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上课用课件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海燕上课用课件范文

《海燕》上课实录及说课

《海燕》上课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允许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我心中的海燕。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一看看全文共有多少个段,二给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字注音。

(师配乐朗读。)

师: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生(众):15个自然段。

师:哪些字词容易读错?

生(杂):“胆怯”、“掠起”、“号叫”。

(师板书,并给“怯”、“掠”、“号”注音。)

师:大家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呢?

生(众):充满激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大声地、自由地读出你心中的海燕。(生自由朗读。)

三、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非常认真。你心中的海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从-----我感悟到这是---- 的海燕”的句式把你心中的海燕形象告诉小组的其他同学。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板书:海燕图形。)

(生圈点评注交流,师参与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交流发言,精彩答案将被写在海燕矫健的翅膀里。

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高傲的勇敢的海燕。师:具体说说。

生1: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海燕毫不畏惧,勇敢高傲地飞翔。

师:从“像黑色的闪电”中,你能读出什么?从“高傲地飞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1:飞翔速度快。

生2:运用比喻和拟人。

师:说得真好,我选择一个词语写在黑板上。(板书:高傲。)不过老师有个问题,文章是在赞美海燕,但是“高傲”这个词语从情感色彩上讲是个什么词语?

生3:贬义词。

师:要表达赞美的情感却用了一个贬义词,这是否矛盾呢?如果不矛盾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讨论。)

生4:不矛盾,这是贬义词褒用。

生5:“高傲”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海燕不把暴风雨放在眼里,表现了海燕面对暴风雨无所畏惧的精神。

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请坐。哪位同学能把这一句话读一下,读出海燕的高傲。你来读一读吧。

(一生读。)

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想着重表现哪几个词语?生6:我为了读出海燕不畏惧暴风雨的形象,着重读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

师:重读是把握文章内涵,表现文章内容,体现文章感染力的重要方法,一般是将表现事物情态特点、动作特征的词语重读。同学们认为这句话中除了“像黑色的闪电”和“高傲地”,还有哪些词语要重读?

生7:重读“黑色的”,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海燕身体的颜色。

生8:重读“黑色的闪电”,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海燕动作快、敏捷。

生9:重读“高傲”,因为这个词语表现了海燕的性格特点。

师:好,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练读一遍。这位同学,你来读。

(一生读。)

师:继续我们的问题探究,“从_______,我感悟到这是_____的海燕。”生1:从“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中,我感悟到这是渴望暴风雨的海燕。师:何以见得?

生1:在暴风雨来临时其他海鸟纷纷逃窜,只有它高傲地飞翔。

(师板书:渴望暴风雨。)

生2:从“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我感悟到这是敏感的海燕。师:具体说说。

生2: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说明它敏感。

师:“精灵”怎样理解?在词典当中“精灵”有两个意思,一是聪明的,二是具有超能力的鬼怪。你认为应该用哪一个解释?

(师板书:敏感。)

生2:具有超能力的鬼怪。

师:有不同意见吗?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生交流,意见一致。)

师:谁能读出敏感的海燕形象?

(一生读。)

师:“遮不住的!”用了一个感叹号,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生3:海燕的坚定。

师:你能读出来吗?

(师板书:坚定。)

(生再读,师指导。生自读。)

师:请同学们找到文中描写其他海鸟的语句,读一读,分析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的?

(生读。)

师:其他海鸟有什么特点?

生(众):胆怯、恐惧、懦弱。

师: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生1:从“呻吟”、“飞窜”、“掩藏”、“吓坏”、“躲藏”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其他海鸟的胆怯、恐惧。

师: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生2:作者带着嘲讽、蔑视的感情来描绘它们。

师:请任选一段读出作者的情感。

(一生读。)

师:还缺嘲笑的表情,带着这种表情请你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海燕不像其他海鸟胆怯恐惧畏缩不前,而是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它是真正的勇士。让我们齐读课文第6段,在强烈的对比中感悟海燕的勇敢。注意第一句嘲笑的表情,第二句赞美的情感用重音来表现。

(生齐读。)

师:通过对具体语句进行评析,一只高傲、敏感、坚定、渴望暴风雨的海燕已飞翔在我们眼前。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海燕,嘲讽其他海鸟呢?

