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建筑特点解读

2024-05-23

清真寺建筑特点解读(共5篇)

篇1:清真寺建筑特点解读

《旅游与中国建筑》课程作品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陈世川

班级:10级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41021040113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很多。这类清真寺,多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民族集聚等地区,内地则是早期的某些古寺或是近年来的新建寺。以下将以拉萨的清真寺为例。

(一)中国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特点

早在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就开始传入中国,也是伊斯兰教建筑在中国出现时期,有人亦称之为伊斯建筑的移植时期。这一时期遗存的清真寺为数不多。归纳起来,这时期清真寺建筑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工程用料上看,多为砖石结构。就拉萨市清真寺而言,该寺大门及大殿石墙的砌法很独特,系长石条及正方形丁头交替使用法,使石墙外观每隔一层即是一方块形物,殿面极富装饰趣味。这种砌石法,据说常见于伊朗一带,国内则极为少见。拉萨清真寺不仅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这种砖邦克楼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我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影响,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应占一席地位。

第二,从平面布置看,早期清真寺多非左右对称式,不甚注意中轴线。邦克楼或望月台一般都建在寺前右隅。清净寺大门开在寺南墙东侧,进门有甬道,甬道后向左转弯即为礼拜大殿。这种大门与大殿密集的平面布置,与我国传统的寺殿制度明显不同,是西方清真寺的制度。

第三,从外观造型上看,基本上是阿拉伯情调。拉萨清真寺整座建筑恰如一支兀立苍穹的巨大蜡烛,凡两层,下层如烛身,上层如烛心。塔为双层砖壁筒式结构。内壁之中用土填实,成为塔心柱。双壁间砌蹬道两条,相对盘旋而上,从底至顶各为154级砖阶。每上数阶,即设一窗口以采光线。塔身内外均墁白灰,故外表光洁古朴,“望之如银笔”。塔顶旧有一金鸡,可随风转以测风向;后被人盗去一足,又为飓风所坠,塔顶改装葫芦;今为葫芦形宝顶。总之这是一座阿拉伯式样的建筑。其他如泉州清净寺门楼,核其型制,亦与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普遍的伊斯兰教寺院的式样相若:长方形的寺门,葱头形的尖拱,包括它的门楣、门顶都颇具异国情调。

第四,从细部处理上看,早期清真寺也是阿拉伯风格。让我们还以清净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该寺大门平面为一窄而深的长方形,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是开敞式门厅,内部为封闭式门厅。两个门厅由四道貌岸然尖拱券状门组成。第一道貌岸然拱门高10米,宽3。8米,拱顶甚尖。拱门用辉绿岩石装饰,图案华丽。门内作穹窿顶,上有密肋八条,状似藻井,饰以龟斑纹。象征宇宙的无究威力。在此穹窿顶下,即为第二道拱门。此门高6。7米,较外门略小,也以辉绿岩石为饰,层层叠叠,象征安拉的无尚崇高。顶下为一门洞,安有普通大小双扇门板。第三道和第四道拱门,高度分别为4。3米和4。06米。在这两门之间的甬能道上,罩一完整的砖砌圆顶盖,即所谓的“拱北”,是盛行于阿拉手的一种建筑形成,这个拱北涂垩洁白,毫无装饰,古朴大方。这种门外有门的门楼建筑,尖拱大门的发券做法,蜂巢状的小尖拱雕饰,气势雄伟壮丽,正是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建筑特色之一。

第五,中国早期清真寺建筑中也揉进一些中国传统的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比如金鸡,作为吉祥的象征,是我国古建装饰中喜用的题材。而伊斯兰教认为雕塑和绘制任何人物、动物形象都属非义行为,绝不用于清真寺建筑。有学者甚至认为,清净寺大门内那个三层穹窿顶的设计和砌筑方法,其实是中国传统建筑方法中藻井式的变体;在此半圆的天花藻井上饰以龟纹图案,与我国宋代《营造法式》相若;其藻井的做法,以肋骨数据为主,与河北定县古料敌塔及南京南唐李陵的做法多有雷同。

