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unit9案教学设计

2024-04-20

4bunit9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篇1:4bunit9案教学设计

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18)

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 执笔:李英梅审核: 郭红梅 内容:《夜莺的歌声》课型:讲读课时: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12、3、20 授课时间:姓名: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知识链接: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能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nshymwtg

木 屑拧 开呻吟蘑 菇宛转挺机灵 鬼 子sxm

塞 到 削什么轻 蔑

2、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chãnjìpánwânkǒushàomáifúníngshãnguǐ zi()()()()()()

shāohuǐmùxiâmïgūshēnyínwǎnzhuǎn

()()()()()

3、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垂头丧气:

轻蔑:

凝神:

兴致勃勃:

宛转:

二、合作交流

1、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

2、你认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要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的大

概说清楚。)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4、夜莺的歌声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从中你能看

出些什么?

三、课后检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这片杂草丛(cōng cïng)生的空(kōng kîng)地已被我们清理干净了。

(2)孩子在削(xuē xiāo)木头。木屑(xiâ xuâ)掉了一地。

(3)军官没来得及抓手枪,就滚到尘埃(āi ái)里了。

2、组词

削()挺()斯()甩()

哨()庭()期()用()

抢()防()汉()惯()

枪()仿()汗()贯()

四、巩固提高:

1、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路()的眼睛()地回答()地微笑

()的树林()的花园()的歌声()地站着

2、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教(学)后感

汗淖尔学校师生共用教学案(18)

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执笔:李英梅内容:《夜莺的歌声 课型 讲读课时:第二课时备课时间:2012、3、20授课时间:姓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3、理解本文中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把搭配不当的词改正过来。

发现事物()仰视大地()结束开会()杂草丰富()回答提问()溪水汹涌()改正问题()曲折的公路()

2、比一比,组词语。

惯()飘()睁()漩()

贯()漂()挣()旋()

3、照例:

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天上飘着白云。

1.吹着口哨的孩子迅速地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着辽阔的原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展示

学习第一部分

(一、)快速默第一部分,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3、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

读第2、3自然段。

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4、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1)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6、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3)体会“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

学习第二部分。

(二、)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憎恨 临危不惧 热爱 应变自如 祖国 敌人 毫无惧色

(三、)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4、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四、课后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弯弯曲曲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4)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

五、巩固提高

1、给加粗的字选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深:①指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②指深刻;③从外到里距离大;④深厚,密切;⑤距离开始时间久;⑥颜色浓;⑦很,极。

(1)他说的话不多,但含义深。()

(2)我深信他的工作态度。()

(3)深红色的衣服很适合她穿。()

(4)这条河水很深。()

(5)他住在深山老林。()

(6)中朝两国人民有深情厚谊。()

(7)现在正是深秋时节。()

2、读一读,做一做。

松坊溪的冬天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u gai()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cong cong()地流着。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ong xi()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难道这不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吗?

⑴根据汉语拼音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语。

⑵“雪降落在松坊村上。雪降落在松坊溪上。”是不是排比句?

是()不是()文中有排比句吗?用﹏画出来。

⑶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说明把什么比成了什么?(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描写的顺序上,第四小节采用由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顺序;第六小节采用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5)把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变成陈述句(2分)

——————————————————————————。

教(学)后感:

篇2:4bunit9案教学设计

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更好预习的材料。

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满足感,激发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良性循环的关键。

是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动起来的重要保证。

一、【学习目标】设计

导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那么就应该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特别是懒学生暂差生的心理为出发点。学生通常不在意学习目标,因为常规目标有些空、大、远。而学生很功利,他们想着题做好就好啦,可以歇啦。可是做题,又没学过,怎么会做啊,干脆别做了。针对这样的心理,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很重要,很实在。这就要求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设计要细化,要明确,要分层。

比如:掌握哪几个实词;能背诵哪个段落;能理解某种思想。分别符号注明能力层,A★B▲不标注是C级

二、【方法指导、知识链接】设计

学生说不会做,我们就在导学案中告诉他怎么做,怎样预习。这点设计起来,学科性就很强了。比如:语文学科要求配备工具书,要求他查字典;再如要学生翻译文言句子,就在这一栏目里链接翻译的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有留 扩 换 补 删 调,翻译六字诀的具体解说。再比如:理解文章情感的思考题,可以在后头括号注明思考方向,比如关注什么词语,给学生提示。

