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用)

2024-04-15

申请书(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用)(通用9篇)

篇1:申请书(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用)

××××人民法院

通知书

(法院依当事人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用)

(××××)×行×字第××号

×××:

×××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案由)一案,×××(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向本院申请你(单位作为证人的,可填写“你单位”)出庭作证,并已经本院准许。你(单位作为证人的,可填写“你单位”)应于××××年××月××日××时××分携带有效身份证明到××(证人作证的地点)出席法庭审理(证人出席证据交换陈述证言的,可表述为“证据交换”),陈述证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二、证人应当客观陈述亲身感知的事实,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证人不得宣读事先准备的书面证言。

三、证人应当诚实作证,并如实回答审判人员和当事人的询问,作伪证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不得与当事人和其他证人交换意见。

五、证人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年××月××日

(院印)

【说明】

一、本通知书适用于法院依当事人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情形。

二、本通知书送达证人。

篇2:申请书(申请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用)

申请人一:

负责人:

电话:

申请人二:

法定代表人:

电话:

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

申请事项:

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被申请人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申请理由:

申请人与农爱清劳动争议一案,已向贵院提起民事诉讼。证人吴贵新、龙宪珍、张朝生、曾金容、代倩因同是申请人一宝安区石岩喜讯塑胶厂的职工,对申请人一于2004年12月份,向包括农爱清在内的职工支付遣散费(即经济补偿金),职工承诺不再要求补办养老等社会保险及其他补偿等涉案事实都很清楚。上述证人出庭作证,有助于查清本案真相和法院的正确裁判。为此,特申请上述证人出庭作证,请人民法院予以准许。

此致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宝安区石岩喜讯塑胶厂香港喜讯B、V、I有限公司

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篇3:证人出庭作证率的困境与破解

证人出庭作证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作为控方的公诉人或者作为辩方的被告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 请求人民法院通知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况的人到庭, 当庭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人民法院陈述的活动。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庭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的证据方法, 因为证人证言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证明案件的有关事实, 同时证人证言也因其更为生动、直接、具体, 因而在实践中更易于了解案件的事实, 并且证人证言相较于被害人陈述、被告人的供述, 其证明力更强, 更具有客观性。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方面的有关规定及不足

(一) 在证人出庭作证义务方面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 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 不能作为证人。本条虽然规定了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 都有作证的义务, 但是, 该规定对有作证资格和能力的证人没有规定强制出庭作证的程序以及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因此, 这就导致了作为证人而言, 由于法律并未对不出庭的证人做出条件限制, 证人是否出庭作证随意性太大, 既可以出庭, 也可以不出庭。证人在可以出庭也可以不出庭的选择中, 一般人从自身利益出发, 最终选择不出庭。不出庭不仅风险小, 而且不会产生一些必须投入的成本。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现实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证人出庭率极低, 例如上海刑事案件征认出庭率仅为5%左右。

(二) 在证人出庭作证程序方面

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第74条第1款第5项规定对证人证言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 是否注明询问的起止时间和地点, 首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证人对询问笔录是否核对确认。本条规定了对于证人证言应当着重审查在首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证人对笔录是否核实。我国虽然对于证人出庭如实作证问题没有采用国外的宣誓制度, 而是采用了作证前的法院告知制度, 这种制度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证人如实作证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可以唤起其良知。但是我国并没有规定一种类似作证前签署保证书的形式, 进而明确证人应当为其出庭作伪证承担责任提供法律依据, 以此来防止证人作伪证。当然, 我们选择作证前的宣誓制度也未必不可取,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法律在证人作证前采用宣誓等仪式有助于心理上起到预防的作用, “法律期待宣誓具有保证事实真实性的机能”。

(三) 在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方面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 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 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有关单位的证人作证, 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本条虽然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应当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 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但是, 法律条文未能明确指明此笔补偿经费的责任主体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还是公安机关。由于补偿主体的不明确, 可能会导致证人在请求这份经济补偿时吃闭门羹,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相互推诿, 进而损害了证人的利益, 更加大了证人在出庭与否的犹豫中选择不出庭的概率。

(四) 在证人出庭作证人身保护方面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 本人或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在此方面也必将会加重证人在面临人身危险时在出庭与否的犹豫中选择不出庭的概率, 从而导致我国在刑事诉讼案件的实践中, 证人出庭率极低, 不利于案件的顺利完结。

三、提升证人出庭作证率的价值分析

(一) 有利于维护司法正义

1. 程序方面。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主要体现于参与、平等、公开和人道。积极推动我国司法实践中杜绝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 主要体现在司法程序正义中的平等和人道两者之中。完善的刑事程序正义不但有一个独立的判断、裁判结果公正的标准, 而且能够设计一种保证达到公正结果的刑事诉讼程序。评价刑事诉讼公正与否的标准包含“人是目的”这一哲学本体论的观点, 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曾有一如是命题“人是目的, 不是手段”, 这正是一种终极意义上的抽象的肯定。

2. 实体方面。

刑事诉讼中实体正义主要是指司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行政、民事和刑事等实体法的规定处理各类案件。实际的司法运行过程中, 实体上的公正是最让人心神所向的。它所追求的是每个人在公平、公正主导下的权利义务的分配。但是, 由于司法程序的严谨与正式, 决定了实体正义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状态。一直以来, 我国都有着浓厚的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意识观念, 在司法实践中过分强调实体, 有时不惜牺牲程序正义的神圣价值。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 证人出庭作证率低正是因为过分强调实体公正的结果。

(二) 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 提高诉讼效率

公正、高效、权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三个本质特征。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效率是司法的形象, 权威是司法的力量。司法效率是司法制度中的一个中性视角, 在司法过程中, 公平正义是绝对不可牺牲的, 因为司法失去公平正义就相当于司法失去了生命, 一切便无从谈起。因此, 在我国司法实践过程中, 低证人出庭作证率的显现, 不仅仅增加了侦破案件的难度, 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冤假错案发生的可能性, 进而为日后平反各类冤假错案的司法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不仅仅与我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策的步伐相悖, 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

