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2024-05-04

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共8篇)

篇1: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还是情感艺术,因为在众多艺术形式当中,音乐在情感表现方面最为直接和丰富。特别在声乐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声乐技巧掌握水平,丰富学生音乐感知力,完善学生音乐素养。在积极推进高师声乐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情感体验教学的关注,明确其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立足高师声乐教育实际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提出推进情感体验教学的策略,在升华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体验;高师;声乐教学;作用

情感体验教学是一种强调以情感感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以及把握能力,使得他们在二度创作时有更加细腻深入的表现,与此同时,情感体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引起学生在情感和情绪的共鸣,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高师声乐教学要特别关注情感体验教学,明确其在教学实践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情感体验教学实践方法,为优秀高师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一、情感体验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落实素质教育宗旨

长时间以来,高师在音乐教育方面始终秉持的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而这一宗旨也是我国中长期教育当中秉持的根本原则。在高师音乐教育发展当中,特别提倡的就是要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为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情感体验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是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体现,更是完善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训练学生声乐技能之外,还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师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除了要强调音乐作品当中蕴含的情感美之外,还要让学生自身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全面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最终促进学生音乐创作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演唱技巧

就高师声乐教学而言,很多教师对于教育重点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部分教师认为应该将声音技巧训练放在教学首位,也有教师认为应该把情感体验教学放在第一位。两种观点存在着明显差别,但是都认识到声乐教学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那就是技巧以及情感教学。如何确定教育核心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就目前而言,高师声乐教学当中接触的学生通常不具备稍微完善的音乐专业素质,那么在声乐教学当中就必须客观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转变过去陈旧的教育模式,逐步纠正单一关注声乐技巧而忽视情感培养的观点。情感体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演唱技巧提升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情感体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声乐作品,并从中进行细细感受与情感品位,能够增强他们的音乐感悟力,进而提升学生演唱技巧。

(三)培养学生情意素质

情感体验教学是高师声乐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除了有助于提升学生演唱技巧之外,还有利于学生情意素质的培养。情意素质包括了思维、兴趣、情感、毅力等多个方面,而这些素质在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当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社会讲求的是要培养人的情商,因为情商在个人发展当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意素质,从而促进学生情商的提升。在声乐课堂上,学生聆听以及演唱多种多样的声乐作品,并切实让自己进入到音乐形象中,将作品的情感与学生个人的情感融合起来,之后用歌声以及表演表现出来。整个过程是学生强化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发展情意素质的过程。

二、情感体验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情感体验情境

在声乐教学当中流传的一句话就是声音存在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也就是说,利用言传的方法只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理解,无法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体会音乐作品的感觉方面,依靠言传的方法是无法讲解清楚的,于是要通过创设情感体验情境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进行情感意会和审美体验。创设情感情境的方法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端部分就酝酿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也将学生真正引入到音乐作品的情境当中。如果学生被实际情景或者虚拟情景感染,会自然而然的唤起情感因素。比方说,生动形象和优美的教学语言,就是激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声乐教学当中应用趣味盎然的表述方法,精辟的分析以及合理的点拨,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调动学生的思维,叩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音乐世界当中尽情遨游。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钢琴伴奏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二)提升节奏把握能力

节奏这音乐符号特体主框架,节奏和声音都无法脱离演唱,而且节奏会贯穿在每一部声乐作品当中。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要分析学生在演唱当中出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能够在节奏方面发现原因。比方说节奏不统一、节奏松弛度不佳、节奏呼吸不准确等。就节奏本身特点而言,声乐作品当中的节奏必须严格准确,但是节奏也不能够是机械性的,这是因为节奏是,音乐表现的核心要素,音乐是在不断传递情感,且富有勃勃生机的艺术形式,要想让音乐形象以及音乐情感得到强化,就必须将突破口放在节奏把握方面。所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把握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情感情绪等方面受到良好启发,使得学生能够深层次的感悟音乐作品当中蕴含的情感美与艺术美,让学生领悟到音乐作品创造的意境。例如,《乌苏里船歌》这部声乐作品的节奏音型具备浓郁民族风韵和清新格调,将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又进一步证明了节奏在帮助学生体验作品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

(三)加强情感体验引导

教师在高师声乐教学当中的指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高师学生的情感体验经历较少,在实际学习当中往往不能够深层次的挖掘作品情感。此时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获得情感体验。第一,引导学生用情眼观察周围世界。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当学生亲眼观察周围的世界,才会获得更为直接和深入的认识,由此引发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鲜活。虽然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但是在读圣贤书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窗外事,带有一定的责任意识用情眼看周围世界,观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从而让人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增加。在经过了情感体验积累后,学生在声乐学习当中才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第二,引导学生用情心感悟生活。生活是收获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场所,带着一颗情心感悟生活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素材,体会到更加细腻真挚的情感。这样学生可以将从生活当中获得的一些情感感悟运用到自己的演唱当中,在二度创作当中加入个人思想和认识,这样才能够将音声乐作品演绎得真挚感人,提升艺术感染力。

三、结语

情感体验教学在高师声乐教学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落实高师教育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高师声乐教学当中加强情感体验教学,有助于落实教育宗旨,提高学生演唱技巧,促进学生情以素质的发展,进而完善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革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与启发,通过创设情感体验情景,提升学生节奏把握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情感体验引导等方法让学生的情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情感体验在民族声乐歌唱中的作用[J].大舞台,2015,09:105-106.[2]熊伟.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6,01:28-29.[3]许静哲.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体验[J].黄河之声,2016,08:105.

