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2024-04-10

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精选6篇)

篇1: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天津蓝天教育培训学校

计算机二级C语言习题答案

第一章:C程序设计的概述

1-5:AACAA6-10:DADDA11-15:CDDDD16-17:AB

第二章:C程序设计初步

1-5:CAABD6-10:CCADD11-15:BDDDB16-20:DCDDA 21-25:BDADB 26-30:DDDAA31-35:CADCA36-38:ADD

第三章:C程序设计初步

(二)1-5:ABCDD6-10:DDCAA11-15:DCBDD16-21:BDAACC

第四章:顺序结构

1-5:DDDDA6-10:DDBAD11-15:DABDC16-20:BDBDB 21-25:CDAAD 26-27:AD

第五章:选择结构

1-5:BAACD6-10:CCDDD11-15:DDDDC16-20:BBBAD 21-25:ABBCD 26-30:ABBBA31-35:BADBD

第六章:循环结构

1-5:DDBDC6-10:BCDDB11-15:BADAC16-20:ADADD 21-25:BBBDD 26-30:DDABD31-35:DAABB36-40:DBACC 41-45:BBADD

第七章:数组

1-5:ADDDD6-10:DBDCB11-15:CDDDD16-20:CDADC 21-25:ABADB 26-30:ABCCD31-35:ADADC36-42:DABCACD

第八章:函数

1-5:CACAC6-10:CCDAC11-15:BAADA16-20:BDBBA

21-25:ABCBA 26-30:ACADD31-35:DDBDD36:2,1,4,3,6,5,8,7,10,9,第九章:预处理命令

1-5:DBDAB6-10:DAAAC11-15:BDDDA

第十章:指针

1-5:CADDB6-10:DADAA11-15:DADDB16-20:BAADB 21-25:CBDAD 26-30:AADDA31-35:DDDDA36-40:DDBAA 41-45:ADAAC 46-50:DADCB51-56:CBDDD56-60:DCCAC 61-65:DADDD 66-70:CDADA71-77:ACDACDD

第十一章:结构体、共用体、和用户定义类型

1-5:CDAAB6-10:DBADC11-15:DDBAD16-20:DDAC错 21-25:BDDDD 26-30:DBAAB31-35:BBBBB36-43:ADCADDBC 第十二章:位运算

1-5:DDDAD6-10:DABAD11-17:AADADAD

第十三章:文件

1-5:BABDD6-10:BDDCC11-15:ADBBC

注意:课本习题为考试选择题原题,请大家认真复习,最后的公共基础部分习题自带答案,考试会出12分的公共基础原题,请认真对待。

篇2: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int i;

for(i=2;i<=m-1;i++)

if(m%i==0)

break;

if(i==m)

return 1;

else

return 2;} main(){

int i,m,n,sum=0,a=0;

printf(“enter m and n:(1<=m<=n<=500)n”);

scanf(“%d”,&m);

scanf(“%d”,&n);

for(i=m;i<=n;i++)

{

if(prime(i)==1)

sum=sum+i;

a=a+1;

}

printf(“之间的素数和为:%dn”,sum);

printf(“之间的素数个数为:%dn”,a);}

/*习题5.1*/ #include int fn(int a,int n){

int i,sum=0,m=1,c;

for(i=1;i<=n;i++)

{

sum=sum+m;

m=m*10;

}

c=sum*a;

return c;} main(){

int a,n,i,x,y=0;

printf(“enter a and n:n”);

scanf(“%d”,&a);

scanf(“%d”,&n);

for(i=1;i<=n;i++)

{

x=fn(a,i);y=y+x;

}

printf(“y=%dn”,y);}

/*习题5.2*/ #include int countdigit(int number,int digit){

int sum=0;

while(number>0)

{

if(number%10==digit)

sum=sum+1;

number=number/10;

}

return sum;} main(){

int number,y;

printf(“enter a number:n”);

scanf(“%d”,&number);

y=countdigit(number,2);

篇3: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 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课本中的“右表”即为文中的“下表”)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 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 各是两胜一平两负, 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 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 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 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 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 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 在解题思路1中, 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

依据, 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 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 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 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 显然, 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 因此有P (A) +P (B) +P (C) =1, 而答案中认定P (A) =1—2, P (B) =1—2, 由此导致P (C) =0, 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 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 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 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 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 甲队明显强于乙队, 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 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 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 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 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 从这个观点出发, 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 (或乙队) 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 (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 表示出来, 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

在解题思路2中, 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 状态好于甲队, 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 (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 平局各得1分, 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 则比较净胜球数) , 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 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 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 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 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由此可知, 只进行五场比赛, 是不能将甲队 (乙队) 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 (乙队) 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球赛来说, 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 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4.

