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2022-08-10

第一篇:高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民事诉讼法同步习题及答案(高教版)4

1.下列哪一种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给付之诉:()

A.某甲起诉请求某乙停止损害其名誉

B.某丙起诉某丁请求撤销两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

C.女方起诉前夫,请求将二人之女判归前夫抚养

D.陆某起诉李某,请求解除收养关系

2.王某将房子租给刘某居住,月租金1500元。现在王某因刘某拖欠了六个月的房租未缴,而诉诸法院,要求刘某给付9000元房租。现问,此案的诉讼标的指的是什么?()

A.王某租给刘某的房子和刘某欠王某的9000元钱

B.王某向法院提出要求刘某支付9000元租金

C.王某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王某与刘某之间存在的房屋租赁关系

D.王某、刘某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

3.下列哪一种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确认之诉?()

A.某女起诉前夫,要求将两人之女判归自己抚养

B.老刘起诉刘晓明,要求解除收养关系

C.李明起诉王海,请求判决两人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D.王林向法院起诉孙晓辉,请求判决两人离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4.下列关于诉的内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诉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程序意义上的诉,一是实体意义上的诉

B.所谓实体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实体权利的请求

C.所谓程序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进行审判的要求。

D.诉的双重法律含义具体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诉讼请求

5.下列关于给付之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给付之诉的诉讼请求只能针对物,而不能针对行为

B.根据请求履行的义务是否到期,给付之诉可以分为现在的给付之诉和将来的给付之诉。

C.给付之诉的显著特点就是判决的可履行性

D.太阳公司请求法院判决月亮公司停止非法使用其专利的诉讼请求是给付之诉。

6.下列属于消极的确认之诉的是:()

A.要求确认收养关系成立

B.要求终止婚姻关系

C.要求确认合同关系无效

D.要求改变共有关系

ACCDAC

1.甲乙之间签订一份服装买卖合同,合同到期后甲没有交货,乙诉甲违约,要求甲履行合同;甲则向法院主张服装买卖合同无效,要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本案所涉及的诉的种类有

()

A.确认之诉

B.给付之诉

C.变更之诉

D.反诉

2.下列属于给付之诉的有:()

A.要求判决赔偿损失

B.请求判决履行合同

C.请求判决合同无效

D.请求判决离婚

3.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引起诉的合并?()

A.乙和丙分别租用甲的房屋但都欠房租不交,甲将乙和丙同时诉诸法院

B.李某起诉张某返还借款以及迁出所占房屋

C.王某起诉离婚并请求分割财产

D.李某起诉周某和王某违反合同

4.下列关于诉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诉权产生优先于诉讼程序而诉讼权利则是产生于诉讼程序开始之后

B.诉权指向诉讼程序的开始和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与强制实现,而诉讼权利则指向诉讼行为。

C.诉讼权利是诉权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D.诉权的行使以诉讼行为的行使为外在载体

5.下列哪些诉讼请求是确认之诉()

A.李老汉向法院起诉要求其养子李大海给付赡养费

B.李明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其父亲的遗嘱有效

C.王芳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其与孙进的婚姻关系无效

D.李海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其在王平威胁下签订的买卖祖传古董的合同

6.下列关于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B.诉是当事人用来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一种救济手段

C.诉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提

D.诉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

AB AB ABCDABCDBC ABCD

1.根据原告诉讼请求的性质和内容,把诉分为(),()和()三种类型。

2.诉的要素中,“三要素说”认为,诉的要素应由()、()和()构成。

3.()是第一个从诉讼法的角度阐述诉讼标的涵义的德国学者。

答案

1、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给付之诉

2、答案:诉讼理由、诉讼标的、当事人

3、赫尔维格

简答题:

1.简述诉的要素。

2.简述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

1.诉有三个要素:其一是当事人,其二是诉讼请求,其三是诉讼理由。当事人为诉的主观要

素,当事人即直接发生民事纠纷的双方主体,由于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途径,因

此诉的成立首先须有双方当事人的客观存在。否则法院处理案件就失去了基础。诉讼请求是

指诉方当事人就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提出的如何审理的主张。诉讼请求是诉方当

事人提出诉和进行诉讼的目的所在。诉讼请求是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成立的根据,包

括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两方面的内容。

2.诉权与诉讼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1)两者的内涵和意义不同。诉权包含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指向诉讼程序的开始和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与强制实现,有无诉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能否获得司法保护。而诉讼权利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为一定诉讼行为的可能性,它指向诉讼行为。

(2)两者产生的时间不同。诉权产生于当事人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发生争执之时,显然优先于诉讼程序。而诉讼权利则是产生于诉讼程序之后,只有行使诉权才能使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

(3)两者的权利主体不同。诉权的主体是具备法定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诉讼权利的主体就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论述题:

1、试论诉权与审判权之应然关系。

在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中,诉权处于核心地位,是本位,是基点。国家设置审判权的目 的就是为了公民诉权的实现。诉权以及作为其具体表现形态的各种诉讼权利所涉及的事项, 均属受当事人自主支配的自治领域,审判权不仅不能侵犯这一领域,而且应当充分保护这一 领域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与审判权相比,诉权应当被置于制约审判权行使的优先地位,而审 判权的行使则应以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实现为宗旨。(可参见王福华:《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 衡功能》,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案例分析题:

李明和王晓然签订买卖一幅名画的合同。合同约定的交付日期到期后,李明拒绝交付该画, 王晓然起诉李明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李明交付该名画,而李明也提出反诉,要求法院确认 该合同无效。在诉讼进行过程中李明的父亲李玉向法院提出该画系自己所有,李明无权处分 问:在本案中存在哪些具体的诉讼请求?它们各属于诉的分类中的哪一类?

本案中存在三个具体的诉讼请求:(1)王晓然提出的请求李明给付名画的诉讼请求,该 请求为给付之诉。(2)李明提出的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该诉讼请求为确认之诉。(3 )李玉提出的请求法院确认名画属于自己的诉讼请求,该诉讼请求属于确认之诉。

名词解释题:

1、诉权与诉:诉权是指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法院对民事争议进行 裁判的权利。诉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特定的法院 就特定的法律主张或权利主张(诉讼上的请求)进行裁判的诉讼行为。

2、形成之诉: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 )的请求。形成之诉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通用的概念,也称为“权利变更之诉”。

3、诉的利益: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做 出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必要性是指法院有无必要通过判决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4、诉讼标的: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的并要求法院加以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

5、诉的合并与追加: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分别提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种联系 的诉合并在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制度。诉的追加,是指在诉讼中,原告在原 有诉讼请求存在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诉讼请求。

6、反诉: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 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第二篇:高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复习题 含答案

测试题( 一 )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一)、字音考查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称.心(chēn) 禅.让(shàn) 粗糙.(cāo) B.角.逐(juã) 给.予(gěi) 符合.(hú) C.禅.宗(chán) 埋.怨(mán) 即.使(jí) D.熨.帖(yùn) 差.异(chā) 驯.服(xú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涎.水(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镰.(liǎn) 埋.怨(mái) 结.子(jiã) C.莞.尔(wǎn) 焖.菜(mân) 竹篁.(huáng) D.胡诌.(zhîu) 茶峒.(tîng) 傩.

