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2024-05-06

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共9篇)

篇1: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

大家好!

在座各位都是长垣县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一般人认为,企业家就是厂长、经理,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滥用。企业家是一种才能,一种技艺,一种眼光和一种精神。企业家是能将资源变为财富的人,是我们千百万普通人中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进取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善于解决问题、充满自信、永远没有满足感的那

一部分人。

今天在座的就是从众多的厂长、经理中精选出来的善于办事、敢于办事、又能办成大事的真正的企业家。你们靠一把瓦刀闯天下,一把刷子打江山,一把钳子创基业,一把勺子走四方,千辛万苦搞经营,千难万险觅商机,千山万水找信息,千方百计找资金,千姿百态展风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练硬了翅膀,练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你们是长垣人的骄傲,你们是长垣人中的精英,家乡人民永远

不会忘记你们,家乡政府时刻在牵挂着你介1。

故里敞怀迎赤子,长垣新貌慰亲人。是黄牛应耕耘于田野,是骏马应奋蹄于大道,是好汉应拼搏于事业,是公仆应服务于人民,是赤子应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家乡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在长垣广阔的大地上大显身手,大展鸿图,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造福于民。

祝愿这次座谈会能给大家带来好运,带来福音,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机!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一个崛起的长垣,前进的长垣,崭新的长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长垣,将展现在我们面前.谢谢大家!

篇2: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全县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

讲 话

(2012年1月10日)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正值县“两会”胜利召开之际,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主要目的是,通过“零距离”的接触交流,与大家一起谈心交心,沟通思想,让大家鼓足干劲、增添信心,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刚才,各位企业家作了很好的发言,讲得都很好,很实在,也很坦诚。对你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县政府会高度重视,尽最大力气解决。借此机会,我也和大家交流一下,讲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中流砥柱,前途光明、潜力巨大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县广大民营企业抢抓发展机遇,拓宽经营领域,加强管理创新,锐意拼搏进取,民营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总量规模不断壮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截至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913家,注册资本达21.08亿元,资产过千万元的企业达86家,14家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亿元以上。2011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3.3 亿元,占GDP的64.5 %,增长22%;营业收入完成287.7亿元,增长29%;上缴税金完成2.34亿元,增长25%。全县拥有国家级

“东企西扩”的加速趋势,更加有利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省市经济工作会都把培育市场主体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臵。这次县人代会专门提出,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强化土地、金融、技术、人才支持,切实做到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让全民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音。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具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希望大家拼搏实干,争创一流,在推进大名翻身崛起、科学发展中再立新功!

二、在更高层次上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提高素质、创新发展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我县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新机遇,各位企业家一定要解放思想,鼓起发展勇气,以“突破工业、做优特色”为主攻方向,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一)加强学习,研究政策。政策是民营企业的根本、是生命,无论是从市场环境还是从政策环境来看,企业都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注意观察宏观经济形势,掌握并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研究你所从事行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提升企业家战略素养,更好地确立企业发展的战略和市场方向。如果说过去企业家靠胆识赢得了成功,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靠这种方法成功的可能越来越小,更多的是靠先进技术、素质提高和现代化管理,做大做强企业。

只有对金融部门讲诚信,才能融来资金。各企业要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家典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逃税漏税,不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以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求生存,以信誉和知名度求发展,价格合理、诚实守信、服务周到,努力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归宿感。

三、为培育市场主体提供坚强保障,打造平台,创优环境 民营经济属于典型的环境经济,环境优则企业兴,环境劣则企业衰。我们政府各部门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硬”指标,为各类市场主体搞好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推进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具体讲,就是要创优“六大环境”:

