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2024-04-12

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精选9篇)

篇1: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计 划 生 育 证 明(申请东莞市积分制入户 说明 :

1、本表为我市统一格式的户籍地计划生育证明,申请人须按要求如实填报相关内容,并携本证明到 户籍地村、镇、县三级计划生育部门加具意见并盖公章;

2、如申请人户籍地另有格式,亦可按当地格式出具计划生育证明,但须包括以下内容: ⑴基本资料:本人或夫妻双方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地址、身份证号码。

⑵婚姻状况:包括“未婚”、“已婚”、“丧偶”、“离异”,注明结婚日期。

⑶生育情况:已生育子女的,注明子女数量、各子女的出生日期和政策属性;未生育子女的, 注明“已婚未生育子女”或“未婚未生育子女”。

⑷落实措施情况:落实措施的类型和日期。

⑸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注明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发出日期、应征 金额、已征金额、征收日期、是否征收完结。

⑹户籍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加具意见并盖公章。

篇2: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申请材料:

1、诊断证明原件;

2、医疗收费收据(发票)原件;

3、《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如《准生证》等;

4、《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

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复印件(本省户籍的参保人不需提供此项);

6、《独生子女证》复印件(限生育时同时符合参加补充医疗保险连续参保缴费满6个月以上的参保人申请女职工独生子女津贴或男职工假期工资津贴提供);

7、本人银行存折复印件(限所持社会保障卡不具备金融功能的参保人提供);

8、社会保障卡复印件(正反两面);

9、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他人代办的需同时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10、社保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办事程序:

参保人因生育住院,符合条件的可以在生育后两个月内到各镇(街)社会保障分局申领相关待遇。

1、应符合以下条件(生育时间以《出生医学证明》的出生时间为准):

(1)符合国家、省等计划生育及社会保险有关规定;

(2)按照我市计划生育管理要求,生育前已按规定在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登记并接受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3)生育时连续参保并足额缴费满2年以上;

2、符合申领生育医疗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同时符合参加补充医疗保险连续参保缴费满6个月以上的,可按规定申领女职工剖宫产或经产道分娩津贴,已按规定到计生部门办理了《独生子女优待证》的,还可申领女职工独生子女津贴或男职工假期工资津贴。申领女职工独生子女津贴或男职工假期工资津贴的还应提供独生子女优待证原件及复印件在申报医疗生育待遇同时申领。

3、参保人生育出院后两个月内持上述申请材料到各镇(街)社会保障分局办理待遇申领手续。

篇3: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一、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市职工、按月领取养老金和失业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 以及城乡居民, 参保范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统一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1、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标准和分配使用

(1)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标准。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按照多方筹资、财政补贴的原则, 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为基本标准, 建立覆盖住院和门诊的医保统筹基金, 其中住院部分为2%, 门诊为1%。不同的人群按照不同的补贴标准由各级财政进行补贴。其中用人单位办理参保的, 由用人单位承担住院和门诊0.3%的部分, 财政补贴0.2%, 个人负担0.5%的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负担住院的全部保险费用和门诊的0.8%, 财政补贴0.2%;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力度最大, 个人仅负担一半保险费用, 另一半由财政补贴负担。从财政补贴标准看, 财政补贴主要集中在居民补贴部分, 就业人员财政补贴统一为平均工资额度的0.2%。

(2) 医保基金的分配使用。医保基金实行全市统筹使用, 住院基金用于按照规定支付参保人员住院及部分特定门诊的基本医疗费用, 门诊基金用于支付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参保人从连续参保并足额缴费后的第3个月起可按规定享受以上保险待遇。基金对住院和特定门诊的基本费用保险水平较高, 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4万元 (2009年调整为10万元) , 住院部分按95%核付 (2009年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为100%) , 特定门诊按60%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按65%) 核付。2009年1月1日以后以上比例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 同时对具体病种及核付标准也进行了明确, 对于符合特定要求的基本门诊费用按照60%核付。

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定点双向逐级转诊制度,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具体转诊手续, 二级和三级定点医院支付比例分别降低10%和20%, 并且转到非定点医疗机构的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到上级医院非转诊的急诊就医支付比例降低10%, 但在指定门诊服务时间之外的急诊按照统筹基金规定支付。同时规定中草药每方剂10元以内、单处方3剂以内的按基本规定支付, 规定范围内120元以下的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也按基本规定支付。