篇2: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不仅仅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不断的提升。声乐教学是提升人们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声乐教学包含的内容很多, 但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将情感结合起来, 从而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情感的表达是其重要的内容,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理解作品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 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可以更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让学生理解声乐的教学内容,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的魅力就是能够在表演中将声音以及歌词等进行完美的演绎, 声乐表演者能够将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形成比较完美的意识形式。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将情感融人其中, 能够让听者更好的融人到表演者设定的情境中, 能够让听者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能够激发听者的激情, 使得表演者和听者之间产生共鸣, 从而起到较好的表演效果。

二、声乐教学中与情感教育关系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教学是其基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 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基础知识的学习, 气息的调整以及表演方式等内容。最为本质的就是通过省鳄鱼演唱让学生表达出歌曲的生动节奏, 从而能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构建良好的情感, 这样在声乐教学中才能够顺利的教学, 也就有利于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 理解其中表达的感情,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情感的措施

( 一) 分析背景, 领悟情感

每一个作品在创作时都有其背景, 都是作者在自己特点的环境以及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每个作品中在都有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寄托的情感。声乐作品也是如此, 作者也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包含在作品中, 通过节奏以及歌词等来表达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和情感。为此, 学习者要能够立即作品中歌词的含义,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歌词的中心思想理解到位, 这样才能将作品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演绎出来, 也能够让观众受到感染, 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 二) 掌握旋律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包含优美的歌词, 还包括悠扬婉转的主旋律。一位优秀的创作者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素养写出比较有内涵的歌词并根据歌词的具体内涵, 调适出适合的伴奏。从而演绎出完美的歌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时, 要能够了解创作者的意图, 使得在每个歌词中都能够体会到情感的投人,歌曲旋律中的每种情感都能够准确的表达。

( 三) 声音与情感的结合

在声乐教学中声音是其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好的声音在声乐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只有具有美好的声音才能够将声乐表演到极致,这样的表演也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才能够将作品的美感表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声乐表演中很多表演者过于注重自己声乐的美感而忽略了表演中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表演也就不能很好的感染观众, 也就不能很好的诊释作品的含义, 也就不能取得在作品上的成功。为此, 在声乐教学中就需要将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 以便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

( 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 给学生讲清楚作品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清楚其历史背景, 使其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有自己的认识, 并深刻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和主旋律。使得学生在表演时能够融人到作品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去表演并将其中的情感也能够表达出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理解的地方时, 教师要做到是给学生以引导, 并耐心的给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搞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时最好是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学生在表演时也能够有感情的表演,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声乐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声乐表演者能够将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能够形成比较完美的意识形式。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教学是其基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为此,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分析背景、领悟情感、掌握旋律、声音与情感的结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如何在教学中课堂气氛论文

★ 在音乐中感悟

★ 唱脸谱音乐教案

★ 浅谈在音乐课堂中开展愉快教学的方法论文

★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论文

★ 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探讨艺术论文

★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体育游戏论文

★ 在体育教学中注入情感论文

篇3: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 要正确运用, 牢牢把握这样几个原则:一从事实出发;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四评价要及时适度。

(一) 从事实出发, 关注学生的情感

评价学生时, 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尽量使用委婉的语气。比如“如果你能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会更好!”或者“你这次的问题回答得比上一次更全面。”在对待学生的回答存在明显错误的问题上, 直接说明事实, 要做到是非分明, 不能含混其词。例如评价洋务运动的问题上, 有的同学说“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 所以没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简直是劳民伤财!”在解决这个问题上, 我首先理解学生的这种渴望国家强大的心情, 然后拿出实例证明洋务运动取得的成就所在, 指出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用辩证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看。

(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强对学生互评的引导, 提高互评的有效性

激励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 也可以是学生。要培养学生互评和自评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互评中要避免学生之间互相影响, 尽量使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被个别“明星”学生所左右。要避免凡是“明星”学生做的、说的都是对的, 大家也不怀疑, 在互评时就会大加赞赏。这时, 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提高学生互评的有效性。

(三) 理解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 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信任, 尊敬, 甚至是崇拜, 他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才能学得津津有味。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学生, 尤其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 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畏惧感和疏远感, 他们大多不自信, 教师对待这类学生就要更有耐心, 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一个微笑, 一个鼓励的眼神, 都会给他极大地鼓舞!长此以往, 他们进步了, 渐渐地自信了, 乐观了, 继而会更加努力的学习, 形成良性循环, 学习热情高涨。

(四) 激励要坚持及时适度的原则

“及时”是指激励要掌握最佳时机, 以追求激励的最大正效应。“适度”是指激励要把握好尺度, 既不夸大事实, 又不要有所保留。还要做到因人而异,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作出不同的评价, 而且最佳激励时机也是转瞬即逝的, 一定要抓住时机不放松。因此, 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反应力, 不断提高激励能力, 才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激励功能。

二、把握激励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规律性

(一) 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 会心的微笑, 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 一种情感的交融。学生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 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才能积极进取,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赏识。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老师有生动、丰富的评价语, 就能如坐春风, 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比如, 在学生复述历史事件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么说:“你复述得太好了, 很有感情, 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讲述完历史故事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么说:“你讲的很有吸引力, 你很有讲评书的天赋!”。而不是总是点头, 总是说“好好好!太好了!”教师还要掌握多种评价方式, 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感到厌烦。

(三) 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学会使用肢体语言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教师的一个细微的动作, 一句温情的话语就可以表达出了一份真诚, 一份鼓励, 这种极具亲和力的鼓励, 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 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

(四) 重视过程激励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多数教师更为注重激励的结果, 往往忽视激励的过程。学生其实更在意教师在激励过程中的表现, 有很多学生毕业几年, 甚至几十年后, 仍然记得老师发自肺腑的教导, 有时一次家访竟然让学生感动的热泪盈眶。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还要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 身教胜于言传, 榜样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激励是由人的希望、需要、动力等构成的一种内心状态, 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效率。我们只有巧妙的运用激励策略,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们在教与学中享受情感激励的乐趣与成就。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

