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庭

2024-04-12

出庭(共11篇)

篇1:出庭

第七十二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第七十三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

(三)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

(四)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第七十四条 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当事人没有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用和补贴标准计算;误工损失按照国家上职工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应当通知申请人预缴证人出庭作证费用。

第一百一十九条 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并责令其签署保证书,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

证人签署保证书适用本解释关于当事人签署保证书的规定。

第一百二十条行承担相关费用。

证人拒绝签署保证书的,不得作证,并自

篇2:出庭

(2015)百悦(民)字第 号 人民法院 :

贵院受理的 与 纠纷一案中,本所接受 的委托,现指派李冰律师作为其代理人参加诉讼。

特此函告。

上海百悦律师事务所

****年**月**日

上海百悦律师事务所

地 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988号华南大厦701室 邮 编:200125 电 话:(021)58819909 传 真:(021)58818085

篇3: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浅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司法体系的逐步完善, 为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司法公正, 侦查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出庭作证以证明案件事实显得尤为重要, 并具有深远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有利于侦查业务素质的提升

证人是了解案件事实情况而被通知到案作证的人, 证人是案件本身决定的, 是客观存在的, 不能随意选择或代替。①通过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实施和运用, 可以加强侦查人员合法取证的意识, 增强侦查人员公正执法、文明办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遏制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行为的产生。侦查人员在出庭过程中对案件侦查工作的作证活动, 有利于侦查人员形成高标准的证据意识和明确的侦查取证方向, 及时总结侦查经验, 深刻吸取工作教训, 切实提高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的侦查业务技能, 从根本上提升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水准。

(二)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有利于法庭调查

作为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对全部案件事实及其相关证据较为熟悉和掌握, 如果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出现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纠结时, 通过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迅速澄清事实和核实相关证据。此外, 关于被告人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的认定, 更是与侦查人员所掌握的情况息息相关,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案件事实的查明和对案件罪名的认定以及量刑轻重的判决, 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则更易解决这些问题。

二、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现有条件

虽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极少运用, 尤其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争议和探讨之处, 但是在现行法律框架中也体现了其存在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的空间, 为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建立了一定的基础和平台。

(一)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 符合证人的身份和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都有作证的义务。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过程中, 从提取、搜查、扣押物证书证到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等相关侦查工作, 这些都是通过侦查人员来完成相关犯罪事实的调查和有关证据的固定, 所以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对案件情况是全面掌握的。

(二)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是司法制度发展的趋势

随着人民群众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我国司法体系的自我不断完善, 应该说与诉讼活动有关的强化庭审质证、证人出庭作证等问题在我国的诉讼法律体系中呈现出重要的作用, 成为推动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基础。检察机关在查处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中,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反腐败的要求, 在改革现有侦查机制的基础上, 必然对侦查人员依法取证这一基础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而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工作, 进一步促使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化的形成。

三、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创建和完善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司法行为, 只有通过理论上充分的检察调研和司法实践中的积极探索, 才能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司法特点, 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和完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

(一)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侦查人员业务技能

针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和要求, 不断加强侦查人员的业务培训, 着力提高侦查业务技能。一是确立侦查人员诉讼为中心的侦查观念, 真正做到围绕公诉部门的证据审查标准开展侦查工作;二是极力提高其侦查取证的能力, 从源头上防止证据瑕疵的形成;三是通过到公诉部门实践锻炼等形式, 培养其出庭应诉和作证的业务实战能力。

(二) 加强立法规定, 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

通过深层次地研究和探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 在充分论证并形成广泛认识的基础上, 立法机关通过修改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从立法层面上具体明确侦查人员所负有的出庭作证的职责和义务, 确立侦查人员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的一般原则, 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 根据立法的原则性规定, 建立健全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实施制度和操作细则, 具体规定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身份、性质以及出庭作证的案件范围、方式等方面, 确立证人保护、作证补偿等制度, 规定侦查人员违反作证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三) 明确作证范围, 建立高效务实的出庭作证制度

在确立和完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前提下, 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和司法工作的特点, 在司法资源有限的基础上, 应当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法定情形作出明确的规定, 即只有在案情复杂、案件事实和证据争议较大的等特殊情况下, 侦查人员才在法庭审理阶段以证人的身份出席法庭, 并就发破案经过、取证过程等相关情况提供证言并接受法官、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等的询问。这样才能在合理调控侦查资源的前提下, 真正做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成本最大程度的有机结合, 真正体现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综上,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对推动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 但其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司法制度, 特别是侦查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司法资源相对紧张的状况, 应当通过循序渐进地逐步推动和完善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这一制度, 来不断提升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

注释

篇4:出庭“关店乡”

如果不是因为苏某,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熟悉,更加不会踏上关店那片土地,那个河南南部僻远的乡村。至少可以说,关店于我们不会那么真切而实在。

