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教学案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功率教学案范文

第一轮中考总复习教学案《电功、电功率、电热及综合》

知识整理: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

1、灯泡灯丝断了后可搭接上重新使用,但亮度会增加,而且寿命不长,为什么?

2、将一只“220V 15V”的灯泡与一只“220V 100W”的灯泡串联后接入380V的电路,各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多少?这样接法有什么不好?

3、一灯泡两端电压由4V增大到10V时,电流变化了2A,则灯泡电功率的变化为多少?灯泡的电阻为多少?

4、两灯泡分别标有“3V 1W”和“6V 3W”字样,若将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其两端可加最大电压为多少?若将两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其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1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

1、L2均发光,当P向右滑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灯L1变亮 B.电压表示数变小 C.灯L2变亮

D.电流表示数变小

6、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通过R1的电流为0.6A;当开关S断开时,R1两端的电压为2V,R2的电功率为0.8W,求电源电压U和R

1、R2的阻值。

四.课堂检测:

1.两灯都标有“220V 40W”,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两盏灯消耗的总功率为(

) A. 40W

B.80W

C.20W

D. 10W 2.灯L1标有“6V 3W”,灯L2没有标记,但测得它的电阻是6欧姆,现将灯L1和L2串联在某电路中,灯L1和L2都能正常发光,则这个电路两端电压和L2额定功率分别是(

)

A. 12伏和1.5瓦

B. 12伏和3瓦 C. 9伏和1.5瓦 D. 9伏和3瓦

3.额定功率相同的灯L1和L2,它们的额定电压U1>U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发光时,I1>I

2B. 它们的电阻R1

C. 它们串联时,P1

D. 它们并联时,P1

4.在“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灯泡发光,但测试中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达不到灯泡的额定电压值,原因可能是下述的哪种?(

)

A. 变阻器总阻值太

B. 电压表量程太大C. 电源电压太低D. 灯泡灯丝断开

5.一个标有“220V 60W”的电炉,想把它接在110伏的电源上使用,而保持原来的功率不变,下列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把电炉丝截去一半

B. 把电炉丝截成等长的两段后再并联起来

C. 把一根同样的电炉丝跟原来的那根串联 D. 把一根同样的电炉丝跟原来的那根并联 6.一个电灯L1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消耗的功率为40瓦,另一电灯L2也接在这一电源上消耗的功率为60瓦,若将L1和L2串联后接在这一电源上,则两个灯消耗的总功率是(

)

2

A. 100瓦

B. 50瓦 C. 24瓦 D. 20瓦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恒定,当滑动变阻器RW接入电路的

1电阻为R时,灯L消耗的功率为PL,要使灯L消耗的功率变为4PL,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为(

)

A. 2R

B.R/2

C.R+RL

D. 2R+RL

8.灯泡L1标有“8V 25W”,L2标有“8V 2W”,把这两个灯泡串联接到某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发光很暗,则该电源电压为(

)

A. 16伏

B. 12伏

C.10伏

D. 8伏

9.两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5

45W”和“10

40W”,如果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A. 4安培

B. 4.5安培 C. 5安培

D. 5.5安培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P1,R1和R3消耗的功率之比为2:1。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2消耗的功率为P2,已知I1:I2=2:3则(

)

A. R1:R3=2:1

B. R2:R3=1:1

C. P1:P2=8:9

D. P1:P2=4:9 11.如图所示,U=220伏,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2=1210欧。S闭合时,电烙铁R1正常工作。S断开时,通过R1的电流减小到S闭合时的1/2。求: (1)电烙铁的额定功率。(2)S断开时,R

1、R2的总功率。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20欧,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若将滑片P移到变阻器的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安,求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和当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3

13.如图所示电路中,S为一单刀双掷开关,灯泡L1上标有“3V 1.5W”的字样,L2的电阻为12欧,电源电压恒为18伏,当开关拨到a,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位于变阻器的中点时,L1正常发光。当开关拨到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变阻器的右端时,灯泡L2消耗的电功率正好是其额定功

率的1/4,求灯泡L2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是定值电阻。当滑片P由阻值13处a点移到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2伏,变阻器前后消耗的功率比为4:3。求:(1)变阻器滑片P位置变化前后电压表的示数比。 (2)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3)求电源电压。