[2]《教育评价与测量》远方出版社胡正亚编著

[3]周德军.试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激励[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4)

篇4: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情感体验 声乐演唱 作用 运用

声乐艺术是人类运用美妙的声音塑造出一种可供听众发挥极大想象力的艺术形象,歌唱家通过融合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如果在声乐演唱中不能够把人们生活中最深刻、最真挚和最细腻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再动听的声音也是索然无味的。优美动听的声乐作品需要演唱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尤其那些抒情浓厚的声乐作品,需要歌唱者把其中蕴含着的细腻情味给演绎出来。中国很多歌唱家在演唱一首首动听的民族民间歌曲时,都把各个民族不同的思想情感和韵味充分表现了出来,所以才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喜爱。如宋祖英演唱的《小河淌水》、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布仁巴雅尔演唱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感染着无数观众,所以情感体验在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应该从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形体语言等几个方面,较好地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一、声乐演唱中的情感体验的获得和表达

声乐演唱是最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唱时发乎于声而及于情,演唱者通过一个“情”字把听众带进了一个心灵情感世界。要想运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声乐演唱打动听众,作为演唱者就必须分析歌曲产生的背景,了解作曲家的情感世界,运用自己独特的演唱魅力和情感,表达出声乐作品中作词者的思想情感,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因此,情感获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演唱者从各个方面深入研究歌曲本身,当然也需要演唱者本人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阅历,也需要对歌曲音乐深刻理解和把握,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首先要研究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因为音乐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精华的凝练为典型,具有着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例如,在演唱歌剧《洪湖赤卫队》很多插曲时,就需要了解当时复杂的社会斗争形势,《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韩英在国民党地牢中和母亲两段生死离别的演唱,唱词非常感人,饱含着韩英书记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战友们的无限思念,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之情,也饱含着对母亲的无限留恋和无法报答养育之恩的痛苦心情。在演唱《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曲时又要表现出赤卫队打胜仗之后的喜悦之情。作为演唱者要深入理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用饱含深情的演唱把歌曲中的真挚情感表达出来,用质朴的艺术手法渲染剧中人物细腻而复杂的心理,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歌词和旋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歌曲是通过旋律对思想感情内容进行造型的,通过旋律的速度、力度、强弱把握,快速旋律节奏能够充分展现热烈欢快、活泼愉悦的情感,例如歌剧《白毛女》中的《十里飘雪》刻画了杨白劳一生的苦难遭遇。歌词是声乐作品意境的载体,它直观表达出词作者的情感,歌唱者深入理解体会歌词的思想内涵是情感体验激发的关键,演唱者通过歌词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总之,声乐作品中的歌词与旋律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准确表现出作品本身的情感,才能真正获得情感体验。

最后是情感的表达与共鸣。演唱者对歌曲本身创作背景、旋律和歌词全部理解和掌握之后,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演唱技巧将声乐作品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表达出来,演唱者运用熟练的演唱技巧把歌曲中所蕴含的浓郁情感表现出来,就会给听众以听觉上的美感,才能从心灵上感染和打动听众,才能演绎出感人肺腑的艺术篇章,体现声乐演唱艺术的魅力和真正价值。

二、情感体验在声乐歌唱中的作用

首先,情感体验有助于把握歌曲的思想感情。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所在,听众虽然听不懂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但是能从声乐演唱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表达,这是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同的,声乐演唱者真情流露就是对乐声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抓住歌曲的思想内涵和所蕴含的真挚感情,寻找到贯穿于歌曲的情感线索,这就要求歌唱者要具有分析作品的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感悟能力,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欣赏欲望,这样才能打动和感染观众。其次,情感体验有助于音色的表现力。演唱者通常运用美妙的音色、丰富的表情和姿态语言来增加对声乐作品情感的体现和表达,音色不同演唱效果也就不同,带给听众的感受也会大相径庭,所以音色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歌者运用丰富的情感展现音色的魅力,通过美妙动听的声音和精湛演唱技巧,增加音色的表现力。例如在演唱《牧羊曲》这样的抒情性很浓厚的声乐作品时,就需要运用清脆甜美的声音,演唱过程中,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节音色,给观众一种柔美的感受。如演唱《黄河怨》时要注意舒缓、低沉、悠扬的旋律节奏转换,给人一种凄婉哀怨的情感变化。第三情感体验有助于呼吸的控制和恰当运用动作演绎作品的思想情感。演唱者运用较为真挚的情感向听众传递歌曲中丰富的信息,通过表情、动作和呼吸等来表现歌曲中情感变化。例如演唱一首欢快愉悦的歌曲,演唱者脸上荡漾着喜悦的表情,可以让听众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喜悦情感。还有恰当适宜的动作也会影响演唱效果。总之,情感体验有助于加强歌唱表现力,准确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歌唱风格和审美情趣,有助于思想情感的表达。

三、情感体验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歌唱者通过一定的表演技巧、声音力度、演唱速度、声音色彩等声音语言,运用曾经体验的情感将歌曲中的形象表达出来,让观众也体验到这种情感,以期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如何在声乐演唱中运用好这种情感体验,就值得歌唱者们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研究与探索了。

