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考试说明

2024-04-19

就业指导考试说明(精选6篇)

篇1:就业指导考试说明

就业指导课

一、成绩评定

1、学生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2、平时成绩由考勤(20%)和作业(30%)组成。

3、考勤评定(按百分制打分)。出勤6次以上,得满分;缺勤2次,得50分;缺勤3次,无考试资格。

二、作业:写一篇心得——本课程的收获与建议。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信纸手写;

3、原创,有真情实感;

4、有完整结构,不能写成答案式(收获与建议都要有)。

三、考试:开卷(用答题册作答,简历打印后粘贴附上)

背景:假如有一个心仪已久的公司(请具体化为某个真实的公司)来校招聘,自己十分渴望到这个公司工作。请向该公司提供一份求职材料。求职材料主要包括自荐信(50分)和个人简历(50分)两部分,其他部分不做要求。

求职信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手写、格式正确;

3、内容完整。(本人基本情况,应聘岗位和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各种能力,个人潜力与期望等);

4、文字通顺、流畅,文采好。

个人简历(表格式)要求:

1、格式正确、个人照片得体、美观;

2、内容完整,包含个人基本情况、求职意向、所学课程、所获荣誉、个人特长等;

3、一张A4纸,排版正确、美观;

4、能展现个人特点,并与应聘岗位需求匹配。

请按要求完成作业和考试后,将信纸、答题册交各班学习委员,并于2014年5月9日之前集中送交学院412办公室。

篇2:就业指导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重要的指导用书,因此,作为一名高三历史教师,除了讲好讲透教材每章节内容外,还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从《说明》中了解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掌握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从而将培养目标自觉地贯穿于教学与复习之中,以适应当前历史高考改革对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准确理解各项能力要求的实质和水平层次;从《说明》中把握考试形式,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适于选拔人才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科学指导学生

高三毕业复习的时间是很短的。怎样合理、科学地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教学与复习呢?我认为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较为合理有利。

第一阶段复习式的新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前期。这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与练习,其中《中国历史》既可按专题讲,也可突破教材的章节按时期讲。总之,不能遗漏重要的知识点,特别要注意《考试说明》中已明确了的那些知识点。对《世界历史》可用滚雪球式的方法讲述和复习,即一面讲新知识,一面复习、考查旧知识,加强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巩固。除按此方式进行教学与复习外,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还应按单元进行小综合训练,力求横中有纵,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专题知识结构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四月至五月中旬。在这一阶段中,专题复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交错,经纬沟通。这时,教师可将前面所学知识列成专题进行讲述式复习,把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

在这里,历史专题的划分宜粗线条、粗框架,而不宜细碎、零散。如中国古代史一般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几条线索,中国现代史则可划分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各阶级的探索史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而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别史及国际关系史等几个专题即可。同时,在这一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教会学生运用知识。

第三阶段综合及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末,即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这一阶段的教学与复习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复习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精选一些模拟套题和思维性较强的问答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在这一阶段还要对学生加强培养对问题做出完整准确表述的能力。

全面复习不存侥幸 高考历史科目复习三大策略

首先,知识点比较联系。较之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来说,中国古代史由于年代久远,朝代多变,人物繁多,因而呈现出知识纷繁复杂的特点,这也就对学生的记忆力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代表同学们对其束手无策,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古代史中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汉、唐、元三大朝代均在西北地区休养生息,那么当同学们复习到唐朝的民族关系时就要与汉代进行比较,依次类推,进行元与唐的比较,元与汉的比较;各个朝代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知识点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从而最终达到记忆的目的。

其次,古文材料的阅读。古代史的复习,自然少不了古文的阅读,而且通过对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研究,不难发现古代文献材料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同学们在此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充分理解课本中所有的古文材料是第一步,再者就是对所做过的历史试卷中一些材料进行分析。那么如何加强同学们的古文基础呢?这就要与语文的复习相结合,语文考试中因为有文言文阅读这类题型,所以对文言文的复习也就成为语文整体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因此同学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攻破历史古文阅读难关。

第三,重复记忆与回忆。由于古代史知识点比较散乱,所以需要大量记忆,一劳永逸是绝对不可能的,想要将知识点记忆牢固,重复记忆才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千万不要怕麻烦。比如在复习第二章时,再对第一章的内容进行一次重复记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再有就是回忆,与前者不同的地方就是,这次要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内合住书去思考去想老师讲过的内容或者需要背诵的内容,这种方法是曲老师尤其提倡的,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小贴士:摒弃警惕心理积极培养能力

