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教学案

2024-05-06

问路教学案(精选8篇)

篇1:问路教学案

问路(综合课)дорогу

一、教学对象

掌握了600左右词汇的初级汉语学习者。

怎么(как)往(куда)

离(расстояни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的学习,能够准确掌握生词“怎么”、“往”、“离”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怎样问路,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3、通过语法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就„„”的基本用法。

三、教学时间

全课共两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四、教学重难点

字 слово :往、离 词 слова :怎么 词组:一„„就„„

五、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按照“生字—课文—语法”的顺序,循序渐进。

2、设计互动环节的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3、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听说领先,同时加强汉字的读写训练。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我想去书店,可是不知道怎么走。当你遇到这个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Я хочу пойти в книжный магазин , но не знаю, как выйти.когда ты встречаешь в этой ситуации , когда вы будете делать?

这时候我应该学会问路。今天我们要学的就与问路有关。

(二)展示课文(1~3分钟)(老师把课文展示在黑板上)艾米:请问,到中国银行怎么走?

路人:从这儿往.前走,过两个路口,左边就有一家中国银行。艾米:离这儿远吗?

路人:很近,走路5分钟,到那儿一问就知道了。艾米:谢谢您。

(三)生词学习(25分钟)银行(yínháng)банк

怎么(zěnme)路人(lùrén)

прохожий 从(cóng)往(wăng)куда 路口(lùkǒu)左边(zuǒbian)家(jiā)离(lí)远(yuăn)近(jìn)分钟(fēnzhōng)

1、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每一个生词。老师带读一遍,学生齐读一遍,学生接龙似读一遍,每个同学读两个。

2、讲解重点词语

(1)怎么:疑问代词,用在动词前边,对行为的方式、方法提问。例句:A、先生,请问中国银行怎么走? B、你知道这个菜怎么做吗? 【师生互动】(请同学用“怎么”提问)

你不会读这个生词。(答:请问,这个生词怎么读?)

(2)往:介词,表示动作的方向。后面可以接方位名词: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等。

例句:A、从这儿往前走。(在讲解这一句的时候,老师可以做往前走的动作)B、你往上看,那是什么?(老师做往上看的动作,问学生自己在干什么?)(3)左边:n.the left 【师生互动】(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座位情况问)

你的左边是谁?(我的左边是~~)【扩展】(老师引导同学问)

你的右边是谁?(答:我的右边是~~)

(4)离:动词,可以表示距离,后边常用形容词“远”或“近”。„„+离+„„+远/近 例句:A、食堂离宿舍很近。B、我家离学校很远。【师生互动】(老师站在讲桌旁边问)

老师离讲桌近吗?(答:老师离讲桌很近。)(5)分钟:n.minute 例句:我们10分钟后在学校大门见面。【师生互动】(老师看看时间问)

我们什么时候下课?(答:我们8分钟后下课。)

(四)巩固复习(13分钟)

1、通过学生齐读或者个别朗读检查学生认读及发音的情况。

2、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填空,查看学生对生词的理解情况。(1)他的_____是他的女朋友。

(2)从这里到我家,走路要35_____。(3)老师,请问这个生词______读?(4)我家____学校不太远。

(5)从这儿____前走,路的北边就是超市。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复习所学生字词,要求下节课听写。

2、认真朗读课文,要求能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20分钟)

1、听写第一课时所讲的生词(请两三个同学在黑板上写,然后集体检查答案,再重点说说普遍错的字词)

2、老师把课文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把加点的词语注音。艾米:请问,到中国银行怎么....走? 路人..:从.这儿往.前走,过两个路口..,左边..就有一家.中国银行。艾米:离.这儿远. 吗? 路人:很近.,走路5分钟..,到那儿一问就知道了。艾米:谢谢您。

3、请学生读一遍课文,老师适时纠正读音。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找同学两两对话练习。

4、要求学生们关上书,复述课文。(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5、导入:刚刚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都可以复述课文了,大家真的很棒。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这篇课文中的语法点。

(二)语法学习(15分钟)一„„就„„ ·表示两个动作间隔时间短,或动作和动作产生的结果间隔时间短。在这里,“一”表示先发生的前一个动作,“就”是由前一个动作而引起的后一个动作。例如:

(1)大卫一起床就去锻炼。(2)到那儿一问就知道了。【师生互动】(老师给出一个句子让同学改写)他说完我就明白了。(答:他一说完我就明白了。)