这块非常重要,方法指导的好,学生越易答题,越有满足感。

三、【自主学习】设计

必须满足三点要求:1.体现教学思路。基础知识、要点、拓展部分

2.可完成。根据学教模式排定的时间设定控制题量。据学情删减题目。

3.要分层。题是有难易的,学生是有层次的。让每个孩子都满

足,就是每个孩子完成自己能力层的导学案,他就是优秀的。难度如何排定,据学情6:3:1 或7:2:1,甚至8:1:1 有了完备的方法指导,又有了能力分层,加上小组长稍加监督,组规实时约束,学生愉悦的自主完成导学案,并不是理想化的奢望。

四、【目标检测】设计

配合学教模式中的最后五分钟检测设计的。这是当堂检测,不能伤害学生自尊,设计建议各年段应据学情设计,重基础,降低难度。

教学案:是教师使用的材料。

是确保教师课堂掌控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行为涉及课堂前后,所以,我校教学案的设计按实施时间分,可分为三段:

『课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导学案设计说明】 『课中』 【课中交流预设】(与导学案设计说明穿插)

配合学教模式的同伴互助、组内讲解、班级展示环节设计的。

当然,真正的掌控是教师在课堂巡视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教师在教学案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设见解的 思路方案,能让教师课堂掌控更从容,更高端。

『课后』 【教学札记】建议电子稿拉出后,手书教学札记。

一堂课上完了,一定有所得,有遗憾,得意了,失落了,就过去可不行。写下来,记下来,才是正道。所以教学案右侧划出四分之一的区域自上而下,配合各环节书写札记。

篇3:4bunit9案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导学案

当前,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堂;二是课堂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 我们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必须向学生自主学习要质量。而导学案是将以教师围绕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蕴于教学预案中, 在教学预案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课程标准的要求, 设计合适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完成对一课内容的预习与领悟。与其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不如将寻求知识突破的方法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方法, 领悟自主学习的乐趣。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导学案中“导”与“学”的关系

“导”的功能在于让学生能适时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完成对一课内容的提前预习与领悟。而“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 也就是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究其根本, “导”是为了“学”服务的, 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

三、如何设计导学案

我根据所从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践, 大致把导学案设计为五个板块: (1) 课程导入; (2) 知识网络; (3) 学习探究; (4) 自我测评; (5) 思维拓展。

1. 课程导入

精辟活泼的语言总是能激起人们阅读与探索的兴趣, 枯燥乏味的话语只能使人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在课程导入的环节中, 我们应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枯燥的排比去向学生展示本课的要点和考点, 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内容, 带着问题去探求要点。

2.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构建基本点在于指导学生完成一课基本内容的阅读, 让他们知道课本上的内容哪些需要掌握, 哪些需要理解, 哪些只是对学习要点起到辅助作用而不需要掌握的。

3. 学习探索

没有学生的思考就不可能造就真正的自主学习氛围, 但不切实际的思考只能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学习探索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 但不妨碍学生得出结论。它作为一课的一个知识点, 要求学生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能体现探寻的成就感。

4. 自我测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自我测试, 所设计的题目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让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哪些要点掌握了, 哪些要点还需要自己下一定的功夫。

5. 思维拓展

知识点的记忆与训练只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读中去完善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识记得来的东西只能存在与自己的记忆之中, 只有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完美的应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思维拓展的设计要把握问题的设计, 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与适当的深度。

四、在设计导学案中我们应该避免的误区

1. 简单的不符责任的知识点简单堆加

一课的知识点有十个, 就把从一排到十, 一个一个地用简单的文字堆垒起来, 却从不讲究知识点设计的艺术性与兴趣性。

2. 把导学案变相的转化成一份试卷

舍弃了导学案“导”的功能, 也就丧失了导学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初衷, 事倍功半。

3. 问题设计趋难化

人的学习状态的调整是由易向难的转化, 是具有阶梯性的。清一色的无效思考只能导致学生弃之不顾, 用学生的话讲“反正不会, 作它何用”。长此以往, 学生形成惯性思维, 即使容易的问题, 也会主动放弃。这样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4. 课堂处理简单化

反正学生已经预习过了, 知识点也找到了, 教师只要把导学案上的相关问题校对答案即可。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提前预习, 把握基本的知识点, 但要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答题的思路, 答题的要点准确性还是要求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去解决的。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课堂教学要求的是师生的共同参与, 共同解决问题, 而不是以往陈旧模式下的“一言堂”。