首先,歌唱者们要汲取社会生活源泉中丰富营养。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只有对现实生活进行充分的体验、提炼、概括与加工,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只有汲取丰富的现实生活营养才能创作出充满生活气息的、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例如对草原有着眷恋情深的席慕蓉曾经写下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著名草原歌唱家布仁巴雅尔也是一位生长在草原的蒙古族汉子,他通过自己对草原质朴的爱,深情地演绎了这首歌,感动过无数人对草原的向往和深情,这是因为他们从草原牧民那儿汲取了现实生活的营养。如今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很多艺术家放弃了艺术操守,很难创作出《山路十八弯》《青藏高原》《喀什噶尔女郎》这样优秀的民族歌曲。

nlc202309081423

其次,在演唱之前要深刻体悟声乐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内涵。声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是无声与静止的,需要通过演唱者把无声的音符转化成有声有情的音乐形象才能感染观众,这就需要歌唱家的二度创作,歌唱家在忠于原作基础上进行自己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与加工,在全面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风格、创作时代背景和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想象力和思想情感表现,深层次地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意境,准确生动地再现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风格特点。例如齐豫演唱的歌曲《橄榄树》,歌唱家不仅拥有精湛的演唱技巧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他深刻理解声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并通过自身丰富的情感体验来进一步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他的演唱呈现给听众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缕缕乡愁。要想深刻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就需要歌唱者重视对歌词的理解,对作曲家创作风格、创作特征、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的理解,还能够准确表现作品的速度、力度、节拍以及表情记号等。例如在演唱王志信改编的歌曲《兰花花》时,通过歌曲中的力度、速度以及表情术语的变化,通过旋律的变化、节奏的律动、曲调的结构、调式的转换上,表现兰花花强烈愤懑的心情和向命运抗争的决心,把兰花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对幸福的追求充分表达出来。

第三,要不断提升歌唱者的综合素质。大力提升歌唱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情感体验的在歌唱中的运用,在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知识修养和情感修养。思想修养与歌唱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是紧密相连的,先进的、进步的世界观可以提高演唱者的艺术品位和格调,激发健康演唱感情。丰富歌唱者的知识修养,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艺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修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修养等。培养歌唱者的情感修养,包括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升华歌唱者的日常情感,健康完善的审美情感才能打动听众。不断加强歌唱者的艺术实践提高演唱表达能力,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恰当运用共鸣腔体,在歌唱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共鸣腔体的作用,合理调节共鸣的比例,这样才能获得圆润、动听、悦耳的声音,才能使声音在音量、音质、音色及声音的穿透力等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语

作为一位声乐工作者不但要担负起声乐教学任务,还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尤其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继承和民族情感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和情景交融的舞台表演,才能真正感染听众,引起他们强烈的感情共鸣。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弄清楚情与声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声音技巧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声乐演唱时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启迪,从而能够准确、科学地、创造性地演唱一首声乐作品。

篇5: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情感体验是影响演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之中,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依据,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歌曲;声乐教学;情感体验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认识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总是伴有各种不同的态度。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抱有种种不同的态度而意识到自己在爱、恨,或悲伤、或欢乐时,这便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反映的是人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就不同,体验也就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感。

声乐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1873—1938)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从《乐记》开始,就总结了“声”与“情”的关系,“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甚至连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要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外在质量之中,仿佛追求声音的外在质量是声乐学习的唯一标准,而没有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基础,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因此,当我们的学生在舞台上演唱时,观众常常说:“唉!美声唱法,听不懂”,而我们自己则常常以“曲高和寡”来解释一番。其实,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其中一方面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方法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一、歌词的情感体验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文学语言的帮助,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这是其它艺术所不及的。“言为心声”,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一般说来,人们在用语言表达感情的时候,丰富的情感会产生出多样化的语言色彩变化。例如:人在欢乐的时候,说话的音色是明朗的;在悲伤的时候,说话的音色是暗淡的;在表达爱恋之情的时候,说话的音色肯定是甜美、柔和的„„于是,人类的语言色彩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就能使歌声产生情感的艺术魅力。

所有的音乐都是为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而声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的思想感情,虽然是借助于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然而要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的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人物、事物、景物的种种表现,抒情、叙事、咏叹的种种变化,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无不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的结果。因此,通过歌词的深入分析、感受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

对于演唱者来说,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首歌曲的感情体验,一般是先从歌曲的局部分析理解入手,再到歌曲整体概括掌握,既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有理性的逻辑综合,并在反复艺术实践中加深认识而不断完善的。有了理解才可能感受,有了感受才可能有感而发、有感而唱、以情动人。因此,演唱好歌曲的前提是熟读歌词,弄清歌词表达的中心思想,再结合歌词的音节、声韵而有感情地进行朗诵,从中熟悉词句的韵律感,同时也为歌唱中正确的咬字、吐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朗诵歌词,使无声的歌词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可以帮助演唱者找到语感和语言的动态美,体验语言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的特殊功能。这样,为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迈出了艺术实践的第一步。

任何一首歌曲都带有特定的情境描绘,不同歌曲的情境,包含着不同时间的人物、地点、景物等视觉现象。声乐教师在讲解、分析作品时,应千方百计的使歌曲回复到原始自然状态(即当时的情景、时间、地点、人物等),让学生找到歌曲中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自己内心视觉的银幕上创造出自己的一切想象,同时引发相应的情绪,并激起符合歌曲情绪的情感,才可能创造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当)代的艺术歌曲或传统民歌,与我们生活较接近,我们分析理解其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是不难的。但是,中外古典歌曲如果不弄清歌曲表达的意义,只是按照字音与旋律的变化漫无主次的去唱,只闻其声而不知所云,这种“无情之曲”是绝对不会感人的。歌词是塑造歌曲艺术形象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段把歌曲的情感展现出来,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歌词进行必要的、生动的描绘和解释,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诵歌词,能够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