2、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

东莞市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在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统筹保险模式的基础上, 对门诊统筹的全新运作探索, 在保险监督管理方面其强调了门诊医保费用的监管革新:一是对异地定居的退休人员, 每年一次性拨付门诊费用后不再参与东莞市门诊统筹;二是对特定门诊进行分类管理, 将慢性和需要持续门诊治疗的疾病划分为以药物治疗和医疗技术诊疗为主的两类, 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治疗管理;三是在定点医疗、逐级转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基础上, 充分尊重医务人员的诊疗方案, 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结算 (包干) 方式限额结算门诊基本医疗费用, 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是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的基础。

3、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实施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到财政、卫生、医疗和社保等多家政府机构, 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体制特别强调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及其密切配合、加强协调的组织实施机制建设。社保部门负责医保制度的组织实施和配套管理办法, 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医疗救治机构, 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各项经费和财政补贴, 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时, 为了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 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体制强调了6种基金不予支付的情况, 即不能出示有效身份证明材料的、超出支付范围的、涂改与冒用的、因参保者个人要求住院和提出不适合诊疗要求而发生的医疗费用, 以及门诊急诊外自行到指定门诊就医点以外的医疗机构就医的。另外, 应参保而未参保或参保后连续中断缴费3个月 (含3个月) 以上的人员, 从应参保或中断缴费之月起计征医保费并按有关规定收取滞纳金, 其医保待遇从办理参保手续并缴费手续之月起按新参保人计算, 中断期间发生的医疗费基金不予核付。

二、影响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因素

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建立在城乡统筹水平较高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的, 财政补贴和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在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东莞社会经济发展对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定实施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东莞利用区位优势, 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 实现了从农业县向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跨越, 成为国际著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2007年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51亿元, 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城市首位, 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014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3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14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2008年实施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基础。而且东莞没有下设县市, 区域城乡经济发展比较均衡, 2009年人口城镇化率为86.39%, 城乡统筹程度较高, 为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591元, 增长10%, 为东莞市保持和促进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2、东莞市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对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的支持作用

东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东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9年年末全市有医疗机构总数2106个, 其中门诊、诊所、卫生站、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033个, 卫生技术人员35766人, 医院病床18080张, 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348个。东莞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展开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供了基本诊疗服务, 为将门诊统筹的就诊重心放在社区卫生层面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随着东莞市三级医疗保健网的逐步完善, 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功能的逐步完善, 对促进东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东莞市人口结构对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

东莞市属于典型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区, 2009年全市户籍人口178.73万人, 常住人口635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548.58万人。但也有资料显示, 包括暂住人口在内, 当前东莞市实际人口数量可能已超过1000万。庞大的外来人员数量, 为东莞市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带来了较大的压力。2009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09年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36.57万, 按照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测算, 参保率为84.49%。如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采取有效的医疗保险措施, 将对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的统一化进程带来较大的冲击, 特别是对外来人员, 户籍地大部分并没有采取城乡统筹和门诊统筹, 也会影响到国家提出的社会保险关系全国转移接续的问题。

三、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对策与借鉴

东莞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既与社会经济的高度城乡统筹有关, 也得到了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的支持。在人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的背景下, 东莞市采取包含门诊统筹在内的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得到了财政补贴的有力支持, 但同时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众多,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通过分析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以看出, 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模式的基础上, 调整了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模式, 增加了门诊统筹, 并将统筹的医疗就诊机构向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倾斜, 推行以医生为主导的双向转诊、特定门诊社区服务模式和采用“总量控制、定额包干”的结算方式等, 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保障效率, 也有效遏制了基金使用中的违法和控制道德风险等问题, 从而保障了基金安全。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发展和进行医疗、医药、医保和公共卫生四位一体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无疑对其他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完善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东莞市打破城乡界限和户籍界限, 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既保大病、又解决门诊待遇, 对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东莞市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1)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转移接续问题及其完善对策。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周期是按照一个自然年度享受参保待遇的, 而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往往是与我国的春节紧密联系的, 这种公历纪年与我国农历纪年之间的时间差不利于外来务工人员参保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而且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参加户籍地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与东莞市的门诊统筹难以进行有效衔接。

