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课后练习题答案

2024-04-08

台阶课后练习题答案(共11篇)

篇1:台阶课后练习题答案

授课教师:史老师

课前播放《愚公移山》歌曲

师:同学们,“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愚公不畏艰苦、坚忍不拔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血管中也流淌着愚公精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农民父亲的生活(出示课件:台阶 板书:台阶)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3、理解父亲、热爱父亲)

请这位同学读一遍(一生读)请坐大家明确了吗?

生:明确了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

(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李森祥,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台阶》等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农民的质朴形象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对,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擅长细节描写同学们认真预习了吗?(出示课件:你能读准字音吗,凹凼涎水 着落掺水舀米尴尬庄稼茬)谁能读准这些词?(生读老师随之出示正确答案)全部正确,预习得很好大家齐读一遍小说已经读过了,你能按要求复述课文吗?

(出示课件: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一、请试着复述这个故事要求讲清:

1、父亲为什么要盖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准备造高台阶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生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为台阶低,屋主人的地位就低,所以父亲日夜盼着造一栋高台阶新屋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捡来砖、瓦、屋基卵石,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高台阶新屋终于造好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累垮了

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请坐(出示课件: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句式: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用这个句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生2: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间造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老了,累垮了

师:语言很流畅,概括性很强这就是父亲的故事

我们看到的父亲,是儿子笔下的父亲,儿子用他的眼观察父亲,用他的心理解父亲那么儿子笔下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儿子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刻画父亲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感悟父亲(出示课件:分析人物,体会感情)我们刚才认识作者时,知道了作者擅长细节描写本文也是这样,儿子的笔触及到了父亲的全身,对父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比如老师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那双脚板请同学们翻到第5段,我们一起来品读父亲的脚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让父亲的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师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了“宽大”“裂着许多干沟”“干

沟里嵌着许多泥土”“洗不干净的”“沙子多”“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都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父亲的脚是什么样的?

生1:有许多泥沙,洗不干净

生2:裂着许多干沟

生3:是黄几几的生4:宽大

师:透过这些干沟、泥沙、还有黄几几的颜色,你看到了什么?

生1:父亲非常辛劳

生2:总去地里干活,脚才是泥土的颜色

生3:家里贫穷

师:对,品读父亲的脚,我们读懂了父亲的辛劳、贫穷(出示课件:示例:品读

第5段,父亲的脚,我读懂了父亲的辛劳、贫寒板书:辛劳)请同学们继续品读父亲,从对父亲的细节描写中,读懂父亲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我们有三分钟的时间(学生专心品读,师巡视)

师:让我们从脚打头打量父亲,老师品读的是父亲的脚,哪位同学接着品读?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出示课件:品读第段,父亲的,我读懂了父亲的)

生1:我品读的是第2段,父亲的准备“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从这可以看出父亲的辛劳

生2: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最后卵石堆得小山般高,瓦罐里的角票满了几次说明父亲很执着,坚持不懈

师:对,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板书:坚韧)

生3:我品读的是第19段,父亲的额头“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父亲天没亮就起床了,说明他很辛劳

师:嗯,辛劳(板书:辛劳)

生4:要造高台阶了,父亲很期待、很兴奋

师:嗯,有道理

生5:我品读的是第21段,父亲的两手“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表现了父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生6:很多人看他,他不好意思

师:这一段还描写了父亲的什么?

生7:还描写了父亲的背和胸他的背驼了,说明他长期辛劳,把背累驼了

师:有道理,还有没有别的理由?驼惯了的只有他的背吗?挺不高的只有他的胸吗?

生8: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突然被很多人关注,他不习惯

生9:这一段还写了父亲的笑,也表现了父亲长期不受人尊重,突然被很多人关注时的不习惯

师:是的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板书:谦卑)

生10:我品读的是第22段,父亲的腰“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这表现了父亲不服老

师:不服老,不甘人后,特别要强(板书:要强)还有一段写到了父亲的腰,谁品读这一段?

生11:第28段也是写父亲的腰“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从中看出了父亲老了,身体垮了

师:“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一句中一个感叹号为什么不用问号?