篇3:就业指导考试说明

1. 通过对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演绎能力。

《考试说明》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共有“四项十类”,即“考试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考试内容”的复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对考点的深化理解和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知识体系的“活化”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对比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以及图文信息转化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在高考中,有的同学在回答主观题时会“跑题”,答非所问,答不到“关键点”,还有一些同学只会罗列史实,致使史论分离,知识结构表述混乱,而缺乏上述各项能力是其主要原因。为此,同学们要有效地利用《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以实现《考试说明》的目标要求。

针对具体的“考试内容”,先采用逐级递进式的“演绎法”,然后再采取逐级回归式的“归纳法”。例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考试内容”中的“一级目录”,当同学们看到这一内容时,首先就要分析这个“古代中国”的“古代”的含义,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各种制度之间的继承性和差异性。这样不仅弄清了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同时,还能够适时进行比较,归纳出差异性,有助于记忆。再看“二级目录”,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些内容是对“一级目录”的展开,是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核心命题的具体阐释。同学们要分析“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的关系,在二者之间构建起联系,进而了解到这五个“二级目录”的内容正是“一级目录”的内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表现,“一级目录”的内容和“二级目录”的内容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再将每个“二级目录”的内容向下继续演绎、分解,如对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内容,深入分析其演变的具体的过程、表现以及特点等问题,就联系到“三级目录”了。其共有两个内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这是具体的考点,要认真复习掌握。接下来深入分析每个考点中的背景、特点、意义等具体的知识点(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这样,学生一方面通过知识点的逐渐“细化”、明确,全面扎实地去掌握,另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其中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切身感受到复习中逐级演绎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以后再进行归纳,即“回头看”,由“三级目录”上升到“二级目录”再到“一级目录”,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概括的过程,也就是史论结合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使知识线索清晰、知识结构“活化”,还可以提高自己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复习方法契合了高考的要求,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由盲目看书复习造成的各种浪费。

再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考试内容”中的“一级目录”,当同学们看到这一内容时,首先就要分析其“思想解放”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新思想,不同时期的新思想有什么区别。然后再看“二级目录”,其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些内容是对“一级目录”的展开。同学们要分析“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的关系,在二者之间构建起联系。通过分析可知,这四个“二级目录”的内容正是“一级目录”的内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具体史实、表现,“一级目录”的内容和“二级目录”的内容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再将每个“二级目录”的内容向下继续演绎、分解,如对于“新思想的萌发”这一内容,深入分析其表现、原因、影响等问题,自然就联系到“三级目录”了。其共有两个内容“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具体的考点,要仔细学习,掌握好每个考点中的具体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涉及某一“考试内容”的具体知识点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教材中的图片、图画、图示、地图等资料,实现图文之间信息的转化。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将类似的知识点进行迁移、对比,以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如将中国古代各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政治措施与同时期希腊、罗马等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在复习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时,可以将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对比双方在权力运作方式方面的相似点即权力制衡关系,彼此之间本质的差异即阶级性的差异。

2. 充分利用《考试说明》中的“例题”,适时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同学们在高考中丢分的原因主要是对教材知识掌握得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同时缺乏高效的解题技能。而在《考试说明》的“例题”中,各种解题技能都有所体现,但是很多同学并不重视《考试说明》中的例题,只是随便看一下,没有思考和总结。其实只要深入分析这些例题,了解这些例题所重点考查的能力,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高考答题是很有帮助的。这些例题的选择都经过了严格、认真的筛选,对能力的考查要求以及命题的价值取向等都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同学们要善于从这些例题中总结出规律,并通过适应性的训练,以掌握其中的解题技能。下面就以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考试说明》中的几道“例题”来谈谈这个问题。