在解题思路4中, 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 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 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 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 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 (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 , 而对于足球赛而言, 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 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 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 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 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 参赛球员的变化等, 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 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 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 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 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 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 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 (如本文中所说的等) 来表示甲队 (或乙队) 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 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 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 并说出理由, 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 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 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 《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 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 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篇4: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11121)endprint

《中小学数学》2014年第三期刊登了马永红老师的题为《怎能从“确定性”推知“可能性”》一文。该文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一道复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下简称“题6”)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然而马老师给出的答案仍然是错的,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一、复习题的解题思路及其答案展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113页上“题6”是这样的:甲、乙两个足球队之间近期的5场比赛成绩如右表。如果两个队现在进行一场比赛,请预测一下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与此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65页上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中把两种解题思路分别称为“解题思路1”和“解题思路2”。

解题思路1:“从两队的历史战绩来看,各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从这一点来判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

解题思路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离比赛日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最近乙队的状态好于甲队,由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这种判断也有一定道理。”

由此得到的答案是“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点。”

马老师根据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又补充了两种解题思路及答案,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解题思路3”和“解题思路4”。

解题思路3:“从已经结束的五场比赛的结果来看,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因此,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两队平局的场次占总场次的”,由此得到答案是“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解题思路4:“由于两队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三种:即甲胜乙负,甲负乙胜,甲乙平局,所以,每一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也就是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平局的可能性也是。”

马老师认为:“前面的四种不同的观点中,观点之四是正确的,即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其余的三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遗憾的是,马老师并没有详细说明前三种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而且他认为正确的第四种答案其实也是错误的。

二、对各种解题思路及答案的探讨

1.在解题思路1中,以两队的战绩不相上下为依据,断定两队下一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其错误是显然的。错误主要在于解题者没有考虑到比赛可能会有平局的结果。为了能够更简便地说明问题,我们用字母表示两队第六次比赛的三种结果:A表示事件“甲胜乙负”,B表示事件“甲负乙胜”,C表示事件“甲乙平局”,显然,A、B、C构成了一个完备事件组,因此有P(A)+ P(B)+ P(C)=1,而答案中认定P(A)=,P(B)=,由此导致P(C)=0,即第六场比赛一定不会出现“平局”的结果,这与事实不相符。从前五场比赛结果看,下一场比赛平局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因此,即使下一场比赛中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同,也不可能都是二分之一。其次,从前三场比赛结果分析,甲队明显强于乙队,虽然从五场比赛的结果分析,似乎甲、乙两队战绩“不相上下”,但这个所谓“不相上下”仅仅是从这五场比赛中分析出来的,并不能表示两队实力完全一样,两个足球队的水平很难达到“完全相同”,从这个观点出发,也难以得出“下一场比赛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的结论。事实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就想把下一场比赛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用一个确定的数(就是甲队或乙队获胜的概率)表示出来,可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在解题思路2中,认为乙队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获胜,状态好于甲队,因此下一场比赛乙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种判断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进行分析:“因为甲、乙两队在五场比赛后的总分相同(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局各得1分,输球不得分。若积分相等,则比较净胜球数),然而甲队比乙队净胜球多了一个,因此采用调整战略、战术等方法后,下一场甲队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一点”。或者认为“甲、乙两队实力‘不相上下,平局的可能性会大一点。”这样的预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前五场比赛结果,可以得到不同的预测结论。并非只有“乙队获胜可能性会大一点”一种结论。