生12:这句话不是问句,父亲肯定他能挑动,用感叹号表现了父亲不服老的强烈感情

师:还有一个破折号

生13: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是因为父亲担水很累了,所以说话不连贯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不连贯和不服老来?

生13读,感情不太强烈

生14读: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师:“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示意生15读)生15: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因为断句错误,引起一片笑声)

师:(有感情地读)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对,不服老,要强

由脚读到头,我们读出了这样的父亲(示意板书)分析人物形象除了可以分析对这个人的描写,还可以从他所做的事上来分析父亲一生做得最大的事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1:父亲用一生的时间造了一个高台阶,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不畏艰难、坚忍不拔

师:这不就是可贵的愚公精神吗?

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农民,他就是用要强、坚韧、辛劳但又摆脱不了的骨子里的谦卑造起了他的高台阶

师:小说塑造了一位农民父亲的形象,为什么用“台阶”做题目呢?(出示课件:研读课文,探究主题小说为什么以“台阶”为题?)

生1: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生2:台阶是父亲的追求、向往

师:台阶是小说的线索、是父亲的追求、是父亲的向往、是父亲的理想、是父亲的尊严、是父亲一生的精神寄托高台阶造成了,父亲得到了他想要的幸福生活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1: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说明他并不高兴 师:“若有所失”是什么意思?

生1: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

师:失去了什么东西?

生1:生活的动力

生2:“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juè)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说明父亲老了

生3:从第27段,父亲一级一级往下挪台阶,可以看出他不习惯高台阶的新屋 生4:虽然他造起了高台阶的新屋,但他骨子里的谦卑并没有消失,他的地位并没有提高

师:对父亲追求了一辈子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实现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有许多农民像父亲一样,再勤劳、再坚韧、再要强,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这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造成的?

生:当时的社会、时代

师:对,小说表现了一个时代的呼唤:农民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结束贫穷的生活(出示课件:小说通过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歌颂了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农民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结束贫穷的生活)

师:父亲的故事讲完了父亲是一部书,父亲是一支歌,父亲是一首诗老师把父亲写成了一首诗,请同学们在诗中再次感悟父亲(老师深情朗诵诗歌《父亲》 出示课件:父亲

我的父亲

你喜欢坐在台阶上远望

你喜欢把那烟枪在青石板上敲响

摇来摇去的柳树枝啊

总也摇不散你那专注的目光

我的父亲

你那古铜色的脸

你那黄几几的脚板

你额头上那豆大的露珠

你那从春忙到冬的身影

是儿心中最美的画卷

我的父亲啊

你满挂着的笑容为什么在九级台阶筑起的鞭炮声中尴尬

我的父亲啊

你的背已经驼了几千年

你把你的胸膛挺高一些吧

我的父亲

你挺直的腰板为什么担不起一担水

你倔强的头颅为什么埋在膝盖间

我知道你的梦想

三级的台阶到了九级

我的父亲啊

怎么了

——你老了)

(学生表情凝重,有些学生小声地跟老师读)

师:父亲老了,是沧桑的岁月把父亲变老了,是儿女的成长把父亲催老了总有一种情深藏在我们的心中,那就是对父亲的爱,今天,请你把对父亲的深情表达出来吧(出示课件:请你为父亲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父亲的深情……)(学生认真思考,老师巡视)

师:我们请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诗

生1:我的爸爸从我小的时候,您就很少在家,我眼中的您,是凌晨匆匆出门的背影,是深夜回来的摩托车爸爸,为了这个家,您太辛苦了,谢谢您 师:女儿对爸爸的感激之情感人至深

生2:父亲不知从何时起,您额头上有了深深的皱纹,你两鬓有了苍白的头发,您的双手变得那样粗糙,您的腰板不再笔直——我知道您是为了谁,我知道,您一定是为了谁!(朗诵得非常动情,以至于有些哽咽了)

师:从你动情地朗诵和哽咽中,我们听到了父女情深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家里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欢笑,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深爱着的父亲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小诗送给父亲,把你的深情告诉给父亲吧!