1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估,R1为8欧。当只闭合开关S1时,灯L正常发光;只闭合S

2、S3时,灯L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的25/36;只闭合S3时,R2的功率为0.48瓦,且R2

(1)灯L的额定功率。 (2)只闭合S3时,灯L的实际功率。

16.甲灯标明6V,乙灯标明2W。甲、乙两灯的电阻分别为R甲、R乙,且R甲>R乙,并保持不变。将它们以某种连接方式接到电压为UA的电源上时,两灯均正常发光。将它们从另一种连接方式接到电压为UB的电源上时,乙灯正常发光。甲灯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4/9,求:(1)甲灯的额定功率。(2)乙灯的额定电压。(3)两灯的电阻。

4

第二篇:电功率教案-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教学

设计

电功率

整体设计

《电功率》一章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初中电学知识学习的核心。而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是掌握好本章知识的关键。本节内容较多,包括:建立电功率的概念;根据P=Wt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和利用公式P=UI的计算。

本节教学可分为4部分:

1.电功率。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常认为用电器的瓦数越大越费电,即将

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相混淆。教学中可通过将不同瓦数的灯泡分别接入电路中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问题引出电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电功率的单位。

教材通过小资料介绍了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这些数值对很多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应使学生通过阅读对用电器的电功率分类了解,尤其要知道哪些用电器属于大功率用电器。

2.“千瓦时”的来历。对于此知识点,教材通过公式W=Pt直接介绍“千瓦时”的来历,简单易懂。教学中可让学生推导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加深对这两个单位的理解。还要让学生知道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公式W=Pt,并增加适量练习,以提高学生正确使用该公式求解某些问题的能力。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看似很简单的知识点,但学生接受起来却

有一定的困难,是初中电学中的难点之一。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实验一:分别观察同一灯泡在额定电压、略高于 额定电压和略低于额定电压这三种情况下的发光情况,三次所观察到的亮度是用电器在各实际功率下所显示出的亮度,由此得出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实验二:探究额定电压相同而额定功率不同的两个灯泡(“220 V 40 W”和“220 V 15 W”)并联和串联接入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中的发光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两盏灯发光时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最终使学生明确: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只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灯泡的实际功率影响灯泡的亮度。

4.电功率的测量。由前面的实验学生很自然地能想到灯泡的实际电压影响了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电压越大,实际功率越大。根据欧姆定律,我们还

可以知道当电阻不变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大小与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它们都直接影响灯泡的实际功率。由此可推知,电功率P与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灯泡中的电流I有关系,由实验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P=UI。

由于下一节学生将运用伏安法直接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所以有必要在本节教学中对伏安法测电功率进行深入讨论,为下一节实验探究留出更充裕的时间。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 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4.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 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课前准备

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 W电灯泡和一个100 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 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 W)、教学课件等。

教学设计

方案1:实验导入

引导: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实验: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100 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第三篇:功率教学反思

功率教学反思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利用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p=f·v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例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应用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理解;机动车起动问题的分析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

14、

5、10篇二:电功率教学反思

电功率教学反思

一、《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贴士二块。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它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相当重视。上课时我注意做到三点,效果不错。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与速度的类比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让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随着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走进物理课堂,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数”很多,教师必须对本节知识及相关内容有较全面、详尽的了解,仅靠教参是不够的,在上课时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外活动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节能灯的优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多了解相关知识,在课前,我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收集信息,阅读报刊杂志等途径,已较全面的了解了节能灯的相关知识,对节能灯的各项性能指标、普及情况,它在全市乃至全省为何难以推广等知识都做了相关了解,因此在学生提到这个问题时我也能应对自如。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

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

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首先我用一个“2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然后再拿一个“800w”的烧水壶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通过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需要学生近距离才能观察到,稍微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通过实验发现,当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接着我再分别拿一个“25w”和“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实验发现,当把“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时,灯泡比“25w”的灯泡还要亮些,电能表铝盘转动也变快了。

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让学生做太难的计算题,不做公式推导,因为这的公式多,推导出的公式更多,学生会记不住,听不懂,讲了白讲,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无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学生掌握的很好时再讲。