(生沉思。)

师:要想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师: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谁?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谁?

生1: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革命者,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师板书:革命者。)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赞美革命者呢?(生讨论交流。)

生2:沙皇疯狂地镇压革命,直接赞美革命者容易受到迫害。

师:这种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手法叫象征。

(师板书:象征。)

(课件展示革命者战斗画面。)

师:同学们,正是在海燕精神的鼓舞下,俄国革命者先后掀起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风暴,一举推翻了沙皇统治,使盘踞俄国政坛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最终覆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感受海燕精神的伟大,感受高尔基为俄国革命者吹响的战斗的号角。

(生齐读后三段。)

四、拓展延伸

师: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成过去,革命的风暴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生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朋友,不要畏惧困难,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胜利的信心,相信你一定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生2:我是一只英勇善战的海燕,那些胆怯的海鸥啊、海鸭啊、企鹅啊,你们躲藏吧,躲藏吧。我等待着光明的来临!

师:同学们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我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我们是勇敢的海燕》。

(课件展示。师生齐读。)

不是每一只鸟儿都可以翱翔蓝天,

不是每一条小溪都可以流过巉岩,

不是每一株幼苗都可以长成大树,

不是每个人的旅途都可以舒适平坦。

面对人生的沟沟坎坎,

让我们大声说——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为我们是勇敢的海燕!

五、课堂总结

师:愿同学们都做生活中勇敢的海燕。下课。

《海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文本的特点和地位:

《海燕》是高尔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诗,是俄罗斯文学的开山之作。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深入文章内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是散文诗,适宜于本单元教学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把握作品艺术形象及主题;学习本文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培养朗读及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析认识海燕的艺术形象;品析用词的准确性;训练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海燕的战斗精神, 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典型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文字浅显,但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手段,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表现欲望,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三、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拟采用如下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加强诵读感知。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切实领悟本文主旨内涵,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用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强化学生感知文本。

2、设疑合作探究。通过精心设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把握艺术形象,并理解其精神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电化器材教学。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涉及的重要问题与知识点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燕搏击长空的视频,然后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在感受海燕雄壮美的同时,进入到《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激发他们去寻找发现《海燕》的美。

(二)多样诵读

《海燕》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教学中要抓好朗读这一环节。

一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感情基调,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二读:学生自读。要求学生按照前面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理出文中的艺术形象及描述的画面。然后讨论归纳文中塑造了哪几个艺术形象,描述了哪几幅画面并简要阐述分析。

三读:集体诵读。要求学生放声动情诵读,读出诗情、诗意、诗味,并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艺术形象的特征。

(三)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蕴丰富的文章,必须深入研读。

探究题如下:

1、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有何变化?这是什么描写?作用何在?

2、文章为什么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

3、文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对不同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请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联系课下注释中时代背景的介绍,想想它们各象征了什么?

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

(五)总结归纳

教师归纳指出,《海燕》虽然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海燕”这个艺术形象有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在新时期“海燕”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因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那么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从勇敢的海燕身上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海燕精神,在生活中做一只搏击长空,英勇无畏的“海燕”。

第二篇:诫子书优质上课课件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诫子书优质上课课件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诫子书优质上课课件 例

1一、教学目标

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

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图片。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

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

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者是诸葛亮。诫,告诫,劝勉。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

(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

(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

(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在原文处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

3.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结合注释和所学内容突破难点词句翻译。

(重点理解“修身”和“养德”;“淡泊”与“宁静”;“明志”与“致远”;“淫慢”与“险躁”等词语。)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三)理清思路,明确观点