篇2:台阶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

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本题除练习朗读之外,要求抓住三个关键,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第1小题要联系上下文,分别思考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第2小题主要练习概括。第3小题较难,要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的含义?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

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

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

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二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本题练习口语表达,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玩具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买的,主要说说是怎样一个玩具,怎样玩法,怎样

好玩,怎样开心。

三下面几段文字,也是回忆儿时放风筝的。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满天的风筝》略)

篇3:台阶练习在短跑教学中的作用

一、台阶练习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短跑技术

1.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摆臂动作

摆臂时, 因肩部过于紧张, 会使摆臂技术所要求的动作逐渐变形而导致整体技术变形。对此, 可要求学生站在原地, 听教师口令一拍一拍练习摆臂, 这样似乎也能做好, 但在跑的过程中, 速度一旦加快, 摆动一旦用力, 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就会出现, 如, “筛米式”横摆、上下直臂摆、上下鼓式摆、肩关节僵硬的前爬摆等。

此外, 不正确的摆臂技术还将影响到腿部的正确姿势和技术动作。摆臂和摆腿是相辅相成的, 每摆一次臂, 腿就要向前迈一步, 所以摆臂的快慢直接影响跑的速度, 错误的摆臂会抑制腿部动作, 降低跑速。在原地练习中, 往往只是简单地训练了手臂动作, 腿部是静止的, 这对四肢协调性的培养不利。对此, 笔者从教学经验中摸索出通过跑台阶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个缺点。跑台阶时, 手臂的指关节和肩关节要自然放松, 肘关节和腕关节要适当紧张并保持一定角度, 其中, 肘关节保持90°左右, 腕关节保持180°左右。腿蹬地时, 踝关节保持紧张, 前脚掌触地, 一级一级跑台阶, 由于步长稳定, 动作单一, 练习的重点在肩关节的灵活性, 通过该练习能够不断改进动作, 且技术动作容易定型。

2. 台阶练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髋关节技术

“伸与送”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髋关节动作, 在教学中, 学生直接表现为“窝髋”, 即因髋关节僵硬使大腿前部与腹部的角度在运动时过小, 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髋、膝向后蹬伸, 加大了重心的起伏度, 并影响向前高抬腿的幅度, 从而导致不能加大步幅, 形成“坐着跑”进而影响到水平速度。后蹬是跑的动力, 合理的后蹬技术是跑的关键。在做后蹬动作时, 髋、膝、踝关节依次伸直, 那么伸髋将起到引领作用, 而送髋则使后蹬所产生的动力作用于上体前移并给向前蹬腿提供了空间和辅助力, 从而能促进步幅的加大。通过跑台阶和冲跑台阶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技术难点。跑台阶时, 要求高重心, 高抬大腿, 这样学生可以体会伸髋动作;同时,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伸髋和伸踝的作用, 以及伸踝对伸髋和送髋的反作用关系和意义。冲跑台阶时, 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 一步跨三、四、五级台阶均可, 重点在让学生体会送髋的动作, 同时体会送髋的动作意义。

3. 台阶练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动作节奏

节奏知觉在体育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有节奏的活动能达到最适宜的调适, 使能量消耗更加经济。在体育项目中, 用力的节奏主要表现在用力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动作韵律的收缩与放松的交替等方面。

在短跑训练中, 良好的动作节奏可使跑的技术动作协调放松, 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练习者脚下按某一规律性的节奏跑动时, 会使地产生一种韵律感, 这种韵律感能使练习者在整个跑的过程中发挥速度, 并相对地节省体力, 提高兴奋性, 使技术动作更加合理。通过冲跑台阶练习, 可以形成良好的动作节奏, 因为在冲跑台阶时, 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3~5级不等的台阶, 以此固定好步幅的大小, 久而久之动作节奏就形成了。

二、台阶练习有助于增强必要的身体素质

1. 台阶练习有助于增强踝关节、大腿肌肉力量

利用台阶增强踝关节力量的方法是直腿跳台阶、单腿跳台阶, 通过反复练习, 踝关节承受外力的能力会不断加强, 进而在奔跑时, 后蹬快速有力, 缓冲时间减少, 奔跑能力加强。

利用台阶增强大腿肌肉力量的方法是双脚跳台阶, 在练习中, 练习者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三级、四级、五级台阶均可, 通过反复练习, 大腿力量会不断加强, 速度自然会提高。