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单位参保或灵活就业参保两类人群, 按照东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 财政补贴仅为平均工资额度的0.2%, 其他费用由个人或用人单位承担。因而在账户设置上, 应该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需求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 避免与原户籍地医疗保险重复。未参保群体按照基本制度规定实施, 可以通过单列门诊账户的储蓄模式, 提高参保人员的积极性, 也可以与其他医疗保险模式进行有效衔接;已参保人群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调整住院与门诊统筹的比例, 适度提高门诊待遇。另外, 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普遍偏低, 统一以东莞市平均工资为基本参照, 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用人单位压力也比较大, 具体措施还有待论证。

(2) 社会医疗保险承办机构职能缺失问题及其完善对策。从东莞市实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文件来看, 其内容强调了卫生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障机构的配合协调, 但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由于各部门之间属于互不隶属的平级关系, 如何统筹协调在医疗保险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承办机构并没有被赋予新的职能。总量控制、定额结算 (包干) 的门诊结算方式和社区医生负责的监管模式, 压缩了参保人员的选择权利, 但对就诊医生的约束机制尚未明确。

针对社会医疗保险承办机构的职能缺失导致可能存在的医疗质量问题, 本文建议成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质量控制巡视小组, 由人事、医疗卫生、财政、社保和地方政府派人联合组成, 制定质量控制监管条例, 办事机构常设在社保承办部门, 负责协调和处理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积极推行四位一体的医药卫生联动改革模式。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 配套建设, 协调发展, 这既是新医改的目标, 也是推进各项改革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既得力于基层社区卫生体系的完善, 也需要四大体系的紧密配合。当前门诊统筹模式中明确了诊疗医生的权限及其在控制保险基金支出中的作用, 但在药品配送与价格监管、诊疗规范和预防保健方面并没有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 同时新农合中允许参保年度内未发生较大医疗费用的人员可以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的政策也未在制度中加以体现。因而要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和住院与门诊统筹, 离不开四大体系的联动协同改革。积极推行四位一体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四大体系的联动配合, 对深化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本文系东莞市社科项目, 编号:2010Y20。)

参考文献

[1]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通知[Z].

[2]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东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通知[Z].

[3]施美君、胡春花、方艳:对基本医疗保险转诊患者的医疗关怀及管理[J].医学与哲学, 2009, 30 (1) .

[4]张亮、肖锦铖:医生的双重角色与医疗费用的控制[J].医学与哲学, 2009, 30 (2) .

篇4: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这9位数的号码连同你的姓名印在一张卡片上,称社会保险卡(有华人称其为工卡)。一个人只能有一个SIN卡。它虽叫保险卡,却与“保险”无关,而是辨明身份的代号。无论是上学、就业、银行开户、买保险、购房、置业、报税、办养老金及失业保险,还是参加重大组织活动,都要用社会保险卡。

申请社会保险卡的资格

1、加拿大公民、新移民或者临时居民希望在加拿大工作,或希望得到政府计划提供的各项福利金和服务的人士都可以申请。

2、年满12岁或12岁以上的小孩。

3、父母或监护人也可以为各省规定的合法申请年龄以下的小孩申请。

注:每人只能持有一卡,不能转给别人用。同时要把它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妥善保存,最好不要随身携带。

申请社会保险卡需提供的文件

在申请社会保险卡时,必须提供以下证件,而且还要求是原件。如果主要证件上的姓名不同于你目前使用的名字,还须提供一份辅证文件。

1、个人身份证件:护照

2、在加拿大的身份证明文件:工作许可证或学习许可证

注:持学习许可证办理时还需要出示工作合同的原件(附带你和雇主的签名,该合同还要求打印在就业公司的信笺纸上,可以通过这里查看工作合同的样本)。持工作许可证办理不需要出示工作合同。

申请社会保险卡的方式:

到加拿大服务部办事处申请:

带齐所需的证件前往加拿大服务部办事处可以申请、补办或修改卡里的信息,可以通过这里查询离你最近的办事处的地址。如果证件齐全,办理完后马上可以得到一个社会保险号,10个工作日内加拿大服务部办事处就会将社会保险卡邮寄到你留的地址上。

以邮寄的方式申请:

如果没有时间去办事处办理的话,也可以登陆加拿大服务网下载申请表格,或者拨打1-800-206-7218选“3”索取。申请表只有英文和法文两种文本,且必须用英文或法文填写表格。填写好后,连同所需证件一起邮寄到Social Insurance Registration Office,地址是P.O. Box 7000,Bathurst, New Brunswick,E2A 4T1。

如果申请人是以挂号信邮寄申请表,他们也将会以挂号信的方式将你所寄的证件和办好的社会保险卡一起回寄给你,20个工作日内就可以收到。不过为了避免在邮寄的过程丢失证件,最好还是亲自前往加拿大服务部办事处办理。

注:如果超过了规定时间5天还没有收到你的社会保险卡的话,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或者亲自前往办事处了解你的社会保险卡的办理情况。

在加拿大出生的人,其SIN数码以“1”开头,短期签证的外国人的SIN卡则以“9”开头。作为永久居民,你申请的SIN卡的第一个数字可以是从“2”到“8”中的任何一个数字。如果有配偶和子女,一家人的SIN最好一起办理,以节省时间。

篇5:东莞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符合以下规定的可享受生育医疗费待遇:

一、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符合以下条件生育(生育时间以《出生医学证明》的出生时间为准,以下同)时,可享受生育医疗待遇:

1.符合国家、省等计划生育及社会保险有关规定;

2.按照我市计划生育管理要求,生育前已按规定在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登记并接受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3.生育时连续参保并足额缴费满2年以上。

二、请于生育出院后两个月内持有关资料到各镇(街)社会保障分局办理生育医疗待遇申领,需提供以下资料:

1.诊断证明原件;

2.医疗收费收据(发票)原件;

3.《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件及其每一页的复印件;

4.《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5.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如《准生证》等;

6.本人银行存折原件及复印件(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和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参保人除外);

7.社会保险卡原件及复印件;

8.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若由其他人代办,需同时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三、需要提醒一点,要申领生育医疗待遇是需要产妇在怀孕期间携带相关的生育证明材料到其现东莞居住地的计生部门做好相关的登记手续的。否则,我社保则没有她的相关资料,不能为其办理该待遇的申请。为了避免造成待遇申领的延误,请务必及时办好计生登记手续。

登记要携带资料:

1、《准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2、《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夫妻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夫妻双方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5、《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6、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

篇6:东莞市统一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摘要: 本文针对东莞市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医药卫生体制四位一体的联动协同改革机制建设,补充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保险需求的条款的建议,以期东莞市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更完善。

关键词: 医疗保险 门诊统筹 四位一体随着东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财政对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支持能力明显提高,东莞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东莞不仅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采取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全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概述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市职工、按月领取养老金和失业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城乡居民,参保范围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统一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1、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标准和分配使用(1)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标准。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按照多方筹资、财政补贴的原则,以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为基本标准,建立覆盖住院和门诊的医保统筹基金,其中住院部工程期刊/gcsfb/分为2%,门诊为1%。不同的人群按照不同的补贴标准由各级财政进行补贴。其中用人单位办理参保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住院和门诊0.3%的部分,财政补贴0.2%,个人负担0.5%的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负担住院的全部保险费用和门诊的0.8%,财政补贴0.2%;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力度最大,个人仅负担一半保险费用,另一半由财政补贴负担。从财政补贴标准看,财政补贴主要集中在居民补贴部分,就业人员财政补贴统一为平均工资额度的0.2%。

(2)医保基金的分配使用。医保基金实行全市统筹使用,住院基金用于按照规定支付参保人员住院及部分特定门诊的基本医疗费用,门诊基金用于支付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参保人从连续参保并足额缴费后的第3个月起可按规定享受以上保险待遇。基金对住院和特定门诊的基本费用保险水平较高,最高支付限额为每人4万元(2009年调整为10万元),住院部分按95%核付(2009年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为100%),特定门诊按60%(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按65%)核付。2009年1月1日以后以上比例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同时对具体病种及核付标准也进行了明确,对于符合特定要求的基本门诊费用按照60%核付。

东莞市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定点双向逐级转诊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具体转诊手续,二级和三级定点医院支付比例分别降低10%和20%,并且转到非定点医疗机构的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到上级医院非转诊的急诊就医支付比例降低10%,但在指定门诊服务时间之外的急诊按照统筹基金规定支付。同时规定中草药每方剂10元以内、单处方3剂以内的按基本规定支付,规定范围内120元以下的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也按基本规定支付。