篇4:数学学案教学与本土学案教学

北京的孩子津津有味的在吃烤鸭,重庆的孩子们围坐在桌旁吃火锅,我们新疆的孩子,一手拿烤馕,一手拿着烤羊肉,一边感慨:真是美味啊……这一幅幅画面提醒我们新疆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地域不同,孩子的受教育环境也就有所不同,教育当然也应该不同,这就激励着我们新疆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合本土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

全国各地教育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虽地处边陲,但改革的热情不减,我们时刻关注着各地的改革创新,对于这些年颇有成效的学案教学,我们也反复学习研究过,积极引入,收获颇丰。下面我只是谈谈我的疏浅的见解。

背景。

学案教学的背景:国家进入“十一五”规划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针对学生减负增效的要求,限定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会得不偿失。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兼顾学生的持续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一道难题,而“学案教学”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本土学案教学的背景:距离1997年秋金华一中在全国首次提出 “学案教学法”,已经有十几年了,各地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非常多的适合当地教学实际的方法,作为西部城市的一座示范性高级中学,内地发达地区的许多的成功经验,并不能直接照搬应用的,所以只有研究适合本土特点的学案教学,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适用性。

学案教学的适用性:学案教学的“老故乡”——金华一中对学案教学法的评价是:“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那么,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就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由此可见,学案教学的意义非同寻常。

本土学案教学的适用性:对于教育还不是很发达的西部城市而言,对全国通用教材的处理和发达地区的处理显然不同,那么,研究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从而制定相对应的适合学生的学案就是很必要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对现成的学案的适用性进行研究,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土的学案教学。

下面就说说我对本土学案教学的尝试:

一、本土学案的定位:

学案不等同于练习册,本土学案要对教材做有效的处理,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学案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要考虑学生的疑惑之处,考虑学生的思路受阻之处,设计解题的方法及学习的规律,只有顾及到这几点,学案才有针对性。同时,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本土学案的设计思路:

首先,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学后教”显得更重要,但我们的学生基础有限,自学能力有限,所以在预习学案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小梯度设计,小难度设计,要有层次,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在家独立完成预习工作。如果难度过大,必然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从学生的认识经验去设计问题。其次,对于我们的学生,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去学习每一个知识点,力求学懂学会,如果一味求快,势必过于急于求成了。再,学完一个知识点,要配以适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求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举例)例如:在学习数学必修5《数列》一章时,对于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的处理,因为教材中只在推导公式时用到了累加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其他的方法都没有涉及到,要添加就需要课时(课时很紧),而且要把握难度(对初学者来说技巧性较强),当时想:教材也没有要求,不讲觉得很重要,讲没有时间,两难,最后就折中处理,经过研究,讨论,组内决定加两个课时,研究由递推公式推导通项公式和求数列前n项和各一个课时,并且设计好了学案:

学案一:研究由递推公式推导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构建新数列法,由前n项和求通项。

学案二:求数列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 公式法,分组求和法, 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

但由于课时太紧,难度把握的不好,批阅检测学案时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好,一段时间后再检测,发现会的学生寥寥无几,事实证明学案的设计脱离了实际——拔苗助长。

三、本土学案的的编制:

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也要研究自己的学生,本土学案一定要切合我们自己学生的实际学情,编制学案要严谨,严格按照“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集体研讨,制定计划——轮流主备,个人辅备——全组研讨,最后定稿——组长审核,处室审批”的流程。

(举例)例如:在制定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一章的学案时,由于这章新旧教材变化较大,为了较好得把握教材,把握学生,制定出因材施教的好学案光第一环节——研究教材就花费了很大功夫和很多时间。

我们高一数学组为此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

第一阶段:开会制定计划,分配任务:一人负责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一人负责新旧《大纲》,《课标》的对比,一人负责新旧课时的对比,一人负责新旧教材课后习题配备对比,一人负责新旧教材教法对比。

第二阶段:集中交流,对各自负责的项目汇报,然后各抒己见,进行交流研究,反复交流,我们前后共进行了五次集中交流。

第三阶段:汇总,对各个环节达成共识,确定为本部分今后一段时间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等。