例1 (选自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明代士大夫”题,这是一道主观题(题目略)。第一问: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提炼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的答案可以从给定的材料中归纳出来,但是如何从这些材料中提炼出最为精确简练的答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或者答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对此,要找出问题的“眼”,即问题问的是什么。此问的“眼”是“致富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围绕“途径”来选择材料中的信息,所选信息如果不属于“致富的主要途径”之范围,就坚决舍弃。如此思考,答案就出来了,即“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两项措施。第二问: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风气的哪些变化?这一问虽然较第一问有些难度,但是思路还是一样的,即找“眼”,这道题的“眼”是“社会风气”、“变化”。因此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围绕这两个“眼”,对照自己找出来的信息,看其是否属于社会风气的范围,有没有体现出变化,即与之前的社会风气是不一样的,因此才会引起时人的注意,并被记载下来。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该答的就答,不该的答的千万别答,以免画蛇添足。第三问属于评价题。从测试的功能上看,评价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观点的史论结合能力、确立个性化的创新观点并进行评价的能力,是开放性试题。此问考查对现成观点评价的能力,即给定了两种相反的观点,让学生结合材料以及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谈自己的观点。对于这类给定几种观点的题目,学生在作答时必须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述,一般要选择其中最有把握回答的观点进行评价。作答时不要过于死板,如果题目要求对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评价,可能这些观点都不正确,也可能有的观点正确而有的观点错误,也可能这些观点都正确,要辨别清楚;如果题目要求确立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注意结合试题情境中的观点,善于从这些现成的观点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题目如果要求对这些观点进行阐释或说明,就不能随意表白自己的观点了,而是要运用史实或材料信息对这些观点进行论说。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解答评价题的基本技能:首先准确地释读材料信息中所体现出的观点,然后围绕题目的要求确定自己要阐述的观点,进而围绕这个观点找出有力的论据,进行论证。

例2 (选自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内容的变化”题,这道题第一问要求归纳出王安石等人关于科举制度内容的不同主张。作答时,一定要抓住“内容”,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一定是科举制度的内容,还要注意对号入座,如果将王安石的观点写在司马光的名下,错得就太不应该了。第二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及其平时掌握的知识来作答,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将本题放在一定情境中作答的能力。此问的答案不能直接从材料中获得,属于评价题,它没有给定任何观点,要求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并结合史料进行分析。关于评价的标准,一定要注意从时代性、阶级性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此类问题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价比较稳妥。第三问: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从材料中只能得到目的是“统一思想”这一信息,但是如果仅仅这样答,显然不完整;王安石“统一思想”的目的又是什么,材料中提到按照以前的方法选取人才使其当官,其不懂世事,于是王安石认为这样的科举败坏人才,据此只能分析出变革科举的目的是要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那么培养出这些人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熟悉王安石变法,很容易分析出目的是为改革培养人才。因此,作答时紧密结合材料的同时,还必须结合相关背景,这就需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此问的答案,除了统一思想(从材料获得)的目的外,更为重要的是为改革培养人才(考查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平时的复习和训练中,一定要将知识活学活用,拓宽视野和角度,切忌死记硬背,将视野局限在试题的材料之中。

总之,同学们要善于从《考试说明》的“例题”中获取命题的立意和思想,思维角度和方法,作答的依据和规范答题等方面的信息,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备考复习。

3. 利用《考试说明》中的其他提示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复习。

《考试说明》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上提到,试题的命制要“适当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并在促进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作用的发挥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方面作积极的探索”,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可选择性等方面给予的高度尊重和人文关怀;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中也提出“在非选择题中,有些试题要以选做题的方式出现”,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性发展和选择权的高度尊重。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训练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能力的问题,这在前面已经有所说明了。在备战高考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死记硬背教材知识,而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适当的训练,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多做一些开放式的评价题,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形成一种开放性思维方式。另一个问题就是对“选做题”这种题型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培养解答的技能,这是不能忽视的,否则,学生在高考的考场上面对两个题目进行选择时,就会手足无措、瞻前顾后、左右摇摆,最后,选哪个都做不好,还会影响其考试的心情。

《考试说明》中提到,题目的设计“将以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主”。什么是“理解能力”呢?就是知识点的“为什么”和“怎么样”层面的问题。比如;“《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里,怎样理解“新阶段”的含义呢?答案是“进入了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阶段”,这就是“理解能力”。这也提示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考试说明》中还提到,试题要“有一定的覆盖面”,“问答题的设计,将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考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要全面,不能“猜题押宝”。在平时对问答题的训练中,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方法去分析问题,要反思自己从题目及答案内容中所获得的思想感悟、情感认知等,这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学生要注意将中外历史进行对比分析,现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这有利于将中国史放到整体世界史的背景中考查,角度更为新颖,视野也更加广博。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初中历史学习的影响及思维定式,即按照通史的编排顺序来学习,不适应现在专题式的思维模式,因此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将中外历史有机地融为一体,尽可能地把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理清思路,按历史发展脉络,运用比较、联系的方法,从整体上去把握。例如可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结合起来,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西方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结合起来,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近代西方的政治理论”结合起来等。

篇4:准确把握考试说明的备考指导价值

1. 认清高考的选拔功能,准确把握考题的区分度要求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命题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高考应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分功能,这就要求试题在考查考生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要注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2011年江苏省试卷的填空题中,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体现对数学能力不同层次的要求.1~5题基本只涉及一两个知识点和基本的技能,为考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6~10题涉及的知识点略有增加,运算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把握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要求;11~14题的复杂程度明显上升,对考生数学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在抽象性、想象力、灵活度与深刻性等思维品质方面提出较大的挑战,有明显的区分度.

