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

2024-04-12

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精选14篇)

篇1: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

利用香港海外公司操作进出口贸易的优势

一、香港经济体制优势 :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因其没有贸易屏障、资金流动自由、规章条文透明度高、法律体制健全、税率低而明确,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投资优势,也给香港公司的发展提供相当宽松的环境。

二、成功运用海外离岸公司在国内从事进口:

海外公司的操作(香港公司为例):如果您有一个香港公司的话,您可以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先以60万价格从海外把这批货买下来,然后香港公司再以一个较高价90万卖给自己的国内公司,国内公司最终仍然以这批货物的市场价100万在国内销售,通过这样一个操作流程,国内公司的直接利润名义上只有10万,国内要叫的税就成功的降低很多,而另外30万利润则全留在自己的香港公司账户,通过海外利得申请可以合法地豁免税收,这样的转口操作对于您降低税务成本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自己直接以国内公司去采购,再直接销售,那么我们国内公司的直接利润就是40万,那么国内税务方面必然要交更多了,除去税收,赚到的可能没有多少了。

三、成功运用海外离岸公司做出口贸易-外贸出口:

例如:我们以香港公司的名义直接开拓市场,接到国外客户100万美元的货物订单,然后香港公司以80万美元成本在国内找厂家采购(生产工厂如果也是自己的,那以后操作就更方便了)。在这笔转口贸易中,国外客户将100万美元货款打到我们香港公司账户,之后香港公司再转账80万美元给国内进出口代理公司(若国内工厂能自己接收外汇,就可以直接打到工厂帐户上),同时,国内这边由进出口代理公司去申请出口退税和外汇核销。在这笔贸易中,有20万的纯利润是留在香港公司账户,无需向任何一方交税,因为香港税法规定,香港公司在海外赚取利润无需在港缴税,香港公司也不用向国内交税。因此,香港同时在拓展海内外市场和合理避税另方面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

反之,也一样,国内工厂自己也注册一家香港公司,在货物出口时,先以成本价卖给自己的香港公司,然后香港公司再以市场价卖给国外客户。在这笔交易中,国内工厂是以低价卖的货物,因此,可以避免向税务部门交沉重的税金,同时,货物的正常利润又全都到了自己的香港公司账户,而也不用交税。通过节省纳税的成本,来赢取更多的产品利润!

至于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报关清关的单据和手续,全部都可交由进出口代理公司按照自己的要求操作填写上报。

篇2: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

进出口贸易公司简介

进出口贸易公司

进出口贸易公司简介

中国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20**年注册的,是一家主要面向消费类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开发的高科技电子企业。

主要经营PC-CAMERA和车载音频发射器等一系列数码产品。公司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形成了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体系;公司本着“创新”、“诚信”的经营理念,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领先的技术技能,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而周到的服务来赢得市场,并将一如既往坚持“以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准点”的开发战略。我们将不懈努力,不断的推出我们的新产品,竭诚为广大客户最诚挚的服务!

进出口贸易公司

进出口贸易公司简介

艾力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中国实验室用户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技术和实验室理念。通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正将涉及生命科学、生物安全、制药、精细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先进的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源源不断的引入中国,为快速发展的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们承诺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最专业的服务。由我们的技术应用专家,销售专家和售后服务人员组成的团队,将为我们客户提供优质和专业的售前技术咨询、方案设计和售后服务。

进出口贸易公司

进出口贸易公司简介

***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专业外贸公司,开展国内外贸易,中外合资、合作生产,转口贸易等方式的经营业务,****年正式挂牌营业。

主要经营各种化工原料、塑料树脂、染料和助剂、颜料及中间体,橡胶制品、化学试剂、稀土产品、化工机械、农药、农膜原料,五金矿产、农副产品、办公与家居用品、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针纺织品、汽车零配件,百货,工艺品,皮革,建筑材料,电子产品,木材,竹木制品,服装等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篇3:中国出口贸易的优势与困境

一、中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

(一) 中国出口结构分析

《中国国家统计年鉴 (2009) 》中关于对外经济的数据将中国的出口商品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进行了统计。其中初级产品为SITC0-SITC4, 工业制成品为SITC5-SITC9。中国1994年到2008年, 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20%逐渐下降到10%左右;轻纺产品、橡胶制品以及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所占的比重保持平稳;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不断扩大, 其出口额从1994年的20%增长到2008年的近50%, 成为中国出口商品中份额最大的组成部分。

(二) 中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

为了分析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占有较高比重的商品是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需要引入显示比较优势分析。显示比较优势分析指数 (RCA, R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由巴拉萨 (Balassa) 在1965年提出。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该国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与该种商品在全球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Xij是第i个国家的第j种商品的出口额;而∑jXij是第i个国家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iXij是全球所有第j种商品的出口总额;∑i∑jXij是全球的总出口额。RCA表示第i个国家的第j种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当RCA大于1时, 表明这个国家的该种商品在全球出口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当RCA小于1时, 则表明这个国家的该种商品不具有比较优势。

本文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年鉴 (2009) 》中国的统计数据, 以及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 对中国出口商品2000年到2008年的RCA进行了计算, 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RCA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中国的纺织品、矿冶制品等始终具有稳定的比较优势;而机械及运输设备从2003年开始在全球出口市场上占有比较优势, 并且这种优势在不断扩大;而其他出口商品则没有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优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发展数据库

(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online) http://www.unctad.org/

二、中国出口贸易的困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的纺织品、机械设备等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相对的优势, 这些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必然能带来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发展。然而, 这些产品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压力。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从1995年到2008年底, 中国遭遇到的反倾销调查为677件, 最终对中国执行反倾销479项, 即世界对中国起诉的反倾销事件中70.75%都被执行, 这一比率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表2根据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分析世界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中国在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都遭到了严重的反倾销, 例如, 对杂项制品反倾销投诉中, 有54.88%都是针对中国商品的, 而对中国化学及有关产品的投诉有高达83.45%被执行。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关于反倾销的统计

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adp_e/adp_e.htm

对中国执行反倾销的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 其中18.79%的反倾销来自印度, 13.78%来自美国, 12.53%来自欧盟, 10%来自土耳其。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起诉越来越多, 中国与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因此, 未来中国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反倾销威胁, 出口企业需要努力走出反倾销的困境。

三、结语

中国的纺织产品、橡胶制品及矿冶制品始终在世界出口市场上占据较高的比较优势, 而机械和运输设备等商品在世界出口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也开始显现并且这种优势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些都是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遭遇到了严重的反倾销调查, 并且执行比率高达70%多。此外, 针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的国家不但集中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威胁也在不断上升。因此, 中国的出口贸易的形势日益严峻, 中国的出口贸易面临调整。

在短期内, 中国应该加强世界贸易法律法规的研究, 提高中国应对反倾销投诉的能力, 降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起诉的执行率, 从而维护中国出口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安全。从长期看, 中国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产业结构, 一方面可以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 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另一方面, 有利于中国商品突破世界各国的种种贸易壁垒, 推动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树全.RCA指数在中国服务出口结构与比较优势分析中的应用[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7 (11) .