综上所述,中国早期清真寺采用砖石结构,平面布置、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上,基本都取阿拉伯式样,是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建筑物。但尽管当时受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影响很少,这种影响也并非绝无。这些清真寺的建造,一方面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方式、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进行了某些尝试。到元代,这种尝试更加趋于大胆,除一般外观仍基本保留阿拉伯形式,后窑殿用砖砌圆拱顶做法之外,已开始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的木结构体系,出现了从阿拉伯式建筑向中国建筑的过渡形式或中西混合形式的清真寺。如浙江杭州凤凰寺、河北定县礼拜寺等均如此。这些清真寺以其独特的无梁殿结构以及精美的伊斯兰教石雕,丰富了我国古建筑文化的艺术宝库,同时也是中国与阿拉伯两种文化相互影响和交流的历史见证。

(二)当代新建清真寺的阿拉伯风格

解放后,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党和人民政府制定并贯彻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许多伊斯兰教寺院和陵墓予以重新修茸,清真古寺得到妥善保护,同时还兴建了不少新清真寺,以满足广大穆斯林宗教生活需要。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建清真寺如雨后春笋,其中不少寺借鉴了阿拉伯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使伊斯兰教建筑的特色更为突出,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寺、辽宁锦州市清真寺、北京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等,都是这种“返祖”之作的典型代表。

这类建筑的阿拉伯风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外观造型看,是阿拉伯风格。这些新建寺不再使用大木脊的中国传统庙宇型制而是仿阿拉伯式样。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大殿顶上的那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四个小穹顶,各居殿顶一角,簇拥着中间一个巨大穹顶。顶上均置宝瓶或以不锈钢球为饰,大穹顶上一弯新月静静地、有力地挺向蔚蓝天空。这组穹顶,在形象上相互呼应,在尺度上恰成对比,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在整个清真寺建筑艺术形象的构成中,起着统率作用。有人说,这组穹顶含有象征的意义:大穹顶象征穆罕默德,小穹顶象征伊斯兰教的四大法学派或四大哈里发。这种说法确否置不论,其艺术效果确实很好。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外观,与其他庙宇殿堂相似,不易区别,那么这种穹顶式建筑则使人一望便知,这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第二,平面布置上不再使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制度,而是采用集中式构图。宁夏银川南关清真寺,不是强调平面的中轴线,而是强调垂直的轴线,体形完整,轮廓稳定。整个姥物被处理成上下两层,最高点是正吕大穹顶上那盏月形灯,距地面近22米,从而使大寺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体量。下层是宽敞明亮的男、女浴室、小礼拜殿、阿訇休息室和会客室。其间有回廊相连。沿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是上层那座礼拜大殿。殿前有水磨石地面的月台向南北延伸,围绕着大殿,使殿前现出一片缓冲的余地,舒殿而水局促。大殿与月台之间,还有一道用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这既是殿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又是穆斯林礼拜出入殿时脱履空鞋之处。大殿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也与那种呈窄而深平面的清真寺大殿有异大蓼中部有绿色瓷饰面的四根方柱,支撑着那直径9。5米的巨大穹顶。穹顶底部与方柱之间,有一段圆柱体的鼓座,上开二十四扇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出的六扇大窗,可保证殿内光线充足,视野开阔。显然,这种集中式构图,强调垂直轴线的建筑,阿拉伯风格是很浓的。

第三,殿堂一般都很淡雅、素洁、雕塑和彩画不多。辽宁锦州清真寺殿内宽敞明亮,一派淡雅、柔和、庄重的色调。十组乳白色玉兰花壁灯,犹如两排光明的使者,整齐地装置在南北两侧洁白的墙壁上。殿顶悬八盏吊灯和四组日光灯,可保证夜间礼拜时殿内亮如白昼。大殿地板一抹紫红色,承尘为乳魄,上面铺着有葵花图案的钙塑板,红白相间,煞是美观。窑殿前,有四根白色梁柱顶天立地,支撑着殿顶。壁龛上刻有涂金的赞主赞圣经文。此外,殿内再无其他彩画和雕刻,处处给人以朴实、肃穆的印象。银川南关大寺也基本如此,但阿拉伯风格更为浓些。大殿南北侧大窗上部呈尖拱形,与东部的柱券、屋面的穹顶相呼应,尖拱中心部位雕有精美的古兰经文。壁龛采用多圆心复叶型券壁龛形式,系由汉白玉做成,晶莹洁白,上刻古兰经文,别无他饰。整个大殿色调明快、简洁、朴实无华。