四、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证人出庭作证方面有关规定的完善

(一) 在证人出庭作证义务方面

应当明确证人应当强制出庭作证的法定义务。证人出庭作证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直接言词审判原则的必然要求, 也是保障控辩双方交叉询问权利可以真正实现的程序要求, 特别是针对我国刑事诉讼实践过程中证人出庭率极低的情况, 应当对证人出庭作证做出强制性的义务规定。但是在实践中由于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的紧密程度不同, 且证人也可能因客观情况无法出庭, 强调证人一律出庭作证既不客观也不现实, 对于一些与案件主要事实联系不大, 只是证明案件的一些枝节的证人证言, 没有必要再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在此, 笔者建议以下几类案件的证人应当强制出庭作证:证言对定罪量刑有重要影响;证人证言在庭审前后有重大变化的;公诉人或者一方当事人对证言有异议且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 在证人出庭作证程序方面

应当明确证人作证前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在我国的理论界对于证人作证之前采用何种方式来表达如实作证的意愿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一种理论认为, 我国普通民众普遍缺乏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 并且宣誓在一定程度上存留着人类蒙昧的痕迹, 在我国诉讼中采用这种制度缺乏传统的基础。另外一种理论认为, 我国在早期存在着宣誓制度, 并且法治发达国家仍然在采用这种制度, 宣誓制度与我国传统并不排斥, 我国应当采用宣誓制度。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现行刑诉法并没有相应的有关宣誓制度的基础与之相融合, 因此宣誓制度在我国不宜被采纳。此外, 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2条规定, “证人作证前, 应当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名”, 由此可知, 从我国的传统和司法实践的做法来看, 采用保证书的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对证人内心威慑的作用。

(三) 在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方面

应当明确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的责任主体是人民法院。证人提供证言, 主要价值在于帮助法院行使裁判权, 帮助国家实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的。因此, 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不应该由控辩双方承担, 而应当由人民法院统一支付较为恰当。此种规定既可以防止控方威胁证人或者辩方收买证人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造成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方认为证人改变证言对辩方有利进而怀疑证人被收买而当庭抓捕证人现象的发生, 也可以与证人因法庭通知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而予以制裁的国家性相吻合。

五、结语

证人出庭作证是司法机关顺利查清案件事实、侦破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思想的重要体现。本着此理念, 笔者谨慎地在证人出庭作证义务方面、在证人出庭作证程序方面、在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不可否认, 在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过程中必将困难重重, 但是, 笔者坚信追求美好事物的旅程没有坦途。

摘要:证人证言作为我国刑诉法中明文规定的一种证据种类, 在刑事诉讼实践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基于此, 证人证言的重要性也直接决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刑诉法具体条文的研读, 发现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相关条文的规定在证人出庭作证义务方面、证人出庭作证程序方面、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方面的不足, 进而提出我国有关证人出庭作证的条文应当明确证人应当强制出庭作证的法定义务、明确证人作证前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明确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的责任主体是人民法院的几点改善建议, 以期为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证人出庭作证,困境,价值,完善

参考文献

[1][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76.

[2]谢晖.价值重构与规范选择[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454.

篇4:司法公正期待证人出庭作证

摘 要:刑事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司法制度中的普遍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刑事审判方式由纠问式向抗辩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成败。但长期以来,证人愿意出庭作证的少之又少。不愿意惹上官司、怕打击报复、经济受到损失都是其重要原因。因此,设计出让证人“来得起、走得开、证后无忧”的在技术上表述科学完善,实质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很有必要。

关键词:证人证言;出庭作证;证人保护;经济补偿

目前审判活动中,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现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法庭以摘录和宣读控方卷宗所记载的笔录代替证人出庭作证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新的庭审走过场现象的出现,①如何依法治理“作证难,出庭难”是司法实务界的一大难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现状的简单分析,比较研究国外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特点,综合吸收他人之长补己之所短,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司法实践经验,将提出进一步完善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粗浅、不成熟的具体立法构想。

一、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现状及其危害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法院一审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不超过10%,二审案件的证人出庭率不到5%。由于各地、各法院对证人出庭率的统计方法有所不同,缺乏相互之间的可比性,但是不能否认,证人出庭作证率确实很低。目前普遍存在通知证人难、到案后说实话难、通知证人到庭上接受质证更难的“三难”现象。证人不出庭作证导致当事人无法充分有效地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辩论,法官不能在法庭上接触证人和询问证人,不利于诉讼的进行,不能更好的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不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二、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的分析比较

(一)应出庭作证范围

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司法国情,在我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所有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再加上案件情况往往十分复杂,让有些无关紧要的证人都出庭作证不仅会浪费我国有限的司法资源,还影响诉讼效率。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已有法律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并缩小了应出庭证人出庭的范围。根据规定,只有兼具上述三项条件,证人才有必要出庭作证。不难发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范围所作的规定,既考虑了证人方面的标准,又考虑了案件方面的标准,既确保证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出庭作证,也能够提高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效率。

(二)证人的保护

当前侵害证人的事件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证人的打击报复行为预防不当、惩治不利造成的。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人保护措施均呈现出越来越严格的趋势。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特殊案件中的证人及其近亲属设计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机制,让证人愿意作证也敢于作证。

(三)证人的经济补偿

证人出庭作证不仅要遭受精神压力,而且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其作证行为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利益,甚至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一个两头不成比例的方程式,我们要建立一个至少不会让证人有所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对证人的经济补偿是对证人出庭作证的一种鼓励。现行《刑事诉讼法》增加专门条款对出庭证人的经济补偿范围、补偿机关等做了较为进步的规定。不难看出,我国法律在强调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同时,也在关注证人的经济补偿权利。这一制度的制定必将变证人“被动出庭”为“主动出庭”。

(四)证人的强制出庭制度

之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传闻证据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实际上是采取了抽象肯定和具体否定的态度。②正是这种可选择性的立法条款,给证人有意规避刑事诉讼法提供“便利”。现行《刑事诉讼法》建立了刑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同时免除了刑事被告人的近亲属的强制出庭作证义务。这一例外情形的规定不仅仅可以避免亲属提供的证言因亲情关系可能存在的较大的不真实性,还能够维护正常的家庭关系,符合人性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体现。