一是要创优园区环境,让企业家宽心创业。我们着眼于规划布局上档次、基础设施上水平、项目集聚上规模,加快推进工业城东拓北扩,谋划建设第二园区和乡镇园区。完善园区路、水、电、气、热、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支持企业进驻园区,集群发展,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链。建立完善园区企业联席平台,从今年起,每半年召开一次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集中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要创优政策环境,让企业家开心创业。严格落实进区企业在地、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各项奖励政策,正确处理好管与放、给与取的关系,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帮助企业积极争取技改资金,确保规上企业技改增幅30%以上,鼓励企业加快传统生产工艺改造升级。我们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主动向外招商引资,大力破解资金瓶颈。重组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尽快规范运行,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主动把信用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企业推荐给银行,鼓励金融部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

六要创优舆论环境,让企业家尽心创业。要尽最大可能关心民营企业家成长和进步,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民营经济对富民强县的积极作用,宣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充分调动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良好氛围。

篇3: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今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共同启动“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为民营企业招聘用人服务, 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搭桥。这是多部门联动共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 是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张德江副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分别对本次招聘周活动作出批示、发来贺信, 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 认真落实。

当前,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吸纳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统计表明, 民营企业创造了非农产业8 0%的新增就业岗位, 在已落实就业岗位的高校毕业生中, 约有3 0%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实现就业, 中职毕业生就更多了。今天, 四部门联合启动“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在全国1 0 0个大中城市同步开展网上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 对于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相信, 在四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 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一定会达到预期目标, 取得良好效果, 受到毕业生和民营企业的欢迎。

当前正值2 0 0 8年毕业生求职签约的高峰时期, 也是全国上下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的紧要关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国家、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 树立帮扶灾区毕业生就业就是支援抗震救灾的意识, 紧急行动起来, 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帮扶上岗”的原则, 采取切实措施, 做好地震受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这是教育系统抗震救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各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迅速组织力量, 尽快摸清底数, 准确统计涉灾毕业生数量、家庭受灾程度、就业落实情况、求职意向、存在困难与问题等, 及时向省级主管部门报告;学校要针对地震受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 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 积极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并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要组织地震受灾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积极参加本次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各地方高校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尽最大努力提供适合的岗位信息, 努力动员本地用人单位积极接收灾区毕业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人力资源与保障部门, 把对“零就业”家庭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政策惠及灾区毕业生, 优先安排灾区毕业生进入就业见习基地, 给予见习补贴, 并实施重点帮扶,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帮助, 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爱落实到每一位受灾毕业生身上。