2、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东莞市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在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统筹保险模式的基础上,对门诊统筹的全新运作探索,在保险监督管理方面其强调了门诊医保费用的监管革新:一是对异地定居的退休人员,每年一次性拨付门诊费用后不再参与东莞市门诊统筹;二是对特定门诊进行分类管理,将慢性和需要持续门诊治疗的疾病划分为以药物治疗和医疗技术诊疗为主的两类,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治疗管理;三是在定点医疗、逐级转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基础上,充分尊重医务人员的诊疗方案,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结算(包干)方式限额结算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是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的基础。

3、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到财政、卫生、医疗和社保等多家政府机构,东莞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体制特别强调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及其密切配合、加强协调的组织实施机制建设。社保部门负责医保制度的组织实施和配套管理办法,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医疗救治机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各项经费和财政补贴,而各级政府及相

篇7: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可以报销与生育有关费用.报销范围包括,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与生育有关的费用。

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发生的医疗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品费。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包括职工因计划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

东莞生育保险怎么报销

报销流程如下:

1.申请人提供资料:

a、计划生育证明(即准生证)

b、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即出生证)或户口簿

c、诊断证明(生产医院开的生产证明,出院时开的)、费用凭据(出院时打印的)

d、本人身份证(代办的提供代办人本人身份证原件)

e、属异地或境外难产提供住院费用明细

f、属异地或境外剖腹产提供:(1)手术证明(2)费用凭据

2.到医疗生育待遇审核部门办理(社保局)

(报销比例:以所在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一次性支付。其中:

1.顺产为270%。

2.难产为320%。

3.剖腹产为420%。

报销期限:生育保险需连续买满12个月,宝宝出生的18个月之内报销,同时报销时需在保)

篇8: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1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简介

1.1 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块

目前,东莞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综合基本医疗保险(金卡),参保对象是市属单位(机关、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职工;第二块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银卡),参保对象是镇属单位(个体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城乡居民以及在校大中专学生。参加综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必须参加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分别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参加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必须参加社区门诊医疗保险,只建立门诊统筹基金和住院统筹基金,不设个人账户。

1.2 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情况

综合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5%,再加1%的补充医疗保险费,共7.5%,个人缴费率为职工本人工资的2%,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月缴费率是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其中2%用于住院统筹,1%用于门诊统筹)。各类参保人的缴费比例及财政补贴具体情况见表1。

1.3 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1.3.1 门诊待遇。

金卡参保人门诊医疗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银卡参保人在指定门诊就医点发生的,符合医保门诊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及支付标准等规定的,由门诊统筹基金按70%核付,不限金额和次数,门诊报销金额=(门诊医疗费用-自费项目)*70%,不设最高限额。

1.3.2 特定门诊待遇。

所有参保人患特定门诊病种目录范围内的疾病,经批复为特定门诊的,可在相应的最高限额内享受特定门诊待遇,特定门诊基本医疗费由统筹基金按75%(符合享有退休医疗保险待遇的参保人按80%)支付。特定门诊报销金额=(特定门诊医疗费用-自费项目)*75%,不同种类的特定门诊设定不同的最高限额。

1.3.3 住院待遇。

参保人因疾病住院,可按规定在最高限额的范围内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报销金额=(住院医疗费用-自费项目-起付标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1)住院起付标准:起付标准根据市内外医院级别确定:市内一级医院为500元,二级医院为800元,三级医院为1300元;市外一级医院为1000元,二级医院为1500元,三级医院为2000元;市外急诊参照市内二级医院为800元[4]。(2)住院最高限额:参保时间满2个月不足6个月的,期内最高支付限额为1万元;满6个月不足1年的,年内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满1年不足2年的,年内最高支付限额为5万元;满2年不足3年的,年内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满3年以上的,年内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3)住院支付比例见表2。

注:住院基本医疗费=住院费用-自费项目-起付标准,符合享有退休医疗保险待遇的参保人各段支付比例相应增加5%。表格后两行的待遇仅金卡用户享有

除上述待遇外,金卡参保人还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参保人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以下比例给予补助:社保报销金额超过5万元,不足或等于10万元的部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补助20%;超过10万元,不足或等于15万元的部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补助30%;超过15万元,不足或等于20万元的部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补助40%[4]。