在2011年江苏省试卷的解答题中,着重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按15~16、17~18、19~20题分别构成三个不同的目标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与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有关的基本问题,对抽象运算的和逻辑推理能力做重点考查,能力要求是最基本的;第二层次通过联系实际的应用问题和解析几何问题,对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做了重点考查,蕴涵了对函数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力要求有所提高;第三层次的重点是考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问题的知识载体是常见的函数和数列,能力要求体现了高层次数学思维要求和高水平数学素质的要求.

为发挥试卷的选拔功能,在试题难度的控制上,较难试题基本集中在两种题型的较后位置,这种“多题把关”的处理方法,很好地保证了试卷的总体难度不会过难,又正常发挥了考试的选拔功能的区分作用.

2. 明确考试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考题的能力性要求

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要突出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分为了解(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其中必做题部分A级考点29个、B级考点36个、C级考点8个,附加题部分A级考点11个、发B级考点36个、无C级考点.

准确把握考题的能力性要求,有助于高三师生明晰各部分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的地位和考查方式,对该部分的例题和练习题的选取,也可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合理研制A、B、C三级考点是关键,比如C级考点未必一定在难题中考查,2011年江苏数学高考中第7、10题分别对两角和与差、倍角的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考查便是例证;又如圆锥曲线中的双曲线和抛物线仅是必做题中的A级考点,无需拓展和拔高.

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一直是高考命题所坚持的原则.创新在命题中的应用大致分为命题内容及背景上的创新或命题手法上的创新,创新的试题需要生长的土壤,“知识交汇”是两种创新方式的有机结合.在知识交汇处命题,是一份容量有限的试卷尽可能全面考查规定知识点的必由之路.

考题12(2011江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P是函数f(x)=ex (x>0)的图象上的动点,该图象在P处的切线l交y轴于点M,过点P作l的垂线交y轴于点N,设线段MN的中点的纵坐标为t,则t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该题由函数、直线、导数、不等式等交汇构成.思维的要点是通过分析几何元素的几何特征进行有效的代数化,并通过代数的运算获取几何的结论.

考题13(2011江苏) 设1=a1≤a2≤…≤a7,其中a1,a3,a5,a7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2,a4,a6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该题以基本数到为模型,从基本关系出发,着重考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多个不等号连接形式,在多元关系下判断运算求解的方向,突出的是算理,创新味较浓.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如函数、方程、导数与不等式的交汇,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交汇,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的交汇,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的交汇,均为重要的交汇类型.尤其是将新增内容与老知识点相结合,更能体现知识的灵活应用.

增强数学基本能力,就是要在备考中要学会用简明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观点;学会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正确把握算理,以达到准确、熟练、迅速的运算;学会选择并运用适当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推理;学会明辨思维的方向,有思想、有方法、有策略、有步骤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3. 明确样题的示范功能,准确把握考题的典型性价值

在2012年考试说明中选取样题14及说明:满足条件AB=2,AC=2BC的三角形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有关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难题.

答案:22(解答过程略)

从上述可以看出,样题的作用在于通过提供命题的知识点及考察视角、命题的立意及载体、试题的表述方式、解题的思路及规范等信息,对准确把握考题的意义有典型的指导性价值.

在备考中精选精编例题和练习题,一要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紧扣数学内容的三维目标、主干知识,体现命题方向;二要根据考试说明的知识考查范围、能力要求及题型特点,兼顾问题的背景、情境及外部形态,设计有引导性的问题;三宴对考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重视反思的作用,以提高思维品质和解题的准确度.

在选题时应遵循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规律性、即时性原则,强化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进一步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之功效.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切实把握好审题、探索、表述、回顾等程序,完善知识结构,深化“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过程,澄清模糊观念、校正错误、查缺补漏.同时养成对例题的反思,体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尝试着将试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变换,弄清知识点,找出连接点,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进而建立数学模块,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解题能力.如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时,可建立“算法程序”的思想方法:①考虑首项系数的正负及“△判别式”的符号;②考虑对称轴与限制区间的相对位置;③考虑限制区间端点函数值的正负;④考虑是否可以适当简化以上所得到的式子等.