[2]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2006-2008.[J].经济研究, 2009 (4) .

[3]孙辉煌.国际贸易、外部技术机会与国内R&D投入.[J].世界经济研究, 2009 (3) .

[4]汪洋, 孙林岩, 徐晟.出口结构对中国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灰色动态模型分析[J].运筹与管理, 2008 (4) .

[5]孙广相.出口结构升级希望所在[J].国际贸易, 1997 (4) .

篇4: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

[关键词] CIF相对优势道德风险灵活应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今,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和国际市场连成一片。因此,对国际贸易术语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讨论一下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的优势以及怎样对其灵活应用。

CIF:即英文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的简称——即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当货物在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卖方必须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有必需的费用和运费,但交货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发生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额外费用,自卖方转移至买方。然而,在CIF术语中卖方还必须为货物在运输中灭失或损坏的买方风险取得海上保险。因此,卖方须订立保险合同,并支付保险费。但买方应注意,在CIF术语下卖方只须按最低责任的保险险别取得保险。如买方要得到更大责任保险险别的保障,他需与卖方明示地达成协议,或者自行安排额外保险。CIF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本术语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

这一价格术语习惯上又称为“到岸价格”,按照国际贸易惯例的一般解释,在CIF条件下,买卖双方的具体责任如下:

卖方责任:负责租船或订舱,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期限内,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到目的港的运费,装船后通知买方;负责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负责办理保险,支付保险费;负责办理出口手续,提供出口国政府或有关方面签发的证件;负责提供有关货运单据,包括正式的保险单据。

买方责任:负担货物装上船以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接受卖方提供的有关货运单据,并按合同规定支付货款;办理在目的港收货的进口手续。

分析采用CIF术语和其他贸易术语(如FOB,CFR)出口时对买卖双方之间的风险划分是一样的,即风险都是从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开始转移,只是在CIF术语下需要由卖方承担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责任。在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中,因为由我方自己办理运输和保险,从而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所以和其他贸易术语相对比,在出口中采用CIF贸易术语具有很大的优势:

第一,船货衔接方便。远洋运输,由于距离远,受自然条件(如台风、海啸等)的影响大,往返时间长,有的要两个月以上才能往返一次。单一船舶公司从中国港口启运的某条远洋航线的货船不多,有的甚至每月只有一个航班。采用CIF 术语有效地解决了船货衔接问题,因为卖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备货进度安排装运。这一点明显是于卖方有利的。而且卖方通过对装船、通关等作业流程了解和控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运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可供选择的运输公司比较多,当一家船公司无法安排舱位出运时,可以立即找到另外的船公司运输。所以船货衔接的风险要小得多,并且还可节省码头的仓储费用,缩短收汇时间。

第二,掌握货物的实际控制权。选择CIF术语出口时,卖方一般都会找自己熟悉的资信好的著名船公司装运货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来说由于是我方自己办理货物运输,对我国的船运公司和货代的资信比较了解,可以有效地规避运输中的道德风险,从而无单放货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即使出现单证不符,买方不付款赎单的情况,也不会落到款货两空的境地。另外,对于因承运人或货运代理的责任造成的风险追索起来也比较方便。在当前海事欺诈案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口采用CIF比较安全。

第三,提高贸易的灵活性。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都不由自主地卷入了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随着我国加人WTO,彻底打破外贸垄断体制,实现国内国外贸易一体化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事出口贸易,相互间的外销价格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我国的许多产品价格已处于“临界点”,有时因微小价差而影响对外成交,因为现在各出口企业都加强了成本核算管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了降低出口成本,扩大出口,出口企业不得不精打细算,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内部挖潜,当货价起伏较大时,谁控制了运输便对谁较为有利。当货价大涨时,CIF 条件下的卖方为了避免在价格高峰从厂商购进货物,可以尽量拖延装货交单的时间;相反遇到货价跌落,CIF条件下的賣方则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由供货商那里购进货物,赶紧租船付运。其次,卖方一旦买进或准备好货物就可以及时安排装运,以免占用资金。

第四,更好地防范运输风险。在当今的出口贸易中,降低运保费已越来越受到出口企业的重视,运保费的高低也成了影响我方对外成交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CIF术语下,由于是卖方自己负责办理保险,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装运进度统筹安排备货、装运,及时为货物投保,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另一方面,当运输过程中出现货物运输风险时,由于卖方在买方付款之前掌握着保险单据从而方便向承运人或者保险公司索赔。

可见,在出口中采用CIF 贸易术语具有许多优势,所以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优先选择CIF术语订立出口合同,从而更好地维护我方利益。但是,在具体应用CIF术语时,还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时刻注意风险防范优先考虑CIF成交。商场如战场,贸易的风险无时不在,而国际贸易具有线长、面广、环节多风险大的特点。在客户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贸易风险,外销员应首先考虑按CIF术语报价成交,L/C(信用证付款)付款,尤其是新客户更应如此。如果客户有顾虑,要做好有理有节的细心解释工作,尽力争取L/C付款,CIF 术语成交。因为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中,由于有些出口企业防范贸易风险的意识不强,业务环节的把关不严,上当受骗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由此导致出口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倒闭的实例也不少。有的外销员一直出口业绩很好,曾是企业的创汇创利能手,但往往由于采用的贸易术语和付款方式不当,加之出口环节中的疏忽,有时一笔业务出问题,就给整个企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过去的业绩再好也无济于事,这样既毁了外销员个人的前程,也毁掉了一个企业,这种教训深刻而惨痛。因此,无论出口企业还是外销员本人都必须把防范贸易风险放在首位,尽量争取采用较为安全的CIF术语和L/C付款方式对外成交,并在每个出口环节中严格把关,严格按L/C的要求交单议付,以便减少和避免贸易风险。