教育系统的同志们, 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 切实做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 切实做好今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特别是做好地震灾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 预祝“2008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篇4: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掀起,吕骥同志就同聂耳、星海等同志一起投身中国的革命音乐事业,至今已整整70年了。吕骥根据当时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精神,在上海左翼党团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与周巍峙等同志及时发表了《论国防音乐》,首先鲜明地在中国音乐界发出了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接着吕骥同志又先后发表了《伟大而贫弱的歌声》《中国新音乐的展望》等文,进一步指明中国的新音乐不仅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还必须在创作方向和创作方法上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坚定不移地为工农大众服务,并热情树立了以聂耳、星海的创作道路作为中国革命新音乐的光辉旗帜。从此以后,中国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步走上了一条向全国迅猛发展的广阔道路。人民的抚育和党的领导使吕骥同志在理论上也不断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孜孜不倦地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出色的组织工作,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与吕骥同志的直接接触始于1949年冬,当时我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的一个主攻作曲的青年学生,吕骥同志是解放后新创办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党组织领导兼主持院日常工作的第一副院长。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央音乐学院是由过去的南京国立音乐院(包括其附设的“常州幼年班”)、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北平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北平华北大学第三部(即“文艺系”)音乐科为主的7个单位的师生员工合并而成的。其中既有来自国统区的老教授、年轻教师和少数在新中国成立的感召下从海外归来的音乐专家,还有相当一批来自解放区的不同年龄层次的音乐干部。如何将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工作者团结在一起,在天津原来只是一所小学校址的简陋基础上,共同创办新中国第一所人民的高等音乐学府?在物质条件相对还比较困乏的情况下,除了亲自带领广大师生投入各项建校性的劳动外,当时摆在吕骥等同志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将几十年国统区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经验和十多年解放区战争条件下革命文艺教育的办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正规办学方针和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来自各方的音乐专家之所长,才有利于新一代专门音乐人才的健康成长。我作为当时一个在中央音乐学院就学的学生,亲身感受到吕骥丝毫没有歧视建立于西方的教学体制和学科建设经验,大胆采用过去已得到公认的西方的音乐教材,热情依靠所有国统区留下来和新回国的新老专家,甚至礼聘了少数留居平津一带的外籍音乐教授,使得中央音乐学院迅速组成了一支实力相当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从1953年开始,为了进一步使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取得全面、正规的迅速提高,吕骥同志又争取国务院、文化部等领导部门的支持,为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了几乎囊括所有专业的苏联及东欧的音乐专家来华担任各为期两年的教学工作,并通过组织“专家班”的形式,将专家的教学扩及到各兄弟单位的音乐骨干。吕骥同志等还在文化部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举办为期3年制的“干部进修班”,将一大批在战争年代得不到系统培养的老干部进行轮训,从而基本克服了过去由于战争给解放区专业音乐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央音乐学院的初期建设充分证明吕骥不愧为一位党的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出色地完成了人民和党的重托,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团结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音乐专家、教师、干部,组成了一支以我国音乐专家为主体的空前强大的教师队伍,为中国新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其次,吕骥同志将萧友梅在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中适当贯彻“中西音乐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引向全面重视继承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新高潮。他破除以往在音乐院校片面强调教师必须高学历的老框框,大胆聘请了陕北民歌手张天恩、青海“花儿王”朱仲禄给全院开设必修的“民歌演唱”课,还聘请了河北民间管子、唢呐演奏家赵春峰,古琴家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苏南吹打“鼓王”朱勤甫等,给学生传授中国古代及民间的传统音乐,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很快建立了新的、名副其实的“民族音乐系”,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音乐表演专业基本只是传授外国经验的局限。吕骥同志还利用他作为全国音协主席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将当时到北京参加民族民间音乐会演的各优秀表演家请到天津(甚至于学校内),以利于组织广大师生的观摩学习,这对大大增强师生们热爱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树立正确的新校风、新学风,具有极其深广的影响。

过去国立音专的教育对课堂教学和成绩考核非常重视,从而给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各种门类的基础技能,而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教育对课堂教学与联系实际的锻炼比较重视,从而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品质修养和从事革命文艺实际工作的能力。吕骥在领导中央音乐学院的工作中,既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师生经常深入工农兵、深入生活,进行演出和为地方音乐干部做业务辅导。1952年还领导全院师生深入“治淮”第一线,直接参与工农兵群众热情投入祖国宏大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全院师生获得了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1956年吕骥还派出相当一批教师和优秀的高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民委等部门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使这些教师、学生得到了一生中极其宝贵的锻炼。这种重视课外实际工作的锻炼以培养年轻人才的方针,是党的一贯教育方针的优秀传统,也是吕骥同志在解放后从事音乐教育的一贯方针。从1952年后,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政治原则选拔少数可以出国进修的学生给予深造外,他似乎更重视后者,突出的典型就是对延安时期的马可和中央音乐学院初期的黄翔鹏。

如果说吕骥同志光辉的一生集中到一点,就是他始终一贯忠于党的革命文艺事业,始终勤勤恳恳忠于党所交付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重任。他是党在音乐战线的最重要的音乐活动家,他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以及理论批评和研究上的贡献,都紧密联系于党的人民革命文艺事业。音乐教育工作对他讲来,尽管只是从1936年(包括上海时期的“歌曲研究会”在内)至1957年(他将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责任交付给赵讽同志为止)这20年,但这正是中国革命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环。是他奠定中国革命音乐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是他团结了许多前辈音乐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型音乐人才,这些人才后来几乎都成为新中国以来各音乐院校、团体包括各地方音协的领导和重要的业务骨干。

今年是党成立85周年,85年来,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天天强大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一天天为世界所瞩目。为了继承前辈音乐家所建立的功勋,发扬他们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伟大精神和所留下的优秀遗产,我们先后以出版全集的方式,编订出版了《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黄自遗作集》《萧友梅全集》《贺绿汀全集》,以及《马思聪全集》《正在编订中》。2004年孙慎、李伟等5位同志曾正式向中国音协等领导部门发出倡议——编订出版《吕骥全集》,这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正式全面启动。我诚挚地在这个场合再次向有关领导发出呼吁,希望能将这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尽早给予落实!