通过疏通文意,我们发现《诫子书》全文虽不长,但意蕴丰富。文章涉及了“君子”“志向”“才学”“宁静”“昔时”等多个方面,那么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作者的核心思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勾画思维导图。

结论:实现志向需“宁静”“淡泊”。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明确作者观点。

预设:作者重点围绕“静”展开议论,教导儿子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恬静寡欲,集中精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明确了内心恬淡,宁静专一的积极作用,也是《诫子书》作者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四)结合活动,布置作业

明确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含义,那么要完成解说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1)了解语句出处。

(2)理解语句含义。

(3)了解写作背景。

前两项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今天课后的作业就是查找“写信人”和“收信人”的相关资料,了解《诫子书》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为解说词组织材料,同时为理解此幅书法作品的现实意义做准备。

诫子书优质上课课件 例

2教学理念: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板书课题:诫子书)

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韬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四、品读课文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 。原因是 。”的句式来回答。学生举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宁静,不能急功近利。这对我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均为对偶句。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喻为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

五、背读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积累语言。

第三篇:卖火柴上课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漫步世界文学长廊,有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就是世界童话之王—— 生齐答:安徒生

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呢?出示图片 生答安徒生的国家及作品。

师评:你们读得书可真多!今天我们来继续——安徒生童话之旅。

1846年,安徒生到国外旅行,途中收到了朋友寄来的画片,(出示图片小女孩)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手里拿着火柴,瞪大了可怜的眼睛,安徒生双眼湿润了。他想起了丹麦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情不自禁,奋笔疾书,写出了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下面我们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生回答,师板书:(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 师:读完这个故事,文中的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 (感人、痛苦、可怜、悲惨、凄美动人)

三、学习卖火柴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学习卖火柴这部分,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 1. 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课件出示)

(1) 天冷极了…在街上走着。(课件出示)

1. 生读句子,谈体会。(生抓住重点词谈:冷 雪 黑

大年夜

赤着脚) 2. 师:(指着大屏幕)这个句子,谁还想谈谈自己的体会。(2人)带着感受读一读吧!

3.师小结: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生:大年夜。大年夜意味着什么?生:(温暖、团圆、美好、快乐、幸福)可是这个大年夜的环境却如此寒冷,(板书:自然)预示了故事的悲惨,小女孩的不幸,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生齐读。

(2)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1. 生读句子,谈体会。(突出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2.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 师:好一个冷漠无情!这还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吗?生:不是。师:这是社会环境的冷漠。(板书:社会)真是雪上加霜,小女孩是从头冷到脚,从身体冷到内心啊!——生齐读。

(3)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地向前走。 师点评:真是饥寒交迫! (4)雪花落在…忘不了这个。

1.生读句子,谈体会,(突出外貌描写)带着体会读。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小女孩却无心注意自己的美丽,因为寒冷和饥饿像魔鬼一样侵蚀着她的身体,读——

(5)她在一座房子的…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1.生读句子,谈体会(“蜷缩”动作描写

“爸爸会打她”

孤独、可怜、恐惧、伤心。家里很冷,不仅本身冷,而且没有关爱)

1.师小结:谈得真好!大年夜呀,小女孩却有家难回,如果说自然的寒冷、社会的寒冷还可以承受,最后的归宿“家”——竟也是这样的冷酷无情。(板书:家庭)——生齐读。

师总结过渡: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痛苦,种种遭遇笼罩着这个年幼的小女孩,自然寒冷、社会冷酷、家庭冷淡,人世间哪里还有她的容身之地,她是多么的不幸呀!

四、学习擦火柴

1.师过渡:接下来咱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擦火柴。

课件出示:默读5——10自然段,根据提示先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

2、每次分别都看到了什么?

3、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想?结果又是怎样?