3.在解题思路3中,根据在五场比赛中两队各有二胜二负一平而得到两队获胜的场次均占总场次的,从而得到甲、乙两队获胜的可能性都是,这个答案的错误是明显的,只要我们重温一下概率的统计定义即知其错误所在。概率的统计定义是这样的:“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n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一常数P附近摆动。且一般说来,n越大,摆动幅度越小,则称常数P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由此可知,只进行五场比赛,是不能将甲队(乙队)获胜的频率当作甲队(乙队)获胜的概率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球赛来说,各场比赛并不是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连概率统计定义中的条件都不满足,因此不能用所谓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来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举个例来说,如果连续5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发现有3次正面向上,2次正面向下,显然我们不能认为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向下的可能性是,从而预测第六次抛掷后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事实上,有好几位数学家曾进行过抛掷硬币这种“试验”,他们在抛掷成千上万次硬币后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接近,而且随着抛掷次数增加,频率越来越接近,从而得到“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也很容易从概率的古典定义得到。这就是说,不管你是第几次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都是。

4.在解题思路4中,考虑到比赛结果有A、B、C三种,每种情况均占所有可能出现结果总数的,从而认为A、B、C三个事件中每一个发生的可能性都是,这是缺乏根据的。因为要得到这个结论必须要满足“事件A、B、C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一条件。马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处指出:“在求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只能用指定事件所有结果的数量除以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数量。”但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必须满足“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且各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样的条件(古典概型应满足的条件),而对于足球赛而言,事件A、B、C的发生并不是等可能性的,因此不能应用马老师所说的方法计算出A、B、C发生的概率。这里得到“两队获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的结论是错误的。

三、两点思考

1.像“题6”这样的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是不合适的。

“题6”以足球比赛为题材,要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然而由于影响足球比赛胜负的因素很多,例如球队的实力、球队战略、战术的变化,参赛球员的变化等,甚至比赛地点是主场还是客场也会影响比赛结果。由此可见,即使是相同球队在同一地点的前后两场比赛,也不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比赛,在“题6”给出的这种条件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甲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平局的可能性大。这些判断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又觉得理由也不太充分。总之,比赛结果A、B、C都有可能发生,但是究竟哪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是难以断定的。凡是在预测中用一个确定的数(如本文中所说的、、等)来表示甲队(或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小都是不准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对小学生而言,要他们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五场比赛的结果去预测第六场比赛哪个队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出理由,真有点勉为其难。这种习题出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弊多利少。

2.教师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统计与概率”是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后新增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可能还有少数教师不是很熟悉,并没有觉察《教师教学用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教师教学用书》的作者应该在该书修订或再版前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及时修改有关错误或不妥之处,不断提高该书质量。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对“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任务。

篇5: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P90:习题六

5、确定下列命题是否为真。(2)(4){}

(6){a,b}{a,b,c,{a,b}} 解答:(2)假(4)真(6)真

8、求下列集合的幂集。(5){{1,2},{2,1,1},{2,1,1,2}}(6){{,2},{2}} 解答:

(5)集合的元素彼此互不相同,所以{2,1,1,2}{1,2},所以该题的结论应该为

{,{{1,2}},{{2,1,1}},{{1,2},{2,1,1}}}

(6){,{{,2}},{{2}},{{,2},{2}}}

9、设E{1,2,3,4,5,6},A{1,4},B{1,2,5},C{2,4},求下列集合。(1)A(2)解答:(1)A(2)

31、设A,B,C为任意集合,证明 B

(AB)

B{1,4}{3,4,6}{4}

(AB){1}{2,3,4,5,6}

(AB)证明:

(BA)(AB)(AB)

(AB)(BA){x|xABxBA}{x|(xAxB)(xBxA)}{x|(xAxB)(xBxB)(xAxA)(xBxA)} {x|(xAxB)(xBxA)}{x|(xA{x|(xAA

B)(xAxB)}{x|(xAB)(xABB)}{x|(xAB)(xAxB)}B)}B)(xABA34、设A,B为集合,证明:如果(AB)证明:(反证法)

设aA(BA)AB,则AB。

B,则aA,aB,所以aAB,aBA; 所以a(AB)但是aA与(AB)

37、设A,B,C为任意集合,证明:CACBC(A证明:

对任意xC,由于CA,CB,所以xA且xB所以xA因此,C(A

(BA)

B矛盾。

B)。

B B。

(BA)AB)。

P121:习题七

5、设A,B为任意集合,证明

若AABB,则AB。

证明:

xAx,xAA

x,xBBxB所以有AB

9、设A{1,2,4,6},列出下列关系R(2)R{x,y|x,yA|xy|1}(3)R{x,y|x,yAy为素数} 解答:

11、Ri是X上的二元关系,对于xX定义集合(2)R{1,2,2,1}

(3)R{1,2,2,2,4,2,6,2}

Ri(x){y|xRy}

显然Ri(x)X。如果X{4,3,2,1,0,1,2,3,4},且令

R1{x,y|x,yXxy}

R2{x,y|x,yXy1xy2} R3{x,y|x,yXx2y}

求R1(0),R1(1),R2(0),R2(1),R3(3)。解答:

R1(0){1,2,3,4}R1(1){2,3,4}R2(0){1,0}R2(1){2,1}R3(3),B{1,3,2,4,4,2}。求A13、设A{1,2,2,4,3,3}

B,AB,domA,domB,dom(A解答:

B),ranA,ranB,ran(AB),fld(AB).AAB{1,2,2,4,3,3,1,3,4,2} B{2,4}

domA{1,2,3} domB{1,2,4} dom(AB){1,2,3,4}

ranA{2,3,4} ranB{2,3,4} ran(A B){4}

fld(AB){1,2,3}

16、设A{a,b,c,d},R1,R2为A上的关系,其中

R1{a,a,a,b,b,d},R2{a,d,b,c,b,d,c,b}。求R1R2,R2R1,R12,R23。

解答:

R1R2{a,d,a,c,a,d} R2R1{c,d}

R12{a,a,a,b,a,d} R22{b,b,c,c,c,d} R23{b,c,b,d,c,b}

20、给定A{1,2,3,4},A上的关系R{1,3,1,4,2,3,2,4,3,4}(1)画出R的关系图。(2)说明R的性质。解答:

(1)

(2)R具有反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21、设A{1,2,3},图7.11给出12种A上的关系,对于每种关系写出相应的关系矩阵,并说明它所具有的性质。

解答:

110(a)111,具有自反性。101110(b)001,具有反对称性和传递性。100111(c)111,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111

23、设R的关系图如图7.12所示,试给出r(R),s(R)和t(R)的关系图。

25、设A{1,2,3,4},R是A上的等价关系,且R是A上所构成的等价类为{1},{2,3,4}。(1)求R。(2)求RR(3)求R传递闭包。解答:

(1)R{1,1,2,2,3,3,4,4,2,3,3,2,2,4,4,2,3,4, 14,3}

(2)由于等价关系满足对称性,所以R所以RR11R

R

(3)由于等价关系满足传递性,所以传递闭包为其自身,即t(R)R

26、对于给定的A和R,判断R是否为A上的等价关系。(1)A为实数集,x,yA,xRyxy2。(2)A{1,2,3},x,yA,xRyxy3。(3)AZ,x,yA,xRyxy为奇数。

(5)AP(X),CX,x,yA,xRyxyC 解答:

(1)不是,不满足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2)不是,由于A{1,2,3}集合较小,①自反性:xA,xx3x,xR

②对称性,x,yR,xy3yx3y,xR 但是传递性不满足,1,3,3,2R,但是1,2R。(3)不是,满足对称性、传递性,但是不满足自反性 取x2,但是224不为奇数,所以2,2R。

(5)满足

①自反性:xAxXxxCx,xR ②对称性:x,yRyxxyCy,xR ③传递性:x,y,y,zR

xyC,yzC (xy)(yx)C,(yz)(zy)C(xy)C,(yx)C,(yz)C,(zy)C下面证明(xz)C

a(xz)ax,az

若ay,则ayz,所以aC 若ay,则axy,所以aC

所以(xz)C,同理可证,(zx)C 所以xz(xz)(zx)C 所以x,zR。因此满足传递性。

27、设A{a,b,c,d},A上的等价关系

R{a,b,b,a,c,d,d,c}IA

画出R的关系图,并求出A中各元素的等价类。解答:关系图为

等价类[a][b]{a,b};[c][d]{c,d}

30、设A{1,2,3,4},,在AA上定义二元关系R,u,v,x,yAA,u,vRx,yuyxv。

(1)证明R为AA上的等价关系。(2)确定由R引起的对AA的划分。解答:(1)证明:

①自反性:x,yAA,由于xyxy,所以x,y,x,yR; ②对称性:x,y,u,vR

有xvuy,所以uyxv 因此u,v,x,yR

③传递性:x,y,u,v,u,v,s,tR

有xvuy,utsv,所以xsty 因此x,y,s,tR。

(2)等价类有

[1,1]{1,1,2,2,3,3,4,4} [1,2]{1,2,2,3,3,4} [1,3]{1,3,2,4} [1,4]{1,4} [2,1]{2,1,3,2,4,3} [3,1]{3,1,4,2} [4,1]{4,1}