送(nuï)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够呛.(qiàng) 针灸.(jiǔ) 虔.诚(qián) 紫绡.(xiāo) B.省.亲(shěng) 呜咽.(yàn) 红缯.(zēng) 醴.酪(lǐ) C.珊.瑚(shān) 惊惶.(huāng) 绮.丽(qǐ) 吮.吸(shǔn) D.绚.丽(xuàn) 创.伤(chuāng) 侥.幸(ráo) 颤.动(chàn) 4.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恃.无恐(zhì) 圭臬..(guī niâ) 滥.用(làn) 戚.戚(qī) B.不谙.(ān) 贮.藏(zhù) 宠.幸(chǒng) 祠.堂(cí) C.记载.(zǎi) 萌蘖.(niâ) 暧昧.(mâi) 俨.然(yán) D.敕.造(chì) 罥.烟眉(juàn) 沮.丧(qǔ) 迤逦..(yǐ lì)

(二)、字形考查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茶洞 山岨 黄麂 暧昧 B.敏捷 怜悯 羞惭 竖笛 C.俨然 慷慨 眸子 攀引 D.屯戍 篁竹 起卸 残忍

6.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濒临 默契 跌撞 精疲力竭 B.沮丧 熹微 趴窝 恍然大悟 C.眩耀 槲树 钦佩 强弩之末 D.肿胀 僵持 充沛 油尽灯枯

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咀嚼 甬道 角隅 度船 B.莞尔 喁喁 烘焙 黑黝黝 C.篁竹 烘托 龃龉 钦佩 D.涎皮 肄业 举荐 荧光屏

8.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详实 词不达意 冷漠 一筹莫展 B.谚语 不经之谈 偏僻 厉精图治 C.风靡 人情世故 直接 谈笑风生 D.倾轧 气冲霄汉 弘扬 扑朔迷离

(三)、词义考查

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B.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 C.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

,彼此都格外兴奋。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各有千秋....。 10.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她为人坦诚,贻笑大方....

,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B.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别出心裁....,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 C.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的历历在目....

,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是这种态度了。 1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不求甚.解(深入地) 豁然..开朗(突然) 匠心..独运(巧妙的心思) B.掉.以轻心(遗失) 不名.一文(占有) 迥.然不同(差得远) C.眼花缭乱..(纷乱) 泽被.后世(背负) 蒸蒸..日上(兴盛的样子) D.自行惭秽.(丑陋) 相濡.以沫(湿润) 拾阶..而上(逐步登阶) 12.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忙个不息.(停止) 硬.

扎(坚强) 悲悯(悲苦同情) B.忌讳(禁忌、顾忌) 张冠李戴(喻指弄错了对象) 涎皮(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C.角隅(角落) 俨然(形容很像) 黑黝黝(黑)

D.滨水(一条江的名称) 莞尔(形容微笑) 喁喁(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

(四)、修辞等知识考查

1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反问) B.壳如红缯,膜如紫绡。(比喻) C.“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夸张)

- 1

测试题( 二)

班级: 姓名: 成绩: 4.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竟"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分)

15、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

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5.第②段中的"叹息"、"高兴"表达了母亲对合欢树一种怎样的寄托?(2分) ( )

16、《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四部划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的全称。 ( )

17、林冲的特点是:武艺高强,扶危济困。正直善良,侠肝义胆。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忍无可忍,反抗杀敌。 ( )

18、《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水浒》作者是:吴承恩;《西游记》的作者是:施耐庵。 ( )

19、小说的三要素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 ( ) 20、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

四、阅读理解 一 《合欢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刊、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

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

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1.选文的第一段中两个加着重号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①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终于: ②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还是:

2.从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分)

3.第②段开始就说"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呢?(2分)

6.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别处"是指什么而言?(2分)

二 《南州六月荔枝丹》

①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

现在已经没有了。

②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

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者重达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③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

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

毒虫猛兽之害”,“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发,竟如此劳

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不易。

④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最为人所重视。荔枝也产于广西和云南,却很少有人说起。

1.①、②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分)

2.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 。(2分)

3、文中所列东汉和唐代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2分)

4、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3分)

- 3

测试题

(三)

班级: 姓名: 成绩:

五、语言运用(2题,每题5分共10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后面的问题,说话人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1)中考临近了,小明却还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

小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可能不让妈妈生气?

小明说:

(2)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面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

2、 请仿照下面朱自清《春》中的句子,以“旭日”或“晚霞”中的一个为话题,写出两个比喻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3、 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4、 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苹,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1)

(2)

5、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话。 要求:①句式与标有波浪线的一句相同。

②语意与标有波浪线的一句连贯,并与之构成排比。

故宫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着历史的烟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座殿宇楼台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6、 仿照下列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句子。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7、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同于常马;

8、 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

六、 应用写作。

(一)、据所给内容写一份寻物启事。

内容:李明在学校餐厅内丢失雨伞一把。请帮李明写一张启事。

(二)、写一张请假条。

内容:李林身体不适,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需住院治疗。李林不能到公司上班了。

(三)、写一份借条。

内容:张明向好友李丽借了人民币2678元,请你代张明写一张借条,并说明半年内还清。

(四)、拟写一张领条。

七、作文题目

1、 请以“天道酬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 请以“活到老学到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3、 请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 请以“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5

第三篇:《普通逻辑》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逻辑》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2.指逻辑学。

3.“逻辑修养”指把握、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或在逻辑学上的造诣。显然,这里的“逻辑”一词,指的是逻辑学。

4.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5.“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一词用来形容思维清晰,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这里,“逻辑”一词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6.指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7.“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意指马克思没有写过逻辑学的专门著作,这里的“逻辑”指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意指马克思留下了体现在《资本论》中的逻辑思想,这里的“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8.指逻辑学。

二、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或推理,并用公式表示之。

答:①

1、10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4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

3、11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只有p,才q。” ④

5、12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p并且q,而且r。”

6、8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命题,用公式可表示为:“或者p,或者q。”

7、9两段是具有共同逻辑形式的推理,用公式可表示为:“如果p,那么q;p;所以,q。” 第二章

一、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不表达命题,因为它只是提出疑问,没有对事物情况做出反映。

2.表达命题,因为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即“没有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

3.不表达命题。

4.表达命题。

5.表达命题,它用一个反诘疑问句,表达了“要想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借口”的命题。

6.表达命题。

7.不表达命题。

8.不表达命题。

9.不表达命题。

10.表达命题。

二、下列命题各属何种选言命题? 1.相容的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个逻辑联结词是有歧义的。在某种语境中,它可以用来作为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在另一种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作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考虑到肯定否定式推理不适合它.) 2.相容的选言命题。

3.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4.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5.相容的选言命题。

6. 不相容选言命题。

三、指出下列各题中,A是B的什么条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

2. 充分必要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

4.必要条件。

5. 必要条件。

6.必要条件。

7.充分条件。

8.充分条件。

9.充分必要条件。

10.充分条件。

四、用p、q、r„„等分别表示不同内容的简单命题,并用符号表示其逻辑联结词,写出下列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

1.用p表示“曹丕是文学家”,用q表示“曹植是文学家”,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

2.用p表示“Q上场”,用q表示“T上场”,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

q”。

3.用p表示“大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q表示“小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

