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第二小学2014年禁毒防邪宣传活动工作方案

2024-05-23

德江县第二小学2014年禁毒防邪宣传活动工作方案(精选2篇)

篇1:德江县第二小学2014年禁毒防邪宣传活动工作方案

德江县第二小学2014年禁毒防邪

教育宣传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3.30”赵克志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禁毒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关于开展禁毒教育活动的部署以及中共铜仁市委防范办、铜仁市教育局、铜仁市科协《关于在全市开展“防邪知识进校园”活动的通知》(铜防范办„2014‟2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3.30”省委常委会精神和克志书记在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禁毒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强禁毒、反邪防邪宣传工作的一系列要求,重点开展禁毒防邪知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掀起禁毒防邪宣传教育新高潮。

二、宣传主题

珍惜美好青春远离合成毒品

增强反邪防邪意识提高真善美识别能力

三、目标任务

在校园开展禁毒防邪演讲、征文、手抄报、主题班会设计、漫画和张贴标语、观看影片等宣传活动,使中小学生对禁毒防邪知识的知晓率达95%以上,实现“师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校园无邪教”的目标。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禁毒防邪集中宣传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开展,成立德江县第二小学禁毒防邪集中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崔国芝(校长)

副组长:岳 琴杨玉勇

成员:邓 英安学明张金成梅琴简永廷吴高飞

吴鹏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德育处办公室,由邓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安学明负责具体办公。

五、活动时间及内容

(一)安排部署阶段(5月31日—6月9日)

学校成立禁毒防邪集中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由德育处制定宣传活动方案,并于6月12日前报教育局安教办。

(二)具体实施阶段(6月9日—6月26日)

德育处结合学校实际,创新禁毒防邪宣传活动内容和载体,组织开展富有实效性的禁毒防邪宣传教育活动。并于6月27日前将学生自制禁毒防邪宣传手抄报、学生自制禁毒防邪漫画,教师禁毒防邪主题班会录像光盘和教学设计(电子版)送教育局安教办。

(三)全面总结阶段(6月28日—6月30日)

德育处安学明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且认真及时收集资料与归档。

六、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增强对禁毒防邪集中宣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围绕任务目标,认真制定方案,确保禁毒防邪集中宣传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督促,确保实效。德育处督促班主任各办公室、各团队、各负责人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并收集资料和归档。

篇2:德江县第二小学2014年禁毒防邪宣传活动工作方案

根据《德教发〔2016〕41 号关于印发德江县中小学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德江县青龙教育办公室《关于德江县青龙教育街道2018年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发展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需要,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青龙街道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开展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特拟定本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崔国芝 副组长:简永廷 张金成 成 员:杨玉勇 吴 鹏 岳 琴 梅 琴 邓 英 杨红霞 吴高飞 安琼珍 安妮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务办公室,由杨红霞同志具体办公。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加大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速度,精心打造骨干教师品牌,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教学工作中坚队伍,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迅速成长。扎实开展好辖区内各级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工作,做到教师的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

三、具体培养内容 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1.做好师德师风培训,不能有体罚或变相的行为,做到爱生如子,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2.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体教学人员要练习“三字”“一画”“一话”等教学基本功,发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精神,自选1-3项训练内容,持之以恒,天天练习,日久见功底。3.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化的课程理念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动态系统,每一位教师应加强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对新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新课程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4.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冲击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逐渐转变,但仍有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墨守陈规或搞花架子,或只重形式不重内涵。通过诊断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科学的课程评价观培训。评价与课程发展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过程中首要研究的问题。按照新的课程观念,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它伴随着不断的调整而构成课程发展的动态系统。6.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把教育信息技术作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来学习,真正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是课程改革的有力工具,只有掌握这门技术,才能以此为平台探索在新技术条件下课程改革的规律,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7.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科知识,需要教师调整智能结构,需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政策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细细地解读,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并成功的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指定学科内容联系起来,与学生的不同需要结合起来。8.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教师要在短期内把握好新课标、新教材,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研究的方法学习课标与教材。因此,要加大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 ①发现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作为教育科研的课题成为关键的一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②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识别、分类,也包括对信息的分析、评估以及利用信息作出决策、解决问题等。③开拓创新的能力。课程改革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活动,它所要研究的课题,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开拓创新能力,创造性的分析解决问题。④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要把对课程改革潜心研究的新认识、新思想等斥诸文字,以科研报告、论文著作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教育科研落实于课程改革。

四、培养具体措施

上一篇: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下一篇:五一感恩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