例如古曲《阳关三叠》,它是作曲家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而谱写的一首琴歌。这首歌的原词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含意,就必须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这是一首作者送友人去边关服役的送别诗——清晨细雨蒙蒙,四围杨柳青青,景的渲染增添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的深情。“更尽一杯”把对友人的祝愿、关怀、嘱托、留恋,尽心倾注而出,待你出关之后没有故交挚友相随相伴了„„这首诗在谱曲时,作曲家为了加深情感的抒发,除了增添一些词句外,又把全诗反复叠唱了三次。“三叠”曲调的变化、反复连续陈述,使送别之情更加沉郁而深切,充分表达了送别远行友人的诚挚情意。有了对词意的深刻理解,演唱者还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想象、去联想、去体验、去感受那种依依惜别的友情。美国的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我愈是参与音乐生活,就愈是确信:自由想象的思维能深入到所有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之中„„”。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萱教授也曾经说过:“教师要做的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

三、由此及彼、善于联想。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因素”。又如《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词、田丰曲)这首歌曲中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句的写照,不仅使人看到一幅色彩鲜明的壮丽景色。在积极想象思维的推动下,能使演唱者在想象中“经历”娄山关的血战和仿佛看到红军战士英勇奋战的壮举,想象到红军跨山越关向前迈进的雄壮气势和豪迈气概。再如《牧歌》(蒙古族民歌)这首歌曲,根据歌词描绘的意境,可以想象:在晴朗的天空中,一片片低低飘浮的白云覆盖着一望无边的、绿油油的草原,一簇簇白色的羊群在草原上缓慢地移动。天上的蓝天、白云和地上的绿草、羊群相互映衬、有静有动,一幅宁静、祥和、色彩鲜明的大自然美丽的画卷仿佛在眼前出现。演唱者触景生情,抒发出牧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演唱者的想象还可以超出歌词规定的意境,创造性地添上远山、近水、阳光、鲜花以及牧羊人骑马放牧的画面。这样,演唱者陶醉在想象的意境之中,尽情地在歌声中抒发自己对宽广的大草原、对美丽的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于是,“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效果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旋律的情感体验

声乐作品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自然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词情是曲情的导向,而曲情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使乐曲的非确定性得到比较明确的情感基调,从而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歌唱中旋律的进行有着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连、断、收、放等多种表现手法,演唱中如何运用好“声”与“情”的作用去表达出这些情绪的转换交接和延续变化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作曲家在构思作品时,对每个乐句、每个音符的安排都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它们相互成为一个有机体而发挥着作用。因此,演唱者对歌谱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有所认识、有所设想、有所创造,这样才能逐渐在艺术表现上达到完美的境界。音乐是表演艺术,一个演唱者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这是一个演唱者应当具备的表现能力。歌唱者的表现能力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

1、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有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2、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感受、体验和认识能力;

3、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的表达能力。如果演唱者没有分析、理解、感受、表达歌曲的能力,纵然有一副好嗓子,虽背得很熟,却因为唱出来的歌声很冷静、很平淡,而不感人,也就达不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演唱者要善于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领悟其内涵,用歌唱技能、技巧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般说来,前奏是一首歌曲的触觉,它的出现拉开了歌曲的序幕,由它牵引着歌唱部分的到来,于是情绪由此生,歌声源源来。具体要求应该是在前奏第一个音奏响之时,演唱者就应该全神贯注地把对歌曲早已确定好的基本情绪渗入到前奏音乐的想象中去,让歌声在前奏情绪的激发诱导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前奏与全曲音乐有着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它向听众预示着歌曲将要出现的某种基调,并为听众对后段音乐的了解创造出有利的气氛,它是听众与演唱者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桥梁。但有些演唱者对前奏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那是钢琴伴奏的事儿,把歌唱与伴奏这对整体关系分裂开了。

其次,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结合曲调进行反复视唱,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包括歌曲伴奏所创造的气氛和形象)。在视唱过程中,对曲谱的每一结构(包括前奏、间奏、尾奏)、每一个提示(包括表情、速度、力度术语)都要做全面的了解,对歌曲有一个客观完整的形象,这就好象绘画之初有个轮廓一样。再创造阶段,就是演唱者必须从纸页上的歌谱中跳出来,把从文字与音符中所获得的印象,经过演唱者本人思想的反复领悟、不断体验而受到感动,并激发起内心真切感情的激荡。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势、眼神、表情和包含饱满情绪的歌声来感染观众,把复杂多变的心情给观众交代清楚,才能让观众听出味儿来,甚至于想回去翻翻书,研究这个音乐,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丰富文艺修养。这样,歌谱就会被溶化,歌词与旋律才可能升华为演唱者的乐思和音乐语言,从而在歌声中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比如视唱歌曲《洞庭渔米乡》,在第一段高亢的慢板山歌腔演唱时,可以把自身置于纵观湖面全景的高瞻远瞩的立足点,着意形成宽广优美而富于诗意的艺术气氛与场景。经过间奏到了歌曲的第二段演唱时,又可以把立足点转移到渔船上,从和渔民共同劳动的深切感受出发,使歌唱表现生动、亲切、富于强烈的生活气息与感人的艺术效果。在最后一段歌词的演唱中,立足点又随渔船扬帆远去,通过音量的变化控制,形成深远延伸的艺术意境,这样既回味了歌唱所表现的完整音乐形象,又使歌曲的韵味形成了余音不绝的感觉。

再次,演唱者还必须抓住整首歌曲的核心,即高潮的处理。高潮,一般是歌曲中最高的主旋律音,从情绪发展来看,高潮的形成是思想感情最饱满、紧张度最强的时刻。高潮在歌曲中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高潮在结尾处出现,如《松花江上》等;

2、高潮在中间出现,如《绿树成荫》等;

3、没有高潮,旋律只是微微起伏,无大的波动,如《摇篮曲》(舒伯特曲)等;