汪毓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题图照片为吕骥1997年摄于北京中山公园吕英亮摄)

篇5: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畅叙友情,共谋发展,我感到十分高兴。一年来,各位会员立足企业自身情况,利用商会平台,奉行“乐善好施”的企业家精神,为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家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行动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点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要建好平台,在发展企业上再创佳绩。作为商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积极做好指导、协调、组织、服务等工作,从政策、信息、融资等方面,加强对会员企业的支持引导。要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企业间的互动交流,互通信息,沟通有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切实加强沟通联络,加大对商会和企业的宣传推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X商会,介绍企业家风采,真正实现以商会促进企业发展,以企业提升商会知名度。

二要发挥优势,在招商引资上再创佳绩。在座的各位在商界拼搏多年,有的在县城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的影响力。X工业园区是我县工业“一体两翼”的重要格局。因此,商会会员要充分发挥朋友多、交往广、信息畅的优势,积极在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招商引资上贡献力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以企招商、以商招商,加强横向联络和交流交往,大力宣传X、推介X,主动捕捉商机、采集信息,力争通过商会组织和企业自身,引进一批规模大、后劲足、实力强的企业落户X,努力打造X工业园区品牌优势。

三要弘扬新风,在回馈社会上再创佳绩。商会作为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在服务会员企业的同时,其核心价值更要体现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上。要大力弘扬“阳光、重诺、尚礼、乐善”的时代精神,始终秉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光彩理念,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会员企业踊跃参与“光彩事业”、“感恩行动”,积极在民生工程、社会公益、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慈善事业等方面献智出力,积极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非公经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目前,全县上下正深入开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活动,这也是一项为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希望广大会员踊跃参与,鼎力支持!

四要凝聚合力,在包容共进上再创佳绩。要强化商会组织自身建设,始终把“服务、管理、帮助、引导”作为立会之本、兴会之源,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服务管理,切实做到精诚办会、规范运作,努力把商会建设成为团结包容、备受信任的会员之家。商会要根据镇党委政府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及时向会员收集意见建议,使党委政府的主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保证党委政府决策的有效执行。要引导广大会员围绕X加快发展的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凝神聚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勇立发展潮头,永葆创业激情,努力在建设县城北大门、打造魅力光山“窗口”中再立新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各位会员代表、同志们,X商会在您的关心支持下已经扬帆远航,我们相信,新的一年,商会在各位会员的呵护下,一定会走的更加稳健、务实,一定能开创X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篇6: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思想解放,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出‚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浓烈氛围,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量的膨胀和质的提升。民营资本广泛融入房地产、物流仓储、商贸服务、电力、天然气等行业领域,一批名人、名牌、名企大量涌现。2011年,全县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税收收入实现6.87亿元,占全县税收的83.33%。可以说,在推进xx发展进程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今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将按照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的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和中心城镇聚集,逐步做大做强‚块状经济‛,促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一要大力创造发展条件。XX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民营资本的投入带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是国家的经济,也是地方的经济,更是老百姓的经济。现在有很多老百姓宁愿把钱保存在银行,也不愿拿出来投资创业,这是为什么呢?因此,地方政府应从有利于企业创办和发展出发,加快打造XX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小微型企业等各种业态的工商企业大发展。

二要加大服务力度。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环境,构筑高水平服务平台。‚政府应懂得‘呵护’民营经济发展,扮演好培育企业的角色,先育种,后出苗,再壮大,最后收获。‛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民营企业所需、所盼、所急着手,全面实行‚阳光式操作‛,全力打造‚保姆式服务型‛政府。

篇7:习主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18年11月1日)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