4.用p表示“甲看过《牛虻》”,用q表示“乙看过《牛虻》”,用r表示“丙看过《牛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Úr”。

5.用p表示“甲看过《苔丝》”,用q表示“乙看过《苔丝》”,用r表示“丙看过《苔丝》”。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Ø(pÙqÙr)”。

6.这个语句实际上表达的是“如果皮不存在了,那么,毛将无处依附”这样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用p表示“皮不存在了”,用q表示“毛将无处依附”,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q”。

7.用p表示“小明去”,用q表示“小红去”,用r表示“小芸去”。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Ùq)←r”。

8.用p表示“方老师有病”,用q表示“方老师有急事”,用r表示“方老师不来上课”。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r”。

9.用p表示“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用q表示“马克思主义会被批评倒”,用r表示“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表示为“(pÚq)→r”._(本题有讨论余地.理解有不同) 10. 答:用p表达“A得一等奖”,用q表达“B得一等奖”,用r表达“C得一等奖”,用s表达“D得一等奖”,这样,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pÙqÙrÙs”。

五、下列联言推理是什么式? 1.组合式。

2.分解式。

3.组合式。

4.分解式。

5.组合式。

六、请运用选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选言肢不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有效的。例如,“这件出土文物或者是唐代的,或者是宋代的,或者是元代的。或者是明代的;这件出土文物是唐代的;所以,这件出土文物不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不是明代的”。而在选言肢相容的情况下,这个推理是无效的。例如,“某人或者是京剧演员,或者是昆剧演员,或者是汉剧演员,或者是豫剧演员;某人是京剧演员;所以,他不是昆剧演员,不是汉剧演员,不是豫剧演员”。

2.这个命题是相容的选言命题,如果以此为大前提,加上“这份统计材料计算有错误”的小前提,无法得出“不是原始材料有错误,也不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结论。与本章第二大题第一题对照,有讨论余地.) 3.加上前提(A)不能得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式。加上前提(B)可得出“艺术上有缺点”的结论,因为否定肯定式是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4.《黄》的导演姓白,《孙》的导演姓黄,《白》的导演姓孙。

这个结论是通过选言推理得出的。因为《黄》的导演或姓孙、或姓白;而姓孙的导演曾同他对过话,可见他不姓孙。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得结论:《黄》的导演姓。《孙》的导演或姓黄、或姓白,既然《黄》的导演姓白,他只能姓黄了。这样,《白》的导演只能姓孙了。 5.这里包含有两个选言推理。

第一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是自然老死,或是暴力致死,或是病死(此前提省略);经检查确认墓主人不是自然老死,也不是暴力致死;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病死的。

第二个选言推理是:墓主人或因慢性病而死,或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经检查,未见慢性病致死的证据;所以得出结论:墓主人是因急性病(包括慢性病急性发作)而死亡的。

七、请运用假言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错误。因为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指出:“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却是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

2.错误。因为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的前提否定了后件,从而结论否定了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3.正确。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pÙqÙr) ←s)Ù (ØpÚØqÚØr)→Øs。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它是个有效式。

4.学生甲、乙两人的回答都不合逻辑。甲运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乙运用的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他违反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

5.A、B、C、D四个学生关于裹尸布真伪的言论,都运用了假言推理。因此,他们的言论是否正确,我们只要借助假言推理的规则逐一加以检查就清楚了。

①A的言论实际上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这个推理就其形式结构来说是正确的(符合“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但是它的大前提是错误的。即“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六百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我们的教友所敬奉”,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在事实也是不成立的。因为,由于宗教迷信的影响和欺骗,即使它是假的,也可能为宗教徒所祟拜。 ②B的看法也包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这个推理在形式上是错误的,因为它是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③C的看法包含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这是违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

④D的看法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即从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这是符合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的,因而他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

6.警方的三个推理都是错误的。警方的第一个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二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警方的第三个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它从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7.可以认为包含着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念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爷爷未能住这样漂亮的高楼,所以,爷爷一定是没有好好学习。”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它违反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当然,爷爷的话也未必正确。

8.①如果甲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丙、丁分别为B、O、AB、A型。因为如果甲是错误的,那么,乙、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这样,乙为O型,丙为AB型,丁或者是A,或者是B。既然甲不是A型,那么,丁是A型,而甲就是B型了。

②如果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同理,甲、乙、丙、丁分别为A、B、AB、O型。

③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如果丙的自述是错误的,那么,甲、乙、丁的自述就正确了。这样,甲、乙、丁应分别为A、O、B型。结果,丙应为AB型。但丙自述为AB型是错误的,这就说明上述的前提是不能得出结论的。

④如果丁的自述是错误的,同理,也不能得出结论。

9.上场的是G、A、B、C、E、R六名队员。整个推理分九个步骤: (1)根据前提②和“G一定要上场”的题设,可以推出D不上场。其推理公式为:只有D不上场,G才上场;现已知G上场,所以,D不上场。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2)根据前提④,可以推知R上场。其推理式为:当且仅当D上场,R才不上场;现已知D不上场;所以,R上场。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3)根据前提⑤,可推知C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只有R不上场,C才不上场;现已知R上场,所以,C也要上场。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4)根据前提③,可推A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当且仅当A上场,C才上场;现已知C上场,所以,A也上场。这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5)根据前提⑥,可推知P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要么P上场,要么A上场;已知A上场,所以,P不上场。这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6)根据前提①可推知S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P不上场,那么,S就不上场;现已知P不上场,所以,S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7)根据前提⑦,可推知T和Q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S不上场,那么T和Q不上场;已知S不上场,所以,T和Q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8)根据前提⑧,可推知F不上场。其推理形式为:如果R上场,那么F不上场;已知R上场;所以,F不上场。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推知不上场的队员是D、P、S、T、F、Q。

(9)最后通过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推知B和E上场。其推理形式为:B和E要么上场,要么不上场;已知,B和E不上场是不可能的(已有D、P、S、T、F、Q六人不上场;所以,B和E要上场

10.9号不该上场。推理过程如下:

根据前提②,可推出3号上场(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根据前提③,可推出6号不上场(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根据前提①,可推知4号不上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根据前提④,可推出9号不上场(先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出“并非9号和12号同时上场”,然后通过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推出9号不上场)。

八、以下列命题为前提进行推理,能否得出结论?如果能,结论是什么?并把推理形式写出来。

1.不能得结论。

以p表示“这份统计表材料失实”,用q表示“这份统计表抄写有误”,用r表示“这份统计表计算有误”,这样,这个推理形式可表示为: (pÚqÚr) Ùq→?这是个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式,而肯定式是个错误式。

2.能。结论是“这个人的业余生活肯定是比较单调的”。

以p表示“某人爱好文学艺术”,以q表示“某人爱好体育活动”,以r表示“某人的业余生活肯定是比较单调的。”这样,这个推理形式可表示为: ((ØpÙØq→r) ÙØ (pÚq)→r)。

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是个正确式。

3.能。结论是:“或者他头脑不清楚,或者他态度不诚恳”。

以p表示“他头脑清楚”,以q表示“他态度诚恳”,以r表示“他就会认识自己的错误”,以s表示“他就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这个推理的形式可表示为: ((p→r) Ù(q→s)) Ù(ØrÚØs)→(ØpÚØq)。这是复杂破坏式二难推理,其推理形式是正确的。 4.能。结论是:“老赵临时有急事”。