第四阶段:把汇总结果进行梳理成文,以幻灯片的形式正式向全组教师进行展示,以便得到其他年级教师的指导。

第四阶段:修改,定稿,作为制作学案的依据。

四、本土学案教学的环节:

学案分三个环节;预习学案,教学学案,检测学案.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预习学案,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更应该提前预习,所以学案应提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需要完成的基本内容,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本,查找资料,交流讨论,请教老师,自我学习。不拘时间和形式,与老师、同伴交流,为课内探究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的学生基础有限,自学能力有限,所以在预习学案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小梯度设计,小难度设计,对学生在学习“学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要有预见性,在相应的位置给予恰当的思路点拨,以求“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教学学案,预习学案的完成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疑问,所以,要给学生预留时间,请他们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再次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激励人人参与,激发集体智慧的火花。对于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进行思维点拨,准确引导。教师的点拨,力求富有启迪和激励作用,特别难解决的问题要出示范例,抛砖引玉,让学生最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学案还要设计难易适中的变式训练。通过变式,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以巩固重点、难点。

检测学案,设计难易适中的检测题,一方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一方面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于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丰富的知识内容。

总之,学案教学模式并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它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课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特别针对我们的学生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还要研究一些更适合他们的本土教学方式。

篇5:4bunit9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理解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读通句子。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预习内容】

1.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在句旁写自己的感受。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师巡视、指导。

(1)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2)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4.全班交流。

(1)、说说你学会的生字生词。一个多音字也行。(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面对本课中的孔子、老子,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搜集孔子的故事,抽空读一读。

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理解感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地方。

4.积累好词佳句。【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对难写易错字要仔细观察,认真书写评比。

2.小组合作寻找本课好词、佳句。

(1)请你想像一下,孔子是怎样到洛阳的?(2)“终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含义?

(3)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他和老子见面后说了些什么?(4)请你用不同的线画出他们说的话,并想一想什么意思。

通过读对话,你感受到什么?(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5)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

四、课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Chuàng zào sì zhī jī fū zī rùn()()()()2.多音字组词:

降 血 创 3.唱反调

光明对黑暗 上升对 轻对 分对 4.日积月累

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找找抄抄,认真体会。

---------------------

---------------------

---------------------5.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品行?(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

五、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后找来读一读,并将故事讲给父母听听。

2.请你读一读资料袋,你还了解了什么? 展示《论语》中的部分名句。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六、课后作业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 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3.做一做“孔子书签”。

七、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 风餐露宿

篇6:《与朱元思书》三案教学案

单蕾

教师寄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让我们尽情地去领略吧!

一、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感情朗读课文,力争成诵,并完成下列题目。

(1)一读课文,将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2)二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重点的词语与段落。

(3)三读课文,主旨把握,归纳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情感。

3、将你在预习中的收获或遇到的疑难在课本上标记出来。

二、预习自测:

1、这篇文章选自___现代小说家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北京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薄雪()

3、解释下列词语。

(1)响晴:(2)空灵:

自评: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4.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难点:揣摩语言,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资料链接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学生互动检查基础知识:

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

2、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3、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我学习,我快乐)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作品的语言美。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读完后找一个学生读下列字词的读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

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薄雪()

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听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 的那些景物?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2)注意停顿。

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众人拾柴火焰高)研读第二—五段

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 3.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光,又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5.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6、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

四、拓展延伸(爱拼才会赢)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济南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五、达标测试(我达标,我快乐)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晾晒()暖和()唤()醒

着()落()发ji()看()护妇 镶()上 xiang()晴 露()出 狭窄()水藻()zhu()蓄 cheng()清

二、解释下列词语

温晴: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 响晴:___________ 秀气:__________ 贮蓄: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济南的冬天》课后提升案

1、本文紧扣了济南冬天的“______”这一特点,赞美的是___________(A、济南的冬天 B、冬天的济南 C、济南冬天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之情。

2、文章标题“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可理解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尾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篇7:4bunit9案教学设计

编制人董防审核人编制时间10月12日

学生完成所需时间班级姓名组号

一、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高兴

2、诲女知之乎女通,你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第5个)通,明智,智慧

4、学而不厌厌通,满足

二、古今异义词

三、词类活用

四、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

①.学而时习之

②.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④.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重点词语解释

六、特殊句式

七、朗读节奏

八、理解性默写

①、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⑦潮河湾生态园开园,沂北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结语:

《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他对世界的影响,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朝鲜和日本。1594年传教士利马窦将它翻译为拉丁文后,又被翻译为意、法、德、英、俄等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事实上,孔子早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巨人。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标志着孔子已经在全世界得到认可,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做得更好,一定要去学习《论语》,进一步认识孔子。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了八则孔子语录,虽然是管中窥豹,但却没人能说“可见一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堂《论语》启蒙,意在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以能读经典书,做有根人。为我美好人生,努力独善其身。

篇8:运用教学案 优化课堂教学

1.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目标、知识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探究过程有目的, 老师要重视对能力目标的提示和解读 (注意:老师应尽可能将导学目标问题化、题目化) 。根据新课程标准,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

2.诱思导学:学生结合教学案的导学提纲, 首先阅读课本, 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不再被动地跟着教师走, 跟着教材走, 而是发挥其个体能动作用, 主动地、独立地、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自己找出认知上的重点、难点。针对各学科的特点一般采取分段进行的方式, 具体操作我们认为可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是一种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 在导教学案上我们要注意几点:1设置自学提纲, 时间适当提前, 以便学生提前预习。2要由简单到具体, 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性问题。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 图文对照。4要介绍不同的自学方法, 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是一种学习形式。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提示、分析, 以避免“冷场”。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图, 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讨论, 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3讨论要在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4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才智, 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疑难辨析: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 采取在教师点拨下, 层层领悟最终引导出结果的方法。对于教学案中的经典例题, 我们一般不给出学生现成的解答分析, 而是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去解题 (可讨论) , 在此期间, 教师可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然后让学生进行解题汇报, 在解题汇报中, 我们坚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 这样可以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 (一题多解) 的结果, 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例, 放手让学生去寻找错误所在, 分析错误的原因, 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我们采取由教师对解题思维、方法、技巧归纳总结的形式, 进而形成规律性东西。在学生分析有局限的情况下, 我们可对某些例题展开, 指导学生一题多变。我们在课堂上针对精选的题目, 都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4.典例精讲:教师精选典型例题, 课堂精析精讲, 归纳规律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每道例题后配置一道基本练习, 例题分析结束后随堂训练, 达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 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 提出注意事项, 并且对解题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 不在多, 而在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 学生已经学会的或学生已经讲明白的, 就不再重复讲解。教师在讲解上下工夫, 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 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5.达标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 其效果如何, 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选取适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检测题要讲究适量、适度、适时。量不求多, 求精, 杜绝题海战术;在深度把握方面, 执行课标上比值, 即每节课上的练习题中, 浅题、中档题、难题三者之比为3:5:2;针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 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 突出变式的训练。课堂上老师可随时面批部分同学的作业。一方面, 学生通过完成测评试题, 检验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可根据测评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甚至错误的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制订补救措施。同时在测评时, 要注意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很大程度体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6.总结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 虽经过自学和讨论相结合, 但获取的认识是零散的, 只是初步的结论。因此, 需要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 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通过寻求相互之间的联系, 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联系图, 使之系统化。所以简明扼要的知识结构联系图, 是对知识的概括, 是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同时,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小结归纳, 也是培养学生的系统、发散、创造思维, 使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得以有效训练。

篇9:《青玉案·元夕》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及写作背景,鉴赏“那人”这一意象,把握词的主旨。

2.掌握本词多样的描写技巧及烘托、托寓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小组学习,理解文本。

2.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词人关心国家及民族命运的高尚情怀。

2.学习词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优秀品格。

【教学设想】

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设计教学环节,即把握词的内容与形象——情感及意图——-手法及技巧,重点突破本词的“那人”这一意象,旨在通过活动促进阅读与鉴赏,全面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环节设计】

1.对联导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整体感知:朗读全词——品味元宵夜——那夜——修辞与技巧

3.意象鉴赏:小组活动——寻找知“辛”人——那人——意象与主旨

4.延展提高:仿写句子——写点知“辛”话——那些话——生动与形象

5.课后作业:运用联想与想象续写蓦然回首之后的故事。

拓展阅读《把栏杆拍遍》

【教学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师:(齐读对联)这幅对联所写是何人?有何依据?(若学生回答不上,老师则要注重引导)

生1:辛弃疾。理由:上联提到了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而继东坡之后当然是豪放派的另一个代表辛弃疾。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不同看法吗?

