找问题,不能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不能以工作问题代替作风问题,不能以下级的问题代替本级问题,即使有涉及班子、下级问题的,也要写明与自己作风的直接关联性和责任等。

5.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在对照完中央和自治区梳理出的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查摆剖析。

6.书记的对照检查,要对个人履行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认领。7.班子成员对班子的问题、群众反映、督导组反馈的问题,也要进行认领、整改,进行深入查摆。

8.查摆问题要个性化、具体化,画像要准,不能用“不够”、“不强”、“不同程度存在”等模糊性语言表述,要用“……作怪”、“……抬头”、“……欠缺”、“滋生了……”之类的准确语言表述。

(四)存在问题剖析如何写 1.分析原因要有高度、深度。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等方面深挖思想根源,对照“三严三实”要求,找出症结所在。

2.分析“四风”原因,要一一对照,如:“…”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对于如何出政绩、如何用权方面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有时候为了引起上级的关注、急于出成绩,只注重干好当前的工作……。“…”、“…”等问题的产生,则在于自身权力观存在偏差,将岗位等同于地位,官本位意识有所抬头,将平等的党内同志关系转变成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滋生了特权思想…… 3.就事论理,针对存在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个人成长进步经历进行剖析,切忌千人一面,似是而非。4.不能把问题的表现作为问题的原因,如:一些同志到乡镇只到村委会或镇直部门的办公室坐一坐,听一听,然后吃个饭,根本没有进到户,没有和群众接触……

(五)整改措施部分怎么写

1.要有针对性。整改要呼应问题和原因,不能搞“空对空”。2.要务实管用。整改不能停留在整改“方向”上,要具体到制定“措施”,写清楚具体怎么做,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

二、对照检查材料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 1.导语部分:(材料由来及简要认识和收获)a.不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b.表述失准(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 群众期盼、加强三型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c.内容缺失(少讲作风建设)。

2.遵守政治纪律和八项规定情况(是否认真贯彻、是否存在消极应付情况)

a.只谈遵守贯彻得怎么样,不谈存在问题;

b.用个人代替班子或用班子代替个人(用“有的”、“个别班子成员”代替班子); c.流于表面化。

3.四风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a.不自觉查摆文风、会风、调研、收受土特产等问题(中央已明确不作为个人问题进行查摆); b.将思想根源与问题混为一谈; c.不敢下手,程度过浅; d.共性问题多、千人一面;

e.有观点没例子,用论述代替具体表现; f.讲究铺垫,老讲客观; g.评功摆好;

h.观点与例子不相统率; i.相互混淆,张冠李戴。4.剖析原因(思想根源)a.没有紧密联系存在问题; b.没有联系个人成长与思想历程;

c.没有进行情景重现,没有点出错在哪里、误在何处; d.程度过浅,没有触及思想与灵魂。5.努力方向与整改措施 a.没有与问题相呼应; b.没有与原因相呼应;

c.整改措施不具体、没细化、没量化标准、流于口号、可操作性差;

d.没有体现出方法和步骤; e.针对性不强。

对照检查材料模板

导语(重点谈认识收获,认识要上升到对加强作风建设的认识)。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情况: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二是…….(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二是…….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形式主义方面 1.2.3.(二)官僚主久 1.2.3.……..(三)享乐主义 1.2.3.……..(四)奢靡之风 1.2.3.……..(五)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单位班子、书记要加上此项内容)1.2.3.三、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

(一)(二)

(三)………

四、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二)

(三)………

对照检查材料格式

• 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8cm,右2.8cm • 标题:方正小标宋简体,22磅 • 副标题:楷体_GB2312,17磅 • 正文:仿宋_GB2312,17磅 • 正文一级标题:黑体 • 正文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 • 正文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加粗 • 字间距:加宽0.4磅 • 行间距:29磅 • 页脚:2.8cm • 页眉:1.5cm • 页码:外侧(样式:— 1 —)大小:四号字

如何审核对照检查材料

一、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一)县纪委、县委常委所在部门、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领导班子,县委其他各部门、各人民团体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县委书记、副书记

(二)县政府各部门、自治区和梧州市驻藤有关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或主要负责人——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县长、常务副县长

(三)县人大、县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和办事机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其他科级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各专门委员会和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送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

(四)县纪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委各部门和县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自治区和梧州市驻藤有关单位班子成员副职和其他科级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或主要负责人——县督导组——县委教 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

(五)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县委书记

(六)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县委书记——市督导组——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负责人

(七)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其他科级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乡镇党委书记——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市督导组抽检

(八)乡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其他科级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乡镇党委书记——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应报送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主要领导