以p表示“老赵有病”,以q表示“老赵临时有急事”,以r表示“老赵会打电话来”。这里包含着两个推理,它们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 (p→r) ÙØr→Øp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pÚq) ÙØp→q 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5.结论是:唐颖和祝芳去苏州旅游。

用p表示“王璐去苏州旅游”,用q表示“唐颖去苏州旅游”,用r表示“祝芳去苏州旅游”,用s表示“陈蓉必然知道”,推理过程可表示为:(p→s) Ù Øs→Øp; (pÚq) ÙØp→q; (q→r) Ùq→r。

九、给出下列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1.负命题是:“并非某人只有贪污,他才算是犯罪”。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推出“某人并没有贪污,他却犯了罪”。

2.负命题是:“并非如果某人发高烧,那么他就一定是患了肺炎”。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某人发高烧,但是他没有患肺炎”。

3.负命题是:“并非当且仅当某年风调雨顺,这一年才能获得丰收”。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某年风调雨顺,但是没有获得丰收,或者,某年不风调雨顺,但是却获得了丰收”。

4.负命题是:“并非丽莎爱好唱歌,而且爱好跳舞”。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指出结论:“丽莎或者不爱好唱歌,或者不爱好跳舞”。

5.负命题是:“并非张小燕或者是女飞行员,或者是女宇航员”。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张小燕既不是女飞行员,也不是女宇航员”。

6.负命题是:“并非那封信要么寄往北京,要么寄往上海”。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那封信寄往北京,又寄往上海,或者,那封信不寄往北京,又不寄往上海”。

7.负命题是:“并非或者A和B去看电影,或者C和D去看电影”。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并非A和B去看电影,并且并非C和D去看电影”。 8.负命题是:“并非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他要写出好小说也是可能的”。以此为前提进行等值推理,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或者缺乏文字表达能力,他要写出好小说是不可能的”。

十、下列推理各属何种形式的二难推理呢? 1.简单破坏式。

2.复杂构成式。

3. 复杂构成式。

4.简单构成式。

5.复杂构成式。

一、请运用二难推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姆有罪。

如果吉宁土不是罪犯,那么,山姆是罪犯(因为汤姆不会开汽车) 如果吉宁士是罪犯,;吉宁士只有伙同山姆才能作案。这样,山姆必定有罪。

或者吉宁士是罪犯,或者吉宁士不是罪犯,总之,山姆是有罪的。

2.如果A是盗窃犯,那么,A是说假话。这样,他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如果A不是盗窃犯,那么,他是说真话的,这样,他也必然说“自己不是盗窃犯”;所以,不管什么情况,A都说“自己不是盗窃犯”。

在这种情况下,B如实地转述了A的话,所以,B是说真话的,因而不是盗窃犯。C有意地错述了A的话,所以,C是说假话的,因而C是盗窃犯。

二、下列推理属何种推理?请列出它们的推理形式,说明是否有效?为什么? 1.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Øq→Øp)。这是个有效式。 2.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Øq→Øp)。这是个非有效式。

3.这是个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的肯定式,其推理形式为:((p←q) Ù(q←r))→(r→p)。这是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4.这是个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 Ù(q→r))→(r→p)。这是个错误的推理,因为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不能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

5.这是个假言联言推理,其推理形式为:(p→q) Ù(r→s) Ù (pÙr)→(qÙs)。这是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6.这是一个假言联锁推理,其推理形式为:((Øp→Øq) Ù (Øq→r))→(p→Ør)。这个推理形式是非有效的。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不能由否定前件得出否定后件的结论。

第四章 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

一、下列各段文字中括号内的语词或语句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前一个括号是从内涵方面说明;后一个括号是从外延方面说明的。

2.第一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后面七个括号都是从外延方面说明的。

3.第一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第二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4.前一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后一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5.第

一、二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第

三、四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6.第

一、二个括号从内涵方面说明;第三个括号从外延方面说明。

二、在下列各段文字中,哪些语词或语句是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1.“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的内涵;“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是“艺术”的外延。

2.“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一种反映,不过它是虚妄的、颠倒的反映”,“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统治人民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等是“宗教”的内涵;“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神道教”、“印度教”、“犹太教”等是“宗教”的外延。

3.“用实物来塑造形象,在三度空间中再现的艺术形式”,“主要是塑造人物的形象;着力于人物本身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思想性格”,“能表现人物、事物的一个瞬间”等都是“雕塑”这个概念的内涵,“雕”、“塑”以及“石雕”、“木雕”、“泥雕”、“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雕塑”、“园林雕塑”、“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等都是“雕塑”的外延。

4.“主要研究预防、医疗、科研、管理等医疗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是“医学伦理学”的内涵。

5.“有节奏的声音,并借以抒发激情”,“富有音乐性,语言凝炼、含蓄,讲究节奏、音韵,它专长于抒情言志”是“诗歌”的内涵,“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是“诗歌”的外延。

三、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通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单独概念,正概念。

2.单独概念,正概念。

3.单独概念,正概念。

4.普遍概念,正概念。

5.普通概念,正概念。 6.普遍概念,负概念。

7.普遍概念,正概念。

8.单独概念,正概念。

9.普遍概念,负概念。

10.普遍概念,负概念。

四、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表达集合概念,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表达非集合概念? 1.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

2.两个“人民”都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都是集合概念。

3.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

4.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

5.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

6.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的是集合概念。

7.“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第三世界”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8.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9.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

10.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

11.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非集合概念。 12.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表达集合概念。

五、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真包含关系。

2.矛盾关系。

3.反对关系。

4.真包含关系。

5.真包含关系。

6.反对关系。

7.全同关系。

8.交叉关系。

9.交叉关系。

10.全同关系。

六、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1.“共产党人”对“党的高级干部”是真包含关系。

2.全同关系。

3.“英国”、“法国”、“日本”、“沙皇俄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与“英国”等八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4.矛盾关系。 5.“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矛盾关系;“宏观”和“微观”之间是反对关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是反对关系。

6.“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发明家”等概念两两之间都是交叉关系。

7.“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间是矛盾关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概念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这四个概念对“一般能力”分别都是真包含于关系;“计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绘图能力”这三个概念两两之间都是反对关系,它们对“特殊能力”是真包含于关系。

七、下面是八种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形,又有八组概念,请在每组概念后面的括号内填上对应的图形编号。 1.(D)。

2.(A)。

3.(H)。

4.(B)。 5.(F)。

6.(C)。

7.(G)。

8.(E)。

八、请选出符合下列各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1. A:教师;B:语文教师;C:优秀教师。

2. A:工人;B:女工;C:党员。 3. A:工人;B:运动员;C:铁路工人运动员。

4. A:中国;B:社会主义国家;C:美国。

5. A:产品;B:商品;C:电器;D:国货。

九、下列语句作为定义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它们各违反了下定义的哪条规则?请略加分析。

1.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定义概念的外延小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若这个定义能成立,显然就把“半月刊”、“季刊”等排斥在期刊之外了。

2.“塑造出来的模式化”含混不清,令人费解,因而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3.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一定都是生产关系,即“生产关系”的外延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延要小。