【改写】(1)老师刚进教室,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了。(答:老师一进教室,同学们就安静下来了。)

(2)他喝酒脸红了。(答:他一喝酒,脸就红了。)

(3)我听完歌,心情变好了。(答:我一听完歌,心情就变好了)

(4)听到铃声,同学们立刻往教室跑。(答:一听到铃声,同学们就往教室跑。)

三)回顾总结(7分钟)

围绕板书,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回顾这一节所学的重点语法。

(四)作业布置(3分钟)

1、复习课上所学内容。

2、自己到去街上去体验一次怎么问路。完成对话。玛丽:请问,百货商城怎么走?

女士:往左走,过一个路口,右边就是百货。玛丽:离这儿远吗? 女士:不远,走10分钟就到了。玛丽:谢谢!

3、预习下一课的生词和课文。

篇2:问路教学案

1、能正确、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说话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能针对不同情况随机应答,文明和谐地与人交往。

3、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学会如何问路。

教学难点 :

能针对不同情况随机应答,文明和谐地与人交往。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明明问路》。

主要内容是:明明要到中山公园,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途中他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于是向老爷爷问路。第一次问路时没注意使用礼貌语言,老爷爷不理睬他。后来他有礼貌地问路,老爷爷就给他指路。

2、明明两次问路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结果又有什么不同?

二、互相讨论,明确问路要求。

1、分组讨论:向别人问路时应注意什么?

2、明确问路要求:

(1) 态度自然大方

(2) 使用文明用语。

(3) 把问题说清楚。

(4) 能针对不同

(5) 情况随机应答。

三、创设情景,分组练习。

1、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向阿姨问路的情景图

图中有两位小朋友要从我们学校去南国桃园。他们会怎样向阿姨问路呢?请同学们互相和合作,分别扮演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做一做问路的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3、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议:他们把话说清楚了吗?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谁表演得好?

4、根据教师假设的情景,两人一组练习问路。

情景一:小华要去松岗市场,向一位叔叔问路,叔叔为他指路。

情景二:小红要到新华书店,向一位老爷爷问路,可是老爷爷也不知该怎么走。

情景三:小芳要到影剧院,向一位姐姐问路,而那位姐姐推说自己没空,不愿意为小芳指路。

5、汇报表演,并对表演者进行评议,奖励优秀者。

四、谈谈自己参加了这次口语交际后的收获。

五、总结

问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我们想要顺利地得到别人的指引,就要文明有礼地向别人询问。别人给我们指路时,我们也要认真地倾听。

六、拓展延伸

篇3:问路教学案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一) 词意句式的烦冗杂陈

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阅读文本的意思, 首先就要从理解文本中各个词汇与句式的意思开始, 以实词为例, 同一个实词, 它的意思就可以有很多种。以苏教版高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度”为例, 在“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琵琶行》) ”中, 它表示“度过”的意思;在“秦王度之, 终不可强夺/相如度秦王虽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 它表示“揣测, 估量”的意思。可见, 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实词里面比比皆是, 在虚词里更是数不胜数, 如此一来, 很多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语义障碍, 就在教学前先把文言文内主要的词意句式挑出来, 单一地将意思先进行讲解。这种做法看似在阅读前帮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 但实际上, 一方面仅仅是挑出这些词意句式并逐一进行意思的备注与讲解就会耗费教师不少时间;另一方面, 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时, 学生就会容易困惑, 好像前后学的不一样, 这两者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容易出现烦冗杂陈的感觉, 即反复绵长般没有尽头。

(二) 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

在文言文的教学要求里, 有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 一种是对文言文部分片段的识记, 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鉴赏、吸收, 更多是站在欣赏文言文魅力的角度上;一种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掌握共性来理解个性, 即使是在以后阅读到从未接触过的文本时也可以根据掌握的基础知识来无障碍地理解。比如语法知识中, 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意动、状语, 各种包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在内的常用句式, 当这些知识点变得越来越丰富而教学时间又相对紧张时, 不少教师就容易陷入让学生先行背诵的困境中, 以“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思想来鼓励学生多背诵。但学生在背诵时, 可能更多的是死记硬背, 特别是在背诵文言文中的精彩片段时, 其背诵方法往往是反反复复, 来来回回。这一教学困境, 一方面教师难以真正地从方法讲授上去引导与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另一方面学生难以真正地在死记硬背中去理解与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相反地, 还可能出现厌恶之感。