其次,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灵活运用CIF术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是对外贸易的一个较重要的工作环节。客户的资信调查可委托咨询公司、往来银行进行调查咨询,也可通过客户已有的购销渠道间接了解,更重要的是在从小到大的业务交往过程中不断熟悉和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

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后,在出口业务中就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贸易术语对外成交。在出口国内外市场上价格较平稳的常规商品时,若客户租船订舱的运费低于我方运费且国际原油价格趋于上涨,则采用CIF术语成交为宜。出口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的商品、鲜活商品、季节性很强的商品以及交货期紧的商品,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趋于下跌时,卖方最好坚持采用CIF术语对外成交。

最后,胆大心细、捕捉一切贸易机会。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除了某个时期的特殊商品供不应求外,大多数商品都供过于求。任何贸易都会有风险,关键是如何正确把握,真正做到胆大心细。对于新客户一次交货金额较大的订单,且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时,优先考虑采用CIF 术语成交,若客户执意坚持采用其他贸易术语成交,卖方也可通过各出口环节的细心工作,辅以投保卖方利益险来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样既可防范风险,又可多捕捉一些贸易机会。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希尔:国际商务(第五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丁梅生文静:出口时采用FOB好还是CIF好—我国贸易出口中FOB和CIF术语的应用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4)

[3]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

[4]贺政国朱珠一:FOB、CFR、CIF术语的利弊分析与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1(12)

[5]赵清梅:CIF价格条件下的投保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5)

[6]刘丹丹:CIF术语在两种国际贸易惯例中的不同释义[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9)

篇5: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

1、查名,具体操作我们来办理,只需要把以上信息提供给我们。

2、名称通过以后会拿到工商的名称核准通知书,进行工商登记,这一步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可以向我们索取;

3、等营业执照出来,五证合一的营业执照;

4、拿到营业执照,先去开设银行基本户,根据需要可以再开银行一般户;

5、签银行代扣税协议,到税务所税种核定,购置税控设备,买发票、印花税等;

6、日常公司按月报税、按季度纳税,按年做企业年度公示,汇算清缴等;

7、企业开始社保、公积金账户等等其他事项,也可以向我们咨询。

天津公司注册流程;

篇6:进出口贸易公司简介

一、贸易部:销售代理国内进口综合业务,包括(服装、陶瓷工艺品、日用品、食品、酒类)等。

二、工控部:销售代理三菱、松下、海泰克、西门子、东元等进口产品及国内PLC编程控制器、变频器、伺服电机、人机界面各种自动化配套件、电子元件、工程设计改造及各种高新科技自动化产品。

三、进出口部:主要代理外贸国内订单、进出报关入关业务、跟单代理。

篇7:贸易公司代理进出口流程

1.进口代理流程

签订进口合同-办理机电办进口登记-开信用证(电汇)

-客户发货-审核进口单据-换单-报关预录-三检-商检(法定商检货物)-海关查验(属于抽检 , 非法定查验)-海关放行出税单-交纳税金-海关电子放行-提货

2.出口代理流程

对外、对内签订合同-信用证审核(以信用证为收汇方式)

-出口制单-出口订舱-出口商检(商检换单 , 法定商检货物)

-出口报关-出口查验(随机查验 , 非法定)-提单审核

-制作、审核议付单据-交单议付-收汇-审核厂家增值税发票-核销-退税 3.进口代理

一、进口代理

我们提供从与国外客户签订进口合同、开具进口信用证、租船订舱、办理机电产品进口登记、商检、通关、国内运输、付汇等全程服务。

二、进口代理流程:

签订进口合同-办理机电办进口登记-开信用证(电汇)-客户发货-审核进口单据-换单-报关预录-三检-商检(法定商检货物)-海关查验(属于抽检 , 非法定查验)-海关放行出税单-交纳税金-海关电子放行-提货其他特殊贸易方式的进口操作和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视具体情况协商办理。以上全过程在单证齐全的情况下在 3 个工作日内完成清关程序。

进口清关环节枝节较多,如事先准备充,单证齐全均可顺利通关。在此环节我们可事先通知客户并办理在清关过程所需的文件包括相应的政府文件,并根据客户实际的货物品名提供最合理的海关商品编码及进口税率,以供客户参考。

事先准备充分,及时清关提货。

4.出口代理

一、出口代理

在外贸代理的出口代理业务中,我们提供从对内外签订合同-审核信用证-租船订舱-出口商检(商检换单)-出口报关-制作、审核议付单据-交单议付-收汇-核销-退税等全程服务。如遇大额或远期信用证可提供信用证融资服务。

二、出口代理流程:

对外、对内签订合同-信用证审核(以信用证为收汇方式)-出口制单-出口订舱-出口商检(商检换单 , 法定商检货物)-出口报关-出口查验(随机查验 , 非法定)-提单审核-制作、审核议付单据-交单议付-收汇-审核厂家增值税发票-核销-退税

篇8:海外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优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出口优势,整体出口优势指数

一、一国整体出口优势指数概念的提出及模型的定义

国际贸易中为了衡量商品的出口优势,已经建立了各种指数。比较通行的是对具体商品的出口优势进行衡量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etence Advantage),是Balassa(1965)提出来的,测量方法是以一国某种商品出口占该商品世界出口的比例与该国全部商品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之比进行。即

其中RCAi是指一国商品i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c为商品i的国内出口占商品i的世界出口的比例,Xw为该国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例。当指数大于1时,表示该国该商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时,表示该商品不具显性比较优势。

在此,为了方便,我们对上式略作改变,将商品的出口优势指数公式写成如下形式:

其中i为此商品的出口优势指数,e为此商品出口占一国总出口的比例,w为此商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如果e/w>1,则i>0,说明该商品相对于世界同类商品具有出口优势。数值越大则优势越明显。反之,e/w<1时,i<0,则表示该商品具有出口劣势。