三、解决我国刑事证人出庭率低的立法构想

(一)证人的保护方面

对证人的保护也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种手段。如何保护证人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国刑事司法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鉴于证人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制定一个完整的证人保护体系。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保护手段和措施

第一、在开庭前警察和检察官发书面命令禁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可能对证人构成威胁的人接触证人及近亲属。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签字以后如有违反承诺,应当从重处罚。第二,在庭审阶段,对申请采取特殊措施保护的证人以及特殊案件中的证人,采取特殊作证方式。综合世界国主要法治国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在被告人与证人之间设置屏障(日本);④其次,采用现场连接的方法(如法国、德国)。再次,对有关证人的信息进行保密。德国《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可以对证人身份的文件存放在检察院保管。”只有当危险消除或者经过合理期限后,再将他们纳入案件归档。法律应尽可能对证人信息等忙方面给与保护,让证人自由地和坦率地提供他们应当提供的证言。

2.设置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

刑事诉讼法规定,公检法机关都是证人保护机关,但对如何分工以及在诉讼的不同阶段各自承担哪些职责等并未做详细的规定,所以一旦出现打击报复证人的行为,经常出现公检法三机关互相推诿的现象,使“大家负责”变为“无人负责”,使证人保护在实践中很难落到实处。在这方面英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中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国的证人保护机构分三类。一种是以警察为主的官方保护机构,一种是由被害人组成的民间保护机构,另一种是官民结合的部门间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建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且公检法三机关应密切配合专门机关的工作。

3.放宽受保护对象和范围

证人的保护对象应包括证人及其近亲属,以及与证人有特殊利害关系的人。因为证人保护制度所保护的是一个信息源,保证的是追诉犯罪的信息不至因恐吓行为而减少、枯竭。⑤笔者认为,应适当放宽受保护对象的范围。在美国,每位受保护的证人平均带上2.5为家属,最多曾将一位证人的5位家庭成员置于证人的保护程序之下。笔者认为,只要是因证人出庭作证而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任何人都应享有于此证人同等的被保护的权利。

4.增加对污点证人的规定

尤其是在某些犯罪如贿赂犯罪、有组织的犯罪中,其犯罪方式往往十分隐蔽,较难收集到证明犯罪的证据。因此,利用犯罪活动的参与者证实犯罪,应十分必要。应增加对污点证人的鼓励机制愿意出庭作证指控同案犯犯罪的污点证人,应当给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以鼓励其作证。

(二)证人的经济补偿方面

第一、补偿条件及对象。这里的“证人”应从三个方面区别对待。第一,伪证人。广义的证人包括出庭作伪证或隐瞒罪证的证人,这一部分证人的证言不仅没有给案件审理带来方便,而且还妨碍了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所以他们的经济损失不应该得到补偿,而是应该因作伪证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特殊证人,例如警察、鉴定人。根据刑法有关条款的规定,对案件事实或鉴定结论有争议的,警察或者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这是他们在履行职责,不应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而只需保障其出庭作证得到所在单位的支持即可。第三,真证人,这才是经济补偿制度所要保护的对象。即其所提供的证词与案件事实相符,且有出庭作证行为的证人。这一部分证人因出庭作证而花费的合理费用应得到补偿。

第二、补偿标准。由于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由国家统一制定补偿标准不太现实,可由各省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均生活水平予以统一制定补偿标准。

第三、补偿主体。证人出庭基本上是对被告人做不利的证言,且败诉方都是被告人而一般不可能是公诉机关。这种情况事实上是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有违“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有违保护被告人权益的法律原则。故,笔者认为最合理的补偿主体应为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

第四、补偿时间。法院应当在证人出庭作证当天支付补偿费,除非有特殊情况。证人出庭已经占有他的合理时间,如不在当天支付补偿金,证人还得花费一天或数天来法院领取补偿金,这显然不尽情理,会增加证人的负担,有违证人经济补偿制度的初衷。要做到“当天支付”补偿费,法院必须事先对证人有详细的了解。比如具体住址、职业以及年龄状况等,以至根据当地的具体标准确定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等,提前准备补偿费,等证人出庭作证完毕并在开庭笔录上签字后立即支付补偿金,让证人真正“来得起”作证,提高证人及潜在证人的作证积极性。

(三)证人特免权制度

证人特免权,指公民在法定情况下可以拒绝充当证人或者对某些问题拒绝陈述。出于对国家利益和社会价值之选择,国外的立法几乎都规定了证人特免权制度。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借鉴国外法律的相关规定,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证人特免权制度。

1.律师的作证特免权

律师作为被告人的辩护人,也作为掌握案件情况的自然人,用自己掌握的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要不要站在法庭上做对被告人不利的证言?我们追求司法公正,应该把律师的作证特免权提到立法议程上,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当然,拒证特免权的规定不能太绝对,当当事人同意、案情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公共利益的时候不应适用拒证特免权,同时律师除了享受律师作证特免权以外,还要受律师执业道德的约,这样才能宝恒律师特免权不会被滥用。

2.近亲属作证特免权

《刑事訴讼法》免除了被告人近亲属的强制出庭作证义务。但毕竟近亲属特免权制度才刚刚建立,还有待继续充实并完善。

(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诚然,证人拒证更主要的是妨碍程序的自治行为,但也是一个思想道德问题。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固然应从制度的革新为先导,通过改变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信息来规制自治行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公民个人都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导致公民不愿涉讼出庭作证,更不愿意出庭直接面对当事人双方直接提供对一方当事人不利的证言。应加大普法力度,从思想上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以消除公民拒证的心理,强化其作证观念,使公民敢于作证、愿意作证。同时,社会舆论通过公益宣传,逐渐培养公民出庭作证时维护法律尊严的意识,使公民真正认识到出庭作证是自己应尽义务和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作证光荣、拒证可耻”的社会风气。

四、结论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证人作证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证人作证机。这充分表明,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已步入科学和逐步完善的轨道。要想车彻底改观证人出庭率偏低的现状,非一朝一夕之事,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程序正义之于司法公正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笔者有理由相信,在倡导“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王进喜著:《刑事证人证言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②张泽涛著:《证人出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495页

③陈光中、陈学权:《中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改革》,载引自《中国法律》2007年10月第68期,第4页

④(日)松尾浩也著,金光旭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方向》,载引自陈光中主编:《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4页

⑤王进喜著:《刑事证人证言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第231页

参考文献:

[1]王进喜著.刑事证人证言.[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9-231

[2]张泽涛著.证人出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M]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1(1),495

[3]陈光中,陈学权.中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改革.[M],2007,10(68),4.