苏某和他的丈夫都是关店乡某村的村民,他们较早地双双来到上海谋生,但他们的身影进入我们的视野,却是源于一段监控录像。

2011年10月间,本区某菜场门口停车棚内连续发生多起电动自行车失窃案,警方通过调阅监控录像发现,苏某和她的丈夫有重大犯罪嫌疑。经查,这对夫妻搭档的作案手段是,丈夫骑电动三轮车搭载苏某寻找作案目标并负责望风,苏某实施盗窃后骑车逃离。

2011年10月19日傍晚,当苏某和她的丈夫再次来到某菜场实施盗窃时,被守候伏击的民警当场抓获。到案后,苏某的丈夫供述了多次与苏某实施盗窃的犯罪事实,而苏某除当日被查获的犯罪事实外一概予以否认。

也就是说,苏某并未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且经查她曾于2010年8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系累犯,依法不能判处缓刑。但尽管如此,公安机关也只能对她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因为有她腹中胎儿的庇佑。

如此说来,苏某也许应该庆幸她没有身处大墙之内。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案件提起公诉后,苏某便若无其事地回到家乡,并且拒绝来沪接受审判。

于是,一个合议庭、两名公诉人便只好驱车奔向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横跨江苏安徽两省,颠簸八个小时终于抵达河南息县县城。我们在某个小旅馆中浪漫地想象着,只要把苏某请来,在关店派出所搭一个临时法庭,这个案件便可以顺利审结了。

从息县县城到关店派出所不到半个小时车程,道路两边广袤的麦田消解了一路的疲倦。当我们向派出所的民警说明来意以及缘由后,这位民警队对我们这些远来的客人表示了同情。说完,他起身陪同我们去寻找苏某。

从案件资料看,苏某前次在上海服刑时,曾因被判定无服刑能力而暂予监外执行。据说是患有抑郁症,所以苏某为买药而实施盗窃的辩解也些许能够博取人们的同情。

为了防止苏某刻意地回避,我们并未事先与她取得联系,而是悄悄地来到苏某所在的村庄。迎接我们的是苏某的父亲,他说苏某精神不正常,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们只好拨通了苏某的电话,电话那头,苏某激动地说,你们不要来找我,我不会见你们的,当被问及她现在在哪里时,她说她在郑州。回关店的途中,我们站在麦田的田头,望了望那个同样遥远的北方。

回到关店派出所,已是晌午时分。一位民警听说了我们的遭遇后笑了,带有一些善意的嘲弄。他说,什么精神病,你们知道她上次为何监外执行吗,她在看守所里不吃饭,吓得看守所给她吊盐水,她把针头拔了,大吵大闹,看守所就说她无服刑能力,其实饿她几天她就吃了。这个情况在案卷中没有反映,但这位民警对苏某在上海的表现却比我们更清楚,却是令人汗颜了。

他接着说,你们上海住房紧张,你们住多大的房子,估计不如苏某的大,她在县城买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盗窃助动车都是一条龙服务,她丈夫蹬着三轮拉着她,她负责盗窃,这种人眼尖,50米以外就能看到有没有上锁。案件的个别细节我们并没有透露,这位民警却能如此了如指掌。

篇5:出庭申请书

申请人: XXX 法定代表人: XX 住所地: XX

申请事项 申请 XXX 出庭作证

事实和理由

XXX作为出具《房地产司法鉴定估价报告》的鉴定人之一,在法院书面通知出庭的情况下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为便于案件审理,特请求法院再次通知其出庭。

申请人:XXXX

篇6:证人出庭制度研究

3、证人害怕遭到当事人打击、报复。特别是“黑恶势力”为霸一方,乡霸、地霸、村霸比较严重的地方,证人出于作证会招至不利方当事人怨恨、报复,甚至使自己及家属的人身、财产、前途遭到不测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敢出庭作证。

4、证人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事务。认为作证对自己没有好处,且出庭的有关费用无法列支,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又直接损害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有损于自己的身份和形象。

5、证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一定利害关系;或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朋友、同事等亲情、人情关系,如实作证对其不利;或与一方当事人有过节,如实作证对其有利;或因当事人利诱,贿买而抱有侥幸心理等原因,而不愿作证或作伪证。

(三)执法方面的原因:审判人员执法过程中思想上的疏忽,工作上的懈怠,使得现有证人制度在具体实施中落实不到位,打击了证人作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证人拒不作证的又一原因。

1、审判人员对证人拒不作证或作伪证行为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证人拒不作证或作伪证的现象听之任之,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制止或处罚,致使作不作证无所谓,作假证也没有法律责任的错误认识滋生。

2、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误工损失费等补偿落实不到位,虽然《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证人费用……,应由法院向当事人收取后,再支付给证人。但实践中,由于操作麻烦,且数额界定不明确,一般均没有落实。使得证人出庭作证支出的实际费用和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以致不愿出庭作证。

3、对证人因作证遭受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处理不力。一些证人因作证,其本人及亲属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造成社会负面影响。

4、实践中,司法人员中有“速审、速结”的倾向,证人出庭作证的方式既加剧了案件审理的复杂程度,又减缓了审结速度。在法庭上宣读证人证言笔录简便易行,可以赢得法庭审理的主动权,避免庭审活动节外生枝。所以司法人员大都不愿“弃简就繁”而采用证人出庭作证的审理方式。另外,有些司法人员还认为:让人出庭作证的方式是西方国家审理方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交通不便,如果一味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不利于及时处理各种争议。