4、有一个以上的高潮,如《清晰的记忆》等。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高潮的发展要合理、自然,不能在高潮到来时,才去加工渲染,而是要善于利用高潮前后关系中的对比作用来烘托它。歌曲中高潮、低潮对比所产生的作用,就好象大海中波涛起伏时所形成的波峰一样,有着活泼的动力感,对歌曲起着不断的推进作用。有些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要么平铺直叙,无轻重强弱之分;要么无低潮的存在,全曲演唱都处于激昂慷慨的状态之中。这些,都是由于演唱者不懂得艺术表现中需要一张一弛、一屈一伸的对比的道理。

总之,旋律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节奏松紧的对比、强弱的对比、乐汇的不断递进、音阶的跳进级进等表现手法),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三、丰富的生活体验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交错的。声音、语言固然都很重要,但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感动人,不能感动人就不足称为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能够达到强烈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就是艺术家能否在艺术作品中准确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是“美寓其中”的关键。在艺术家深入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其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的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细观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生动的现实现象在脑海中相互作用、相互推进,使逐渐明朗起来的人物形象在获得血肉的同时也获得了灵魂,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已经不是外在于他的东西,更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而是自己内心情感体验的结晶,是自己生命的内涵,是灵魂深处不可截止的喷涌而出的心泉。在这种“心泉”中流淌出来的艺术作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更不是冷漠的逻辑推理,而是艺术家自己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他的激情、追求伴随着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并随着人物的行动、遭遇激发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所以著名作家杜鹏程在谈到他创作的《保卫延安》时说:“要把那忠诚、质朴、视死如归的人民战士的令人永远难忘的精神传达出来,使同时代人和后来者永远怀念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做人的楷模。这不仅是创作的需要,也是我内心波涛汹涌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因而当写到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时,笔跟不上手,手跟不上心,热血冲击胸膛,眼泪滴落在稿纸上”。由此可见,艺术家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的真情实感倾注到他所塑造的形象中去,才可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

音乐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作品需要通过演奏、演唱等形式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一首经典的诗词以及旋律终归是“死”的,它必须通过演唱者唱“活”了才能让听众有所感受。歌唱——就是用人声来表达乐曲和歌词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去感染广大听众,打动他们的灵魂、潜移默化地使他们从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得到鼓舞和力量。演唱者的这种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他必须把自己做人的经验、深刻的生活观察、丰富的文化知识,长时间的对这首歌曲的内容(诗词和音乐)进行分析、体验,然后摸索出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本人个性特征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来奉献给听众。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演唱一首新歌前,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歌词和音乐的高潮点、包括哪些地方旋律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特别注意等,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其全方位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歌曲情感的体验和钻研精神。声乐艺术的表现是能够弥补我们声音技术上的某些不足的,无论在声音方面,或者在咬字、吐字方面都应该下工夫苦练。但如果过分追求声音、强调吐字,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若从歌曲的意境、从人物的感情着手,反而感到顺利。基本功是工具,对演唱者来说,是非掌握不可的,而且越扎实越好。但它单独存在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必须与音乐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艺术要感染人,而感染人是离开不了生活的。我们不接触生活,不体验生活又如何能表现歌曲呢?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尽量多观察、多体验发生在身边的各种复杂的人间情感,多了解一些描写各种人物细腻情感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电视等(尤其是世界级大师们的优秀作品)。其次可以让学生平时多多接触社会,增加他们丰富的阅历和宽广的知识面,让他们善于理解和接受别人,多学会一些感动,将心比心、爱憎分明,具有积极开朗的心态、大气开阔的心胸,能够感受和体味到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感和情绪,并能够真正地受到感动。总之,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对“美”无动于衷的人、一个不容易激动和感动的人,是绝对学不好声乐这门艺术的。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考、审美判断的结晶和纯真情感的凝聚,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演唱者的最高目的不仅仅是要力求唱得悦耳动听,还要唱得发人深思、感人至深。所以,演唱者的演唱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技巧行为,演唱的生命更在于传达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及人类的情感。然而,由于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难度很大,而且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以至许多人把学习声乐的注意力完全放在这方面,以为有了技能、技巧,声乐表演中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实这是对音乐很大的误解。对音乐表现中的艺术表现问题,只靠技能、技巧的学习是永远不能解决的。歌曲中所有的创作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使作品的艺术形象得以完美的再现。教师必须深入地分析和掌握歌曲的艺术形象,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作用。在教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逐步深化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学生就能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篇6: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自从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实施教学,声乐教学推行审美教育课程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向前推进了一步,除了注重对高校声乐班的学生进行声乐方面的乐理知识培训,还加强对唱音的节奏,发音的准确,呼吸换气的方法等唱功的训练,教授学生了解几种演唱唱法的特点,识别各种乐器,掌握音乐的旋律以及自我保健知识。同时也不忘对高校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同学和关爱家人的优良思想品质。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真遵循新的课程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工作,都能认真领会新的方针政策,对声乐教学改革也有新认识,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认为声乐教学课程添加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样的教学方案不光可教出好的声乐学生,更可培养思想美、行为美和声音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

二、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现有问题

(一)教学模式问题

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大多采用一个教师教几个学生,教师配有专门的教室和授课用的钢琴等乐器,一般都是教师教一句发声学生学一句发声,再就是用音响播放民族音乐、通俗歌曲叫学生反复的听,学习别人的唱法,一些教师仍存在老思想还用老经验教学生,觉得还是手把手的、一字一句的教放心,学生只要练习练习再练习就可学好声乐。使得部分学生感觉上声乐课就像机械人一样太无聊了,学习声乐课的乐趣与激情慢慢磨掉了。有的声乐教师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基本条件和音乐素质,没有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教点有难度的唱法学生无法接受,硬着头皮唱,扯着嗓子吼,感觉不到声乐的美,反而觉得学习声乐真的有点累有、有点难。