二、应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困境的对策

(一) 语境代入, 自然理解

要解决词意句式的烦冗杂陈, 其根本方法就是要给这些词意句式合适的位置, 培养学生准确的判断能力, 比如虚词“而”, 它可以表示并列关系, 翻译为“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 翻译为“而且”;可以表示承接关系, 翻译为“接着”;可以表示转折关系, 翻译为“但是”;可以表示假设关系, 翻译为“如果”;可以表示修饰关系, 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可以表示目的关系, 等等。对此, 教师最佳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些词意句式代入到语境中去理解, 这种自然而然的理解方法会让学生觉得对词汇的理解好像信手拈来。仍以虚词“而”为例,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中, 有一句是“蟹八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这句话比较简单, 前面一句的意思是“螃蟹有八只脚和两只爪”, 后面一句的意思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供藏身的地方”, 把两句话放在一起看, 它讲的实际上就是螃蟹那么“横”还是需要受到栖身之地的约束, 那么中间的连接词就不难知道是“但是”。可以看出, 当词意句式放在语境中去理解而不是单独抽出来理解时, 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联系上下文来判断, 那么同一个词, 不同上下文肯定判断结果不一样, 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对于“一词多义”的疑惑问题。

(二) 图文并茂, 直观明了

要解决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 其根本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识记, 除了学生能够自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轻而易举地说出这种境界外 (事实上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非常准确地读出文言文的意思, 更多的学生还是需要依靠背诵来理解, 这是一种群体性的特征) , 还有一种更符合常规与大众化的方式, 那就是教师按照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呈现与梳理知识要点, 通过增强知识要点的直观醒目度来在视觉上增强学生的识记程度。如上面列举到的虚词“而”字的用法, 教师可以将所有“而”的用法都以列表的形式呈现, 每一种用法都附带上例子, 即哪一篇文言文中的哪一句就是这种用法, 并鼓励与提醒学生在平常接触其他文言文时, 如果有碰到这种用法时, 就及时地将其补充进归类里面。值得提醒的是, 这里讲到的将某一个词的用法都以列表的形式出现, 并不与上面讲到的“不要单独挑出来而是要放在语境中”矛盾, 这里的“图文并茂”更多的是应用在梳理、归纳、分类这种总结阶段的复习课上。

篇4:语文教学,敢问路在何方

一、观念上的困惑

凡是新的就一定好吗?教学是否该有一成不变的规律?我们在丢弃传统的时候,是否也落下了“泼洗澡水,把孩子也泼掉”的笑话?

二、教材上的困惑

1.学校把选修课当必修课教,选修课目标究竟如何定位?

2.新教材注解与旧教材有出入。如《鸿门宴》中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王”,按课下注解译为“称王”,课后答案却是“使……称王”。

3.初、高中教材衔接有所欠缺。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的差别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明显:初中只讲基本内容,淡化语法;高中要求掌握常见文言词、句式、理解内容,掌握写法等,增大了教学的难度。

三、教法上的困惑

1.教师知识与教材要求的矛盾。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掌握教知识和技能,还要随时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多数教师难以适应。

2.课标规划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新课改压缩了必修课课时,却未减少内容,加上选修模块,教学时间更少。

3.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怎样行之有效?

①新课改强调探究性学习,教师无法按进度教学。

②新课改强调过程,淡化结果,国家选拔人才和评价教师能力是否也多元化?

③分组划块是不是合作学习?学生进行讨论,成绩出众的口若悬河,其他人成了看客;有时由于巧合,组内性格外向的学生占了多数,交流声太大,影响其他小组讨论。

④火爆热闹是不是互动?有的老师上课放得开,但收不拢,学生谈天说地;有的课堂学生嘻嘻哈哈,看似活跃,实则不着边际;有的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⑤面对弱势群体,我们该怎么做?

4.什么样的语言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课堂评价从以前的“好”“很好”“真好”到“你真棒!”, 再到现在“你读得真感人,老师也被深深感动了”,“你的见解真独特”等,究竟什么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 ?

5.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怎样教?以前逐字逐句翻译,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一旦考试出现如何应对?