2. 台阶练习有助于提高频率、增大步幅

在一级一级的跑台阶练习中, 由于步幅较小、步长固定, 将有利于加快跑的节奏, 反复练习, 步频自然会加快。利用一步冲跑3~4级台阶的练习, 又能较容易地增大步幅。

3. 台阶练习有助于培养大脑的快速反应能力

篇4:对一道课后练习题的商榷

关键词:温度;酶活性;曲线;饱和点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课后习题拓展题的第1题第(2)问(第86页):

图1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如图1)

教师教学用书给的参考答案如下:如果温度升高10℃,曲线上身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如图2)

按照教师用书的答案来讲,温度升高10℃,B点将往正下方移动。但笔者认为,B点将往左下方移动,理由如下:

1.B点表示酶作用的饱和点,即单位体积、一定浓度溶液中的酶全部被底物饱和,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有更多的中间复合物生成,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2.与底物相比较,酶分子很大,而活性部位只比底物稍大一些,一个巨大的酶结构对稳定活性部位的构象是必要的。

3.酶一般是蛋白质,温度过高,蛋白质的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即发生变性,这样肯定会影响到酶活性部位的构象,影响酶活性,本题中在最适温度的基础上升高10℃,酶活性部位的构象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从而使酶促反应速率变慢,既然如此,同样体积浓度溶液中能发挥作用的没活性部位就更少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更容易达到饱和,或者说,只需较少的底物(反应物)就可使同体积浓度酶溶液中的所有酶达到饱和,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故B点应往左下方移动。

另外,题目的问法不够严谨。本题中绘制反应速率—底物浓度曲线的数据是在最适度下,测定若干个梯度浓度下的反应速率。按照原题: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理解为只在A点时将温度升高10℃,A点以后的实验还是最适温度,则曲线只在A下移。

显然出题人的意思是A点及之后的试管温度都升高10℃。

因此,笔者认为,第86页拓展题第1题第(2)问的题目应该为:如果在A点及以后的底物浓度下,温度都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参考答案改为:如果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B点往左下方移动。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最适温度,酶的结构遭到不可逆的破坏,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变慢。曲线图应改为:(图3)

参考文献: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8:355-379.

篇5:《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答案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2、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这种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3、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篇6:《我的信念》课后练习题答案

《我的信念》课后题及答案

一、朗读全文,把握文意,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家”,“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本题抓取两个特别警辟的句子,探究作者的人格和心灵。)

1、“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可以自由谈)

2、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二、课文中有些话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选一些抄在笔记本上,写上一点体会更好

(本题是学做读书笔记。当然读书笔记不限于摘抄,但是摘抄,写体会,是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应嘱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多了,还应分类整理。)

三、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

篇7:园林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园林的定义2.园林的特征.3.四要素4.(1)景观,(2绿地(3.绿化(4.园林规划(5.园林设计5,园林类型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7.(1)职业(2园林理论(3工程技术(4园林表现技法(5园林设计8园林设计主要内容9园林设计依据。原则10园林设计过程

1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培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优美环境。2.园林是艺术化的环境,有植物及良好生态条件,是工程,艺术和生物学的结合体。3.地形。水体。植物。建筑。4((·1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2是以环境绿化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广义:反之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3是以植物来美化环境和改良环境生态的一种环境建设活动。它仅仅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块空间景域。·4按照环境艺术理论和环境生态学,土木工程科学理论,以编绘图纸和文本的方式对园林绿地的发展与建设进行统筹安排与详细计划。这种安排和计划是通过编绘图纸及文本文件来实现的。·5以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为物质手段,详细的规划园林环境建设具体施工作法的设计活动。))5,东方西方波斯湾6,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皇家寺观私家北方江南岭南 7,((·1风景园林师景观设计师 ·2园林史城市绿地规划原理以及有关的园林艺术理论·3土方工程水景工程种植工程园林机械 排水·4园林制图计算机制图美术·5原来是基础不以及其后有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类型的园林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8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和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9.科学依据社会需求功能要求经济条件经济实用美观生态可达人本10.任务书阶段 基地调查和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后期维护管理~