但这仅仅限于对单一商品的出口优势的衡量。那么,由于一国出口的商品种类繁多,且各不相同,我们如何来对一国的出口实力进行全面的衡量,从而既可以进行本国出口实力的跨期纵向比较,又可以进行国际间的横向比较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指标来度量一国的整体出口优势。

由于出口商品种类的差别以及出口量的不同,很明显,整体出口优势应该是一个综合量,其大小是不能通过仅仅比较具有出口优势的商品种类多寡来判定的,也无法仅通过单个商品出口优势指数的绝对大小来判定。为此笔者特提出一国整体出口优势指数的概念,其测算方法是赋予每种出口商品一定的权重,然后将所有出口商品的出口优势指数加总。其中某商品的权重由该商品占一国总出口的比例决定。

测算模型如下:

假设一国共有n种出口商品,则该国的整体出口优势指数P就是这n种商品的加权出口优势指数之和。用公式表示即:

其中e为某商品占国内总出口的比例;w为某商品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i为某商品的出口优势指数,有i=e/w-1;g为该商品乘以权重后的加权出口优势指数,有g=i×e=(e/w-1)×e;P为一国整体出口优势指数。

可以看出,整体出口优势指数是建立在单一商品出口优势指数的基础上的,同时将一国所有出口商品都考虑进来而形成的一个综合量。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在分析一国出口优势的时候,不仅专注于分析具体的出口商品种类,而且还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

二、整体出口优势模型的两个推论的含义及简单证明

从以上模型可以得出2个推论:

(1)由上式可看出,P与e1,e2,…,en成正比。即每种出口商品占国内出口的比例越大,则一国整体出口优势越大。这意味着一国出口商品的种类数越少,则其整体出口优势会越大。

(2)还可看出,P与w1,w2,…,wn成反比。即每种出口商品占世界出口的比例越小,则一国整体出口优势越大。这意味着一国出口的商品越稀少和边缘化,则其整体出口优势也会越大。

1. 推论一的隐含意义与简化证明

由于一国所有商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之和为常数1,那么当一种商品所占出口的比例越大,则其他商品占的比例就越小,不可能同时大。所以要使P足够大,就需要使e的个数尽量少,即出口商品种类变少,则每种商品占出口的平均比例会变大,其在国内所占的权重会提高,同时相对于世界的同类商品,该国商品占世界出口的比例也会变大,即该国每种商品的出口优势指数也提高了,最终使得该国整体出口优势指数提高。

这个推论的含义是,一国要加强自己的整体出口优势,必须提高其出口商品的集中度,不可使出口商品种类过于分散。也就是说,应减少出口商品的种类。这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专业化生产各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理论相符。极端情况下会导致一国只出口一种商品,同时各国都出口不同的专有商品。这样每个国家的整体出口优势都达到最高。

推论一的简化证明如下:

假设世界出口4种商品A、B、C、D,且这4种商品的世界市场容量既定,即它们占世界总出口的比例既定。姑且假定为每种商品各占25%的比例。此时有

现在比较一国总共出口2种和3种商品时的情况。且出口商品占国内总出口的比重也是均等的。

首先看该国仅出口2种商品A和B时的情况。此时有

再看该国出口3种商品ABC时的情况。此时有

明显有P>P',即该国出口2种商品比出口3种商品时的整体出口优势更大。

进一步看,当该国仅出口一种商品的时候,其整体出口优势最大,为3;当其出口全部4种产品的时候,其整体出口优势最小,为0。即此时该国的出口商品类别和比例构成与全世界的出口商品类别和比例完全相同,不具有任何比较优势。

因此,当一国出口商品种类减少,出口集中度提高的时候,其整体出口优势增强。

2. 推论二的隐含意义与简化证明

但是,一国整体出口优势除了与其出口商品占国内总出口的比例e有关,还与其出口的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有关,即与该同类商品的世界出口额占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w有关。评价任何出口商品的优势与发展前景,除了看其国内生产成本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外,不可避免地还要看该商品在整个世界的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我们通常认为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努力去出口世界通行的出口商品,主要指一些市场容量大的工业品;并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意义上,将此当作落后国家追上发达国家曾经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并融入世界经济的标志。虽然现实常常是:遵循产品生命周期原理,当一种商品已经达到技术成熟、市场饱和的普及化程度后,它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一般是接替初始创新的发达国家而进行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就已经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了。发达国家早已通过研发和创新去生产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去了。这反映出某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稀缺性,对该商品的出口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意味着该国对此商品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因此,与我们通常认为的相反,比例w越小,即某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越小,则出口该商品的国家的整体出口优势会越大。反之,比例w越大,则越可能意味着该商品的出口竞争者众,这是因为各国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满足某商品较大的世界市场需求需要多个国家的联合参与,供给者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也会削弱各个参与国的出口竞争优势。

如果将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按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w排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组成一个商品“光谱”,那么越靠近右侧的商品种类其w越小,稀缺性越高;在既定的生产能力下,一国选择生产并出口的商品组合越靠近右侧,其整体出口实力就越强。这就是推论二的含义。

推论二的简单证明:

由于每个国家的出口商品集合是世界的出口商品集合的子集,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

世界出口三种商品,按出口比例大小排序是A、B、C,甲国专门出口商品A,乙国专门出口商品C,其他国家出口商品B。则有:

WA>WC即A商品占世界的出口比例大于C商品。

EA=EC=1即A商品占甲国总出口的比例和C商品占乙国总出口的比例都是1。

此时甲国的整体出口优势指数为:

乙国的整体出口优势指数为:

由于WA>WC,则很明显有P甲<P乙,即甲国的整体出口优势小于乙国。

三、一国整体出口优势指数的意义和局限性

1. 整体出口优势指数的意义

建立这一指数的意义在于使一国能正确衡量自身的出口优势,并随时加以调整,使出口贸易既能跟上世界贸易的需求,又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即当一国在努力提高单一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时候,也要考虑其产品组合的总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要尽力搭配好其出口商品结构,使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结构保持均衡,从而获得产业结构的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也意味着一国在其贸易和生产中需要政府经常有意识地干预,而不是埋头出口传统商品,形成路径依赖。这方面比较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例子有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实行了严谨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有导向性地培育其国内产业和出口商品,从而建立起较强的钢铁、船舶、汽车、电子产业和相关商品的出口优势。这一典型例子佐证了自由贸易理论在现实世界的失灵。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会专门出口其最具比较优势的商品。但是由于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以及不同的技术进步可能性,这样会导致那些专门出口初级农产品的小国最终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市场无法有效扩大,而生产率的提高又比不过工业制品,使得这些国家尽管倾力生产和出口,但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其从国际市场获得的收益比例却越来越小。