(九)县领导联系的县直部门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和其他科级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审核流程

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或主要负责人——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和联系部门教育实践活动的县领导

(十)县领导联系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对照检查材 料审核流程

乡镇党委书记——县督导组——县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联系)县领导和联系乡镇教育实践活动的县领导

二、对照检查材料审核要点

(1)是否包括导语、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导语部分是否过长,是否开门见山;是否上升到对加强作风建设的认识上,而不单单停留在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3)是否查找了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是否聚焦反对“四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进行了逐一检查,列举了具体表现和典型事例。

(5)是否深挖问题根源,重点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以及“三严三实”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原因。

(6)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是否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行了查摆剖析。

(7)整改措施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只停留在喊口 号,作表态层面;是否对前面的问题进行了响应;是否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务实管用的整改措施。

村(社区)对照检查材料

• 村(社区)重点围绕党员意识强不强、服务群众好不好、为民办事公不公、自我要求严不严、查找软弱无力,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不强,不诚心为群众办实事、优亲厚友等问题进行查找。

• 村(社区)党组织及其书记形成简要对照检查材料,条目式列出对照检查的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篇8:不妨用学生的思路上课

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在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思路要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学思路, 而且教师也很少考虑学生有什么想法, 教育管理者在听课时考察的也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思路和学生学习思路的冲突。而新课改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要求以学生的学习思路为主导, 教师的教学思路则起着优化、提高、指导及推动学生学习思路的作用,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保证, 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一、通过学生的预习, 可以问学生“这节课你打算解决哪些问题”

新课改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提高, 并且使课堂的学习有效性更强。因此, 教师应格外关注课外预习。预习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上, 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了使学生预习的效果更好, 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教材中的知识信息, 收获最多的知识, 使课上需要解决的知识难题少而精, 教师必须事先对预习的内容从知识类型、范围、性质、知识联系以及文本类型予以说明, 进而根据教学要求初步预设学习目标, 并预设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 作为学生预习时的参考, 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知识, 过滤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 教师怎样知道一节课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一) 个人问题

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写在纸条上交给自己所在学习小组的组长。因为有些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 所以小组长要把这些问题进行记录、归纳并整合下来。

(二) 小组问题

小组长组织组员探究交流个人问题, 在小组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的方式, 解决一部分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 组长再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 这些整理出来的问题就是小组问题。

(三) 共同问题

小组长将本组的问题交给教师, 教师再把各组反馈上来的问题, 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供全班学生观察思考。由于学生在学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 所以这个组的学习难题, 在另一个组可能就不是了。通过让学优组学生的讲解、分析, 让存疑的学生学会、弄懂。剩下的问题仅靠学生是很难解决的, 那么这些问题就成了全班的共同问题, 需要教师给予解决。

正因为学生的知识视野及学知水平有限, 他们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及探究程度有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对于问题的发现也往往不能达到教学要求, 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估, 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预设一些问题, 作为学生学习问题的补充。这些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 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 所以教师应提示学生:这些问题中, 哪些是你需要解决的?

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问题, 才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它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现象,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性、实效性得到了根本性的落实。

二、对于出现的问题, 可以问学生“你希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必须要及时:个人问题在组内展示;小组问题在全班展示。由于学生在学知水平和个人能力上存在差异, 所以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探究方式。

(一) 自我探究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探究的意识和要求, 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差生都喜欢把自我探究作为解决学习问题的首选。每当教师教学一个新内容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打开教材, 看看里面是什么内容, 都有哪些图、表等知识载体形式, 篇幅长短情况以及基本的知识阐述是什么样的, 等等。

(二) 同桌交流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疑问需要求助时, 其首先想到的不是教师而是同桌, 然后是小组的其他同学, 最后才是教师。这说明同桌交流是学生寻求合作探究的首选。

(三) 小组合作

我们平时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就可以知道学生的话题其实很广泛。 (1) 说感悟。不但包括对学习体验的感悟, 也包括对方式方法的认识, 以及在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体验。 (2) 说学习方法。依据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借鉴, 提高其学习效率。 (3) 说评价。相互指出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看法。 (4) 说解题技巧。通过学习, 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学习技巧, 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 (5) 相互总结传授其他技能, 包括动手、思维、方法等。

(四) 教师讲解

当问题实在难以解决或解决问题用时太长, 以致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学习时, 学生才会想到教师。所以从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非常注重主观能动性及探究能力的体验, 因为其从中能体味收获成功的快感。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少讲, 一旦遇见知识问题, 一定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这个问题需要老师讲一讲吗?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自身教学经验, 争取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超出学习范围、不符合大纲要求的不讲。学生更需要的是出现问题时教师的点拨和提示。那么, 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点拨呢?首先是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拨。教师应提示学生由浅入深, 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 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其次是对课堂进行调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合作方式等进行管理和指导。再就是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当学生的探究出现困难希望得到教师的点拨时, 教师应在思路、问题切入点、方法等方面给予启发。