电功率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 教学效果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及其变形公式u=p/i和i=p/u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关于电功率计算问题。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不算太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知识导学的效果很明显。大多数学生在知识迁移中公式选择十分准确。

2、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对教学重点进行点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配合适量练习,进行自主学习,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教法与学法浑然一体,可谓一石双鸟。

二、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的教学核心是达标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师借鉴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和韩立福的“有效教学”理论,设计了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通过读学习目标,学生以感知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真正对新课内容及学习要求一目了然,做到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在巩固旧知识环节中,使学生通过温故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夯实了基础。这样将所有学生,拉到先前知识点的同一起跑线上。然后,学生带着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经教师在课堂中巡视获悉大多数学生能自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紧接着大多数学生能运用新知很好地完成新知训练题,当堂达标率百分之八十以上。在这之后,通过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大多数学生也较容易地再次获取新的知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真正地达到知识的升华;最后学生基本完成了针对性、典型性、梯度性较强的新知识巩固训练。由于学生在其他环节中计算能力低,解决问题有障碍,导致课堂尾声处时间略有不足,于是“新知识巩固训练”和“知识点归纳”两个环节落实得不是太好。教师也只好挂出早已准备的小黑板,要求学生课下将板书设计抄写在导学案中。

三、 教学启示反思。

教学中只因出现小小的失误,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了解不透彻,对学生知识基础估计得太高。我要很好地吸纳诸位评课教师对我关心而呵护的建议,以使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更趋完善。篇三:《功和功率》教学反思

《功和功率》教学反思

《功和功率》这一知识点在中考中是个重点,而且与其它知识的混合考查较为灵活,所以复习的时候也尽量以贴近中考为主,为中考铺路。一节课下来,感觉自己的预期目标已达到,但还有不足。 第一框题的讲解是第二框题的基础,所以耗时偏长了些,致使后面的课堂小测时间偏紧了些。

在内容的讲解上,本人认为知识点的讲解过细了,因为毕竟是复习课,这也是后面做题时间紧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在题目的讲解上虽然归了类,但还不够集中和典型,还需要再多精练,对题进行拓展、变形,归纳总结方法性的东西欠缺。

今后,我一定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下一站工作中去。

玉田三中 冯爱华篇四:《电功率》教学反思

《电功率》教学反思桃村中学 柳成林讲完《电功率》这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一般,总结后主要有 以下几点: 1. “ 《电功率》这一节内容并不好上,知识概念比较多,学生理 解比较困难,其中引入“电功率”这个概念是比较关键的。在讲授这 节课时如果能做一个“家庭电路示教板” ,那样就比较容易引入这节 课。并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 学中应该引以为戒,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2.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组织语言还有待于提高。 “电功率”这 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 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 发展过程。 对于学生们来说 “电功率” 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 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 特别注意的。首先我用一个“2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 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然后再拿一个“800w”的烧水壶 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通过比较从中 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需要学 生近距离才能观察到,稍微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通过实验发现,当 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 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 接着我再分别拿一个“25w”和“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电 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实验发现,当把“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 时,灯泡比“25w”的灯泡还要亮些,电能表铝盘转动也变快了。 “那么在物理学当中我们用什么名词来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 慢呢?”——“电功率” 。总的来说,我的引入还是比较成功的,关 键在于这两个实验都做成功了。在后面的教学中,可能是紧张的原因 吧,在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时并不是很好。比如学生提到“功率大的 用电器是否消耗的电能就越多”时,我只是简单举了一个例子,并没 有让学生深刻去理解,这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同样在后面的“电功率 的定义”和“千瓦时的来历”教学中,我感觉上比较吃力,过渡语言 不自然,这主要还是对教材的不熟悉,经验不够造成的,以后多加努 力。 3.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 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弄得 学生是云里雾里,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 生做计算题时,要 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久而久之就 会记清,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让学生做太难的计算题,不做公 式推导,因为这的公式多,推导出的公式更多,学生会记不住,听不 懂,讲了白讲,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无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学 生掌握的很好时再讲。 4. 梳理学生的猜想时显得经验不足,我想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 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不 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总的来讲,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我一定要从现在做起,好好 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2012 年 11 月 7 日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桃村中学 李庆伟本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 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 电流;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简单电路。因此,本节课 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答电路,会画 简单的电路图上,并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良好的画电路图的习惯。 由于电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规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如果一开始讲授电流的话,学生可能会因为“导线中定向移动的是自 由电子(负电荷); ”“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等知识 点,产生思维的矛盾,从而导致对后面电路的学习产生心理障碍。因 此教学中,我对知识点安排进行调整。现在总结我对本节课堂教学反 思: 成功之处:1.导入。上课铃响起,问学生“听到什么了?” “什 么发出的” “什么能转化成的声能?” “电脑为什么能工作?”引出并 板书“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电铃用电,消耗了电能,转化成 声能;教室里的电灯消耗电能转化成光能,你还知道哪些消耗电能的 物体?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板书“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电 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什么传输电能?教师归纳板书“导线——传输电能” 。电灯、电视„„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来控制。 教师归纳板书“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 。总结出组成电路的构成。 学生思维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电流教学。这个环节,我采用类比法。把电流和水流类比。 水流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电流从高电位流向地电位(告诉学生正极 电位高,负极电位低) 。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最后回 到电源负极。水 流和电流区别:水流是先后依次流过;电流是电路中 的自由电子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此时在总结出:①电流形成:电荷定 向移动形成(可以是正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和负电 荷同时反向移动) ;②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 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