1.3.4 生育医疗待遇。

2009年6月1日,东莞市将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二为一,生育保险不需另行缴费,生育时只需连续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并足额缴费满2年以上,就可享受生育医疗待遇,剖宫产一次性计发3500元,经产道分娩一次性计发2000元。除此之外,金卡参保人额外享有生育津贴待遇:女职工剖宫产或经产道分娩津贴1500元,女职工独生子女津贴800元,男职工假期工资津贴280元[4]。

2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分析

2.1 打破医保“孤岛”现象,实现城乡一体化,职工和居民一体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3个板块: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二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3个板块相互分割、不相联系、基金不能相互调剂,形成了目前专家所说的“医保孤岛”现象。这种城乡二元化、职工和居民二元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在给管理带来不便的同时,还带来了医疗待遇的不公平问题。从2008年7月1日起,东莞市社会保障局按照“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的原则,为全市职工、按月领取养老金或失业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及城乡居民建立了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打破社保在城乡人群、在市内市外户籍人群、在就业与非就业人群之间的条块分割,实现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人群,这种城乡一体化、职工和居民一体化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尚属首例。

2.2 覆盖范围广,参保人群无歧视

东莞市从2000年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至今,先后建立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了突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2008年7月1日,东莞市为不同身份的参保人,包括全市职工(含新莞人)、按月领取养老金或失业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及城乡居民建立了统一的医保制度,2009年9月将在校大中专学生纳入,2010年7月将保险代理人纳入,成为继深圳后省内第二个实现保险代理人可买社保的地级市,可见东莞市医保制度覆盖范围广,参保人群无歧视。改革10年来,东莞市不断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初步建立了“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人人有保障”的医疗保险模式。

2.3 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参保率差异明显

据报道,东莞户籍人口180万人。截止2010年年底,东莞市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92.27万人[3]。另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市常住人口数为822万[5],可计算得出非户籍常住人口为642万,如果户籍人口按100%参保率计算,非户籍常住人口参保人数为412.27万人,参保率仅为64%,这与之前东莞市政府公布的户籍人口100%参保,近70%外来常住人口参保[6]的数据是基本吻合的,这种户籍差异导致的参保率差异暴露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公平性,东莞市非户籍人口的社会医疗保险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2.4 金卡银卡待遇差距大,马太效应明显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东莞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也存在。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设制了金卡和银卡两个类别,从文章上面提到的待遇水平看,不难发现其差距大:首先,银卡不设个人账户,不能报销的医疗保险费只能由参保人自行支付而金卡参保人可以用个人账户支付;其次,金卡参保人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待遇,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得到补偿,并不设封顶线;再次,金卡参保人还额外享有生育津贴。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与社会医疗保险再分配的功能背道而驰,这可以通过如下的分析得以解释:享受金卡待遇的是公务员、教师等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参保人,这群人往往受教育程度高、生活水平高、健康意识强,其自身对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较强,医疗保险的边际效应和需求弹性较小,享受银卡待遇的是包括农民工、农村居民和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疾病风险相对较大,其自身的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较差,医疗保险的边际效用和需求弹性较大。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变态的边际效应:本身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强的人享受金卡待遇,支付能力不足的人享受银卡待遇,边际关系失调,马太效应明显。

2.5 生产再分配侧重点失当,创造价值大的人享受补贴少

当说到东莞市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缴费率低、待遇高、财政扶持力度大,事实的确如此,这可以从表1,表2得到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其原因:首先,从东莞市的人口结构来看,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莞市15~64岁人口占比89.49%[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70.14%[7]的比例,这是因为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其构成人员主要是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外来务工人员,诸如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二代)、蚁族等,他们绝大多数是20~40岁的青年人,正因为这些人年轻,健康风险小,其风险基金间接地补贴给了其他风险大的参保人,社保政策才能够做到缴费率低、待遇水平高。其次,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来看,东莞最大的财政来源得益于驻莞产业的税收,而这些税收的最大贡献者就是广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不断地为东莞创造GDP,创造税收,这些税收被政府直接地补贴给了部分参保人,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拥有东莞户口的居民,其缴费率由政府补贴一半。从上述分析来看,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之所以缴费率低、待遇高、政府补贴大,广大外来工功不可没。然而也正是这些外来工的医疗风险是最得不到保障的,这可以从上面提到的非户籍人口参保率得以体现。当广大外来工为东莞城市化的发展做了巨大贡献时,却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都得不到,这是不公平的。