4.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5.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6.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7.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这里下定义者先用“小国”来定义什么叫“大国”,然后又用“大国”来定义什么叫“小国”,这样一来,“大国”与“小国”就互相定义了。

8.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9.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10.“人们从生活矿藏中提炼出来的艺术纯金,是人的闪光思想、豪迈情怀的结晶”是比喻之词,这些语句并没有揭示“警句”的内涵,因而,这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十、定义分析。

1.(A)这里的错误有两个:一是在下定义时未使用科学术语而使用了含混的语言,因为“东南西北”是口头俚语,用它来指称“各地”,并非是科学术语;二是“定义过宽”,因为各地所发生的事并非都是新闻。

(B)这里的错误也有两个:一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因为新闻不一定都是报道离奇事情的;二是这里所使用的“非同一般”、“出乎意料”很难有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显然不是科学的术语。

(C)这里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因为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并非都有“刺激性”。

(D)这里的错误是把“新闻”定义为“新事的记录”,这是“同语反复”。把“新闻”定义为“不是过去发生事情的报道”违反了“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形式”这条规则。

2.第一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相应相称”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第二个定义违反了“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的规则;第三个定义违反了“定义必须清楚确切”的规则。

一、下列各题,哪些属于划分?哪些不属于划分?试作简要分析。

1.不属于划分。因为划分是把外延较大的概念分成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即把大类分成若干个小类,这样,被划分的概念同划分以后得到的概念之间,一定是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实际上是把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这是分解,而不是逻辑划分。 2.不属于划分。“主语”、“谓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同“句子”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属于逻辑划分。

4.属于逻辑划分。

5.不属于划分。因为“树”和“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不属于逻辑划分。因为上海市的各个“区”与“上海市”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不是种概念与属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下列划分各违反了哪条规则? 1.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因为这里缺少子项“微生物”。

2.违反了“每次划分根据必须同一”和“划分的子项应相互排斥”的规则,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3.违反了“划分必须相称”的规则,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因为太阳能利用工业、原子能工业不是“燃料工业”的子项。

4.对“文学体裁”的划分不完全,漏掉了子项“散文”;对“小说”的划分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同时,划分也不完全,缺少子项“中篇小说”;对“诗歌”的划分也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5.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6.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称的”的规则,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

7.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

8.犯了“根据混淆”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9.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为祖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和孙辈都不属于“直系亲属”。

10.犯了“混淆根据”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十三、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概括和限制:

1.散文→文学作品(概括) 散文→古代散文(限制) 2.鲸鱼→哺乳动物(概括) 鲸鱼→虎鲸(限制) 3.历史科学→社会科学(概括) 历史科学→中国历史科学(限制) 4.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概括) 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限制) 5.初等数学→数学(概括) 初等效学→算术(限制) 6.经典著作→著作(概括) 经典著作→《反杜林论》(限制) 7.悲剧→戏剧(概括) 悲剧→古典悲剧(限制) 8.坦克车→武器(概括) 坦克车→新式坦克车(限制) 9.外交部→政府机关(概括) 外交部→中国外交部(限制) 10.机电产品→产品(概括) 机电产品→发电机(限制) 十

四、下列概念的概括和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1.“学生”限制到“中学生”是正确的;但概括为“知识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知识分子”不是“学生”的属概念。

2.“北京大学”概括为“高等院校”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

3.“唯心主义”概括为“哲学”是正确的,因为“唯心主义”是“哲学”的种概念;但把“唯心主义”限制为“黑格尔”是不正确的,因为“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黑格尔”是一个人,二者不是属种关系。

4.把“非金属元素”概括为“元素”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塑料”是不正确的。因为“非金属元素”指金属以外的元素,而塑料是化合物,它同“非金属元素”之间不是属种关系。

5.把“舟山群岛”概括为“岛”,限制为“蚂蚁岛”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舟山群岛”是集合概念,而“岛”是非集合概念;“蚂蚁岛”与“舟山群岛”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是种属关系。

6.把“勇敢”概括为“品德”是正确的;但限制为“勇敢的战士”是不正确的,因为“勇敢”与“勇敢的战士”不是属种关系。

7.这里的概括是不正确的。因为“六连战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是种属关系;这里的限制是正确的,因为“六连战士”与“六连一排战士”是属种关系。 8.把“喜马拉雅山脉”概括为“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喜马拉雅山脉”是集合概念,而“山”是非集合概念,它们之间并不是属种关系;“喜马拉雅山脉”限制为“珠穆朗玛峰”也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也不是属种关系。

第五章 性质命题及其推理

(2007-12-03 21:25:54) 转载 标签:

学习公社

一、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性质命题?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 1.全称否定命题。其主、谓项都周延。

2.全称肯定命题。其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3.特称肯定命题。其主、谓项都不周延。

4.单称肯定命题。主项“人民群众”周延,谓项“历史的创造者”不周延。

5.全称否定命题。其主、谓项都周延。

6.特称否定命题。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7.这个命题可以理解为特称肯定命题,也可以理解为特称否定命题。因为这里的联项“是”被省略了。如果“是”放在“不”字前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肯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是不理想(的)”。这时,主项“我班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不理想”也不周延;如果“是”摆在“不”字后面,可以构成一个特称否定命题,即“我班有些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是理想(的)”。这时,主项(“我班同学数学考试成绩”)不周延,谓项“理想(的)”周延。

8.特称否定命题。其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二、用欧拉图表示性质命题的主项(S)和谓项(P)的关系。 1.“所有S都是P”为假,S和P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1)(1)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 (2)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

2) 3) (( (3)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异关系。

如果在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三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所有S都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例如,“所有人是欧洲人”(1);“所有医生是作家”(2);“所有的大学生是文盲”(3)。

1. “有S不是P”为假,S和P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1) (2)

(1)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同关系。

(2)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于P。 如果S和P在事实上是处于上述两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S不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例如,“有的等边三角形不是等角三角形”(1);“有的苹果不是水果”(2)。

2. “有S是P”为真,S和P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可能,用欧拉图可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P S

(1) 2) (3)4)

( ( (1)表示实际上S和P是全同关系。

(2)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于P。

(3)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

(4)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

如果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四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S是P”这个命题,就是真命题。例如,“有的花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1);“有的欧洲人是人”(2);“有些人是懂西班牙语的”(3);“有些学生是非洲人”(4)。

3. “有些S不是P”为真,S和P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用欧拉图可表示如下:

S P P

S

S P

(1) (2) (3)

(1)表示实际上S真包含P。

(2)表示S和P实际上是交叉关系。

(3)表示S和P实际上是全异关系。

如果S和P在事实上处于上述三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些S不是P”的命题,就是真命题。例如,“有些工人不是铁路工人”(1);“有些大学生不是足球运动员”(2);“有的牛不是植物”(3)。

5.“所有S都不是P”为假,S与P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可能,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S P S P S P

P S

(1) (2) (3) (4)

(1)表示S和P是全同关系。

(2)表示S真包含于P。 (3)表示S真包含P。

(4)表示S和P是交叉关系。

如果在事实上S和P是处于上述四种关系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所有S都不是P”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例如,“所有的花都不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1);“所有的植物不是生物”(2);“所有的花不是玫瑰花”(3);“所有的花不是红的”(4)。

三、已知下列命题为真,请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素材相同的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