因此,在一国尚处于较落后的发展阶段时,对贸易的适当干预还是需要的,要努力改善国内出口商品结构,尽量扶持有稀缺性、有发展潜力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世界市场中争取有利地位。只有一国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得到上升,才可以具有真正的长期的出口实力,而不是仍然依赖初始的比较优势分工参与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

2. 整体出口优势指数的局限性

实际上这里的局限性是指在应用和理解整体出口优势指数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由于影响一国贸易的因素很多,故有时候并不是整体出口优势指标越大越好。我们所提到的各个变量的提高都是相对意义上而非绝对意义上的。

其一,对集中度(1)指标的理解。虽然出口商品集中度的提高(也意味着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有利于一国整体出口优势提升,但是不是集中度越高越好呢?显然不是。如果一国出口商品集中度太高,尽管存在规模报酬,但超过一定限度也可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而且更重要的是,还会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可能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某些要素的过度使用,导致贸易要素报酬相对高,恶化分配不平等;对世界市场依赖加深,经济抗打击能力弱;国内其他重要的产业和技术得不到发展,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适时升级跟进和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

其二,对稀缺性指标的理解。虽然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相对稀缺性有利于一国整体出口优势提升,但是不是该国出口商品组合中的各类商品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越低越好呢?也显然不是。因为同样是稀缺性商品,性质也可以有区别的。如一种新研发的、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供给稀少的商品,由于其发展潜力和垄断性,是可以带给其出口国很大的利益和出口优势的;而一种产量有限、用途稀少、缺乏市场潜力的商品(这种一般是初级产品类),可能是仅作为国际贸易中的点缀,事实上不能带给其出口国多大好处。因此,如果一直出口在世界贸易中比重较低、较不重要的商品,一国经济会边缘化和畸形发展。一方面市场无法扩大,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可能会导致该国生产总值和出口总额低于其潜在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不利于通用的劳动力技能和生产技术的养成,妨碍未来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以上两点都是现实世界中一些对单一农矿产品出口依赖度极高的小国存在的问题,虽然可能由于其出口集中度高以及出口商品类别的国际市场份额小,使得它们的整体出口优势指数很高。

其三,对整体出口优势指标的理解。同样,整体出口优势指标也并不是越大越好。由于整体出口优势指数不能精确反映不同种类商品之间的动态比价问题,因此当我们研究一国贸易商品份额变化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其贸易条件的变化。导致这一局限性的原因在于一国出口商品集合与世界出口商品集合不等同,即单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种类的构成与世界出口商品种类构成不同,前者是后者的子集。

笔者举例阐明这一点。首先作如下假定:

(1)世界的生产能力和特定国家的生产能力是既定的,即能生产和贸易的各种商品的总数量是既定的,不论其价格为多少。但每种商品在各个国家的生产和贸易数量是可变的,各国可根据该商品的世界价格和自身的生产条件而进行调节;

(2)现有商品A,其世界市场容量既定,即出口总量既定,为Q;

(3)商品A的世界价格为P,是可变的;

(4)商品A占世界的出口比例为w,占特定国家的出口比例为e;

此时,如果其他出口商品价格不变,数量不变,而只有商品A的价格P下降,数量Q不变,则此时商品A的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例w就会下降。

假如其他国家由于商品A的价格下降而减少或停止了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相应地增加了其他价格不变商品的生产和出口;而只有特定国家继续扩大该价格下降商品的生产,相应地减少了其他价格不变商品的生产和出口。(2)如果商品A的出口数量扩大到一定程度足以弥补其价格的下降,则商品A占特定国家总出口的比例e就会上升。

如果该特定国家的其他商品的出口地位本来就不重要,决定该国整体出口优势的主要是商品A,则此时,根据我们前面的指数测量公式,该国的整体出口优势会增加。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该国整体出口优势扩大了,该国的实际得益并没有增加,因为消耗同样多生产资源能获得的出口金额相对减少了。而且该相对低价商品的生产和出口数量增加进一步占用了更多的生产资源。也就是说,从面上看,整体出口优势指数扩大了,但实际上,生产并出口该种商品是很不经济的。资源应被配置到相对价格更优的出口商品类别上。

上述例子中的现象在现实的出口贸易中比比皆是。这种比较错位也许会短期内被市场更正,也可能由于惯性以及生产设备与劳动力、销售渠道等一系列的调整成本的阻碍而长期持续下去。就是说,即使不能从出口中获益,但由于生产结构调整的困难和现实的就业压力,一个国家还不得不接受这种不利的国际分工,继续进行微利商品的生产和贸易。这一点是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中要格外引起重视的。这种商品比价的不利变化来源于定价权的不平等,也是古典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理论中各国按比较优势实行专业化分工,在现实世界中却导致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和出口初级农矿产品的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扩大的原因。发展中国家按比较优势生产和贸易的结果是自己越来越被排斥在世界发展和技术进步之外,贸易条件也越趋恶化。因此,在我们评估国家的整体出口优势时,除了出口商品的种类和结构,一定要兼顾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以防止当我们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竭力压低劳动成本时,由于相对价格的不平等变化,不知不觉间却使我们处于利益分配的不利地位,导致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技术差距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Bela Balassa,The Changing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ed Good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9.vol.61,(2):259-266.

篇9:谈谈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进口与出口

全球化时代流通链太长而需要分工

我想先把观点亮出来。

外贸公司做内贸,或者外贸公司内贸化,我觉得不是一个太确切的提法。这会被误度读为内贸怎么做,外贸也怎么做。我的观点是什么呢?全球产业链中间有一段叫做流通链。生产出来了,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一段流通过程叫做流通链,或者叫流通渠道、或者叫销售渠道。当代分工不但产业链越来越长,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研制、开发,产业链越来越长,而且流通渠道或者销售渠道也越来越长。可以说,当代商业社会,几乎没有一家厂商可以不去分工协作,依靠自己的力量覆盖整个流通渠道。因此,必须有扬长避短和分工。

外贸公司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就在进口和出口的环节上面。如果不用外贸公司的这些特长,一味强调外贸公司内贸化的话,外贸公司大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情况。

那么确切的提法是什么?如果承认全球商业链、流通链太长需要分工,应当提倡外贸公司、内贸公司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联手做贸易。那么,外贸公司、内贸公司如何联手呢?