篇5: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1

申请人: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申请事项:申请证人___某出庭作证。

申请理由:

李某诉张某、赵某某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申请人为了办理涉案房屋的按揭贷款,将申请人与涉案房屋产权人张某的委托代理人赵某某签订的申请人手中仅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及办理按揭所需的其它相关资料交给建设银行___支行个贷部___某经理处审查,___支行本应把申请人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退还给申请人,但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却被赵某某从支行个贷部___经理处强行取走,致使申请人无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

为查明案情事实,申请人依据《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证据的若干规定》54条的相关规定,向贵院申请证人___某到庭作证,证明申请人仅有的提供给___支行的涉案房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被赵某某强行取走。

此致__人民法院

申请人:李某

申请日期: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2

申请事项:

申请证人xxx出庭作证。

申请理由:

李x诉张x、赵xx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申请人为了办理涉案房屋的按揭贷款,将申请人与涉案房屋产权人张x的委托代理人赵xx签订的申请人手中仅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及办理按揭所需的其它相关资料交给建设银行xxx支行个贷部xxx经理处审查,xxx支行本应把申请人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退还给申请人,但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却被赵xx从支行个贷部xxx经理处强行取走,致使申请人无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

为查明案情事实,申请人依据《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证据的若干规定》54条的相关规定,向贵院申请证人xxx到庭作证,证明申请人仅有的提供给xxx支行的涉案房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被赵xx强行取走。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3

申请人:XXX,联系电话:XXXX

案号:XXX

案由:XXXX

申请事项:

贵会受理申诉人XXXX诉被诉人XXXX仲裁案件。为查清本案事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特向贵会申请证人XXX、XXX出庭作证,证明如下事实:

1、XXXX;2、XXXX

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附证人身份证复印件X份。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用)

二、劳动仲裁活动中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注意事项

劳动仲裁活动中,当事人为了履行举证责任,在缺乏书证、物证和录音录像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证人证言支持自己的主张。但实践中,当事人不能仅仅提供证人证言,而是需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双方的质询。如果当事人仅仅是提供证人证言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以证人未出庭作证为由恳请劳动仲裁机构对该证人证言不予采信。究其原因,主要是证人所提供的证人证言肯定是对提供该证言的一方有利,这种情况下如果证人不出庭,不接受对方当事人和劳动仲裁的提问,该证言就太具有偏颇性,所以法律规定对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可以不予采信。

当事人需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劳动仲裁机构《举证责任通知书》给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开庭时,证人应当携带身份证原件在仲裁庭外等候,待进入质证阶段时,由仲裁员安排证人进入仲裁庭出庭作证。出庭作证的程序包括:

1、核对证人的身份;

2、询问证人出庭作证的目的;

3、告知证人出庭作证的注意事项和法定权利;

4、告知证人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5、由对方当事人对证人进行询问;

6、由申请证人出庭的当事人询问证人;

7、仲裁员询问证人;

8、证人退庭;

9、由证人签署笔录。

哪些公民不能作为证人出庭呢?依据法律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如果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综上所述,关于劳动仲裁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我们要注意,首先证人的证言必须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不能是随意捏造的。另外,如果出庭是需要递交出庭作证申请书的,在申请书中,我们要交代好案卷号以及申请事项等内容,更多相关问题您可以咨询律图律师。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4

申请人xxx,(性别),(出生年月日或年龄),(民族),(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联系电话:xxx

(注:申请人是公民的,请按上述顺序、格式写明身份情况)

申请人xxxxx,住所地xxxxxxx。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xxx,(职务)。联系电话:xxx

(注: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按上述顺序、格式写明身份情况)

原告xxx与被告(请在此写明被告姓名或名称与案件案由)纠纷一案,业经贵院立案受理。为查明案件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申请人特向贵院申请以下证人出庭作证,请予准许。

1.证人xxx,(性别),(出生年月日或年龄),(民族),(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联系电话:xxx

证明事实:……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并按指印或盖章)

20xx年xx月xx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5

章丘市人民法院:

申请追加我作为韩xx等四原告诉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的共同被告,我业已收悉贵院的《参加诉讼通知书》及20xx年12月6日9:00的开庭传票。为了查明案情,还原事实真相,我申请韩xx、韩x二人届时出庭作证,以证明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情况,敬请准许。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6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事由:_________________通知证人_______________出庭作证。

申请理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返还款项纠纷”一案的重要证人,本案一审诉讼期间,_______________无法联系,导致上诉人_______________客观无法申请到其出庭作证,因此,特申请其在二审出庭作证。

_______________能证明上诉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口头转让协议,协议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_______________市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

律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7

申请人:XXXX律师

单位:XXXX律师事务所

地址:XXXX写字楼XXXX座XXXX层

联系电话:

申请人依法接受被告人XXXX委托和XXXX律师事务所的指派,在被告人XXXX罪一案中担任被告人XXXX的辩护人。申请贵院依法通知本案的唯一关键证人高XX出庭作证。(姓名:XXXXXX,性别:XXXX,身份证号码:XXXX,现住址:XXXX号楼X室。电话:XXXX)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对本案依法作了调查,会见了被告人XXXX,并仔细阅读了案件相关材料。申请人发现案卷材料的证言和辨认笔录中只有XXXX的言词证据,申请人认为其证言和辨认笔录是本案定罪量刑的唯一关键证据,是本案的孤证,其无法与其他证据佐证,证明被告人有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辩护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辩护律师还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证人应当由人民法院通知并负责安排出庭作证。”据此,我们依法向贵院申请上述证人出庭作证,以查明案件事实,保障被告人免遭错误的刑事追诉和判决。