1.该命题为E命题。当E命题为真时,同素材的A命题“W学院所有的学生都是印第安人”是假的;同素材的I命题“W学院有些学生是印第安人”也是假的;同素材的O命题“W学院有些学生不是印第安人”是真的。

2.该命题为A命题。当A命题真时,同素材的E命题为假,同素材的I命题为真,同素材的O命题为假。

3.该命题为O命题。在O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命题为假,同素材的E、I命题均真假不定。

4.该命题为I命题。在I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同素材的E命题为假,同素材的A、O命题均真假不定。

5.该命题是A命题,当A命题为真时,同素材的E命题是假的;同素材的I命题是真的;同素材的O命题是假的。

四、已知下列命题为假,请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素材相同的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

1.该命题为A命题。当A命题为假时,同素材的E命题、I命题均真假不定,而同素材的O命题肯定是真的。

2.该命题为I命题。在I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命题为假,同素材的E、O命题均为真。

3.该命题为E命题。在E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A、O命题均真假不定,而同素材的I命题肯定是真的。

4.该命题为O命题。在O命题为假的情况下,同素材的E命题肯定是假的,而同素材的A、I命题肯定是真的。

5.该命题为E命题。当E命题假时,同素材的A命题真假不定,同素材的I命题真,同素材的O命题真假不定。

五、按命题间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真命题来驳斥下列假命题。

1.被驳斥的命题为A命题。驳斥A命题可以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O命题“某国国会有些议员不是工人出身的”为真,运用矛盾关系,即可确定A命题为假(即被驳倒);同样,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E命题为真,根据反对关系,也可以确定被反驳的A命题为假。

2.被驳斥的命题为E命题。驳斥E命题也可以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I命题“β星系中有些星是双子星”为真,根据矛盾关系,可以确定被驳斥的E命题为假;同样,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A命题“β星系中所有的星都是双子星”为真,也可以确定被驳斥的E命题为假。

3.被驳斥的命题是O命题。驳斥O命题,只能运用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即只有确定同素材的A命题“所有的昆虫都是六只脚的”为真,才可以确定被驳斥的O命题为假。 4.被驳斥的命题是I命题。驳斥I命题,不能用A命题,也不能用O命题,而只能运用E命题。根据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确定同素材的E命题“所有的人都不是长生不老的”为真,可以确定被反驳的I命题为假。

5.被反驳的命题是E命题。驳斥E命题,可以运用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如果能确定同素材的I命题真,就可以确定E命题假,如果能确定A命题真,也可以确定E命题假。

六、下列根据对当关系所进行的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非有效。因为从SIP真不能推出SOP真,SIP和SOP之间是下反对关系,当SIP真时,SOP是真假不定的。

2.有效。因为从SAP,可以推出。

3.非有效。因为根据对当关系,从,只能推出SOP,而不能推出SIP。

4.有效,因为从SOP,可以推出 。 5.有效,因为从 ,可以推出SOP。

6.非有效。因为SOP与SIP是下反对关系,当SOP真,SIP真假不定。

7.非有效。因为根据下反对关系,当SOP真时,SIP真假不定。

七、对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之。

1.“有些花不是红的”换质为“有些花是非红的”。其公式为:SOP→SI 。

2.“逻辑学不是不能学好的”换质为“逻辑学是能学好的”。其公式为:SE →SAP。

3.“有些战争是非正义战争”换质为“有些战争不是正义战争”。其公式为:SI →SOP。 4.“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换质为“所有事物都不是不运动着的”。其公式为:SAP→SE 。

5.“甲厂所有的产品都是优质产品”换质为“甲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非优质产品”。其公式为:SAP→SE 。

第五章答案2 (2007-12-03 21:32:47) 转载 标签:

学习公社

八、下列命题能否换位?如能,请进行换位,并用公式表示之。

1.能;换位后的结论是:“任何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有神论者”。其公式为:SEP→PES。

2.不能。

3.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卵生动物是鱼类”。其公式为:SIP→PIS。 4.不能。

5.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周延的(项)是否定命题的谓项”。其公式为:SAP→PIS。

6.不能。

7.能。换位后的结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不是唯心主义”。其公式为:SEP→PES。

8.不能。

9.能。换位后的结论是:“有些中国制造的产品是电子产品”。其公式为:SIP→PIS。

九、对下列判断进行换质位,并用公式表示之。

l.“A厂所有的技术员都是勤奋学习的”,先换质为:“A厂所有的技术员都不是不勤奋学习的”;然后换位为:“不勤奋学习的不是A厂的技术员”。其公式为SAP→SE → ES。 2.“有些大学生不是南方人”,先换质为“有些大学生是非南方人”,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南方人是大学生”。其公式为SOP→SI → IS。

3.“丙厂所有的产品都不是出口产品”,先换质为:“丙厂所有的产品都是非出口产品”,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出口产品是丙厂的产品”。其公式为:SEP→SA → IS。

4.“没有事物不是运动的”,意即“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先换质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不运动的”,然后换位为:“不运动的不是事物”。其公式为:SAP→SE → ES。

5.“A歌舞团所有的演员都不是大学毕业的”,先换质为“A歌舞团所有的演员都是非大学毕业的”,然后换位为:“有些非大学毕业的人是A歌舞团的演员”。其公式为:SEP→SA → IS。

十、下列直接推理能否成立?如能成立,请用公式写出它的推理过程:

1.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OP→SI → IS→ O 。

2.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EP→SA → IS→ O 。 3.不能成立。因为SAP→SE → ES→ A , A 与 O 为矛盾关系,所以推不出 O 。

4.不能成立。因为从SIP真,只能推出SO 真,而不可能推出 O 真。

5.不能成立。因为从SEP真,经过换质位,只能推出 IS真,而不能推出 AS真。

6.能成立。其推理过程为:SEP→SA → IS。

7.不能成立。因为从SAP真,经过换质、换位,能推出 I ,不能推出 A 。

一、请根据换质法和换位法的规则,回答下列问题。

1.能推出。这个推理过程的公式是:SAP→SE → ES。

2.能推出。这个推理过程的公式是:SA →SEP→PES。但不能推出:“不学日语的都是我们班同学”的结论,因为这违反了推理的规则。(“不学日语的”原来不周延,在结论中变为周延了)。

3.能推出“得食者是劳动者”。因为根据直接推理的规则,以下推出过程能够成立: A → EP→PE →PAS。

4.能推出“有些形式正确的推理是正确的推理”(因为根据换位规则,SAP能换位为PIS),又能推出“有些不正确的推理是形式不正确的推理”(因为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从SAP能得 I 的结论)。推理过程如下:SAP→SE → ES→ A → I 。

5.不能推出“有些好的干部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即由SAP推不出SOP。

能推出“不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是不好的干部”。推理过程为:SAP→SE → ES→ A 。

不能推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是好干部”。因为SAP换位后,只能得出PIS,得不出PAS。

二、指出下列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以及大项、中项、小项。 1.大前提是“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小前提是“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结论是“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规律”分别为大项、中项、小项。

2.“有些文科学生必修逻辑课”是结论,“所有哲学系学生必修逻辑课”是大前提,“哲学系学生是文科学生”是小前提;“文科学生”、“必修逻辑课”、“哲学系学生”分别为小项、大项、中项。