另外,这些新建寺的设计师们很注意整体色彩的运用。银川南关大寺下层按基座处理,色调全灰,从面增加了沉稳之感。二层是全寺核心部分,墙面用绿色水刷石,与汉白玉柱券在质感上是粗细对比,在色度上是深浅对比,形成一种典雅明快的色调。整个建筑使用最多的是中国穆斯林喜爱的绿色,绿色穹顶,厚3公分,采用铅丝网水泥薄壳外罩玻璃钢制成。穹顶上托一弯新月,直插天际,与蓝天、白云、红日构成一幅艳丽的彩画。

篇2:清真寺建筑特点解读

(1)外观造型不取大木起脊的传统庙宇形制,多为阿拉伯穹顶式建筑,大殿上面一组(1大4小)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顶上一弯银白色新月,形象上相互呼应,尺度上恰成比例,组成了丰富的天际线,颇具鲜明的艺术效果。

(2)平面布置不用传统四合院制度,而采用集中式构图,不强调平面的中轴线,而强调整座建筑的垂直轴线,体形完整,轮廓稳定,邦克楼建于寺院前方。

(3)殿堂装饰多求淡雅素洁,雕塑、彩画较少,注意建筑物整体色彩的把握和运用。

(4)使用当代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段,现代化照明、音响、计时设备,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新疆维吾尔地区清真寺,按其规模大小和不同功能,一般分为5种类型:可作节日会礼的艾提卡尔清真大寺:可作主麻日聚礼的加曼清真大寺、普通的小巷清真寺、麻札清真寺,便于旅途游子途中礼拜的耶提木寺(即孤寺)。其建筑特点主要是:

(1)分布密集化,特别在南疆地区,几乎每个村镇、每条街巷都有一座或若干座清真寺,其拥有的清真寺总数远远多于内地任何一个省、市、自治区。

(2)平面布置简单明了,比较随意,注重实用,外面一座门楼,门内不远处即是礼拜大殿,附属建筑不多,不甚注意寺院建筑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有些寺甚至故意打破左右对称的格局。

(3)建筑形制与回族寺不同:门楼高大,两侧或一侧建尖塔与拱状大门相连,砖砌尖塔平面为圆形,底部大,逐渐向上收分,顶建穹窿式圆亭,亭上立一新月,大殿为平顶结构,由棚檐、外殿、内殿3部分组成,面阔大于进深,外殿呈敞廊式,内殿严紧但采光一般较差,殿内木柱较多,以支持硕大的平顶。

(4)维吾尔装饰艺术风格浓郁,其表现手法主要有木雕、砖花、石膏浮雕、彩绘等,装饰纹样则有谢德纹、伊斯力玛纹、、巴旦木纹、石榴纹、花蕾纹、花朵纹、小花纹、叶纹、田字纹、回字纹,装饰图案有阿拉伯文字、几何图形、风景、水果、花卉、花瓶及生活日用品等,色彩多浓艳鲜明且相互协调,尤多用蓝、绿、褐、黄、红、白诸色,花团锦簇,体现了维吾尔族强烈的色彩观念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篇3:清真寺建筑特点解读

关键词:回族,清真寺,装饰艺术

回族是一个爱好艺术的的民族,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 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 如建筑艺术、灯彩艺术、里画壶艺术、葫芦雕艺术等;在文学、哲学、音乐、书画方面也有许多创造, 其中的阿拉伯文书法, 是世界上最优美的书法艺术之一。这些艺术都与回族的文化习俗息息相关, 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他们的建筑艺术。