2.生自学,小组合作,一生执笔完成表格。 生交流。

师:同学们完成的很认真!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 生齐:五次。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第一次? 小组依次汇报。

3.师: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图片 生读句子(配乐)

第一次,她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终于鼓起勇气,擦燃了第一根火柴(投影出示:第一次幻想)男生齐读。师:火柴灭了,火炉——(生)不见了。 师:她又擦了一根,(投影出示:第二次幻想)女生齐读。师:火柴灭了,烤鹅——(生)不见了。

师: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投影出示:第三次幻想)男生齐读。师:火柴又灭了,圣诞树——(生)不见了。

师: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投影出示:第四次幻想)女生齐读。 师: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投影出示:第五次幻想)生齐读。

4.(课件出示: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交流。(3——4人)

师:可怜的小女孩! 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大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痛苦。没有得到摆脱——只有死亡。这些都是残酷的——现实。(板书:现实)她曾经看到的美丽是现实吗?(生:不是)那是什么?(幻想),(板书:幻想)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幻想交替进行,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五:学习冻死了

师:幻象越幸福,现实越悲惨! 大家一齐来读

11、12段。

(投影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她那么可怜,哪来的幸福! 两个幸福指什么? (前面一个意思是幻象中的幸福,后面一个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没有了寒冷、饥饿、痛苦。)

生带着体会齐读这一句。

师过渡:寒冷的夜晚,为什么,小女孩有家不能回?为什么,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的死去?为什么,人们忘记了怜悯与同情?

生: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社会制度的不平等

师总结:相比小女孩,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份幸福,传递这份幸福,让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不再有冷酷的社会,就不会再有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悲惨的故事发生。

板书: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自然

社会

家庭 擦火柴

现实

幻想

虚实结合 冻死了

“幸福”

第四篇:上课用的教案

《 松 树 和 松 鼠 》教 学 设 计

东方红小学:张巧红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

师:猜谜是大家最喜欢的,今天我来让大家猜一个迷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师: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刚才有小朋友说松鼠喜欢吃松果(板书: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新课教学

师: 你们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想) 自学要求:

a.请同学们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别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招呼。

b.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课件演示,学习生字词

师:看到你们这么用心地学习,下面我给你们设立了三关,检查你们的学习情况,孩子们你们有勇气闯过去吗?(有)

第一关:看生词娃娃们可高兴啦,忍不住先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出示生字卡)让我们一起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 全班齐读生词。

师:大家真棒! 第二关等着大家呢?快来看生字娃娃们也跑出来了,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 开火车读生字。

第三关:下面生字娃娃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开火车读一个组一个词,进行检查过关。

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你们要想办法记住他们的样子才行。(生自由认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a.利用编儿歌的方法识字。聪: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

b.意、忽、总: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c.可以做动作帮助识字。眨:让学生做“眨”字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d.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师: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忽然(师:你还能用突然说句话吗?)、注意。

e.小组合作识字:如、以 。 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黑板上出现一棵挂满松果的松树,学生上台摘松果,并将松果背面的生字读准,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二、品读领悟。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真能干! 下面我们把生字、生词宝宝送回家,好吗?(好)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

生1:课文讲了小松鼠摘松果 –吃松果 –想办法--种松果的事。

生2. 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 师总结:课文讲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句: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想)

1、师:小松鼠的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它才出生几个月,昨天它才学会吃松果,今天早上,松鼠妈妈就找不到它的踪影,它到哪里去呢?(森林)你从哪里知道的?(第一段)

2、学生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它到森林里摘松果的心情怎样?(高高兴兴)

(1)读“高高兴兴”一词。 (2)有感情读这一句话。

3、这一个个的松果味道怎样呢?(可口) (1)哪些东西很可口?