刚才,几位民营企业代表发了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收。下面,结合大家发言和关心的问题,我讲几点意见。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569万人,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兴起了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很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都是这个时期起步的。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2016年3月4日,我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专门就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发表了讲话,阐明了党和国家对待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今天开这个会,目的是集思广益、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保持和增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今年10月20日,我专门就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强调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一、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让其不断保值升值,决不能让大量国有资产闲置了、流失了、浪费了。我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惩治国有资产领域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同时,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总之,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二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结果。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一般会上升,优势企业胜出,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竞争结果。市场有波动、经济有起伏、结构在调整、制度在变革,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是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长期调整压力。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

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结果。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规范征管给一些要求抵扣的小微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在完善社保缴费征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征管机制变化过程中企业的适应程度和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对这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应该承认,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三、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面对困难挑战,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一是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国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总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三是我国人力资本丰富,有9亿多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800多万,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四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总量资源丰富,集约用地潜力巨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五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六是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复苏回暖势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潮流。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同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实现增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加快推进,成为我们外部经济环境的新亮点。

总之,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此,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

第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既要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要避免因为不当征税导致正常运行的企业停摆。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一些地方的好做法要加快在全国推广。

第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对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以自筹资金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严格防止违规举债、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前提下,帮助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行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

第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第四,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要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水平,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执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改革督察工作,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等利好民营企业的改革方案专项督察,推动落实。

第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民营企业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要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人民团体、工商联等组织要深入民营企业了解情况,积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改革创新。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对一些错误说法要及时澄清。

第六,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稳定预期,弘扬企业家精神,安全是基本保障。我们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为了惩治党内腐败分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欺压百姓等违纪违法行为。这有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时需要企业经营者协助调查,这种情况下,要查清问题,也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我多次强调要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最近人民法院依法重审了几个典型案例,社会反映很好。

篇8: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一、明确“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推进我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稳步发展

自2002年起, 省档案局就按照“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的指导思想, 积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作为我省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纳入了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机制、模式, 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 全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已达70%以上, 规范化建档率达30%以上。

1. 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了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近年来, 我们出台了《黑龙江省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印发了《致全省民营企业的一封信》, 并代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就档案部门为民营企业服务做出了三项承诺;与省发改委、省工商联联合转发了国家档案局等三部门下发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2006年10月26日, 由哈尔滨世纪同文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黑龙江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 举办了第一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创办了《龙江民营档案》杂志。有的市地县也相应成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很多市地还制发了“关于加强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等规章制度, 并和工商联、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协作组成立大会等, 极大地推动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2.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规律, 初步摸索出了符合龙江实际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道路。

近几年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始终把认识和把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规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践中认真总结, 在理论上深入研究探索, 在认识上不断深化。2006年, 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力图通过机制建设, 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和档案实体的管理模式, 把档案工作的管理权交给协会, 由协会自主管理。现在看来, 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 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效果不很理想。根据各级档案部门的实践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意见, 我们逐步确立了“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即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 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服务;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协作组为辅, 开展经验交流、业务研究、岗位培训等活动, 逐步探索出符合龙江实际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模式。