3.“凡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的”是大前提,“有些哲学家不承认物质第一性”是小前提,“有些哲学家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是结论。大项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中项是“承认物质第一性”,小项是“哲学家”。

4.“瓦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是大前提,“瓦特是大发明家”是小前提,“有些大发明家并未受过高等教育”是结论。大项是“受过高等教育”,小项是“大发明家”,中项是“瓦特”。

5.“鱼是用鳃呼吸的”是大前提,“鲸不是用鳃呼吸的”是小前提,“鲸不是鱼”是结论;“鱼”是大项,“用鳃呼吸的”是中项,“鲸”是小项。

三、下列各段文章中,是否包含有三段论?如有,请指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1.包含有两个三段论:

①“凡是超过群众觉悟程度企图‘拔苗助长’的总是错误的”是大前提,“命令主义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急性病”是小前提,“命令主义是错误的”是结论。

②“凡是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又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的,总是错误的”是大前提,“尾巴主义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害了慢性病”是小前提,“尾巴主义是错误的”是结论。 2.包含有一个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凡是有水生生物化石的地层都是地质史上的古海洋地区”,小前提是“喜马拉雅山系的地层遍布了珊瑚、苔藓、海藻、鱼龙、海百合等化石”,结论是“喜马拉雅山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曾经被海洋淹没过”。

3.包含有一个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凡是陨石坠地引起的灾变总有陨石残迹”,小前提是“这里的灾变找不到陨石残迹”,结论是“这里的灾变不是陨石坠地引起的”。

4.包含有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是:“所有在前沿科学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都是懂得数学语言的”,小前提是:“有些年老的科学家不懂得数学语言”,结论是:“有些年老的科学家不能成为在前沿科学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

十四、下列三段论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它违反了哪条规则? 1.不正确。它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

2.正确。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3.不正确。它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不正确。它违反了“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

5.不正确。以两个否定判断为前提是不能得出必然结论的。

6.不正确。以两个特称判断为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

7.不正确。“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值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值于“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违反了“中项在前提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

8.不正确。“某电大班没有一个学员不是北京人”,等值于“某电大班所有的学员都是北京人”;“某电大班没有一个学员不是学经济的”,等值于“某电大班所有的学员都是学经济的”。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只能得出“有些学经济的是北京人”,而不能得出“所有学经济的都是北京人”的结论。这个三段论推理,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小项扩大”的错误。

9.不正确。以两个特称判断作为前提,不能得出必然结论。

10.正确。它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11.正确。“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受群众欢迎的”,等值于“所有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受群众欢迎的”;“长篇小说并不都是受群众欢迎的”等值于“有些长篇小说不是受群众欢迎的”。以这两个判断为前提,能推出“有些长篇小说不是优秀的文艺作品”的结论。推理符合三段论的一切规则。

五、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并写出推导过程。

1.这个正确的三段论是:

(P) (A) (M) S O M ∴S (O) P 推导过程为:①先确定结论一定是O判断,这是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结论一定是否定;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结论一定是特称。②再确定大前提一定是A命题。这是因为,如果大前提是E或O命题,则会由于两个都是否定前提而得不出必然的结论;如果大前提是I命题,则会由于两个前提都是特称而得不出必然的结论。③最后确定大前提的主项一定是大项,这是因为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因此,它在前提中必须周延,否则就会违反“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2.这个正确的三段论是:

M O P (M) (A) (S) ∴S (O) P 推导过程为:①先确定结论一定是O命题,理由同上。②再确定小前提一定是A命题,理由同上。③最后确定小前提的主项一定是中项M,因为中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如果它在小前提中也不周延(A判断的谓项),这样就会违反:“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三段论规则。

3.这个正确的三段论式可以是:

(P) E (M) M I S ∴S O P 也可以是:

(M) E (P) M I S ∴S O P 推导过程为:①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所以结论只能是特称的;②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所以结论只能是否定的;③这样,结论只能是O命题;④结论是O命题,大项P周延,这就要求P在大前提中用延。由于大前提是E命题,所以P在大前提中既可以作主项,也可以作谓项;⑤中项M在小前提中不周延,这就要求它在大前提中周延。由于大前提是E命题,所以M既可以作谓项,也可以作主项。

六、试分析下列省略三段论,要求:(A)指出它省略了哪一部分;(B)把它恢复成完整的三段论;(C)分析它是否正确。 1.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前进中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碰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因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所碰到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2.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马克思主义者都不应当割断历史,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3.省略了结论。其完整的三段论是:“坚持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必须坚持真理,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4.省略了结论。其完整的三段论是:“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所以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5.省略了小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文艺工作者是革命者,所以文艺工作者也不例外(即应该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6.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三段论是:“一切得奖的影片都是优秀影片,《大决战》是得奖影片,所以它是优秀影片。”这个三段论符合规则,是正确的。

七、请运用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以“有些A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B是C”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有些C是A”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第四格的IAI式,是正确式。如果以“所有B是C”为大前提,以“有些A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有些A是C”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第一格的AII式,是正确式。

2.以A为大前提,以E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只有当属于第二格或第四格的情况下,才能必然推出结论。因为第一格和第三格都要求小前提肯定,如果构成第二格或第四格,可以得E(或O)的结论。

3.如果以“所有的A都不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C都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推出“所有的C不是A”(或“有些C不是A”)的结论。这个推理属于第二格的EAE式(或EAO式),是正确式。如果以“所有的C都是B”为大前提,以“所有的A都不是B”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则能推出“所有A都不是C”(或“有些A不是C”)的结论。这个推理是第二格的AEE式(或AEO式)。

4.不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这个推理属于第二格,根据第二格的规则,“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而这里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

5.结论应该是O判断。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又因为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应该是特称的。所以,结论是O判断。

6.这个三段论式应为“所有P都是M,有些S不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7.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大项一定是周延的;如果大项在结论中周延,那么就要求大项在前提中也是周延的,而I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因此大前提不能是I命题。

8.从三段论的角度来分析,本题中的三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不少的。它违反三段论中关于项(中项、大项和小项)的各条规则。现择要分析如下:

“你说中国不好。你是外国人么?为什么不到外国去?”这几句话也包含着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外国人是说中国不好的(被省略的大前提),

你说中国不好,

所以,你是外国人。

这个推理的中项一次也不周延,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所以是错误的。

“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这里包含着这样的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甲生疮, 甲是中国人,

所以,中国人生疮。

这个推理显然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因为“中国人”在前提中是小前提的谓项,它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中作为主项就成为周延的了,因此是错误的。

“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这里也包含有一个错误的三段论:

卖国贼是说诳的,

你是说诳的,

所以,你是卖国贼。

这个三段论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的规则,因而是错误的。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答:

(4)C与D不相容(即全异) (3)联言推理分解式

(5)A真包含于B (1)、(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6)B与D相容(即不全异) (3)联言推理分解式

(7)B真包含于D (2)、(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8)A真包含于D (5)、(7)传递性关系推理

据(4)、(5)、(7)和(8)可作欧拉图如下:

D B A

C

二、答:

A真包含于B,则所有A是B;

由所有A是B,有C不是B,可得有C不是A(三段论);

由有C不是A,可得并非C真包含于A(4);

由此可知C真包含A((3)、(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A、B、C三概念的外延关系可作欧拉图如下:

C B A

B

C

A

图 1 图 2

三、答:

设大学生或是A,或是B,或是C;已知B不是大学生,C也不是大学生(根据(2)和(3));所以,A是大学生(4)(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根据(1)和(2)、(4)B年龄大于A,A年龄大于战士,所以,B年龄大于战士,即B不是战士,可以推知B是会计(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最后可推知C是战士(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四、答:

(5)若设A去

(6)B去 (1)、(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7)C去 (2)、(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A、B、C同去,与题意不符。

(8)A不能去 归谬法

(9)D去 (4)、(8)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10)E去 (3)、(9)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根据(9)、(10)可知:侦察连长应挑选D和E去深入敌区。

五、答:

(4)A参加了自学考试 (3)联言推理分解式

(5)C参加了自学考试 (3)联言推理分解式

(6)并非A和B参加自学考试 (1)、(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7)A不参加自学考试,或者,B不参加自学考试 (6)负联言命题等值推理

(8)B不参加自学考试 (4)、(7)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9)D不参加自学考试 (2)、(8)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结论是:B和D不参加自学考试。

六、答:

(6)或A或B或C不是罪犯 (1)、(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7)B是罪犯 (4)、(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8)A是罪犯 (3)、(7)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9)C不是罪犯 (6)、(7)、(8)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

七、答:D得冠军。

设(3)假,则A是冠军。此时(1)为真,(2)的前后件均真,(2)为真;

由题意(1)、(2)、(3)中只有一真,(3)假不能成立,故(3)为真;

(1)和(2)均假,即(1)和(2)的否定为真,即冠军不是A,不是B,不是C,而是D。

八、答:

(1)与(2)为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据此,则(3)假;

(3)假,则“班长会使用计算机”(4);

由(4)可知(1)真,据此,则(2)假;

由(2)假,可推出:全班46名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

九、答: 由(1)和(3)可知“只有甲队球迷才穿黄色运动服”(5);

由(2)和(3)可知“只有乙队球迷才穿白色运动服”(6);

由(3)可知:“要么是甲队球迷,要么是乙队球迷”(7);

由(4)和(6)可得:“W是乙队球迷”(8);

由(8)和(7)可得:“W不是甲队球迷”(9)。

由(8)和(9)可知:A和B均正确。

十、答;该三段论形式为:

P A M M A S ∴S I P

推导过程可以是:如果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则大前提可为PAM或否定命题;如果大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则大项在结论中周延,这与题意矛盾,所以大前提为PAM。大项在结论中不周延,由于只有肯定命题谓项不周延,因此结论为肯定。据规则: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知结论肯定,则大小前提均为肯定。又据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项M在大前提中为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在肯定命题中要周延须是MAS。根据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小项在前提中为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由于S在结论中是主项,其结论必为SIP。

第四篇:运筹学黄皮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ijcij(uivj)i1,2,m;j1,2,,ncij(uivj)0i1,2,m;j1,2,,n

4、对于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所有的约束都取等式。

3.2 运输问题的基可行解应满足什么条件?将其填入运输表中时有什么体现?并说明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它的要求。

解:运输问题基可行解的要求是基变量的个数等于m+n-1。填入表格时体现在数字格的个数也应该等于m+n-1。在迭代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数字格的个数不变。

3.3 试对给出运输问题初始基可行解的西北角法、最小元素法和Vogel法进行比较,分析给出的解之质量不同的原因。

解:用西北角法可以快速得到初始解,但是由于没有考虑运输价格,效果不好;最小元素法从最小的运输价格入手,一开始效果很好,但是到了最后因选择余地较少效果不好; Vogel法从产地和销地运价的级差来考虑问题,总体效果很好,但是方法较复杂。

3.4 详细说明用位势法(对偶变量法)求检验数的原理。

解:原问题的检验数也可以利用对偶变量来计算 :

其中,ui和vj就是原问题约束对应的对偶变量。由于原问题的基变量的个数等于m+n-1。所以相应的检验数就应该等于0。即有:

由于方程有m+n-1个, 而变量有m+n个。所以上面的方程有无穷多个解。任意确定一个变量的值都可以通过方程求出一个解。然后再利用这个解就可以求出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了。

3.5 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时,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退化解?当出现退化解时应如何处理? 解:当数字格的数量小于m+n-1时,相应的解就是退化解。如果出现了退化解,首先找到同时划去的行和列,然后在同时划去的行和列中的某个空格中填入数字0。只要数字格的数量保持在m+n-1个的水平即可。

3.6 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具备什么特征才能将其转化为运输问题求解,请举例说明。

解:如果线性规划问题有“供”和“需”的关系,并且有相应的“费用”,就可以考虑将线性规划问题转成运输问题求解。例如,生产满足需求的问题。 3.7 试判断表3-30和表3-31中给出的调运方案可否作为表上作业法迭代时的基可行解?为什么?

答:都不是。数字格的数量不等于m+n-1。

3.8 表3-32和表3-33分别给出了各产地和各销地的产量和销量,以及各产地至各销地的单位运价,试用表上作业法求最优解。

3.9 试求出表3-34给出的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的最优解。

3.10 某市有三个面粉厂,它们供给三个面食加工厂所需的面粉。各面粉厂的产量、各面食加工厂加工面粉的能力、各面食加工厂和各面粉厂之间的单位运价,均表示于表3-35中。假定在第1,2和3面食加工厂制作单位面粉食品的利润分别为12元、16元和11元,试确定使总效益最大的面粉分配计划(假定面粉厂和面食加工厂都属于同一个主管单位)。

3.11 表3-36示出一个运输问题及它的一个解:

试问:

(1)表中给出的解是否为最优解?请用位势法进行检验。 答:是最优解。 (2)如价值系数c24由1变为3,所给的解是否仍为最优解?若不是,请求出最优解。 答:

原来的解不是最优解。新的最优解是: x12=3,x13=5,x21=8,x22=2,x33=1,x34=3,其他变量为0 。

(3)若所有价值系数均增加1,最优解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不会改变。因为检验数不变。

(4)若所有价值系数均乘以2,最优解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最优解不变。因为检验数不变。

(5)写出该运输问题的对偶问题,并给出其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3.12 1,2,3三个城市每年需分别供应电力320,250和350单位,由I,Ⅱ两个电站提供,它们的最大供电量分别为400个单位和450个单位,单位费用如表3—37所示。由于需要量大于可供量,决定城市1的供应量可减少0~30单位,城市2的供应量不变,城市3的供应量不能少于270单位,试求总费用最低的分配方案(将可供电量用完)。

解:对偶问题如下:maxZaiuibjvji1j1mnuivjciji1,2,m;j1,2,,nui,vj无约束,i1,2,m;j1,2,,n最优解是:u11,u20,u30,v11,v22,v35,v41

第五篇:2015版(修订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2015版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

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三、为什么必须全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人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四、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它们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休戚相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三、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六、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七、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一、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3、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 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和平发展?

1、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2、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3、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4、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2、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4、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

三、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2、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四、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1、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族专政的坚强柱石

2、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4、人民解放军是维护祖国和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一、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维护祖国统

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

4、应对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二、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二者辩证统一。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需不需要党,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三、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P287 – P288

四、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P289提取,太多了

上一篇:规划设计试卷及答案下一篇:公积金贷款需要资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