(2)读这一句话。

(课件)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4、师:看来呀,还真是一只贪吃的小松鼠。(板书:吃)

(二)学习第

2、3自然段。

1、师:故事继续发生着,中午到了,这些松鼠都到森林吃松果了,松鼠们吃得可欢了,有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却在担心一件事,它担心一件什么事呢?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2、3自然段,找出小松鼠在担心什么事?(总有一天没有松树林了,没有松果了。)

3、师:是的,如果有一天,松鼠的家族里一颗松果都没有了,这些松鼠会怎样呢?松鼠的心情会怎样呢?(难过、伤心、后悔„„)

4、带着你的心情读这一部分。

5、师:这只小松鼠真聪明,它不仅想到了现在,还想到了它的子孙后代。(板书:想)

6、这时,小松鼠想到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板书:种)除了小松鼠这个办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拯救松鼠家族呢? 学生交流讨论。

(三)学习最后一部分内容。

1、师:听“轰隆隆”一阵春雷响过,睁开眼,看到大屏幕,“沙沙沙”春雨下起来了。(播放动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描写春雨的?(蒙蒙细雨)

2、理解“蒙蒙细雨”。

3、这些蒙蒙细雨落在种了松果的地上,会怎样?(地上长出了一颗颗挺拔的小松树) 学生汇报。 师:中间这两大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树,能不能用你的姿势告诉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 (孩子们个个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望着。有的还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叶状!呵呵!我不由得赞叹。)

师: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树林啊! 师板书:树成林。

(四)、总结全文

1、师:故事已经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 学生a:不能光吃不种。 学生b:要保护环境。 „„

3、师总结。对啊!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松鼠、松果、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知道种树有哪些好处吗?说一说(树木可以供给我们木材,用来盖房子,做桌椅等。我们吃的许多水果都是树上结的。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森林还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水灾,挡住风沙等好处)。

3、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树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课后反思:

在上《松鼠和松果》一课的时候,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师:那么,松鼠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生1:松鼠的愿望实现了,那里长出了好多松树。 生2:它的愿望实现了,(读文)因为,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树埋松果的地方,长出了一棵(漏一字:棵)挺拔(错读为pa)的小松树。

(孩子们都听出来了,纷纷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3:**,你把挺拔的拔字读错了,请你改正。 生2:挺拔的小松树。

生4:**,你少了一个棵字,应该是一棵棵。请你改正。 生2: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师:中间这两大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树,能不能用你的姿势告诉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是怎样的?

(孩子们个个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笔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望着。有的还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叶状!呵呵!我不由得赞叹。)

师: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树林啊!

可是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那会怎么样呢? (孩子们的眼睛闪着,有的孩子唰的一下坐回到了座位上,有的孩子把伸直的手臂慢慢地垂了下来,还有的孩子皱着眉头说,那到处都光秃秃的了,森林就不见了!)

师:是啊,幸好松鼠想出了这个好主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伴着蒙蒙的春雨长出来了!那么将来呢,将来会怎么样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含笑望着孩子们,特别是边上两个大组的孩子。很多孩子大声地说,“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这时,角落里有一个孩子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师:真是一棵聪明的小松树!

(边上的孩子相互望了望,陆续有孩子恍然大悟般地站起来。)

师:是的,又一棵,一棵,又一棵!将来,这里会是一片——

生齐:更茂密的松树林!

这是在我的教学设计之外的一幕。它源于一个孩子在朗读时的错误,孩子们相互纠错时的表现引发了我的灵感——对啊,“光秃秃、一棵棵、挺拔、更茂密”,这些关键的值得品味、积累的词语,不是可以串成一条线吗?就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去理解、感悟吧!

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很开心,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快乐的微笑。我想,他们不仅读懂了这些词句的意思,不仅感受了表演的乐趣,而且还体验了智慧带来的快乐,感受了集体的力量。我和他们一样快乐!