篇8:台阶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基于第一次尝试练习情况及教学目标编拟练习题目

第二次尝试练习题不能同第一次雷同,否则就失去第二次尝试的意义。一般是同例题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如:出三道题目,一道同例题相仿,一道较例题稍有变化,一道在第二题的基础上再略有变化。这三题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掌握新知识,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案例:排列问题

第一次尝试题:在黑板上贴出“龙、虎、斗”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可以有几种不同排法?当学生经过尝试,有的学生在无序的情况下排出了三种或四种,有的学生排出了6种,出示问题:怎样排可不重复不遗漏呢?这一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有序排列的方法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排列。

第二次尝试题:

1. 变式题

用1、2、3、4可以排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同一个数中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 思考题

(1)用0、1、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同一个数中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唐僧师徒四人去取经,孙悟空固定排在队伍的第二,其他三人任意排列,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三个问题的设计在难度上是逐层递升,围绕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有序思考的策略进行。变式题的尝试,既可检验第一次没有运用有序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学生是否能做到有序排列,也可让基础好的学生在二次尝试中发现蕴藏其中的规律,排列一组即可通过计算的方法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道思考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0不能排在最高位这种特殊情况,其他情况都是确定最高位数字后,另外三个数字再排列,又回到了三个数字排列的方法上,无形中再次感受到“旧知识”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体会到并不是只要是四个数字就有24种排法。第二道思考题虽然看上去和第一道差不多,但对学生来说思维的跨度还是存在的,这里也可通过让四个学生到讲台前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一次尝试活动,学生更容易发现当一个的位置固定后,研究剩余的几个就可以了,感受在解决问题时抓住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在这种尝试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效果,在练习活动中发展思维,渗透数学思想。

二、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教学目标编拟题目

第二次尝试练习还可以不断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进行尝试探索,形成解决不同问题的策略,并在尝试练习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可采用尝试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第一次初步尝试:

上课伊始,教师直接出示课题,然后在黑板上写出。

师:你能将这个分数写成小数吗?(学生迅速说出0.3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1:我们以前学过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小数就是一位小数。

师:还可以怎样理解?

生2:还可以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来理解,就是3除以10,也就是0.3。

生3:老师,还可以按照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来理解,3除以10,就是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也就是0.3。

在尝试练习中,三种转化的方法学生很快在练习中得出。

第二次尝试练习:

1. 稍加难度

分数怎样转化为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总结方法:要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转化为除法算式计算得出。

2. 再增加尝试难度

例如,2/7转化为小数是多少?学生计算了一会,有的说:“除不尽啊!”教师反问:“除不尽怎么办?”有人想出了办法:“能不能四舍五入?”教师回应:“能啊!关键是保留几位合适呢?保留三位比保留两位小数更怎么样?”学生又掌握了一种分数化小数的处理方法。

3. 尝试将小数化为分数

教师引导:“想想我们今天的课题,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能转化为小数,那———”学生马上说出小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随即展开新的尝试学习。

在这节课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的不同方法分解到不同环节的尝试练习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主获得转化的方法,学生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劲头十足,每次都跃跃欲试,一节课在轻松的交流与尝试中水到渠成。

三、基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及教学目标编拟题目

对于实践活动课的二次尝试练习可以通过不断改变操作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实践研究课“立体的截面”

“立体的截面”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想象、动手实验验证,让学生认识到沿着物体不同的位置切下去,截面的形状是不同的。

第一次尝试探究:

初步感受切法不同,截面形状不同。在学生设计好研究方案后给学生提供长方体的物体进行试验,并讨论可以怎样切,小组结合课前前置学习讨论得出:可以横切、纵切,还可以斜切。试验得出:长方体横切、纵切、斜切的截面分别会出现长方形,特殊的长方体还能出现正方形的截面,可以切出三角形、四边形的截面。

第二次尝试探究:

1. 变化研究物体,引入更深层次探究

通过实际切割探究正方体的截面会是哪些形状。在第一次尝试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通过三种方式的切割进行验证。很容易得出:无论横切,还是纵切,切出的都是正方形的截面,斜切能切出三角形、四边形截面。如何在二次尝试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教师抛出“能切出五边形、六边形的截面吗?”这个问题,学生在进一步的试验与思考中得出:刀经过几个面就可形成几边形。再抛出引发学生思考的第二个问题:能切出七边形、八边形的截面吗?