6.多媒体教学喧宾夺主。从导课、授课、板书到总结,都用画面代替,学生眼花缭乱,而对实质性的内容知之甚少。

7.作文教学怎么教?目前学生写作文愁眉苦脸,编造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写的内容干瘪,语句平淡,缺乏真情。怎样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8.如何使新教材与考试有机结合。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模式,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师?这些问题是制约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

新课改带给我们太高的期望,我们渴望飞翔,总感到翅膀沉重,真正的出路在哪里?本人探索如下:

一、坚定信念,实现角色转换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对话者、学习的激励者;做育人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二、创建形式科学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1.活动内容应与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

2.让学生独立思考,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不同要求,让学生在探究中将知识优化组合。

三、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

1.组织好学生自学,培养其合作技能。

2.精心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

四、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调整摄像机和投影仪,使光线适中,图像清晰,以达到理想效果。课堂中教师要随时巡视,督促学生听课、记笔记。

五、作文教学要勇于突破

1.注重练笔,关注眼前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2.注重语言积累,鼓励学生课外欣赏佳作并摘抄。

3.传授作文技法。

六、努力提升自我修养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做法,身为人师,别无选择,面对困惑,我们要不断学习,冷静思考,睿智地反思,努力追寻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最终步入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一中学

篇5:《小猪问路》教学设..

中山北路第一小学 袁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猪、要、迷、出、该、兴、爷、象、站、好、关”11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能正确朗读和积累“猪、要、迷路、弟弟、高兴、今年、爷爷、站、关心、着急”等词语。

3、认识笔画“弯钩”,能正确描摹“出”字。

4、正确朗读课文,能读出问句的语气,能边读边思考,边听边记,大胆地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插图、做做动作、猜字谜、对比、想象等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词义。

2、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根据文中的提示语读出对话中的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朗读和学习,懂得称呼和身体的大小无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不但要有礼貌而且称呼也要恰当。

2、学会关心、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3、激发学生探究其它动物的热情,拓展知识面。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利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识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根据文中的提示语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3、边阅读边思考,边听边记,大胆、规范地表达。教具准备:卡通画、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动物百科全书》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出课题。

1、看,它们是谁呀?(出示“小猪”、“大象”、“乌龟”图)

2、谁能按照身体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指名)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讲了有关它们三个的故事。(板书课题 小猪问路)

学生字——猪 齐读课题。

4、师边有声有色讲述故事,边媒体逐一显示相关词语

【说明:出示动物卡通图,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语文的氛围。随文识“猪”字,通过复习学过的“狗”、“狮”、“猫”字,渗透部首反犬旁,既可以巩固又可以拓展。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既能使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内容,又可起到朗读示范的作用。随即显示相关词语是结合语言环境让学生初识生字词,为进一步“读课文识字”作准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提示:

1)看看课文有几小节,标上小节号。

2)小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边读边想:小猪向谁问路?

2、检查与交流:

这些词语会读吗?(指屏幕)全体接龙读。(随机正音

兴 岁)带拼音的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请你和同桌小朋友一起选比较难的字学一学,想个好办法记住它。

你记住了什么字?

要(字形)迷(字谜)出(笔顺指导)爷(字形)站(字形)象(字形)

齐读字词。

小猪向谁问路?它为什么要问路呢?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识字,给他们挑选的权利,在民主和谐,自主自动的气氛中轻松学习;给学生时间阅读,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课文对话,培养初步的静心读文的习惯。】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节

1、课文哪小节讲小猪为什么要问路的?(出示十字路口图,第一小节)指名读。哪里是“十字路口”?谁来指一指。齐读第一节。

2、说说自己问路的经历。

过渡:小猪是怎么问路的呢?

(二)学习2、3节

1、“小河里爬出一只乌龟”(出示乌龟图)小猪怎么问乌龟?(指名读)(出示第2小节

指导朗读,读出有礼貌的、问的语气)

2、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对吗,为什么?请你读读乌龟说的话。(出示第3节

指导朗读,表扬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高兴”的语气。)

3、师生分角色读小猪和乌龟的对话。小结:乌龟都98岁了(板书:98岁),小猪怎么能叫它“乌龟弟弟”呢?

【此环节以信息技术展现了生动形象的课文动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欲望。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被有趣的童话语言吸引着,为朗读做好准备。请小朋友在画面上指一指“十字路口”,使他们在看图观察中理解了这个词,同时解决了问题“小猪为什么要问路?”分角色朗读既能训练语感,又调动了朗读积极性。】

(三)学习4、5、6节

1、小猪又是怎么问象的呢?象(出示大象图)自己读读4、5节,再和同桌小朋友分角色读读。边读边想,这回称呼的对吗?