XXXX人民法院

XXXX律师事务所

律师:XXXX

20xx年XX月XX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8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贵院受理河南银谷投资有限公司与杨利敏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为查明案件事实,现申请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附证人名单),请予准许。

此致

申请人:河南银谷投资有限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9

申请人:XXXX

单位:XXXX律师事务所

单位地址:XXXX大厦X座XX层

联系方式:XXXX

申请事项:本人在“XXXXXXX罪”一案中,接受当事人XXXX之子XXXX的委托,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辩护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向贵院申请“XXXXXXXX罪”一案的证人:XXXX、XXXX、XXXX、XXXX、XXXX,出庭作证。

X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10

申请人×××,(性别),(出生年月日或年龄),(民族),(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联系电话:×××

申请人×××××,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职务)联系电话:×××

原告×××与被告(请在此写明被告姓名或名称与案件案由)纠纷一案,业经贵院立案受理。为查明案件事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申请人特向贵院申请以下证人出庭作证,请予准许。

1.证人×××,(性别),(出生年月日或年龄),(民族),(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联系电话:×××

证明事实:

此致

玉环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并按指印或盖章)

××××年××月××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11

申请人:xxx律师

单位:xxx律师事务所

地址:xxx写字楼xxx座xxx层

联系电话:

申请人依法接受被告人xxx委托和xxx律师事务所的指派,在被告人xxx罪一案中担任被告人xxx的辩护人。申请贵院依法通知本案的唯一关键证人高xx出庭作证。(姓名:xxxx,性别:xxx,身份证号码:xxx,现住址:xxx号楼x室。电话:xxx)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对本案依法作了调查,会见了被告人xxx,并仔细阅读了案件相关材料。申请人发现案卷材料的证言和辨认笔录中只有xxx的言词证据,申请人认为其证言和辨认笔录是本案定罪量刑的唯一关键证据,是本案的孤证,其无法与其他证据佐证,证明被告人有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辩护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辩护律师还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证人应当由人民法院通知并负责安排出庭作证。”据此,我们依法向贵院申请上述证人出庭作证,以查明案件事实,保障被告人免遭错误的刑事追诉和判决。

此致

xx人民法院

xx律师事务所

律师:xxx

二〇xx年xx月xx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12

申请人:江苏xxxxx有限公司,地址江苏省xxx县xxxx工业园区8号。

法定代表人:xxx,董事长。

申请事项:申请证人高xx出庭作证。

证明对象:证明被告上海xxxxx齿轮有限公司向申请人交付的齿轮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诉被告上海xxxxx齿轮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申请人与被告在20xx年11月13日签订《工业品买卖合同》一份,约定被告出售的齿轮按上海中船第xx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图纸规定的质量标准制造。根据图纸的要求,齿轮的硬度需经调质处理并达到220~250的质量标准。然而用户在实际使用齿轮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发现齿轮磨损严重,遂会同被告单位技术员张xx、上海中船第x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高xx一起到现场对齿轮进行硬度测试,测得被告向原告交付的齿轮平均硬度只有165,远远低于约定的220~250的硬度标准。上述现场测试有全体在场人员的签字认可,高xx作为图纸的绘图人及现场测试人,对被告交付的齿轮因不符合约定的硬度标准导致严重磨损的事实一清二楚。为查明案情事实,申请人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向贵院申请证人高xx到庭作证,证明被告违约向申请人交付不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的齿轮。

证人的基本情况:

此致

上海市xx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特别授权代理人: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13

申请人: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申请事项:

申请证人xxx某出庭作证。

申请理由:

李某诉张某、赵某某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申请人为了办理涉案房屋的按揭贷款,将申请人与涉案房屋产权人张某的委托代理人赵某某签订的申请人手中仅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及办理按揭所需的其它相关资料交给建设银行xxx支行个贷部xxx某经理处审查,xxx支行本应把申请人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退还给申请人,但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却被赵某某从支行个贷部xxx经理处强行取走,致使申请人无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

为查明案情事实,申请人依据《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证据的若干规定》54条的相关规定,向贵院申请证人xxx某到庭作证,证明申请人仅有的提供给xxx支行的涉案房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被赵某某强行取走。

此致

xx人民法院

申请人:李某

申请日期: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14

申请人:xxx性别:xx年龄:xxx职业:xxx住址:xxx 联系电话:xxx

申请事项:xxx

申请证人XX单位XX出庭作证。

证明对象:

事实和理由:

该证人有关基本情况:

姓名 :xx 性别:xxx 年龄:xxx民族:xx 工作单位:xxxx 住址:xxx 联系电话:xxx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年x月x日

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15

______________人民法院:

贵院受理______与________纠纷一案,为查明案件事实,现__________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申请证人出庭作证(附证人名单),请予准许。

此致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附:证人名单

注:1在举证期间届满十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篇6:证人出庭作证申请

申请人:xxxx,男,汉族,1960年3月10号出生。身份证号:xxxxx 住址:xxxxx。申请事项:

申请证人xxxxxx出庭作证。申请理由:

xxxxx诉xxxx镇人民政府xx村民委员会支付原告征地补偿款纠纷一案,为查明案情事实,申请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证人xxx到庭作证。

此致 xxxxx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

篇7: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申请事项:

申请证人xxx某出庭作证。

申请理由:

李某诉张某、赵某某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申请人为了办理涉案房屋的按揭贷款,将申请人与涉案房屋产权人张某的委托代理人赵某某签订的申请人手中仅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及办理按揭所需的其它相关资料交给建设银行xxx支行个贷部xxx某经理处审查,xxx支行本应把申请人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退还给申请人,但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却被赵某某从支行个贷部xxx经理处强行取走,致使申请人无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