2. 变化探究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完圆柱体不同的切割方式所出现的截面后,让学生不再实际切割,而是通过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圆锥横切、纵切、斜切的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在学生想象说出截面形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验证想象,并重点让学生体会切割位置不同时截面的大小变化。

实践探究课的宗旨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思考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经过这两次尝试探究之后,大到研究流程(“设计方案———搜集研究的物品———得出结论———反思提升”),小到操作方法(如这节课中切割的方法,沿什么方向切,形成的截面形状跟什么有关,不用刀刀去试验等),学生都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四、根据第二次尝试练习情况及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指导

第二次尝试练习后,教师同样还要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尝试结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第二次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补充讲解。这里的讲解和评价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第二次尝试练习的评价指导,与第一次尝试练习指导的着力点有所区别,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更高也更加全面。突出体现在以下三点:

1. 矫正错误,巩固做法

要求学生把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暴露出的缺点进行改正和弥补,解法运用比较生涩的要更加熟练。如在“排列问题”的例子中,首次排列“龙、虎、斗”这三个字时,不能做到有序排列的学生可能会出现遗漏情况。老师在第二次评价指导时让大家思考:为什么第二次排列速度快了,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这时就会促使学生想到在研究一个排头的基础上用算式计算就可以了。

2. 深化理解,掌握实质

第一次尝试练习中只能依样画葫芦的同学,通过再次尝试,要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还是在“排列问题”一课中,角色演示时的评价指导会让学生发现实质问题,当一个的位置固定后,研究剩余的几个就可以了。

3. 自我诊断,提炼学法

要求学生不只是掌握知识,对于自己是如何学习的也应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能自我诊断和反思,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争取在后续的学习中迁移应用。如研究“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在通过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让学生总结反思研究方法,在接下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会想到是否把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研究。随着老师不断地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自主尝试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将来再研究圆形的面积、圆柱体的表面积等内容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会更多、更有效。

摘要:尝试练习是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二次尝试练习就是一种基于已有知识的提高学习,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二次尝试练习中,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学法得以提炼,数学思想得以渗透,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随之提高。

关键词:尝试练习,教学目标,知识经验,实践经验,评价指导,提炼学法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张良朋.怎样用尝试教学法上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1.

篇9: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使用策略

课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整合策略

1.课后练习与教学目标整合,有效完善教学思路

有些课后练习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凭借和依据,备课时应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作用,将这些练习与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确定教学思路。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一文后有这样几个练习:(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读下面的词语。(4)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5)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

根据这几个练习,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中的6个生字:价、劣、挖、填、漂、侍,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认“碱”“霎”。(3)圈画出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句子,反复朗读“阿拉伯朋友”的话,理解阿联酋人民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不易,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4)观察题头照片,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3与课后练习4相呼应,并指出了课堂教学时的具体实施步骤,教学思路得以清晰呈现。

2.课后练习与教学过程整合,有效达成训练点

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以及能力训练的载体。”

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编者逐渐渗透了“自然段”“逻辑段”等内容,并在练习中加以体现。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按照下面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1)“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2)“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3)“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编者安排了这样的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落大意。在初读课文阶段,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内容相似或相连的“自然段”合并成“逻辑段”,这样的训练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后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段训练要素,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用带点词、关联词造句等。仔细研读课后习题,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准确把握学段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指导,以达成学段目标。

二、自主策略

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现行教材在课后练习的编写上,强化了导学功能,如果教师加强指导,预习则“事半功倍”。笔者尝试在预习中安排“疑问解答”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练习,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写出自己的观点意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在预习时,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但他们能够初步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如在处理积累性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时,教师可推出“自助餐”,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自主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三、拓展策略

1.妙用课后练习,引导随文练笔

为了培养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很多随文练笔的训练,意在让学生从句段、立意、布局等方面习得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三顾茅庐》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认真读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在赏读课文中这处精妙句式时,教师适当总结归纳写法,来到一个地方,先找出这个地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练笔往往会生动许多。