3完善各项制度,促进医疗保险公平

3.1 建立中国移动式的社会医疗保险服务模式

据东莞市社保部门调查,东莞户籍人口100%参加医保,纯流动人口参保率极低,纯流动人口包括打散工无固定职业者、无职业者、职业转换频繁无固定住址单位、有暂时职业且短期留莞者等[6]。尽管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参保政策,但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岗位的不确定性,这一政策实际上名存实亡,纯流动人口成医保的难点,这个问题不仅是影响东莞全民医保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困扰着其他地区政府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控制人口的流动性是不太现实的,在此,笔者建议发展“中国移动式的社会医疗保险服务模式”,流动人口可以在任何地区参保,社保卡全国通用,参保人可凭移动社保卡在本地或异地进行医疗消费,报销费用参照中国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的通讯结算模式,在本地发生的医疗费用正常报销,在异地发生的医疗费用可适当提高起付线、降低报销比例,当然,这种医疗保险服务模式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基金以及公共的信息共享平台。

3.2 打破户籍限制或降低落户门槛,提高医疗保险参保率

尽管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广,制度设计合理,但是对未取得东莞市户籍的外来工来说,只有一种参保途径:那就是由用人单位统一为他们参保,由于工厂利润低,员工流动性大,有些用人单位能逃就逃,想尽办法不给员工参保,又由于没有东莞市户口,这些外来工没办法以灵活就业人员或村居民身份参保。要解决这个问题,东莞市应该要打破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或者针对外来常住人口适当降低落户门槛,将提高参保率落到实处,让新莞人真正融入东莞,享受东莞经济发展的成果。

3.3 调整生产再分配侧重点,缩小金卡和银卡待遇差距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同样数额的货币刺激,对收入较低者将产生更明显的影响作用。因此,东莞市针对经济收入高的金卡参保人实施更高的医疗保险待遇,对促进医疗保障的作用是远远不如对穷人实施更多补贴的效应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一项民生工程,为保证人人都享有公平的医疗保险待遇,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生产再分配的侧重点,对穷人实施更多的医疗补贴,缩小金卡和银卡的待遇差距,扭转马太效应,甚至可以适时取消个人账户。事实上,社保专家郑功成也认为,基本医疗保险是否需要设立个人账户,缺乏充分的论证,盲目照搬基本养老保险的“统账模式”,导致了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效率低下,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8],中国社科院社保专家郑秉文认为,取消个人账户是大势所趋。

4小结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更加注重民生与社会保障建设,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权。东莞市作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的先行者,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赢得各界的叫好声,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可及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照顾性。目前,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两大模式: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政府不应忽视这个问题,而应该继续探索,建立一个真正的人人享有、全民平等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摘要: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从2000年改革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2008年为所有人群建立了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文章从公平性角度分析了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重点论述了其不公平的地方,分析了这些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东莞,医疗保险,公平,外来工

参考文献

[1]卢祖洵.社会医疗保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2]杨辉.公平视角的我国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30.

[3]郭文君.社保局在京介绍东莞经验[N].南方日报.2011-03-02.

[4]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指南1[EB/OL].http://dgsi.dg.gov.cn/consult/xcc.do?keyID=86.

[5]东莞市统计局.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tjj.dg.gov.cn/website/web2/art_view.jsp?articleId=4012.

[6]叶珊.东莞户籍人口100%参加医保,纯流动人口参保率极低[N].东莞日报.2009-08-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4/28/6037911_0.shtml.