为查明案情事实,申请人依据《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证据的若干规定》54条的相关规定,向贵院申请证人xxx某到庭作证,证明申请人仅有的提供给xxx支行的涉案房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被赵某某强行取走。

此致

xx人民法院

申请人:李某

篇8: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正当性论证

一、证人出庭作证义务是西方的“勿论之理”

对于西方的作证义务, 边沁曾形象地论述:“无论是身为贵族还是位居高官, 他们的时间对公众而言和对他们自己而言一样宝贵, 难道他们也要被迫放下自己的事物、工作甚至余暇, 听从不怀好意的对方当事人的召唤, 就一些细枝末节的原因而出庭作证?是的, 只要这是必要的, 他们也必须经受同样的程序, 在扫烟囱的工人和阉猪的农妇在为半便士的苹果纠缠不清的时候, 被传唤到庭提供他们的证言, 他们能拒绝作证吗?不, 显然不能。”英国学者理查德·梅这样描述:“在英国, 如果某一证人可以合法地提供证据, 他就具备作证能力, 如果他可以合法地被要求提供证据, 他就属于可以被强制的”。德国学者托马斯﹒魏根特在他的《德国刑事诉讼程序》一书中提到:“当证人被正式要求作证时 (参见德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 , 他必须出庭, 作证并且宣誓说真话。

二、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道德法律背景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证人出庭有着消极的影响, 期望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说服教育代价过于巨大且遥遥无期, 于是, 在说服人们接受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规则之前, 必要的是将此规则发芽、成长的土壤完整地展现, 将此规则在伦理上、法理上的正当性阐述开来, 才能为我国国民所接纳。

(一) 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宗教背景

西方的法律传统浸透了基督教的影响, 宗教有赖于人们对该秩序规则自身所固有的终极正义性的信仰。用伯尔曼的话来说, 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 就是建立在过去两千年中基督教所创造的各种心理基础和许多种价值上面的。

(二) 证人出庭作证义务的商业社会背景

证人作证规则源自于普通法系传统, 英国的普通法来自于商法, 许多法律是吸收商人习惯法的基础上演变的结果, 人们也愿意遵守。在市民社会中, 每个人是自足、独立的, 市民只着眼于追求自己的利益, 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 合理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市民是自由的,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去寻求有效的市场, 时常迁徙。这种经常迁徙的生活方式, 迫使市民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易、工作而和陌生人打交道。市场经济自身的运作逻辑产生了适合其自身的规则, “开明的自利”动机导向市场主体走向利己利他的道路, 诸如诚实守信, 互利互惠去善待陌生人。证人作证, 并愿意作证, 源出于善待陌生人的情感。换句话说, 证人作证的义务在西方社会能够内化成为道德的力量, 就是因为他们深知有朝一日, 同样的事情可能降临在他们身上, 受到国家强制力量的追诉, 能够给予清白, 还原真相的途径就是知晓案件事实的证人出庭作证。从契约论的角度看, 这是一种对自己从他人的契约性义务中获得的好处做出回报的义务。回报收益的义务与个人的自我利益无关, 它是一种对他人的利益予以应有尊重的义务。

在另一方面, 市民社会的个人既有自身的优点, 也暴露了人性的弱点, 欲仅凭良心去贯彻善待陌生人的, 有时是不可能的, 于是, 便产生了证人作证的法律规则, 将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

三、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正当性来源——证人义务与权利契约论

社会契约的观念已经流行数个世代, 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柏拉图时代就已经盛行, 到了20、21世纪的这个时代, 它仍然出现在学者的著作中。社会契约不是一个历史事件, 而是一场思想实验。把社会契约的理论具体运用到社会中, 它可以产生出一些原则来支持某些典型的制度。

契约论所说明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与其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要证明权利与义务、制度与实践的合理性, 就必须把这些关系看成是契约性 (一种关于基本理论依据的理论当然得具有解释性的功能) 。在那些具有充分自我意识的人之间, 发生的社会环境完全是其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们之间就只能发生契约性的关系。对这些人来说, 社会契约论将不再是一个理论框架, 而是他们社会思想和实践的意识基础。因此, 作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社会契约论只能通过为之提供一种理想的、非真实的解释而使社会关系的存在合理化。

根据洛克的理论, 处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们是自身的法官, 是人们“甘愿放弃他们各自单独行使惩罚的权力”, 交由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来专门加以行使, 并且要按照社会所一致同意的或他们为此目的而授权的代表所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这样便达成了一个契约, 社会公众从政府的保护那里获得了和平、安定、幸福及财产, 他们所要做的便是限制自己的自由来回报受益的义务 (如出庭作证是不经济的, 那么证人要做的就是忽略这是种违背自愿的想法, 接受这种义务, 因为他受到了公权力带来的利益——尽快捉拿凶手, 恢复社会秩序) , 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了这种契约合作的事业, 并因此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那么这些在需要时会对自己做出限制的人, 有权要求那些从他们的服从中受益的人做出类似的服从 (因为社会契约不仅是公众集体与公权力机关之间订立的, 还有公民个人之间订立的用来约束彼此自由的契约) 。

每个人出庭提供证言的义务是实现司法公正不可缺少的。没有证人证言, 犯罪行为可能被掩藏在沉默的围墙之内, 如果沉默仅仅是因为个人不希望牵连进案件中, 或是害怕报复, 或是不喜欢实体法的规定, 这种沉默在法律特权中不具有合法性。

摘要:证人出庭率低的现象长期存在, 笔者认为这与我国缺乏强制证人出庭的制度密切相关, 单从道德方面来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是不现实的。本文以递进结构对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进行正当性论证。

关键词:证人义务,强制作证,权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法].商务印书馆, 2003-3 (三) 版.