3. 各级档案部门以服务促发展, 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近年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认真贯彻“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以企业自愿为原则, 以典型做示范, 把服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以宣传为突破口, 我们创办了《龙江民营档案》杂志, 在黑龙江档案信息网上开办了龙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 并通过《黑龙江档案》、《龙档信息》刊发了大量关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方面的论文和典型经验。各市地档案局也通过网站、简报、社会媒体等形式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进行了宣传, 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和规范档案工作。同时, 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 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档案工作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始终注意培养典型, 通过典型的引导、带动、示范, 不断提高民营企业档案意识和档案工作水平。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服务作为立脚点,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强化服务功能。省档案局编制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南》, 部分市地县区档案局制作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联系卡, 提出了服务承诺, 建立了服务网络, 并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岗位培训、经验交流、上门指导服务, 推动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4. 民营企业档案意识不断增强, 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 经过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 民营企业档案意识不断增强, 建档率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日趋规范, 档案利用成果愈加明显。广大民营企业根据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 建立了符合实际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 建设了符合档案保管保护要求的档案库房, 购置了满足工作需要的现代化设备, 配备了具有较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 建立了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档案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 一些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了档案数字化建设, 提高了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民营企业档案部门通过开展编研、举办展览、提供利用等手段为企业塑造企业文化、打造企业软实力、维护企业自身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我省民营企业良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5. 加强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 为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第一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举办以来,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广大档案工作者加大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力度, 认真研究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规律, 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模式, 研究的领域从民营企业建档扩展到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研究的内容从民营企业的档案业务建设逐渐深入到如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服务, 如何为塑造企业的文化服务;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 从就事论事向既有实际也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方向发展。2006年以来, 《黑龙江档案》刊发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文45篇、工作动态14条, 《龙档信息》刊登民营企业档案信息30条, 省档案学会评选民营企业档案论文75篇。

二、实施“服务先行”战略, 努力开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新局面

2010年, 国家档案局召开了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原则是“与时俱进, 督导并举;分门别类, 联系多渠”, 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法制社会要求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黑龙江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要求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发展, 通过协会、协作组等方式把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纳入指导范围, 积极主动指导民营企业建档, 实现民营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张金锋局长在今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要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继续加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力度。因此, 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与时俱进, 督导并举;分门别类, 联系多渠”的原则, 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快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 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已占到48.5%, 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领导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作用, 深刻体会到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 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力支撑。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对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树立企业形象, 维护企业和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规避市场风险, 保持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和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的要求把抓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把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 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作为档案部门的重要任务, 力争在“十二五”末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达到90%以上, 规范化率达到50%以上。

2. 把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基本规律, 进一步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模式。

由于民营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灵活性较大的特点,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近几年来, 我们对建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宣传、引导、服务”的方针, 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要继续坚持探索不同于国有企业的多种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管理方式, 要继续坚持按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符合民营企业自身特点的档案工作机制和档案实体管理模式。

3. 把服务作为民营企业档案指导工作的基本方针, 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水平。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 “服务先行”是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同志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战略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把服务放在民营企业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首要位置, 把服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民营企业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始终, 通过我们的服务推进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要把宣传作为档案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意识, 通过宣传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明年我们将恢复《龙江民营档案》杂志, 并努力办好。要把培养典型作为服务的一项重要手段, 要通过典型的引导、带动、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手中有典型, 以点带面, 抓点示范, 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把“分类指导”作为服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方法。要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类型区分情况、分类对待, 不搞“一刀切”, 不搞“整齐划一”。要把建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措施,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和协作组是我们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平台。要紧紧围绕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开展活动, 如组织参观学习、开展经验交流, 进行岗位培训等等。没有建立协作组的地方要抓紧运作, 积极组织, 尽快成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 切实发挥协作组的作用, 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4. 以建档为基点, 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 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要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 鼓励、支持、引导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同时, 要“抓大带小”, 鼓励和帮助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工作, 为国家和民族积累档案文化财富,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档案服务。已建立档案工作的民营企业, 要按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要求, 全面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组织、制度和业务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通过档案编研、举办展览、档案利用、决策咨询、信息服务等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档案的效益, 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