37、对于下列集合与整除关系画出哈斯图。(1){1,2,3,4,6,8,12,24}(2){1,2,3,4,5,6,7,8,9,10,11,12} 解答:(1)

(2)

38、针对图7.14中的每个哈斯图,写出集合以及偏序关系的表达式。

解答:

(a)集合为A{1,2,3,4,5},偏序关系为{1,3,1,5,2,4,2,5,3,5,4,5}IA(b)集合为B{a,b,c,d,e,f},偏序关系为{a,b,c,d,e,f}IB(c)集合为C{1,2,3,4,5},偏序关系{1,2,1,3,1,4,1,5,2,4,2,5,3,4,3,5,4,5}IC

40、分别画出下列偏序集A,R的哈斯图,并找出A的极大元、极小元、最大元和最小元。

(1)A{a,b,c,d,e,f},R{a,d,a,c,a,b,a,e,b,e,c,e,d,e}IA

R{c,d}IA(2)A{a,b,c,d,e}

解答:

(1)哈斯图为

极小元为a,f,极大元为e,f,无最大元、最小元(2)哈斯图为

极小元为a,b,c,e,极大元为a,b,d,e,无最大元、最小元

41、A{1,2,3....,12},R为整除关系,B{x|2x4},在偏序集A,R中求B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解:下界即为公约数,2,3,4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下界为1,最大下界也为1;

下界即为公倍数,2,3,4的公倍数只有12,所以上界为1,最大上界也为12;

P141:习题八

4、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满射?哪些是单射?哪些是双射?(2)f:NN,f(x)x22(4)f:N{0,1},f(x)01xisodd

xiseven(6)f:RR,f(x)x22x15

解答:(2)单射;(3)满射;(4)既不为单射也不为满射。

{1,2,3}

5、设X{a,b,c,d},Y,f{a,1,b,2,c,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f是从X到Y的二元关系,但不是X到Y的函数。(3)f是从X到Y的满射,但不是单射。解答:(1)真;(3)假

15、设A{a,b,c},R为A上的等价关系,且R{a,b,b,a}IA,求自然映射g:AA/R。

解答: A/R{{a,b},{c}}

{a,b}g(x)cxa,b xc19、设f,g是从N到N的函数,且

x1f(x)0x(1)求f(2)说明f解答: x0,1,2,3x4x5g

x

g(x)23xiseven

xisoddg是否为单射、满射、双射?

(1)f3x1gg(f(x))20x2x0,2,5,7,9......x1,3x4x6,8,10,12.....(2)为满射,但是不为单射。

20、设f:NNN,f(x)x,x1(1)说明f是否为单射和满射,说明理由。

(2)f的反函数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求出f的反函数;(3)求ranf。解答:

(1)xy时,x,x1y,y1,所以为单射; 而对1,3NN,不存在xN,使得f(x)x,x1,所以不为满射。

(2)不存在反函数,因为不是双射函数;(3)ranf{x,x1|xN}

22、对于以下集合A和B,构造从A到B的双射函数。(1)A{1,2,3},B{a,b,c}(2)A(0,1),B(0,2)

(3)A{x|xZx0},BN(4)AR,BR 解答: a(1)f(x)bc(2)f(x)2xx1x2 x3x(0,1)(3)f(x)x1

篇6:c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北京营业税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1月2日接受北京运输企业提供的货物运输服务,并取得其在地方税务局代开的公路、内河运输发票,该纳税人可按该发票上注明的金额()计算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A.3%的征收率

B.7%的扣除率

C.11%的扣除率

D.不能ABCD

答案解析:从试点地区取得的试点实施之后开具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除外),不得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不得免税、减税。()对错

答案解析:未分别核算的,不得免税、减税,需全额计征税款。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一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行业中,不属于营改增应税服务的是()。

A.陆路运输服务

B.铁路运输服务

C.航空运输服务

D.房屋租赁服务ABCD

答案解析:铁路运输不属于营改增征税范围。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营改增的意义之一是可以减少重复征税。()对错

答案解析:营改增有利于减少营业税重复征税,使市场细化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二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的是()。