内外贸公司应当找准

各自优势分工协作

我们以消费品的出口为例,来看看内外贸公司应当怎么样分工协作联手做贸易。从商品跨出国境线之后,如何去国外市场打交道、如何建立培植管理并开拓好自己的销售渠道,应当是外贸公司比内贸公司更有优势去做的事情。而内贸公司的特长可能在商品生产出来以后跨出国境线之前的一段流通过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外贸公司并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到自己有特长的地方,这点下面还要详细分析。

我们再看进口。外贸公司的所长同样在国境线之外,它们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什么东西。外贸公司了解国外市场、具备客户网络、把握谈判机会、善于规避风险。而内贸公司的所长可能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上。

总之,我的观点是内外贸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分工:在出口问题上外贸公司应当重点去拓展国外的销售渠道,去占领销售渠道的下游;在进口问题上外贸公司应当重点参与进口环节上的工作,去占领销售渠道的上游。内外贸公司要根据各自的优势有分工,而不是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

广交会助长“偷懒”的坐商作风

外贸公司今天做出口,只做好了一半。

今天我们的这个销售渠道,到国际线上嘎然而止,没有延伸出去。我们外贸公司做的是内贸公司也可以去做的这一段上游渠道,而下游渠道则拱手相让给国外的销售商。由于坐失了国外渠道的增值机会,因此今天不少外贸公司抱怨出口赚不到钱。为什么?你大批量地卖给了人家,后面的国外渠道这一段,你没有去做,当然赚不到钱。出口要赚钱,有两个因素:品牌和渠道。你没有好的品牌,你渠道又让人家去占领,如何能赚到钱呢?

典型事例是广交会。我可能要对广交会提出一些批评,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报纸上面对广交会提出批评。广交会举办已经105届了,上世纪50年代,我们商品出不去,怎么办?就在离香港最近的一个城市广州搞一个交易会。这个广交会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好的销售模式,我们解决了我们的出口问题,赚到了当时非常紧缺的外汇。然后习惯成自然,路径变依赖。50多年过去了,广交会的交易模式不但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强化。这种强化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广交会是一种思想僵化的路径依赖。我们好好的商品,在广交会上只能非常便宜地卖给老外。有没有更好的销售机会呢?如果你能够大胆到国外市场去开拓,你一定能够发现更好的销售机会!为什么参加广交会的外商把他们从我们这里采购去的商品怎么样再转卖不对我们说呢?

其次,广交会造成了我方被动的摆摊格局。在广交会上同类商品集聚一起,有利于外商的压级压价,不利于我方价格同盟的坚持。老外一来,货比三家,一个客人,大家都抢。

再次,广交会助长偷懒的坐商作风。我们的出口公司以为出口就是坐在家里摆摊头,忘记了出口更主要的工作是到国外市场去开辟销售渠道,是去做个行商。

最后,广交会使得我们的出口商坐失渠道的增值机会。像上面提到过的那样,把艰难的销售渠道的建立管理和开拓拱手让给了外商,同时也把这段下游渠道的增值机会让给了外商。

可以说,广交会是一种解决出口创汇的交易模式,不是一种解决出口创利的模式。反广交会之道行之的对策措施是:把外贸公司赶到国外市场上面做生意,把它赶出国,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参展。

内外贸公司

应当联手做好进口工作

再来谈外贸公司的进口,当前的进口大有可为。我认为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贸易顺差太多,出口降了,进口也降了,但是进口降得更多。为了消化这些贸易顺差,大量进口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大量进口有什么好处?第一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第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苗头要关注。今天的经济是开放型的,今年上半年1200亿美元的热钱进来了。加上国内超过以往一倍以上的贷款发放,难道对通货膨胀就没有影响?大量进口可以抑制通货膨胀,而且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第三,增加资本品进口有利于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第四,趁当前国际市场价格尚未抬头,进口增加不会太大地影响我们的贸易条件。