4. 研究“考试说明”的反馈,准确把握试题前后的延续性思路

考试说明的终极反馈主要在于当年高考试卷的内容、学生的得分状况、阅卷组对试卷的整体评价等三个方面.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份高考试卷,以试题呈现的规律等会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试题前后的延续性思路,这对中学备考有长效意义.

有效地使用考试说明要做到“四结合”,即与高考试题、教材、训练、数学思想相结合.

与高考试题相结合.高考数学试题所折射出来的信息对高中数学教学和高考复习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把考试说明的指向性与高考试题的示范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二是在领会高考试题特点的基础上,把握高考试题的变化规律;三是体悟综合能力的考查、应用性和创造能力等命题特点;四是可以发现处在高考考查方向上的发展趋势.

与教材相结合.高考试题呈现了“题目在书外,只是在书内”的情景.只有把考试说明和教材相结合,才能明确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的内在联系,并进行深化和拓展.

与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应对学生解题进行有效分析,如“三检查、三归纳”,即检查学生审题的偏差,检查知识掌握的漏洞,检查方法应用的缺失;归纳试题考查的目标,归纳试题涉及的知識范围,归纳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明确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共性还是个性的,是知识还是方法的,是疏忽还是审题的问题,从而提高训练的效能.

与数学思想相结合.数学对人们形成理性思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高考数学检测考生理性思维水平的最佳方式便是考查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应用是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领悟到蕴含在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贯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思想方法,并提高学生运用思想方法的自觉性.

一份常态的试题,应贴近日常教学,常规而不乏变化,既重基础又重能力,对探索能力、应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思维推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进行全方位、不同水平的考查.试卷的主要特征,一是考察主体应体现主干知识;二是落脚点应重在数学思维品质的考查及对数学本质认识程度的检验;三是着力点应突出数学内部的学科特点和基本思想;四是多角度考查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考试说明”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原则性较强,在实际运用中,要与新课标结合起来,从更广阔的宏观背景和具体的微观体现上,从理念和实现的途径上,更准确的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引领价值,为更好地指导备考奠定基础.

篇5:就业指导考试说明

云南省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

时事政治手册

第一部分

重大时事政治 1、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 日,我国成功举办了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2、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3、2010年5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我国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行了全面部署。4、2010年6月11日至7月12日,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西班牙足球队获得本届世界杯冠军。5、2010年7月1日,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6、2010年7月8日,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10周年新闻发布会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10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7、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并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要求: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8、2010年8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2010年我国连续发射的第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11月1日,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这是我国2010年连续发射的第四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9、2010年8月31日,我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帮助企业志愿减排为主题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北京成立。10、2010年8月3日闭幕的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的“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地貌分别被列入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三江并流”也被批准

扩大遗产保护区域。

11、联合国决定从2010年8月12日起至2011年8月11日为“国际青年年”。“国际青年年”的主题是“对话和相互了解”;目标是促进和平理想、对人权的尊重以及不同文化、宗教和文明之间的团结。12、2010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深圳考察工作时强调,经济特区30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13、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14、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15、2010年9月26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11月1日零点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2011年4月底开始陆续公布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16、2010年10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人太空。11月8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嫦娥二号成功拍回月球影像数据,完成了准时发射、准确人轨、直接地月转移、成功环月等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17、2010年10月12日,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德国、印度、南非、葡萄牙和哥伦比亚五国为新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18、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有关精神:

(1)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

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四个更加”强凋坚持科学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路径。

“十二五”规划建议在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明确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4)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落实《建议》提出的三大任务(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强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5)“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6)“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9、2010年10月17日,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的活动主题是“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20、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刷新了3项世界纪录、15项亚洲纪录和27项亚运会纪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199枚金牌、416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21、2010年11月15日,全线铺通的京沪高速铁路自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新建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将于2011年建成通车。22、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3、2010年11月17日,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发布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曙光星云”位居第三。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24、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于2011年3月底前完成。25、2010年11月30日,福建第一大岛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建成通车,从而结束了数千年来人们进出岛要完全依靠轮渡的历史。26、2010年12月1日,第二十三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普遍可及和人权”。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权益,责任,落实”。27、2010年12月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8、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的综合试验中,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跑出时速486.1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最高运营时速为380公里。29、2010年12月15日,商务部公布我国“十一五”时期,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200亿美元,年均增长30%左右,全球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十八位跃升至第五位,正逐步迈入对外投资大国行列。30、2010年12月18日,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1、2010年12月18日,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化的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正式完工。这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制造经过独立研发、自主创新,已完全实现国产化,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为我国核电建设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32、2010年12月28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设计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全范围模拟机在福建宁德核电站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使用的全范围模拟机长期以来依靠从国外采购、成套进口的局面。33、2010年12月28日,国内首座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大唐天