教师应侧重讲解。 (1) 拓展提高。在给学生展示时要注意举一反三, 对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 要教会其运用以点带面的方法, 最终达到掌握并能解决其他同类型问题能力的目的。 (2) 思路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审题, 怎样从题干的字眼、词眼甚至在给予的选项中发现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 尤其是新方法、新思路、新技巧的传授,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规范要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问题的要求和规范, 从思考的角度、答题的方式等方面给予说明。

对于探究过程中知识成果的展示, 学生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知识展示方式, 往往是由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的载体形式决定的。教师绝不能依据自身爱好和能力决定展示方式, 因为那样会使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对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也失去兴趣, 以致出现各种违纪行为。对知识内涵的解读, 学生喜欢教师深入浅出地分析与讲解;对于知识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及过程性原理的分析, 学生更喜欢利用课件、视频的方式给予展示;相对容易理解的问题的解答, 学优生以“小老师”的方式通过板书展示更受学生欢迎, 因为从学生自身特有的思维角度出发所选择的方式、方法, 学生更易接受, 针对性也更强。

三、对于知识的巩固, 可以问学生“你习惯用什么方式来进行”

教师在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课的教学任务时, 都需要学生对其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消化、巩固、提高的过程。不同的学生由于能力以及学习习惯不同, 其巩固的方式也不同。常见的方式有四种。 (1) 有的学生需要反复领会揣摩教师所传授的理论、过程, 逐渐消化和理解, 这样才能把握知识内涵, 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大脑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 再通过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自主查找一些相关的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有的学生习惯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的完成逐步与教师课上所传授的理论、过程进行对比与分析, 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 查找不足, 并通过做题逐渐完善所学知识, 掌握解决一些特殊案例的方法。 (3) 有的学生有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也就是说先倾听教师对理论的阐述,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推理、总结对理论给予诠释, 从中了解知识的内涵、分析及推理过程。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通过事先预设, 列举一些角度不同的各类典型案例, 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内在的知识信息, 然后通过练习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4) 有一些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 理解掌握其一般规律, 然后再将一般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上。

在实践中, 教师在完成某个教学任务后,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巩固时间, 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巩固方式。教师应巡回指导、解答, 以不同方式应对不同学生的各种问题, 及时发现、鼓励各种行之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法, 并加以推广, 因为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四、对于学生的表现, 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考虑“你喜欢什么样的评语”

评价需要创新, 具有创新性的东西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心情愉悦。

(一) 以诚恳的态度创设新奇的评价情境

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评价不应局限于面对面或作业本上, 我们应学会利用QQ群、博客、电子邮件等, 传递各方面的评价信息, 使评价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效应。评价的地点也不应局限在办公室等严肃场合, 而是可以在任何与学生不经意“偶遇”的地方, 三言两语都可, 如“你这次作业的解题思路真棒”“刚批完试卷, 你成绩上来了, 努力”等,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只是“偶遇”到自己, 百忙之中还会想到自己, 一种被教师肯定、被格外关注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二) 以意想不到的评价方式创造惊喜之情

无论当初的评价方式是怎样富有创意, 不管开始是如何受学生欢迎, 可时间长了也就俗了、烦了, 因此一成不变就是俗套。所以, 评价的创新其实就是教师思维的创新。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已经俗套的评价方式, 重新注入一些充满童趣、新奇的东西, 那么评价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有的教师习惯用文字方式点评, 可是一旦文字没有了新鲜感, 学生也就懒得看了。其实, 如果把它做成幻灯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把点评的方式赋予全新的手段, 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如用“笑脸”“大拇指”等图案作为评价的等级:甲同学的“笑脸”在音乐声中跳跃到所应评价的栏内;乙同学的“大拇指”在旋转中飞入;丙同学的“点评”里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卡通男孩动画, 一滴滴泪水冲出的文字是这位男孩近期一些“伤心”的表现;等等。这些就大大增加了评价的愉悦性和可视性, 又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评价的方式是多元化的, 针对性要强, 要注重实效。所以, 我们要求教师无论采用何种评价语言 (如口语、书面语、图语、肢体语等) , 针对的学生不同, 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不同。好的评语要有亲和力、感染力、驱动力和号召力, 能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评语的内容要有引导性、调控性和探究性,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思考, 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上一篇:企业改革创新演讲稿下一篇: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