(二)素质问题

随着教育的大步发展,各地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走进校园学习声乐的人也越来越多,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高中、高中的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也不一样,所以走进高校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和个人思想品德也就参差不齐,高校教师面对这些新生,自己的教学想法也不一样,有的认为只要教出的学生能掌握好唱腔、唱法、音准、换气正确、吐词清晰,学会声乐的各种表演技能,学会唱好歌就可以,其他方面无所谓,可以忽略审美教育,忽略学生思想品德、个人情操和素质教育,认为声乐就是声乐,艺术就是艺术,特别像民族唱法这样传统的艺术不需要别的东西来衬托[1]。

三、将审美教育渗透进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高校声乐教师要真正了解每一名已进校学生的音乐水平,针对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水平高的就增加学习难度,水平一般的就加强基础技能的练习,再结合实际从浅到深的教;其次,要培养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去认识声乐、了解声乐,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声乐,怎样才能学好声乐,知道什么是声音,什么是高音,什么是低音,怎样学好高音,怎样学好低音,什么样的声音最美、最动听。而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知道学习声乐的重要性,做到可以主动的去学习、去练习;最后,高校声乐教学方式应结合目前教育改革方案,转变以往进校新生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教师的方式,换成学生、专业教师可以互相挑选的模式,这样老师愿意教学生,学生愿意好好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还可经常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综合培养

要将审美教育渗入高校声乐教学中,首先,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提高,自己应该在教授声乐课时不光发声、发音正确标准,而且肢体形象应和谐,使学生在学习声乐课时,从老师的授课中感觉到美,欣赏到美。同时老师在教歌曲时也应讲解每首歌词的含义,作曲者的思想,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去理解歌曲作者的情感,认真聆听歌曲优美的旋律,去想象歌词中的意境,品味其中的美,用以调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习声乐的兴致,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其次,学校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课程,声乐教学中加进审美教育部分,不光要教授学生声乐基础知识和技巧,也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走进大自然,在万花丛中呼吸、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这个大家园的好,从心灵深处去领会审美,改善思维、更新思想,达到综合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最后,教学教材至关重要,不论教什么唱法,都应选择国内外古今优秀的作品来教学,还可配以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感知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声乐水平[2]。

四、总结

篇7: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高职体育教学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维度互动过程,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体育与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实现与学生之间深层次、多维度的沟通和交流。教师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整合,添加诸多情感因素,呈现出更多的“正能量”,就会获得学生的认可,使学生能够在积极投入高职体育教学的同时,认可高职体育教师,热爱高职体育课堂,尊重高职体育课程。有了这些基础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可以更加系统、更为顺利地开展,有利于积极、互动、友好的高职体育教学氛围的构建,不但有利于促进高职体育教学,也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运动训练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与细节更加顺畅而高效。

1.2情感因素对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功能

高职体育教学中很多长距离、枯燥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为难情绪,例如:高职体育的田径1000m和800m是高职学生最为“头疼”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也是高职体育教学体系中最有教育价值和锻炼意义的核心内容。通过调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各类因素,特别是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集体的关心、激励和认可,努力避免中途放弃,积极应对“极点”的出现,以情绪、情感和环境的综合作用,建立起学生“战胜”长距离、枯燥项目的信心,在完成高职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效果,提升高职学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1.3情感因素对高职体育教学主体的激发作用

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的目标,通过情感的砥砺和刺激,可以建立起学生对高职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项目的正确情绪和科学认26知,使学生的灵感与热情被彻底地激发出来,将积极情绪、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融合在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水平,打破高职体育教学中固有的界限,跨越教学体系的藩篱,收获来自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运动带来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具备驾驭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适应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激发学生驾驭自我、驾驭情感、驾驭未来的能力。

2实施和应用情感因素的建议与策略

2.1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珍惜关爱学生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时刻在学生的注意和观察的范围之内,现在的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非常明显,只有做到对学生的真心关爱和珍惜,才能获得学生在意识、行为上的认可,学生也才能更好地接受高职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在实际高职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结合体育课程的体系,立足于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同时将情感因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技巧与方法中,在普选阶段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在选修阶段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将学生看成可以主动发展和能够自我建设的主体,给予学生高职体育教学中足够的理解和信任,使高职体育教学氛围和情感进一步优化,不但有利于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要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情绪上的引领,特别对于中长竞赛项目和枯燥的田赛内容,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保护与激励,要引导学生建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念,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集体情绪和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形成集体认知,进一步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对特殊的学生和特殊条件要有差异性的对待措施和态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集体的关爱,进一步形成战胜困难的心理基础,在顺利完成高职体育教学的同时,将枯燥的项目和运动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动力,进而建立起高职体育教学的新情感环境与氛围。

2.2教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做到爱、严结合

客观地看,没有艰苦的.付出就没有丰硕的果实,高职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若只是单纯的“爱”,对学生采用放任的做法,这不是建立高职体育良性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前提,反而是忽略学生发展、漠视高职体育教学规律的大忌。相反,教师若只是单纯地对学生采用“严”的做法,这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影响到高职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主导者,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生情感需求,以学生身心两方面发展的规律作为切入点,以刚柔并济、爱严结合的策略重构高职体育课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高职体育教学秩序,避免学生在疲劳、单调、枯燥的情况下出现精力不集中、学习与练习效果不佳、运动伤害产生等问题。二是,要关心学生的需要,有效地变通和重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和环节,更多地采用学生心理接受、习惯认可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进而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师的管理和要求。三是,针对身体协调性、运动能力、运动经验不足或较差的学生,教师除了要严格要求他们进行运动和训练的同时,要给予学生教师的特殊关爱,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取得突破和成绩的时候及时加以表扬和认可,提升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耐心和信心,做到对自我的有效突破。

2.3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主动交流

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具有丰富的感情,并将这种情感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坦然和亲切。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幽默的语言和主动的焦虑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情感碰撞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3结语

作为讲求高效率、高质量的高职体育课堂的建设路径来讲,将非智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融合在高职体育课堂,形成具有特殊特征的高职体育课堂是高职体育教师的核心发展方向。高职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情感需要、情感建设、情感发展的特点,将高职体育课堂进行重整、分解与创新,科学利用环境、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和非体能要素,构建高职体育课堂的新模式、状态与体系,培养、训练、建设高职学生体育教学的积极情绪与参与热情,建立起具有可扩展、可组合、可优化的新型高职体育课堂。

作者:冯建立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闫田,陈黎明.浅谈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11):270.