5、长期以来受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有些法院的法官在审理案件中,不重视证人出庭作证,未充分认识到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重调查而淡化庭审,以书面证言和询问笔录代替证人的出庭作证,影响了证人作证的积极性。

三、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的制度完善

鉴于我国目前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的诸多缺陷,笔者认为应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先例和司法经验,认真组织调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范:

1、明确界定证人范围,建立证人适格制度。首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单位在我国证据制度中被认定为证人,我国民事诉讼法承认单位具有同一般自然人一样的作证资格,这在各国证据法中是绝无仅有的。而在两大法系各国看来,证人必须是能够独立地借助其感觉器官对案件事实进行感知的自然人。因此,证人具有自然属性,而单位不具有自然人的感知能力和自然属性。但证人证言是靠证人大脑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回忆,然后通过语言加以描述而取来的,单位尽管是拟制的人,但它必定没有大脑不会记忆,不会思维,不符合证人证言的.特征;赋予单位作证资格是不科学的,不符合证人的本质要求。并且何为“单位”在法律上并无统一的解释,它甚至不能作为法律上的一种标准概念。这种证人在我国不过是作为扩大证据资源的一种不尽理想的变通方式,在司法实务中,其证据力的标准和大小不宜统一掌握,同时,单位证人的躯壳往往被特定人利用来分散责任,逃避法律责任,成为某些人手中的工具,影响了法律秩序。综观世界各国的立法,也只承认证人为自然人,因此我国应废除单位作为证人的规定。在立法时应考虑将其废弃,明确规定只有自然人才能充当证人。其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我国的法定证据种类中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和鉴定结论是并列的,我国有关证人的规定与大陆法系较为接近,证人指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包括当事人和鉴定人,这一点在证据立法应予坚持和明确。再次,自然人做证人的适格能力,我国法律以必须能够辨别是非并能够正确表达为条件。因此,尽管在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的人,只要具备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的能力,其作证资格不受限制。在具体司法实务中,此类人的具体情况如何,作证能力是否受到限制,其证言的效力大小,都要由法官酌情裁量。对此,在立法中应对自然人作证的具体标准予以明确规定。

2、建立和健全对证人人身安全的保护制度。我国对证人人身安全的保护应当体现在诉讼过程的任何阶段,不能只注重事后保护,在开庭审理前以及开庭审理的过程中,证人如果受到威胁恐吓,有权利要求法官给予保护,法官应当及时,有效的保护证人。同时对侵犯证人权利的行为,根据程度及性质的不同,分别规定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消除证人的后顾之忧。在作证过程中,为了保护证人的隐私权,安宁权,必要时,对证人的身份和地址可以不加询问,因为证人是以其证言参与案件的审理,不询问证人的身份和地址,不会影响当事人的权利。特定情况下,结合《证据规定》中关于证人可以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的规定,避免证人的直接暴露,我国也可以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对证人的保护机制,包括为证人改名换姓,迁移住所,人身监护,甚至整容等。给人民法院相应的经济及权利支持,更好的保护证人。

3、建立传闻证据的排除规则。英国学者格劳斯把传闻证据概括为:“作证的证人以外的人所作的明示或默示的事实肯定以及没有证人作证向法院提出的文书上所记载的事实肯定”。其实质为证人在审判程序或庭审以外作出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一种陈述。因此证人不出庭作证时,提交的书面证言属于传闻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是投向我国证据制度的一枚“重量炸弹”,使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况会大为改观,当事人的质证权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司法也会更加公正。但考虑到诉讼的复杂性、特殊性和经济性,在某些情况下应当允许有例外。但在例外情形下,也应尽可能的保护当事人的质证权。比如证人确实无法出庭而在庭外进行的调查取证,尽可能的让双方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共同参加,在证人对事实陈述后,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质询,对其陈述及回答作出的书面证言,法院应当予以采纳。当然为了保证庭外收集证言的客观公正以及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邀请公证机关参加,或申请法院组织。