5. 努力办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 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研究质量。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论坛是我们开展民营企业档案业务研究、探索民营企业发展模式、交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经验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要坚持把它办好, 今后要力争每两年举办一次。要把论坛办成黑龙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以至黑龙江档案工作的一张名片, 通过论坛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宣传和业务研究, 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篇9: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全省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组建起来的承担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工作体系。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两大核心任务,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异成绩。同时,各地新农村建设也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呈现出了新亮点、新特点。具体说来:长春市从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市和大城市、大农村的区域特点出发,按照“三化”统筹的要求,以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的主推模式,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动领导联乡包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了粮食主产区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活条件设施化、农民素质技能化、组织经营专业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吉林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党政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操作、强力推进,加大了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导,汇集各方力量、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机制,打造了样板,树立了标杆。延边州立足于边镜、民族、山区的实际,按照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突出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稳步推动土地流转,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框架,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四平市着眼城乡统筹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合力推进,打响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化市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水平建设。通化县160个行政村整体推进,集安市结合打造旅游大市对公路沿线、旅游线和村屯进行了全面建设,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以整治院墙、修建村路、排水沟等为重点,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白城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把民生建设作为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走出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子。辽源市按照市县乡共建、部门联动、主抓靠县、行动在村的工作思路,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分类指導、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走平坦路、住安全房、上卫生厕、喝干净水、用清洁能源的建设标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松原市以巷路硬化、街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的“四化”为标准,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提高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为目标,启动实施四县两区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白山市立足市情,突出山区特色,本着试点先行、规划先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突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白山管委会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打造旅游景观和城市化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标准、大投入、建机制、创一流,新农村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新农村办主动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分不开的。概括几年来工作成果,主要有六点:

1.1建立了科学规划指导体系 几年来,省市县三级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四个层次进行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省级规划。省里先后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纲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吉林省新农村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建设指导标准》等文件,规划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近、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了工作的原则,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任务。第二,部门行业规划。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单位围绕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和推进政策措施。第三,县级规划。全省完成了28个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第四,村镇规划。完成了1361个试点(推进、示范)村、51个省级试点镇建设规划编制任务,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1.2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体系 全省上下都组建成立了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组织,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在省里的推动下各级新农村办机构得到加强。

1.3建立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 几年来,各级新农村办积极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各类资金项目有效捆绑、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五年来,省投专项资金9亿元,带动各方面投入达到23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辐射带动效应达到1∶26.22。

1.4建立了有效的帮扶制度 有效整合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力量,探索形成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方式。全省共有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家企业,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构建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合力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1.5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0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09年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从建立投入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1.6建立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宣传培训上,省里加强了《吉林农业》、《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新农村建设网站等固定宣传平台建设,举办了多层次、大规模培训活动,尤其组织实施的万名村干部培训,效果之好,在全省反映强烈。在项目监管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考核、审核、批复、项目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一整套监管制度措施,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高质量建设。在督导检查上,每年省里都组织1~2次专门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市(州)组织互检和联合检查,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工作作用。在调度统计上,省里制定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统计报表,建立了半年报、年报制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表彰奖励上,省市县三级都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对有关部门单位、村镇、有功人员奖励的政策,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总体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级新农村办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开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经验:第一,积极发挥工作部门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办公室工作主动、工作热情高昂、能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地方,那里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就重视,上得就快,两三年时间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发生根本性变化。相反,有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主动、不积极、不作为,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死气沉沉、打不开局面,甚至出现了滑坡。第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延续和推广前几年的工作方式方法,既要抓点还要抓面,既要抓产业发展还要抓民生改善,既要抓先进典型还要打造标杆。这些都需要很好地总结和研究。第三,培育典型、加强学习、深入借鉴、大力推广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到今年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第6个年头,无论是省内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乃至各个示范村,还是国内其他省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都探索了新的思路,制定了新的政策,积累了新的经验,需要我们相互学习、外出考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增长才干。通化地区就是学习山西夏县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由点及面、由弱到强、由差到好、由低到高开展起来的。而我们有些地方到现在也没有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去研究,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没有突破。第四,积极参谋、当好助手、献计献策、超前谋划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应该说,各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摆到了统筹城乡、协调推进三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落实。关键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门能否积极当好参谋,让党政主要领导动真心、下决心、拿出真金白银、拿出主要精力抓新农村建设。我们参谋到位了,领导就重视到位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到位。第五,强化机构、完善职能、充实人员、保障经费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保证。一个好的事业要有一批好的人来谋划和实施。同样,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提供必需的工作手段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履职尽责、尽心竭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否则就很被动,甚至难以作为。