一、中国清真寺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观, 保护主体结构在各种环境因素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所以穆斯林在建造清真寺时对装饰材料特别的讲究, 早期的中国清真寺大多用砖石砌筑, 在各种细节处理上体现出阿拉伯风格;到元代时, 中国的清真寺建筑开始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和砖木结构体, 形成中阿混合风格;明清时期, 已经基本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的原则, 承重结构和门窗使用铁梨木、香檀木、松木等木料, 屋面用陶瓦或琉璃, 墙面用青砖, 黄泥灰浆砌筑, 铺地多用木质地板, 并且才有中国式的雕刻手法, 对其外表进行装饰,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近代以来, 由于建筑材料的不断丰富, 中国回族的清真寺已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墙面和地面装饰上或用彩色大理石贴面, 或用琉璃砖镶嵌, 这些耐酸耐磨的材料使清真寺的寿命更加持久。比如位于临夏 (临夏回族自治州, 简称临夏州, 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 1956年11月设立, 该市有将近3000多座清真寺建筑) 市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的那勒寺清真大寺, 该寺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 它的大殿和大门以及大门之上的宣礼塔都是按照传统建筑模式修建的, 主要使用木料、砖块、水泥等混合而成。又如坐落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山桥以南的桥门街清真寺, 它的主要结构为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而同样位于兰州市的西关清真寺则也在结构上采用钢架、混凝土等现代装饰材料。

二、中国清真寺装饰图案

根据伊斯兰教教规, 伊斯兰教崇拜独一无二的、无形无像的最高主宰安拉, 先知穆罕默德认为, 安拉的启示是通过天使哲卜赖伊勒传达给他的。天使的到来是有条件的, 条件之一就是“不进有画像的房子”。谁绘制了画像, “天使就不会进入他的家室和为其祈祷及诵念赎罪词了。”所以, 在清真寺内, 尤其是大殿内, 绝对不信奉偶像, 也绝不用人与动物图形作为装饰, 而是以花卉、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书法艺术才作为装饰图案。例如东乡族自治县的那勒寺清真大寺, 大殿的大门两侧为彩绘砖雕, 分别刻画树木和花卉等纹样;东乡境内其他清真寺的装饰图案也大致相同, 在大殿前的柱子上雕刻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竹子, 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兰州桥门街清真寺大殿前的枋上甚至还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用来装饰梁、枋、檩的山水画。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书法艺术,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和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常常被当做装饰图案出现在清真寺建筑中, 比如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杭州凤凰寺, 它的殿内礼拜朝向墙砌有凹壁, 壁面装有精湛的明代木雕, 镌刻有书法精美的《古兰经》文, 书法笔画纵向, 线条直而棱角分明, 很有装饰味道。

三、中国清真寺装饰色彩

回族人民崇尚绿色, 同时也喜欢白色, 这两种颜色是穆斯林最喜欢的颜色。绿色代表和平和生命, 白色代表纯洁和宁静。两种颜色的搭配使清真寺的装饰色调整体和谐, 典雅而庄重。广河县南街清真大寺, 白色圆拱顶, 下面稍带一圈绿色, 整个建筑外部装饰色调和谐自然, 大殿简洁明了, 殿外、殿内洁白素雅, 不加过多装饰。 (如图1)

清真寺的装饰色彩主要以这两种颜色为主, 如果受到皇帝的册封, 也会使用一些黄色。在中国, 一般较小的清真寺的柱枋和天花板都保持本色而不加色彩, 这样可以显得庄重。而一些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则会使用蓝色的屋瓦, 产生一种清静淡雅的色彩格调。