2、(出示第4、5小节。)指名分角色读,评议,指导朗读。

【此环节让学生边读边思,通过反复朗读,读好问句和反问句。启发学生从“爷爷”、“您”、“恭恭敬敬”这些词语中体会小猪说话时礼貌的语气。做做动作理解“恭恭敬敬”的意思就是对人很尊重,很有礼貌。】

小结:象还不满1岁(板书:不满1岁),小猪怎么能叫它“象爷爷”呢?难怪象忍不住笑出来了。

3、听了象的话,小猪羞得满脸通红。他站在路口,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小象又怎么说呢?(自由读,指导读)

4、尽管小猪称呼错了,但是小象还是主动地关心小猪。在他的帮助下,小猪一定顺利找到了小兔家。

(四)朗读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不能以身体的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

【引导学生在学习2、3小节的基础上自主阅读4、5小节,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指导朗读,读出动物的不同语气。】

四、拓展延伸。

1、小猪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谁来帮他问乌龟?(指名说)谁来帮他问象?(指名说)

假如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年龄,还可以怎么称呼呢?(先生,师傅)

2、虽然小猪很有礼貌,但是在称呼上出了问题,就闹出了笑话。(媒体出示资料)自己读读这两段。

别看乌龟身材小巧玲珑,寿命却很长,可以活到700岁左右,被人们称为“动物界的老寿星”。

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出生时体重就有100公斤左右,相当于4,5个小朋友的体重。长到6岁时能有2米多高,比我们教室的门还要高呢!

4、推荐阅读:其实动物世界的奇妙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去读读《动物百科全书》。

篇6:《学会问路》教学设计

皋陶学校

谢承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说清楚。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针对不同情况随机问答。

3.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学会如何问路。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情况随机问答,文明和谐地与人交往。

教具准备:

SmartPPT课件

教学时数:约1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示题目;孩子们,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认识路,该怎么办? 生自由发表意见。嗯,问路不失为一个好方法。(PPT展示课题)。

〔说明:以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内容,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明确问路要求。

师:同学们,假如现在我是一位学生家长,第一次到咱们学校,感到很陌生,我想问一下路行吗?(行。)

师:喂,办公室怎么走?

生:三楼……

师:谢谢你,孩子,你真热情,(面向全体同学)你们觉得老师的话问得合适吗?

生(集体):合适。

师:那老师再问一次,你们仔细听:“喂,办公室怎么走?”

生1:不合适,没说问谁的办公室。

生2:还有用“喂”不礼貌,应该有个称呼。

师:假如我就找你们谢老师的办公室,那应该怎么问呢?

生:请问,小同学,去你们谢老师的办公室怎么走?

师:好,请坐,看来问路时不仅要有礼貌,还要说清楚,而且要听仔细倾听,最后还不要忘记说声谢谢!(PPT课件出示:有礼貌、说清楚、仔细倾听、表示感谢)

〔说明:揭题后以不礼貌、不清楚的问话导入,在生活的反差中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这样,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心境下走进生活、进入课堂、明确目标,课堂学习内容也明朗化了。〕

二、学习问题

1.学习不同称呼的问题

师:现在咱们就来向他们问问路吧!看谁问得既清楚又有礼貌,其他小朋友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出示PPT图片:

图片1:老爷爷

图片2:老奶奶

图片3:叔叔

图片4:阿姨

图片5:大哥哥

图片6:大姐姐 图片7:警察叔叔

(每一幅图片出示后,同学们都踊跃举手发言,根据图片人物的不同,孩子们有礼貌地给予不同的称呼。老师针对孩子们形式多样的问路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随机板书礼貌用语。)

师:孩子们,看来不管向谁问路都要有礼貌,还要有一个合适的称呼。要说清楚问话内容,并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最后要记住表示感谢。

2.师生互动表演问路

师:孩子们,你们学会问路了吗?(学会了。)谁来向我问路呢?(师扮演路上一人物。)

生1:请问叔叔去××怎么走?

师:对不起,孩子我不知道(生表现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样子或说“没关系”等)。

孩子们,你们如果遇到刚才这种情况不要灰心,再大胆地去问问别人。

师:谁还问?

生2:请问叔叔,去××地方怎么走?

师:小朋友,从这儿往……

生2:谢谢您!