篇9: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法理研究

[关键词] 证人;出庭作证;可强迫性;比较考察;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09)03-0053-(05)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据统计,2000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审理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中,证人出庭率只有10%左右,约有90%的证人没有到庭作证。更有甚者,某县1992—1996年共审理了民事案件1 537件,其中需要证人出庭作证的为1 396件2 380人,结果竟无一人到庭作证。[1]证人不出庭,一方面导致争讼事实真相无法查明,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司法权威。因此,有必要探讨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法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强制证人作证的制度。

一、证人作证的可强迫性法理

通常认为,证人是观察和体验到过去发生的案件事实并向法院作证的案外人。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普遍将“证人作证的资格”(competency)与“证人作证的被迫性”(compellability)联系起来,认为凡是有作证资格的人,原则上都负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凡是负有出庭作证义务的人,原则上都有作证的可强迫性。例如,英美学者认为:“当一个人具有作证的能力时,就负有被强制作证的义务,如果证人经法庭合法传唤而拒绝出庭作证,将被视为藐视法庭而理应受到刑罚制裁。”[2]大陆法系学者认为,“证人是指向法院自述亲身经历的具体事实的诉讼第三人。服从我国裁判权的人一般都有作为证人的义务。当法院因某一案件向某人发出适法的传唤时,其具体的出庭义务、宣誓义务、自述义务便随之发生。若无正当理由而拒绝的话,便会受到制裁。”[3]

证人与讼争事实并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那么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根据何在?笔者认为,在一个民主与法治的社会里,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是合理的:

第一,协助司法解决纠纷是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社会契约论者认为,早期的人类社会一度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社会状态下,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和不受限制的自然权力,甚至可以杀死他人和强占他人的财产,而不存在道德上和法律上的是非问题。但其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的混乱不堪。正如卢梭所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4]5于是,理智的人类选择了在他们之间达成一项社会契约,即每个人都同意把个人全部权力中的一部分转移给一个组织——国家,由国家统一管理社会事务。但条件是:每个人都必须放弃其根据本性为所欲为的权力;在发生争端时必须有一个公正的仲裁者;每个人都应当在不危及其人身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互相帮助和提供方便——这些被霍布斯宣称为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5]根据社会契约理论,在社会成员发生争端并求助于国家的司法解决时,其他社会成员给予协助、提供方便是不可推卸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这种义务源自社会成员对一个有序运转的社会秩序的渴望和尊重。

第二,证人作证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现代法治国家禁止私力救济,因此当发生争议时,应当向代表国家的法院请求解决。在司法审判中,如同每个公民都负有纳税的义务一样,向法院作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公法义务。而且,这一义务并不局限于一国公民,凡是服从一国裁判权的人都有为该国司法审判活动提供协助的义务。正如台湾学者陈朴生所指出的那样:“证人,系陈述其过去所观察之过去事实,具有不可替代性……故一般国民,均有作证之义务,其国籍、经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如何,并非所问。”[6]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既然代表了人民意志的法律为某类人设定了义务,他们就应当依法履行;如果他们拒绝履行,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强制和制裁,否则正义就不复存在。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4]168因此,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证人作证的法律义务属性决定了证人出庭作证是可以强迫的,强制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手段。

第三,证人作证是查明真相和解决纠纷的客观要求。法院解决争议活动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发现事实真相和正当法律程序的基础之上的。诚如美国法学家贝勒斯所言:“法律程序的内在目的是查明真相与解决争执。”[7]证人是诉讼中重要的证据来源,这种证据来源还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的特性:证人证言的最终形成依赖于感知、记忆和表达等特定证人的个体生理功能,其提供证言的行为具有典型的“不可替代性”。如果证人拒绝作证,就意味着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的流失,有时甚至直接导致具体案件的关键事实无法得以认定。而且,证人不出庭作证,也违反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因为这势必剥夺对方当事人在法庭上辩论、质证的权利,并使其对审判结果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因此,感知了案件事实的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证言,当其拒绝作证时可以强迫其出庭作证,这是证人作证可强迫性法理的事实根据和理论前提。

二、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比较法考察

(一)英美法系的理论与实践

英美法系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形成,与1603年发生的雷利夫勋爵叛国案有着密切关系。在该案中,英国著名政治家沃尔特•雷利夫勋爵被控叛国,主要证据是证人克巴姆的书面证词,雷利夫在审判中多次要求传唤证人出庭与他对质,但遭到了法官的拒绝,最后陪审团根据证人的书面证词判处雷利夫死刑。该案在英国法律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开始认识到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危险性,以至于有一位法官如此评价说:“英国的法律从来没有受到过像给沃尔特•雷利夫爵士定罪这样的轻视和损害,如果让他做一次公平的审判,他将宣布雷利夫无罪。”[8]此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在英美普通法上逐渐得以确立。

英美法上的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证人经合法传唤而拒不出庭作证的,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英国1999年《民事诉讼规则》,如果证人违抗法院签发“证人传唤令状”(Witness Summons),法院可酌情作如下处理:(1)可以责令该证人承担因其拒绝接受询问而产生的一切诉讼费用;(2)可以藐视法庭罪判处监禁。澳大利亚学者彼得•吉利斯(Peter Gillies)认为,作为普通法上的一个原则,任何一个有资格作证的人同时就负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这种作证义务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也就是说,如果证人拒不出庭作证,他将被指控犯有藐视法庭罪而受到监禁。[9]以经济制裁和追究刑事责任作为保障机制,使得英美法国家证人出庭率出奇地高。

第二,证人在不出庭的情况下提供的证言,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这涉及英美法上享有盛名的“传闻排除法则”(Hearsay Rule)。所谓传闻,是指证人在法庭之外所作的、用来证明诉讼中待证事实真实性的陈述。传闻证据应当排除,这主要是因为无法对传闻进行有效的质证。英美证据理论认为,为了让证人提供最好的证言,证人应当按如下方式作证:(1)宣誓;(2)亲自出庭,使事实审理者能观察到证人的言行举止;(3)证人经受法庭上即时的交叉询问。“传闻之所以被排除,是因为它不能经历这三种方法的考验,难以确保其真实性。在这三者中,不能经受法庭上的交叉询问是排除传闻最重要的理由。”[10]