4、建立证人的拒证权。当法定情形出现时,证人有拒绝作证的权利。我国规定凡是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均有作证的义务,而知情人与当事人之间有何关系,这种规定在价值选择上是坚持查明案件真实高于知情人及相关公民的私人利益。与我国现行规定相反,世界上其他多数国家都在不违反社会利益前提下,对证人主体范围作出限制明确规定,充分保障证人的正当权益和合理化请求。外国制度中规定了律师、牧师基于职业关系,个人基于亲情的关系享有“拒证权”。德、日等国立法中均规定有因身份关系、公务关系、职业或业务关系等而享有的拒证特权的保护规则。各国在立法上将有关证人的适格性与强迫作证性一并规定的同时,还基于社会伦理、公共利益、证人权益的保障等考虑,设置了相应的特权规则,当证人因负有义务被强迫法庭作证时,同时赋予证人在遇有特殊情节下享有法律免除其承担作义务的特殊权利,基于此,有关证人可依法对已掌握有关涉案事实不予陈述,拒绝法庭对其进行调查询问及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构成证人拒绝证言权利的特殊情形可以有以下几种:(1)因夫妻关系、亲属关系等而享有的拒绝证言权;(2)有可能招致证人或其亲属等遭受刑事追诉或处罚,以及名誉损毁的情形;(3)因证人或其亲属财产上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而拒绝作证;(4)因职务上或业务上负有保密义务而享有拒绝证言权;(5)因技术上或职业上的秘密而享有拒绝证言权。上述情形宜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便于证人行使拒绝证言权,消除证人作证可能对自己亲属和单位等造成经济上、名誉上损害的忧虑,增强作证的安全感和积极性,使得当事人摆脱在亲情与法律义务之间决择的两难境地,也在不是法律刚性制度的情况下,体现了对特殊证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更大利益的保护。因此,在立法上一般性规定公民有作证义务的同时,还应规定有关的特权规定或例外规定,赋予证人拒绝作证权。

5、建立证人宣誓制度。我国现行立法规定法官在询问出庭作证的证人之前,应告之其权利义务,但缺乏相应的宣誓制度相配套,因而不能有力地强化其责任心,义务感,以保证其审慎地对待作证行为。各国证据法或民诉法大都对证人宣誓作出了相应规定,宣誓制度主要在于使证人意识到其作证行为的严肃性和法律性之所在,即是否真正理解作证誓言中所涉及的作证义务和做伪证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因此,立法中应明确规定证人在出庭作证之前,应当宣誓不做伪证,宣誓的内容应当含有忠诚地信守法定义务,真实向法庭作证,承担因做伪证所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证人起到约束作用,而且也体现了法庭审判的神圣性和法庭尊严,对证人违反誓言而做伪证,追究其责任也是顺理成章。

6、建立具体的伪证惩罚制度。各国在立法上均规定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如实作证包括:第一,证人必须如实提供证言,如实回答法庭上的询问,不得做伪证;第二,不得隐匿证据。证人做伪证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客观上影响了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对此,各国立法都制定了相应的制裁措施。并且往往将证人做伪证视为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行为,有关证人将承担伪证罪的刑事责任。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对证人在民事诉讼中故意做伪证应负的刑事责任,只是作了一般原则性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仍缺乏实际适用的立法根据。《刑法》第305条规定的妨害司法罪中的伪证罪仅明确适用于刑事诉讼,未适用于民事诉讼。而刑法典对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发生的伪证罪一并规定是许多国家都沿循的通例,因此,应当在立法中规定具体、严格的伪证惩罚规则,如对于庭审中的伪证行为可处予训诫或责令其具结悔过;对经宣誓后做伪证的则应从重处罚,采取拘留、罚款方式,对于因做伪证造成当事人损害的,应责令其赔偿损失;严重的伪证行为应追究其伪证罪的刑事责任等等。

7、建立证人权益保障制度。我国现行立法仅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对证人权益却未作相应的保护性规定,致使实践中证人因出庭而受到经济损失和其他权益损失也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和救济,甚至遭到打击报复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人身保护,这也是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各国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保障措施和制度可供借鉴。一是规定证人享有经济补偿权。证人履行出庭作证义务,势必耗费精力、财力和时间,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证人应享有获取经济补偿的权利,许多国家法律对此有规定。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01条规定了对证人费用的补偿。[6]法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根据证人的要求,法官准许证人获得他可以要求的作证损失补偿。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对证人出庭作证在经济上的补偿。可以由法庭确定证人出庭作证的合理费用,并在案件审结时,由败诉的一方承担费用。

二是获得司法保护权。法律上应加强和完善对证人及其亲属人身安全和财产分全不受侵犯的保护规定。这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刑法》第307条对此作了有关规定,但仍不够完善,在实践中证人因出庭作证遭受打击报复的状况屡见不鲜。这不仅需要公安、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对证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还有待于在立法完善和司法实践中加强。

篇7:出庭公诉的经验

法庭如战场。要公正高效的办好每一起刑事案件,达到依法揭露惩处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目的,要求公诉人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快的临场应变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日益复杂、多变的刑事案件。

一、全方位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做好庭前预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诉人出庭应有备而来,不能仓促上阵,“不打无准备之仗”。首先要求公诉人对分到手的每一起案件,都要高度重视,仔细审阅卷宗,熟悉案情和证据以及与案情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做到对卷中叙述的事实心中有数,对各类证据都要认真仔细的进行分析论证。其次要“知彼知己”,应预先了解被告人、辩护人观点,拟好答辩提纲,通过庭前预审被告人和与被告人律师交流,从中预测容易引起争论的焦点,充分估计到被告人翻供的可能性,从而从事实、证据、法律依据上做好充分准备,做出辩护提纲;认真准备《出庭讯问预案》,《举证预案》、《公诉意见书》、《答辩提纲》等出庭材料