篇10:进出口贸易公司企业文化口号

2、朗情天下,庆溢中华。

3、共诚信,同朗庆——朗庆实业。

4、携手朗庆,共享成功。

5、朗思敏行,庆得载誉。

6、朗思敏行,庆则共赢。

7、全球追卓,合作共赢。

8、朗于思,敏于行;善行多福,德容天下。

9、朗拔中华,德庆天下。

10、朗庆,与世界心连心。

11、朗庆国贸,周流天下。

12、朗信天下,庆誉全球。

13、朗思敏行,庆意心诚。

14、朗及乾坤,庆余寰球。

15、朗庆实业,成就国际领域。

16、实业朗庆,实在贸易。

17、天地一朗,庆德广大。

18、朗思敏行,庆德载物。

19、朗思敏行,庆笃其身。

20、朗鉴古今,同庆四海。

21、朗庆,铸造国际品牌。

22、国际典范,朗庆贸易。

23、朗思敏行,庆延于世。

24、朗朗乾坤,齐庆同丰。

25、朗思敏行,庆虑捷动。

26、朗行天下,共庆辉煌。

27、朗思敏行,庆德共赢。

28、朗泊(博)四海,庆达五洲。

29、朗思敏行,庆达天宫。

30、天朗气清(庆),国际贸易。

31、朗月清风,普天同庆。

32、朗思敏行,庆助双赢。

33、朗思敏行,庆霄天成。

34、朗思敏行,博德嘉庆。

35、朗朗乾坤,选择朗庆。

36、天地朗,盛世庆——朗庆实业。

37、朗庆,就是做出口贸易。

38、朗庆国际,贸易首选。

39、朗庆时代,你我共辉煌。

40、明朗天地,同荣普庆。

41、朗于心,庆于世——朗庆实业。

42、朗庆环宇,豁达进取。

43、朗行于世,静庆功成。

44、朗庆贸易,纵横国际。

45、朗思敏行,庆捷广运。

46、朗朗乾坤,庆赢天下。

47、朗思敏行,庆胜智广。

48、朗朗乾坤,贸易前锋。

49、朗思敏行,庆延自远。

50、朗思敏行,庆誉永恒。

51、朗实业之光,庆贸易辉煌。

52、朗盛天下,庆元承德。

53、朗行天下,庆贺共赢。

54、休戚与共,选择朗庆。

55、朗迹天涯,庆通五洲。

56、朗思敏行,庆延业兴。

57、晴朗心胸,安庆致远。

58、朗庆实业,贸动乾坤。

59、朗于兴,庆于成——朗庆实业。

60、信朗天下,德庆五洲。

61、吐纳之道,朗庆首选。

62、朗思敏行,庆延业峻。

63、朗庆领航,共创未来。

篇11:上海进出口贸易公司注册流程

根据新公司法规定,一般有限公司最低注册成本为10万元人民币,但只有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才能享受出退税政策,申请上海一般纳税人资格需50万,注册进出口型公司按惯例建议注册资金100万人民币或以上。

二、进出口贸易公司经营范围

进出口公司的经营范围也可以跨多个行业,可以做贸易或服务或咨询。但经营范围中,关于进出口业务的描述,必须有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三、进出口公司所需注册资料

1、公司名称,至少5个以上[例:XX(上海)进出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确定经营范围;

3、投资者身份证明复印件;

4、新公司的基本概况:名称、投资金额、注册资金、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

四、上海进出口贸易公司注册流程及时间

篇12:公司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书

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书

申请部门:年月日

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书

申请部门:年月日

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书

篇13:离岸贸易公司优势研究

离岸公司就是泛指在离岸法区内依据其离岸公司法规范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当地政府对这类公司没有任何税收, 只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费, 同时, 所有的国际大银行都承认这类公司, 为其设立银行账号及财务运作提供方便。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减免税务负担、无外汇管制三大特点。而离岸贸易公司是指从事贸易活动的离岸公司。

二、离公司的特征

“离岸”的含义是指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离岸管辖区, 但投资人不用亲临当地, 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例如在巴哈马群岛注册一家贸易公司, 但其贸易业务的往来可以是在欧洲与美洲之间进行的。所以离岸贸易公司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素特征:

1.地域要素

离岸贸易公司必须在特定的离岸法域成立, 这是离岸贸易公司的地域要素。世界上各大洲都有许多著名的离岸法域, 这些法域主要是一些岛国, 当地为了吸引投资, 改善当地经济发展, 都特别制定离岸贸易公司法, 以鼓励世界各地资本到其当地注册, 对于企业的营业所得免除或者收取少量税赋, 每年仅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2.法律要素

离岸贸易公司成立的法律依据必须是离岸法域专门的离岸贸易公司法规范, 这是离岸贸易公司的法律要素。比如, 在英属维尔京群岛, 当地规范离岸贸易公司的法律是《维尔京国际商务公司法》, 而在开曼群岛, 则为《开曼群岛公司法》第七章下的豁免公司规范。

3.资本要素

一般而言, 离岸贸易公司的注册资本来源于离岸法域之外的投资者的投资, 或者说离岸贸易公司的投资者或设立人具有非当地性, 这是离岸贸易公司的资本要素。从各国创设离岸贸易公司法的目的来看, 其本质是为了方便境外投资者的资本运作。从实践来看, 由来自离岸地外的投资者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 和资本设立的公司构成了离岸贸易公司的主体部分。

4.运营要素

离岸贸易公司不得在离岸法域内经营, 或者说离岸贸易公司是排除其在本土经营的公司, 这是离岸贸易公司的运营要素。几乎所有的离岸贸易公司法都规定, 一旦发现离岸贸易公司在离岸法域内与其他公司签订商业合同, 那么当局就将撤销该公司的离岸地位。离岸贸易公司的注册地在离岸法域境内, 而其主要经营管理活动都在所注册的离岸法域之外进行, 离岸贸易公司由此具有了注册地和经营地相分离的特征。这种分离有时不仅体现在公司的投资者不具有离岸法域自然人或法人的身份上, 还体现在其董事、经理等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一般也不是注册地的居民上。

三、离岸贸易公司的优势分析

1.发展跨国业务, 提升企业形象

当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 商业越来越呈现跨国界的发展趋势, 企业也经常用跨国经营来增强企业实力, 扩大企业经营区域。而注册成立海外离岸贸易公司是企业走向世界, 开展跨国业务, 提升企业国际形象的捷径。成立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 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形象及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在某些合同签署时, 项目谈判往往需要海外公司的配合及参与, 对提高您企业的信誉并顺利到达谈判目的, 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原来本土的公司, 在国内的发展受到种种限制, 到海外注册, 可以方便资本重组和分离, 如去粗取精、好坏分离等, 提高资信, 也方便曲线上市, 如英美系国家 (地区) 之间的互相认可上市资格等, 如您在百幕大注册了公司, 就方便了进入香港股市。

2.方便国际贸易, 避开关税壁垒

一个企业向美国出口产品, 需要申请配额及一系列的相关手续, 这中间需要多花费一到两倍的成本。而如果该企业拥有一个海外离岸贸易公司, 由企业向离岸贸易公司出口产品, 再由离岸贸易公司向美国出口, 就可以绕开关税壁垒获得免税待遇, 并成功绕开出口配额限制。

对于境外投资者个人来说, 无论是在双边税收合约缔约国还是在非缔约国的个人收入因为只要提供的是“境外常驻者”身份, 或有的国家不论境内境外人, 都没有收入所得税。

中间国家经营, 利用来源国的特殊税务制度, 即使公司仍注册在来源国, 但实际经营却实现在境外国家和地区, 却可能获得两边不纳税。这时的关键在于您的来源国是哪里。

拥有以上优势的国家和地区, 大多数是西方阵营国家, 欧美大国或欧美属系国家地区, 长期政治稳定, 政治中立如世外桃源, 有些国家和地区从未经历过世界大战或大大小小的战乱;司法制度和社会文化, 以及金融经济服务体系现代化传统兼具, 欧美大国的银行、保险公司等专门等候在那里为您服务。