四、中国清真寺装饰布置

中国回族清真寺内的装饰布置受中国建筑文化影响较大, 在寺内设置假山、碑亭、栏杆、湖池等, 很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味道。又由于中国回族的清真寺大多由许多四合院组成, 因此门便显得很重要, 过亭门、垂花门、山门、连墙门等对清真寺加以分隔, 使寺院显得曲折、深远又丰富、宏伟。位于西安的大学习巷清真寺创建于705年 (唐神龙元年) , 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寺内的亭、台、殿、阁布局非常得当, 寺门对面有砖雕纹饰大照壁一座, 门外临街有四柱三间石牌坊“敕建陆次”石额, 镌于牌坊门楣。该寺的后面是南北碑亭, 中间夹有一甬道, 通向月台, 月台前有石门三座并各有踏道, 月台周围绕有石栏, 柱头饰有云饰。登上宽大的月台, 屹立在面前的就是礼拜大殿。大殿面阔五间, 碧瓦丹楹, 斗拱层叠, 顶为歇山式单檐, 檐中部有新月刹杆。在天花板上写有古兰经文字, 文笔有力, 线条流畅。在饰有精美鲜花图案的墙壁上, 刻有《古兰经》和阿拉伯语, 这些精品在中国古代清真寺中存量极少, 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右侧有一木质的宣讲台。大殿面积约为550平方米, 可同时容纳600余人做礼拜。整个寺院, 紧凑有序, 肃穆庄严的寺院建筑, 都完全按照伊斯兰教系统布局, 均包含礼拜殿、宣礼台、邦克楼、碑亭等。

五、结语

中国回族清真寺的装饰艺术与其建筑一样历史悠久, 从有清真寺起便有了装饰,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真主的虔诚, 也反映着回族人民历史、经济、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清真寺也是中国建筑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章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装饰材料变得丰富多样, 装饰技术也稳步提升,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中国回族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会变得更加的具有吸引力, 成为全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刘伟.宁夏回族历史与文化[M].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4.

[2]李卫东.宁夏回族建筑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12.

篇4:清真寺建筑特点解读

关键词:伊斯兰教;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古典园林;寺庙建筑

建筑在社会属性上可以划分为私人建筑和公共建筑,而清真寺建筑是宗教活动中心,无疑属于公共建筑范畴,人们到公共建筑中,在时间上是短暂的,即时有使用和观赏权利。它体现着具体个人、当地、当时的文化,但其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代表着对现实的认识。多种文化的并存博弈,对建筑的影响使地区的建筑形式既具有多元性、边缘性的特点。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包含着穆斯林对历史与宗教哲学的宗教艺术;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有极强的包容性。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传播、发展、并存的特殊地区,中国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的发展、传播与宗教发展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中离不开伊斯兰教教义的根本思想基础,可以说清真寺建筑艺术是伊斯兰教文化艺术的完美体现;伊斯兰教在中国地区开创、传播、发展与中国清真寺兴建是相辅相成的,和伊斯兰教文化从用阿拉伯等中东国家传入中国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主要有阿拉伯、波斯建筑风格和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寺庙建筑两大类别;在中国有11座属于中国古典园林寺庙建筑为主体风格的清真寺,其中有西安化觉寺、甘肃天水后街清真寺、宁夏吴忠同心大寺、几座最为著名;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清真寺有新疆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吐鲁番苏公塔清真寺、广州怀圣寺、福建泉州清净寺。

1 阿拉伯建筑风格

“阿拉伯属于民族的范畴,阿拉伯建筑风格依附于阿拉伯人的社会政治,宗教生活,和道德等体裁,伊斯兰教文化给阿拉伯人提供了清晰,明确的世界观,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是由阿拉伯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以及受外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东西文化的精华逐渐融合、发展形成的。是宗教制度演化的产物,是以伊斯兰教为主体核心,并继承阿拉伯民族传统的文化,其综合性来说一种宗教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注重人存在价值和自身的意义。

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是中国清真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民的艺术智慧产物宝库。植物几何图案装饰,阿拉伯书法艺术是其不可分割的装饰元素,起烘托,美化主體建筑的作用,以线条为主体,通过线条变化来制造布局严谨的气氛,使其具有东方装饰风格的特征;最常见的着色大多是蓝色、黑色做对比、象征着古朴、崇高;用阿拉伯书法形式表现《古兰经》内容,在中国清真寺阿拉伯建筑风格占据重要位置,赋予了很强的宗教色彩,俨如广大穆斯林心目之中的圣洁之地,在阿拉伯建筑艺术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从整体上来看具有高贵、和谐美观、圣洁的形态,在清真寺建筑上以对比形式法则组合。新疆艾提尕尔清真寺和吐鲁番苏公塔清真寺是非常典型的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全寺布局合理、工艺精湛、风格独特,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建筑物以礼拜堂、教经堂、门楼为主体,色调为浅蓝色,门上方有以阿拉伯书法输写的《古兰经》经文牌匾,周围有植物几何花纹的精美装饰图案;采用浮雕、彩绘等多种装饰技法,使建筑整体显得古朴而典雅,