篇9:东莞市生育保险申请表

关键词:工伤保险;先行支付;法律研究

一、先行支付制度出台的背景

据人社部统计,2014年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639万人,参保率仅为26.72%,其中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362万人,参保率仅为26.87%。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小、参保率低,使职工在因公受伤后难以及时获得救济。而现行救济途径程序冗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关费用。但在实践中,如用人单位不予配合,通常职工需要经过劳动仲裁、一审、二审诉讼,最长可达1701天,而诉讼程序完结后,裁判文书执行更是困难,使职工最终难以获得救济。为保障未参保职工能及时获得救助,《社会保险法》第41条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先行支付制度,体现了工伤保险制度的社会属性,保障了全体职工的权益。

二、先行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先行支付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已有18个省市出现了地方社保机构向劳动者先行支付公司保险待遇的案例,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使许多未参保的职工在因公受伤时能及时获得救助,但实践中先行支付制度仍存在诸多实施问题。

第一,工伤认定难。目前,我国的工伤认定部门是专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认定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是由社保部门举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工伤认定在工伤事故后通过事后调查做出的,往往因现场证据灭失、相关人员不配合、调查人力不足等原因,以致很难达到诉讼的证明标准,社保部门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第二,确认劳动关系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按此逻辑先行支付以工伤认定为前提,工伤认定以确认劳动关系为前提。虽然我国已承认事实劳动关系,但是劳动关系的确认仍然会在流程上成为工伤认定的阻碍,用人单位常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 “策略”,来拖垮劳动者的维权之路。实践中的问题在于工伤认定部门依据职工提交的申请材料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之后,用人单位以工伤认定部门无权认定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为由对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的请示》的批复中明确了工伤认定部门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然而对于此项职权与劳动争议部门的职权之间的关系并未详细说明。

第三,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难。在确认劳动关系成立,并且持有工伤认定决定书后,申请先行支付的另一个条件是要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根据现行规定,申请先行支付的情形是用人单位撤销、用人单位拒绝支付、申请人本身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以及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等4种情形。对于这4种情形,现在社保机构在操作中标准不一,指向不明,往往作出狭义解释,增加职工的证明责任,常常以职工未明确证明用人单位不支付,而拒绝职工的申请,间接阻碍了先行支付制度的实施。

第四,支付后追偿难。先行支付不同于垫付,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保机构可通过查询、划拨、通知或申请法院执行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追偿。然未参保企业往往是小企业,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一旦发生工伤,其现有资本无法承担工伤保险待遇,特别是现在公司注册资本改为认缴后,发生工伤后更是几乎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不仅使工伤社保基金财产流失,更损害了其他依法参保用人单位的利益和积极性。

三、先行支付制度的完善

(一)改变劳动关系确认与工伤认定的主体

为解决目前劳动关系确认和工伤认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劳动关系认定上,应赋予职工选择权,既可申请劳动仲裁,也可自申请工伤认定部门一并处理劳动关系确认,且只能择一,一事不再理,因为工伤认定部门本身就具有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职权。其次由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在裁决工伤案件时一并认定工伤,因工伤认定实际上是一种法律事实,对法律事实的认定和调查核实有争议解决部门来处理时其职责应有之义。

(二)降低职工“单位不支付”的证明责任

《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对于证明单位不支付规定了社保经办机构的催告制度,对于用人单位不支付的情况下,社保机构可书面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催告通知,告知其不按时足额支付的,社保经办机构在先行支付后即取得要求其偿还的权利。笔者认为,对于单位不支付的证明并不要求达到确定无疑的程度,只要申请者单方提出,社保经办机构经初步认可进而通过催告制度来确认用人单位是否不支付,而排除因申请者对单位不支付证明不力而不能获得先行支付的权益。

(三)加强行政监督,单独设立先行支付基金

为提高公司保险参保率,社保部门应加强行政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以此提高工伤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工伤保险基金面对先行支付制度的申请足以良好运转,依法追究用人单位不参保的法律责任。其次改变先行支付主体。低参保率使工伤保险基金背负称重的支付风险。工伤保险制度兼有保险与社会属性,劳动者的风险应当通过国家的强制作用来使社会一起承担,而未参保职工的出现实为国家强制作用不足所致,因此对于如此低的参保率,国家应注入资金成立独立的基金会为低参保率“买单”,国家先行支付后,再以国家的名义向用人单位或连带责任人追偿。由单独的基金会来先行支付,既可以保障申请人及时获得救助,保护合法用人单位购买社会保险的权益,又能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王显勇,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法律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9年第4期.

上一篇:小篮球单元教学计划下一篇:贵州大学第八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决赛流程