第三,证人不仅被强制出庭作证,而且被强制要求提供真实的证言。为了保障证人证言的真实性,英美法上设置了两种机制:一是证人在作证之前都被要求宣誓或者郑重陈述,此为预防机制;二是对作伪证的证人追究刑事责任,此为惩罚机制。例如,英国法规定,除儿童、小额诉讼案件等特殊情形外,其他案件中证人必须以宣誓或郑重陈述的方式作证;证人拒绝宣誓的,视同拒绝出庭作证。如果证人在宣誓或者郑重陈述后提供虚假证言,将以伪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加拿大刑法典》第120~121条规定:在司法程序中作证,明知其证据不实而故意导致审判错误、提供不实证据的,是伪证罪;对伪证罪处14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大陆法系的理论与实践

大陆法系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立,是在对中世纪“纠问式”诉讼模式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纠问制”的诉讼模式,法官一般直接根据调查官所作的书面笔录做出判决,而不再举行任何形式的法庭调查、辩论活动,这种做法称为书面审理主义或者间接审理主义。诚如德国学者所批评的那样:审判法院或者接受“卷宗移送”的有权部门,仅仅根据审判法官的卷宗便做出裁判。他们依据从未亲耳听到的证人证言,对被告人进行判决。被控告一方不正常的举止,紧张和愤怒的表情,证言陈述中不情愿的停顿,所有这些细微区别和难以描述的状况,在单调呆板的官方纪录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恢复旧的意志的言词审判,才能弥补这一缺憾。”[11]

从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和立法来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在批判间接审理和书面审理主义的基础上,大陆法系确立了“直接、言词原则”。 所谓“直接原则”,是指法院的判决只能由直接参加法庭调查、听取法庭辩论的审判人员亲自做出——这强调的主要是审判主体对审判过程的亲历性。所谓“言词原则”,是指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法院的诉讼行为(特别是质证、辩论、证据调查行为)都必须以言词的方式进行。言词原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不经言词辩论不得为判决;第二,只有通过言词辩论得以陈述和显示的内容,才属于判决的材料。[12]因此,由证人在法庭上就其感知的案件事实作口头陈述,是现代大陆法系国家审判活动中证人作证的基本方式。大陆法系的“直接、言词原则”,与英美法上的“传闻排除法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从积极的方面要求证人当庭提供证言,后者从消极方面规定证人非当庭提供的证言不得采纳。

第二,证人出庭作证被视为是一项公法上的义务,违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大陆法系有公法与私法之分,诉讼法属于公法,将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视为公民对国家司法负担的一项义务,是大陆法系的一般观念。”[13]证人违反了该项义务,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法国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对于不出庭作证的证人,如听取证言实为必要,应传唤其到庭,费用由其自负;对于不出庭作证的证人以及无合法理由拒绝作证的人,应科处100法郎以上10 000法郎以下的罚款;能证明自己在确定日期确不能到庭作证的,应免受处罚和缴纳传唤费用。《德国民事诉讼法》第380条规定,对于经合法传唤而拒不到场的证人:(1)法院可以不经申请而命令其负担因不到场而产生的费用;同时可对其处违警罚款,如果不缴纳罚款可以科处违警拘留;(2)如果证人经再次传唤不到场,即再次给予违警制裁,也可以命令拘传到庭。值得注意的是,两大法系对拒绝出庭作证的证人的制裁手段有所不同,大陆法系侧重于命令承担诉讼费用、罚款、拘留或拘传,而英美法系侧重于命令承担诉讼费用和追究刑事责任,后者的威慑力度相对来说更大。

第三,大陆法系国家也普遍要求证人作证前应当宣誓,且对作伪证者可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391条规定:“法院考虑证言的重要性,并且为了使证人做出真实的证言,认为有必要命证人宣誓时,在双方当事人都未舍弃宣誓的情形下,证人应该宣誓。”《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第211条也有类似的规定,该法第207条第2款还规定:凡是不能提出正当理由而拒绝宣誓的人,均视为不出庭作证的证人,对其可处以100至10 000法郎的民事罚款。另外,《法国刑法典》第434-17条规定:向任何法院或者任何执行另一法院之委托办案的司法警察宣誓后作伪证的,处5年监禁并科50万法郎罚金;在民事诉讼中进行假宣誓的,处3年监禁并科30万法郎罚金。在伪证追究刑事责任这方面,大陆法系于英美法系的做法是基本相同的。

三、中国证人作证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革思路

(一)中国证人作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6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1)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2)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3)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4)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5)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按照这些规定,除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因特殊困难经法院许可不出庭的人以外,其他凡是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率不到10%,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里面既有诉讼文化的因素,也有制度不健全的因素。

1.证人对出庭作证的法律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分析证人拒证的原因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但从证人拒证心理的角度更有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通过对民事经济审判中证人作证状况的调查,发现影响证人作证的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依次是:(1)认为案件与自己无关,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对错、少说为佳的态度,不愿得罪任何一方当事人;(2)害怕当事人打击报复,认为作证会吃亏;(3)证人与当事人一方有利害关系,如同事、同学、朋友、亲属等,害怕出庭作证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4)证人被当事人贿买、威胁、利诱而作伪证,因此不敢接受法庭调查、质证;(5)证人被收买、利诱、威胁后知情而拒不作证;(6)出庭作证耽误时间,影响经济收入而拒绝作证;(7)证人不认为或不知道出庭作证是一项法定义务。[14]

上述调查表明,证人考虑是否出庭作证的过程,实际上是证人在内心对作证之利弊进行权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证人考虑的因素依其重要性可归纳排序如下:其一,证人最优先考虑的,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管闲事”为特征的明哲保身的理念,实为实践中大多数证人不愿意作证、尤其不愿意出庭作证的真正原因。其二,证人次优考虑的,是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利益是否会因作证而遭到伤害,这是一种自私心理的表现。其三,其他因素,如经济收入、各种社会关系利益的得失,也是证人考虑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尚没有真正确立,说明法律制度亟须完善。

2.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证人出庭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法律制度不完善。《民事诉讼法》第70条虽然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却没有任何保障性、强制性或者制裁性的配套规范,这就导致了证人不出庭虽然违反法律、但没有任何不利后果的奇怪现象。

上一篇:合江县林业局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下一篇:小微企业发展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