A.有形动产融资租赁

B.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

C.远洋运输的光租业务

D.航空运输的湿租业务ABCD

答案解析:航空运输的湿租业务属于交通运输业。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某装卸公司在营改增试点地区,其应属于交通运输业范畴。()对错

答案解析:属于现代服务业。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三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某纳税人税改前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交通运输业应税全部收入为600万元,支付给合作运输方的运费为100万元。则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为()。

A.600万元

B.520万元

C.582.52万元

D.504.85万元ABCD

答案解析:应税服务年销售额=600÷(1+3%)=582.52(万元)。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试点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应税服务年销售额的计算,应该在成为试点纳税人之后算起。()对错

答案解析:应该在成为试点纳税人之前算起。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四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营改增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和()两档低税率。

A.11%和3%

B.11%和6%

C.6%和3%

D.3%和0%ABCD

答案解析:11%和6%是营改增政策出现后才确定的税率。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营改增试点地区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包括轮客渡、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对错

答案解析: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包括轮客渡、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可以选择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86号)规定:“长途客运、班车(指按固定路线、固定时间运营并在固定停靠站停靠的运送旅客的陆路运输服务)、地铁、城市轻轨服务属于上述所称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六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北京地区某设计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2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为甲个人提供服装设计服务,取得收入100000元;(2)为乙个人提供创意策划服务,取得收入80000元;(3)为丙企业提供环境设计服务,取得收入60000元;(4)购买办公用电脑,取得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款5000元,购买公司小轿车用汽油,取得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款3000元,购买接待用礼品,取得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税款4000元,取得1份非试点地区某纳税人开具的公路内河运输发票价税合计28571.43元,取得1份税务机关代开的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4285.71元。企业核算健全,所有收入为含税价款,取得的各类发票均已认证相符,计算取小数点后两位。该设计公司当期销项税额是()。

A.34871.79

B.13584.9

1C.40800

D.14400

ABCD

答案解析:(100000+80000+60000)÷(1+6%)×6%=13584.91(元)。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地税局原针对广告业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3%),营改增试点后由国税局负责征收。()对错

答案解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2]68号)。

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缴纳义务人)应按照提供增值税应税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和3%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并由国家税务局在征收增值税时一并征收。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七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北京甲运输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1月其国内客运收入30万元,支付非试点联运企业运费10万元并取得交通运输业专用发票,销售货物取得2万元(含税)。该企业本月税法认可的可抵扣进项税额为0.8万元。北京甲运输公司2012年11月的运输业务适用的税率为()。

A.17%

B.11%

C.6%

D.3%ABCD

答案解析:试点地区交通运输业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1%。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营改增试点地区纳税人将承担的勘察设计劳务分包或转包给其他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以以差额作为计税金额。()对错

答案解析:对勘察设计单位将承担的勘察设计劳务分包或转包给其他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其取得的勘察设计总包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勘察设计单位或个人的勘察设计费后的余额为营业税计税营业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八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

A.1日、3日、7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

B.1日、3日、5日、10日、15日、2个月或者1个季度

C.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

D.1日、3日、5日、7日、10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ABCD

答案解析: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规定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纳税人。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会议展览地点在境外的会议展览服务应征增值税。()对错

答案解析:会议展览地点在境外的会议展览服务不征增值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九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一般纳税人提供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税服务,发生视同提供应税服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应贷记()科目。

A.“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B.“应交税费——已交增值税”

C.“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

D.“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ABCD

答案解析:一般纳税人提供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税服务,发生视同提供应税服务应缴纳的增值税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一般纳税人向境外单位提供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不计算营业收入应缴纳的增值税。凭有关单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服务的免抵退税。()对错

答案解析:一般纳税人向境外单位提供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可以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服务的免抵退税。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解读及会计处理规定 第十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营改增试点地区纳税人取得的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借记()。

A.其他应收款

B.营业外收入

C.补贴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ABCD

答案解析:试点纳税人在新老税制转换期间因实际税负增加而向财税部门申请取得财政扶持资金的,期末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能够符合财政扶持政策规定的相关条件且预计能够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按应收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 “营业外收入”科目。待实际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

二、判断题(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营改增”试点地区一般纳税人新增了两个会计科目分别 为“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专栏和“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对错

上一篇: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下一篇:镇金学区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