威10MW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在甘肃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运行后,将使我国成为少数掌握完整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国家之一。34、2011年1月14日,2010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35、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就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提出5点建议:发展求同存异、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深化全面合作、互利双赢的经济关系;开展共同应对挑战的全球伙伴合作;推进人民广泛参与的中美友好事业;建立深入沟通、坦诚对话的高层交往模式。36、2011年1月21日至25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昆明召开,省长秦光荣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指出,2010年云南省全省生产总值实现7220亿元,同比增长12.3%,新增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2元。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完成,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从7809元增加到15749元;

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

报告提出云南省在“十二五”的发展中,要牢牢把握的八个着力点是:必须突出结构调整,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促使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必须着力推进富民强省,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促使发展的创新支撑更加坚实;必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促使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使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必须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促使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必须更加重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促使区域协调取得重要进展。

报告提出云南省2011年重点抓好九项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持续加强基础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抓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桥头堡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7、2011年1月24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向家坝电站进入正式安装阶段。这标志着我国清洁能源重装工艺及安装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也为向家坝电站首台机组明年顺利发电奠定了基础。38、2011年1月29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

决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水利改革发展基本原则是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39、2011年2月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德国慕尼黑正式交换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文本。这标志着美俄新的核裁军条约正式生效。40、2011年2月6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闭幕,中国代表团夺得11金10银14铜,位列奖牌榜第四位。41、2011年2月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报告,在其《专利合作公约》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2010年增长了4.8%,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跃居世界第四。42、2011年2月25日,搭载6名宇航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完成了最后一次空间任务后,3月10日成功着陆。从此这架美国机龄最长的航天飞机结束了其太空历史使命,将转入华盛顿的宇航博物馆供人瞻仰。43、2011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温家宝强调,“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使社会更加发展进步,使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得到改善,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44、2011年3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将于今年下半年先后发射升空。45、2011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大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大会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未来五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精神:

(1)“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增长10.3%;这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对外贸易

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

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我们的认识和体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3)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实现上述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4)今年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二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

三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四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五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

持优先发展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六是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是大力发展文化建设。

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八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篇6:就业指导考试说明

中考说明主要内容有考试性质,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目标,考试方法,试卷结构,题型示例以及具体细目表。

由于基础课程改革,部分区县成为了教改实验区,从02年秋季开始,海淀区进入课程改革。接下来的几年,英语都是由海淀区自主命题,独立完成,中考说明是由海淀区进修学校出的。而06年根据北京市中考改革领导小组的意见,文化课改为全市统一考试,试题由北京考试学院统一命制,分区县阅卷,中考说明也改为北京市教育学院出。由于教材不同,试题和说明有两套,分为“大纲卷”和“课标卷”,我们海淀区的考生应用课标卷。

05年中考说明和06年的课标卷说明基本一致,考试性质都为选拔考试,个别地方有一些不同。

首先,课标卷在考试指导思想体现了三个“有助于”: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促进初中教学质量工作和平稳推进教改和素质教育。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05年说明非常详细地指出,考试要体现对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知识的考察,考试要有很好的区分度。

05年的说明更加体现了对于能力的考察以及明确表达了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

其次,05年中考说明指出了课程标准五级目标,对总体目标,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和语言知识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有助于考生在各个方面了解教材对于自己的最终要求。比如说05年说明在词汇上指出要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短语搭配。而课标卷没有详细指出

第三,课标卷有不规则动词表,而05年说明没有。

第四,题型示例上两本也有区别。课标卷只举了05年海淀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并标出相应难度。而05年说明选取了大量中考题并按题型进行了难度列举,十分详细清晰。

第五,05年说明有专为中考设计的复习指导及专项训练,在听力理解,基础知识,阅读完形,综合语言运用以及书面表达都有与中考难度基本相当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考生熟悉考试难度,更好的了解中考。

上一篇:西陶漳解说词下一篇:教学随笔:追求语文诗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