生2:依据还有下联希望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与辛弃疾的爱国抗金主张吻合。

生3:还有下联提及的悲黍也是一个暗示,黍离之悲,与辛弃疾所处的社会背景也是相关联的。

师:非常好,上联点出辛弃疾词作的风格属豪放派,下联主要讲辛弃疾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但是同学们忽略了“美芹”。“美芹”是指辛弃疾的“《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是辛弃疾南归后向孝宗呈上的建议书。详细分析了敌情且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战略。

PPT展示作者相关信息: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以抗金为己任,空有将相之才。南归后长期被闲置,豪放派集大成者。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辛弃疾的另一佳作——《青玉案·元夕》。

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品味元宵夜——那夜

齐读诗歌,整体感知文本

生:齐读诗歌

师:点评并提问:同学们在读完这首词后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画面?

生:一个热闹非凡的夜晚。

师:是的,在标题当中便是元夕,青玉案属词牌,元夕属词题,元夕指的是元宵夜。在词当中就是——夜。请同学们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夜”的特点,并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那夜的?

生1:千盏明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生2:“花”好月圆。玉壶流转。烟花怒放。

生3:美女云集。采用借代的手法,“香”“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美女。

生4:热闹非凡。多角度描写技巧:视觉、听觉、嗅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万民狂欢、万人空巷的元宵之夜。

师:同学们分析得十分准确,让我都感受到了那夜的热闹繁华的气氛。但是辛弃疾仅仅只是为了给同学们留下一个难忘的元夕吗?(过渡)

生:不是。

师:那辛弃疾内心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寻找知“辛”人。

三、小组活动——寻找知“辛”人——那人

师:那人究竟是谁?有何特点?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注意结合作者的身份背景来分析,知人论世。现在我们分小组来学习,共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合作,推选小组最佳知“辛”人。

生:讨论五分钟。小组知“辛”人发言。

生1:我认为那人所指的是和他一样有着抗金意愿的主战派。

师:你能分析一下吗?(引导)前面介绍作者时说过他的志向是什么?——抗金。

实现了没有?——没有。南归后一直被排挤、被打击,闲置在家,壮志难酬。

现在国难当头,他要寻找什么样的人呢?——同样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的知音,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人。

生2:那人是个超凡脱俗的美女,是抒情主人公心中的女神。前面提到了众多盛装打扮的美女,那与美女相对比的自然而然也应该是个美女。

师:有道理,而这超凡脱俗的“那人”是用烘托的手法所展示。

生3:是诗人自己。在这举国同庆,万民同乐的日子,而只有作者一个人苦闷孤独,在灯火阑珊之处,开心不起来。

师:很好的想法,这让我想起了同样胸怀天下的屈原的那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也想到了林升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或许这样热闹非凡的场面反而增加了词人的愁情。同样的情感,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当中也有同感:“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

篇10:教学设计案

一、导入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着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雨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这是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雨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似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任何景物的描写似乎有雨的加持便显得高级,任何情感的抒发有雨的烘托便显得恰到好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昆明的雨》。

首先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1、字音

(随意找一组学生开火车读字音)

鲜腴(yú)

青头菌(jùn)黄焖(mèn)

草茎(jìng)

择(zhái)净

炽(chì)

缅(mǐan)桂花

绿釉(yòu)

2、字形

花gū()朵

tái()痕

密zāz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课文,读出雨中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1、本文围绕“昆明的雨”作者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和事?

明确: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2、从中可见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明确:雨季长,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二读课文,品出雨中美

(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或段落并赏析,说说为什么美。小组合作,先组内分享然后推举同学展示。

师: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能否体会汪曾祺老先生这种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呢?请从文中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分析体会其中的美。

师: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三读课文,悟出雨中情

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直接表达作者深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雨,有时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同学们能否从文中体会作者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呢?畅所欲言。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拓展延伸

作者在第10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是什么样的“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来,80字左右。

五、小结

篇11:教学设计案

【教学目标】

1.认真看图,认知图上的动物,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2.独立认读音节,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习6个词语,学会7个生字,认知4个部首。

4.认知问句、问号。学习朗读问句,懂得回答问题要完整,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朗读问句答句,理解“长”、“短”、“弯”、“扁”等字。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教具准备】

录像带、录像机、两个盒子(一个稍扁,一个稍长)、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

型】

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看看(放录像),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动物?看清楚说。(这幅画面上有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

wěi ba

仔细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板书:尾 巴)这节课俺们就来比比它们的尾巴。(板书:比)

领读课题,齐读课题:6.比尾巴。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看图轻声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这首儿歌告诉俺们什么。

2.各自轻声读儿歌。

3.检查生字的读音。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谁 的长

好 像

猴子

松 鼠

4.指名四位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正音)

5.讨论:这首儿歌告诉俺们什么?