二、正确运用讯问、举证技巧

首先要正确运用讯问技巧,紧扣犯罪构成要件,对被告人进行讯问,使案情在讯问中逐步明朗,加深合议庭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认可,并对辩护人可能发问的问题做出提前固定。其次,紧紧围绕被告人在笔录陈述中不具体、不全面的内容,围绕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讯问被告人,让其明确作出有利于控方的观点,这样做增加了辩护人再问的难度,使被告人的辩解不能自圆其说、不攻自破,有利于法官准确认定犯罪事实,当庭作出判决。再就是要准确把握质证技巧,适时出示证据,增强证据的证明力。运用交叉质证的手段,弄清案件事实。当被告人翻供、作虚假供述或推脱责任时,通过讯问、出示证据、法庭辩论、来驳斥被告人的狡辩。最后要灵活运用认证技巧,确立证据的有效性。为确保出示证据及证人的当庭证言被合议庭采纳,达到揭露和惩罚犯罪的目的,应根据个案特点,把分组方式同集中出示、集中质证、集中请求认定的方式相结合,促使法庭接受控方观点。

篇8:刑事出庭证人的法律保护

一、我国刑事出庭证人概述

(一) 刑事出庭证人的定义

根据证人是否参加法庭审判可以分为出庭证人和不出庭证人, 出庭作证是证人作证的方式之一;刑事出庭证人即在刑事案件中参加法庭审判, 陈述案件事实, 并接受控辩双方和法官询问的证人。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都有作证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第五十八条第二款:“对于出庭作证的证人, 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等双方询问, 质证, 其证言经过审查确实的,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这两条对证人作证做了原则性规定, 依据这两条, 刑事案件的证人原则上都是要参加庭审的, 但我国的现状是大部分证人都不出庭。

(二) 刑事案件出庭证人现状

出庭证人出庭参加庭审, 客观陈述自己对案件的认知, 是对不对等诉讼地位的平衡, 出庭证人的证词以及其回答控辩双方问题的内容直接影响法官的判断, 有效防止公权力的滥用。可见出庭证人在刑事案件审判中的重要地位, 但反观我国的刑事案件出庭证人的现状, 则让人较为堪忧。

1. 现阶段, 刑事案件一审证人出庭率不足10%, 二审出庭率5%譹訛。

根据调查, 基层法院年每年结案的刑事案件中只有10%的证人参加法庭审判, 发达地区的基层法院每年的刑事结案案件高达百起, 这与不足10%的出庭率形成鲜明的对比2。

2. 刑事案件的出庭证人在参加庭审之后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良好的保障。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人出庭作证规定为一项强制性义务, 每个证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是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出庭证人面临的损失却得不到任何救济。

3. 刑事案件出庭证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

新刑诉法修改之前没有一条提及对刑事案件出庭证人的补偿条款。新的刑事诉讼法中仅仅规定了出庭证人的三类费用可以得到补偿, 但没有详细的执行方案。

二、刑事出庭证人法律保护

出庭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刑事案件审判的质量, 2010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证人的保护明显增加, 第二百零九条规定, 五类案件的证人可以得到保护, 第六十三条规定证人的三种费用可以得到报销。但总体对证人的保护还是不够全面和细致, 还应当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 明确刑事出庭证人法律保护的范围

对刑事出庭证人的保护应当明确主体范围、客体范围和时间范围。

1. 明确法律保护的主体应当包括刑事出庭证人本人、近亲属和与之关系密切的人。

刑事案件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不仅会威胁到出庭证人本身的人身安全还会危及出庭证人的近亲属, 甚至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人, 例如商业合作关系或者是恋人关系。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五类案件中的证人保护包含证人及其近亲属, 没有涉及和出庭证人有密切关系的人, 但往往这些人最容易受到威胁。且该条只保护五类案件明显不足以应对其他恶性刑事案件对出庭证人保护的需求;此外, 我国刑法仅规定打击报复证人罪, 缺乏对出庭证人近亲属和关系密切人的专门保护, 保护力度明显不足, 应当完善刑法中关于证人保护的法律规范, 使程序法与实体法在保护范围上同步。

2. 明确法律保护的客体应当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对出庭证人的保护包括人身保护和财产保护。在人身保护措施上, 必须采取人性化措施, 结合出庭证人自身的意愿;对出庭证人财产的保护应当主要针对涉案财产, 同时在尊重个人隐私的情况下, 由出庭证人自愿申报受保护的财产范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公众普遍对自身人格权利的重视程度加强, 侵犯人格权的事件不断发生, 因此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刑事出庭证人的人格权利保护。

3. 保护阶段应分为参加刑事案件庭审前、出庭过程中和庭审结束后三个阶段。

在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将案卷材料移送法院到法院决定开庭之前的这段时间, 往往是危害出庭证人事件高发阶段, 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出庭证人的保护直接关系到证人能否出庭以及出庭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格权利不受侵害。

出庭过程中出庭证人进入法庭到退出法庭期间, 旁听人员的行为、控辩双方对证人的询问行为, 甚至庭审法官在对证人提问时都有可能出现对证人人身的侮辱和攻击, 应当规范参与庭审的各方成员的行为规范, 形成更为详细、严密的出庭规则, 保证证人的权益。