2 传统古典园林寺庙建筑风格

传统,既包含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也包含着至今还大流传都会的落后保守的东西,而建筑风格传统是清真寺建筑历史继承、发展的根本法则;是清真寺建筑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沿袭的原则,是建筑风格艺术文化上的精髓所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为了缩短与当地人的心理距离,使宗教传播的更好,为公众所接受;在清真寺建筑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结构,与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充分整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逐渐融合;中国的穆斯林以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环境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用智慧创造一个中国独特清真寺建筑艺术风格。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方式,大多为封闭式四合院,坐西朝东,平面布局大多为大殿居中,两旁南北讲堂相对,后殿设米哈拉卜,外部角楼屹立。大门设在庭院南面;建筑形式以殿、亭、厢房为多。建筑造型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影响,采用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造型,保持了古代传统木结构建筑样式,具有鲜明的中原古代传统宫殿建筑的风格,融合了民族文化的建筑精华。在建筑装饰上雕梁画栋,悬匾垂联。使整个清真寺井然有序、庄严肃穆。主体建筑礼拜大殿以砖木结构、玻璃瓦顶、四周柱廊的传统中国式古典园林寺庙装饰风格。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是传统古典园林寺庙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全寺有四进院落,均为四合院模式,设置大厅、殿、门楼,前后贯通。中轴线起点为东端院墙正中的照壁,在中轴线上依次设置木牌楼、石牌坊、敕修殿、邦克楼、凤凰亭、月台、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物。轴线的两侧建碑楼、石坊、门楼等各种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有序。

3 结语

阿拉伯清真寺建筑风格、传统古典园林寺庙清真寺建筑风格,都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相互传播交流的产物,都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是历代广大穆斯林的智慧结晶。丰富了中国独具一格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漫步清真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新疆民间美术丛书——民间建筑[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6.

篇5:国际清真食品展伊利产品前景解读

8月9日,为期四天的2009年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在青海西宁成功落幕。此次展览会展出内容涵盖清真面制食品、肉制食品、乳制品、食用油、水产品和其他种植类食品及清真食品机械设备类、包装技术、穆斯林用品等多个种类。伊利、蒙牛、康师傅等20多家大中知名企业亮相本次展会,作为一家清真企业,伊利集团成功服务奥运,又辉煌牵手世博,作为中华民族品牌的卓越代表,伊利受到了来自国内外近万名参观者的关注及赞许。

据悉,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已经成为中外清真产品经贸交流领域的顶级平台。记者了解到,与以往相比,本次展会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更专业化,影响力更大,着重突出穆斯林民族风格。展会以“绿色、引领、合作、共赢”为主题,引导和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清真食品产业和用品产业的发展。“推动清真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扩大中华民族品牌的世界影响,是包括伊利在内的广大民族企业的责任。”伊利集团表示,“作为典型的清真食品企业,伊利集团很荣幸能借助此次展会的机会,向全世界展示拥有奥运及世博品质的中国清真乳品。”

记者注意到,展会进行的四天中,拥有奥运及世博“双重身份”的伊利展台前人群始终络绎不绝,非常热闹。作为拥有近五十年悠久发展历史的老牌清真乳品企业,伊利集团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展示了旗下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奶酪等全产品。细心的记者观察到,针对此次展会主题,伊利还带来旗下水饺、牛羊肉片等清真类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而伊利旗下当今人气颇高的周杰伦、张韶涵、大S等明星的广告画面更使伊利展厅充盈着健康、青春、活泼的气氛及浓厚的时尚元素。

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展商对记者说,“伊利的味道非常美妙,能够为奥运会及世博会提供产品,伊利真的非常了不起!”据了解,伊利集团在拥有奥运及世博“双重身份”的同时,还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新疆天山、内蒙古呼伦贝尔及锡林郭勒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的企业,优质的奶源将为伊利源源不断的提供最优质的原奶保障。

上一篇:区域总代理协议书下一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调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