过渡:这首儿歌告诉俺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二两节。

(二)、细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长?

师述:这首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谁的尾巴长?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就叫问号。(齐说)读问句要注意声调向上扬。

(领读两遍)

理解:“谁的”,“谁的”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哪一个)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谁的”。(圈出重音“谁”)还要强调“谁的尾巴”要连起来读。(划连线谁的尾巴)

领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第二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短?

提问:读时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谁”)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谁的尾巴)这句话还可以怎么问呢?

3.指名读三句。出示黑板;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评议。

强调注意“谁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谁的”要强调。(圈出重音“谁”)

引说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就是——

4.小结过渡。第一小节提了三个问题,第二小节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这两个问题怎样回答呢?要比一比才知道,大家比比看。

(三)、细读课文第二节。

1.放录像,教师比划。提问,猴子的尾巴,兔子的尾巴哪一个长,哪一个短呢?(对,长和短,比较就能看出来了)

2.第二节里哪两句话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出示黑板)

3.指导朗读理解o。

①“猴子的尾巴长”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老师问的时候强调“谁”,答的时候要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猴子”)老师问,同学答。还要注意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猴子的尾巴)

②现在小朋友问,老师来回答,看老师回答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谁的尾巴长?师:猴子

师述:对,俺们回答问题一定要语句完整。(领说两遍:回答问题要完整)现在老师再来问,大家一齐回答。

③“兔子的尾巴短”回答了第几个问题?读这句话时要强调哪个词?(圈出重音“兔子”)

教师问,同学答,注意“兔子的尾巴”要连读。(划连线)女生问,男生答。

第一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长,后问了谁的尾巴短,第二小节就先答了——(引读),后答了——(引读)。

师述:这就告诉俺们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领说两遍: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④看录像,假如老师把问的次序颠倒一下,怎样回答呢?老师问,指名同学答。

⑤放出牛、羊的录像,学习提问题,回答问题。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回答问题要完整。

⑥第一小节里的第三个问题: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好像一把伞,是不是一把伞?书中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3)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是不是好像一把伞?大家看录像。

⑦放出录像,问: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子?

⑧指导朗读第三句,圈出重音,划出连线。

⑨放出燕子的录像,提问:燕子的尾巴好像什么?用“好像”说话。

⑩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节。

(四)、学习三问、三答的方法,比比水牛、山羊、燕子的尾巴。

1.放录像,同桌的同学练习提问并回答。

2.指名同学回答。

(五)、识记局部生字字形。

1.划出生字,各自读读,记记字形。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

的:分析结构,教学白字旁,书空左半局部。读词;谁的、猴子的。

巴:有几笔写成?范写“巴”。读词;尾巴、嘴巴。

把:“把”比“巴”多一个偏旁,教学提手旁。读词:一把伞、一把剪刀。

长:范写,长有几笔写成?指名分解笔画。

(六)、复习巩固。

1.自由读读,记记字音、字形。

2.抽读生字。

3.做“找朋友”的游戏。(四个字、四个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卡片:长、的、巴、把。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节。

二、细读课文第三节。

1.出示黑板:(第三节)看看第三小节,注意读时也要和第一小节问句一样,要强调哪些词。指名说,教师圈重音“谁”,划出连线谁的尾巴。

2.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第四节。

1.第三小节先问了谁的尾巴弯,俺们来看看;(放录像)公鸡、鸭子、孔雀,谁的尾巴弯呢?-指名同学指出来,用手画画公鸡的尾巴。(放特写镜头)大家一齐画。

2.第四小节怎样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圈出重音“公鸡”,划出连线。

3.谁的尾巴扁呢?(看实物;两个盒子)先看看老师手上的两个盒子哪一个是扁的?用手比划扁盒子。

4.放录像,看看谁的尾巴扁?放特写镜头,看看鸭子的扁尾巴。

5.课文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师问,同学齐答。(圈出重音“鸭子”,划出连线)

6.放录像,鸭子的尾巴扁,还有哪一局部也是扁的(指嘴)鸭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这就叫”扁”。

7.放录像,看看这六种动物,比比谁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写镜头),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眼睛)对,俺们叫它“大眼状花纹”。看看大眼状花纹有哪些颜色。

出示黑板:大眼状花纹的颜色有_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指名说句话,谁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话?