庭审结束后, 出庭证人的容貌和基本信息都被暴露, 更容易遭到侵害, 尤其是做出对被告的不利证言且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时, 出庭证人的危险性更大。

因此, 对出庭证人的保护不能简单的是庭审过程中的保护, 应当扩大保护时段, 让出庭证人的法律保护做到有始有终。

(二) 明确刑事出庭证人的保护机关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义务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因此, 对出庭证人的保护应该根据相关机关在保护便利的条件下分情况来确定保护的机关。

1. 公诉案件、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出庭证人的保护应当由检察机关负责。

此类案件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检察机关对案情的熟悉程度和接触证人的频繁程度, 在保护出庭证人上占有优势;同时, 作为公权力机关, 无论在财政支出还是保护制度上都更有保障也更为专业, 充分保证出庭证人在出庭前的安全。

2. 自诉案件出庭证人的保护由受理案件法院的同级公安机关负责。

自诉案件是受害人、举报人主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发生后, 多数情况公安机关都会出面调解。在此阶段对公安机关接触证人最多, 且自诉案件的受理机关多在基层, 同级的公安机关对辖区内的情况比较了解。

3. 刑事案件庭审过程中证人的保护由负责审判的人民法院负责。

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 应当在其职能范围内给予出庭证人保护, 主要依靠司法警察维护法庭秩序, 保护出庭证人的权利;此外, 出庭证人在面临危险向人民法院求助时, 其应当给予临时的保护, 同时及时联系相关保护机关, 告知证人正确的求助方法。

4. 逐级设立监督机构, 实行独立的财政划拨制度,

监督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保护工作, 同时处理出庭证人得不到保护的情形。孟德斯鸠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关不受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干涉, 同时财政独立不受同级政府的干扰, 才能起到监督效果;如果出庭证人的权利得不到救济, 由监督机关进行处理, 通过对实施保护机关的问责, 也能充分保障出庭证人的安全得到及时保护。

三、刑事出庭证人法律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 建立事前预防和事后保护相结合的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证人的保护侧重事后保护, 保护措施没有针对性。证人在发生危险后大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按照一般的违法行为处理, 没有依据刑事出庭证人这一身份给予特殊。因此, 必须健全事后保护措施, 根据危害刑事出庭证人的程度, 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罚, 保证对刑事出庭证人保护规范的权威性。

1.刑事出庭证人在出庭作证之前,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掌握的出庭证人的个人信息应当保密。记录在案的个人信息由负责案件的侦查人员保管, 并建立责任问责制度, 出现出庭证人信息泄露应当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不同形式的处罚。

2.出庭证人在出庭作证期间, 法官核对出庭证人的关键信息时可以在庭外进行, 或者被告回避;针对重大案件的出庭证人在出庭方式上作出调整, 可以采用视频通话录音、录像, 不直接接触被告, 对出庭证人的声音进行处理, 隐藏出庭证人的一些体貌特征。明确规定参加庭审各方的言行规范, 对侮辱、蔑视或者攻击出庭证人的行为给予警告、逐出法庭或者更为严厉的处罚, 同时对法官进行培训, 规范刑事案件庭审法官询问出庭证人的言行。

3.庭审结束后建立对重大案件出庭证人的跟踪保护制度, 必要时采取对其贴身保护措施, 预防危害情形的发生;对一般刑事案件的出庭证人实行出庭证人定期回执制度, 由出庭证人向保护机关及时回馈自己近期情况, 确保安全。

(二) 扩大刑事出庭证人受法律保护的案件范围

目前的出庭证人保护明确立法的只有五类案件, 其他案件都是“可以”进行保护。虽然现有的司法资源难以做到对所有的出庭证人给予最严密的保护, 但是应当做到对所有的刑事案件出庭证人的权利给予同等的重视。由于对出庭证人的保护主要是各类刑事案件, 对出庭证人保护的案件类型可以根据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和量刑因素加以考量, 具体可以根据案件的情节恶劣程度和社会危害性, 以及被指控罪名的刑种和量刑情节, 并结合控辩双方提出的量刑意见给予相应的保护。

(三) 建立危险警报制度

借鉴110报警电话的报警模式, 在公安机关内部设立专门针对出庭证人的求助热线, 由专人负责热线服务。保证每个基层公安机关的辖区内都有热线服务, 同时实行全国统一的服务热线号码, 出庭证人在发生危险之后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一方面, 可以防止公安机关只是按照一般的报警电话延误处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出庭证人提供更为便捷快速的救济手段。

(四) 建立警民合作的保护手段

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公安机关、社区委员会、村委会以及各地方大型人才中心共同合作的保护模式。我国人口多, 流动性强, 个人信息的共享制度全面建立还存在一定得难度, 政府部门在保护范围上很有限。公安机关可以联合居委会和村委会针对常驻居民和本区域内流动人口中的出庭证人, 联合各地大型人才中心获得出庭证人的最新动向, 及时反馈情况, 防患于未然。