……

师:小朋友们,当别人向你问路时,你应该热情地为他人指路,帮助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说明:生活情境中师生互动,继续创设问路时的特殊情境。〕

三、学生设想生活场景表演问路,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们,想象一下,生活中会有哪些问路的情景?自由组合表演一下。表演时,注意有礼貌,把话说清楚,还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看看哪个组的表演最精彩,一会儿上台表演。

1.学生自由组合开始练习

2.选择学生表演问路

〔说明:生生互动中问路,这是教师把交际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创造性地创设情境,使他们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在体验中不断成长。〕

四、教师总结

篇7:《问路》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问路的作用,在需要问路的`时候敢于大胆开口。

2、学会问路,知道问路应该把地名说清楚,把那个地方的特征问明白,而且要注意文明礼貌。

3、懂得遇到有人问路时,应该热情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

看懂小兰和叔叔的对话部分内容,明白应该怎样问路。

教学难点:

问路时抓住大家比较熟悉、比较有特征的地方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叙说故事开头,你说:“小兰想要找到冬冬家,该怎么办?”

2、告诉学生在需要问路时要敢于大胆开口问。

二、学习第2自然段,学会问路。

1、请事先准备好的男女生各一人扮演警察叔叔和小兰,进行问路对话。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得出:

(1)问路的对象要有针对性,最好问大人,或民警或常在附近生活、工作的人。(板书:问大人)

(2)问路时应把地名记清楚,把那个地方的特征问明白,范围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具体。(板书:问清楚)

(3)问路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板书:有礼貌)

3、同桌再模拟小兰和民警,问一问。再次熟记问路应怎么问。

三、你以前问过路吗?找一个小伙伴,互相配合模拟问路情境。

1、自由准备。(师有意识地巡视)

2、选一对问对和两对问错的表演。学生评说,在此过程中再一次巩固问路的要诀。

四、设定情景,模拟问路。

篇8:问路教学案

关键词:中考作文,浙江省中考,作文题型,农村教学

中考作文题就像一面生活的镜子, 忠实地呈现出当下写作教学理念。中考作文题也是创作的平台, 引领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激情。但学生害怕作文, 不想写作文的现实也不得不让我们正视。这种现状让人不由揪心:我们的作文怎么就那么可怕呢?向前走, 怎样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 对近五年来浙江省各地区中考作文题予以全景观察, 并结合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 探索思考农村作文教学的出路。

一、近五年浙江省各地区作文题全景观察

(一) 命题形式:标题作文命题 (含全命题和半命题) “春色满园”

近年来, 中考标题式作文凭借它“适度限制”“便于评价操作”的优势, 经过前两年的“完美转身”和“华丽来袭”后, 2014年稳当中考作文花园中的“一枝独秀”, 并继续“引领风骚”。调查显示, 作文命制者更注重统一评分细则, 更重视提高思维含金量, 努力排除由于命题过于开放而带来的评分标准难把握等因素, 减少由于命题过多而出现评卷标准不够统一的现象。当这样的作文命题理念成为主流, 我们可以预见, 标题作文命题形式肯定会继续“领跑”今后几年的中考。

(二) 命题内容:

“关注生活实践”“展现真我个性”“引领价值向上”成为考生的“心灵鸡汤”

中考作文明确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 可以记叙说明, 编写故事, 也可以发表议论, 抒发感情”, “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写出真情实感”, 于是命题中“我”“自己”“自我”“家”等字样备受青睐。

命题导向以引领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为主, 引导考生从情感世界中溢出快乐以及励志、向善、唯美的题目, 可圈可点。如2010年宁波《一个微笑》、湖州《温暖, 就这么简单》, 2012年衢州《被爱的感觉》、杭州《一份满意的答案》, 2013年杭州《懂得分享》、嘉兴《歌声嘹亮》, 2014年绍兴《我也是一束阳光》等。健康向上的主旋律和关注当代学生真实经历以及心理素质并重的命题格局, 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对当今教学提出的要求, 将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亮点。

命题内容引导学生从“平常叙事”到“审美感知”。如2012年温州中考题为《向前走》, 命题意图绝不是让考生写自己实实在在地从牙牙学语到长大的向前走, 而应该从这样的“平常叙事”转向引导考生反观生活经历, 展现某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向前成长, 进行“审美体验”。近年来, 命题里这样的审美情趣渐浓。