3、本节课让学生亲手实验,在分析电流让灯泡发亮是否有先后 顺序时,教师进行的示范,然后学生自己让学生亲身经历通过实验归 纳结论的过程。 不足之处:

1、学生实验时,只用小灯泡,只把电能转化成光能,没用电动 机和小喇叭等用电器,体验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2、电路元件符号画的不规范,以后加强训练。

3、分组不合理,没有以强带弱,造成部分同学没能参入到试验 中,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 2012.11.7比热容教学反思桃村中学 胡淑玲本节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首先,帮助学生构 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 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 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 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 比热容的大小, 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 用比热容来表示的。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 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 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 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第五 步, 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 的, 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 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 的物理现象。 最后, 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 出热量的多少, 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 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 个人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第一,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 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用教师的活动代替 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由于估计不足,以 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 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 生分析比热容在 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 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 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 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 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 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 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2012.11.7串联与并联》教学反思桃村中学 王友涛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 并联电路,能根据特点识别串并联电路。利用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 生自主学习,真正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实物电路和简单问 题的探究,使学生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实际中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和研 究身边实物的兴趣。本节课下来,我觉得处理的还算妥当的地方有几 点:

1、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以初中物理教材为准,降低难度,紧靠 物理教材并结合百拼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让学生自己操作、分析电路。一步步完成教师设计的一个又 一个目标,探索出自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处理使整个 课堂教学内容清晰,衔接比较紧密,知识易于理解。

3、知识扩展,将所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 电路,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课程结束后又设计了课堂巩固内容,出了一些题让学生回答, 达到了巩固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开始不能用设计电路,如改成想一想会更好。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来说,设计电路会激起学生的斗志。而对于七星泡中学的学生而言, 设计电路就显得有些压力了,使学生有一种知难而退的感觉。

2、在联系生活环节,有一张图片是节日小彩灯,让学生分析电路的连接。学生回答的是并联,而我给的答案却是串联。在生活中这两种 连接方法都有,但串联电路有弊端,并联的用法还是比较多的,由于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很少能看见串联电路的例子,没办法只 好用这张图片来解释生活中的串联电路。 通过反思发现如果将此环节 改为:用生活中的常用并联电路让学生分析,然后问学生:“谁能举 出串联电路的实例?”

最后解释,串联电路有弊端,所以人们都不用 串联电路了,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之, 在今后的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根据学生情况, 灵活机动的改变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学习教学方面 的知识和经 验,以应对各种教学问题,充实教学中的不足。 2011.11.7电功率教学反思桃村中学 徐京进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 教师的演示实验 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 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 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 直接的表征就 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 “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 “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 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 来的课程目标。 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 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 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 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 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 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 2. 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 是“代替”, 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 说出的写下来, 写出的做出来” 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 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 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 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群体是不 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 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 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2011.11.7《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教学反思桃村中学 范庆超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本届的重点内容,按照自主探究课的七要 素,显然重点又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探究规律,而难点是设计实 验且合作完成实验,包括连接电路,电压表的使用,用数据分析等。 为了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课前设计了知识准备环节,师生共同回顾 了电压表的试用方法和量程的选择方法。 由于学生对自主探究实验虽 然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的经验,但考虑到能力并不完备。还在课前 制定了导学案,上课篇五:电功率教学反思