(五) 细化经济补偿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补偿制度, 是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保护的一大进步, 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应当详细规定出庭证人参加庭审之后向司法机关的哪个部门申请补助、申请程序、申请补助的时间范围以及得不到补助后的救济, 对于没有工作单位的出庭证人在出庭期间给予的补助还应当包含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给予相应的补助。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出台申请经济补偿细则, 在询问出庭证人时, 相关人员应当告知其享有申请补偿的权利, 针对出庭证人提出的关于申请补偿的问题应当予以回复解答。

四、结语

对刑事出庭证人的保护从微观上保障私权利, 同时从宏观上实现对公权力的约束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公平、公正、合法。证人出庭作证是控、辩、审三方结构的关键之一, 如果缺乏证人出庭, 那么控辩式的审判方式就是徒有其表。因此, 必须加强对刑事出庭证人的保护, 从而实现国家保障人权, 保障出庭证人的权利;同时保障被告人有充分的辩护、对质权利, 保障审判的公平和公正, 维护、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摘要:刑事案件出庭证人参与庭审直接推动着刑事诉讼进程, 影响法官的自由心证, 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但我国现在的刑事证人出庭率不足5%, 无法发挥出庭证人在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究其原因, 出庭证人的法律保护不足是关键所在, 大部分证人害怕打击报复, 不敢出庭, 敢于出庭的证人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危险, 这一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刑事审判的公开、公正, 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依法治国理念实现的信心, 因此必须把对刑事出庭证人法律保护放在刑事诉讼制度完善的重要议题之中。

关键词:刑事案件,出庭证人,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罗尔斯著, 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205-467.

[2]徐文忠, 罗志勇.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关键证人的出庭制度[J].法制与社会, 2007.1:326.

[3]刑欢.论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D].中国政法大学2010级硕士学位论文.

[4]贝卡里亚著,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法治出版社, 2005, 6:19.

篇9:李旭利出庭

审判被安排在刑七法庭,旁听申请者没能全部放行,因为旁听证全部被上海证监局与出庭律师等相关人拿走了。大部分媒体记者、对此案有兴趣的律师从业人员等,在大法庭看着视频转播,大约有百余人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这个场面不由让人想起最近很多人集体在酒吧围观欧洲杯,但情绪要复杂得多。

李旭利穿着灰色条纹polo衫,看起来非常平静,不过脸还是很白净。在正式开庭前,曾有一段例行规则宣读和信息核对时间,李旭利站立着,直至审判长表示可以坐下。

全天审判上下午分开进行,整个庭审过程没有出席过一位证人。

逾四个小时的庭审中,李旭利都回应得不卑不亢。

庭审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指令”的争议。检方指出,李旭利在拘留时承认有过“指令”。这个指令是说,李旭利曾“指令”时任五矿证券深圳华富路证券营业部(现为五矿证券深圳金田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李智君,在李旭利控制的“岳彭建”、“童国强”证券账户内,先于或同期于李旭利管理的蓝筹基金、成长基金买入相同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票,交易累计成交额人民币5226.38余万元。这是对老鼠仓的直接指正,因为同年6月间,李旭利直接将上述股票全部卖出,累计获利人民币899万余元,并分得上述股票红利人民币172万余元。

然而,李旭利回应,自己当时不清楚“指令”的真实意思所以出现了错误认供。其实,有关股票的操作并非自己执行。李旭利承认,涉案账户是亲属名字开设,主要用来打新股,当时共有资金三四千万元。李智君当时致电其妻,希望其账户能进行交易,助其营业部完成成交量。李旭利当时就建议对方,要买就买点工行、建行等大盘股,风险较小,买个二三百万股就可以了。但至于对方买了没有、买了多少,他完全不知情。

辩方指出,除了当事人当时的口供,当前没有证据证明李旭利向李智君下达过指令。检方也曾向李智君收集证据,但当事人表示,已对当时发生的事情完全记不清。

这个检方直指李旭利翻供的争辩,在没有直接证据中结束,以至于法官在下午开庭时说,“上午争论的东西,下午不要再重复了”。

二是在明确直接牵涉的基金交易量上的争议。检方指出,当时两只基金在同期也买卖了工行、建行股票,作为投资总监,怎么可能会对基金经理的交易情况一无所知?公诉人直接问,“一般手法是怎样?你是跟着基金经理买还是先于他们买?”

李旭利说出了当时庭内外引起一片哗然的话:“坦率说,我不太看。对于下面的基金经理,其实我还不太看得上他们的投资水平。”

公诉人继续质问,作为一个资深从业人员,怎么会不知道交易数额是量刑的重要指标?李旭利回答:“我是学金融的,不是学法律的。”

这个环节对李旭利不是很有利。上海经侦直接指出,他们在调阅了几个月涉案基金——蓝筹基金的交易单后发现,平时下单都是另外一个基金经理完成,唯独这笔单子是李旭利自己下的。证据显示,2个涉案账户在2010年4月7日上午9点半开始下单,到9点32分下单完毕,买入逾5000万元的工行和建行。当天9点45分,李旭利在自己兼职为基金经理的“蓝筹基金”上,亲自动手下单买入工行。