是否能再作一些改进呢?思考以后,我觉得:

1、 如果能及时地板书: 好主意 将来 光秃秃 —一 棵棵 挺拔 —— 更茂密

能让学生对这些词加深印象,对这些变化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更清晰的线索。

2、 对三个词语的理解,还可以更深,更准些。如“光秃秃”的理解,可以请学生想想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光溜溜)增加学生ABB式词语的积累。理解“挺拔”时,还可以联系《邓小平爷爷植树》中学过的词句(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说说,什么样的树是挺拔的树。理解“更茂密”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用更准确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相互之间挨得紧些)。

第五篇:散文阅读上课用(有答案)

(二)夜晚

①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

②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④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亮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阴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署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估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个晾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的 喧嚣浮躁静谧安宁

抒发了作者希望远离浮躁,亲近自然,获得宁静与自由的思想感情。(3分)

2、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写一个句子子(2 分)

仿写: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 以要求的词语为对象,句式吻合,比喻贴切即可)(2 分)

3、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请按要求赏析。(5 分)

( l )第④ 段中加点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说出理由。(2 分)

不能。“筛下”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被树阴分割成许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树阴都写得鲜活,有生命。而“落下”不能突出景物的这种特点。(2分)

( 2)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说说第(3)段画线句在写法上的妙处。(3 分)

答:( 2)在这句话中,作者化静为动,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表现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对月光的喜爱。(3 分)

4、文章第(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答:人在城市里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 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3 分)

5、文章结尾运用用了以动写静。 的写法,意境幽远。请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2分)

答:示例:①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分)

(十五)清 明

郭学荣

冬至这天特别阴冷,太阳在中午时分勉强露了一下脸,如同病人应酬时挤出的苦笑。就在这天,望龙的父母跌入了悲喜交集的泥淖。望龙的父亲被确诊为肝癌,而且是晚期,而望龙在省中学生奥数竞赛中获奖,而且是一等奖。透心的悲凉与由衷的喜悦如冰炭同炉,如火烧水浇。

手术前,望龙的父亲斜躺在病床上,带着与家人诀别的庄严沉重,召集至亲好友商量交待有关事宜。提起儿子,望龙父亲的眼中闪出了神采。儿子望龙正在一所寄宿制的省属重点中学读高三,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望龙的妈妈、舅舅、叔叔几乎一致主张,这件事要瞒住望龙。孩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扒扒算算只有六个月了,不能有一丝一毫影响孩子的学习。每周日一如既往地由望龙的妈妈送饭送菜。望龙的妈妈要高高兴兴,不能露出一丝破绽。孩子放假,就说爸爸出差了。总之,要瞒得严严实实,瞒得滴水不漏。

望龙的父亲虽然没有下不了手术台,但发现已经大面积扩散了。医生预言只有三五个月。在医院住到年根岁底,还是回了家。实际上只放了十天寒假的望龙天天埋头做作业,忙得连油瓶倒下来都不扶。望龙的妈妈告诉望龙说爸爸得了甲肝,是传染病,最好不要接近。一心只忙学习而又十分听话的望龙只知道爸爸生病了,也没有在意。开学时,望龙跟爸爸招呼都没有打,就在妈妈的催促声中离家返校了。

春天万物生长,生机蓬勃,望龙的父亲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逃过大冬,逃不过清明”。望龙的父亲终于在临近清明时被无常带走了。

清明这天也特别阴冷。“好日不现中。”太阳偏偏在中午时分勉勉强强露了下脸,显得有气无力。就在这时,望龙的班主任张老师接到了望龙叔叔打来的电话。望龙的叔叔告诉了张老师,望龙的父亲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不幸去世。打算今天下午四点钟破孝。破孝、火化、下葬等丧仪非儿子不可。这些环节本来需要三天,考虑到望龙学习紧张,准备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完成,特向老师请假二十四小时,明天晚上一准送孩子返校上晚自习。张老师迟迟疑疑吞吞吐吐地说,本来是可以多请两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语文模拟考试。望龙的叔叔思谋了一下说,那不耽误考试。望龙的叔叔恳请张老师做一下望龙的思想工作。

张老师随即到学生宿舍找到了望龙,把他带到办公室。张老师首先肯定了望龙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接着指出当前这一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张老师诚恳地说,这个时候,人要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冲刺。然后,张老师才告诉望龙父亲去世的消息。望龙一愣,头脑一片空白,夺眶而出的泪水在脸上奔流。稍事停顿后,张老师有情有致地朗诵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古训,有声有色地评述起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腐刑之辱而隐忍苟活,克服个人感情的大丈夫气慨。张老师补充