师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极了,没有哪一种动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个“最”。

指导朗读,老师问,同学答,评议,圈出重音“孔雀”,划出连线。

8.分男生、女生朗读第三、四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

这首儿歌的题目叫《比尾巴》,通过比较告诉俺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六、看录像,学编儿歌《此嘴巴》。

过渡,动物的尾巴不一样,也有许多动物的嘴巴不一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比比几种动物的嘴巴,编一首“比嘴巴”的儿歌。

1.放录像,仔细观察公鸡、鸭子、老鹰三种动物的嘴巴。

2.提出要求:①三问三答,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3.同桌讨论。

4.指名同学编儿歌《比嘴巴》。

七、识记局部生字。

1.划出生字,自学,巧记字形。

2.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公:教学八字头,下面有几笔?

鸡:左边有几笔?教学右边的鸟字旁。

鸭:把“鸡”的左边“又”换成“甲”就是鸭,一齐书空左边的“甲”。

三、课堂小结

(一)总结:

这首儿歌的题目叫《比尾巴》,通过比较告诉俺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二)看录像,学编儿歌《此嘴巴》。

过渡,动物的尾巴不一样,也有许多动物的嘴巴不一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比比几种动物的嘴巴,编一首“比嘴巴”的儿歌。

1.放录像,仔细观察公鸡、鸭子、老鹰三种动物的嘴巴。

2.提出要求:①三问三答,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3.同桌讨论。

4.指名同学编儿歌《比嘴巴》。

(三)、识记局部生字。

1.划出生字,自学,巧记字形。

2.出示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公:教学八字头,下面有几笔?

鸡:左边有几笔?教学右边的鸟字旁。

鸭:把“鸡”的左边“又”换成“甲”就是鸭,一齐书空左边的“甲”。

(四)、巩固复习。

1.看黑板,记字音和字形。

2.抽读生字。

3.猜字游戏.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书写生字

五、板书设计

比尾巴

shuí de cháng hǎo xiàng

hóu zi

sōng shǔ

biǎn

谁 的长

好 像

猴子

松 鼠

篇12:4bunit9案教学设计

教学案设计

课题 成 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成数与折扣都是百分数知识的延伸,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有共同之处。学生有百分数知识和折扣知识作为基础,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良好的认知状态。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认知状态。第一次接触成数,学生会感觉有些陌生。在新课的开始,教师直接明确成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理解成数的意义,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对接起来,无形中化解了学习难度,解决成数问题就水到渠成了。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迁移”。

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整节课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课前准备

第 1 页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导入新课。(2分钟)课前互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板书课题:成数)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成数的资料,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准备进入新知的学习。1.举例说明什么是出勤率。

二、探究新知。(17分钟)1.讲解“成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明确:“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的苹果比去年减产一成,这里的“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成数及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

第 2 页 3.课件出示例2。

(1)理解“节电二成五”的意义。(2)找出单位“1”。(3)列式计算。

1.理解成数的具体意义。

2.举例汇报成数及把成数改写成百分数的方法。3.自主探究例2。

(1)汇报“节电二成五”的意义:比去年节电25%。(2)根据题意找出单位“1”:把去年的用电量350万千瓦时作为单位“1”。

(3)题型分析,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列式计算:

350×(1-25%)=350×0.75 =262.5(万千瓦时)2.填一填。

“一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二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3.水北庄村民小组前年收水稻4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一成五,去年收水稻多少吨?

第 3 页

三、拓展提高。(17分钟)1.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明确题型,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2.讨论:“粮食比去年增产三成五”与“粮食比去年增产35%”,哪种说法增产得多?为什么?(详见课堂活动卡)1.理解题意,明确“增长两成”的意义,找出单位“1”并列式计算。2.讨论交流。

4.某种录音机的利润是进价的三成,已知它的零售价是每台390元,求这种录音机每台的成本是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4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上一篇:写普陀山一日游的作文下一篇:桥墩柱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