[2]陈霞.对高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构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02):49-5l.

[3]汪艳,崔传宇,赵冠豪,等.促进高校体育人才就业新机制探究―――以高校体育人才社区体育创新实践活动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217-220.

篇8:情感体验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情感体验就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认知的效果, 保持记忆的牢固性,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创新性。激发教学中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就需要教育者除强调教学中的认知目标之外, 还要强调知识背后的价值准则。学生不但要认识到知识的含义, 而且要意识到知识对社会、对自身的意义之后, 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 信其道”之说, 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 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 才能听从他的教诲, 模仿他的言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C.Rogers) 提出,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诚实、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过程。健美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手段也是不可少的, 健美操教学也不例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情感体验教育手段

(二)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综合比较分析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需要原理研究

1、求知需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赞科夫也指出:“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这都表明, 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 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这是由学生主导活动的性质和学生求知需要发展所决定的。教学内容便体现了该社会对新生一代在社会化过程方面的某些基本要求。与此同时, 学习这一主导活动, 也促进个体内在求知需要的发展。而这种需要的满足与否也就直接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因此, 从教学内容上, 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以产生快乐情绪, 便是情感教学首先要重视的问题。

2、审美需要

审美需要和求知需要一样, 都属于学生需要结构中的高级社会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手段, 也能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快乐情绪。这种快乐情绪不仅有助于情商的发展, 而且本身也有利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 满足学生审美需要, 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 是展开寓教于乐的又一臂膀。为此教师要创新地去发掘、显示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美的因素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诠释如何鉴赏健美操运动, 了解运动员的姿态美、形体美、气质美等。

(二) 兴趣原理研究

1、直接兴趣

在健美操教学中主要以直接兴趣为主, 因为直接兴趣与需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行为科学分析, 由需要产生兴趣, 由兴趣可萌发动机, 由动机产生行为, 形成需要→兴趣→动机→行为, 从而实现目的。对于学生来讲, 主要是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产生这种兴趣的学生学起来特别有积极性, 往往教师说出来的他们容易理解, 也特别爱模仿, 所以掌握动作技术相对较容易。

2、间接兴趣

在健美操教学中这种兴趣主要针对的是协调性较差、乐感、跟不上教学进度一些的学生, 主要是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他们的直接兴趣变淡, 教师就只能以一些间接的形式来引导他们再次产生兴趣。在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表扬、赞许, 同学的关心、友爱, 都可以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让他们知道大家都没有放弃他们。科学组织合理的教学, 使他们身心愉快, 可以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三) 综合德育教育研究

1、寓教于乐

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 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的活动功能告诉我们, 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这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 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当情绪低落时, 则趋于减力作用。实施寓教于乐原则, 正在于创设学生快乐、兴趣的情绪气氛, 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 饶有兴趣地学, 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 当学生充满快乐而富于兴趣情绪进行学习时, 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 观察、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朝着教学需要的方向积极展开, 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勇气。

2、思想与情感交流

师生良好的情感交流,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 则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师生的情感交流, 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期望, 并会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使学生获得各种信息。其次, 还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融洽, 教师的要求、期望易为学生接受, 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而师生情感冷漠、隔阂, 即使教师有合理、适宜的期望也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故此教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多沟通, 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 结合创新教学观研究

1、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培养形式灵活, 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 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 访问健美操明星, 回顾我国健美操发展史等, 对陶冶学生性情, 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健美操教学内容已经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经验为中心”转移, 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 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中国健美操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 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内容的广度将拓宽, 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 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 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 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健美操学习和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从思想到行动, 从被动到主动, 从引导到自主思维, 从心理上根本解决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动机。以终身受益为目标, 利用情感体验心理学的教育手段, 使学生不仅仅是享受和学会了健美操,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 锻炼了意志品质, 学会了创造思维与逆向思维。

2、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现实实践教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 把情感体验手段贯穿于整个健美操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整个认识, 主动想学, 主动理解, 主动积累, 主动领悟, 主动运用, 主动扩展, 从而使学生学习健美操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 建议

1、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外, 还应注意必须建立在平等性、尊重性、鼓励性、参与性、目的性、娱乐性六大原则的基础上, 否则再好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在课堂中实施。

2、教学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人是有理性的, 也是有感情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激发并满足学生对学习健美操的需要, 从而引起学生学好健美操的积极态度, 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未来的健美操教学方向是思维拓展趋势, 不仅需要扎实理论基础, 并且还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去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条件去创造完美的教学过程。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 以情感教育手段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认知的效果, 知识掌握的牢固性以及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作用, 运用情感教育手段于健美操教学中, 让学生爱学、乐学, 为陶冶情感创造良好条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培养积极情感和陶冶高尚情操;促使学生对健美操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良好的学习倾向——爱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关键词:情感体验,需要,兴趣,健美操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鑑明:《良好的情感教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 2009年。

[2]张淑兰:《情感教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希望月报》, 2007.11。

[3]范佳音:《关于体育创新内容体系的思考》,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3。

[4]皮连生:《智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

上一篇:XXX初级中学消防安全“三个一”总结下一篇:名城名校教育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