3.注册程序便捷、开放, 成本低廉

离岸贸易公司的注册程序非常简单, 可办专业的注册代理机构代为完成, 无须注册人亲临注册地, 而且注册后不须将资金打到国外公司, 每年亦不须验资。这些都是中像国大陆这样的国家所远不能比的。有些国家, 可以只是注册而已, 可以空转, 可以没有实际办公室, 这对于那些只想取其形式之利, 又可以减少开支的人再好不过了。这种空转的公司每年的花费一般只是向当局汇报一下的手续费。

参考文献

[1]季路德.开曼群岛如何对离岸公司进行注册和管理[J].国际市场, 1999 (10)

篇14:中国进出口贸易遭遇海外欠账

但在这形势大好情况下,却隐藏着令人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即:居高不下的海外坏账率。

2005年,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对500家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仅为0.25%—

0.5%。中国进出口总额2004年达到11547.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5933.6亿美元,按照5%的坏账率推算的话,中国每年因为出口产生的海外坏账约有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00亿元。迄今为止,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相比于1000亿美元的巨额欠款,2004年爆出的长虹与APEX约4.7亿美元的欠款案只是冰山一角。商务部下属另一家机构对中国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

68%的企业曾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遭受损失,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同时,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超过50%,远远高于美国、欧洲和亚太其他国家。此外,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表明, 中国企业逾期未收境外账款中拖欠半年以上的账款比例超过65%,如果以欧美企业应收账款超过5至6个月的合理期限作为坏账处理的标准,中国企业的海外呆坏账将成倍增加。

海外高坏账率的根源

目前,中国正值入世后过渡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跨出了国门,但出口贸易额增加的同时,海外欠款数额也在逐年递升。并且,海外欠款已呈现由沿海向内地蔓延的趋势,而拖欠货款的国家,也由以前的发达国家向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扩大。

究其原因,与其说由于海外企业缺乏信用度、信息不透明导致了我国千亿的海外欠款,不如从我们的企业自身找问题。据调查,中国企业至少有一半欠款来自海外华人公司,多发生在5至50人的“超小公司”。他们对中国国情认识更清,相比于其他人,他们更易测算拖欠款项的风险与收益。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尚未积累到应对海外市场的足够经验,向海外扩张时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一些投资决策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日本和韩国的很多大企业在尝试国际化时都表现出了内部规范性和外部的一致性,同时有出众的产品和生产方式,而中国却少有企业具备这些优势。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信息不对称,对对方的信用程度缺乏了解,且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中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只有1l%建立了自己的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当中又有93%是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大家都明白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公司却往往忽略了对对方的信用调查。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商海中搏击,缺乏信用监控体系常常是发生海外欠账的导火线。

其次,国内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海外欠账的风险和成本。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好大喜功的心态,往往认为能把订单签下来就是做成生意了,殊不知,在风云变化的国际贸易中,签订单只是第一步,真正存在风险的却是货款的到位与否。为争取市场份额,中国企业大多依靠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货款追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把得到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而忽略了对对方资信的调查。许多中国企业担心催款会影响订单,不断的妥协,延迟应收账款的收回。美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37天,而中国企业的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4—5倍;美国企业追账成功率至少在6O% 以上,而中国企业仅为18.9%。

第三,结算方式也成为一些不法之徒拖欠贷款的“天然屏障”。中国的出口企业以前一直以L/C(信用证)为主要结算方式,这种基于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非常安全,但要求加收国外进口商5%的手续费。因此,为了降低融资成本,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开始要求使用O/A(记账)或D/A(承兑交单)方式。这两种结算方式现在已经占总贸易量的80%左右。使用O/A或D/A作为商业信用,虽然节省了进口商的融资成本,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此外,仍有诸多因素造成了如此庞大的海外呆账。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部分管理人员通过在海外设立壳公司,把原本盈利的企业做亏、做垮,继而用转移到海外资产中的小部分把原有企业买下,降低败露的风险,独吞腐败收益。此类利用海外应收账款手段侵吞企业资产的事件不胜枚举。

对策建议

企业一旦遭遇海外欠账,将面临众多的难题和难堪,更为严重的是,海外欠账的发生有可能使企业走向衰败。因此,如何预防海外欠账的发生是企业必须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

(一)进行充分的资信调查,采用安全迅速的收汇方式。公司有关部门, 应加强对国外客户的资信调查, 建立国外客户档案。对于新客户,要了解其经营规模、资金构成、信用情况, 选择资信好、实力强的客户作为发展业务的对象。在结汇方式的选择上, 应尽量选择即期信用证方式, 并选择信用好的银行作开证行, 以保证安全收汇。在安排出口合同前, 采取各种办法, 详细了解生产厂的财产、信誉和偿债能力等, 做到心中有数。要选择管理水平高、资信好、偿债能力强的生产厂。工厂带款提货, 从根本上减少应收账款的发生。必须赊销的, 严格赊销手续, 让购货方对其所欠货款予以确认, 规定还款期限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占用费。

(二)鼓励催收呆坏账, 提取坏账准备金。对以前形成的呆坏账, 应组织业务、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分析、调查、分别不同情况及时处理。对于长期拖欠不能收回的, 应力争有关部门的批准, 作坏账核销, 彻底甩掉历史包袱;对尚有希望收回的, 应划定时限, 制定奖励措施, 尽可能收回。在出口商品收购资金供应上, 应将出口收汇回笼资金与供应收购资金相结合, 督促业务部门重视收汇工作。对业务部门出口完成情况的考核, 应以实际收汇数(银行结汇数) 为准, 即收汇后, 才算完成出口任务,督促业务人员迅速安全收汇, 防止新的呆坏账的产生, 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

(三)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外贸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除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进行操作外, 企业内部也要建立健全规范和保证业务运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可实行内部分部门核算, 将盈亏、费用和资金等指标分解到各业务部门, 每月核算其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各部门设立资金往来账簿,一切资金收付必须有真实合法的凭证, 有齐备的签批手续。在资金分配上, 优先分配给资金使用合理的部门, 促使各部门加强资金管理, 合理运筹资金, 而且通过业务部门又催收其有关生产厂的欠款, 把资金占用指标乃至效益指标同职工的工资、奖金和岗位补贴挂钩, 调动每个人抓管理、重效益的积极性。

上一篇:出庭下一篇:2017年上半年浙江省安全员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