我 的 电 功 率 教 学

安庆 郑志慧 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它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相当重视。上课时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效果不错。 1. 首先“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首先我用一个“1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通过多媒体中的实物投影仪显示在白板);然后再拿一个“100w”的灯泡单独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通过多媒体中的实物投影仪显示在白板)。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实验发现,当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进而引人电功率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找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不要找学习成绩好的) ,让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是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树立起了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讨论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第四篇:功率教学设计

第二节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功的单位?

二、引入: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思考:甲乙两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二楼 ,是否做功?做多少功?谁做功快?

带领学生归纳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1 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如果做的功不同,时间也不相同,又怎样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和学生一起回忆速度的定义并引入功率的概念。

三、新课教学:

(一)、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1W=1J/s,1KW=1000W。

(二)、举例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 1.运动员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功率70W表示运动员在1s内做了70J的功.

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个大?做功哪个快?为什么? (450W=450J/s,70W=70J/s) 450W比70W功率大,做功快. 3.一些物体的功率。

四、例题讲解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g=10N/kg) 例2. 一架起重机在5分钟内把60000牛的中午匀速举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瓦?

五、设计实验测功率

小丽和爷爷想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

2 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试些出功率的表达式。

六、小结: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概念

3、功率的公式

4、功率的单位

七、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B、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D、功率小,做功一定少

2、某同学爬楼的功率是150W,表示该同学( ) A、每秒做功150W B、能做150J的功 C、1s的功率为150W D、1s内能做150J的功

3、起重机将104N的重物匀速提高了8m,用了40s,求:(1)起重机做的功。 (2)起重机的功率。

八、作业

第五篇:《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问题:小明的教室在五楼,通常上楼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楼只用了40s,请问:(1)小明在两种情况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认为这两种上楼做功方法,从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进一个新的物理量──功率。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所举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楼(如16层楼)时,乘电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

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增强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忆以前我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来类比,讲述功率的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则可以把上式写成P=W/t(板书) 思考:类比速度的单位,功率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J/s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用字母w表示,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术中,功率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兆瓦(MW),它们与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换算关系:1kW=103W 1MW=106W 练习:结合速度的定义、计算和单位,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量

速度

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计算公式

单位

m/s km/h

介绍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记住人平时骑自行车的功率约为60~80W。 例题: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速度单位是距离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是m/s。功率的单位应该是功的单位与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应该是J/s。 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表格。

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物体做的功多,但做功用的时间较长,功率不一定大,A错。物体做功时间短,但做的功太小,功率也不一定大,B错。物体做功越快,其含义是做相等的功用的时间短,或相等时间内做的功多,所以功率越大,C正确。物体做功时间长,而做的功如果太少,功率反而越小。

运用类比,从科学方法角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提供方法上的帮助。

让学生区别做功快慢与做功多少,明白功和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功率的测量 上课铃响了,你和你的同伴都从一楼爬到了四楼,你们俩的功率谁的大?如何测量你们爬楼的功率? 思考:(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测出人的功率?(在学校里,人爬楼的高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阶台阶的高度×台阶数进行测量)。 (2)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4)设计出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重力G/N 台阶数n

一级台阶高度h/m 时间t/s 功率P/W

与同学合作,测量在不同情况下人的功率。

想一想:还有哪些简便的方法可以测出人的功率?(如跳绳、俯卧撑等)。 指导学生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由和可得

指出对解决车、船的速度、功率、牵引力的问题较为方便。 计算时注意“F”的单位是N,“v”的单位是m/s,此时“P”的单位才是W。

公式说明,当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当需要较大的牵引力时,要减小其行进的速度。汽车爬坡时,司机采取的换挡减速的办法,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求:(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需要测量人的重力或质量G、一级台阶的高度h、跳过的台阶数n、所用的时间t。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磅秤、秒表、刻度尺。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 。

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于表格中。 学生听讲并练习。

通过估测人体登楼的功率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上一篇:工经部试题范文下一篇:闺蜜告诉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