2.深入贯彻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精神

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了深入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树立信心,明确方向,部署任务,7月19日,省委、省政府在吉林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同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都作重要讲话,对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要求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实践证明:凡是新农村建设好的地方,不是集体经济壮大,就是农民收入很好,二者必居其一,核心是有产业的支持,有自主投入的能力,有自身造血的功能。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把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贯彻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和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中,要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2.1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看,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也面临着提升认识、调整思路、巩固成果、进一步调动农民及各方面积极性等现实挑战,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坚决克服工作推动上的忽冷忽热、目标方向上的短期行为、信心态度上的畏难厌战、职责分工上的与己无关等四种错误倾向。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当前要正确处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统筹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3大胆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思路和政策创新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

2.4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推动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備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投入。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沥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全面完成任务,努力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成农民满意工程、德政工程。

3.全力做好下半年工作

当前农村各类项目建设正值高峰期,有的已经接近竣工。现在距离上冻时间还有2个多月,有效建设期已经非常有限,希望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和做好下半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下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3.1扎实做好示范村项目建设 一是抓紧推进项目建设。8月15日省财政厅以吉财乡指[2011]701号文件对今年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批复下拨。经过上半年的积极协调,其他帮扶项目也陆续到位。各地要抓紧组织示范村对已落实的项目尽早开工,确保今年省级示范村所有建设项目在上冻前完工。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的相关程序和手续,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省里对于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出现问题的,要削减下一个年度的专项资金扶持规模。二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已列入第一批省级投入专项绩效科目,按相关要求,省里将统一安排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凡是不按规定使用,或出现违规、违纪的省里绩效评价直接计为零分。大家一定要与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衔接,确保省级专项资金按照省级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规范使用。同时,做好市(州)、县(市、区)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资金的监管工作。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整合资金、以物抵资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有效增加投入。各地要继续争取设立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助和表彰奖励的形式,激励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提高建设标准。要按打造样板村和标杆村的要求,高标准地推进示范村各类项目建设。省里年初就提出了每个县(市、区)集中打造3~5个样板村、每个市(州)打造2~3个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样板村群要求,年终省里要抓好检查验收。

3.2狠抓村屯环境综合整治 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示范村建设,另一个是所有村屯的环境整治。各地要把环境整治摆在与示范村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科学安排、重点实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好秋季环境整治月活动。利用秋收前后,突击攻坚,全面开展“四清、四改”,重点对柴草垛、屯内垃圾、牲畜粪便、边沟污泥、乱堆乱建、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二是推行集中连片整治。要按省里的总部署,继续突出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的“三线”整治,实施集中连片整治,突出全线、整村整治。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三是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问题。四是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和推进长效保洁制度和“城管下乡”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

3.3切实搞好村屯规划布局 一是把握规划方向。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农村“四化”发展,即产业发展园区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经营方式合作化。二是抓好示范村规划。目前省级1000个示范村规划大部分已经完成。但还有一少部分还没完成,下半年要继续推进。同时各地要自查自纠,规划不合格的抓紧修改完善。三是推进示范村分区建设。要按照生产、生活、商贸、休闲、旅游等功能分区建设的思路,调整完善示范村建设规划。

3.4继续强化帮扶工作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度,是集中全省各方面力量,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做法,必须坚持实行。一是督促落实帮扶责任。今年省委实行了“三帮扶”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特别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促动作用。目前各级领导都纷纷深入到党建点、扶贫点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帮助协调资金项目,帮助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努力使新农村帮扶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直接到农村投资兴业、建设基地、经销农产品、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和直接参与兴办农村服务业,为农村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增强农村发展“造血”功能。鼓励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建设,社会能人通过各种方式捐资捐建新农村,继续大力推行军民共建模式,增强新农村建设合力。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衔接。着力抓好帮扶工作的对接、项目的落实和资金的到位。各市(州)、县(市、区)要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要主动协调,及时跟踪,与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大专院校、有关企业做好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用真情带动帮扶,用服务促进帮扶。

3.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网和新农村简报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要紧密围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參与新农村建设。要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好部分干部群众消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重要课文知识点下一篇:浅谈聋校一年级数学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