(三) 评价标准:从“文字唯美”到“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

近年中考作文评价有所变化, 进一步强调“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各地中考命题者纷纷向“假大空”的美文亮剑, 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 语言与价值的和谐凸显。如2014年绍兴中考作文《我也是一束阳光》, 这个命题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 也注重了正能量的宣扬。人间处处温情在, 社会处处有阳光, 它反映了社会的温暖和谐。而“我”也参与了其中, 享受阳光的同时奉献阳光。引用到文中, 结合现实, 就是旨在倡导学生要有爱心, 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能献出爱心, 有自信, 乐于助人。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作文的现状, 我采用了个别谈话、问卷等方式对他们的写作态度、目的、素材和作文的评改等方面进行调查, 汇总情况如下。

可见, 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不容乐观, 作文成了一种思想负担。

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建议

观察与分析浙江省近五年的中考作文, 笔者认为, 命题作文既有利于学生随心发挥, 又有利于学校甄别与选拔。就命题方向而言, 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实的体验感悟, 将成为中考作文的重中之重。挖掘学生内部心灵感悟, 并诉诸外部语言将成为新的写作向标。

透过历年中考作文, 我们看到了作文教学行进的方向。分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我们看到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症结所在, 只要对症下药, 相信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 开展命题作文为主、兼顾其他题型的训练

近五年中考命题作文成为主流, 但其他题型不可忽视。2013年, 材料等其他题型也有涉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 很多省市都考材料作文, 占了作文命题总数的一半。根据以往经验, 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与趋势的新变化不久就会渗透影响到中考作文中, 所以我们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平时必须把材料作文训练放到重要地位。2012年绍兴中考材料作文堪称亮点。它为考生提供一则关于“自然界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季节”的材料, 用“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里开放呢?只有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 就会开放得务必绚丽”这一句揭示主旨。考生普遍反映所供材料开放性强, 联想面广, 只要抓住“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等立意, 应该不难。

(二) 辨微去异, 培养学生精准审题的实战能力

如面对2010年义乌中考作文《我不只是一个角色》, 2012年台州《我会记得》、湖州《你最珍贵》, 2013年台州《这就够了》或《这还不够》、温州《原来我没懂》, 我们都会发现题目里暗含陷阱。做一个题目比较题:《我不是一个角色》《我记得》《你珍贵》《这够了》《这不够》《我没懂》, 多一个字少一个字, 文章所表达的材料、重点均有差距。所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精准审题的实战能力很重要。其中, “增减字词”“逐字扫描”“比较区别”“抓住题眼”是常用的方法。命题里的那些“也”“最”“还”“竟然”“其实”“更加”“原来”“又”“就在”等关键词和其他暗藏“陷阱”的词语, 会造成创作立意的偏差。我们今后应多进行一些“有无比较”的训练, 以提升学生“辨微去异”的能力。

近几年比喻象征类的“虚”命题也很多, 要求考生具备“虚”中见实、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的能力。如2012年温州《向前走》、杭州《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1年绍兴《微笑着, 去唱生活的歌谣》等, 找出“虚”词是关键。

(三) 引导学生写熟悉的生活素材, 抒写真情体验

纵观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内容, “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成为考生的自然诉求。生活处处是资源,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 他们只是不知自己拥有一座“天然金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点, 使他们对熟视无睹的作文资源能深入挖掘。教学中, 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 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物、曾经到达的地方, 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 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 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 将“考试需要”与“生命需要”统一。

农家田园其实是个五彩缤纷的新天地。而且, 农村学生从小“亲密”接触大自然, 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情结感怀, 可使这些田园生活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可惜, 我们的学生漠视了这一切的存在。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笔宝贵的资源, 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四)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评改应注重实效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 学生创作兴趣的激发是关键。在平时训练命题设计上, 我们要尽可能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靠近。在要求上, 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写作的“硬性”束缚, 鼓励自由多元表达, 倡导学生抒写自己的心灵感悟。在实际的操作中, 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不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语言表达中, 鼓励学生敢于写出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观察, 有自己的想象, 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更为重要的一点, 教师评改要注重实效, 要拓宽学生作文的反馈渠道, 让学生真正有所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认真对待, 不懈努力, 扎实教学, 农村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因为, 作文教学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参考文献

[1]学习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写作.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

上一篇:美国大学申请流程下一篇:深入学习党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建设(寒假实践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