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有生必有死,不足为怪。张老师希望望龙节哀顺变。张老师不希望望龙沉溺于悲痛之中,从而对不起自己,辜负家长和学校的厚望。

望龙踏进家门,看见穿好老衣放在铺上的父亲,放声大哭。望龙的外公外婆、舅舅姨娘、叔叔婶婶连忙劝止。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有个把月就要高考了,千万别哭伤了身体,哭坏了脑子。孩子!听话!不准哭了!第二天中午,叔叔安排好车,叫他上车返校时,望龙抱住骨灰盒不肯离去。叔叔用手机又接通了张老师的电话。张老师既诚恳又沉痛地说,望龙同学,你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告慰你父亲的在天之灵,模拟考试在急,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你不能感情用事,以小失大!

走进考场的望龙又投入了紧张的考试之中。第四大题是阅读一篇题为《奔丧》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看完《奔丧》,望龙又泪流满面了。平静以后,面对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奔丧,望龙左思右想,绞尽脑汁怎么也不明其意,最后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阙如。

1、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提起儿子,望龙父亲的眼中闪出了神采。 ..

(1)说明儿子是病重中的(1分)父亲唯一的骄傲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表现出儿子在父亲心中的分量之..........重,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希望之大。(1分) .....(2)望龙一愣,头脑一片空白,夺眶而出的泪水在脸上奔流。 ..

(2)表现出望龙在突然得知父亲病逝的噩耗(1分)之...........

后无法抑制的悲伤和愧疚之情。(1分) ..........

2、小说以“清明”为题,为什么?(3分)

答案要点:(1)望龙父亲在临近清明时去世,葬礼在清明举行,主要事件发生在清明这天。(1分)(2)“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民间祭祖、扫墓的日子,(1分)这里以“清明”为题,营造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切合作品内容和主题。(1分)

3、结合上文具体内容,说说你对张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4分)

文章有三处写到了张老师:(1)当望龙叔叔向张老师请假时,他迟迟疑疑吞吞吐吐地说:“本来是可以多请几天假的,可是明天下午安排了语文模拟考试„„” (2)他告诉望龙父亲病故的消

息时,首先强调学习的重要,并把望龙父亲的死看成是一种“干扰”,面对悲伤的望龙,还平静地朗诵古训,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足为怪。(3)当望龙沉浸在悲痛之中不愿返校时,张老师劝慰他: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不能感情用事,因小失大。由此可见,张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视学生分数高于一切,视学生前途高于一切,同时,他又是一个严重忽视人伦亲情,忽视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人格被扭曲了的典型人物形象。(能联系某一处内容具体分析2分,能辩证看待张老师形象2分)

4、文章结尾处,写到刚参加完父亲丧礼的望龙却写不出“奔丧”一词的意思,“只得留下空白,付之阙如”。你认为此处的空白仅仅只是试卷上的一处空白吗?你还想到了什么呢?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3分) 此处的空白显然不仅仅是试卷上的空白,它还喻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空白。(1)亲情的空白。所有亲人的关心只是为了望龙能考出好成绩,这不是一种完整的和真正意义上的亲情,而是一种畸形的亲情。孩子在这样的亲情包围中,会逐渐失去那份纯朴的也是最可宝贵的情感。(2)教育的空白。应试教育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视分数为命根,却迷失了教育的终极价值,不明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个性健康、情感丰富、人格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能选择某一方面谈感受即可给3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海燕上课用课件范文】相关文章:

海燕上课解析范文06-06

b1m1上课用课件04-20

海燕用范文05-15

通分课件上课范文06-01

神的一滴上课用范文06-15

借生日上课用04-27

歌唱祖国上课课件04-09

欧洲西部上课课件07-11

7藏戏上课用104-20

上课用群文阅读教学08-25

上一篇:合作伙伴感谢信范文下一篇:化妆品功效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