2.活化课后练习,延伸课堂实践

课后练习中,还安排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拓展训练,如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一课中,安排了如下练习: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小组里跟同学们交流。这个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为学生指明寻找资料的途径,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搜集整理,并安排时间交流汇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要远胜于课文。

课后练习,是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突破点。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后练习,发挥其优势,重视每道题的有效落实,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加扎实、有序、高效,从而加快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0:法制史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

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5.简述《大元通制》。

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刑事法庭。

参考答案:

1.《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按五服制的标准,愈亲近者,卑犯尊,处罚越重;尊犯卑,处罚越轻。愈疏远者,卑犯尊,处罚较亲近者为轻;尊犯卑,处罚较近者为重。这一原则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从而确立了后世法定亲等制度。

2.19,清廷命沈家本等为修律大臣,并下达下谕,规定修律的指导思想是:“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此后又陆续发布上谕,反复强调其指导思想,表示绝不能动摇“三纲五常”这一“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

3.宣布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确定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分一切土地的土地分配方法;确认农民对所分得土地的所有权;确定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为乡村农民大会.贫民团大会.区县省级农民代表大会;确定保护工商业原则。

5.(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即,取消旧贵州的特权无论何人犯罪,都要依法论处。

(2)制定成文法公布于众,使人人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3)执行刑罚时,加重对轻罪的处罚,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6.(1)元英宗至治年间成书的一部法律集成。

(2)共2539条,分为三纲一目,纲目之下又分为若于细目。

(3)内容方面继承了唐宋法典的基本精神。。

(4)是一部有法典性质的法律集成。

7.(1)1927年增设。

(2)1948年公布《特种刑事法庭组织条例》、《特种刑事法庭审判条例》。

篇11:汽车构造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发动机通常是由哪些机构与系统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功用 ?
答: 汽车发动机通常是由两个机构和五个系统组成的。其中包括: 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点 火系、冷却系、润滑系和启动系。通常把机体组列入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曲 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动力的机构。配气机构是使可燃烧气体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排出废气。供给系是把汽油 和空气混合成成分合适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以供燃烧,并将燃烧生成的废气排除发动机。冷却系是把受热机件 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润滑系是将润滑油供给作相对运动的零件,以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 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部分的冷却摩擦表面。启动系用以使静止的发动机启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柱塞式与分配式喷油泵的计量和调节何差别?答:柱塞式喷油泵供油量取决于各分泵柱塞的有效
供油行程。分配式喷油泵的供油量取决于分配柱塞的有效供油行程,保证供油的均匀。柱塞式喷油泵供油量调节: 】 使柱塞与柱塞套之间相对转动,可调节各缸有效供油行程,从而调节供油量。调节滚轮部件的高度 H,以纠正因垫 片磨损造成的各缸供油误差。分配式喷油泵供油量调节:移动油量调节套筒,即可改变有效供油行程。

·冷却系功用是什么?冷却强度为什么要调节?如何调节?】)把受热零件吸收的热量及时散 功用:
发,保证发动机在适温下工作。发动机温度过热:)工作过程恶化,零件强度降低,机油变质,零件磨损加剧,导致 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全面下降。发动机温度过冷: 发动机散热、)摩擦损失增加,磨损加剧,排放恶化,工作粗暴,发动机功率下降及油耗率增加。调节: 】(1).改变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通常利用百叶窗和各种自动风 扇离合器来实现改变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改变通过散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2)常用节温器来控制通过散热器冷 却水的流量。节温器有蜡式和乙醚皱纹筒式两种。

·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混和气形成与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压缩比为何不一样?答: 汽油机: 汽
油粘度小蒸发性好,燃点高于380ºC。在化油器形成混合气,进气缸,在压缩接近上止点时由火花塞发火点燃混 合气。即外火源点燃。柴油机:柴油粘度大,蒸发性差,自燃度为 250ºC 左右。在气缸内部形成混合气,即在 压缩接近终了由喷油泵提供雾状,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与压缩后高温空气混合,压缩自燃,压缩比设计得较大。

·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

上一篇:村下一篇:降水的变化与差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