这个环节将直接决定李旭利的定罪量刑。

焦点三是,买工行、建行有无条件构成老鼠仓。李旭利与辩护律师反复强调,工行、建行的获利程度比同期买入的煤炭股和房地产股票要低很多。即使在12日下午两点半,庭审结束前,李旭利说的结束语也强调了这一点,“虽然我不是无辜的,但我也确实没有主观恶意,要利用信息来为自己赚更多的钱。作为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我有太多太多的机会、太多太多的选择。从常理上判断,我也不太可能选择工行、建行。”

到审判后一阶段,检方充满气势。通观的人说,感觉完全站在道德高地,不愧是政府派来的人,有的人直接说,感觉李旭利就像是个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虽然第一次公开审理在相对理性的审判中结束,再审或宣判还在不时之日。然而,大家仿佛心理都清楚定调,这个定调大体对李旭利不利。

走出去的时候,有人飘一句话:“或许工行、建行不是老鼠仓最好的品种,但这可能是当前唯一找到的最能定罪的证据。这不过是一种指槐骂桑的指正,谁知道李旭利又没有做过其他股票的老鼠仓,不过是个形式而已。再说,这个圈子,哪有好鸟。”大家听后一阵唏嘘。

篇10:出庭申请书

贵院受理王__莹与冯__威离婚纠纷一案,并决定于20__年12月18日开庭审理。

为了查明原被告感情彻底破裂、孩子冯梓宸一直由原告及其父母照顾、夫妻共同债务等事实,原告此前向贵院申请准许何__(原告的母亲)和刘__(被告父母的邻居)出庭作证。

为了查明上述事实,原告的代理律师曾经向何__、刘__、何__芳(原告的小姨)、何__花(原告的大姨)和李__(原告的邻居)等证人进行调查,制作了相应的调查笔录。由于在上次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时,开庭时间尚未确定,何__芳、何__花和李__均无法确定是否可以出庭作证,因此原告只申请了何__和刘__出庭作证。如今,何__花、何__芳和李__等人均表示可以在20__年12月18日出庭作证。

在离婚纠纷中,感情是否破裂、孩子归谁抚养和夫妻共同债务,都是十分重要而且必须查明的事实。

何__芳、何__花作为原被告双方的债权人及亲戚,可以证明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和夫妻共同债务是否存在;而李__作为原被告的邻居,可以证明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和孩子冯梓宸的抚养状况。他们均是查明上述事实必不可少的证人。

为此,原告再次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请予准许。

此致

____法院

申请人:申请书模板

篇11:出庭授权委托书

一、出庭授权委托书范文

委托人姓名:

受委托人姓名:_____ 性别:_____ 工作单位:_____ 住址:_____ 电话:_____

现委托_____在我与 _____一案中,作为我参加诉讼的委托代理人。

委托权限如下:

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等事项。

委托人: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注:

1、本委托书供公民当事人委托参加诉讼的委托代理人用,委托人应按有关

法律规定,写明委托权限;

2、本件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后提交。

二、出庭授权委托书范文

委托人:_____,身份证号:_,地 址:_____,受托人:_____,身份证号:_,地 址:_____,委托事项:代表委托人出庭参加诉讼。

委托权限:参与调解和签署和解协议;参加法庭开庭;调查、提交有关证据;代书和代收法律文书;代为承认和放弃诉讼请求;代为变更诉讼请求、撤诉、提起反诉等。

委托人: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三、出庭授权委托书范文

委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委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我与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纠纷一案中,作为我的诉讼代理人。

代理人_________的代理权限为:

代为提起诉讼;代为答辩;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调查收集证据;代为出庭参加诉讼;代为调解;代为和解;代收法律文书。

委托人(签字):_____ 受委托人(签字):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附:委托人: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

四、出庭授权委托书范文

托人:

身份证号:

电话:

地 址:

邮编:

受委托人姓名:

xxx 手 机:

律师执业证号:

工作单位:师事务所

地址:xxx

电话:xxx

传真:xx

邮编:xxxx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本人与 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诉讼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以下第 贰 项。

(一)一般代理:代为起诉,代为收集、提供证据,有权出庭陈 述、参与辩论,代为收取有关法律文书等;

(二)特别授权(包括但不限于):代为起诉,代为承认、增加、变更、放弃诉讼请求,代为收集、提供证据,有权出庭陈述、参与辩论,与对方和解,提起上诉,申请撤诉,申请执行,收取有关法律文书等特别授权。

委托人: 年 月 日

五、出庭授权委托书范文

委托人:(是单位的应当写,法定代表人:公司地址)

受委托人:姓、性别、现年、民族、工作单位,住址。电话:

现委托受委托人在本人与 纠纷一案中,作为本人参加诉讼的委托代理人。委托权限如下:特别受权代理(如果是一般受权可根据你自己的要求把代为放弃等内容取消),即代为调查、提供证据、出庭、陈述,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代为调解、和解,代为提起补充起诉、撤诉、反诉和上诉,代为签署有关法律文书件。

委托人:

上一篇:顺成语下一篇: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